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一場豪賭,宇文述帶去的兩大箱財寶輸得空空如也,卻贏來了上往國 韓擒虎的人頭。 楊廣自然不是巡邊去。他和張衡將一切安排妥善之后,便依張衡之意,离開了晉陽,道是巡邊,其實則是上山打獵去了。楊廣的想法原是不差,遠离晉陽便避開了作偽的嫌疑,上山打獵則可弄點野味孝敬父皇,來個錦上添花。 可是幸運者并非一切如意,他上山了兩天,一只走獸也沒射著,甚至連一根鳥毛也沒射落下來。 第三天,他又等了一個上午,其時饑腸轆轆,又被太陽晒得頭昏眼花,正想罷獵而歸,卻見遠處灌木叢紛紛搖動,隨即見一只梅花鹿迎面奔來。晉王楊廣喜出望外,緊張得心髒亂跳,慌忙中張弓搭箭,可那箭杆卻不听話,竟抖抖索索地動個不停。他好不容易鎮定下來,穩住箭杆,正待開弓射出,卻見那梅花鹿不射自倒,跌在三十步外的草地上,抽搐了兩下,便即寂然。 待晉王一幫人上前一看,卻見它脖子上貫穿著箭杆,兀自流血不止。顯然這鹿是被他人射殺的。有一個侍從似乎全然不見真情,上前將鹿腳一提。搭在肩上便走。 “慢!那鹿是我射的!”叢林中走出一個青年獵手,喝阻著。 “這山,還有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是我們王爺的。”那侍從懶洋洋地說,并不回頭。 “鹿是吃山上的草長大,便是這鹿,原本也是王爺的。你把王爺的鹿射死了,不找你算賬,你反而上來找死!”另一隨從恐嚇道。 又一個上了年紀的隨從拍著獵戶的肩膀,軟語道: “小哥,我們并非故意使強,坏了你的營生。只是今日晉王府中來了貴客,得有野味款待。諾,這几文錢給你,就算是給你買鹿……” 那青年獵手見侍從的掌心中稀稀拉拉躺著几文錢,心想:我一只牛犢大小的梅花鹿只值這几文錢?便惱火道: “不賣!我的梅花鹿不賣!” 此時晉王不在場上,他在几十步外負著手正在觀山景,以為區區小事,手下們早已妥善處理了,卻不見侍從們上來,不免有點急火,便吆喝道: “還賴著不走?欠揍吧?” 一個侍從借勢嚇唬獵戶道: “听見了吧?晉王在罵你啦!再糾纏下去,真是找死了!” 那獵戶見侍從們個個刀劍出鞘張牙舞爪。正在猶豫是否出手爭奪,卻見山腰又有一彪官兵赶來,便知硬拼終歸是自己吃虧,于是就口气緩和地說: “你們等一下,我還射了一只獾豬在那儿,快去扛吧!” 說著,同時張弓一箭往晉王射去,旋即不見身影。 眾侍從大惊失色,一陣慌亂后,終于圍在晉王周圍,眼看楊廣的屁股上插著一枝羽箭,怔在當場,不知如何是好。似乎都在疑慮: ——該不該拔箭?王爺的屁股神圣無比,究竟動得動不得? 山腰的那一彪官兵隨即到來,為首的是振威將軍高雅賢,他們是奉命前來接回晉王見駕去的。高雅賢毫不猶豫,便將箭杆拔了出來,他歷經沙場,身備金瘡藥已成習慣,當即掏出藥來,十分利索地為晉王包好傷,同時跪下稟告道: “微職振威將軍高雅賢,奉皇上圣旨前來迎接殿下、回府見駕!” 晉王楊廣感到屁股一陣疼痛,惱火地望著眾侍從,喝道: “還不去把他抓來!快!” 眾侍從立時振作精神,一聲吶喊,重又沖上山坡,追索獵人去了。 高雅賢估量楊廣已是行走不便,即揮刀砍下兩棵小松樹,用野藤綁了一張簡陋的擔架,將晉王扶上了擔架。楊廣不無感激地望著高雅賢,似是不解地問道: “你是何人?因何到此?” “微職是護駕小將高雅賢,今奉圣上之命,特來迎接殿下回晉陽見駕!” 楊廣略一思忖,又說: “孤王巡邊乍回,早上才得知父皇北巡的消息,于是決定獵取一點野味回去孝敬父皇,不料卻挨了野人一箭……你的名字……叫高雅賢,是不是漠北徒手搏虎的那個高雅賢?” “徒手搏虎乃是不得已……” “很好……很好!你也一起去把那個野人抓回來。” 高雅賢領命上山而去,楊廣則俯伏藤床上,由官兵抬回晉陽。 頃刻間,日麗風和,山林中色彩各异的枝葉在風中搖曳,鳥儿鳴囀,又是一個神仙的境界。神仙本由人做,唯能將權勢利欲淡化至無至空者或能得之,成者號曰“真人”,即是真正的人。 高雅賢為追蹤那個獵手,攀藤附葛,穿林越谷,找了一山复一山,忙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終于不見凶手的形跡,卻見半山里兩個道士在松下對奔。 高雅賢緩步上前,一看便呆在當場,原來是他的師叔楊伯丑、章仇太翼忘情地下棋。為了不惊扰前輩的雅興,他悄無聲息地上前,立于背后觀望棋局。 章仇太翼未曾回頭,卻道: “傻小子,這棋局你看懂了嗎?” 楊伯丑不待高雅賢答腔,便又接道: “若是看懂,又何苦追索他的朋友?” 高雅賢自是不解師叔之言,只好畢恭畢敬地跪了下來,行個大禮: “徒儿給兩位師叔請安!” 楊伯丑笑道: “師叔在世外逍遙快樂,哪有不安之理?倒是師叔應當向徒儿請安才是,你盡干出生入死的活儿,一向可好?” “師叔這么說可要折煞徒儿了!徒儿還好……”高雅賢站了起來,又詢問道:“我師父呢?他老人家一向可好?” 一個聲音在他身后應道: “他老人家怎能不好?倒是你抓不到那個獵戶,卻有點不妙!” 高雅賢急轉身一看,師父竟然出現在身后,一惊之后,便又跪下請安,之后又問: “師父,你見到那獵戶了?” 師父不言,卻望著他身后點頭微笑。高雅賢再一轉身,只与那獵戶差點臉貼臉相對。卻听師父說道: “他叫翟讓,你們將來便是好朋友了。如今你打算怎么辦?把他抓回去交差嗎?” “徒儿……徒儿但听師父吩咐!” “那你回去吧!告訴晉王,人是抓到了,但小將盤問后知道是失手誤傷,所以,便依殿下的吩咐,送他十兩銀子,將他開釋了!” 高雅賢傻傻地望著師父,莫名其妙。 師父又道: “便是如此回答,包你無事!” 高雅賢恭謹道: “是!” 師父又道: “是,又為何不將銀子送給你的新朋友?” 高雅賢連說“是,是”,把口袋里的銀子盡數掏出,約略一看,恰好是十兩,不禁又是一愣。他對師父的神通所知甚詳,但連他自己都不明口袋中銀子几何,師父卻知道得一清二楚。看來只需依師父意思回去交差,當無失誤,這才友善地將銀子遞給獵戶,客气道: “請笑納!” 那獵戶猶豫了一下,終于接過銀子。 繼之,高雅賢又纏著師父,要他多教一點功夫。師父卻搖頭說: “功夫越高,殺人越多,那有什么好?” “我……我只殺坏人……” “好人坏人你看得准嗎?當年你為了复仇,認定長孫晟為坏人,瞞著為師潛逃下山,找長孫晟算賬,結果如何?差點把思人堂姊夫長孫晟誤殺了。今日,晉王搶了翟讓小哥的梅花鹿,你又追蹤不休,若是師父不在這里,結果又是如何?” 高雅賢紅著臉,無言地低下頭來。許久,复又問道: “師父,那徒几何時才能再見師父你老人家呢?直到現在徒儿還不知道師父的大名呢!” 師父也愣了一陣,才指著楊伯丑、章仇太翼道: “問他們吧!” 楊伯丑、章仇太翼面面相覷:他們也不知道這位師兄的來歷,雖說他是師兄,其實他們的功夫全是這個師兄代師傳授的。至于他倆的師父,卻從未見面。 高雅賢的師父又說: “今日你們可以推算我的名字,我讓你們推算。” 二人道了一聲謝,便各自拈了三顆棋子卜測起來。過了一會儿,二人停了手中的活計,只是怔怔不語地望著他們師兄,神情怪异之极。 “推算出來了吧?照實說吧!” 章仇太翼吞吞吐吐: “我……我算的是王嘉二字……” 楊伯丑道: “小弟算的也是王嘉,字子年……這王子年乃是東晉時人,隱于東陽谷,后遷到倒虎山,釋道安的道友……去今二百多年了!” 那人笑眯眯道: “二百多年,彈指一瞬間罷了,我使該死了?” 楊伯丑、章仇太翼對望了一下,當即跪在那人跟前,顫聲道: “師父,請恕徒儿狂妄不遜之罪,多年來竟敢以師兄弟稱呼。” “這是我要你們如此稱呼,關你們何事?但你們這么一跪,今后我可真的要管教一下了。” 高雅賢也口稱師祖跪了下去,原來他的功夫全由楊伯丑傳授,自然便依次降格了。 王子年瞧著地上跪著的三個人,蒼涼地說: “世間的事便是如此千變万幻,可是人們總愛將它看僵、看死,努力將它定住……定得住嗎?須知不定才是真定!” 三人剛剛抬頭,王子年卻已無影無蹤。高雅賢急忙站起高呼: “師祖……我何時再見你老人家?” 對面山頭遙應道: “二十年后吧!” 三人相顧,茫然若失。 翟讓惊詫万分,低聲問道: “他是神仙吧?你們也是神仙吧?請問,如今四海統一了,天下真的太平了嗎?” 楊伯丑拍了拍獵手翟讓的頭,遙指長安方向說: “你看,那是什么?” 翟讓定神遠望,果見長安方向白霧蒸騰,直沖天際,甚是怪异。楊伯丑道: “那便是殺气。它本生發在邊疆戰場,如今卻聚在帝京,因為所有的打仗能手都回京,他們的心中有用不完的殺气……天下太平談何容易!” 晉王的歸來,將王府的歡樂推向高潮。 楊堅聞說楊廣巡邊歸來特意繞道上山打獵,准備孝敬他這個父皇,以致負了箭傷,更感動得熱淚盈眶,急步上前親扶儿子下了擔架,不絕地叨念“何必……何必……”,語似責備,實是极高的贊賞。 張衡、宇文述則异口同聲“大仁大孝!大仁大孝……”,不過聲調有點古怪,連他們自己也覺得不似自己的嗓音。 蕭妃則憂過于喜,悄聲地問楊廣: “不礙事吧?” 待楊廣欣然地回她一個微笑,她就喜大于憂了。 翟讓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正是他那一箭著實地為晉王錦上添花。楊廣今后若能取代楊勇的太子地位,這一箭當算為神來之筆了。 不過一個時辰,華燈初上,宴席開張。宴是鹿宴,酒是汾酒,气氛卻比酒還濃烈。大家或是舉杯慶賀皇帝得子仁孝,或是盛贊晉王為政得体有乃父之風。好話隨酒,一遍复一遍……只是楊廣箭傷新創,不便飲酒;但也無妨,酒都由站在身后的蕭妃代飲了。 初更過后,高雅賢回來了。晉王一照面便問: “那野漢可曾抓到?” “抓到了……”高雅賢有點心懸,但總算把下面的話清晰地說明了:“小將經過仔細盤問,知道是無意誤傷,便依……便依殿下你先前的吩咐,賞給他十兩銀子,然后把他放了。” 晉王先是一愣,想哪里是無意誤傷?我還04你賞給他十兩銀子?還叫你把他放了?真正是一派胡言!不覺間憤怒涌上心頭,正在考慮是否當場發作,忽地靈光一閃: ——這小子的話似乎有點道理……不,是很有他媽的那個道理,唉,此時此地如此處理,當真是极為高明!簡直是把我扮成圣人了! 于是乎,臉上的陰霾盡掃,笑意十足地說: “好,很好!你能按我的吩咐辦事,很好!來,我敬你一杯!” 高雅賢喝干了杯中酒,不禁暗歎: ——師祖真是神人! 席上的气氛再度升高,臣僚們再次紛然舉杯,盛贊: “晉王大仁大孝,實有圣上之風!” 到了宴席的末了,蕭妃喚來了紅葉,然后斟滿了一杯酒,跪在楊堅身旁道:“父皇,媳婦有個不情之請……” 楊堅正在興頭,立即道: “賢媳盡管說來!” “儿等身在千里之外,晨昏無法服侍父皇、母后,以此為憾!今有紅葉姑娘,頗解人意,儿媳想讓她跟隨父皇回京,替儿媳早晚孝敬父皇、母后,懇望父皇恩准!” 楊堅本對紅葉印象甚好,又見儿媳二人心誠意懇,便即開口答應:“好,好!”于是,臣子們又紛然叫好,直至筵席散后,眾人還在稱道蕭妃的賢慧。 席間唯有一人不發一言,他便是術士來和,此人來時一直混在軍伍之中,為的是不走漏网聲,便是在筵席之上,也是易容露面,旁人均不明他是何人,直到散了筵席,楊堅才將他喚進房來,問道: “如何!” “晉王眉上雙骨隆起,貴不可言。”來和道: 楊堅對來和相術的信賴非同一般,早在他當北周的臣子時,來和便私下對他說: “公當貴有天下,請善自珍重!” 這個預言今日如之響應,他對新的預言自然是堅信不移。 蕭妃這時也把張衡請到房中,因她在敬獻紅葉進宮時,覷見晉王、張衡均有憾色,便當晉王的面對張衡說: “大丈夫不能因小失大,這個道理你們男人一定比女子明白得多,更不該由女子來講,我就不講了。我今日擅自作主,把紅葉送進宮,你不后悔吧?張先生,咱們有約在先:事成之后,我還”你一個郡夫人紅葉,如何?” 張衡見紅葉之去,實是痛惜;但念及楊廣的勢頭大熾,再聞蕭妃封官許愿諾言,自然想得通透,當即跪下叩頭致謝。而楊廣听了她旁敲側擊之語,已然被封住了嘴,也無微辭。 張衡沉思許久,忽然說道: “眼前雖是万事順暢,但有一事大大可虞……” “何事?”晉王夫婦急問。 “楊勇雖然岌岌可危,但其實靠山甚大……”張衡道。 “你指的是高熲?”楊廣道。 “高熲不僅深得圣上、二圣的信賴,而且根基甚為牢固。韓擒虎、賀若弼、王世積、元宇、元胄等名將同他的關系都不尋常。倘若他們异口同聲反對廢立,便极不好辦。”張衡道。 “張先生,此事望你多多籌划,若是需要使錢使力,但憑支使便是!”楊廣道。 “眼下便需大量金寶。且待圣上回京之后,隨即派人送至宇文述家中。”張衡又道。 “孤王照辦。”楊廣道。 “至于挖根基,拆靠山之事……那高熲极不好對付,下官回京仔細想想,如無万全之策,万万不可打草惊蛇!”張衡复道。 “正當如此……”晉王亦道。 “長孫晟如何?”蕭妃忽然插嘴道。 張衡先是一愣,隨而恬然道: “長孫氏雖有三個名將,又是蜀王楊秀舅家,但這個家族行事向來謹慎,再觀察吧!” 在長孫晟的房中,也有一場議論。 他一進房便問高雅賢: “晉王真的吩咐你,把那個射傷他的人放了?” 高雅賢搖搖頭,繼而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講明放人乃是他師父的意思。長孫晟不由得不歎息再三,怎么事事都來湊巧,都來成全這個晉王? 高雅賢則突然問道: “姊夫,你可知道晉朝王嘉這個人物?” 長孫晟道: “略有所聞。那可是一個奇人。不食五谷,不著華衣,不交世人;善服气,喜言笑,好滑稽,能預言。隱居在東陽谷山洞之中,誠心求見者才見,不誠者則隱形不見。与釋道安最為相得。雖說他是東晉時人,實際上卻混跡北國秦地。當時符堅准備南征伐晉,派人詢問王嘉。王嘉騎上使者的馬,慢慢朝東南走了一段路,然后掉轉馬頭急奔回來,同時脫衣、脫帽、脫鞋,沿路拋擲,赤條條地回到原地,坐在靠背椅上,一言不發。使者回去告訴符堅,符堅不悟,又派人問王嘉:‘我的國作還有多長?’王嘉答曰:‘未央。’這可以理解尚未過半,還長呢!于是,符堅第二年便揮師南下,結果肥水一戰,丟盔棄甲,慘敗而歸,前秦因而滅亡。人們很不理解:既說‘未央’,何以馬上就滅亡了?后來,人們漸漸悟了出來:原來肥水之戰發于癸未年,‘未央’,說的是未年遭殃!前秦被后秦的姚萇所取代,不過還有一個符登負隅頑抗。那后秦的姚萇也重視王嘉,將他挾持軍中,以備顧問……” “他不是隱形不見?因何還受姚萇挾制?” “當時,他的朋友釋道安便這等勸他:世界將越來越亂了,我們走吧!他卻說:我的債尚未還清,不能走。不久,姚萇問他:我這次出征,俘虜得了符登嗎?他回答說:略得之。姚萇大怒:要嘛俘得,要嘛俘不得,哪有‘略得之’的情形?明明是相戲弄的話嘛!于是,便把王嘉殺了。姚萇不久也死了,他的儿子姚興与符登交戰,終于殺了符登。姚興字子略,到這時,人們才悟到‘略得之’的真意,也明白‘還債’的含義。傳聞殺王嘉的那天,有人在他的家鄉隴西還見到他,离奇得很……雅賢,你今日因何問起王嘉這個人?” “姊夫,你知道嗎?王子年還活著……” “什么?……你說什么?” “姊夫,他便是我的師父,不,我的師祖!”于是,高雅賢又進一步說明了詳情。 長孫晟听了,又是惊歎,又是茫然,覺得世事似真似幻,飄忽得很,頓時莫名地心灰意懶,把廢立大事也視為儿戲了。 楊素的弟弟楊約,此刻正興奮地臉紅耳熱,汗津津而出。他捋了捋袖子,不由得又望一眼宇文述押下的賭注,那是一顆鴿蛋大小的祖母綠,少說,也是价值百万以上,驟然心跳加劇,似欲破胸而出。他暗罵一聲: “你奶奶的玩命嗎?”卻笑嘻嘻地伸手抓起桌上的“五木”。 樗薄之賭,自晉流行至今不衰。賭由兩部分合成:一是“五木”,一是走馬過關的圖譜。“五木”是后世骰子的芻形,由五塊正方的硬木制成,一面黑,一面白,上畫牛犢、雉雞之類。擲木便如擲骰,按擲下的花色點數,雙方各自移動圖譜上的木馬。木馬沿途有許多關、塞、站、場。停止在驛站、草場可以休息,陷入關。塞則凶。雙方的木馬按花色點數走動,先到終點站的便是贏家。 楊約將五術往口前吹了一口气,然后朝桌上一擲,五只方木便于桌上翻滾。此時,他看見的非是五木翻滾,而是祖母綠在翻滾,是百万金錢在翻滾,口中不住地狂呼: “盧!盧!盧……” 果然,有三塊方木黑面朝天停了下來,另二塊則還在旋轉。楊約更是渾身作勢狂呼: “盧!盧!盧……” 宇文述則力圖敗其興,大喝: “塞!塞!塞……” 很快,二塊旋轉的方木也靜止了,均是黑面朝天。清一色的五木黑面朝天,便是“盧”,是頭彩,圖上的木馬不僅可以走得最遠,也不怕陷入關塞,因為得“盧”可以再擲一次,叫走馬過關。本來,楊約的木馬正好陷入關中,然而他不擔憂,輕松地抓起了五本,口里叨念:“走馬過關”,又再次擲下。 這回首先靜止的兩塊方木則是白面朝天,于是楊約又大喝: “雉!雉!雉……” 繼而三塊旋轉的方本全是白面朝天,果然是“雉”,宇文述望著全是白面朝天畫有雉雞圖的五木,前南道: “出神了!出神了!楊大人今日神通廣大!” 原來“雉”是僅次于“盧”的貴彩,不僅馬可遠行,木也可連擲。楊約連獲兩次貴彩,圖中的木馬已逼近終點,再擲一次,便是再差的花色也能告終。于是,宇文述將祖母綠往楊約面前一推,說: “算你贏,別擲了!” 楊約朝內喊了一聲“看酒!”,便有一個麗妹應聲端出兩杯美酒。宇文述接過杯子一飲而盡,將杯子放還盤上;而楊約則忘情地把弄手中的祖母綠,既忘了麗妹之來,也忘了喝酒。楊約少年時是個野孩子,常常上樹摸鳥窩掏鳥蛋,有一回失足從樹上掉了下來,下陰為樹叉所傷,結果鳥蛋被樹掏去,成了閹人。以故,不近女色,卻愛金銀財寶。家中只養男仆,不蓄女婢,便是這個端酒麗妹,也是從乃兄楊素那里借用。那麗妹見楊約重寶輕人,便噘嘴一笑,退入內室去了。可楊約酒仍還是要喝的,他把祖母綠放入身旁的籮筐之中,便伸手往身邊取酒。可哪有酒在?那麗妹早走了。楊約有點惱怒,嘀咕道: “這小妮子,完全被我哥哥寵坏了!” 不過,他看籮筐中堆滿著贏來的金銀珠寶,便也釋然而嘻,沖著宇文述道: “怎么?還賭嗎?” “為何不賭?” 宇文述說著,便又從鐵箱中取出一株珊瑚樹。楊約見那珊瑚有三尺來高,長干絕世,光彩溢目,知是稀世之寶,一下子傻住了。光是嘴唇蠕動,一時說不出話來,良久才迸出一語: “你瘋了!你定然是瘋了!” 宇文述似是不聞,只顧自說白話: “你知道當年石崇与國丈王愷斗富的故事嗎?當時王愷拿出一株兩尺高的珊瑚向石崇炫耀,以為天下無匹;石崇卻拿起鐵如意一下將它擊碎,然后便還他一棵三尺高的珊瑚。” “難道這一棵……” “你看底座上寫些什么?” 楊約既虔誠又万分謹慎地捧起珊瑚樹,往底座一瞧,同時呢呢喃喃地叨念: “王愷藏……王愷收藏……這……這便如何是好……哦……我賭不起!” 宇文述一笑,說: “只作价五百万,如何?” 楊約的眼珠瞪得有雞蛋大,万分惊愕: “怎么?只……只那個五百万?真的?對!你說過的,我听清楚了!你不能翻悔,你他媽的不能翻悔!” 宇文達一把抓起了五木,說道: “那,我先擲為信……” “且慢!說清楚了,作价五百万?”楊約喝道。 “一言為定,便是五百万。’宇文述笑道。 “酒來!大杯伺候!”楊約又朝內吆喝。 這回,那麗妹托盤中放的是兩大碗。楊約一看便生气: “這是敬人還是喂牛?你他媽的瘋了嗎?是不是?” 那麗妹卻也不懼,從容言道: “敬小人用小杯,敬大將軍得用大碗!” 說著,瞟了宇文述一眼,又道: “大人你說是不是?” “是是,醉不死人!”宇文述說著,便端起碗來,咕嚕嚕地喝下去。 楊約望著大碗,略一猶豫,便也端過來,硬著頭皮倒進口中。那麗妹收碗回到內室,似是憋不住,竟然捧腹大笑。 宇文述開擲下去,五木是清一色白面朝天,竟是貴彩“雉”,于是快馬長行;第二次連擲,又是貴彩“雉”! 楊約不由得大惊失色。因為,宇文述第二次得“雉”,還可以再擲一次,讓他第三次連擲,除了擲出最坏的“梟”色,任是什么雜色都能走馬過關到終站了,就是說,宇文述几乎是贏定了。 宇文述几乎和楊約一般臉色刷白。他抓起五木,卻掉下了三木,手顫抖得不听使喚,他不是怕輸,而是怕贏……可是輸的机會只有一個,而贏的机會卻有几十個…… 他揀全了五個方木,大為猶豫,不敢貿然擲下。 宇文述終于撒手擲下,桌面上五術迅速地旋轉,不!不是五只小方木在旋轉,而是天地在旋轉!這是几百年來的最大賭博,不僅是价值連城的珊瑚樹,而几乎是在賭皇帝!賭國家!他們在賭的是未來究竟由誰來當皇帝,由誰來管理這個九州混一的泱泱大國。因為能否通過這場變相賄賂買下楊約、楊素兩兄弟,實是楊廣取代太子地位關鍵的一步棋。在隋朝送禮行賄那是犯下重罪,曾有個使者收受外臣一枝馬鞭的小禮物,便被楊堅活活打死,重禮更不用說了。然而,賭博卻無妨,張衡便運用這個管道,為楊廣展開了賄賂活動。然而,以賭博行賄也有不順手的時刻。眼下便是:要是花色不是“梟’,非但珊瑚樹送不過去,還得從楊的那里贏五百万過來,豈非弄巧成拙? 那五塊小方本還在轉,似乎已經轉了一百年……一只靜下來了,二只……三只……不見有“梟’二的苗頭。 突然,室內那麗妹一聲尖叫! 宇文述靈机一動,惊呼: “火燒房屋!” 楊約猛一回頭往內室張望。 宇文述迅捷無比地把手伸向桌面…… 室內傳來一陣壓抑的咯咯低笑。 “胡說八道,”楊約瞪著宇文述:“火燒個屁!” 宇文述雙眼瞪著桌面,說道: “唉,竟然是梟!我的馬儿陷入關塞了。” 他极力裝作懊喪的神態,卻禁不住歡悅与狂喜,神情顯得很古怪。 楊約也是一陣狂喜,但他的喜卻是沉重的,以致壓得他笑不出一聲來。接下輪他擲五本,他終于胜了。 賭到最后,宇文述運來的兩只大鐵箱輸得空空如也。楊約雖是貪財,卻仍然很過意不去。說道: “今天太對不起你了……” “輸的都不是我的……在下奉晉王之命,來与足下圖一日之歡……”宇文述說。 楊約腦中立即閃現賭博時宇文述接連“失誤”的情景,囁嚅道: “哪是為了……?” 他沒說下去,只是圓瞪雙目,怔怔地望著宇文述。 “賢昆仲功名蓋世,當途用事多年了。其榮寵,除了高熲外,朝中已無人可匹,因此与高熲漸水火不相容。今有圣上、二圣在朝,自然尚可相安;然而,一旦太子楊勇用事,那便如何?高熲是太子楊勇的姻家,那時賢昆仲尚能苟存嗎?”宇文述道。 “愿聞高見!” “今皇太子失愛于皇后,圣上也有廢黜之意。賢昆仲若能趁勢請立晉王,于廢立中建立大功,豈非去累卵之危,成泰山之安?” 楊約听罷連連點頭稱是,再次向室內呼喚“上酒!”連呼几聲,不見動靜,便即朝房中走去。但聞室中一陣惊扰,卻不見楊約出來,也不見那麗妹送酒。 許久,楊約才緩緩出來,神色頗為古怪。宇文述估量定是出了岔子,便問: “出了什么事?” 楊約遲疑了一陣,才說: “一對野鴛鴦……膽大包天,在老夫的床上……” “便是那個麗妹?那個……越公的寵妾?誰敢如此膽大妄為?” “你猜是誰?”楊約反問:“便是內史令李德林的獨生子,太子通事舍人李百藥。那李德林与家兄同任內史令之職,議事每每不合,早成水火之勢,只是無由發作;不料,那小子不知天高地厚,竟敢大歲頭上動土,讓家兄戴綠帽,死定了!他是死定了!” “确實是死定了!”宇文述實意地說,然而想了許久,又補了一句:“不過,便是殺人也要選個最佳方案。” “殺李百藥便是最佳方案,這樣,李德林便斷子絕孫,管叫他活活地愁死,豈不妙极!” 宇文述沉吟了許久,才徐徐地說道: “李德林曾獻平陳奇策,皇上本要重賞他,傳聞被高熲所阻,可見李高兩家之仇是不易解開了。而李德林与令兄的不合,僅是議事見解之异。今若殺了李百藥,勢必將李德林推向高熲一邊,幫助高李解開死結,為高熲添個智計百出的軍師,為咱們廢立大計添個死敵。如此殺人,恐兵家所不取。” “難道白饒了這小子不成?” “人自然還是要殺的。倘若殺的是高熲,或者是高熲的好友,比如韓擒虎、賀若弼、王世積、元宇、元胄之類,豈不更妙?需知,高熲和他的朋友才是我們真正的敵人!” “這些人全是位至上柱國,是朝廷從一品大員,与郡王相當,怎能輕易殺得?你這不是開玩笑嗎?” 宇文述點了點頭: “是的,是的,此事若是我等為之,自是難以想像;但李德林詭計多端,听說李百藥頗得乃父真傳,今著令他設計殺一上柱國自贖,說不定這小子便想出來了!” “好!便是如此!我去把他揪出來,你給他說吧。”楊約道。 說著,便進去把李百藥推出來。 宇文述見李百藥丰神俊爽,毫無大禍臨頭的模樣,便親自為之解綁,并婉轉地向他說明自救之路。 最后楊約又對他說: “高熲是你家的大仇人,只要你想個万全之策,殺了高熲,或者高熲的位至上柱國以上的朋友,不僅饒你不死,而且連那個与你相好的麗妹,我都作主賜給你!記住,期限是七天,要是想不出來,那你就准備去見閻王吧!” 退朝的官員如流水涌上街。 韓擒虎今日好高興,皇帝上午接見來朝的突厥使者時,特地引荐了他,并且說道: “你听說江南有個陳國嗎?他就是活捉陳國天子的虎將!” 之后,皇太后又派了一個貼身宮女賜酒給他。他覺得今日的榮耀已大大補償了平生的遺憾。他得意洋洋地揮了一鞭,領先沖到街道上,而后信馬由韁地蹓躂著,興致勃勃地左顧右盼。 街頭,一群閒人正圍著一個邋遢的術士,看他相卜。韓擒虎仔細一瞧,那人竟是大名鼎鼎的楊伯丑。韓擒虎立時想起當年此人當殿辭去御賜朝衣揚長而去的情景,便即下馬,請楊伯丑卜一卜前程。 “寫一個字來。”楊伯丑漫應道。 韓擒虎在桌上書一個“擒”字。 楊伯丑望著“擒”字出神了許久,便即搖頭歎息,連說: “不妙,不妙!” 接著又指指戳戳道: “你瞧,禽者鳥也,鳥儿被人一手抓住,跑不了啦!” 后來涌到的退朝官員聞聲先后駐馬,圍著听楊伯丑解字。 賀若弼也在其中。他听了韓擒虎的坏消息暗自幸災樂禍,躍下馬來,上前提筆狂草一個“弼”字,然后說道: “我也未卜一卜!” “你嗎,更坏!百弓臨身,豈能善終?”楊伯丑几乎不假思索,立即應道。 賀若弼气得須發皆張,正待發作,虞慶則又上前書一個“則”字。 “不吉!不吉!”楊伯丑大搖其頭:“頁者頭也,大人,你的頭齊肩斷了,身邊還立一把刀呢!” 站在虞慶則身后的元宇、元胄禁不住哈哈大笑。楊伯丑沖那二人喝道: “笑個屁!你們還是哭吧,你們也好不了多少!” 几乎所有的官員都怒不可遏,這哪里是測字,分明是咒人嘛,而且咒的全是一品大員上往國呢!圍觀的閒人見勢不妙,紛然散開;五個上柱國都已手按劍把,就要發作。 這時,一個青年上前嚴詞質問: “剛才你說的全是朝廷一品大臣,難道全都不得善終?你要是說不出道理來,只怕立時便有殺身之禍!” “小哥尊姓大名?”楊伯丑問。 “在下三原李靖。” “請問,他們不死,你將來怎能出將人相?”楊伯丑嘻笑怒罵,洋洋自得,冥不畏死,且嬉且說: “一品大臣怎么來的?還不是殺人得來的?你們每晉升一級,都要殺很多人是不是?你們殺人不假思索、不皺眉頭、不聞哀號,如斬草一般;今日僅听說自己也可能被殺,便嚇坏了,便惱火了,便吃不消了!可笑,實在可笑!還要人家說出你必死的原因,非說出道理來不可。好,你們不妨自己想想:你們從少年起便學什么來的?學兵書是不是?學習如何更巧妙、更陰險、更狠毒的殺人方法,是不是?你們長大以后又干什么來著?當個殺人的行家是不是?殺呀,殺呀,殺得土地變紅,殺得血流成河!終于,全國統一了,大家都從邊疆回來了,敵人殺光了,沒人可殺了,空余一套出神入化的殺人功夫,還有一种輕易殺人的習慣;于是,便把戰場移到國內家中,開始自家人殺自家人,用陰謀殺,用陷阱殺,用舌頭殺,用筆鋒殺。你們置身于一場永無了期的戰爭之中,卻望平安無事,豈非可笑之极!” 眾上柱國有的冷笑,有的搖頭,有的沉思,但都手离劍把,咄咄逼人的气勢,漸消于無形。李靖則說出了戰將們共同的心里話: “但你終需露一手,兌現你預言的准确。” “這是自然!” 便在此時,一個婦女狂奔而來。楊伯丑起身將她拉住。婦女气急敗坏,嚷道: “你干什么!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不見了,你見過沒有……” 楊伯丑道: “你的儿子在怀遠坊南門道東北角上,由一個紅衣的女子抱著,去抱回來吧!” 那女子按他的指點立即狂奔而去,韓擒虎向李靖丟一個眼色,李靖便也追蹤去了。 虞慶則恨意難消,惡恨恨地說: “老不死,若是找不到孩子,看我活剝了你!” 楊伯丑把相卜用的所有物事收入囊中,似是不聞對方的話,兀自喃喃自語,不知所云。 李靖終于回來了。那女子跟在李靖后面,她抱著孩子一路又笑又哭,不忘調弄怀中的小孩。她來到楊伯丑面前滿怀感激的拜下,待她抬起頭來,楊伯丑早已走遠了,但見一根竹杖,挑著布囊,猶在背后晃蕩。 眾人不由得茫然若失地望著那道士的去向。 韓擒虎悶悶不樂地回府,悶悶不樂地吃了晚飯,便即悶悶不樂地上床安歇。第二天早晨,寄居韓府的外甥李靖,照例進房給舅舅就擒虎請安,接著使陳述凌晨之際,發生在府門口的怪事: “今日凌晨,咱家門口出現王者的儀衛。儀衛分列兩旁,各執罕、畢、青龍、白虎、玄武、朱雀之旗,立二十四朝……鄰居見狀上前詢問,其中一人回答說:來迎接大王!那鄰居順勢一瞧,果見一個麗人手捧遠游冠,恭敬地跪在門口。他以為舅舅進封為王,便進屋傳告家人。可是大家出來再看,大隊儀衛消逝得無影無蹤……” 韓擒虎听了极為駭然,在府第門前私建王者的儀衛,不止僭越,簡直是圖謀不軌的謀反大罪!是誰栽的贓,陷他滅門之罪呢? “靖儿,你說這會是誰干的?” “恐怕不會是賀若弼吧!” 便在此際,外面一陣喧囂,忽地闖進了一個莽漢,沖著韓擒虎叩拜不止,連稱: “大王饒命!大王饒命!” “這里沒有什么大王!”韓擒虎喝道。 “你就是!你就是大王!你就是閻羅王!閻羅王饒命……”莽漢仍是跪拜。 說到這里,那莽漢便七孔流血倒斃。 李靖鎮靜如恒,連瞧都不瞧地上的死人,卻問韓擒虎: “舅舅,你說這是怎么回事?” 韓擒虎蒼涼地笑起來: “哈哈……生為上柱國,死為閻羅王,舅舅心滿意足了!” 李靖則道: “誠恐并非如此。幽冥之事,向來虛幻,令人難以捉摸,今則不然,凌晨的王者儀衛說是要接你去當閻羅王,如今這莽漢又再來證明你是閻羅王,兩事歷歷分明,用意极為不善!” “有何不善?”韓擒虎道。 “這分明是有人想殺害你,生怕朝廷追究此事,故弄出來的玄虛……”李靖道。 “那我們赶緊奏明皇上……”韓擒虎道。 “那也無濟于事。舅舅自是明白:皇上對你們几個上柱國早就猜疑在心,巴不得你們有個三災六難,只要有個掩人耳目的适辭,是不會追究此事的。顯然設計的人也看透了皇上的心思,這才弄個當閻羅王的玄虛,以便事后溜之大吉。如此看來,那楊伯丑的話不虛,戰場已經搬到都城來了,可惜我們還不知道對手是誰!戰爭的胜負往往取決于戰前的准備,我們卻毫無准備。” “靖儿,你也不必過分惊慌,今后我們小心一點便是。” “說的也是,不過,怕只怕……” “怕什么?” “舅舅……你昨天酒后,是否感到不大舒服。” “什么?”韓擒虎一震:“我是有點不舒服……你是說有人已經在酒中做了手腳?” “若是我想害人,必先下毒,然后再出現閻羅王的儀衛,才万無一失……舅舅!你怎么啦!” 韓擒虎已經不能回答,只是雙手緊捂腹部,臉色鐵青,頭上的汗珠滾滾而下。李靖連忙將他扶上床,可是剛剛上床,韓擒虎便斷了气。 李靖連忙出去喚來了舅母和表弟韓世愕,說明了經過,然后叮嚀道: “此事只能佯裝上當,才能將計就計,找出仇人的線索!”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