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1993年3月31日:第一輪選拔賽開始,學校食堂門前貼出大幅公告,題為:光榮与夢想。全校共有108人報名,大有《水滸》108將之勢。演講比賽歷時三個晚上,3108教室如同赶集。題目:“我看二十一世紀”,眾抒豪情,立壯志。 4月2日:學校公布辯論隊老師名單,參賽小組負責人張靄珠老師,教練俞吾金老師,副教練林尚立老師,陣容強大。 外加一顧問,王滬宁老師。 4月5日:專家指導團形成,集中了各路好漢,各有自己的“殺手鑭”,准備和盤托出。 4月7日:第二輪選拔,兩人對辯。44名同學進入第二輪,分成兩組,安排在兩晚上進行。題目分別為:“經濟發展必然使道德水准提高”和“綜合國力提高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發展”。 4月15日:24名同學入選第三輪選拔,并進行分組和抽題。題目為:“傳統文化可以促進現代化”、“龐大的人口必然導致人口素質的下降”和“第三世界經濟發展不可避免環境污染”。听眾發問甚猛,复旦乃藏龍臥虎之地。 4月16日:公布入選第四輪選拔的16名選手名單,進行分組和抽題。題目為:“通俗文化的流行是一种社會進步的歷史現象”和“人類永久和平是可能實現的理想”。 4月20日:第四輪選拔賽,也是最后一次公開的選拔,在3108教室人山人海,兩場“大決戰”打得難分難解,場內爆滿。錢冬生教授說:复旦必胜,复旦必興。掌聲四起。比賽結果,踩坏課桌椅近十。 4月21日:八名同學入選最后一輪選拔,參加“百科知識測驗”筆試,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窮于應付,考得頭頂蒸騰、腳底冒汗。 4月22日:八名同學參加專家面試,展開最后的角逐。專家窮追猛打,不問到張口結舌不罷休。此時深感書到用時方恨少。 4月24日:由姜丰、季翔、嚴嘉、蔣昌建、張謙和何小蘭6名同學組成的辯論集訓隊最終產生,“俞總”訓話,當頭棒喝:隨時要淘汰,真是剛出狼口,又入虎穴。 4月26日:第一場專家講座:“有聲語言表達藝術”。開始漫長的“講座長征”。 4月26日:老師和隊員見面,宣布訓練計划和紀律。王滬宁老師自封為“武警總隊隊長”。 4月27日:辯論隊的第一場練習賽,辯題:“計划經濟和市場經濟是對立的”,猛辯一气后,教練指點迷津。 5月3日:參加東方電視台“東方直播室”節目,進行辯論表演,辯題:“青年人應盡早擺脫對父母的依賴”,有精彩的策划,“表演”不俗。 5月4日:搬到南區研究生宿舍集中住宿,辯論集訓實行“全脫產、全封閉、軍事化、密集型”。 5月8日:陪練隊員擺開架勢,大有決戰三百回合之意。 林老師策划于密室,頻出高招。 5月10日:開始啃“四書五經”,直啃得牙齒發酸,想起螞蟻啃骨頭的故事。 5月14日:第一場錄像練習賽,辯題:“改革開放將導致沿海与內陸的差距越來越大”,燈光燒烤,名副其實的“熱身賽”。 5月15日:楊福家校長蒞臨訓練室,言:一所大學是否好,要看有沒有為年輕人提供机會。 5月26日:在3108室進行集訓后第一場公開練習賽,辯題:“大學教育必須以市場經濟為導向”。集訓隊表現令人失望,“俞總”小整風,大家心有戚戚焉。 6月1日:高教局副局長、1988年复旦大學辯論隊領隊伍貽康教授蒞臨訓練場地,看望辯論隊,說:胜利了,我到机場來接你們。 6月8日:團委送來兩箱“旺旺”,感動万分,兩眼淚汪汪。 6月9日:晚餐小聚,不幸食入有副作用的食物,集体食物中毒。“俞總”夜半被救護車送至醫院緊急處理,四名隊員臥病在床。秦紹德老師提出“保護政策”。膳食科領導來探視,送來慰問品,略有所得。 6月12日:确定赴新加坡的名單:姜丰、季翔、嚴嘉和蔣昌建。 6月15日:听“后現代主義”講座,知內功尚弱,“俞總”披挂上陣,講哲學三日,眾皆陶醉,三日不知肉味。 6月20日:在哲學系佛教研究所听講佛教經義,室內一片明黃,老師盤腿而坐,侃侃而談,眾人醍醐灌頂。 6月23日:赴浦東開發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和外高橋保稅區等處体驗“開發”,領略新區風光。姜丰著鄉土中國服裝,博得浦東打工仔親善目光。 7月2日:集体上南京路采購西服等物品,頗有“放風” 的感覺。姜丰多次“失蹤”,留戀于花布彩衣之前,“眾里尋他千百度”。回來后,對鏡試衣,三位男生自我感覺良好,風度翩翩。 7月4日:發散性思維訓練,張謙說有一次從地里挖出一瓶雀巢咖啡,從此成份被定為“自耕農”。 7月6日:觀看本隊練習辯論賽錄像,慘不忍睹,后稱看此類片為看“恐怖片”。 7月7日:觀看《J蔃EK》,對檢察官最后之陳詞,眾人傾倒。 7月8日:第50場辯論訓練賽,辯題:“男女平等是可能實現的”。大家身經半百戰。 7月9日:楊福家校長會見辯論隊,并講授“科學技術之演進”,條理分明,點到精處。 7月10日:暑期到來,熱浪襲人,訓練場六台電扇飛轉,風聲乍起。辯論隊轉入中灶二樓,集体用餐,開始發明“幸運大轉盤”。 7月11日:決定模擬現場气氛,每場比賽放新加坡辯論賽的音樂,以求巴甫洛夫效應。 7月12日:倪世雄教授送大西瓜上十樓,王老師磨刀霍霍向西瓜,盡顯操刀解瓜之能事。 7月14日:男生卷起席子,到文科樓十樓訓練室打地舖,從此每天下樓兩次,中餐和晚餐。 7月15日:兩名女生同時病倒,一住長海醫院,一回家休息。師生輪番探望,對空調病房羡慕不已。辯論隊典故:“長海一日,文科樓十年”問世。 7月18日:上海中明箱包股份有限公司贊助箱子十只,出國之“基本設施”趨齊。 7月19日:訓練詩朗誦,昌建朗誦《大堰河》,淚水漣漣,遙念在皖重病纏身的母親。 7月20日:确定出場陣容:“姜”(講)邏輯、“季”(記)理論、“嘉”(加)事實、“昌”(倡)价值。指定嚴嘉“散打”,嚴常站在十樓窗口,遙望星河,似吸天地之气。 7月23日:新加坡方面通知分組情況,辯題和首場的抽簽結果。第一場要對劍橋大學。有人輕吟“再別康橋”。 7月24日:實行飯后散步制度,在空蕩的校園,如入無人之境。發明扔拖鞋之現代体育項目,大家樂此不疲,游戲身心。 7月26日:在美國研究中心邀請專家分析辯題,所得甚丰。朱維錚老師曰:海外各隊,非等閒之輩。 7月29日:1988年辯論隊員鮑勇劍自美國返回,到辯論隊談“過來人”的感覺,口口聲聲說辯論使他最長复旦精神,一生受用。 8月2日:第50場專家講座:“艾滋病概述”。DNA和RNA,听得云里霧里,又覺得從此胸有成竹。 8月5日:南京大學原副校長、1990年南京大學隊領隊馮致光教授偶來复旦,到辯論場觀摩,言要嚴加管教。 8月7日:張靄珠老師第三次煮雞湯論英雄,眾人聞雞起舞,美餐一頓。 8月8日:護照机票到手,躍躍欲飛。 8月10日:劉文釧先生暢談台灣風土人情,“新人類”、“新新人類”等概念,匪夷所思。 8月11日:与錄像中的台灣大學隊辯論,屬“第三類接触”。 8月12日:張老師操吹風机為隊員美發,走針線為隊員補衣,針針線線,拳拳慈母心。 8月14日:溜往五角場,觀看新片《霸王別姬》,忽感中气增加,中華文化,壯哉。 8月15日:季翔自家中返回,帶來月餅四只,切為十六塊,眾人分享,歎:月是故鄉明。 8月16日:兩位“外來妹”,張老師之小女和外甥女,將所有禮品包裝完畢,可謂低等消費,高等享受。 8月17日:程天權老師擺宴為辯論隊餞行,酒足飯飽,并許愿:胜利歸來,煮餃慶功。有人立言:壯士此去必要得之,云云。 8月18日:第100場辯論賽,辯題:“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從此均稱身經百戰。 8月19日:張謙返湘探親,眾皆依依不舍。季翔用自行車“特快專遞”,送往車站。 8月20日:最后一次模擬賽在電教組大演播廳舉行,實戰气氛甚濃。下午赴銀河賓館。晚上華亭集團和衡山集團聯合宴請,錢冬生等在校領導全部到場為辯論隊鼓勁。酒過三碗,得當年武壯士之膽量。 8月21日:眾人飛抵新加坡,新加坡廣播局朱亮亮女士迎接。告訴我們,劍僑大學隊三名博士、一名碩士,實力雄厚,全隊不禁愕然。 8月22日:新聞發布會。 8月23日:校友張洪明博士來拜訪,請吃午餐于旋轉餐廳,遙看遐邇聞名的圣淘沙島,眾人深知,此次要与之無緣了。 8月24日:決定閉門謝客,任命張一華老師為“外交大臣”兼“內務大臣”,應付門面上一切事務。 8月25日:与劍橋大學辯論,5比0取胜。大家早就想過:這就是決賽。 8月26日:謝希德校長的老朋友潘國駒先生欲設飯局,因緊張備戰,口舌不往,徒心神往之。故每日以速食果腹。 8月27日:与悉尼大學辯論,4比1取胜。已經出線的台灣大學隊做壁上觀。當晚抽簽,我們是反方。台大隊抽到正方,喜气洋洋。 8月28日:緊張准備,吃晚飯的路上,小游繁華似錦的烏節路,看到一張告示:禁煙,違反者,罰款500新幣。 8月29日:迎戰台灣大學隊,5比0取胜。了四個月之心愿,反而平靜。抓住來當評判的著名的杜維明教授和武打小說大家金庸合影,都想得點真傳。夜深人靜,在下榻的文華酒店最高層,喝啤酒,抽煙,在云霧繚繞中,在半醉半醒之間,進入人生最高境界。 8月30日:返回上海,机場又見复旦親人,熱淚盈眶。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