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楊堅成功地使用調虎离山計將五位親王調入京師,卻險些忽略了掌管 護衛京畿兵力的畢王宇文賢。 “六哥,你怎么回京來了……” 四個王者裝束的貴人魚貫進屋,領頭的中年漢子劈頭便拋過這話。他的身后三人年紀依次遞減,最小的不過三十。 “六哥”儒生打扮,舉止十分文雅,他把四個人讓人書房,請大家坐下,然后深深地歎了口气,望著書案上兩疊書卷出神。 一疊二十卷的是《庚開府文集》,另一疊十卷是《宇文招文集》。 “六哥”便是趙王宇文招,已入不惑之年,須發黑得閃亮,白淨臉龐有美玉的柔和光澤。他母親王夫人乃是漢人,在他的身上已很難察覺鮮卑血統留下的痕跡。這時他蒼涼地說: “女儿遠嫁突厥,我怎能不回京送行?”他一頓,又幽幽道:“再說,這是圣旨宣召,皇命難違啊!” “什么皇命?所謂皇命,不過是楊堅的意思!”原先入門發語的那中年漢子非常激動,“六哥你博覽經史,怎不知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調虎离山……” 最年輕的一個王爺也書生气十足,他圓瞪雙目望著發語的中年漢子:“九哥,調我兄弟入京是調虎离山,那么,前年要我們兄弟离京就國,算是什么?” “那……”九哥略想一下,說,“那也是調虎离山!” 九哥是宇文純,封陳王。最小的是宇文囗,封滕王,他不明白,何以赶他們出京是調虎离山,召入京也是調虎离山?他充滿疑團地望著六哥,文帝十三子只剩下他們兄弟五人,六哥最長,也最有威望,只能向他索解。 。“不錯,進出都是調虎离山!”六哥宇文招慨歎,“我入京情非得已,你們,”他眼光定在陳王宇文純臉上,“尤其是九弟,你明知、是調虎离山,為何入京送死?假如你們不來,楊堅還有所忌憚,要對我下手還有所顧望;現在大家都應召入京真要一网打盡了!” “我哪是自愿入京,我是被抓回來的!”宇文純須發皆張,非常激憤。 大家吃惊地望著他,等他解釋。 九弟陳王純說,他已接到順陽公主傳書,知道國喪,京師可能凶險之极,本不想就征,但了解到傳旨的欽使不過是個門正上士,且是默默無聞的年輕人,只有一個隨從,所以,心想去見欽使又有何妨?回不回京在我而不在他,說不定還可以從欽使口中套出京師的机密。到了傳舍,那欽使揮手將陳玉的衛隊阻在門外,道是有机密大事面談。結果他一進里屋,冷不防當頭挨了一棍,被結結實實捆了起來,然后那欽使出門宣布:陳王有罪,左右不得妄動!便這樣,他被押解京師。 十一弟代王宇文達說:“前來宣召我的欽使是李渾,李穆的小儿子。我自幼居住李家,父皇還讓我認穆兄為義父,我与李澤親如兄弟一般,哪想到他會騙我,害我?” 十弟宇文盛搖搖頭:“會不會我們將楊堅想得太坏?這回六哥入京,馬上即有优詔賜他: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規格甚高! 宇文招慨歎:“縱觀前代歷史,自稱大丞相而不篡位者,稀矣!更何況楊堅已住進了帝宮,既然不顧天下人非議,那是志在必得了!看來,我等敗就敗在太善良,五哥阿憲當年就說過楊堅有反相……我等不信,今為南冠之囚!” 九弟宇文純長歎:“倘若五哥尚在,就好了!” 十三弟宇文囗目光落在《庚開府文集》上,他与六哥都非常喜歡庚信的文章,庚信由梁而周,今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這文集是去年結成的,序言還是他寫的,他每篇文章都細讀過,而對其中的《哀江南賦》更是愛不釋手,如今回憶賦中所言,雖云記史,所說的簡直便是眼前的事。于情怀激蕩之際,不覺吟詠起來: 大盜移國,金陵瓦解。余乃竄身荒谷,公私涂炭。華陽奔命,有去 無歸,中興道銷,窮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別館…… 宇文招則想起了冤死的乃兄宇文憲,以及宇文孝伯、宇文神舉与王軌等人,也蒼蒼涼涼吟誦: 日暮窮遠,人間何世?將軍一去,大樹飄零;壯士不還,秋風蕭瑟! 荊壁睨柱,受連城而見欺;載与橫階,棒珠盤而不定。鐘儀君子,入就南 冠之四;季孫行人,留守西河之館。申包胥之頓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 淚盡,加之以血。釣台移柳,非玉關之可望;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聞…… 兩兄弟吟罷,房中一片沉寂,五兄弟如坐愁城。 十弟宇文盛依然覺得處境并非如《哀江南賦》所言的那般絕望,便道:“我等果真被軟禁了嗎?怎么我從自己府中來到六哥這里,一路上竟無一人干涉?” 九哥宇文純苦笑了一下,耐心解釋:“十弟,昨日朝會,那鄭澤對我等說什么來著?” 宇文盛思索一陣,才說:“他說,先帝新喪,主少國疑,近來京畿盜賊猖狂。所以,五位皇爺万万不可孤身出城,万一不測,那可大大不值得!” “這話你大概沒有听懂。那意思便是:你們五王一旦隨意出京,我便宰了你們。到時我向國人很好交代,說是被盜賊殺了!” 宇文純這大白話一說,大家心情愈發沉重,均知這是國破家亡之局。又是一片沉寂。 宇文純突然气憤地說:“大周便這般完了?我們剩下五兄弟便這般完了?我不信!我不信……”他最后的一個“不信”是喊出來的,如荒野狼嚎。 又過了一陣。 宇文招平靜地說:“我這里准備一封書信,只是据實而言,將人家盜國的跡象,揀尤著者,一一列舉出來,一式六份,下面是我們五兄弟的落款。准備送給六大總管的。這全國最大的六個總管,只要半數起動,鹿死誰手就難說了,我們的一線希望便在這里!” 說到此,他又沉吟了一陣才繼續言道:“但是,我等都被監視起來了,信送出城并不容易……” “我送出去!”陳王宇文純道。 “你太外露,早被提防了!”宇文招搖搖頭,然后轉身深情地望著宇文盛,說,“十弟……” 宇文盛慨然道:“我去!他們對我疏于防備……” “好!你這就去吧!”宇文招將六封信遞給了宇文盛,說聲“珍重!” 待宇文盛离開,宇文招又道:“倘若信送不到六大總管手中,豈不畫虎不成反類犬?” 宇文純說:“這等于孤注一擲,太不保險!” “所以,我又准備六封。”宇文招又從書下取出六封信,“這六封信,要從另一渠道送出。雙管齊下,總有一方送到總管手里。” 他沒說另一渠道是誰,兄弟們也不問,大家突然都很懂事,深知多听一人就多一分泄密的机會。 這時,外面一個少女的聲音喊道:“爹!你在哪里?”聲音一落,少女便奔進書房。她自然便是“千金公主”了。 三個叔叔退出了書房。 宇文招默默撫摸女儿的頭發。 少女哭道:“你不要女儿了!我后天就要去突厥了,你也不到太常寺去看看我……听說你回京好几天了!” 宇文招淚如雨下。 “爹是個沒有用的人,是廢物!所以才讓唯一的女儿遠嫁突厥……” 那少女只一味地哭。 “你為何不罵?罵爹不中用,廢物!狼心狗肺……” 少女邊哭邊問:“難道中原的男子都死光了,非嫁去突厥……不行?爹,你倒說呀!為何非去突厥不可?” “北齊滅亡之后,高洋有個三儿,叫高紹義,逃去突厥。突厥人故意立他為王,在邊界划出一塊地方,讓高紹義糾集打散的舊部。以此牽制我周朝。所以,楊堅想用你來交換高紹義,求得邊境安宁……” “便是這點理由?” “還有……” “還有什么?” 還有便是要趙王招就范,試他順從不順從,如敢抗拒,便要他的命!這緣由自然不便說出口了。宇文招只能搖頭苦笑。 “我以后再也見不到爹爹了……”少女又哭了。 宇文招指著案上十卷一疊的書,說:“這是爹一生著作,你帶去,見它即如見爹;還有那一疊《庚開府文集》是爹手抄的,里頭還有你十三敘寫的序,也帶去……” 他站了起來,環顧室中四壁的書架,憂郁地說:“這些書,你應當全部帶走,爹不用了……” 少女知道父親愛書如命,這話大异尋常,便惊詫地問:“爹你怎么啦?” 宇文招掩飾道:“在突厥,你是皇后,什么東西沒有?只是書是不容易弄到的。爹明日就派人將書送太常寺去!” 少女也喜歡看書,見父親將整個書房的書當作陪嫁物,心中也頗自慰。 宇文招又道:“你應當去看看元氏伯母……” “爹說的是元皇后?” 宇文把點點頭:“她十六歲當皇后,只當了半年皇后,夫君被殺,她自己也在万善尼寺削發為尼,快二十五年了!” “我這就去,但你晚上要到太常寺看女儿!” 宇文招點點頭。 他將一疊書信交給女儿:“這六封書信十分要緊,先貼身藏好,誰也不讓看。到了万善尼寺,要私下親手交給元后。請她設法分發出去,不可有誤!” 少女詫异望著父親:“很重要?” 宇文招凝重地點點頭:“爹無能助你……你臨行卻幫了爹的大忙!” 女儿臨行去拜訪出家為尼的伯母自然不著痕跡,而他們五兄弟如今是到什么地方都招人猜疑。 雍州的治所便在京畿。州牧是大總管、上柱國、太師畢王宇文賢。他是當今周室皇親中唯一得掌軍權的一個王爺。原因有二:他是周明帝的長子,雖非明皇后所生,明皇后則是他的嫡母,獨孤信是他外祖父,而今當權的楊堅正是他的姨父,這是其一;其二,鑒于明帝、明皇后不得善終的教訓,學會了逆來順受的本領,凡事一律無爭。 近來的處境似有微妙的變化,那就是楊堅的侄儿楊雄出任為雍州別駕,別駕是州牧的副手。楊雄已經是司衛上大夫,主管京城的禁衛,夠他忙了,如今又兼任雍州別駕,這說明楊堅已經對他這個姨侄不放心了。宇文賢雖然還不到三十歲,但這一層還是想到了,只是弄不清自己一向与世無爭何以惹人猜疑?或許是近來少与楊家往來,相互間少了溝通以致產生了隔閡?看來得多到大丞相府走走。為此,他前日弄來了几張上等的狐皮,叫人縫制一件狐裘,他知道姨丈得了風濕病,穿狐裘最好,對長輩孝敬之心不可無…… 他坐在書房,痴痴地想著,突然身邊響起了咳嗽聲。他一愣,連忙起身揖道: “叔王爺……原來十叔大駕光臨,小侄有失遠迎……” 正是越王宇文盛微服到此。他揮揮手,不讓侄儿多說,自己卻急急言道:“這是六哥給你的書信……”他從怀中掏出一信,遞了過去,“你要好好看!” “六哥回京了?”宇文賢一邊接信,一邊問。 宇文盛答非所問:“記住,信看完便燒掉。我也不便久留,告辭了!” 他說走就走。 宇文賢望著叔父的背影,突然產生一种莫名的不安。再看手中的書信,猜想:六叔既已回京還寫什么信?如此鄭重其事豈不可笑?咫尺之間,什么話不可面談!雖是這么想,他還是拆開了信封。 這時來了帳下親信裴矩,說:“稟王爺,那鯉魚重有七斤,若要送人,得及時送去,六月天,魚死就不鮮了……” 宇文賢拆開信封,忽然心中一亮,對了!明日便是堂妹千金公主遠嫁突厥之時,六叔此刻必然忙得不可開交,送信來定然是約我明日到灞橋送別,應該!應該!該當如此……他忽地轉身問親信裴矩:“你剛才說什么?” “那七斤的黃河鯉魚快死了……”裴矩又將原話重說一遍,想了想,又道,“剛才似乎有個老百姓闖入王爺書房,真是膽大包天……” 宇文賢哈哈大笑。 “小人說錯了?”裴矩問。 “那是越王爺!”宇文賢又大笑了一陣,揚一揚手中書信說,“他約我明日到灞橋送別,千金公主遠嫁突厥……” “哦,那大鯉魚還是由小人送丞相府中。” “好!不不……’宇文賢略一猶豫又說,“我要親自送去!” 果然,宇文賢親自提著大鯉魚和新縫制的狐裘,到丞相府去。 他前腳剛走,后腳便來了楊雄。 楊雄兼任雍州別駕不到十日,畢王宇文賢的部下乃至親信几乎都被重金收買了過去。他伯父是大丞相,國庫向他敞開,只要是利于移鼎大事,可隨意支取。亂世中人,只講勢利,道義分文不值,親信吃里扒外也是常有的事。 裴矩將越王宇文盛送來的信,恭恭敬敬遞給別駕楊雄,這封信他自然看過,价值千金,哪里是相約灞橋送別之事! 楊雄看了書信,神色為之一變,當即赶到丞相府。 此刻楊堅正在接見汝南郡公上大將軍宇文神慶和司衛上士長孫晟。明日千金公主即將离京,這兩人將是護親的正使和副使。 楊堅的确是韜晦的大行家,他一方面借刀殺了宇文神舉,另一面卻將自己的女儿嫁給宇文神慶儿子宇文靜亂。誰能想到,先殺其兄,然后又与其弟結成儿女親家,天下當無此理!那神舉的乃弟神慶本來頗涉經史,人也聰明,由于本朝多故,在痛定思痛中獨有所悟,他發現:最聰明的人先死,平常人次之,最糊涂的人卻是安然無恙!慨然歎曰:書足記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筆硯為腐儒乎!于是盡燒藏書,專學糊涂。時至今日,他糊涂的學業大成,差不多可以進入糊涂虫的境界。對楊堅的臨行指示,他似听非听,但每隔三五分鐘必須點頭一次,這不能漏了,至于一路護親事宜,自有副使承當…… 楊堅也不愿与這宇文神慶多費口舌,轉向司衛上士長孫晟。 四儿楊秀与長孫覽的小女儿的親事已經定下,所以,長孫晟如今也算他楊堅的儿女親家。這門親事的确定可謂一舉兩得,得其勢又得其才。對長孫晟的才能楊堅早就留意了,因為他干大事業,干大事靠拍馬溜須的人不行,非真才實學者不可!在他的記憶中,長孫晟是第一號文武雙全的青年。 “長孫郎,老夫料定,你必是將來的名將,望你好自為之!”楊堅語重心長地說,“這回護親遠赴塞北,凡事你要多多擔待。和為貴,如今乃多事之秋,北方是不能再開一個戰場了;不過,突厥人貪得無厭,說不定哪一日又非打不可……” 楊雄風風火火闖上大堂。 看他神情,定有大事。楊堅轉身問:“有事?” 楊雄默默地遞上了書信。 楊堅略看內容,臉色稍稍一變,沉吟了片刻,轉身對宇文神慶、長孫晟說:“便是這些,你們也該回家准備一下,明日即要遠行了!”說到這里,他站了起來,親自將兩人送出門外。 對二人的去影,楊堅似望非望,突然對楊雄說:“請李德林、高熲,到我書房!” 信攤在書房的案上。 三人聚首案上,審視楊雄送來的書信。 李德林,淡眉,黑須,清秀的臉龐上雙目如電,他已四十多歲了,冷靜而沉穩。立在楊堅左邊。 高熲,濃眉大眼,國字臉,胡子雖長得旺,卻呈淡黃色,也人不惑之年。居楊堅之右。 書案臨窗,又時值中午,信的字跡十分清晰,是仿王羲之的字体。 這其實是封特殊的信件,它不似書信,更似一段編年史。如下曰: “宣政元年六月丁酉,武帝崩;戊戌,太子即皇帝位;甲子,誅齊王 憲。 閏月乙亥,立妃楊氏為皇后;七月壬戌,以楊堅為上柱國、大司馬。 八月,以上柱國長孫覽為大司徒,王誼為大司空(注:二人均為楊堅好友, 姻親)。 大象元年正月,置四輔:以越王盛為大前疑,尉遲迥為大右弼,李穆 為大左輔大司馬,楊堅為大后丞。旋即,盛、迥、穆皆外放,楊堅實為獨 輔,不久改任大前疑。 二月,誅宇文孝伯、宇文神舉、王軌。帝傳位于太子闡,自稱天元皇 帝。 五月,五王就國。 ……” 等等不一。記的都是史實,但卻明确無誤地暗示楊堅是有計划、有步驟奪權篡位的。末了,還記上楊堅等假詔自任大丞相,并進駐了帝宮。 你要定寫信人的罪,他說我寫的都是史實;若不定他的罪,那信卻千真万确指出楊堅圖謀不軌! 楊堅問李德林与高熲:“該當如何處理?” 李、高面面相覷,繼而低頭不語。兩人都不想先發言。 “殺!”坐在一隅的楊雄搶先說。他現在是雍州別駕,殺了雍州牧,他副手即自然升為正職。雍州牧必然再兼任大總管,雍州的府兵有兩個軍,上面的總管必得柱國大將軍才行。這么一來,他就可以連升三級了! “殺哪一個?”楊堅問。 “先殺宇文賢,”楊雄思索道,“待公主离京去突厥后,再殺宇文盛和宇文招!” 李德林、高熲依然不吭聲。 “你們倒是說呀!”楊堅催促道。 “主公的意思呢?”高熲反問。 “宇文賢手里有兵,是唯一帶刀的王爺。獨孤公不也說過:最可慮的是雍州總管畢王賢!心腹之患豈可掉以輕心?” 高熲突然說出一句:“千金公主出國之前,一個也不能殺!” 楊雄反問:“万一明日送行時,宇文賢出動了雍州兵,將我們一网打盡呢?” 高熲道:“你的禁軍是吃干飯的?” 楊雄又頂住:“雍州兵比禁軍多三倍!” 高熲依然道:“不能殺!不能殺!為万全計,也只能將宇文賢先軟禁起來。” 李德林依然不出一言。 楊堅凝望著李德林:‘你因何一言不發?” 李德林道:“我在想,往后我們准備開几個戰場?尉遲迥的相州一個,韋孝寬的徐州一個,李穆的并州一個,司馬消難的邱州一個,王謙的益州一個,還要再加上突厥的河朔一個?一個雍州,楊大夫都覺得難以對付,那全面開花卻又如何?” “公輔兄該不是聳人听聞吧?”楊堅道。 “不,這是實實在在的事。” 楊堅暗暗吃惊,心怦怦跳,他知道李德林出語絕無虛言;但果如所言,六個戰場并發,大家都要死無葬身之地了。待心情略為宁定之后,才緩緩地說: “這卻要請公輔兄指教了!”他的口語轉為敬重而隱含著陌生疏遠之意。 李德林暗自尋思:楊雄要殺宇文賢是急于取而代之,楊堅想大開殺戒自然也是急于取皇位而代之,要說服他們實不容易;但殺人勢必多惹禍端,多開戰場,這同自殺有何兩樣?更何況立德創業國祥方能綿綿不絕,濫殺無辜,殺人越貨乃至越國,這又与強盜何异?便僥幸奪得皇位有了帝業,必然也是曇花一現而已!但數百年來,官場向以巧取豪奪為能事,楊氏伯侄耳濡目染的盡是陰謀詭計与酷暴殺戮,這廣布德澤的深遠影響他們又怎能真正理解?誠恐說了也是白說!何妨讓楊堅伯侄自己去思索,待略有頭緒,再加開導或許反而更好一些。想到此,他也隱隱覺得因人成事當真大難,楊堅也不是那么好共事的。當即歎道: “在千金公主出國之前,一個人也不能殺。主公天縱英明,這道理當能理解!”他略一停頓,又說,“至于戰端,遲早是要開的。我們現在要想的是盡量少樹對抗之敵,唯其如此,方可指望成功。” 楊堅也在沉思李德林的話,也不急于問明何以會開那么多戰場的因由。 高、李兩人告辭出去了,明日公主遠嫁突厥,諸事安排雖有職司負責,但他們還得去關照一下。 楊堅望兩人的去影,暗忖:我的智囊都反對殺畢王宇文賢,只恐不無道理。那宇文賢總算是大姨的儿子,對我夫妻向來百依百順,禮敬有加,早晨還親自送來了一件名貴的狐裘,一條七斤的黃河大鯉魚。鯉魚雖為常見之物,但七斤大小的卻是無多。現在此人大概還同他的姨母拉家常,假如不是有意与我作對,我又何必平添濫殺無辜之名?想到此,忽道: “那宇文賢……早上還送來了一件名貴狐裘,一條七斤的大鯉魚,要是居心与我作對,何必收到五王書信之后,又來送禮?” 楊雄沉吟了一陣,才說:“小輩以為,他送狐裘給伯父,意含譏諷,那是應了一個罵人的成語‘狐假虎威’;七者缺也,七斤鯉魚便是‘缺理’之意。伯父若將五王信件的內容与宇文賢送禮的用意兩相印證一下,當知小輩之言并非穿鑿附會。既然宇文賢今日膽敢公然諷刺伯父,說不定明日在灞橋為公主送別之時,便會發動兵變。伯父也說過,他是唯一帶刀的王叔;心存僥幸,万一被他殺了,豈非大大不值得!” 楊堅心情不免又緊張起來,目光又落在書案的信件上。那書信是宇文招的筆跡,如今他最忌憚的便是這個宇文招了,此人曾協助武帝誅殺權臣宇文護,如今這老姜自然更辣了,既已出手,首先要掌握的恐怕就是畢王賢這把刀了!所以,明日兵變不是不可能的,不可不防。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