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最后決戰逞英雄,北非斗敵露崢嶸; 盟軍備戰西西里,逆境之中獲良机。 1943年4月中旬,盟軍對突尼斯軸心國部隊的圍殲准備已接近完成,決戰即將到來。可以說,盟軍已穩操胜券。制空權掌握在特德手中,坎宁安嚴密封鎖了海上交通線,隆美爾的繼任阿尼姆僅剩下100輛坦克,作戰物資异常匱乏,沒有補給。而盟軍部署了共20個師30万人的部隊,擁有1400輛坦克和1000多門火炮。 4月16日,亞歷山大下達了代號為“鐵匠”的總攻令,要求部隊沿整個弧形戰線強攻退守的軸心國部隊。安德森的第1集團軍擔任主攻;蒙哥馬利的第8集團軍對昂菲達維爾施加壓力,相机推進;法國第19軍在蒙哥馬利左側和安德森的右側伺机參加攻擊而擴大戰果;布萊德雷剛接手一天的第2軍部署在第1集團軍北面,任務是保護安德森的左翼,并逐步向喬吉高地推進,最后協助安德森奪取比塞大。亞歷山大給布萊德雷一把尚方寶劍,即如果他認為安德森的命令不合适的話,允許他越過安德森与他本人直接聯系,布萊德雷比巴頓幸運,他可以不受英國人的掣肘。 接受任務后,布萊德雷把第2軍的司令部安扎在貝迪市郊外的帆布帳篷里。他從第28師調比爾·基恩來當自己的參謀長,并保留巴頓留下的領導班底。布萊德雷取消了巴頓确立的過激的規定。比如,后方醫院的護士不必再戴鋼盔了。同時,布萊德雷一反巴頓的粗暴作風,耐心地說服下級執行命令,放手讓手下的軍官獨立解決問題。這是布萊德雷從馬歇爾那里學來的領導作風,也符合他歷來的領導風格。 4月19日至20日夜,蒙哥馬利首先發動佯攻,安德森手下的第5軍和第9軍在佯攻后的兩天發起主攻。可是,非洲軍團拼死抵抗,奧爾弗里的第5軍、約翰·克羅克的第9軍嚴重受阻。布萊德雷的第2軍居地中海和安德森之間,埃迪的第9師居北;賴德的第34師位于中間;艾倫的“大紅一師”居南。布萊德雷跟隨哈蒙的第1裝甲師指揮作戰。戰前,艾森豪威爾希望布萊德雷在南部泰恩河谷用裝甲部隊攻擊敵人,但布萊德雷看到德軍居高臨下,可用反坦克炮還擊,這樣做也許會重蹈卡塞林山口的覆轍。布萊德雷沒有理會艾森豪威爾的建議,簡單地對4位師長說: “我們要堅決地先攻占609高地!” “609高地”是布萊德雷根据地圖標高給它起的名字,實際上它是第2軍東進路上的最高點。艾倫的“大紅一師”沖在最前面,戰斗异常激烈。從4月23日至26日的3天中,第2軍才推進9公里。敵人在第2軍有條不紊的進攻中慢慢退卻,但每退一步,都要埋設地雷,然后依托崎嶇不平的山地构筑工事抵抗。艾森豪威爾及他的新“耳目”平克·布爾,還有萊斯利·麥克奈爾等也來督戰。結果,麥克奈爾被炮彈炸傷,布萊德雷也差點被一顆炸彈炸中。為了鼓舞士气,布萊德雷親自和師長們一起巡視前沿陣地,結果他又一次險些送命,這是他在突尼斯第3次遇到險情。不過,他似乎生來与死神無緣,每次遇險都能化險為夷。 敵人死守著609高地,布萊德雷命賴德的第34師在炮兵科長查爾斯·哈特指揮的猛烈炮火支援下強攻,但三次均退了回來。 就在布萊德雷的第2軍進攻毫無進展時,安德森發來兩份怒气沖沖的電報:第一封要求布萊德雷繞過609高地到敵人后方去支援他;第二封則要布萊德雷調一個步兵旅給他使用。布萊德雷認為這違背了美國軍隊由美國人指揮的協議,對兩封電報均未理會。 攻占609高地仍是個大難題,為了加強火力,布萊德雷建議調來坦克作移動大炮使用,并命令部隊于4月30日上午發起攻擊。17輛坦克迂回到側翼和背后炮擊敵人的陣地,賴德的步兵終于在5月1日占領了609高地。之后,德軍多次反扑,均未奏效,第2軍牢牢地控制了制高點。用坦克當移動火炮,這是布萊德雷的一個小發明,德軍根本沒料到這一手,惊慌失措,不少人當了俘虜。一位俘虜甚至說,使用坦克是不公平的。 正在布萊德雷奪取609高地后繼續前進奪取馬都時,亞歷山大改變了主意。由于安德森主攻受阻,亞歷山大從蒙哥馬利那里調來第4印度步兵師、第7裝甲師和第201警衛旅給安德森手下的第9軍,配屬第9軍原有兵力再度進行強攻。 5月6日,接替受傷的克羅克擔任第9軍軍長的布魯恩·霍羅克斯在奧爾弗里第5軍和科宁哈姆戰術空軍的支援下全力猛攻。第2軍以哈蒙的裝甲部隊為先鋒,其余3個師支援安德森的左翼東進。軸心國部隊招架不住,向后潰退。在第2軍的前進道路上,哈蒙一路順風,雖然損失了37輛坦克,但部隊日益接近比塞大;埃迪的第9師也慢慢跟進;賴德和艾倫的2個師來回穿插,奪取了喬吉。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艾倫命“大紅一師”獨自攻擊,違抗命令擅自行動,結果遭到重大損失退了回來。布萊德雷确信該師狂傲放任,目無紀律,下決心想撤去該師指揮官的職務。 5月7日,埃迪的第9師与英軍主攻部隊同時進攻比塞大。5月9日,盟軍攻占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13日,馮·阿尼姆認輸,約10万德軍、15万意軍向盟軍投降。僅第2軍俘虜的敵人就達4万人左右。突尼斯戰役以盟軍的胜利而結束了,布萊德雷給艾森豪威爾發去只有兩個詞的電報: “任務完成!” 從1943年2月布萊德雷飛抵北非充當“耳目”,到5月7日率第2軍參加突尼斯戰役取得輝煌戰績,布萊德雷如日中天,一路順風。布萊德雷不像巴頓那樣鋒芒畢露,他善于与自己的上級和英國人和睦相處,同時也得到馬歇爾在背后的有力支持;在作戰方面,布萊德雷謹慎沉著、剛柔相濟,善于捕捉戰机。他對戰場態勢、兵力運用、戰術安排和后勤補給均能巧妙調度。當然,布萊德雷接手的第2軍,是以巴頓的辛勤勞動為基礎的。沒有巴頓的大刀闊斧,也沒有布萊德雷的戰功顯赫;沒有布萊德雷的指揮有方,也不會取得為美國人爭了一口气的胜利。 突尼斯戰役結束后,美軍共損失18221人,其中2715人戰死、8978人受傷,6528人失蹤。但這些損失為美國軍隊獲得了許多教訓,磨練了部隊。對布萊德雷而言,他從戰火中顯露出自己的指揮才能、作戰勇气。戰役結束后,布萊德雷名聲四起,他的名字見諸了新聞媒介、艾森豪威爾派戰地記者厄尼·派爾“去采訪布萊德雷”,結果報紙把布萊德雷的戰績詳細地報道出來。就連阿拉伯人也認為布萊德雷的教名“奧馬爾”是穆斯林名字,他們為之驕傲,并相信布萊德雷會步步高升。 不過,在布萊德雷獲得很高贊譽的同時,蒙哥馬利也運用宣傳机器,將突尼斯胜利的功績歸功于他個人。 1943年1月卡薩布蘭卡會議上,英美首腦便決定在突尼斯戰役結束后立即實施西西里島登陸戰,掃除地中海交通線的主要障礙。首先由英國人提出的這個決定后來被命名為“赫斯基”(愛斯基摩人)計划。執行這個計划,一是試圖迫使意大利退出戰爭;二是掃清地中海中部的軸心國部隊;三是減輕蘇德戰場上蘇軍的壓力;四是為美國在歐洲的“圍殲”計划鍛煉部隊。但是,盟國最高決策層一開始便沒有統一意見,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和海軍部長金一直反對“火炬”計划,這次又反對“赫斯基”計划。由于在戰略上的不統一,加之突尼斯戰役拖延時間過長,進攻西西里島的作戰交給了下層參謀人員會制定,結果七易其稿,亦不能使上層滿意。 西西里島是地中海最大的島嶼,是意大利的屬地,整個島呈三角形,全島面積為25700平方公里,人口約400多万。全島東西長300公里,南北最寬為200公里,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最高處是埃德納火山。島上西北角為巴勒莫港,東北角為墨西拿港,距意大利本土的卡拉布里亞市只有一條狹窄的墨西拿海峽相隔,東南角有錫腊庫扎港,整個島嶼易守難攻。突尼斯戰役結束之際,軸心國就開始在島上加強防御力量。1943年6月,西西里島的德意防御部隊第6集團軍約25.5万人,編成內有9個意大利師和2個德國師,由66歲的達爾馬塔·A·古佐尼指揮。 1943年5月11日,北非胜局已定,丘吉爾第三次訪問美國,敦促羅斯福說服美軍參謀長同意進攻西西里島,解決戰略認識差距問題。在羅斯福的干預下,馬歇爾同丘吉爾同机飛往阿爾及爾,与盟軍總司令部的官員商討進攻西西里島的方針和此后的行動計划。5月29日,丘吉爾、馬歇爾、艾森豪威爾、亞歷山大等在阿爾及爾召開軍事會議,雙方經過反复磋商,決定:進攻西西里島,成功后即攻入意大利本土,迫使意大利退出戰爭,為下一步橫渡英吉利海峽作准備。蒙哥馬利沒有參加阿爾及爾的會議,但他早就有自己的計划,這當然是為了個人利益的計划。早在突尼斯戰役還沒結束時,蒙哥馬利在5月2日就拋出了他的計划:取消巴頓在巴勒莫的登陸,其第7集團軍繞過西西里島在杰拉附近登陸。蒙哥馬利的理由是西西里的軸心國部隊也會像突尼斯那樣頑強抵抗,必須在一個地區集中兵力而不是分兵合圍。巴頓雖失去了突尼斯決戰的机會,但他一反常態,沉默不語。為避免招致對他個人的批評和失去參戰机會,他屈服在英國人腳下。待5月29日阿爾及爾會議結束時,蒙哥馬利仍堅持以他為中心的進攻意大利西西里島的計划,然而沒有得逞。 布萊德雷作為一位嶄露頭角的軍長,他還沒有資格參加這些決策。不過,他堅持認為,進攻西西里島有兩种戰略,一是包圍孤立之,在墨西拿和卡拉布里亞同時實施兩栖登陸;二是對全島實施正面突擊,然后在島上縱深苦戰。對于前一种戰略,可以發揮盟軍海、空軍的巨大作用,利用已控制的海、空權切斷意大利本土對西西里島的支援,也可防敵退卻。結果,布萊德雷的戰略思想無人知曉和采用,只是到戰役結束后才有人想起這一戰略的优點:迫使島上守軍投降,節約時間和裝備。 盟軍最高司令部采用了第二個方案,這是決策者們按常規決定的,西西里島戰役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緊迫地准備著。“赫斯基”戰役的計划是1943年1月在倫敦開始起草的,但工作時斷時續,預定于6月10日發動的進攻難以實現,于是把計划工作轉由艾森豪威爾來抓。在阿爾及爾圣喬治飯店141號房間,計划參謀人員炮制了第一至第七個方案,均不成功。4月中旬,查爾斯·亨利·蓋爾德納的八41小組”完成了“赫斯基第8號”,結果得到艾森豪威爾、特德、坎宁安的認可。 1943年夏,盟軍在北非沿海港口集結了大量部隊,亞歷山大的第15集團軍群負責執行“赫斯基”計划,下轄蒙哥馬利的第8集團軍和巴頓的第7集團軍,共13個師又3個獨立旅,總兵力達47.8万人(包括10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和2個空降師)。此外空軍有4000架飛机,海軍有戰斗艦艇和輔助船只約3200艘。亞歷山大計划,空軍首先重創敵人的海、空軍,然后第8集團軍在島上東南的錫拉庫扎到帕基諾地段登陸;美第7集團軍則在西南的杰拉至利卡塔地段登陸。空降兵負責越過灘頭地段,奪取要點,支援登陸部隊。主力上岸后向北攻,分兩路圍殲德、意軍隊。 登陸戰役定于7月10日開始。 巴頓組建的第7集團軍准備以歐內斯特·道利少將的第6軍為主攻部隊。道利是1910屆畢業的西點軍校學生,布萊德雷在西點任數學教官時,道利是戰術系主任。參戰前,道利在美國指揮、訓練第40師,1943年4月,率第6軍抵非洲。 布萊德雷得知第6軍擔當進攻西西里島的美軍主力后,心急如焚。這意味著第2軍沒有顯山露水的机會,他個人也無法顯露自己的才能,只好呆在摩洛哥駐防。盡管他對盟軍高層的戰略決策頗有微詞,但他還是積极活動,為自己和第2軍求得參加行動的机會。于是,布萊德雷分別給艾森豪威爾和巴頓寫信,闡述第2軍作戰經驗丰富,可擔當大任,而第6軍剛抵非洲,最好不讓它去冒這個險。艾森豪威爾和巴頓都認為這种分析很有道理,巴頓多少有點偏愛第2軍。5月15日,艾森豪威爾電告馬歇爾,告訴他准備把第2軍調給巴頓,而把第6軍調給摩洛哥的克拉克第5集團軍。艾森豪威爾以欣賞、喜悅的言詞說:“布萊德雷干得如此出色,我實在不能拿一個毫無實踐經驗的軍長和參謀部去碰運气。”馬歇爾對布萊德雷也頗為賞識,同意了艾森豪威爾的決定。 5月13日,布萊德雷從突尼斯前往阿爾及爾,他和艾森豪威爾等人詳細審閱了“赫斯基”作戰計划并討論了在突尼斯戰役中美軍的得失。之后,飛往奧蘭以東的海濱城市穆斯加奈姆,巴頓從司令部率儀仗隊到机場歡迎布萊德雷一行。午宴中巴頓豪放地為布萊德雷慶祝胜利,稱布萊德雷是“比塞大的征服者”。突尼斯戰役的胜利,使盟軍上下像慶祝節日一般歡樂。5月20日,艾森豪威爾又邀巴頓和布萊德雷飛往突尼斯參加“胜利游行”,軍界高級將領如亞歷山大、安德森、特德、坎宁安、朱安及法國權貴們坐在主檢閱台上。艾森豪威爾忙得不亦樂乎,冷落了巴頓和布萊德雷,美軍主要將領只能坐在側檢閱台上。好在蒙哥馬利回國休假了,否則巴頓會气得七竅生煙。盡管如此,艾森豪威爾仍被巴頓認為是親英分子,巴頓對布萊德雷說:“真他媽的浪費時間。”然后回穆斯塔加奈姆繼續搞他的作戰計划,希望在西西里戰役中贏回點榮譽。 布萊德雷想把第2軍的指揮部也設在穆斯塔加奈姆,靠近巴頓的司令部以便聯絡。可巴頓卻要布萊德雷的司令部設在號稱“蒼蠅之城”的雷利贊村鎮。這個村鎮充滿惡臭、蒼蠅,天气炎熱,周圍是一片沙漠。布萊德雷6月2日起升為三星中將,与巴頓的軍銜相同。布萊德雷認為巴頓把他安排在此是出于虛榮心,巴頓不允許有同級軍銜的將軍与他呆在一起。布萊德雷怀著一种惱怒的心情率部下整理破爛不堪的營房,他把司令部設在一所學校里,兩名副官切特·漢森和盧·布里奇,還有勤務兵、司机和布萊德雷住在一起,像一個小家庭。 第2軍的參謀人員和巴頓的手下常來常往,布萊德雷不計較巴頓的“缺德”,仍与他密切合作。有時,布萊德雷對巴頓缺乏對后勤計划方面的熱情和關注頗為擔心,對他的魯莽作風不以為然。巴頓率領的第7集團軍共有6個師,8万人。布萊德雷負責指揮3個加強步兵師中的2個,共4.5万人。這兩個師就是艾倫的“大紅一師”和特羅伊·米德爾頓的第45國民警衛師。巴頓自己直接掌握盧西恩·特拉斯科特的第3加強師。在登陸作戰中,3個步兵師為突擊先鋒,馬修·李奇微的第82空降師的505團(吉姆·加文為團長)將空投在第2軍之后,然后与艾倫的“大紅一師”聯系。第7集團軍還有休·加菲的第2裝甲師和其他部隊作預備隊,埃迪的第9師則在北非擔任預備隊。 布萊德雷是第7集團軍的主要將領之一,他將率兩個師擔任突擊任務,這既是美差又是苦差使。為此,布萊德雷不敢怠慢,努力地調教部隊。布萊德雷對艾倫早就有看法,認為他目無紀律,虛張聲勢,多次想提醒艾森豪威爾調其回國當軍長。但巴頓喜歡艾倫,他們二人在性格上、作風上有共同之處,布萊德雷勉強同意巴頓保留艾倫的意見。米德爾頓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年輕的團長,曾在利文沃思堡指揮与參謀學校与巴頓同學。退役一段時間后又于1942年再服現役,在國內就是第45師師長。這個師被認為是最為訓練有素的國民警衛師,但毫無實戰經驗。該師將在登陸戰前從美國開抵奧蘭,休整后即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首次大規模兩栖登陸。布萊德雷對這兩個師均放心不下,憂心忡忡。 參加過突尼斯戰役的几個師,在戰場上表現出兩個明顯的弱點:一是缺乏主動搜索敵人和接近敵人的精神,下級軍官膽小怕死;二是在寡不敵眾時容易擅自投降,這是國內演習中總是判定以多胜少而造成的。除此之外,參加過突尼斯戰役的師認為自己該輪換回國了,厭戰情緒嚴重,甚至出現對抗以至動武的事件。而這些對抗恰恰發生在“大紅一師”和第3師當中,前者是布萊德雷在西西里登陸中不得不倚重的尖刀。在突尼斯,“大紅一師”從比塞大到奧蘭途中,一路橫沖直撞,士兵胡作非為,艾倫也不加管束。在阿爾及爾,“大紅一師”的士兵甚至趾高气揚地搜尋和攻擊后方地區部隊。最后艾森豪威爾命令布萊德雷將艾倫的“大紅一師”調往郊外。 從5月下旬起,布萊德雷率部隊開始為期一個月的集中訓練,其中包括登上島嶼后的城市巷戰實彈演習。布萊德雷視察第1、第9步兵師和第2裝甲師時,強調要當心敵人埋設的地雷,告誡他們要敢于分隊作戰,不到絕望境地絕不投降。 巴頓來到布萊德雷的部隊,夸夸其談地為部隊打气鼓勁。在談到對付意軍的作戰戰術時,巴頓用粗俗的語言談到了避免正面進攻、伺机迂回其側翼的戰術,弄得士兵們有些難為情,不過大家對他的話都銘記在心。 在登陸戰准備中,美軍因蒙哥馬利改變了在巴勒莫登陸的預想,只好利用從本土運來的蛤殼式的坦克登陸艇、步兵登陸艇、兩栖車輛及其他登陸艇在海灘登陸。布萊德雷根据這些裝備的特點加強了部隊在艦艇和車輛上的行動演練。由于缺乏經驗,水手不斷出錯,有時把部隊錯送到离目的地之外16∼20公里的地方去。 在6月2日馬歇爾前來阿爾及爾看望部隊期間,“大紅一師”的官兵正在練習登陸,他們跌跌撞撞、一片混亂,有的士兵連刺刀都沒上。巴頓當著馬歇爾、艾森豪威爾及其耳目布爾、布萊德雷的面,大發雷霆,口出穢言。馬歇爾板著面孔,大感掃興。 按計划,米德爾頓的第45師6月23日從美國本土抵北非,失去了訓練机會。布萊德雷命令該師把艇渡當作一次演習,結果有兩個團上岸后偏离目的地數公里。 在實施西西里登陸前,英國人采用“肉餡”計划欺騙了德國人。一具尸体攜帶有關攻打撒丁、科西嘉和希腊的信漂向海中。希特勒接到間諜送來的情報,決定加強上述諸地的防御,隆美爾被派到希腊。希特勒忽視了西西里島。 但是,希特勒在羅馬的軍事代表阿爾貝特·凱塞林陸軍元帥和意大利最高司令部依然意識到盟軍极有可能進攻酉西里島,凱塞林按計划于6月份將兩個德軍裝甲師派往西西里島去。這兩個師原是准備派往北非的戈林師和第15裝甲步兵師,它們缺少120輛坦克的編制,但卻是訓練有素的師,有20天的戰斗給養。意軍在西西里島的指揮官古佐尼對盟軍的登陸地點估計得相當准确,主張把兩個師的精銳部隊部署在東南部。凱塞林則認為西部薄弱,把第15裝甲步兵師調去了西部。 盟軍一直利用假情報欺騙軸心國,并利用“超級”破譯情報組織對德意軍隊的調防、部署了如指掌。意大利第6集團軍增加了兩個德國師后,對西西里島的防御大為加強。特別是戈林師就部署在東南登陸地域里,威脅更大。 對于這种變化,“超級”破譯情報組織保密甚嚴,嚴格要求不許下達。因此,在登陸戰前,盟軍只有少數人知道這一情報。對于廣大官兵,盟軍高層無情地用“隱瞞”手段來保密。 巴頓對蒙哥馬利的第8集團軍主攻錫拉庫扎、卡塔尼亞、墨西拿等補給容易的重要港口十分惱怒。由于蒙哥馬利插一杠,他的第7集團軍只能在杰拉、利卡塔或中部的小鎮作戰,補給困難,地形复雜。不過,巴頓這一次忍气吞聲,他擔心失去了在巴勒莫登陸的机會。當亞歷山大窘迫不安地向巴頓傳達新的計划時,巴頓控制住了情緒,沒應亞歷山大要求而談自己的意見,他說: “將軍,我不搞計划,我只服從命令!” 登陸戰越來越逼近了,美軍要面臨的登陸地點遠不如蒙哥馬利的登陸地點條件优越。美軍只好面臨苦戰。 6月27日,布萊德雷關閉了雷利贊的指揮所,轉移到奧蘭作登陸最后准備。7月4日,布萊德雷到奧蘭以西9公里的法國海軍基地克比爾港,登上了兩栖作戰指揮艦“安康”號。這正是:登陸作戰爭議多,美軍險途難知曉;安步當車馭態勢,胜敗之后論英雄。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