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四 王闓運縱談謀國大計,曾國藩以茶代墨,連書“狂妄,狂妄,狂妄”


  胡林翼回到武昌后几天便去世了。噩耗傳來,曾國藩哀傷不已,哭道:“潤芝赤心以憂國家,小心以事友生,苦心以護諸將,天下再難找這樣的好人了。”又親撰一挽聯:“逋寇在吳中,是先帝与藎臣臨終恨事;荐賢滿天下,愿后人補我公未竟勳名。”派貞干代表他帶著挽聯和奠金到武昌祭吊。
  這時,駱秉章奉調督辦四川軍務。曾國藩去信,向他推荐劉蓉佐幕,并詳告劉蓉之才可胜封疆大任。又与官文合議,荐李續宜為鄂撫、毛鴻賓為湘撫。
  這時楊載福由湖口來安慶哭臨,并与曾國藩道及“載福”二字犯了今上“載淳”的諱,擬改名岳斌。又說鄧翼升本姓黃,幼年喪父,隨母改适鄧氏,遂從鄧姓,現已升至副將,例應复姓歸宗,請代向朝廷奏明。
  曾國藩滿口答應:“改名岳斌,是對皇上的尊崇;复姓歸宗,是對祖宗的孝敬。這都是大好事。尤其是鄧翼升的情況,湘勇中可能不少,要借此廣為宣傳,鼓勵大家都來積功受賞,像他那樣,由皇上親頒复姓歸宗,這樣的孝子賢孫几多榮耀,几多風光!”
  不久,從熱河行宮陸續寄來上諭,嘉獎攻克安慶有功人員:曾國藩賞加太子少保銜;曾國荃加布政使銜,賞穿黃馬褂;曾貞干免選本班,以同知直隸州盡先選用,并賞戴花翎;又謚曾國華為愍烈,以彰其為國捐軀的忠烈。曾國藩接旨又喜又懼,急速發密信至廬山,囑六弟千万千万不能下山。曾國藩注意到上諭一改過去成例,直呼湘勇為湘軍,這點尤使他欣喜。他想起過去在這件事上對王珍的指責,對左宗棠的規勸,覺得自己的謹慎穩重還是對的。今后可以堂而皇之地叫湘軍,而不擔心遭人譏責了!
  三省巡撫的實授也下來了:皖撫彭玉麟、鄂撫李續宜、湘撫毛鴻賓,一概照曾國藩所荐允准。李、毛歡歡喜喜地上任了,唯獨彭玉麟堅辭不受。朝廷拿他沒辦法,只得改授兵部右侍郎,調李續宜為皖撫,嚴樹森為鄂撫。
  接著又運來一箱新主頒賞的大行皇帝的遺念衣物。曾國藩焚香頂禮,對著北邊跪拜后,命人將箱子打開。賞物包得很嚴實。外面一層牛皮,牛皮拆開后,又是一層毛氈,毛氈拆開后,遺念衣物出來了:冠一頂,以上紅絲結頂;青狐胲袍一件;西洋精表一只,玉搬指一件,上刻“嘉慶御用”四字;淡黃東珠念珠一串;大小橘黃壽山印章石十枚。均注明系大行皇帝生前喜愛之物。曾國藩捧著這些遺念衣物,又大哭了一場。這是第二次得遺念物了。十二年前道光帝去世時,曾國藩以正二品侍郎身分領得一件春綢大衫。后來才知是件假的,真的早讓太監拿走,高价出賣了。這次遠在安慶,卻得到如此多如此貴重的真品,怎不令他感激涕零呢?對他家兄弟四人的嘉獎,三省巡撫完全照他的推荐任命以及這箱遺念衣物的頒賞,這三件事使曾國藩深深感到,咸丰帝雖已大行,新主對自己依然眷顧甚隆,堅決地、毫不猶豫地拒絕胡、左、彭的試探,是非常正确的。皇家的天高地厚之恩,永遠不應該忘記!
  “大人,王壬秋先生前來拜見。”荊七進來稟報。
  “他怎么到這里來了?”曾國藩正想著時,王闓運已經進來了。
  “幸會,幸會!”一別七年,王闓運顯得比過去成熟老練多了,倜儻不羈的性格中更增添几分軒昂的气概。這几年,王闓運以“衣貂舉人”名揚京師。這里有個故事。有次肅順上奏章,咸丰帝看后問:“這篇奏章是誰寫的?”肅順答:“家中西席湖南舉人王國運。”咸丰帝又問:“此人為何不出仕?”肅順答:“此人非貂不仕。”咸丰帝說:“可以衣貂。”當時規矩,二品以上的大員和翰林才可以穿貂皮衣。翰林品級雖不高,因為是天子門生,故也可以享受這种待遇。從那以后,別人就稱王闓運為“衣貂舉人。”
  “湘軍攻克安慶,闓運特來向宮保和九帥賀喜。”王闓運仍像當年那樣,恭敬而又大方地笑著說。
  “安慶雖光复,皇上卻龍馭上賓,這种時候,說什么賀喜一類的話。”曾國藩和王闓運對面而坐,將他仔細地看了一陣。
  “听說你一直在肅中堂家當西席,為何有空到安慶來?”
  “我离開肅中堂家有半年了,這一向一直在山東作客。”王闓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忽然正色道,“大人,國家大亂在旦夕,闓運想求大人賜一良策以避風險。”
  “壬秋此話從何說來?”曾國藩惊問。
  “大人,不是晚生危言聳听,朝廷早晚必有大動亂。”王闓運平平和和地說,“大人,有人上折,叫兩宮皇太后垂帘听政,你知道嗎?”
  曾國藩搖了搖頭。
  “龍皋臣現尚在肅中堂家,离濟宁前,我收到他的信,信上說起此事。”王闓運拿出一封信來,雙手遞給曾國藩。龍皋臣信里提到御史董元醇上疏,建議皇太后垂帘听政;還提到恭王赴熱河行宮吊喪,并說九月底大行皇帝梓宮回京等事。看來,局勢的确越來越复雜。曾國藩沉默了好長一陣子,才慢慢吞吞地吐出一句話:“我朝無太后臨朝的先例。”
  “正是大人所說的,不能行垂帘听政。”王闓運一副正气凜然的姿態,“縱觀史冊,凡女主臨朝,國必大亂,晚生所憂正在此。”
  在這點上,曾國藩与王闓運所見相同,但他不能像王闓運一樣,如此毫無顧忌地直言。須知議論的不是前朝往事,而是當今太后,稍一不慎,就可能招致奇禍。他思索良久才說:“肅中堂才干,世上少有,有他和其他七位王公大臣輔佐,哪里還要太后操心。”
  “大行皇帝臨終前授了兩顆印信給兩位太后,一顆印曰御賞,送給慈安太后,一顆印曰同道堂,送給慈禧太后。大行皇帝說,今后上諭必須經兩位太后審閱,前蓋御賞,后蓋同道堂,方可發出。”
  王闓運這几句話,解開了曾國藩心中的大疙瘩。這些日子發來的上諭,上面都蓋有這兩個印章,他一直不解這是何故。他暗暗地想:大行皇帝此事辦得欠思量,倘若顧命大臣擬的旨与太后意見相左如何辦呢?不料,王闓運把他心中的顧慮挑明了:“大人,假使肅中堂辦的事与太后完全一致,那就好辦,或者太后不管事,只履行鈴印手續也好辦,但偏偏那慈禧太后也有才干,好師心自用,今后有戲看了。”
  曾國藩的心開始緊張起來,自古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大事必得圣心獨裁才是。太后,顧命大臣共同處理政事,的确會增加許多麻煩。皇上一貫英明,為何這事又不英明呢?
  “大人,我想總有一天,太后會借她六歲儿子之口,對肅中堂他們下毒手的。”王闓運漫不經心地說。曾國藩的手卻突然像被馬蜂刺了一下似地抖起來。
  “沒有這樣的事,不要亂說。”話雖嚴厲,但語气緩和,臉上亦無慍色。
  “大人,肅中堂力矯弊政,重用漢人,尤其重用大人和湘軍,是我大清興盛的棟梁。但肅中堂也有致命的弱點,他權欲太重,心胸狹窄,我看他早晚要出事。”
  曾國藩不愿意看到肅順垮台,這對他、對湘軍都是不利的。他微笑著對王闓運說:“肅中堂于你有知遇之恩,你應該指點他一下,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幫他的忙。”
  “肅中堂這個弱點我說過多次,但沒有引起他的重視。這次我特地從濟宁日夜兼程赶到安慶,就是想請大人為國家,為肅中堂,也為湘軍辦一件事。”王闓運懇切地說。
  “我為他辦什么事?”曾國藩意識到此事非比一般。
  “大人。”王闓運正了正身子,以素日少見的嚴肅態度端坐在椅子上,托出他一番深思熟慮的計划來,“當今天下形勢,處在一触即發之時。肅中堂等輔政八大臣,如同臥危樓,游浪尖,隨時都有滅頂之災。以晚生看來,肅中堂一旦下台,則中國局面將無人可收拾。那時,發捻亂于內,夷人侵于外,我大清二百年江山岌岌可危。大行皇帝辭世以來,朝廷嘉獎之隆,賞賜之厚,宮保為第一人。可見無論是兩宮皇太后,還是輔政八大臣,在對宮保的依畀上是一致的。故晚生環顧朝野,今日能救我大清者,唯有宮保一人而已。現在皇太后不甘于覽奏鈐印之虛位,要垂帘干預國是。御史明奏,太后机心,依晚生之見,均不足以制服肅中堂等。一則祖制重于泰山,二則肅中堂乃大行皇帝托孤大臣,上諭煌煌,闔朝共知。
  但皇太后會走出一步棋來,這步棋為大行皇帝之失誤,而肅中堂又失察,那便是与京師恭王聯絡,叔嫂合謀,政變于宮闈。”
  曾國藩神情悚然起來,他暗自佩服王闓運對局勢看得深透,分析得精辟。
  “本來,”王闓運換成了平緩的口气,條理井然地說下去,“大行皇帝應該牢記周公輔成王的古訓,效法本朝多爾袞輔順治爺的先例,任命恭王為攝政王,將幼子托付与他,再囑咐肅中堂盡心協助恭王。這樣盡管新主沖齡,政局會确保穩定。大行皇帝已去,自然不能再苛論,當今之計,只有宮保自請入覲,申明祖制,說明不能行兩宮垂帘听政的道理,再与肅中堂一起謁見恭王,務請恭王以社稷為重,泯滅前嫌,輔佐新主。這樣,上有賢明至親之攝政王,下有干練威斷之肅中堂,外有手握重兵之曾宮保,大清朝廷即使遭遇暴風驟雨之襲擊、天崩地裂之災禍,也可上下同心,朝野協力,共度危難,穩如磐石。如此,大人對國家的貢獻,將遠胜攻取一城一地,千年青史,將永標大人忠貞為國之赤心!”
  王闓運越說越意气昂揚,曾國藩則越听越冷靜。眼前這個聰明异常的書生,為肅順計,可謂遠謀深算,處心積慮,但他畢竟是個年輕的書生,閱世尚淺。以肅順之性情,他要執掌國家大權,豈會自請恭王當攝政王?說不定大行皇帝沒有要恭王攝政,正是出自肅順的主意!与肅順謀此事,無异与虎謀皮,自討苦吃。再說,肅順跋扈,積怨甚多,恭王愿不愿意与他共事,也很難講。若自請入覲申明祖制,肅順、恭王兩邊討不討得好尚不可預卜,先得罪了兩個皇太后,卻是肯定的事。以慈禧太后之為人,得罪她豈有好處!現在是太后、顧命大臣、恭王三方在明爭暗斗,三個方面不管誰胜,都必定要依靠自己,何必要介入這中間呢!在安慶靜觀時局變化,以不變應万變,乃是目前的最佳態度。主意打定,曾國藩笑著說:“壬秋,你的想法很好,但我一個外臣,豈能干預朝政?再說前線軍事瞬息万變,也不允許我离開。”
  曾國藩的斷然拒絕,如同寒冬中一盆冷水劈頭澆到王闓運身上,立時蔫蔫搭搭的,半天說不出話來。但王闓運并不死心,定定神后,他又托出第二個計策:“大人,你還記得咸丰四年正月,在衡州出兵前夕,晚生對大人講的那番話嗎?”
  怎么可能不記得呢?當年王闓運那番說辭,使初帶兵的曾國藩為之心跳血涌。現在,他已久歷沙場,連克名城,對胡、左、彭的暗示規勸,他處之泰然,王闓運那番話,至今想起來,也不過如此。曾國藩似有似無地點點頭。
  “若大人覺得晚生剛才所說的不妥當的話,大人可在安慶首舉義旗,為万民作主。以大人今日之德望之實力,晚生可以擔保,不僅天下響應,四方影從,就連肅中堂也會心悅誠服地擁戴。”說到這里,王闓運偷偷地看了一眼曾國藩,只見他安然坐在案桌邊,低著頭,若無其事地以手蘸茶水在桌面上划著。王闓運暗思:這回可能動心了。他興致高漲:“肅中堂常說,滿人糊涂不通,不能為國家出力,惟知要錢,國家遇有大疑難事,非重用漢人不可,尤其敬仰大人……”
  “大人,折差送來重要信件。”荊七進來,打斷了王闓運的話。
  “好,我就來。”曾國藩起身,對王闓運說,“你來得正好。早几天,安慶城里一個姓曹的秀才,自稱是曹子建的后人,送了一頁子建的手書給我。你是行家,幫我鑒定一下,看是不是真跡。”
  待曾國藩出了門,王闓運走到案桌邊,只見曾國藩剛才以茶代墨寫的字尚未干,仔細看時,竟是一長串“狂妄,狂妄,狂妄!”王闓運搖搖頭,嘴角邊泛出一絲苦笑,心頭涌出一股悲涼。
  ------------------
  中文東西网 整理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