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楊廣終于在奪嫡的路上掃除了絆腳石高熲。 楊堅始終將自己竊比秦王,他的眼光總是投注在邊陲,必欲掃清六合才稱心如意。然而,去年漠北及高麗的大敗卻大丟其臉,此事如不立即報复,怎能咽下這一口气?更何況都藍和達頭兩個東西突厥可汗連兵。尚有長驅直入越過黃河之勢,為了塞北的安宁,也必須用兵。于是,楊堅一道令下,兵分三路,齊頭并進奔赴漠北。 楊素兵出靈州,為西路軍;高熲兵出朔州,為中路軍;史万歲兵出幽州,為東路軍。在京都斗得難解難分的高熲、楊素,只得分赴邊疆各顯身手。至于革職為民的史万歲何時重新起用,恐怕只有楊堅才心中有數。 這回全線出動,三路都旗開得胜,捷報頻頻。朔州道行軍總管高熲這一路,已然收复了陰山南麓的大草原,此地原是突利可汗的大本營,這對空頭可汗突利的重振旗鼓是太重要了。 作為持節護突厥的長孫晟,這回沒有作戰的任務,他的職責是幫助突利,如今號稱“啟民可汗”,幫他招回亡失的部眾,使之重建家園。 長孫晟一行五人,立馬悵望莽莽的大草原,入目盡是凄慘的景象。那些竄伏草莽的突利部眾,見到來者是大隋的長孫大使,便陸續走了出來。他們大都形容憔悴,饑疲不堪,連訴苦的力气也沒有了,只是以呆澀的眼光望著長孫晟,緩緩地向他靠攏。 不久,突利也來了。他的隨行的數百名部眾和附离,已經押來了蟻群般的駱駝運輸隊,上頭裝滿了隋廷撥給的糧食、布匹等生活用品,還有大量的征衣、兵器等軍用品。躲在荒野里的突厥人望見突利的狼頭大纛和紅棕馬,紛紛探出頭來,仿佛是從地縫里鑽出來的蟻群,從四面八方擁上來,沒有歡呼,也沒有言語,他們實在太累了!當他們看到駝峰上裝著無數的日用品,眼中才閃出一點歡樂的火花,這火花出現在苦澀人的臉上,實在是不可思議。慢慢地,大家才突利長、突利短地同自己的可汗搭話。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主人已經被隋廷更名為“啟民可汗”。 沒几日,啟民可汗的狼頭大纛下已經匯集了六七万突厥人,男女老少都有。為了安排這些新附的衣食住行,并把他們重新武裝起來,長孫晟和啟民可汗忙得不可開交。 長孫晟一行繼續北上,來到了族蠡山,這儿,高熲的先鋒、柱國李廣達与都藍可汗血戰了七日。鏖戰留下的痕跡是慘烈的。無數的殘骸与灌木雜草交織。尸体死狀万千,斷頭的、折臂的、截腰的、扑地啃著的、仰天欲呼的、抽搐成團的、挺直僵仆的……應有盡有。死人不論,傷殘的戰馬也令人慘不忍睹。偶爾還可以看到几匹完好幸存的馬,它們在草原上逡巡著,對嫩草無動于衷,它們要尋找自己失去的主人。然而,主人是永遠找不到了,于是,便昂起頭來長鳴著,似呼喚,似傾訴,凄涼得緊。 又有無數的突厥人投到啟民可汗的麾下。他們大都是去年被都藍可汗俘去的人,這次趁都藍与隋軍混戰之机逃亡的。至此,啟民可汗已招回了二十多万先前的部隊,恢复了原來部落的規模。 長孫晟、啟民可汗追隨隋軍的足跡,來到了乞伏泊。先頭李廣達的部隊在族蠡山擊敗都藍之后,便循跡追襲到這儿。正當李廣達与都藍可汗窿戰正酣之際,高熲的后續部眾又再赶來。結果,又一次大破都藍。殺傷無數,活捉千余,擄獲雜畜駿馬數万。先前被都藍俘去的啟民部眾又有許多逃回。為了安置部眾,重新武裝他們,啟民可汗和長孫晟又忙了一陣。 戰場上的節節胜利倒也罷了,面對眼前數万匹的駿馬,高熲實是惊喜難按,激動异常。眼望著草原上如波浪起伏的馬群,他似乎看到万馬奔騰人長安的壯觀場面,那馬背上呼嘯的戰刀与壯士的怒喝交織一片,聲聲入耳。他突生异想:倘若能從京師再調來數万步卒,用數個月時光把他們調教成騎兵,那么,他所擁有的兵力將憑空增加數倍,那將是無堅不摧……于是,他立即找來李廣達,兩人密商了半天,最后決定遣人返京,向楊堅請求增兵,道是如此便可長驅直入,掃清漠北! 高熲屯兵乞伏泊,休整待命。 這一日,高熲宴請長孫晟,陪坐的還有柱國大將軍李廣達。他便是開皇三年与李充一起在白道州奇襲沙缽略的李徹,李初是其名,廣達是其字。李妻宇文氏是北周皇族僅存的女性,李在北周時頗受重用,青年時便被拜為車騎大將軍,由于他生性深沉嚴謹,言行無失,到了隋朝又晉升了一級,為柱國大將軍。他本總管晉王府軍事,按理當是晉王楊廣的心腹,然而,這回出征漠北競与高熲一拍即合,人間的机緣實有難以言喻之處。 席間,主客自然談到遣使入京請求增兵的事。李廣達忽然擔心道: “國中屯兵無几,誠恐圣上不允增兵。” “我也有同感。”高熲沉思道:“精兵已然全數出塞,國中空虛,万一有人乘机起事,帝京豈不岌岌可危?” 長孫晟听了此言,不禁大吃一惊,心想: ——在离京的前夕,蜀王楊秀夫婦忽然深夜相訪,問我借閱家藏的孤本兵書,盡管我說明家中絕沒藏下什么孤本兵書,蜀王夫婦硬是不信,其求閱的急切神情似乎便要急用的樣子…… 那時他便想道: ——莫非蜀王想要政變? 如今高熲于席上提起“有人乘机起事”,他自然便聯想到蜀王昔日的舉動,不覺問道: “第下何出此言?莫非有所風聞?” “風聞卻是沒有。”高熲遲疑了一下又說:“韓擒虎之死,賀若弼之黜,王景、虞慶則之誅……只怕留有后患。老夫并非對這几家后代的忠心有所怀疑,但物傷其類,難免有代抱不平的人……” 高熲言下之意本在激起長孫晟的義憤,試圖拉攏;哪知長孫晟心存“蜀王起事”的顧慮,全然會錯了高熲的本意,反而以為高熲是在刺探他的政治態度,因而,出于防衛的需要,便慨然道: “倘若果有莽夫起事,井僥幸奪下京師,又怎能擋住各路勤王之師?” “將軍之言但執一端,須知帝京一旦陷落,勢必急轉直下。他可挾天子以令諸侯,還可以將各路諸侯的眷屬當作人質,誰敢舉兵相向,都有滅族之災,只怕到時不免供若寒蟬了!”李廣達道。 而長孫晟則越說越慷慨激昂: “到時自顧妻子的确實大有人在,然公等斷然不會袖手旁觀。某雖不德,到時也將置家族安危于度外,親提十万胡騎南下勤王!” “啟民可汗的部眾,將軍可調得動?”李廣達表怀疑。 “突厥人畢竟非我族類,不那么容易吧!”高熲也搖頭不信。 這時,急急來了振威將軍高雅賢,他來報一則緊急軍情:都藍可汗的胞弟都速六,親率万余騎兵,星馳電掣而來。 都速六去年于都藍可汗大獲全胜之際叛逃來歸,在長安混了個把月忽然不見蹤影,原來是回突厥重新歸順乃兄都藍可汗,今日卷土重來,可謂來者不善。長孫晟思索片刻,便吩咐高雅賢道: “你去告訴啟民可汗,就說我請他把新編的三千附离,火速調撥出來,到帳前听命!” “是!”高雅賢立即退出。 長孫局依然若無其事地同高熲、李廣達飲酒聊天。不到三刻,啟民可汗的三千附离便立馬帳前,戎裝待命。高雅賢還替他帶來了軟甲、弓矢、寶劍和白龍駒。 長孫晟裝束完畢,朝高、李一揖,說聲“多謝”,便步出帳門,飛身上馬,親呢地用突厥語朝附离們招呼几聲,然后拔劍往西一指,驟然間塵土飛揚,三千精騎像一股旋風席卷茫茫的草原。 高熲、李廣達望著那逝去的狂飄,惊愕地交換了一下眼色。突厥可汗的附离一如漢家皇帝的禁軍,突厥可汗的禁衛,長孫晟都可輕易調動,那他任意指揮突厥的兵力是無可置疑的。 高熲、李廣達回到帳內,對飲問酒。兩人心里想的都是長孫晟。 李廣達想起開皇三年大戰白道川的情景,那可是漢族人五十年來破天荒第一次打敗強敵突厥。那一戰打得突厥人潰不成軍,沙缽略可汗背受槍傷,脫下黃金甲,趁亂潛入草叢之中,這才幸保一命。作為這一戰的隋軍主將,李廣達怎不感到無限的自豪?每回茶余酒后回想大戰白道川的情景,總是意气風發,得意非凡。然而,他每回沉入這美好的回憶中,總覺得他的背后立著一個長孫晟,井感到他在微微發笑…… 是的,要不是當年長孫晟親赴阿波可汗的營帳,巧施反間之計,將阿波從突厥中分裂出來,從而斷了沙缽略的臂助,令其孤掌難鳴,那么,白道川的首戰告捷談何容易!因而,這個長孫晟便成為他平生唯一敬畏、佩服的人,盡管長孫晟還比他低了三級。 高熲眼前展現的是開皇元年九月,長孫晟所上的那卷對付突厥的奏疏。這奏疏,除了皇帝楊堅,便只他一人見過。那“遠交近攻、离強合弱”的方略僅實施几年,便制服了突厥這一空前強大的敵人,逼使突厥大大小小的可汗,爭先恐后地向隋廷稱臣納貢,甚至強制了与隋皇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千金公主認楊堅作父。 這确實是惊天動地的奇略。 長孫晟射雕、殺虎的故事已然把他變成一個神奇的人物,不久以前,武德殿大射更是把他的聲譽推向高峰。但是光有一技之長并不值得惊异,可怕的是長孫晟似乎有層出不窮的謀略。他能憑三寸之舌說服啟民可汗調回沙缽略的几十万南侵大軍,使其功虧一簣;他能掙脫千金公主的天羅地网,從而將她置之于死地,并讓突厥君臣為之拍手叫好,還在都藍与突利兩可汗之間制造永難再合的裂痕。他的謀略往往如同他的箭術,處處謀求一箭雙雕,常常神出鬼沒。高熲如今最不放心的是: ——倘若与元宇、元胄、王世積連兵起事,光是這個長孫晟吃得消嗎?況且,如今的長孫晟已非昔比,目下他已擁有十万的突厥精騎,加上他的神机妙算,無論是誰都要忌憚三分了! 想到此,高熲望著李廣達,小心試探道: “第下若在戰場上与長孫晟較量,有几成胜算?” 李廣達搖搖頭說: “一成胜算也沒有。” 李廣達乃是武將中出類拔萃的人物,連他都說“一成胜算也沒有”,那么冒險起事恐是凶多吉少了。一個緊要的決定便于此刻在高熲的心中形成了: ——必須立即給王世積去信,務必把那個起事的計划暫且擱置起來。 然而,皇甫孝諧怎么辦?對石洞寺縱火案的始末,高熲自然是清楚的,皇甫孝諧在受審期間的表現倒不失為一條漢子,不過,發配去桂州之后,是否還能頂得住,只有天曉得。如果立即起事,那是用不著慮及皇甫孝諧在桂州的心態;倘若將起事計划無限期擱置起來,那就夜長夢多了,要是皇甫孝諧在桂州經不起折磨与利誘,把真相結捅出來,豈非全線崩潰?把那么多人的身家性命維系在一顆捉摸不定的“良心”之上,簡直是危險的儿戲!如此看來,犧牲一個皇甫孝諧以确保五個家族的安全。不僅是必要的,而且刻不容緩! 正當高熲繁密地思考籌划之際,長孫晟回來了,他大步流星地入帳,重又立在高、李面前。 “這么快就回來了?”李廣達頗為詫异。 “胜敗如何?”高熲問。 “沒打。”長孫晟微笑道:“其實,人間有好多惡戰是不必要打的……” “那是……?”高熲問。 “其實都速六是在觀望,”長孫晟道:“當他偵知啟民可汗擁有几十万部眾以后,怎敢交鋒?” “那都速六是自行撤退了?”李廣達問。 “沒有。”長孫晟道:“我見他們的隊列不進不退,情形猶豫,便喝止了自家的騎衛,然后單槍匹馬走向都速六的隊伍。那都速六也縱馬迎上前來。說了一會儿,都速六即表示愿意降服。” “都速六歸降了?”高熲問。 “是歸順了。”長孫晟道:“不過,我也不讓他吃虧,我讓他的部落到賀蘭山東麓肥美的草原上去放牧。” “很合适。”高熲贊道:“那儿緊靠黃河,是理想的牧場,這才是撫慰新附的适宜舉措。” “而且在軍事也可与自民可汗互成犄角之勢,可謂一箭雙雕!”李廣達也欣賞這一著。 “可我人手不夠,”長孫晟道:“都速六這回歸順的部眾有二万多,要安置這么多人,讓他們過得舒适安心,很不容易。這儿,啟民可汗的部眾將近三十万才安置一部分。安置不好,仍然要出亂子。 高熲以征詢的眼光久久地望著李廣達,然后才開口道: “倘若第下能到賀蘭山代勞一趟……” “那我真是喜出望外了!”長孫晟赶緊感謝。 “二位如此謬加推崇,在下怎好不去?”李廣達笑道。 賀蘭山去涼州不遠,李廣達這一去就可以順便替高熲傳遞給王世積一個密件。李廣達可是他此時此地所能找到的最可靠的人。而李廣達也模糊地感到: ——高熲的推荐不大尋常,定有另外的用意,只好先答應下來再說。 第二天,高熲把一封措辭隱晦到只有王世積一人才看得明白的密信,遞給准備出發的李廣達,遲疑地說: “到了賀蘭山,你打算叫誰送信去?” “我自己親自送去。” “諸侯之間是不好私下往來的。” “我化裝成老百姓,就不是諸侯了!” 高熲滿意地點點頭,同時心里則想道: ——皇甫孝諧啊皇甫孝諧,這可不是我要置你于死地,是楊廣、楊素他們逼我走殺人滅口這一步啊! 高熲仍然心存希望: ——倘若楊廣、楊素不逼人太甚,那也不必輕舉妄動。 皇甫孝諧充軍桂州,日子實是難挨。 那桂州總管令狐熙不久以前參与武德殿的群臣大射,加入長孫晟一組,該組以优异的成績奪冠。其,令狐熙五射五中,第六箭棄而不射,以謙虛退讓精神而名噪一時。他是敦煌人,篤信佛教,那一日觀看皇甫孝諧的發配文書,便斷定這縱火犯是亡命之徒。于是,便交代部屬給他安排最苦的差事——挑糞便,洗廁所。不老實則鞭策其人。 有一日,令狐熙的少子令狐德棻去上廁所,見廁所洗得不干不淨,便怒斥道: “你這個賊配軍,竟敢這樣偷懶!” 皇甫孝諧抬頭熟視令狐德棻,知他是總管的少爺,冷靜言道: “俺是配軍,決不是賊!” 令狐德棻以其出語不凡,便盤問他的來歷。 皇甫孝諧道: “俺本是上柱國王世積的親信,好歹也是個六品官。當年,此地李光仕叛亂,俺也曾隨王世積來此平叛,其時,何等威風!豈料不到三年,俺便成為此地不齒的配軍。今公子尊貴無比,但何以料定他日不會步俺的后塵?” 令狐德棻博覽經史,見他說得句句在理,內蘊無盡的感慨,便拭目相待,從此以后,洗廁所的差事自然免了,兩人往來甚密,經常酌酒對飲。令狐熙對此雖略有所聞,且不以為然,但因對少公子的寵愛,不忍加責。 一日,皇甫孝諧從醉中醒來,發現自己被牢牢捆綁在柱上,不免吃了一惊;但見不遠處坐著少公子令狐德棻,便知是他開的玩笑: “兄弟何故如此惡作劇?” “奉嚴父之命,將于醉中了結仁兄性命。”令狐德棻正色言道。 “何以見罪?” “無罪。” “那必是宿怨。” “無怨。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 “仁兄仇怨來自遠方,因而禍從天降。前日馳來一書,密囑我父務必立即結果仁兄之命。此信來自權貴,背后還有嗟峨之勢,我家實是忌憚,不敢相違。在下不于醉中遽殺者,誠團昔日交好之故,今待君醒以情相告,使仁見死得明白。你可仔細尋思,當知仇人是誰。” “那定是楊素、楊約兄弟!” 令狐德棻搖頭。 皇甫孝諧長歎道: “除此,實難想像。事已至此,何敢哀免?但不明仇人為誰,死去實有遺憾!” 令狐德棻繞室而行,欲言又止,躊躇再三,終于說道: “仁兄与直陽公王世積相處如何?” “兄弟何出此言?我乃宜陽公心腹,豈有相害之理?” “那就怪了……”令狐德棻頗為疑惑。 皇甫孝諧左思右想,硬是不通,忽然幡然大悟,惊呼: “是了……那是……” “那是?” “那是殺人滅口!” 令狐德棻覺得這話不可思議,便問: “此話怎講?” 皇甫孝諧默然,注目觀察對方神態,最后又极為慎重地問: “那信可确實是從宜陽公那里來的?”說完,又目不轉睛地注視對方。 令狐德棻慎重地點點頭。 “如此說來,俺在大理寺蒙受百般折磨,竟是愚不可及了!” 接著,皇甫孝諧便把火燒石洞寺,送馬上京,在大理寺受審等前前后后經過細訴一遍。 “既然你已擺脫楊約追捕,并且逃回涼州,那王世積何以將你押解大理寺?你又何以代人受苦而堅不吐實?” “其時宜陽公苦苦相求,道是此事關系千百人身家性命,要俺忍受皮肉之苦,堅不吐實。又說他將不日起事,事成之后,絕不相負。哪里想到他會來殺人滅口這一招!” “真是傷天害理!”令狐德棻邊說邊為之解綁:“仁兄,你有活路了!” “此話怎講?” “我爹所以要了結仁兄,皆因王世積聲勢顯赫,且在京都有大靠山之故;如今他們顯然遇了更強的對手,只要仁兄上京告他們一狀,不但宜陽公王世積人頭落地,京都的靠山也勢必紛紛傾倒,你也化險為夷了。這叫做后發制人。” “是。這是他不仁,并非我不義!” “歷來官場便如斗獸場,來到官場都必須將自己武裝,或者為了害人,或者為了自衛。” 就這樣,令狐德棻瞞了父親,把皇甫孝諧藏了起來。 事有湊巧,由于令狐熙患有消渴病,上表請求解任。令狐德棻乘机要求代父送表上京,見見世面。乃父允准,不日啟程。皇甫孝諧因而混跡隨從之中,跟令狐德棻上京。 其時,楊素、高熲、李廣達等均已班師回朝。楊堅正為賞功之事為難,大理少卿楊約入宮,親自把皇甫孝諧的密狀交給楊堅。 楊堅展狀一觀,勃然變色,手也微微顫抖起來。眼前立刻幻化出楊素三年前殿對的情形,楊素是針對高熲袒護太子楊勇發論的: “歷代的權臣都喜歡立一個懦弱的皇帝,好讓自己將來取而代之!” 接著,楊堅耳邊又響起獨孤皇后的聲音: “陛下為何至今還相信高熲呀?” 楊堅不由得心想: ——這坏蛋外表實是無瑕可擊,原來里頭坏透了!難怪數月前我要從東宮衛隊中調出精強的人馬,他卻极力反對,出師漠北已然節節胜利,他卻請求增兵,原來是想圖謀不軌,來個里應外合。 楊堅當即問楊約道: “皇甫孝諧在京嗎?” “在。臣已將他看守在大理寺。” “傳皇甫孝諧!” 大理寺在皇城內,与宮城僅隔一道承天門。不一會,內寺領來了皇甫孝諧。他遵旨又把案情細說了一遍,楊堅重問一些細節,皇甫孝諧應答如流。楊堅再無疑問,當即下旨逮捕王世積、高熲、元宇、元胄等人。 楊堅心悶不已,想回內宮找獨孤皇后細吐,獨孤伽羅卻臥病在床;于是,便擺駕去仁壽宮。 自從尉遲明月去世之后,蓮花公主一反常態,著意承楊堅之歡,体貼得無微不至,這才成為名符其實的宣華夫人。 此外,她又添了一种愛好,愛讀兵書,愛不釋手。有一回,她去魚池邊徘徊,憑吊她的義妹尉遲明月,竟在池欄上發現一個极精致的漆盒。她忽然腦中靈光一閃: ——莫非是明月妹妹于冥冥之中感我思念之情,特意顯化此事,慰我苦思? 于是,她將漆盒帶回房中,怀著异樣的心情,將它打開。她解開了一層又一層血紅的綢布,里頭竟是半冊舊書。翻閱了几頁,原來竟是兵書。她立即想道: ——原來明月妹子知道我愛好兵書,這才特地相贈;但我著意究讀兵書為著什么,她可曉得?妹子啊妹子,為了你我的复仇,姊姊還有什么事不能干? 書無名,僅有十八條秘計,外加詳細的解釋,但很快一口气就讀完了。 這一日,也正在房中究讀那本無名的兵家秘笈,深感其計神鬼莫測,妙不可言。其時,她正在參讀“樹上開花”一計,下面注釋道: ——“樹上開花”者,借他人之樹開自家之花也。 接著便羅列借別人的力量去達到自己隱秘目標的种种手法。蓮花公主看著、想著,忽然靈机一閃:我何不借助楊堅之手,將仇人一一除去? 便在這時,紅葉入門報道: “啟稟夫人,圣上駕到!” 說畢,沖著她和善一笑,接著掃視一下案上的兵書,神情詭秘,但立即又恢复純真的微笑。 蓮花公主連忙收起秘笈,口稱“接駕!”便同紅葉匆匆去迎接楊堅。 蓮花公主及紅葉引楊堅入花廳小歇。蓮花公主進香茗,打輕扇為楊堅解暑,而紅葉則不知于何時悄然退出。蓮花公主見楊堅心情沉重,就即問道: “圣上何故悶悶不樂?” “朝中有人圖謀不軌。” “是誰敢如此膽大包天?” “還有誰?自然是官居极品的几個上柱國!”楊堅接著便將案情的來龍去脈一一說明,而后安慰道:“愛卿放心,朕已將高熲、王世積、元宇、元胄抓了起來,唯余一個柱國大將軍李廣達證据難明,還沒有去惊動他。” 蓮花公主當即跪下稱賀: “万歲料事如神,于反賊起事之前,將其一网打盡!此乃社稷之福,百姓之福,可喜可賀!” 楊堅喝了一口茶,言道: “可賀有之,可喜則未必。他們既然官居极品,位為上柱國,自然都是大功臣,如今反跡未明,即已捕下,如果一下子將四個上柱國處死,知者謂我當机立斷,不知者將說我殺戮功臣!朕于開皇五年誅了王誼,六年殺了宇文忻、梁士彥,十七年屠了劉昶、虞慶則,十八年戮了王景。處死上柱國,每回不宜過多,最好不超過一人……” “那……先殺高熲如何?” “不行。他幫我潛移周鼎……” “他昨日幫你潛移周鼎,今日又要潛移隋鼎,可見他是移鼎的大行家,更是非殺不可!” “你的話可謂一針見血,精辟之极;不過,還是不能殺他,這道理你不妨想想去……然而你的提醒仍然至關重要,朕決意再不起用高熲!” 蓮花公主暗想: ——高熲殺不成,又該殺誰?王世積?他不僅是明月妹妹的大仇人,也是我的大仇人,當年率先攻陷金陵的是韓擒虎和賀若弼,而連下我十來座城池的便是王世積了。 她于是說道: “王世積乃是元凶,反象最是顯明,實是該死!” 蓮花公主心想: ——我老是叫他殺人,并且都是与我有仇的人,万一楊堅疑我落井下石,今后便不好借他這棵大樹開我的花了。我必須同時替元宇、元胄說几句好話,才好掩蓋我的心跡。 于是,便婉轉地為這兩人說了兩句好話。她這一說,楊堅果然大悅,連連贊她見識不凡。 蓮花公主正得意于借樹開花的妙算,忽想房中那珍藏兵家秘笈的漆盤尚置于几案之上,待會楊堅進房,若是順手開閱,發現樹上開花這一秘計,定然疑我,那可大大不妙。當下借個理由,連忙抽身入房,舉目一看,不免大吃一惊,几案上哪有匣在?她慌忙四處尋找,亦不見蹤影。便在這時,楊堅走進房來,親昵言道: “愛卿,陪朕用飯去!” 楊堅在仁壽宮連住三日,這才帶著蓮花公主、紅葉一同進京。蓮花公主因尋找不見秘笈,心中且惊且急,一路上卻要陪盡笑臉;而紅葉則心無芥蒂,自是言笑宴宴,盡揀蓮花公主愛听的話說。 第二天,即開皇十九年八月癸卯日,楊堅下旨: ——殺王世積,罷高熲、元宇、元胄;拜皇甫孝諧為上大將軍,升令狐熙為桂州總管十七州諸軍事,許以便宜行事,刺史以下官員得以承制補授,進封武康郡公;長孫晟也進了一級,授上開府儀同三司,再遣他為秦川行軍總管,筑大利城安撫突厥新附。 令狐德棻一路喜洋洋地返回桂州,一見父親,便將王世積、高熲圖謀不軌的案情始末告訴乃父,并說他已將自己發案的功勞記在父親的名下,因而父親得以加官晉爵。令狐熙听了愁眉緊鎖,甚為不悅,歎道: “你可知道:年初武德殿大射,為父因何五射五中之后第六射放棄不射?高熲等人乃是百足之虫,雖死不僵。儿之所為,必招奇禍!” 果然不久,元宇、元胄均因帝業草創時護駕之功,再复左、右大將軍之職,他們与以齊國公歸第的高熲密商,唆人誣告令狐熙与叛賊李佛子勾結,妄圖作亂。楊堅遣使逮捕進京,令狐熙憂憤成疾,死于中途。此案后來雖然得以平反,但令狐德棻卻永世難忘父親的慘痛教訓。 晉王楊廣奉命自揚州來朝。父王楊堅要趁胜北伐,追擊都藍、達頭二可汗,不讓突厥人有重振旗鼓、卷上重來的机會。為此,再派楊素重出靈州,史万歲改出朔州,長孫晟出秦川,三路齊頭并進追擊突厥。楊廣為行軍元帥,統轄三路兵馬。限三路兵馬以最快速度离京出塞。 這天晚上,楊廣与張衡在“仁孝閣”密室促膝商量。面對高熲倒台后的大好形勢,張衡認為奪嗣的時机已經成熟,主張散財結客,重金收買太子及高熲的心腹反戈。他說: “圣上許漢王楊諒在并州立五個爐制錢,又許蜀王楊秀在益州立五個爐制錢,如今若不把錢用在刀口上,殿下難道要為他人管財,幫他人作太府卿?” 晉王听了哈哈大笑道: “建平,你說得极是……那就煩你為寡人作太府卿,如何?” 就這樣,楊廣把財權交給了張衡,任其支使。 長孫晟、啟民可汗和高雅賢立馬在大草原上,眼前展現的是一派惊心怵目的景象。橫七豎八的尸体触目皆是,戰馬与死尸互相枕藉,殘骸上盡是密密麻麻的蒼蠅。烏鴉和老鷹有的盤旋空際,有的得意地圍著尸体會餐,有的把腸子銜挂在灌木叢上。它們見有人來,便啊啊地扇著翅膀,沖天而起,在空中繞了几圈,又戀戀不舍地飄落在另一堆尸体上進餐。這儿便是一個月前高熲、李廣達留下的輝煌戰果。 這儿北靠陰山,南臨黃河,綠草如茵。這場戰爭的首席胜利者高熲已被罷官,以齊國公賦閒在家;胜利的前線總指揮李廣達前不久赴皇宮內宴,不明原因地死去。如今看來,這場戰爭的真正受益者倒是長孫晟身邊的啟民可汗,他的部屬已然大部歸隊,差不多恢复到戰前的部落規模。其次的受益者便是烏鴉、老鷹和蒼蠅們。 長孫晟正思忖著,一騎探哨疾馳過來,忽然急勒韁繩,那馬儿人立而嗚。 探哨躍下馬來稟道: “啟稟總管大人,都藍可汗已被部下所殺,達頭可汗自立為步迦大可汗,突厥大亂!” 長孫晟与啟民可汗商量了一陣,一致認為机不可失,決定由啟民可汗率眾挺進,連夜前往招降。 瞬間,笳鼓齊鳴,啟民可汗的狼頭大纛迎風招展,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向北進發。 長孫晟立馬高岡,望著長河上的落日出神。一群大雁扇著血紅的翅膀,嘎嘎長鳴,攪得滿天蒼涼。 長孫晟心中飄浮著見過的突厥可汗: ——沙缽略、葉護、都藍、啟民……這些突厥的可汗升了又落,落了又升,在歷史的長河中同落日又有什么兩樣?而中原的王朝,忽齊、忽周、忽隋……也是時而惊濤駭浪,動蕩不安。 他忽生迷惑: ——我一生拼殺沙場,出生入死,究竟為了何來? 長孫晟移軍向西,与達頭可汗相遇,但雙方按兵不動,沒有開戰。長孫晟派人悄悄摸到敵人的后方,在一條溪流上下了毒藥。達頭的人畜飲了溪水,或病或死,損失慘重。迷信神怪的達頭可汗疑心自稱大可汗違背天意,私下對心腹說: “天降惡水,莫非是要懲罰我?” 于是,連夜撤兵潛逃。 長孫晟、高雅賢趁勢迫擊,斬首千余級,俘敵數百,截獲六畜無數。 一日,晉王楊廣于府內設宴慶功。突厥新附的貴族也不少与席,他們交口贊譽: “我們突厥最怕長孫總管!” “總管的弓箭有如霹靂,走馬有如閃電!” 楊廣听了哈哈大笑,對長孫晟說: “將軍威震塞北,比于雷霆,壯哉!壯哉!” 長孫晟避席遜謝道: “此事乃上借圣上、殿下洪威,下賴將士用命,末將怎敢稱能?” “將軍一箭雙雕,馳名內外,莫需過謙!”楊廣道。 “末將不是過謙。單說帳下振威將軍高雅賢,便有万夫不當之勇,他每次陷陣,所向披靡。如果沒有這樣的壯士負戈前驅,又怎能對付那瞟悍的突厥騎兵?”長孫晟道。 楊廣的眼中忽現异樣的光彩: “高雅賢?哪個高雅賢?” 長孫晟微微一笑: “此人殿下在并州時已然見過,其時他是圣上的禁衛,曾奉殿下之命去追捕一個無知的獵人,后又奉殿下之命開恩釋放了那個獵人。” 十年前的印象,這時清晰地浮現楊廣的腦際。 其時,他手下搶走了人家的獵物,結果他屁股挨了那獵人的冷箭,侍從們亂成一團,不知如何區處;倒是高雅賢最有急智,默然拔出佩刀,隨意揮了几刀,砍下兩棵松樹,為他扎了一張擔架,安排侍從先行送他下山。他的大隊侍從其時竟不如一個高雅賢管用。侍從們接著按他的吩咐去追索那無法無天的獵人,可是人人空手回來交差。高雅賢盡管是目送他的擔架下山以后才去追捕獵人的,竟能后發先至,手到擒來。而最出乎意料的是,他擒了又縱,還送了十兩銀子給那獵人回家。那天晚上,高雅賢于晉王宮的宴席上,當著父王的面,當著伴駕大臣的面,把義釋獵人的行為說成是他楊廣事前交代,這么一來,他晉王的非凡气度便如華山一般聳入云端,“大仁大義”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宴會由此進入了高潮。他的儲君形象至此才算在人們的心中初立。高雅賢為他的奪嗣實在是立了奇功! 想到這里,楊廣欣然道: “認得!認得!說來此人与寡人實是十分投緣……今年初,寡人從揚州回朝,正好遇上武德殿大射。驃騎將軍的射雕神技,孤王是久仰了;高雅賢的摔手箭卻是聞所未聞,那日可是大開眼界……不知高將軍可在此地?” “在的。” “快傳他進帳!” 一個參軍立時出帳去了。楊廣心想: ——如今我兄弟五人都在爭當太子,長孫晟与蜀王楊秀有瓜葛之親,若把長孫晟、高雅賢二人留給蜀王楊秀,豈非如虎添翼?我今天無論如何得把高雅賢挖走…… 他于是親自動手,滿滿地斟了一杯酒。 這時,高雅賢進帳參拜: “振威將軍高雅賢參見元帥殿下!” 楊廣端起了酒杯,滿臉歡容上前去: “高將軍快快請起!高將軍塞北殺虎,敵人聞風喪膽;后于武德殿大射,一舉手而殺六席,可謂智勇雙全!十年前,咱于并州相遇,實是十分投緣,今日幸得再會,大快人心!來來來,孤王敬你一杯!” “謝殿下恩賜!”高雅賢一飲而盡。 楊廣含笑征詢長孫晟道: “孤想收高將軍到晉王府為將,不知長孫總管能否割愛?” 長孫晟一愣,他為高雅賢舖陳功績,本意只在為高請封求賞,不意晉王竟要從他手下挖走,這可實在使他難以割舍,更何況如今楊堅五子爭奪太子的斗爭已經激化,有道疏不間親,怎可听讓自己的堂內弟介入他們五兄弟的爭奪?這可大大的不妥!然而,若是不給,楊廣就會以為他們是楊秀的親戚,自然是蓄勢以助楊秀了,這個嫌疑卻是太大了。雖然他早已謝絕對楊秀的幫忙,但楊廣哪會相信?這要拒絕,楊廣必然認准他為潛在的敵人了。真個是左右為難! 楊廣見他久久不語,心道: ——你們自然是在蜀王楊秀一邊,便是不明顯傾向蜀王,也不會樂意支持我的。 于是臉上頓現不樂之色。但他又一轉念,深知長孫氏也是朝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暫時還未左右袒護,若是逼得太緊,豈非立時將他推向蜀王楊秀一邊?看來,還是不可勉其為難比較适宜。因而噗嗤一笑道: “有道是君子不奪人所愛,既然長孫總管難以割愛,孤亦不便強求。” “下官确然難以割愛,”長孫晟道:“高將軍与下官情同手足,一旦离開,若有所失。殿下能体諒下衷,下官极為感激;但為國舉賢,是為至理,下官焉能以一己之私而廢大義?殿下既以為高將軍可用,下官自當為高將軍賀喜!” 晉王听罷,喜出望外,盛贊長孫晟通情達理,豁達大度,不愧為當今名將。繼之,又不絕為長孫晟譽功,并為之抱屈,連說此次班師回朝,定要在御前面陳長孫總管的功績。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