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中篇:作品与賞析(五)



18.考驗和等待:《秋歌》。


《秋歌》寫作于1975年。
這是一個愛情的考驗和等待的故事,這樣的故事無疑与瓊瑤這時的心情是相吻合的。


《秋歌》講述的是一個自尊自重的女孩董芷筠,因弱智的弟弟竹偉闖了禍,認識了富家子弟殷超凡。殷超凡被美麗能干的芷筠吸引住了。
殷超凡回到家中,就被大惊小怪的母親留在了家里,因為他是殷家生了三個女孩后的惟一的儿子。殷超凡沒有履行自己第二天就去乍筠家的諾言,到了第五天,他才被家人放了出來,到了直筠家。
芷筠對他的到來,充滿了說不出的感情,她曾等過殷超凡,可殷超凡不來,在她以為他不會再來時,他卻又來了。
殷超凡帶芷筠去吃飯,他說自己學的是土木,愛的是藝術,干的是管理,他即興編了一首詩給芷筠:


在認識你以前,世界是一片荒原,
從認識你開始,世界是一個樂園!
過去的許多歲月,對我像一縷輕煙,
未來的無限生涯,因你而幸福無邊!
你眼底一線光彩,抵得住万語千言,
你唇邊小小一笑,就是我歡樂泉源!
這世界上有個你,命運何等周全,
這還不算稀奇,我卻有緣相見!


芷筠為之心動了。
殷超凡要帶芷筠和竹偉去郊外游玩,芷筠不愿和殷超凡太快發生親密的關系,她拒絕時,芷筠的鄰居霍立峰卻來了,引起了殷超凡的誤會。殷超凡掉頭而去。
芷筠并不知道殷超凡會為霍立峰生气,但她在冷靜的思考中,在理智上,芷筠都确認殷超凡不會再來找她了。但是,在潛意識中,她卻總是若有所待。日子一天天過去,每天下班回家,她都有一种難解的、心亂的期盼,希望殷超凡能來找她。
在公司里,頂頭上司方靖倫對芷筠也有著异乎尋常的好感,可芷筠拒絕了。她知道自己是喜歡殷超凡的。
殷超凡忍不住對芷筠的思念,他又回來找芷筠,他不愿不戰而退,芷筠告訴他,不需要戰,自己是他的,殷超凡狂喜起來。
假期里,殷超凡帶著芷筠和竹偉到郊外玩,他們沒有目的,覺得哪儿的風景好,就到哪儿停下來,最后他們來到了一處風景优美的地方,把那儿取名叫“如愿林”。
回到了市區,殷超凡帶到自己常去的一家餐廳用餐,在這儿芷筠碰到了三姐雅佩和愛著自己的范書婷,面對著咄咄逼人的書婷,殷超凡竟不知該如何是好,尤其是他們對弱智的竹偉的嘲弄,更讓芷筠受到了傷害,她選擇了离去。
殷超凡追上前對芷筠解釋,可芷筠卻不想听,她認為殷超凡欺騙了自己,而巨他沒有誠意,他們是兩個世界里的人。
殷超凡說:“就因為太有誠意,才處處用心,處處遮瞞!你動不動就說我們是兩個世界里的人,我敢說我的身份嗎?我敢告訴你我出身豪富嗎?你如果有點思想,也不能因為我是殷家人而判我的罪!你講不講理?你有沒有思想感情……”
芷筠含淚道:“我不管你的動机,我只知道你一直在欺騙我!即使你沒有欺騙過我,經過今晚的事,我也不能和你繼續交往了!殷少爺,你請吧!”
芷筠赶走了殷超凡,自己也痛苦万分,老板方靖倫看出了芷筠有心思,芷筠對方靖他說了自己的痛苦,而且哭倒在方靖倫的怀中,但卻被別的員工看見了。
這時,殷超凡并沒有放棄芷筠,他又來到芷筠上班的地方,芷筠在方靖倫的幫助下,离開了辦公室。她請求方靖他以友誼的形式來幫助她,方靖倫說男女之間沒有友誼,“有的,只是,像火邊放著冰塊,要不然就是冰塊溶解,要不然就是火被扑滅,要長久維持現狀,是不可能的!”
方靖倫送芷筠回家,卻看見殷超凡已經等在芷筠家門口,殷超凡見又一個男人送芷筠回來,他生气地跑掉了。
殷超凡跑回家中,把自己關了起來,他甚至不愿和家人說話,和他感情最好的三姐雅佩問他為什么生气,他怪雅佩她們的出現破坏了她們,雅佩卻冷靜地指出,是芷筠受到了傷害。
殷超凡醒悟了過來,他帶著花盆,去他們曾經一同去過的如愿林挖了一株他們都喜愛的紫蘇,向芷筠道歉。他們又和好如初。
上班時,方靖倫又看到芷筠的笑容,知道問題解決了,他由衷地為芷筠感到高興,他要芷筠以后有困難第一個就來找他商量,芷筠答應了,但為了殷超凡,她決定辭去這份工作。
殷超凡決定立即和芷筠結婚,并讓芷筠去見他的父母,芷筠知道自己無法逃避,答應了。可回到家中,弟弟竹偉卻在霍立峰的教導下,打了鄰居的孩子,芷筠為此痛苦万分,殷超凡對芷筠說,以后竹偉將是他們兩個人的責任,他會幫芷筠。
殷超凡回到家中,知道自己的父母會反對芷筠,但在殷超凡的据理力爭下,父親終于同意見芷筠,不過他卻另派人去調查芷筠的身世。
殷超凡的父親殷文淵見到了芷筠,很是欣賞,但得知芷筠有一個白痴弟弟,卻使他不能同意儿子和芷筠的婚事。
芷筠意識到殷超凡父親對自己的態度的變化,可殷超凡卻沉浸在幻想中,他想先和芷筠結了婚再說。芷筠不同意他的想法,但答應他考慮半個月。
一天早上,霍立峰來找竹偉,想教他打架,正在睡覺的芷筠听見后,穿著睡衣跑出來阻止,這時,殷超凡來了,他看了芷筠的穿著,气得大罵芷筠。竹偉見姐姐被欺負,他不听芷筠的勸說,把殷超凡打了一頓,被打得肋骨斷了兩根,左手臂骨折,內出血,脾髒破裂,開刀割除了脾髒。
殷文淵找到芷筠,他答應不告竹偉,但條件是芷筠必須离開殷超凡,芷筠別無選擇,她答應了。
殷超凡醒來后,呼喚芷筠,姐姐告訴他,父親是不會派人去找芷筠的,只有他自己好起來,才能盡快找回芷筠。几個月后,殷超凡出了院,他到處找芷筠,可芷筠就像是消失了一般,一點消息也沒有。殷超凡又去了他和芷筠常去的如愿林,他想到芷筠對他未說出口的話,就是想要他自己能獨立。
殷超凡搬了出來,但他答應家人自己找到工作安頓好后會和他們聯系。
殷文淵看到了儿子的決心,也被感動了,他開始尋找芷筠。芷筠被殷文淵找到了,她租用了一塊土地,种花謀生。
殷超凡來了,芷筠的弟弟竹偉竟學會了他們曾唱的一首歌:像奇跡一般,竹偉居然把這支歌唱完整了。


還記得那個秋季,
我們同游在一起,
我握了一把紅葉,
你采了一束蘆獲,
山風在樹梢吹過,
小草在款擺腰肢。
我們相對注視,
秋天在我們手里。
你對我微微淺笑,
我只是默默無語,
你唱了一支秋歌,
告訴我你的心跡,
其實我早已知道,
愛情不需要言語。
我們相對注視,
默契在我們眼底。


芷筠和殷超凡依偎著,彼此望著,手握著手,心貼著心,在這一瞬間,都有种近乎虔誠的情緒,体會到冥冥之中,似乎有那么一個龐大的力量,在支配著人生的悲歡离合。
《秋歌》的結尾,好像已經預示著瓊瑤和平鑫濤之間的等待已經有了結果。
19.勤苦寫作:《人在天涯》


1976年,平鑫濤和妻子終于离婚了。
也許是因為瓊瑤心境變好的原故,瓊瑤這一年創作了三部作品:
《人在天涯》,《我是一片云》,《月朦朧鳥朦朧》。


瓊瑤在《人在天涯》的后記中道:


今年年初,我又從國外歸來。
前前后后出國的次數,自己也不記得是第几次了。我的生活,長久以
來,就是“寫作”、“休息”、“旅行”三件事來占据的。“寫作”的時
候,我總是夜以繼日,不眠不休,不見人,不應酬,不回信,不接電話……
全神貫注地寫,因而被親家們給予“六親不認”的外號。“休息”的時候,
我就完全變了,我看書,交朋友,聊天,看電影,盡量放松自己的情緒,
完全不去想我的寫作。而“旅行”的時候,我不止是在享受,我也忙于觀
察和吸收,追尋和体驗,對一切新奇的事物,我總在近乎感動的情緒下惊
歎而欣賞。這樣,我活得好忙,也活得好充實。出國的次數多了,就想以
國外為背景來寫部小說,但是,這只是個念頭而已,我對國外的任何地方,
都只是走馬看花,缺乏深入的認識,真要寫自己不了解的東西,畢竟太困
難。因此,這念頭在腦中閃過,卻從未有任何力量,吸引我去實行。
若干年前,我第一次去羅馬,我立即被那個城市所震撼了。我瘋狂地
迷上了羅馬,當時,就很激動地說過一句話:“所有有關藝術的神話,應
該發生在這個地方!”不久之后,我又二度去羅馬,坐在翠菲噴泉的前面,
坐在古競技場的拱門下,坐在國會方場的台階上,坐在羅馬廢墟的斷壁殘
垣里,我忽然間,覺得有股龐大的力量,把我給牢牢地抓住了,我對自己
許下一個宏愿:我一定要以羅馬為背景,寫一部小說!“宏愿”是有了,
卻沒有“故事”。我無法去杜撰一個空中樓閣般的故事,也無法“無中生
有”,這愿望就埋藏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埋了四年之久。
直到今年一月,我在美國,去了舊金山,去了洛杉礬,去了華盛頓,
D·C。接触到很多留學生和華僑,听到很多的故事,包括一些稀奇古怪、
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聞。在這些故事之中,有一個故事卻深深地感動了我!
一月底,我從國外倦游歸來,一下飛机,就被“家”的溫暖給包圍了。
奇怪,出國的次數越多,對于“家”的感情就越濃厚,對于自己“國家民
族”的觀念也就越深重。海外,即使是集聲色之极的拉斯維加斯,即使是
霧蒙蒙的金門大橋,即使是華盛頓的國家博物館,即使是日本的富士山,
即使是東京的寶家歌舞,即使是京都的廟宇樓台……都抵擋不了“家”
“國”對我的呼喚!回到台灣,回到家里,我滿足地靠在沙發中,由衷地
說了一句:
“是我開始寫《人在天涯》的時候了!因為,我有了‘故事’,也有
了‘感情’,還有了‘動力’!”
我坐進了書房,沒有延誤一分鐘,立即執筆寫《人在天涯》。雖然我
剛經過一段疲勞的旅行,雖然正逢春節,雖然旅美多年的錦春妹第一次返
國,我都無暇旁顧,又恢复了“六親不認”的我,埋頭在我的作品中。
《人在天涯》雖然有一個真實故事為藍本,但,不可否認,我更改了
若干情節,也夸張了若干情節。真實故事寫成小說,要想完全“寫實”,
是根本不可能的事,連“傳記”都做不到百分之百的真實。我把這故事從
美國搬到歐洲,一來償了我的夙愿——以羅馬為背景寫一部書。二來,我
認為這故事如果發生在歐洲,比發生在美國更動人而合理。三來,不論羅
馬也好,瑞士也好,美國也好,對我而言,都是“天涯”!
我執筆寫《人在天涯》的同時,正好聯合報在海外發行世界日報,邀
稿甚殷。因此,這部書原為皇冠雜志所預訂,經協商后先給了《聯合報》
与《世界日報》,再由《皇冠》雜志轉載。也打破了我歷年來所堅持的一
個原則——書未完稿前決不發表。這本書是邊寫邊登的,因而,也帶給我
极多的難題。在寫作前,我認為兩度去羅馬,而且有份很細密的日記,寫
這本書決不成問題。誰知一旦著手,才知道自己所了解的,畢竟只是皮毛。
對雕塑,對藝術,我也只能欣賞而無研究,這本書寫得十分辛苦。為了怕
出錯誤,我直接或間接地請教了多位在歐洲留過學的音樂家和藝術家。在
這儿我特別要向這些幫助過我的朋友們致謝。包括:林寬先生、席德進先
生、郭軔先生、徐進良先生、紀讓先生和白景瑞先生。如果這本書寫得真
實,是諸位先生幫助之功,如果有錯誤,是我記錄之失,無論如何,若有
謬誤之處,請讀者們多所包涵。雖然有各位先生的協助,這本書仍然有若
干問題。例如,歐洲的藝術學院是學分制或學年制,就有兩种不同的說法,
有的說是學年制,有的說是學分制。經我求證結果,在羅馬的“國家藝術
學院”,是學年制,歐洲其他藝術學院,多為學分制,于是,故事中,我
采用了后者。再例如學位問題,藝術學院畢業后,是學士?碩士?還是博
士?最高能修到什么學位?各种說法,莫衷一是。終于,我綜合各方面的
資料,認為這學位只有一個“稱謂”,并無“藝術博士”的存在。又例如
歐洲的藝術沙龍,是一年四季皆有?還是每年一次?凡此种种,我所寫的,
可能會有錯誤,雖然与故事情節及主題,并無太大關系,卻不能不加以說
明。


回憶這些年來,我從開始寫作至今,已有15年以上的歷史,這是第一
次,我寫《人在天涯》這种題材。我常說,我不“求變”,可是,隨著年
齡的增長,見聞的增加,我体驗的不同,我的作品可能會自然而然的“變”。
這本書,和我以往的作品,我相信有一段距离。我不知道我的讀者們,會
不會喜歡它?因為赶時間,這些日子,我不眠不休,在書桌前熬了不知多
少個通宵!(碰巧有兩次,我所住的地方竟通宵停電,我只能秉燭而寫,
在燭光搖曳下,字跡模糊,連格子都看不清,雖然燭光很詩情畫意,仍然
弄得我“眼花絛亂”,對古人的秉燭夜讀,不能不深深佩服!)這一個月
來,我對志遠、志翔、憶華和小荔子,比對我自己還熟悉,只由于故事有
若干真實性,我寫得辛酸,寫得激動,寫得淚眼模糊!
我愛這個故事,我愛這故事中每個人物,如果這故事不能感動別人,
是我寫作的失敗,不是故事的失敗,如果它能得到一點點“共鳴”,我愿
已足!走筆至此,我覺得心里有千言万語,難以盡述。我從來不解釋自己
的作品,15年來,不論褒与貶,我皆默默承受。對于《人在天涯》,我也
不想再多說什么。無論你喜歡与不喜歡,我“努力”過了,我“耕耘”過
了,我“寫”過了。1976年3月5日夜。


從瓊瑤的自述中可以看出,她的寫作生活是多么的辛勤和辛苦,一個作家的成功,是多么的不容易,一分辛勞一份收獲,這真是千古不變的名言。


《人在天涯》講述的是高志翔到羅馬去學習美術,优秀的哥哥八年前就到了羅馬,現在,終于可以見到哥哥了。
可見到了哥哥志遠,志翔發現,哥哥好像并不像信上所說的那么好。
但哥關心他,要他安心學習,并把他帶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憶華那里。憶華是一位老華僑的女儿,志遠一心一意地想把憶華介紹給自己的弟弟,因為他覺得自己配不上憶華。
志翔對志遠的這般安排并不領情,但初來羅馬,他忙著吸收,而且志遠不要他去歌劇院找他,因此,他根本見不到哥志遠,反而和高家父女倆熟了起來。
志翔問高家父女,哥哥在哪座劇院演唱,高家父女沉默了,憶華叫志翔永不要去問志遠。
一天,志翔去找志遠,才發現哥在劇院只是一個搬運工。
志遠說出了真相,几年前一次滑雪中,自己被凍坏了嗓子,無法再唱了。
志翔听了哥哥的遭遇,他就不想念書了,他想自己應找份工做,以便還清因出國而帶來的債務。志遠告訴弟弟,不要辜負自己的期望,要他用心地念書來報答他。
志翔開始用心念書,有一天,他去看街頭的雕塑,碰到一個女孩子朱丹荔。他帶朱丹荔一起玩,可他并不富有,窮得連朋友也不敢交。
朱丹荔有良好的家世,她要志翔陪她玩,志翔是不敢缺課的,他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知道哥哥的期待。
朱丹荔走了,志翔進入了一种瘋狂的創作中。
不知情的志遠還以為志翔和憶華相愛了,志翔處處為志遠考慮,傷害了憶華。而且,志翔也明确表示,自己不愛憶華。
33天后,朱丹荔又到了羅馬,她思念志翔。志翔看到朱丹荔,高興地跳了起來,可朱丹荔要他安排自己,他才明白過來,因為他沒有能力去安排朱丹荔。
朱丹荔妥協了,她把自己安排好,住進靠近志翔的女子公寓。她的父母追來了,要她回去,她不肯,父母要見一見志翔,她也不肯耽誤志翔的上課時間,父母對她無可奈何,只好由她去。
志遠安排了一個星期的假期,決定讓志翔和憶華好好去玩一玩,可志翔想去打工,以減輕哥哥的負擔。朱丹荔知道了志翔的假期計划,她騙志翔說瑞士好找工作,把志翔帶到了自己的家中。
朱丹荔的父母對這個任性的女儿毫無辦法,只好接受了志翔。
而志遠發現志翔留下一張紙條走了之后,大發雷霆,憶華哭了,志遠不知憶華為何而哭,他還安慰憶華自己會把志翔綁回來,憶華哭得更厲害了,志遠慌了手腳。憶華把自己對志遠的愛意說了出來,志遠其實也深深地愛著憶華,他們終于擁抱在一起。
志遠取消了旅游計划,理解他的憶華也同意了。
可志翔在朱丹荔的陪同下,在瑞士盡情地玩耍、作畫,連開學都忘了。志遠找到了志翔,志翔深為羞愧,他沒有和朱丹荔告別,就回到了羅馬。
志翔又用功學習,他創作了一幅作品《少女与馬》送去參展,但沒有獲得成功,他更消沉了。
一天,志遠下班回家,看到一個女孩坐在家門口,原來是朱丹荔,她想知道志遠有怎樣的魔力,吸引著志翔。志遠留下她,因為只有她才能治好志翔的憂郁。
志遠在拼命地工作,他的身体終于不行了,他住進了醫院。
志翔不愿意用朱丹荔的錢,也不想用高家父女的錢,他接替了哥哥在劇院里搬運工的工作。在工作中,他創作了一幅作品《手》,卻得到了好評。
哥哥終于出院了,和憶華結了婚。
而且,他們准備回到自己的祖國,他們同唱著一首歌:


破車快飛!破車快飛!
穿過羅馬,越過廢墟,
一天要跑几千里!
快到家里!快到家里!
爸爸媽媽真歡喜!


20.往事追憶:《我是一片云》


《我是一片云》寫作于1976年,是瓊瑤作品中份量較重、較為受人重視的一部書。
這一年,是瓊瑤較為心平气和的一年,生活中的矛盾,似乎開始理順,似乎露出了一線曙光,她的寫作似乎也變得輕松,文筆似乎也更為瀟洒自如,游刃有余。
瓊瑤在1976年曾想一個人到歐洲去旅行,她這時的心情,也頗有“一片云”的味道,這部小說,也許是她飛來飛去時所產生的靈感。
云,其實就是瓊瑤的夢,這個夢還具有特別的意義,那就是她和平鑫濤之間秘密和不由分說的戀情。
瓊瑤在《我的故事》中,曾談到這一點。那時,她和平鑫濤認識還不久:


鑫濤,他成為我生活中相當重要的一個人。他是我的“出版人”,也
是我的“經紀人”,他是我的“讀者”,也是我的“評審”,他是我的
“朋友”,也是我的“老板”,他是我小說的“支持者”,也是我夢想的
“實現者”……我們開始受彼此的影響。我變得倚賴他,信任他,順從他。
他變得也會做夢,也會糊里糊涂起來,當我在云霧里的時候,他也會陪我
鑽進去,去体會我的境界:
我是一片云,天空是我家,
朝迎旭日升,暮送夕陽下!
我是一片云,自在又瀟洒,
身隨魂夢飛,來去無牽挂!


我的境界不太實際,他跟著我鑽進去,居然也會像云一樣飄起來。我
把他帶進我的每一本小說,讓他接触我筆下的人物,而每個我筆下的人物,
總有一部分是“我”。他對我認識得越多,就越加迷糊起來,他不知道像
我這樣一個人,這樣帶著滿腦子的夢幻,完全不懂人情世故的人,怎么活
過了二十多年的歲月!“在這世界上,像你這种人,老早就應該絕种了!”
他說,然后就悚然一惊地說:“不行不行!如果你絕种了,我怎么辦?”


越是平靜的日子,越容易使人沉浸在往事的追憶之中,《我是一片云》正是瓊瑤對往事追憶的寄托。


《我是一片云》講述的是20歲的宛露,從小就說“我是一片云”。宛露,似清晨小草上的露珠,清新無邪,對她的第一眼注視,所有的感受,是她的翩翩生動,是環縈著她的親情的溫馨。這20年,父母和哥哥無私地愛著她,讓她在其中自由地生長發展。20年,這親情給她遮擋了塵世的丑惡,使她20年人生如花,几乎沒有四季的變化,所以她好像總是長不大,她歡樂無盡,惟一的苦惱便是沒有煩惱。
可是,宛露一球擊中了孟樵,激發了孟樵的愛;宛露的青梅竹馬顧友嵐的歸來,又使她迷惘于友情和愛情;孟樵的愛如惊濤巨浪,友嵐的愛如隱形的潛流。盂樵之愛,是情感之愛,所以易于沖動;友嵐之愛是理智之愛,故偏于穩重。兩股動靜迥异的愛浪以宛露為中心,相互拼斗,鼓蕩生風,形成一個力的漩渦、一個強勁的力場;從此宛露開始了煩惱的生活。
從內心深處,宛露偏向孟樵,可她的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偏向世交的顧友嵐。
宛露在孟樵狂熱的愛之下,去見了孟樵的母親。孟樵是孟母守寡多年帶大的儿子,因此她對他的女朋友,在潛意識里是很難接受的,第一次見到宛露,她就對宛露的口無遮掩很是反感,她气走了宛露。
宛露在孟樵的哀求下,答應了向孟樵的母親道歉,因為她愛孟樵。宛露到了孟家,母親當著孟樵的面,對宛露很好,可孟樵一离開,她則變了臉,宛露又被气走了。
這時,宛露沒有想到的事情又出現了,她不是段家的親生女儿,她灰心了。
宛露寫道:
“我是一片云,天空是我家,朝迎旭日升,暮送夕陽下!我是一片云,自在又瀟洒,身隨魂夢飛,來去無牽挂!”“我是一片云,輕風吹我衣,飄來又飄去,何處留蹤跡?我是一片云,終日無休息,有夢從何寄?倦游何所栖?”
顧友嵐這時卻安慰她,自己早已知道她的身世,但仍然愛她,這使宛露异常地感動。可這也沒有敵過孟樵對她的吸引力。孟樵又來找她去向母親道歉,宛露去了,可孟母對宛露說:“孟家是世代書香,從沒有出過一點儿差錯,孟家所娶的女孩子,也都是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但是樵樵已經迷上了你,我也只好接受你,慢慢的訓練和熏陶,我想,總可以把你從一塊頑石,琢磨成一塊美玉,你的底子還是不錯的。”
坦誠的宛露告訴孟母,自己只是段立森的養女,自己的生母其實是個舞女,這個打擊對孟母太大了,她不能接受這樣的儿媳婦;孟樵卻認為她是在編故事,也不相信她。
宛露沖出了孟家,她病倒了。顧友嵐每天下班后都來看宛露,他溫柔、誠懇,但卻語重心長地說:“宛露,我不希望自己是個代替品!但是,我要你,我也愛你,這份愛,可能遠超過你的想象。我不知道我在你心里到底占多少分量,卻知道你并沒有如瘋如狂地愛上我。宛露,愛情是一件很微妙的東西,我自己是否被愛,我心里有數。可是,宛露,即使你不愛我,我一樣也要你,因為,有一天,你會愛我,超過那個孟樵!”
宛露被友嵐打動了,她決定一個月后嫁給友嵐。
孟樵對母親說:“你的愛會殺掉我!你知道嗎?宛露對我的意義,比生命還重要,你難道不明白嗎?”
明白過來的孟樵去找宛露,可段家卻對他說不在,不到一個月,他在段家門口看到了大大的喜字,宛露成了顧家的新婦。
新婚的日子悄悄地過去了,友嵐每天又要上班,宛露的生活也相當無聊。起先,她總要往娘家跑,還是習慣性地纏住母親,后來,哥哥兆培結婚了,玢玢進了門,婆媳之間相處甚歡。于是,宛露那莫名其妙的自卑感就又抬頭了,她想,自己既非段太太所親生,也不該去和玢玢爭寵。在一种微妙的、自己也無法解釋的心情下,她回娘家的次數就逐漸減少了。
一天下午,宛露忽然跑到工地去找友嵐。友嵐正爬在鷹架上檢查鋼筋,宛露用手遮著額,擋住陽光,抬頭去看那高踞在十樓上的友嵐。從下往上看,友嵐的身子只是個小黑點,這樣一仰望,她心里才有些概念,她總以為友嵐的工作很輕松,待遇又好。工程師嘛,畫畫設計圖,做做案頭工作就可以了,誰知大太陽下,仍然要爬高下低,怪不得越晒越黑,看樣子,高薪也有高薪的原因,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也真虧友嵐,他在家里從不談工作,也從不抱怨,更不訴苦。說真的,友嵐實在是個腳踏實地的青年,也實在是個不可多得的好丈夫。
宛露的寂寞顧友嵐看在眼里,他勸宛露要個孩子,可宛露因為自己是棄儿,對另一條小生命的到來,有些恐懼,而且她怕受也會害了孩子,她又回去上班了。
孟樵出國三個月后回來,又來找宛露,因為宛露眼光朦朧如夢,似乎總在哀悼著什么,宛露并不快樂。
宛露遲歸了,她回家后想和顧友嵐談离婚,可面對顧友嵐,她又不忍開口。
宛露回家和母親說:“友嵐只能使我像一湖止水,平靜而無波,孟樵卻可以使我像火焰般燃燒。”她讓母親向顧家提出离婚。
段太太說:“宛露,你醒醒吧!婚姻本身就是平靜無波的東西,當止水并沒有什么不好!要知道,湖水越深,才越平靜,感情也是如此。平靜無波的止水不易枯竭,燃燒的結果是化為灰燼。宛露,宁可變成止水,千万不要化為灰燼!”母親拒絕了宛露的要求。
顧友嵐也知道宛露有些不正常,他說:“我不要你逃避,更不想囚禁你,如果我囚禁了你的人,也無法囚禁你的心,我想過很久很久,你必須自己面對這份選擇。”
宛露選擇了顧友嵐,可見到孟樵后,她又選擇了孟樵。
這一次,顧友嵐沒有放過她,他還是要宛露,顧友嵐一夜未睡,他去上班時,從高高的鷹架上掉了下來,宛露瘋了。
瘋了的宛露什么都不會說了,無論問她什么,她都回答“我是一片云”。
孟樵從宛露的養母段太太和生母許太太手中接回了宛露,他希望有奇跡出現。


21.活潑輕松:《月朦朧鳥朦朧》


《月朦朧鳥朦朧》創作于1976年下半年,這時的瓊瑤,似乎因為平鑫濤已經是自由之身了,所以心情顯得特別的愉快,《月朦朧鳥朦朧》的創作顯然也受其影響,整個的主題和作品的基調都顯得活潑輕松。
《月朦朧鳥朦朧》講述的是一個年輕的女孩劉靈姍,在電梯上偶遇一個調皮的孩子楚楚,作為幼稚園的老師靈姍,幫著保姆制服了這個調皮的孩子,可孩子的父親韋鵬飛卻不領情,劉靈姍气憤地指出楚楚的惡行,靈姍的話讓整天沉浸在酒中的韋鵬飛清醒了,他惊奇地看著這樣一個聰明靈慧的女孩。他把孩子送進了靈姍所在的幼稚園。
原來,韋鵬飛認識楚楚的母親裴秋桐時,他正在念大一,而裴秋桐呢,不過是15歲的孩子。韋鵬飛大學畢業,裴秋桐只有18歲,他們毅然決然地結了婚,22歲的韋鵬飛當了丈夫,而裴秋桐更是個好年輕好年輕的小妻子。婚后三個月,韋鵬飛去受軍訓,一年后,楚楚出世,韋鵬飛做了父親,裴秋桐從18歲的小妻子變成19歲的小母親。軍訓完后,韋鵬飛立即拿到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獎學金,在那個時代,留學似乎成了必經的一條路,如果韋鵬飛眷戀妻儿不肯出國深造,他將大逆不道。因此韋鵬飛的家人,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韋鵬飛身上,眾望所歸,韋鵬飛出了國。三年后,韋鵬飛拿到了碩士學位回國,才發現只剩下了女儿,失去了妻子。
韋鵬飛逐漸從酗酒中解脫出來了,他在和靈姍的不斷交往中,逐漸愛上了靈姍,而靈姍呢,也喜愛上了韋鵬飛。
劉靈姍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一個正在談戀愛的姐姐,一個正在上學的弟弟,有一對開明的父母。
一次偶然間,靈姍發現了韋鵬飛寫給秋桐的一本《愛桐雜記》。


黃菊開時傷聚散,曾記花前,共說深深愿,重見金
英人未見,相思一夜天涯遠。羅帶同心閒結編,帶
易成雙,人恨成雙晚,欲寫粉箋書別怨,淚痕早已
先書滿!


這是韋鵬飛在記載自己和秋桐的日記的扉頁上題寫的一首詞。
在雜記中,韋鵬飛記載了秋桐的一些事,如19歲的秋桐喜歡音樂,喜歡怀抱吉他,扣弦而歌。她為韋鵬飛作了一首歌:


我認識一個傻瓜,他長得又高又大,他不會說甜言蜜
語,見了我就痴痴傻傻!他說我像朵朝霞,自己是一只蛤
蟆,我對他微微一笑,蛤蟆也成了啞巴!


靈姍深深地覺得自己不如秋桐,可韋鵬飛愿燒了《愛桐雜記》以表明對靈姍的愛,他對靈姍的一片痴情打動了靈姍,靈姍覺得自己沒有必要和死去的人爭什么。
靈姍的母親卻提醒靈姍,“人都有一种賤性,失去的東西,往往是最好的,得不到的東西,更是珍貴的。”
靈姍說:“愛情也可能轉移,要做到終身不渝需要兩個人充滿信心,去不斷地培養,愛情是最嬌嫩的花,既不能缺少陽光也不能缺少水分,還要剪草施肥,細心照顧。”
就這樣,靈粉和韋鵬飛戀愛了。
可在一次圣誕節的狂歡夜中,靈姍無意中見到了秋桐,秋桐和一個鼓手在一起,這時的秋桐只是為了愛而活著,為了這個鼓手而活著,可鼓手并不能專情,早在和秋桐同居前,他就和秋桐說好了好合好离,這時,正是這個鼓手又有了新的目標,而秋桐正在失意時。靈姍喝醉了,她忘了和韋鵬飛的約會,她感到自己根本不能和秋桐比。醒后的靈姍責問韋鵬飛,為什么說秋桐死了,韋鵬飛說自己只講過秋桐去了,并未講過秋桐已經死去了。在韋鵬飛的保證下,靈姍与韋鵬飛和好了。
可楚楚知道了靈姍要做她的后母,這個原本就很叛逆的孩子,此時就像刺猖一樣,對靈姍豎起了刺,經常趁韋鵬飛不在時欺負靈姍。此時,靈姍反而不太敢管教楚楚了。
聰明的秋桐知道了靈姍正在教她的女儿楚楚,她忍不住母性,請求追求靈姍的邵卓生帶自己和靈姍見面。心軟的靈姍答應了秋桐的要求,讓她們母女見了面。可此后秋桐就不斷地背著靈棚和楚楚偷偷見面,直到有一次靈姍發現楚楚不見了,靈姍才知道真相。靈姍找到秋桐,接回了楚楚。
邵卓生突然來找靈姍,因為秋桐忍受不了陸超的离去,她要殺了陸超,靈姍和邵卓生匆忙赶去,卻發現陸超情愿被秋桐殺死,也不愿和秋桐回去。秋桐無奈之下,殺了自己。
靈姍和邵卓生把秋桐送進了醫院,秋桐對邵卓生說下輩子嫁他,靈姍看著沒有生机的秋桐,她回家拿來了《愛桐雜記》,還叫來了韋鵬飛和楚楚,看著她的戀人韋鵬飛及女儿楚楚与前妻秋桐重逢時“笑在一起,哭在一起,抱在一起”的情景,靈姍覺得自己是多余的。她拒絕了邵卓生的兩傷心人組成傷心家庭的建議,她獨自出走,硬著心腸到阿里山“觀云海,看日出,看原始森林”去了。但到了夜晚,靈姍卻“望著一窗皓月,滿山嵐風”,“魂牽夢縈”,哭得肝腸寸斷。
最終的結局是秋桐已經死過了一回,獲得了新生,她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決定嫁給邵卓生。而韋鵬飛也追到了阿里山,找到了靈姍,各自都有了一個美好的歸宿。


22.情感隱喻:《雁儿在林梢》


瓊瑤和平鑫濤之間那种秘密而又傷心的愛情,已經成了她這段時期生活的基調,她已不再是《窗外》中的那個女中學生,也不再是《在水一方》中的那個杜小雙,她已經是一個真正成熟的富有內涵的女人,對于生命的感動,已經不僅僅是生命的眼淚和歡笑,而是更為深刻的平淡和無奈的哀愁。
對于生命的感動,她表達的方式已經更為含蓄、婉轉、纏綿和欲說還休。
這一部小說,雖然并不像《窗外》和《在水一方》那樣可以找到她的真實生活場景,但依然是一部關于她心靈歷史的情感自傳。
《雁儿在林梢》講述的是一個复仇者的故事。
美麗的丹楓為了姐姐的死,從英國回到了台灣。她見到了姐姐的愛人江淮。她寫了一篇作品,也穿著一身黑衣,預示著她將進行的复仇。已經成為一個成功的出版家的江淮,并未注意到這一點,他把對碧槐的愛,轉移到了丹楓身上。
丹楓寫了一首詩:


春風吹夢到林消,鵲也筑巢,
鶯也心焦,忙忙碌碌且嘈嘈,
風正飄飄,而正瀟瀟。
今朝心緒太無聊,怨了紅桃,
怨芭蕉,怨來怨去怨春宵,
風又飄飄,而又瀟瀟!


丹楓為了复仇,她一邊應酬著江淮,一邊又化名為林曉霜,用她在英國學習戲劇的經驗,去戲弄江淮的弟弟江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江浩愛上了精靈古怪的丹楓,而丹楓則愛上了江淮。隨著真相揭露,丹楓退縮了,她害怕知道真相,何況知道了真相又能如何呢?畢竟她深愛著江淮。
江淮送了一只漂亮的雁子給丹楓,上面附著一張卡,卡上寫道:


問雁儿,你為何流浪?
問雁儿,你為何飛翔?
問雁儿,你可愿留下?
問雁儿,你可愿成雙?
我想用柔情万丈,
為你筑愛的官牆,
卻怕這小小窩巢,
成不了你的天堂!
我愿在你的身旁,
為你遮雨露風霜,
又怕你飄然遠去,
讓孤獨笑我痴狂!


江浩被林曉霜的失蹤搞得昏了頭,他來求哥哥,江淮這時才忽然知道丹楓可能就是曉霜,他拿來了丹楓失落的日記,像碧槐保護丹楓一樣,他保護著弟弟江浩。
江浩終于知道了事實真相,他選擇的是祝福江淮和丹楓。
在《我的故事》中,瓊瑤坦誠了這部小說与她真實情感的聯系:


我像一只雁子,一只我自己小說中寫過的雁子。我曾為
那雁子寫過一首歌,歌詞是這樣的:


雁儿在林消,眼前白云飄,
銜云銜不住,筑巢筑不了,
雁儿不想飛,雁儿不想飛,
白云深處多寂寥!
雁儿在林梢,月光林中照,
喜鵲与黃鶯,都已睡著了,
雁儿睡不著,雁儿睡不著,
有夢無夢都草草!


這首歌,正是我當時的寫照。其實,我這一生,在我
的小說,我的歌中,都可以找到痕跡。我留下來了,沒有飛
走,守著我的樹林,守著我殘缺的夢。


那時,正是她和平鑫濤之間分分合合、風風雨雨,痛苦之中又摻著許多甜蜜奇特的日子,那時,帶給她的是對生命更深更痛的体驗,令她刺骨酸心。她的情感的体驗,正是她這些小說生動、鮮活、獲得巨大成功的源頭活水。
在這部小說中,同樣可以看到一些瓊瑤真實生活的日常情景。
比如,平鑫濤送給瓊瑤的一只純白的小北京狗,瓊瑤把這件事寫入了書中:


他看到一只純白的小北京狗,脖子上挂著一串鈴鐺,叮
鈴鈴的響著,滾雪球似地滾到他腳邊來了。他站住了,好奇
地看著這小東西,記起最近一些日子來,常看到這只小狗。
鄰居說,這是新搬來的一家人家養的。他蹲下身子去捉那小
狗,那小東西居然絲毫都不畏生,它抬起它那對烏溜溜的眼
珠,淘气地、友善地,而又靈活地轉動著。他笑了起來,彎
腰把它抱進怀里,嘴里不自禁地嘰哩咕嗜的對它說著話:
“嗨,小家伙,你從什么地方來的?嗨,小家伙,你的
鼻子怎么塌塌的?嗨,小家伙,你是不是迷了路!哈!”他
忽然笑起來,因為那小東西開始伸出舌頭去舔他的臉。“別
這樣,別舔我,我怕痒,哈哈,求饒,求饒!哈哈,我不跟
你玩舔人……”
“喂喂!雪球!喂喂,小雪球!你在哪儿?”


又比如這部書中,瓊瑤把平鑫濤當作了江淮的模特儿,寫江淮的經歷,完全是平鑫濤自己的經歷:


他弄了一個小型的出版社,面對無數大出版公司,据說
他工作得非常非常辛苦,苦得沒有人能想象。他拉稿,他校
對,他到工厂去排字,他發行;從印刷厂的小工到送貨員,
從編輯到校對,全是他一個人在做。你別看他現在擁有辦公
大樓,洋房汽車,數以百計的員工,當初,他确實是赤手空
拳,打下這個天下的。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