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揮不去的情


何小蘭

  還是那條長長的、整洁的甬道。
  當我再次踏進文科樓十樓時,一切都顯得那樣親切与熟悉。逝去的歲月,又如潮水般地涌到眼前,仿佛又回到了訓練的日子。煤气灶靜靜地在那里,可我好像看到了將要沸騰的水;辦公室的門關著,可我好像覺得老師們一如既往地工作,我們訓練室門口空空的,可我好像瞧見門口一溜的鞋子。一切都太熟悉了,熟悉得讓我忘卻了歲月已經流逝,忘卻了我們辯論隊已經奪魁,溫暖的集体已經解散。
  本以為,過去的就是過去了,即使再清晰,也會如一張褪色的照片,卻原來,只要是用心去做過,真正去擁有過的,便會成為永恒。
  溜走的是時間,流逝的是歲月,揮不去的,是那一片情。
  這是一份永遠的紀念,屬于我的師長、隊友和朋友。
  ×月×日 晴
  今天,心中极為興奮,就像當初剛入复旦一樣。昨天收到通知,知道我被選入复旦辯論隊了,想當初參加選拔,只是為那一份想去演講的沖動,從沒有加入辯論隊的著望。今天的結果,無疑是一個惊喜。朋友們都說我真是幸運,剛剛進校大半年,又從沒有辯論過,竟會得到評委的青睞。我也暗歎自己的幸運,在辯論隊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可以有很多机會啊!
  怀著興奮与忐忑,我走進了文科樓十樓的1004室,那里有許多沙發,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擺成辯論陣式的一排桌椅,這就是以后要訓練的地方。教授与隊員都來了,已經在那里親切地交談。姜丰是個嬌小的女孩,一點看不出她已是二年級的研究生。蔣昌建、季翔、嚴嘉、張謙又顯得老成,穩健。我是最小的女孩,真不知會和他們相處得怎樣。
  張老師宣布辯論隊成立了,她說以后我們做什么事都要統一行動。一個集体形成了。可我真的很不安,這會是一個怎樣的集体呢?心中升騰的是一种极為陌生的感覺,只告訴自己:一定要好好干!
  ×月×日 小雨
  這些天,我的心情也如這綿綿的細雨,糟透了。連日的不順心加上今天早上辯論練習中的錯誤百出,讓我難受得直想哭。我并不是脆弱的女孩,但我也并不能堅強地面對一切挫折。
  隊友們看出來了,我總把心情暴露在自己的臉上。他們熱情地問我到底怎么了。姜丰很坦誠,她也是一個情緒化的女孩,所以她能理解我。而那四個男孩子,雖然沒有女孩子的細心,卻有一份十足的關心。他們開導我,逗我開心,還陪我唱歌,漸漸地,煩躁的心也平靜了下來。
  我發覺我開始喜歡上他們,喜歡上這個新的集体了。每個人都在很用心地學習,很用心地關心集体中的每一個人。他們的拼勁,他們的專心,正是為辯論賽這個神圣的事業而努力的表現。如果說,這里充滿著競爭,那么更多的應該是團結与向上的氛圍。他們比我成熟,所以他們除了一份睿智以外,更有一份對我的愛護。我喜歡這個集体,盡管這里的生活是那樣緊張,那樣累。
  下午,俞老師找我談心了,他要我不要著急,還教了我不少讀書的方法。老師們總是這樣觀察細致,又能循循善誘。
  在這個集体中,我沒有一种被忽略的感覺,我有什么理由讓繁瑣的小事來影響我的情緒呢?學習、訓練,沒有什么比這更重要了。張老師說過,我們已不是為個人而訓練,這是复旦的事情,是中國的事情,我真的該振作精神努力干了。不想做這個集体的小逃兵。
  ×月×日 晴
  夕陽西下的時候,昌建又站在窗前。盡管在十樓,能极目遠眺,但我知道,這外面的風景并不美。
  昌建這兩天有心事。
  初次見昌建,是在第一場選拔賽上。我在他后面演講,那一日演講者的水平都頗高,而昌建的表現极為突出。他的三分鐘的《二十一世紀,我擔憂》征服了3108教室的听眾。以后的几場,他又以廣博的知識,翩翩的風度贏得了喝彩。那時候,真以為他是個神秘的人物,還虛心向他請教過。
  多日的接触,發覺他是個很有責任感的男孩子,也是個尋常的有喜怒哀樂的人。這讓我更欣賞他、信賴他了。
  后來從老師与他的交談中得知原來昌建的母親生了重病,所以他心事重重。昌建的家在安徽,母親身邊又沒有人陪伴。昌建的母親把昌建拉扯大,培養他在安徽上大學,又鼓勵他來上海讀研究生,這一份母愛是淳厚的,偉大的。如今病重的母親是多么盼望儿子能在身邊。昌建是個孝順的儿子,他的心不好受。
  張老師、俞老師准昌建的假,讓他回家去。可他婉拒了。我想我們都能理解他這一近似無情的決定。辯論隊是一個整体,缺少一員就是一個損失,訓練是不能停止的,而這一次的擔子又是那么重,英國劍橋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悉尼大學、台灣大學都要參賽。我們怎么能懈怠呢?
  昌建留了下來,繼續訓練,訓練時還是那么投入、認真。只有在夕陽西下的時候,遙望窗外,寄托他對母親的思念与歉意。我突然發覺這份感情是那么深厚,在愛与被愛之間,有些東西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而一种牽挂,一份思念,會將親情釀造得更為醇厚。
  ×月×日 多云
  俞老師有一個极為可愛的女儿,叫俞臻,今年五年級。今天,她來到了我們的訓練室,因為放假了,家中沒有人帶她。
  說真的,俞老師任我們辯論隊教練以后,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我們身上了。和我們整天在一起,午飯,晚飯也和我們一起吃,只有在訓練結束,他才騎車匆匆回家。俞夫人工作也很忙,所以俞臻常常感到很寂寞。
  俞臻的到來,給辯論隊帶來了輕松的空气。她唱歌,還表演節目,和我們逗嘴,可她爸爸還是把她“關”到隔壁去了。放假的日子,每個小朋友都會好好地玩一下的,可因為俞老師的忙碌,她已好久沒有和爸爸一起逛街、旅游了,更多的時候,她只能一個人呆在家里,看電視、看童話。
  訓練以來,我越來越覺得俞老師是個值得尊敬的人。他是哲學系的教授,曾到德國留學,如果說初次見面時覺得他是個治學嚴謹,有思想的中年學者,那么現在又看見了他完美的人格。他什么事都以身作則,從不遲到,而且是如此認真地將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辯論隊。這是一份責任感,是一种對事業的執著追求。
  人們總是在抱怨,現在認真的人不多了,尤其是在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時候。可是,從身邊給我們上課的教授們,從俞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國知識分子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質。至此,我才真正明白,為什么每個時代知識分子,總是走在時代的前列,是因為他們的責任感。
  我要做一個認真的人,如俞老師一樣,為神圣的事業交付出一腔熱情。
  ×月×日 晴
  新加坡的辯論會一直是一個難以想象的夢,而取胜在新加坡又一直是我們辯論隊一個永不動搖的目標。為了它,我們很努力地在生活,在學習。
  88年冠軍隊教練王滬宁教授今天和我們一起吃飯,他談出了一條重要的經驗——辯論取胜需要整個辯論隊的默契配合。默契從哪里來?它來自于同甘共苦,來自于彼此的關心与理解。
  這些天,訓練极為緊張,天天晚上辯一場,白天又是技巧訓練,還要精讀四書五經,而班里的同學已在籌划旅游或是打工賺錢了。我們好久沒有輕松過,我也好久沒有運動了,雖不抱怨,卻著實怀念以前在運動場上盡情揮洒的日子。
  吃完晚飯,大家集体去散步。
  复旦園靜靜的,同學們都回家了。雖然很熱,但我不得不說夕陽映照下的复旦園特別美。我們在洁淨的路上走著,看看講講,來到了燕園,又來到相輝堂。“复旦太美了”,嚴嘉說。每個人都那樣認為,這似乎也是一种默契。
  有時候,有一种無法表達的情怀,我現在卻能很真切地感受到。以前報考复旦,是因為它的名聲,是因為它有我喜愛的專業。而如今,對复旦卻又有深一層的愛。有一次談心,季翔說复旦給每個同學以机會,說得真好,這就是复旦園的美麗之處,它有廣博的美,為它的莘莘學子而傾注的愛。夕陽下的复旦園沐浴的是一种宜人的金黃色,何需再另找什么精神家園呢?不正是這里嗎?
  草地上,我們又開始了一項這些天來常常進行的比賽——扔鞋子,先定一個距离,然后看誰扔得遠。王老師總是冠軍。這种放松活動,給了我們不少樂趣,也增進了我們的友誼。
  有一刻,我曾站在一邊,看著身邊充滿活力的老師和隊友,有一种感動,于是,那夕陽下寂靜的复旦園,那草地上身手不凡的人們构成了一幅极為和諧的畫。
  ×月×日 晴
  近來,我發覺自己的身体很不好。常常感到累,可怕的是好多次在訓練的間隙,我會透不出气,心跳得快。昨天去看了病,醫生說是生活緊張所致,要我暫時休息,為了不影響隊友的情緒,我暫停了訓練。
  回家的日子是輕松的,可我依然惦記著文科樓十樓我的伙伴。看著鐘點,就能想象他們在干什么,真想早些回去,去投入緊張的生活。可今天,又發燒了,真很無奈。俞老師和林老師來看我,送了很大的西瓜,我心中很是感激。他們告訴我,姜丰也病了,而且住進了長海醫院。
  躺在床上,很想姜丰。她長我好几歲,卻沒有姐姐的架子,她很聰明,常常在辯論場上和隊友爭得面紅耳赤。她很坦誠,住在一起,雖然并不是天天交流,但也彼此能夠溝通。
  她也很秀气,容易動情,和我的性格有很多相像之處。而今,我病了,她也病了,卻不能去看她,覺得有些難過。
  和隊友通電話,得知他們已代我向姜丰問候,他們聯名寫了一封信,第一句便是“長海一日,文科樓十年”,他們真行,把他們盼望姜丰回來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其實,他們也該知道我盼望回歸的急切心情啊!在忙碌時,常常夢也要夢到清閒,可真正清閒時,卻總感到這個集体,有一股极大的拉力,把一顆游离在外的心拉回到自己的怀中。我想我們應該取胜的,因為我們有這樣一個團結的集体,有這樣一种堅實的團隊精神。
  ×月×日 多云
  下了好几天的雨,今天總算有了個不冷不熱的天气,感到了一陣舒暢。又逢嚴嘉過生日,便好好地准備去慶祝一番。
  辯論隊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色,嚴嘉是個討人喜歡的小伙子。他沒有很多的書生气,卻讀書讀得特棒;他的口才很好,卻又往往很虛心。當我碰到難題時,總喜歡向他討教。
  他的寢室擠滿了朋友,除了辯論隊的隊員以外,還有我們都熟識的參加選拔的一些同齡人。我們坐成一圈,又吃菜,又喝香檳,很溫馨,也很愜意。“以后我們能這樣聚在一起嗎?”我問,總以為曲終必將人散,“別那么傷感”,他們安慰我。想想也是,《論語》上講過,“道不同,不相為謀”,如今,我們志同道合,有什么理由一定要分開呢?我們舉杯為嚴嘉慶賀,也為我們的友誼干杯。
  季翔坐在我的旁邊,我們談了不少,從辯論談到學生會的工作,從复旦談到社會。季翔是個极為沉穩的男孩子,有著健康的膚色,他是我們當中最好學的一個。很早就听到過他的名字,以為是個遙不可及的名人,而今,我們卻成了朋友。我們都認為,現在為什么學生工作難做,主要是因為缺乏一种責任感,其實,我們已經為自己是個复旦的學子而驕傲,為什么不讓自己為复旦創造一些輝煌呢?在今天,很多人以為得到了錢,有了閒适的生活就是快樂,卻又在這樣的快樂中迷失了自己。責任感是不可丟棄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份責任感,就不會抱怨學校如何如何,校園文化如何如何了。大家快樂地交談著,盡管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快樂的一些事情,可今晚是快樂的,并且,我們都要微笑著去迎接明天的挑戰。
  ×月×日 晴
  這几天晚上,每天郁辯論一場,最佳辯手該屬于張謙。
  訓練的時候,張謙坐在我旁邊,我們之間的話也好多,張謙很聰明,反應极快,很得辯論要領。
  我佩服他的辯論技巧,更佩服的是他一如既往的訓練態度。不久前,我們确定了赴新加坡比賽的正式隊員,我和張謙屬于候補隊員,但這并不影響我們的訓練熱情,尤其是張謙。他的家在湖南,如果不是訓練,他早回家,家中有近90歲的老祖母,還有盼他回去的父母。可是,他知道辯論隊需要他,他沒有提出回家的申請,而是作為陪練隊的主力隊員留了下來。
  今天晚上的辯論精彩极了,張謙的四辯一气呵成,他又极妙地運用了不少戰術,“我再一次回對方辯友”,“我第三次問對方辯友”,弄得正式隊員們吃力地招架,王老師俞老師都表揚了張謙,還說上新加坡要用張謙的策略呢!其實,我也走過一段較為迷茫的日子。當被告知自己是候補隊員,去不成新加坡參賽時,也曾有過沉重的失落感。今天看來,這都算不了什么,就像一只油燈在白天不顯光亮而晚上离不開它一樣,個人的得失實在是微不足道的。辯論是集体的事,得胜也是集体的榮耀。所以我很坦然,也由此更欣賞張謙。
  ×月×日 雨
  以前季翔告訴我,他考复旦是因為他在一個偶然的机會看到88年复旦在新加坡大專辯論賽的精彩表現,于是辯論成了他要圓的夢。而今天,我們又看到了一個圓夢的女孩,她是剛軍訓回來,還沒沐浴過复旦日月光華的92級新生。她給我們辯論隊寄來了一張明信片,告訴我們她很為我們驕傲,她也如季翔一樣慕名考入复旦,并預祝我們取得成功。這是一份很大的鼓勵,看了讓人覺得心里暖暖的。
  說真的,參加辯論隊以來,有太多的人對我們傾注了關怀和期待。走在路上碰到朋友,他們會問我們訓練得怎樣,需要些什么;碰到老師,他們又會鼓勵我們好好干,為复旦爭光。昨大,團委和學生會的老師冒雨來看我們,還搬來了好几箱餅干,為我們“加油”。校領導也多次來到我們訓練室。
  至于我們吃飯、借書,更是處處不會碰壁。因為我們是一支特殊的隊伍,是楊校長要求“拿冠軍”的隊伍。
  背負著沉甸甸的關怀和殷切的希望,霎時又有了高中考大學“搏一記”的沖動,而心中明明白白地知曉,這次的意義遠比考大學重要。除了努力,真的無法再去想別的事情。所以我真心盼望我的隊友們能奪魁,能實現我和張謙、我們辯論隊、我們复旦人共同擁有的夢。
  窗外,是瓢潑大雨,道路泥泞不堪。我想,成功的道路也許也不會平坦,可尋夢的人不會懈怠。以前我想活得輕松,可現在發覺裝滿了期待的日子更為充實。
  ×月×日 晴
  每天晚上,國際政治系研究生的到來總給我們一陣新鮮的空气。我覺得自己很喜歡他們,雖然他們長我好多歲。
  劉建君是個很有特色的男孩,他們都叫他Mark,他說話山東味濃濃的,也有山東人的豪爽,林老師任命他為陪練隊的隊長。劉隊長干事极認真,每天負責組織同學來辯論,還參加討論,而且他的四辯暢快淋漓。他也如張謙一樣,推遲了回家的時間。
  唐豫鵬,是我們學生會的前任副主席,所以和他在一起覺得很親切,他辯論時反應很快,辯詞常像一發發炮彈。
  還有徐勇、李經中、馬文運……他們都放棄了暑假中既定的計划,來做磨刀石。
  今天,曾峻還帶來他的女朋友,并且一起上場做了陪練隊員。我挺佩服他們的。在卡拉OK廳、舞場充斥著溫馨的時候,他們作出這樣的選擇,實在是“不落俗套”。
  和他們做朋友很是愉快,他們懂得很多東西,他們也給我帶來了不少快樂与勇气。
  一樣是年輕人,我就覺得他們少了許多市儈气,他們很超然。辯論隊需要他們,他們就來了。不顧天气炎熱,不計較招待他們的只是一杯香茗。
  社會上對年輕人還是有偏見的,以為年輕人只知賺錢,只會享樂。就如以往各個時代的年輕人一樣,當今的時代也不乏走在時代前列、為國報效的年輕人。各個時代賦予了年輕人不同的使命,為什么人們就看不到年輕人同樣有著滾燙与火熱的心呢?
  我很幸運,擁有這樣一群出色的朋友。
  ×月×日 晴
  回到家已是凌晨一時了,在床上輾轉反側,興奮得難以入睡。我們辯論隊奪魁回來了!冠軍!冠軍!這是我們期待已久的戰果,這個夢終于實現了。這些天來,老是睡不好覺,等待著來自新加坡的消息。從張老師那儿,從電台里听到隊友們過關斬將的消息,就會讓我高興得多吃一口飯。今天早上,又從電台听到好消息“复旦大學辯論隊獲得1993年國際華語辯論會冠軍,蔣昌建同學獲得最佳辯論員的稱號”,我高興得跳了起來。
  晚上去机場迎接,熟悉的身影又映入眼帘,看見他們真想沖上去抱住他們。可我們,只是緊緊地握手。不用講太多的話,所有的期待,所有的興奮,已在那一剎那成為無言的交流。嚴嘉把他的花送給了我,他們還從新加坡帶了一束紫色的“毋忘我”給張老師。
  我們終于沒有讓复旦人失望,我們終于成功了!
  此時,在我心中涌動的是一种難以抑制的激動。冠軍代表的是榮耀,可為了這輝煌的一刻,我們又付出了多少呢?很多次的失眠,為的是辯論,甚至夢中也在辯論;很多次的沮喪,為的是不成功的練習,但沮喪后的便是崛起奮進。老師們顧不了家,昌建顧不了母親,嚴嘉顧不上發大水的家鄉……這樣的付出是難以用金錢來衡量的,是出于對事業的追求,對复旦的愛。
  我們站在世界的屋頂,所以我們看到了美麗的風景。而為了爬上這屋頂,我們用了許多的激情、汗水和努力。
  終于,辛苦而又光榮地走完了這一程。
  曾經,想做一朵嬌艷的花儿,充滿芳香;如今,想做一棵樹,不矯揉造作,只是挺拔向上,扎實地鐫刻每一步成長的足跡,成為棟梁。
  我還年輕,所以我說我實在是幸運,這一程的收獲如同甘美的醇酒,令我一生都享用不盡。這一程中有許多回憶,會時刻浮現在我的眼前,鼓勵我向前。
  這世界上其實是有永恒的,我懂得此間的真意。
  甬道,長長的,我總認為它不該有盡頭。延伸、延伸,會与我的人生之路交匯,再延伸。
  流逝的是歲月,揮不去的,是那一片情……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