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五節


    被蜀王楊秀侮辱過的大儒劉光伯心道:“好個屁!你倒行逆施無异于
  找死……好讓天下人明白:文士也不是好侮辱的。”

  傳說耿詢善解鳥語,如今他卻直勾勾地望著長孫晟,一言不發。長孫晟心道:
  ——這鳥人是怎么回事?
  但卻朝他一揖說:
  “尊駕有何見教?”
  耿詢睨李淵夫婦一眼,仍是不言,待李家夫婦告辭遠去,才肅然長揖道:
  “蜀王妃有請!”
  長孫晟單身隨耿詢直往蜀王府,茶室中,蜀王妃長孫氏憂心忡忡望著茶几出神。
  寒暄了几句,蜀王妃便直說心意:
  “阿哥,今有一事,特地請你前來參詳。他便是耿詢了,善解鳥語,前日正要隨同王爺到西川;去,卻聞庭中樹上鳥鳴,道是‘陷阱,陷阱!危急!危急’大是不祥。所以,請你前來參詳。”
  這題目叫長孫晟茫然,他望了望耿詢,似是想從他身上尋找答案。
  耿詢朴實得有點傻气,任你怎么想象,也難以同他本人的歷史聯系起來。他怎么能是南越國的國主?而且,還是創造水力渾天儀的巨匠?又善解鳥語?
  “鳥語好听嗎?”長孫晟終于問道。
  “好听!”耿詢道:“不然怎么會說‘花香鳥語’?”
  “不,我是說,鳥語容易听明白嗎?”
  “比人話明白。”
  “比人話明白?”
  “正是。
  長孫晟不能接受對方的斷言,惊异地望著耿詢。耿詢道:
  “鳥儿不會隱瞞自己的心意,有啥說啥,故而明白易懂。人則不然:想害你,卻說要救你;想偷你,卻說要幫你;愛你時,不妨罵你一聲;怨你時,往往夸你几句;賺了叫虧,敗了稱贏,坏了叫好……長孫將軍,這种居心害人、著意騙人的話,兵家可是屢見不鮮,官場也是比比皆是,是耶不是?”
  “是。”
  “鳥語是鳥儿之間交通對流的橋梁、渠道,是聯系的信號;而人話則不然,時而橋梁,時而陷阱,時而信號,時而煙幕,令人莫名其妙。長孫將軍,你說到底是鳥語好听,還是人話好解?”
  “這……可是人們大多听不懂鳥語,一句也听不懂。”
  “那是人類自己的事。人話听多了,雜念生多了,欲望發多了,能不糊涂嗎?只要你不听人話,澄心淨慮三年,當可進入境界。”
  “什么境界?”長孫晟微笑起來:“鳥的境界嗎?”
  一直愁眉不展的蜀王妃也笑起來了。
  “鳥的境界不好嗎?”耿詢有點生气了:“那可是大自然的境界!”
  “你說的不無道理。但是,你既然精通鳥語,為何不問明白:陷阱是指什么?又是什么人危急了?”長孫晟肅然道。
  “精通鳥語談何容易?我也不過半通不通,更不能同鳥儿對話,唉,都是人話听多的緣故!陷阱、危急都是人間的事,所以請你來解。”耿詢說。
  蜀王妃望著長孫晟點點頭,眼神含著懇求与祈望。
  長孫晟感到一种壓力,這不僅因為這位堂妹是王妃,而且還欠她一番恩情。那是開皇九年,他奉旨平定北漠,逼千金公主宇文氏自殺,對動蕩的北疆來個釜底抽薪,為大隋王朝立下了大功,卻無寸封。后賴堂妹夫蜀王楊秀据理力奏,方得論功行賞。上回爭奪太子寶座,蜀王夫婦已來求助過,已是愛莫能助;這回如果真的禍事臨頭,再次袖手旁觀,那簡直是隔岸觀火了!
  長孫晟不能不感到請王子的太子爭奪戰已在京師開辟了無形的戰場,新太子楊廣雖然已獲大胜,但無形的戰爭還沒結束。新近的國寶失竊案中,蜀王犯下了誣陷太子的罪,太子楊廣反而出來為蜀王爺說情,這种大善之中,莫非包藏著大不善?目前与蜀王有大利害沖突的,究竟只有太子楊廣一家。如有陷阱,設陷者當來自楊廣一方。
  想到這里,長孫晟謹慎地說:
  “一般百姓不會陷害蜀王爺,一般官員也是不會,需要留神的只是少數權要,但暗箭難防,只有自己加倍小心了。凡遇可疑跡象,千万不可掉以輕心。對那些好得出格的人,以及身邊百依百順的人,万万不可大意。耿先生,我對鳥語實是一竅不通,不懂鳥語的人,自然要把鳥語預兆吉凶視為無稽之談,要他因為一聲鳥叫而廢寢忘食尋思對策,豈非不可思議?你能再驗證一下听鳥語的本領嗎?”
  耿詢臉有難色,但終于道:
  “好吧,我再試試看。”
  他丟下這話,匆匆出門去了。
  長孫晟見耿詢去遠,低聲而深切地對蜀王妃說:
  “愚兄有三句話奉告:蜀王爺處事不可任性,太子那邊大意不得,皇上、皇后那邊要盡心盡力孝敬。此外,如能多得一點太子方面的消息,那就更好了!”
  耿詢垂頭喪气地回來了。
  “沒消息吧?”長孫晟問。
  “沒有,沒有關于蜀王爺吉凶的消息;不過有只麻雀吱吱喳喳叫個不停……”
  “麻雀說什么來著?”蜀王妃好奇地問。
  “麻雀說:朱雀街……靜善坊……大興善寺有一本极其惡毒的書……”
  長孫晟悚然一惊:
  ——那冊絕世秘笈知者极少,他怎得知?
  他急切問道:
  “那麻雀還說什么?”
  “還說,如今有一青年書生同一儿童正在翻閱此書。”
  長孫晟又吃了一惊:
  ——早上小儿無忌纏著要跟我一起去万善尼寺听法,我不讓去便哭鬧不休。幸虧內弟高士廉出來圓場,說是要帶無忌到玄都觀去觀賞桃花,這才破涕為笑。
  玄都觀与大興善寺隔街相望,相去不遠。照此推想:
  ——莫非到大興善寺看書的便是他們二人?
  長孫晟以證實鳥語的虛實為辭,當即告別了王妃,馬上赶赴大興善寺。
  他步入法堂,果然見到他們二人,卻見一個和尚手捧那冊秘笈,神情庄肅地將它裝入匣中。他是當年的沙彌道信。僧燦的衣缽傳人,當今大興善寺的主持。他的師父早已云游四海,不知去處。道信朝長孫晟稽首道:
  “長孫將軍,久違了!你是本書的主人,是來取書的嗎?”
  長孫晟慎重地搖搖頭,深感事情的嚴重:
  —……—那兩個家伙必定看過秘笈,小無忌記性极好,几乎過目成誦。傳聞這半冊秘笈与號稱鎮國之寶的皇宮中那半冊原為一整冊,如今朝廷正大張旗鼓追索遺失的那半冊書,無忌既然記下來了,小孩儿家口沒遮攔,万一流露出去,豈不立招彌天大禍!
  小無忌見父親的臉色愈來愈嚴重,怯怯地跪下,不問而自辯:
  “我們沒拿,舅舅沒看,我也沒看……真的,一字也沒看!”
  他出娘胎第一次撒謊了。
  長孫晟低聲卻极嚴峻地訓道:
  “不管你有看沒看,倘若今后對人說起此事,或者是說出兵書中的一個字,我必殺你!”
  他從來沒這樣對待心愛的儿子,連做夢也想不到會這般對待小儿無忌,但他不能不如此!小無忌已是淚流滿腮,而他自己也難受之极。不覺間抬頭望了望小舅子高士廉,那神情包含太多太多的責怪;然而,再多的責怪也不算多。

  蜀王楊秀一行風塵仆仆朝益州進發,到了廣陽驛,大家已是灰頭土臉。
  梳洗進膳過后,楊秀便喚來了王府校書劉光伯,詢問監造金輅的情形。
  劉光伯約略說了几句,便引導楊秀等到庫房觀看新造出來的金輅。
  輅者,車也,是封建社會等級的重要標志之一。周代,帝有十二輅。隋朝,天子有五輅。玉輅,是皇帝祭祀用的專車;金輅,是皇帝朝會的專車;象輅,是臨幸的專車;革輅用以戎事;木輅用以勸農田獵。天子金輅,赤質,以黃金裝飾,重樓車箱,左繪青龍,右畫白虎,前有金鳳,后有玄武。車轅上,左立十二旒,畫升天之龍,右建畫戟,前駕六匹赤騮。
  皇太子以及皇子的金輅略同帝車,但十二旒削減為九旒,硫上龍頭向地而不得朝天,成潛龍之象,前駕四匹紫騮。
  這規格務必嚴遵,降格還可說是謙抑,升格就不得了。輕言違制,重言逾禮,更嚴重說是僭越,甚至是圖謀不軌,后果不堪設想。
  楊秀見庫房里的金輅制得极其精致,而且金碧輝煌,喜孜孜地不住點頭。心想:
  ——這次回京誤入陷阱,犯下了誣陷太子的罪,被父皇削下了一半兵權,原是都督西川二十四州諸軍事,如今只統十二州,這次回川實是大大的丟臉。大張旗鼓回蜀,父皇必定視之為不堪教誨,灰溜溜地回去,下屬、百姓也將議論紛紛,關于失勢的事一定會添油加醋、蜚長流短,以后就不好管束了。
  為此,他采用了親信万智光的建議:輕車簡載离京以敷衍父皇儉朴之意,到途中更換儀仗車馬再壯王子聲威。
  于是,便提前三個月,特派王府校書劉光伯先到廣場監造富麗堂皇的王子金輅。蜀王楊秀見金輅造得合格且符心意,不覺贊道:
  “好!好車!好一個讀書人!”
  楊秀根本忘了十年前劉光伯所受的折辱。其時,名噪天下的大儒劉光伯因不愿當蜀王府的幕僚,被他楊秀強行押送入川,充當執戟門衛,可謂斯文掃地。后來雖然轉為王府校書,但這一番羞辱卻是永世難忘。
  楊秀滿意之至,非常自得的對身邊的親信万智光說:
  “智光,你點子雖多,但監造金輅卻是不行。這里頭學問可多了,不熟悉歷代的儀禮制度,那是非出差錯不可!”
  万智光內心不是滋味,臉上卻笑嘻嘻渾不在意。忽然對車轅上的九面旗子指指戳戳道:
  “光伯,這是怎么回事?這九條龍怎么一律龍頭朝下,是要它們鑽地嗎?”
  “那,是制度。”劉光伯道:“制度規定:天子的龍才可升天;王爺的龍只能是降龍。”
  “哦,原來是制度規定……”万智光似乎帶著歉意:“我還以為……以為你這個大儒被押送入川,充當執戟門衛,至今還對蜀王爺耿耿于怀,因此畫了九條垂頭喪气的龍,像倒挂的死魚一般……你看,你看:龍目下面還滴下兩點眼淚,這,該不會是譏諷蜀王爺這回犯事受了委屈吧?”
  “那是墨汁失誤所致……”
  “便算是失誤,也大不吉利。人家是龍躍于淵,見龍在田,龍戰于野,飛龍在天!你怎么搞的,竟是龍入地,眼淚滴!”
  “万先生高見,在下百口不辯。先生一向智計百出,何不再露一個絕招?讓大家開開眼界!”
  万智光望著九面龍旗,眼珠子轉了几轉,興奮道:
  “有了!這是化腐朽為神奇。”
  “怎地化法?”蜀王急問。
  “把旗倒插!”
  “旗杆朝天?”蜀王莫名其妙。
  “不,把旗倒過來穿在杆上,這么一來,九條潛龍豈不都變成升天之龍?”万智光邊說,邊把旗子一一倒穿過來:“看,便這么一倒,每條龍全都張牙舞爪、生气勃勃!更妙的是:原先那几滴龍淚如今看來都變成了寶珠!嘿,不單是升天之龍,還是九龍戲珠!”
  “好!”蜀王不禁喝彩:“那就倒過來吧!”
  劉光伯心道:
  “好個屁!你倒行逆施簡直無异于找死。升天之龍乃天子族旗專用圖像,你怎可僭越?但我又何必提醒個中的厲害?你既然以執朝的門衛視我,我也以執戟門衛事你。讓你大禍臨頭,好讓天下人明白:文士也不是好侮辱的!”
  于是,在龐大的儀衛簇擁下,蜀王的金輅隆隆啟動了,前頭四個彩衣御者駕著四匹紫騮,好不威風,轅上的旌旗蠕動升天之龍直欲破空而去。隊伍隆重、緩慢地前行。
  消息疾如奔馬地傳至成都,主要是圍繞那九面升天龍旗流傳。或說:
  ——楊堅將再次廢立太子,楊廣下來,楊秀上去。
  或說:
  ——楊秀這回入京失寵,走投無路,准備孤注一擲,起兵造反,如今連天子的旗幟也豎起來了。
  成都蜀王府的官僚們听了截然相反的許多消息,一陣興奮,一陣惊慌,亂成一團。
  最后大家總算從亂七八糟的消息中理出一個頭緒來。那即是:不管是蜀王要升太子,還是要稱帝造反,都是一种高升。迎接蜀王爺歸蜀的禮儀務必從隆、從重,而且必須破格。
  如何破格呢?大家都想不來,只好請教另一王府校書劉士元。劉士元是又一個被蜀王押送入蜀充當配軍的大儒,如今雖為王府校書,但他精神狀態仍是被押解入蜀的配軍。他听大家七嘴八舌亂講,終于明白發生了什么事。他揮了揮手,說:
  “蜀王該有的儀仗全有了,你們再問不該有的儀仗那是不妥的。”
  大家不死心,第二天又來纏他,他一言不發;第三天又來,他干脆躲進被窩里不与見面。眾官僚無奈,立字為据,說是不關他事,但說無妨。
  劉士元接過字据,心中冷笑不止:蜀王楊秀重用你們這群痞子,凌辱士類,活該倒霉。
  他終于說道:
  “還有兩件皇帝專用的儀仗。”
  “是什么?什么物件?”大家又是七嘴八舌。
  “罕和畢。”
  “罕和畢?”
  “罕和畢!”
  劉士元心想,楊秀完了。

  寢宮里,楊堅靠在座床上,望著不住旋轉的水力渾天儀出神。那緩慢而不可逆轉的齒輪拋擲的似乎不單是歲月時辰,簡直是在吞噬一個又一個王朝。秦漢魏晉南北朝全在那齒輪旋轉中消逝得無影無蹤,多少英雄人物都在齒輪縫中風流云散。
  ——我楊堅將會如何?我大隋王朝又是怎樣?
  他望著、望著。忽生畏懼之情,感到渾天儀的魔力。耿詢他是見過的,在太史局見過,實在是一只笨鳥;然而笨鳥會造水力渾天儀,會造出吞噬許多赫赫王朝的怪物,會造出吞噬無數頂天立地英雄的怪物,他果真是笨烏嗎?嘿,簡直深不可測!
  ——怪物,你接下來要吞誰?是我楊堅嗎?是我大隋王朝嗎?
  万善尼寺里總持大師的法會令人難忘。
  周宣帝及其五皇后籌建的万善尼寺,終于成了自家出家的道場,成為周王朝的墳墓;我楊堅建了“大興善寺”,皇后建“趙景公寺”,諸王子及公主也都建寺。最古怪的是,宣華夫人建的“開善尼寺”竟然与周代的“万善尼寺”比鄰。
  万善尼寺在西北第二坊“休祥坊”。開善寺緊接其后,在第三坊“金城坊”。莫非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宣華夫人將步五皇后之后塵?
  不!我不許,只要我楊堅還有一口气在。不過,先得追回被盜去的鎮國秘笈。秘笈既在,國還鎮不住嗎?
  他急急地召來了左仆射楊素、右仆射蘇威、太子楊廣。三人一入宮,即感气氛的嚴重。
  他先問蘇威道:
  “大案可有眉目?”
  蘇威感到前所未有的拘謹,小心道:
  “對宇文愷住宅的監視极其嚴密,仍然不見有可疑人物往來;逃亡的工匠鴻飛冥冥,六個痴呆形同木偶,一言不發。”
  “那是一無所獲?”
  楊堅強抑不滿,他那如刀的目光從楊廣、楊素的臉上掠過:
  “你們可曾留神?有所發現嗎?”
  二人低下頭來,不吭一聲。
  “鎮國之寶喪失,情同國土喪失,你們至今一籌莫展,那是何故?”他的話一頓,如箭的目光朝三人一一射去:“是掉以輕心?還是有難言之隱?”
  三人全都明白,此時任你如何巧答,都會招來雷霆之怒。
  于是,楊堅的話似是撞在三堵軟牆上。
  “蘇威,你似乎忘了自己是此案的主辦。怎能一點主意也沒有?”
  “這個……那個……主意倒有一個……”蘇威渾身發抖,語言失控。
  “快說!”楊堅大為不耐。
  “我……我想,只有讓孫思邈多出力,讓那六個痴呆開口。”
  楊堅悶想許久,才下旨召來了孫思邈,說明召他來的目的。
  “以藥力強行催那痴呆開口,無异于殺人。”孫思邈道。
  “為了長治久安,為了舉國安定,你為朕殺几個人也不為過。孫先生,你號稱藥王,但畢竟還是大隋的子民吧!”楊堅道。
  孫思邈沉默著,心想:
  ——我一向以救死扶生為天職,豈料一入宮門便成了劊子手!
  一种未曾有過的痛苦如沸油般在他心頭煎熬。
  “但不知那六個痴呆是否真的与大案有過牽連?若無牽連,豈非死得太枉?為此,草民有個請求:請皇上召一高明術士,請他當眾卜一卦。若說六人确實与大案有牽連,貧道即刻開方投藥如何?”藥王終于說道。
  章仇太翼立刻被召入宮。他因太子楊勇的牽連被配為太史局的官奴,后又被師父王子年廢去雙目,如今由宮人牽引下。緩緩步入殿中。他的鼻子用力吸了几口气,忽道:
  “皇上相召,有何吩咐?”
  楊堅隨手寫了几個字,把紙交給孫思邈,孫思邈又將所書的字條交給章仇太翼。章仇太翼伸開右掌,在字條上摸了一陣,說:
  “哦,皇上是要卜測——六個痴呆是否与國寶失盜案有關。”
  眾人無不悚然,這瞎子果然手掌識得字。
  章仇太翼又以右掌掐算了一陣,說:
  “無關!這六人与國寶失盜無關!”
  “你沒算錯吧?”楊廣問。
  “術盡于此,我也不敢自夸無誤。”
  章仇太翼朝楊堅一揖,退了出去,竟不用他人扶持,揚長而去。
  眾人都想:
  ——他是真瞎,還是假瞎?怎地又不用人扶了?
  錯愕間,搞不清這術士在弄什么玄虛。待大家抬起頭來,卻發現少了一個藥王孫思邈,他竟悄然隨章仇太翼出宮去了。
  章仇太翼在太史局供事,孫思邈卻從此失蹤了。
  楊堅根本不在乎孫思邈的在与不在,他的念頭已被章仇太翼的斷言所困:六個工匠与國寶失盜無關!既是無關,問題便是出在宇文愷身上了!
  他從宇文愷想到宇文述,又想到太子楊廣。
  楊廣感到兩根長鐵釘釘在臉上,那是父皇可怕的目光。
  “不知諸位信不信章仇太翼的話?若是相信,那凝陰殿的机密便是宇文愷泄露無疑!”
  楊堅的話像冰電般冷銳。蘇威順著楊堅的話切入,肅然道:
  “把宇文愷抓來,嚴加拷問,不怕他不供出幕后主犯!”
  楊廣、楊素都吃了一惊。十八個工匠的迷霧一旦掃清,宇文愷便首當其沖,万一他經不起拷打,全盤招供出來,那就全完了。
  楊素不敢有任何异議,生怕皇上怀疑到自己頭上,連忙道:
  “對,得馬上抓來,這坏蛋是先朝皇族,那身后的主謀查明之后,正好斬草除根!”
  “往死里打,不愁他不交出前朝遺孽!”楊廣則道。
  “前朝皇族男子早已斬盡殺絕,遺個屁?我看主謀不在先朝遺老,誠恐是當朝人物!”
  楊堅眼光先從眾人臉上掃過,又問:
  “諸位以為如何?”
  “圣上所見最是英明!”
  蘇威答得非常俐落,楊廣、楊素也連忙稱是。
  “我看那宇文愷……明日即可逮捕歸案。”
  楊堅說完,靠坐在床上,閉目養神。
  三人恭肅地一揖,低聲告退。
  獨孤皇后帶著湘裙自寢室出來。她不解地問楊堅:
  “你不下旨立即逮捕,等明天下手,豈不夜長夢多?”
  楊堅睜開眼來,冷笑道:
  “便是明天,朕也不想抓他。朕這是求之不得。正要讓盜書人做很多的夢。湘裙,你明白嗎?”
  湘裙搖搖頭。
  “小婢明白,”從室內又走出了紅葉:“皇上是放長線,釣大魚!”
  “你,你這就到蘇威府中,傳朕密旨。”
  “小婢遵命!”
  楊堅又肅然道:
  “此事只有我們四人知道,該不會泄密吧?”

  一匹黑駿馬閃電般掠過河東的土地,登山涉水穿林過澗。
  這不是平常的馬,乃是故上柱國王世積贈給左衛大將軍元宇的千里快馬,號稱為白蹄烏。后來王世積謀反案發,元宇罷官,皇帝楊堅將白蹄烏沒收,轉賜新太子楊廣。若非事出非常,太子楊廣豈能讓旁人動用他的寶馬!
  白蹄烏終于在一條羊腸小道上駐了腳,那是不得已的事,因為,前頭有一只大公牛攔著,大公牛圓瞪雙目,很是生气,白蹄烏則仰首長鳴,向對方示威。馬主人沖著牛背上的少年喝道:
  “讓路!”
  牛背上的少年望著左手入云的峻岭,又望了望右手下邊的懸崖,再望僅容牛身的小道,然后攤開雙手,意思是:
  ——此地明明是無路可讓,你問得好傻!
  “再不讓我要沖過去了,撞下懸崖莫怪!”
  少年瞟對手一眼,心道:
  ——對上了,四十多歲年紀,大官儿模樣。
  少年微微一笑。
  “笑什么?你以為我不敢將你撞下去?”
  “我不怀疑你的膽量。”少年又是一笑:“你能把宰相高熲拉下台,再把太子楊勇拉下去,撞死一個放牛娃算得什么?只不過今日你不敢,你一沖過來,咱們就同歸于盡,不信,你就試試看!嘻嘻,千里馬也有走投無路的時候!”
  中年官儿心里一涼:
  ——來者不善,似乎把我的底細都摸透了。
  他不禁問道:
  “你是誰?”
  “我,姓張。”
  “我也姓張。”
  “張文詡張先生是你何人?”
  “我家叔叔。”
  “那好极了,原來是自家……”
  “誰是你自家人?”
  “我姓張名衡,字建平,張文詡是我族兄,論輩份你是我的族侄。”
  “張衡?張建平?”少年搖搖頭:“沒听我家長輩說過。”
  “你仔細想想,一定听說過的。”
  “我……”少年似想非想:“似乎是有一張衡,年紀和我一般,才十五歲,便進入太學受業。那時周武帝死了母親,卻要出去打獵。那少年張衡扣住周武帝的馬頭,對他說:孝服在身,陛下豈可亂來!擋了皇帝的駕,于是一舉名聞天下。只可惜,這少年張衡不久便夭折了!”
  “不,他沒死,他就是我!”
  “真的?”少年一笑:“你騙人,你,我看是冒牌貨!”
  “這也難怪,我离家后就沒回來過,我跟沉重學《三禮》,學《鬼谷子兵書》。”
  “如此說來,那張衡真的沒死?”
  “你既然知道有人將高熲、太子楊勇拉下台,怎能不知我張衡?”
  “不,將高熲、太子勇拉下台的那是太子楊廣呀,怎會是你?”少年大搖其頭:“人家楊廣,他為了當太子鋌而走險,昧著良心,還情有可原;你呢?你為了什么?找死嗎?我們家族怎會有這么蠢的族叔?我看你不是我們家族的!”
  張衡有點生气了,怒斥道:
  “我沒空同你磨牙,我要找張文詡族兄,快讓開!”
  “怎么讓?把牛推下懸崖?”
  “不錯。”
  “為什么不把你的馬推下去?”
  “我這是千里馬!”
  “我這是万里牛!”
  張衡心急如箭,眼看天大的事要誤在這小子手里了。他万般無奈,忽地想起當年出使井州,落在紅葉手中的狼狽情形,心想:
  ——我張衡自負天下無雙,怎地盡折在女子、儿童手中?
  他只得懇求道:
  “好兄弟,我有天大的急事在身,我賠你牛……”
  “不,我賠你馬!”
  “我這是太子的寶馬,千里馬白蹄烏!”
  “我這是万里牛,一色黃!”
  “你真的不讓?”
  “你真的有天大的急事,那你說來听听看,若是實在該讓,再說吧!”
  “好吧,我今日算栽在你娃子手下了。事情是這樣的:四川蜀王楊秀圖謀不軌,具体情形文詡兄知道。”
  “我叔叔怎知四川的事?”
  “文詡兄与蜀王的下屬劉士元相交莫逆,那劉士元看到蜀王圖謀不軌的跡象,心自不安,寫信來河東,求教于文詡兄。”
  “此事你從何得知?”
  “這是河南王的侍讀崔續說的,崔續是文詡見的朋友,不會空谷來風。”
  “既然你知道這么清楚,找我叔叔干啥?”
  “這种大事還是當面核實一下為好!”
  “核實作啥?是想向天子舉報吧?”
  “就算是吧!這是防患于未然,使國家安定,百姓太平。”
  “也讓楊廣太子根絕后患,這才是首要的大事吧!”
  “我說清楚了,你愿意怎么理解是你的事,”張衡一頓,又說:“現在該讓路了吧?”
  “我剛才只答應你,該讓則讓。”
  “好,你說該不該讓?”
  “所謂蜀王謀反,大概同庶人楊勇的謀反是一回事吧?”
  張衡凶相畢露地說:
  “你只要回答:該不該讓?”
  “此事得問我家叔叔,我小孩儿家,怎知該讓還是不該讓。”
  “那你快去問!”
  “莫急。你先听我說個故事,再說吧!”
  “我沒這耐性。”
  “那就是你的不對了。你既學《三禮》,豈不知‘來而不往非禮也’!我剛才也听你說蜀王的故事,我看你還是耐心一點,听我說為好。”
  “簡單一點。”
  “再簡單不過。有一個大儒,他不愿為官,在家种田。一天晚上出去巡察田園,看見一個小偷正在偷刈他家的小麥,他既不出去追捕也不叫破,听讓小偷刈完挑走。那小偷正要离開麥田,卻發現了主人,也就是那個大儒。那大儒只得上前,對小偷起誓:你安心把麥子挑回家吧,我若告訴他人,天誅地滅!”
  “若不告人,你又從何得知?”
  “是那小偷忍耐不下,后來自己說出來的。又一回鄰居蓋房子,由于和那大儒的房子交錯,牆壁不能取直,那大儒便毀了自家房屋,听讓鄰居取直。”
  “講完了吧?”
  “還有。又有一回,他生病了,請醫生動外科手術。那醫生一刀失誤,重傷他的腰部,血如泉涌,嚇得叩頭請罪。那大儒若無其事送走醫生,然后自己包扎傷口。第二天,妻子問他怎么傷得這么厲害?他說:我從床上摔了下去,能不厲害嗎?”
  “你……這是說誰?”
  “你說這大儒是誰?”
  “難道是文詡兄?”
  “不是叔叔,又能是誰?”
  張衡沉默了一陣,心中不能無愧,然而一想急事在身,又道:
  “現在可以讓路了吧?”
  “你听明白了嗎?”
  “明白了。”
  “我看你不明白:若是明白,便不會叫我讓路了。”
  “這与讓路何關?”
  “有關。你怎不想想:家叔掩人之短也如斯,与人為善也如斯,怎能為處心積慮害人者提供方便?你這不是痴心妄想嗎?他既不愿為你證實劉士元馳書求教之事,你豈不白走一趟?既知你要白走一趟,我讓路便無必要。試想,為此把牛推下懸崖豈非大大的冤枉?”
  張衡急如熱鍋上的螞蟻。据紅葉所言,皇上已對太子楊廣及越公楊素生了疑心。如果不將盜竊國寶案的嫌疑及時轉移到蜀王身上,勢必坏了大事;而要轉移到蜀王身上,一下子即揭開華山埋木偶的事;還太突然,這中間必須得有個“合情合理”的過渡環節,而蜀王金輅上插升龍之旗,儀仗隊亮出了罕、畢二幟、正是圖謀不軌的重要跡象,既敢圖謀不軌,那么說他先盜兵書秘笈而后起事,自是順理成章,蜀王縱有百口也說不清了。索取劉士元的書信是如此的緊要,怎可功敗垂成?
  “到底讓是不讓?”張衡下了馬,凶相畢露地朝前走來。
  那少年也下了牛,迎上前道:
  “想打架嗎?第一,我家宗族沒有你這個張衡,我無犯上之慮;第二,我雖然偏少,你卻偏老,打起來胜負難言,若是同歸于盡,我便賺了……嘻嘻!”
  “你賺什么?”
  “笨牛換千里馬,放羊娃換大人,平頭百姓換大官。這般同歸于盡,合算!”
  張衡瞪大雙眼:
  “小子,你到底是誰?”
  “我自是姓張,還能假嗎?我還沒干什么坏事,張氏家族還不至于將我驅逐出去吧!”
  “叫什么名字?”張衡有點气餒,終于頹然坐在路邊的一塊石頭上。
  “放牛娃還能名垂史冊?還要正經八百起名立號?有此必要嗎?”
  張衡無可奈何。他面對著牧童以及想象中的張文詡,有种模糊的羞愧,而念及自已被逐出張氏宗族則憤憤不平。忽地,他覺得這世上其實只有兩种人:
  ——是宰割人,一是被宰割。
  假如他能弄到劉士元給張文詡的書信,便無异于抓住了一把快刀,回京便可同楊廣合伙宰割蜀王楊秀;要是弄不到那書信,一旦盜寶案真相大白,那么,他与太子楊廣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
  張衡站了起來,帶著一股煞气。
  白蹄烏不知是有感于那股沖天煞气,還是自視甚高不愿与大黃牛同歸于盡,竟然乖巧地步步倒退,待到略有轉身余地的處所,自行掉頭轉了身,并且低鳴几聲,算是對主人的通報。
  少年似乎不大留意張衡的神气,卻望著對方身后的白蹄烏喝彩:
  “好!不愧是千里名駒,有悟性,原來你也明白: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張衡一愣,不覺反顧一下,才知白蹄烏先自臨陣脫逃,脫口罵道:
  “沒用的東西!”
  “若說它沒用,送給我好了,嘻嘻,我倒覺得:它比那一般不知進退的人聰明多了!你又何必惱火?若是非找張叔叔他不可,待我走開以后,還不是照樣可以去找他?只不過,嘻嘻,你也不妨想一想:到底能不能找到?”
  張衡猛然感到,這少年其實很不尋常:与之斗智大是縛手縛腳,竟然所有的思路都被他封死了。他极不情愿地跨上馬背,又轉身問了一句:
  “你到底叫什么名字?”
  “張仲堅。永遠是你們最忠實的仆人。”
  白蹄烏揚塵而去。
  山上走下來兩個人:楊伯丑和張文詡。
  張仲堅望著山下滾滾紅塵,發問:
  “他真的是張衡?怎會那么傻?”
  “极聰明的人,有時也极傻。”楊伯丑道。
  “楊先生,你說京都有人前來索取那書信,果然如此!不過,你又說那書信我是保不住的,趁早燒了干淨,卻怎么不准了。”張文詡問道。
  楊伯丑笑了,對張文詡安慰地說:
  “說不准最好。像你這般洁身自愛的,如果那信真的有所閃失,落個為虎作倀的過失,你受得了嗎?想得開嗎?依我看,咱們還是回去,赶緊把書信燒掉算了。”
  三人回到張文詡家中,進入書房。
  張文詡將手伸人枕中,一愣,大叫一聲:
  “坏了!”當即呆若木雞。
  張妻聞聲赶緊入室。
  “伯母,剛才來過人嗎?”張仲堅問。
  張妻呆澀地搖頭。
  “唉,人算不如天算!”楊伯丑喃喃歎道。
  張文詡“哇”地一聲,噴出一大口鮮血,當即昏倒過去。

  原晉王府密室里,楊廣、張衡、紅葉三人一聲不吭,垂頭喪气,都在想跟前棘手的難題。
  楊廣想,父皇不抓宇文愷,讓他賦閒在家,暗地里卻將他嚴密監視起來,耐著性子等候幕后人伸出手來与宇文愷接頭,然后一网打盡。父皇放長線釣大魚的思路雖然厲害,但也容易看穿,猜不透的是父皇心目中的大魚究竟是誰?是我們諸兄弟嗎?唉,自從盜寶案事發后,楊秀雖是首當其沖,但父皇對我及阿諒只恐也不能釋疑。更可慮的倒是馬上逮捕宇文愷,万一宇文愷招架不住,供出了盜寶的前前后后真相,那情景簡直比我冊封太子時的大地震還要可怕!一切都將翻轉過來:
  ——那就不是楊秀陷害我,而是我陷害楊秀;也不是我取代楊勇的太子位置,而是楊勇他東山再起當太子,將我廢為庶人,關進孤寂的“庶人村”。不,連“庶人村”只怕也住不成了,到時父皇一定還會向我追索那號稱鎮國之寶的半卷兵書。天知道那兵書是被誰盜去?那時無書可交,說不定父皇會殺我的頭。朦朧中,恍惚自己正在被押赴東市,后面還跟著一大幫陪斬的人,楊素、楊約、張衡、張權、宇文述、宇文愷……連紅葉也不得幸免!
  紅葉沖著張衡責怪說:
  “你,一個大男人,一肚子鬼點子,怎么會斗輸一個小娃娃?”
  自從她認識粉面郎君之后,愈來愈瞧不起這位當年栽倒在她石榴裙下的張衡。盡管他如今已步步高升,當上了給事黃門侍郎,兼太子右庶子,便是皇上卻又如何?忽地她想起了床上毛手毛腳的楊堅,不覺臉上一熱。
  張衡對這個已有三個男人的女子印象漸漸不佳,但卻不能不忌憚三分。他辯解道:
  “怎能說僅是同一個小娃娃斗了?我縱馬下山,回頭一看,分明是兩個大人自山頂朝張仲堅走去。”
  楊廣出語不冷不熱:
  “紅葉,你不可小看右庶子,當年他返高熲就范,第一招使的也是笨招,誘使高熲去搞祈禳厭胜,故意賣個破綻,讓他覺察我們的用心,這才迫他鋌而走險,与王世積勾結,然而自投羅网。眼前他放過張文詡一馬,說不定接下的便是絕招!”
  張衡實在弄不清楊廣是贊賞他還是挖苦他,反正他已習慣這個不陰不陽的主子,當即應道:
  “這是臨陣磨槍,哪來的絕招?皇上那里將破案的弦繃得這么緊,如今應對匆促,解數只有兩招。一是提前發掘華山下的木偶,把大逆不道的罪名硬往蜀王頭上栽去,只要栽得成,那就万事大吉;不過,這樣做未免操之過急,皇上雖對蜀王印象不佳,但未必會相信這個老四會詛咒父母,這樣,往往會逆向思索,反而疑心告狀人、辦案人的居心,會怀疑到我們的頭上。而我們是經不起怀疑的,因為我們每一次成功都是經營來的,好比筑起的河堤,只需沖決一個缺口,便會全線崩潰;而那天然的斜坡雖比河堤低下,河水极容易漫過坡去,但潮水退落以后,斜坡還是完好無損,楊勇、楊秀便好比是河邊的斜坡。所以,最好的招數便是弄到張文詡的那封信,讓皇上明白看到蜀王僭越不軌的證据,先使皇上對蜀王的惡逆有個思想准備,然后,再挖掘華山下那些詛咒皇上、皇后以及楊諒的小木偶,這么一來,似乎一切都順理成章,天衣無縫。這才是万全之計。”
  “只可惜沒弄到那封信,還不是空口說白話。”楊廣一頓,兩眼忽地生光:“不過,那崔績可是親眼見到那信封的,由他出面彈劾蜀王有何不可?”
  “万不得已也只好如此了!”張衡道:“那崔績先前奉侍過殿下,今又是殿下世子河南王的侍讀,兩代交情非比泛泛,叫他出面彈劾蜀王,他是不好推辭的,不過,此事也是兩大弊病:那劉士元的信本來是由崔績轉交給張文詡的,他偷拆人家的信,并借此舉報蜀王劣跡,難免理不直气不壯;其次,他歷事殿下父子兩代,挺身出來彈劾蜀王,只恐皇上一下子便會怀疑殿下你是幕后指使的人。”
  “這風險最好暫且不去冒。難道張文詡的那封信真的弄不來?搶、偷都不行嗎?”紅葉道。
  “那張文詡乃是當世大儒,搶會掀起多大風波?便是搶到手,若非得不償失,也只得失相抵。至于偷嘛,倒不失一條思路,那得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才行……”張衡道。
  “高雅賢如何?”紅葉驀地想起了東宮右監門率。
  “此人也算文武雙全,”張衡頗為沉吟:“只不過,他是長孫晟的內從弟,而長孫晟又是蜀王爺的內從兄……”
  “那已經隔了好几重了!”紅葉道。
  楊廣尋思了一陣,終于說:
  “大家回去想想,若有更好人選那是最好不過,沒有,明日也只好讓高雅賢去河東一趟了。”
  回內宮的路上,紅葉不禁又心懸意挂,生怕自己近來參与害人的勾當被粉面郎君触獲,她不怕他降罪,但怕他摔碎花瓶,再也不送鮮花給她了。她弄不清:
  ——怎地為惡會有慣性,竟是這般叫人欲罷不能!
  她曾參与陷害楊勇,雖然成了功,卻引起了楊秀、楊諒的不滿。楊秀的抗爭一旦得手,陷害楊勇的大案勢必真相大白,作案人必然危如累卵;所以,為了掩蓋前番的惡業,只得去害楊秀,再造新的惡業。以此類推,害了楊秀之后,誠恐難免要去再害楊諒了。這般惡性循環,簡直是中了魔道了,粉面郎君又怎肯要我這個魔女了?
  她又一次推開了房門,几乎同時把眼光投注在桌子的花瓶上,沒有鮮花,這是預料中的事,然而,心還是往下沉。遲早他會与她鬧翻。
  花瓶下面壓著一封信,她可從來沒收過人家的信。那么,該是粉面郎君的了,大概是絕交信吧?心里一緊,渾身微微顫抖起來。她沒有勇气走上前將信拆開,心里卻在盤算:
  ——或許是別人……
  但別人誰會給她寫信?搜索枯腸,沒有!沒有別的人會給她寫信,但她仍然气餒地坐在床沿瞎想。
  她下定決心,終于走過去取信。竟然是劉士元給張文詡的信!這怎么可能?實在是反常得出奇!
  她一口气把信看完,憑女人的直覺,認定此信貨真价實,半點不假!這怎么可能?她茫然了。無緣無故得到朝思暮想的東西,是不祥的!
  會不會是圈套?那簡直是一定的了!楊廣通過宇文愷告訴楊秀進入凝陰殿的秘密,為楊秀打開盜寶的方便之門,便是這种圈套。今日人家把圈套還過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就不足為奇。
  這一定是一封假信,好讓我們去誣告蜀王,然后就有人挺身而出,說這信是假的,是誣陷蜀王,于是皇上會派人去四川調查。老百姓根本不會去注意金輅旗幟上是升龍還是降龍,更不會去留意歡迎儀仗里有沒有“罕”、“畢”這兩件极不起眼的儀仗;而蜀王部下自然向著自家主子,證詞一致。這么一來,烤熟的鴨子飛走了,奔突的獵犬變芻狗。于是,蜀王反攻倒算的机會來了……
  一只手悄悄地按在她的肩上:
  “這信,你不想要?那好,我帶回去還給張文詡。”
  這是他!紅葉一顫,心想再也不能失之交臂了,立即抓住肩膀上的那只手,并緊緊地捏住它,生怕它溜脫自己的掌心。同時,心也急劇跳動沖突,呼吸愈來愈是急促,眼淚莫名其妙地泉涌而出。
  “你……你怎么啦?”粉面郎君柔聲低語,那低語充滿無限的愛怜。
  “你,真的不离開我了?”紅葉哽哽咽咽說。
  “傻妹子,我說過要离開你嗎?”
  紅葉听了心花怒放,他卻委婉地將手脫出掌心,然后坐在床沿,親切地望著紅葉。
  “這信是你放在這里……”紅葉問。
  他肯定地點點頭。
  “你這是試探我嗎?”紅葉又問。
  “試探什么?難道你不需要它?”
  “你知道這信的用處?”
  “知道。”
  “這信將置人于死地……”
  “讓劊子手去殺自己的儿子,不是很好嗎?”
  “劊子手?你說的是當今皇帝?”
  “先朝的篡賊!改朝換代,真的是殺人如麻。”
  “你到底是誰?”
  “你說我是誰?”
  “你還是不肯告訴我?”
  “該告訴時什么都會告訴你。”粉面郎君一頓,又溫情解釋道:“你別見怪,我實有難處。”
  紅葉乖巧地點點頭,也坐在床沿,緊挨著他。他溫存地撫摸她的頭發、粉腮。紅葉渾身燥熱,血流鼎沸,唔唔連聲,張開雙臂便欲將他緊緊抱住。他卻霍地站了起來,說:
  “我該走了!”
  他說走就走。紅葉万分遺憾地望著他如電飛逝的背影。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