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十章 北非試劍


           奔赴北非充耳目,處亂不惊擅運作;
           暫居副職從巴頓,升任軍長試劍鋒。

  蒙哥馬利率第8集團軍進行阿拉曼戰役取得重大進展時,北非登陸戰也正在實施。1942年11月8日,東線特遣隊在布萊德雷的同班學友查爾斯·賴德指揮下,順利地在阿爾及爾登陸。賴德率一支約1.8万人的美英部隊,登陸中得到當地法軍司令馬斯特的配合,當天雙方即達成協議,法軍停止抵抗。在奧蘭,勞埃德·R·弗雷登德爾率約1.8万人登陸,遇到微弱抵抗后也于9日迫使法軍投降。唯有巴頓率領的西線特遣隊的2.5万人,在卡薩布蘭卡遇到了較強的抵抗,直到11日才成為摩洛哥的主宰。三支登陸部隊在1942年12月至1943年2月中旬,積极准備圍殲突尼斯境內的德軍。在此期間的1943年1月中旬,美英首腦羅斯福、丘吉爾及美英參謀長聯合委員會在卡薩布蘭卡舉行會晤,斯大林因忙于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而未能与會。在10天的會晤中,雙方确定:取得即將進行的突尼斯戰役胜利后即進攻意大利的西西里島;任命艾森豪威爾為英美盟軍總司令。盟軍司令部設在阿爾及爾。
  1943年2月上半月,隆美爾指揮約7.8万人(其中德國人3万人)已退到利比亞与突尼斯交界的馬雷恩防線固守,蒙哥馬利未能迅速行動,使隆美爾得到了喘息和反扑的机會。在這种背景下,英美軍隊奪取突尼斯的戰役增加了复雜性。1943年1月26日,希特勒命令隆美爾鞏固馬雷恩防線,并把部隊指揮權交給馮·阿尼姆,隆美爾适時回國繼續休假。盟軍在北非登陸成功后,盟軍高層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英軍將領亞歷山大被任命為艾森豪威爾的地面部隊司令;皇家空軍部長馬紹爾·阿瑟·特德為艾森豪威爾的空軍司令;安德魯·坎宁安海軍上將是艾森豪威爾的海軍代理人。英國人安插了自己人控制著艾森豪威爾。在突尼斯前線,美軍部隊于1月26日受英國人安德森指揮,原來預想的派巴頓指揮地面部隊的方案擱淺。
  隆美爾在离任前,已經意識到要作最后一搏,挽回點聲譽。他決定在“火炬”部隊和緩慢逼近的蒙哥馬利第8集團軍之間開拓中心陣地,先從背后包抄襲擊盟軍,然后掉頭攻擊蒙哥馬利。同時,馮·阿尼姆打算攻擊更北面的安德森的陣地。万幸的是,隆美爾与阿尼姆配合不協調,沒形成气候。德國人進攻“火炬”部隊的計划被英國人破獲,并將此情報轉給了艾森豪威爾在阿爾及爾的情報處處長——英國情報專家埃里克·E·莫克勒·費里曼准將。可他推斷德軍的主攻方向在丰杜克防線的中部。實際上,馮·阿尼姆于2月14日選擇在更南邊的費德隘口發起主攻,直逼美軍陣地;“15日,隆美爾又派几股部隊襲擊最南邊的加夫薩附近的美軍側翼,向費里亞納進逼。德軍進攻前的一天,艾森豪威爾視察了弗雷登德爾的第2軍,他對部隊部署的戰線過長,指揮混亂憂心忡忡。弗雷登德爾不相信法國人,也不喜歡英國人,尤不喜歡英國的安德森將軍,對手下的几個師長也不信任。
  1943年2月18日,布萊德雷与副官赶到了五角大樓,非洲的戰局在局部上對盟軍非常不妙。在陸軍參謀部作戰部,布萊德雷接受了簡單的訓示,看了艾森豪威爾的急件,一种充滿危机和憂郁的氛圍迅速籠罩了他。在過去,英國的“間接”戰略壓倒了馬歇爾的“直接”戰略,美軍現在在北非越陷越深。美國人一方面批評英國人控制艾森豪威爾的陸、海、空指揮實權;一方面指責艾森豪威爾向英國人屈尊俯就。不過,艾森豪威爾堅持認為:“在這場戰爭中,危險的根源常常在于把我們必須合作打敗敵人的伙伴當作頭號敵人。”
  隆美爾知道自己到了潰敗的緊要關頭,他构想繼續在特貝薩奮戰,從盟軍后方揮師北上直指波尼。不過,他雖然得到柏林和羅馬的支持,卻不能与馮·阿尼姆合作,阿尼姆控制了裝甲部隊。最后,隆美爾只好向塔拉和勒凱夫小范圍行動。這樣,隆美爾面對的是安德森大軍的正面而不是背后。1943年2月19日凌晨,隆美爾進占了盟軍的一個關鍵性防御陣地——卡塞林山口,20日突圍了出去。到22日,他停下來准備迎擊蒙哥馬利的第8集團軍。在19日那天,亞歷山大赶到突尼斯前線,發現盟軍前線一片混亂,南部尤甚。他把這种缺乏戰役方針和計划,沒有統一指揮的混亂局面歸罪于安德森,但安德森又歸罪于艾森豪威爾。
  艾森豪威爾在這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他一方面要承擔德軍反擊造成的損失,一方面無法暢通地指揮一切。在此之前,他也失去了与蒙哥馬利夾擊隆美爾的机會。登陸部隊,特別是第2軍划歸安德森,艾森豪威爾無法解決后勤和雨季帶來的困難,只好在1942年圣誕節那天放棄了對隆美爾的追擊,命安德森在突尼斯西部采取守勢。現在准備了數月的進攻還未開始,隆美爾又反扑了。艾森豪威爾焦頭爛額,急待支持。
  布萊德雷在非洲戰局紛繁复雜和十分微妙時被召到五角大樓,實際上也是馬歇爾和艾森豪威爾需要他的幫助。布萊德雷只知道他赴非洲是充當一個不明确的角色,而這卻是馬歇爾支援艾森豪威爾的一种辦法。在1943年1月卡薩布蘭卡會議期間,馬歇爾建議派巴頓去突尼斯任艾森豪威爾的地面部隊的副指揮,并口頭指示艾森豪威爾選一名私人代表去前線,充當“耳目”。巴頓沒有調到突尼斯,而是留在摩洛哥周旋于豪華生活与政治旋渦中。眼下,艾森豪威爾遭到了隆美爾的反擊,手下沒有精兵強將,他只好實施馬歇爾提出的建議,并列出一份13人的名單報馬歇爾。2月15日,馬歇爾回電:“我建議選派奧馬爾·N·布萊德雷將軍前往……,如果這樣符合你的愿望,可以立即將他派去。”2月16日,艾森豪威爾复電:“請用可以搭乘的第一班運輸机把布萊德雷將軍送來。”
  這就是布萊德雷失去軍長職務改赴非洲充當艾森豪威爾耳目的背景和決策過程。
  离開五角大樓前,布萊德雷拜訪了馬歇爾。馬歇爾介紹了非洲卡塞林山口盟軍的失利和美軍的簡況。馬歇爾銳利的眼光盯住布萊德雷,交待了他赴非的使命:幫助艾森豪威爾處理戰場的一些事務,提出建議,減輕艾森豪威爾的負擔。末了,馬歇爾交給布萊德雷兩封与“赫斯基”有關的絕密信件,“赫斯基”是進攻西西里戰役的代號。馬歇爾囑咐:
  “看看信件,把內容都記在心里,如果飛机迫降,把信件毀掉,向艾森豪威爾口頭報告。”
  布萊德雷對馬歇爾交給的任務感到非常沉重,他決心服從,并替艾森豪威爾出一把力。從信件中,他知道突尼斯戰役結束后,西西里戰役即將進行。他把最高机密放在口袋里,銘記在心里出發了。
  1943年2月24日,布萊德雷乘軍事空運司令部定期的飛机飛往非洲,沿途飛行共90小時,途經邁阿密、英屬吉亞那的喬治敦、巴西的納塔爾,然后越過大西洋到達喀爾,最后經馬拉喀什、卡薩布蘭卡,抵達盟軍司令部所在地阿爾及爾。艾森豪威爾的副官歐內斯特·李開著一輛卡迪拉克牌防彈車到机場接布萊德雷,然后直駛圣喬治飯店。
  布萊德雷与艾森豪威爾是西點軍校的同班同學,又同在一個連隊,但他們之間并沒有過深的關系。在很長的時間里只是通過几封信,見面也多在西點軍校同學的聚會上。布萊德雷的夫人瑪麗与艾森豪威爾的妻子瑪米處得不很融洽,兩個家庭也就無法接近。
  布萊德雷少將与艾森豪威爾四星上將在下午相會了,后者像兄弟一般熱情款待老同學,從下午一直談到晚上。布萊德雷獲知,隆美爾和阿尼姆已經撤退,前線戰事暫歸平息。但是,整個盟軍司令部仍籠罩在憂郁沉悶的氛圍中。
  艾森豪威爾簡洁明了地介紹了最近德軍的攻勢,他對戰爭態勢了如指掌。對于前一段的失利,他除責怪情報處長莫克勒一費里曼准將外,自己承擔了所有責任。同時建議艾倫·布魯克解除情報處長的職務。從艾森豪威爾的談話中,布萊德雷得知要謹慎地利用那些“超級”破譯情報組織提供的情報。晚上,布萊德雷在艾森豪威爾的別墅進晚餐,他發現總司令和藹可親的微笑后面隱藏著神經脆弱、易怒、暴躁的另一面性格。
  副官給布萊德雷找來了合适的戰場服裝和一支“斯普林菲爾德”7.62毫米步槍。布萊德雷在艾森豪威爾的司令部里測覽了兩天的作戰報告,了解整個戰局的進展和狀況。布萊德雷獲知,艾森豪威爾不允許美國人批評法國人或英國人,一旦犯忌即可能被降職或調回國,目的是尋求一种協調一致的“聯合作戰”關系。艾森豪威爾多少有點親英傾向,他与英籍女司机兼護士凱·薩默斯比關系密切。
  布萊德雷對領受的任務并不高興,他主要是充當一种難以說清的角色,在突尼斯前線作艾森豪威爾的耳目,同時對前線的美軍軍官提一些“建設性的調動”建議。布萊德雷深知,他這個角色要穿梭于各指揮官之間,是一個討人猜忌和厭煩的“間諜”角色。為了避免与人結怨,或招致嘲笑,布萊德雷告誡自己要小心謹慎,多听反映,睜大眼睛觀察,而不能胡說八道,多嘴多舌。一到非洲,他就以善于觀察、穩健沉著、深藏不露的姿態處理一切。
  1943年2月27日,布萊德雷隨艾森豪威爾、比德爾·史密斯乘B-17飛机前往亞歷山大設在君士坦丁的司令部和參謀部。亞歷山大給布萊德雷留下的印象是耐心、机智、正直和頭腦清醒,是一位出色的職業軍人,對地中海和北非戰區的戰略態勢了如指掌。亞歷山大以其圓滑的外交手腕和高超的判斷力處理著突尼斯的局面。他正在做選配部下、整頓部隊和制定新的作戰計划等工作。其中心目標是消滅軸心國在北非的軍隊和准備西西里島的作戰行動。他主張撤掉安德森和弗雷登德爾的職務,以奧利弗·利斯接替前者,巴頓接替后者。可是,蒙哥馬利拒絕將利斯調出,此事途擱淺。對于解除馬歇爾選定的第2軍軍長弗雷登德爾的職務,艾森豪威爾也舉棋不定,最后也是暫置一旁。布萊德雷在君士坦丁見到了安德森,他發現安德森直言坦率、忠于職守、毫無私心,但卻待人冷漠、沉默寡言,因此很難得到別人的信任和了解。布萊德雷認定他作為一名集團軍司令官是不稱職的。在君士坦丁,亞歷山大花很大力气去整頓安德森的部隊,按國籍和師的編制恢复建制和制定行動計划。這樣,安德森仍在北方防區指揮英軍第1集團軍(其人數和裝備僅相當于1個軍的規模)。在中段防線,裝備美制武器的法軍由阿爾方斯·P·來安指揮,編成第19軍。這個軍歸安德森統轄,作為第1集團軍的有机部分。南段防線主要由美軍第2軍負責,直屬亞歷山大指揮,單獨作戰,全軍仍由第1裝甲師和3個步兵師組成,盡管此前他們遭受了損失。
  布萊德雷為了具体掌握第2軍的情況,決定從君士坦丁前往摩伊夫山新編第2軍的司令部,該地處在特貝薩以北15英里處。弗雷登德爾并不歡迎布萊德雷這個“間諜”,他安排布萊德雷及其副官,還有艾森豪威爾的參謀長史密斯住在一家破舊不堪、沒有窗戶的“飯店”里。布萊德雷暗暗叫苦,但他什么也沒說。弗雷登德爾性情古怪,他反對英國人也很激烈,并且特別反對安德森的指揮,把2月份的失誤完全歸罪于上司。布萊德雷和史密斯一致認為,回到阿爾及爾即向艾森豪威爾建議解除這個不稱職的軍長的職務,盡管他是馬歇爾選來在奧蘭登陸的指揮官。
  布萊德雷冒著陰雨和寒气繼續了解第2軍的具体情況,結果令他大吃一惊并憤慨之极。第1裝甲師師長奧蘭多·沃德是布萊德雷的西點朋友,并在馬歇爾的秘書處當過他的上司。沃德坦率地告訴布萊德雷:第1裝甲師到非洲后,分散在美、英、法軍中作戰,形不成總体實力;隆美爾反扑期間,軍長越過權限,親自指揮第1裝甲師的部分部隊。打了敗仗,弗雷登德爾卻要求艾森豪威爾解除沃德的職務,幸而未得逞。艾森豪威爾冷靜地從巴頓那里要來布萊德雷在國防大學時的同學歐內斯特·哈蒙,他在前線擔任了一個不明确的高級職務。隆美爾潰退前,弗雷登德爾把整個前線部隊交給哈蒙指揮,哈蒙似乎成了代理軍長。沃德無事可干,只好在一旁觀戰。有趣的是,哈蒙回到阿爾及爾時,也建議剝奪弗雷登德爾的權力。
  查爾斯·賴德是布萊德雷的同班同學,他指揮著第2軍的第34步兵師,這個師是從國民警衛隊中組建的滿員師。可是在此前的戰斗中,弗雷登德爾將其部署在低洼地而不是在高地上作戰,結果損失慘重。因為作戰失利,賴德受到安德森和弗雷登德爾的指責。同樣地,賴德也不客气地指責弗雷登德爾。布萊德雷對賴德深表同情。
  號稱“大紅一師”的第1步兵師師長是布萊德雷的老朋友特里·梅薩·艾倫,助理師長則是羅斯福總統的侄子小西奧多·羅斯福。第1師也是小股參加了戰斗,傷亡不太慘重。第1師的兩位頭頭也對弗雷登德爾一肚子意見。但布萊德雷看出該師有無視紀律、傲气十足的毛病,認為只有用鐵的紀律來約束該師,施以嚴格訓練,才能使之更具戰斗力。
  曼迪·S·埃迪的第3師編成新編步兵第9師,埃迪剛接管部隊,与布萊德雷也不相識。這個師從未參加過戰斗,极需訓練,這是布萊德雷了解情況后得出的結論。不過,他對埃迪印象頗佳,認為他是杰出的職業軍人。
  布萊德雷對第2軍的情況有了具体的掌握,他确信弗雷登德爾不稱職,第2軍缺乏統一的強有力的指揮和嚴格的訓練。全軍紀律松弛、混亂不堪。亞歷山大、安德森、史密斯、特拉斯科特(充當類似耳目一類的角色)、哈蒙等人与布萊德雷意見也相同,力主解除弗雷登德爾的職務。3月5日上午,艾森豪威爾抵第2軍視察,布萊德雷未接到弗雷登德爾的通知,結果冒著寒風驅車1小時跑到埃迪的指揮所去了。后來布萊德雷花了2小時,全身都凍僵了,才在軍部見到艾森豪威爾。實際上。弗雷登德爾是故意讓布萊德雷去受罪,他全然不知自己的處境很危險。
  艾森豪威爾的原則是不輕易撤掉一個指揮官的職務,他認為這將導致一個人的職業災難。可目前撤掉弗雷登德爾的呼聲甚高,壓力很大。當布萊德雷与艾森豪威爾見面時,艾森豪威爾把布萊德雷拉到一邊問道:
  “你認為這里的指揮怎么樣?”
  布萊德雷知道他指的是撤掉弗雷登德爾職務的事,便堅定地說:
  “糟透了!”
  “謝謝,布萊德雷!”
  艾森豪威爾松了一口气,堅定了信心。
  在此之前的3月4日,艾森豪威爾給遠在摩洛哥的巴頓發了急電,命他迅速赶到阿爾及爾報到。3月5日,即艾森豪威爾与布萊德雷仍在第2軍時,巴頓將組建美軍第7集團軍進攻西西里的任務交給副手杰弗里·凱斯將軍,自己匆忙帶參謀長休·加菲將軍及情報處長奧斯卡·科克上校飛赴阿爾及爾。本來,第7集團軍和蒙哥馬利的第8集團軍是准備在4個月后作為進攻西西里島的尖刀部隊的,巴頓也忙于整頓部隊和制定自己的作戰計划。艾森豪威爾不得已才將他調來,這樣便打亂了原有的計划。
  巴頓于3月5日抵達了阿爾及爾,艾森豪威爾立即向他交待了任務:迅速使新敗的第2軍恢复應有的軍事素質和戰斗力。在作戰上歸屬亞歷山大的第18集團軍群指揮。同時,艾森豪威爾還告誡巴頓不要莽撞行事,注意与英國人搞好關系,最好是免開尊口。布萊德雷對巴頓直言不諱、狂傲魯莽的個性也有所擔心,他相信巴頓的能力,但認為他不夠圓滑、缺乏清醒頭腦和外交手腕。
  下午4時30分,巴頓到伊斯坦布爾拜見了第18集團軍群司令亞歷山大,兩人徹夜長談。亞歷山大直言不諱地談到了第2軍的“身心軟弱、缺乏訓練”,并交待了兩周后第2軍支援蒙哥馬利穿越貝加貝斯平原、牽制軸心國部隊的任務。
  第二天,巴頓赶到了庫伊夫山第2軍司令部,這時梅德宁戰役正在緊張、激烈地進行著。巴頓將艾森豪威爾在白屋机場親筆寫給弗雷登德爾的一封信交給弗雷登德爾,接管了第2軍。
  歷來雷厲風行的巴頓用狂暴急躁的“不民主和非美國的方法”整頓第2軍的軍容風紀和作息制度,使第2軍上上下下都聞風喪膽,不得不振作精神。他甚至要求護士也要戴著鋼盔,連上廁所的士兵也要軍容嚴整。違犯紀律者,軍官罰款50美元,士兵25美元。巴頓盡管也遇到一些阻力,但他牢牢地當穩了“第2軍的老板”。
  巴頓坐著吉普車巡視各營,以他暴風驟雨式的方法巡查各營,鼓勵和鞭策士兵。他對挖戰壕掩体嗤之以鼻。在頭一周,巴頓和布萊德雷一起視察第2軍的4個師。當巴頓走進特里·艾倫在綠洲建立的指揮所掩壕時,他用短促而刺耳的語調高聲說:
  “特里,哪一個掩壕是你的?”
  艾倫指了指自己的掩壕,不知巴頓是何意。不料,巴頓大步跨過去,拉開門帘就往里撒尿,然后對艾倫輕蔑地說:
  “現在去用用看!”
  這使艾倫下不了台。布萊德雷看不慣這种做法,認為這是粗魯的兵痞行為,等于給艾倫貼上了儒夫的標簽。素有大兵將軍之稱的布萊德雷認為這不是好的領導作風。當然,布萊德雷當時什么也沒說。
  許多傳記作家對巴頓与布萊德雷在第2軍相處的關系著墨很多。對于艾森豪威爾的“耳目”,巴頓和弗雷登德爾一樣不能容忍。不過,巴頓不是單純地排斥布萊德雷,他很欽佩他的將才、謹慎和正派。但是,他不能容忍布萊德雷在第2軍的曖昧關系,認為這有悻于軍事指揮原則。
  “我不能讓任何他媽的間諜在我的司令部周圍轉來轉去。”巴頓給艾森豪威爾打電話表明了態度,要么讓布萊德雷當副軍長,要么結束這种狀態。艾森豪威爾最后任命布萊德雷為第2軍副軍長,他打算,待巴頓整頓好第2軍后,如果布萊德雷有足夠的能力指揮第2軍,還要任命其為軍長。巴頓臨時從摩洛哥調來,放下了組建第7集團軍的工作和制定進攻西西里計划,僅是權宜之計。就在巴頓抵達第2軍后不久,布萊德雷就正式被任命為第2軍副軍長。但是,3月8日,馬歇爾曾打電話給艾森豪威爾,建議不讓布萊德雷擔任副軍長,而是去摩洛哥臨時代理巴頓原來的工作。
  艾森豪威爾則對馬歇爾的建議表示异議,認為巴頓只須暫時留在突尼斯前線三個星期左右,然后在4月1日把第2軍交給布萊德雷。而他自己仍回去繼續擬訂他在西西里作戰的計划。艾森豪威爾欣賞布萊德雷的職業能力,但力主讓他先熟悉一下突尼斯的環境、地形和人事,更重要的是熟悉英國人。3月10日,巴頓仍在整頓第2軍,那里已經生机勃勃、秩序井然。而布萊德雷則到阿爾及爾与艾森豪威爾、比德爾、史密斯磋商自己的任職問題。布萊德雷明知去摩洛哥可以得到更快的提升(也許是暫時的),但還是傾向于留在第2軍。巴頓在摩洛哥有自己的人馬,布萊德雷不好插足。況且,他自己宁愿指揮部隊打仗;而不愿去制定作戰計划。
  3月10日,艾森豪威爾經討論后電告馬歇爾:讓布萊德雷指揮第2軍,甚至比原計划的時間還要早。11日,布萊德雷從阿爾及爾回到第2軍,將討論過程及決定告知巴頓。其間,布萊德雷還坦率地談了自己個人的想法,巴頓欣然接受了這一切。巴頓深知自己在突尼斯的任職不會太長,他也愿意回摩洛哥去擔任更重要的職務,而不是讓布萊德雷去代替他。
  對于布萊德雷与巴頓在第2軍的關系,有些傳記作者有過一些曲解和暗示,總想說明布萊德雷把巴頓當作“職業上的競爭對手”,甚至有嫉妒心或想盡快搶到第2軍軍長的職務。從布萊德雷穩重的個性,謹慎小心、深藏不露的作風來看,那种暗示和分析似乎依据不足。巴頓個性鮮明、脾气剛烈,是個剛健豪放的人物。而布萊德雷沉著冷靜、有條不紊,頗具儒將風范,這正是一對好搭檔。就個人前途而言,身為陸軍參謀長的馬歇爾与布萊德雷相知很深,很清楚布萊德雷的特長和個性。布萊德雷前途無量,他不至于為了一個軍長与副軍長之分而大動干戈。布萊德雷把巴頓看作一位出色的、卓越的,甚至是最杰出的將領,也深知巴頓的個性缺點,并認為那是其危險和災難之所在。馬歇爾和艾森豪威爾都意識到要适當限制巴頓的所作所為,恰當地使用他。有人將巴頓比作斗士,而布萊德雷是思想机器,他們兩人性格迥异,但卻能夠相互補充,密切配合,這倒是公允的伴襠。
  1943年3月12日,巴頓在抵達第2軍進行雷厲風行的整頓使其重振軍威后不久升為三星中將。這是巴頓夢寐以求的事情。第2軍在他手下變成了紀律嚴明、英勇善戰的部隊。3月14日,亞歷山大向巴頓下達了簡要的命令。此前,蒙哥馬利已逼近馬雷恩防線,盟軍的空、海軍控制了制空權和制海權,地面部隊得到了補給。而軸心國部隊缺乏補給和增援部隊,尤如沙漠中的困獸。隆美爾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部隊已頻于絕境,繼續留在突尼斯等于自殺,他极力敦促羅馬和柏林擬訂撤退計划,將部隊撤出馬雷恩防線,在更北的鹽沼防線尋找防御陣地。不幸的是,羅馬和柏林堅持要讓軸心國部隊与盟軍在突尼斯決一死戰,盡可能長時間地鉗制這一戰區的盟軍,避免盟軍部隊移至其他戰區作戰。3月9日,隆美爾悶悶不樂地回國休假,永遠离開了突尼斯,馮·阿尼姆執掌了軸心國部隊的指揮權。巴頓從“超級”破譯情報組織透露的消息了解到隆美爾已离去,他為失去与隆美爾的較量机會而遺憾万分。
  布萊德雷了解到,亞歷山大在突尼斯有兩种戰略選擇:一是在北面的馮·阿尼姆与南面馬雷恩防線的非洲軍之間打入一個楔子,分割包圍兩支軸心國部隊,圍而殲之。按照第2軍的位置,他們可以充當楔子;另一种戰略是步步為營,將軸心國部隊擠到突尼斯北部狹小的灘頭陣地上殲滅之。亞歷山大選擇了保守的后一個方案,他還不相信第2軍的戰斗力。
  蒙哥馬利的第8集團軍將擔任主攻任務,突破馬雷恩防線,沿海岸平地驅逐非洲軍團;安德森的第1集團軍共17万人固守北部和中部的突尼斯前線陣地;第2軍9万人在南部沿山地向東佯攻,吸引軸心國部隊,威脅其右翼,減輕蒙哥馬利主攻的壓力。巴頓和布萊德雷對第2軍只擔當附屬任務十分失望。同時,按計划巴頓要在4月1日返回摩洛哥,由布萊德雷接任第2軍軍長。從3月6日巴頓接手第2軍至3月17日發起進攻,他只有10天整頓和訓練被稱為“烏合之眾”的部隊。布萊德雷意識到,擔任佯攻任務也許十分适合第2軍這樣的部隊,盡管他們均希望第2軍能擔任主要任務,打敗軸心國部隊,報一箭之仇,并在英國人面前吐口气。有人描述巴頓對第2軍的任務十分不滿,牢騷滿腹,言辭激烈。實際上,他在日記中達觀地記道:“亞歷山大是對的,雖然有些偏私,不過,我處在他的地位也會如此。”
  蒙哥馬利歷來謹慎小心,不打無准備之仗。他在阿拉曼戰役中因此錯過了殲滅隆美爾部隊的良机,許多軍事學家對此頗有微詞。在突尼斯,蒙哥馬利故伎重演,大量集結兵力和補充補給品,直到其兵力和武器占壓倒优勢。當時,蒙哥馬利擁有16万人、1410門火炮、610輛坦克,而軸心國部隊僅有8万人、680門火炮、150輛坦克。巴頓對蒙哥馬利一再推遲預定進攻日期有點耐不住了,他對布萊德雷說:
  “為什么老是坐著無所事事?媽的,我們總得做點事呀!”
  “耐心等一等,喬治。你認為我們應該做什么呢?”布萊德雷表現出固有的沉著冷靜,他認為拖延時日對砥礪第2軍頗為有利。
  1943年3月17日,第2軍在蒙哥馬利發動攻勢前3天首先發動佯攻。特里·艾倫的“大紅一師”的目標是奪取加夫薩。若順手的話則再奪取埃爾蓋塔,之后為蒙哥馬利建立一個燃料庫;奧蘭多·沃德的第1裝甲師由卡塞林山口向東推進,直扑埃爾蓋塔東北部方向的斯塔欣一德塞內德,如果進攻順利的話,然后向馬克納西周圍的高地推進;曼頓·埃迪的任務是率新編第9師援助艾倫和沃德,而多克·賴德的第34師在北面的后方作預備隊,伺机攻擊潰敗下來的敵軍。
  進攻開始后,艾森豪威爾和亞歷山大都到費里亞納第2軍的前沿指揮所觀戰。巴頓隨“大紅一師”挺進加夫薩;布萊德雷隨沃德出擊。
  從1911年布萊德雷考入西點軍校至今,他第一次真正嘗到了打仗的滋味。進攻開始后的几小時,布萊德雷的吉普車輪胎碰上了一顆意大利式地雷,但那地雷竟沒有爆炸。布萊德雷承認自己被嚇得“失魂落魄”,但又慶幸自己留下一條命,以便在將來擔任更重要的任務。
  在進攻中,蒙哥馬利得到阿瑟·特德的手下阿瑟·科宁哈姆將軍的近距离空中支援,第2軍則不斷遭到軸心國空軍的騷扰,布萊德雷和巴頓一樣,對此十分惱怒。
  所幸的是,第2軍在佯攻中十分順利,艾倫的“大紅一師”順利地占領了加夫薩;沃德的步兵占領了斯塔欣一德塞內德,意大利軍隊沒有抵抗便后撤。但是,沃德的裝甲部隊因大雨而陷入泥潭,坦克和卡車寸步難行。巴頓怒气沖沖,大罵沃德。
  3月20日,蒙哥馬利以雷霆万鈞之勢發動了正面進攻,敵軍拼死抵抗。無奈,他要求亞歷山大擴大第2軍的作用,協助他突破防線,最好派一個裝甲師強行東進。但亞歷山大擔心這樣太冒險,拒絕了蒙哥馬利。直到22·日,在蒙哥馬利的再次催促下,亞歷山大才命第2軍制定計划派一支小型快速裝甲部隊向馬哈雷恩攻擊,騷扰敵軍的后方。巴頓接受任務后興奮异常,但沃德的裝甲部隊仍陷在泥潭里動彈不得,巴頓又一次在電話中臭罵沃德,結果也是無濟于事。
  艾倫的“大紅一師”佯攻埃爾蓋塔也很順手,事先他們得到破譯的情報,提前作好迎擊軸心國的2個師于23日下午的反扑,擊毀敵坦克32輛,報了卡塞林山口的一箭之仇。与此同時,布萊德雷奔赴阿爾及爾与艾森豪威爾商討第2軍在總攻比塞大和突尼斯的角色問題。3月19日,亞歷山大的參謀長L·麥克里里到第2軍介紹了征服軸心國部隊的長遠計划。計划規定:蒙哥馬利的第8集團軍和安德森的第1集團軍將會戰比塞大和突尼斯。埃迪的第9師配屬安德森,而第2軍的其他師留在沙漠后方,將与征戰無緣。巴頓听完介紹,气得說不出話來,但礙于艾森豪威爾的嚴格命令,不敢冒犯亞歷山大。布萊德雷也是強壓怒火,他深知巴頓即將回摩洛哥,而自己馬上要接管的第2軍在未來的戰斗中只能袖手旁觀了。恰好,3月22日,蒙哥馬利突破馬雷恩防線的計划受挫,巴頓同意布萊德雷飛抵阿爾及爾向艾森豪威爾說明第2軍拒絕接受以后分配的任務。
  艾森豪威爾對第2軍的安排尚未了解,他對第2軍的興趣也不大。布萊德雷強壓自己的失望情緒,极力主張讓第2軍參加最后決戰。他向艾森豪威爾陳述:放棄第2軍的3個師,在戰術上等于摒棄了富有經驗的部隊;把第9師配屬安德森,會重蹈在突尼斯混同國籍的覆轍;排斥了第2軍,將不利于用實戰來考驗部隊,并打擊了士气,更重要的是美國人民不能分享最后胜利的喜悅。艾森豪威爾動情了,他問布萊德雷有何高見,布萊德雷提出早已想好的方案:第2軍的4個師轉移到安德森集團軍以北,在比塞大獨立作戰。這樣,美軍便可在最后決戰中作為一支獨立的部隊去完成任務。3月23日,艾森豪威爾致函亞歷山大,指出:
  “如果戰事發展到美軍的防區,當戰役出現危机時,卻有意把美軍排斥在戰役之外,我將認為這是不幸的事件。”艾森豪威爾沒有命令亞歷山大使用第2軍,但布萊德雷憑他的游說能力為第2軍參加決戰取得了一線机會。
  3月26日,蒙哥馬利成功地突破馬雷恩防線,軸心國部隊北撤到加貝灣上方的鹽沼防線。第2軍的“大紅一師”雖力挫敵第10裝甲師,但未能再進一步,而是掘壕固守;沃德的第1裝甲師仍滯留在馬克納西附近的泥潭,巴頓怒火中燒而無能為力;賴德的第34師佯攻丰杜克后遭頑強抵抗,無法再推進而退卻。
  第2軍就這樣未能取得輝煌的戰績。
  英國人因此而藐視美國人,亞歷山大及其部下對第f軍甚為不尊重,甚至于百般挑剔,他們在戰地記者面前隨意批評第2軍。艾森豪威爾嚴格約束美軍,不允許有任何批評英國人的行為。布萊德雷和巴頓的偏激情緒有增無減,不過布萊德雷能較好地控制自己,不在公開場合說過頭的話。
  蒙哥馬利的謹慎小心給第2軍提供了一次机會。突破馬雷恩防線后,他沒有乘胜追殲非洲軍團,而是專門經營鹽沼防線,坐失良机。按照蒙哥馬利的計划,他要在鹽沼防線進行大兵團決戰,向軸心國部隊發動一場聲勢浩大的正面進攻。為此,他向亞歷山大請求,讓第2軍支援他,哪怕是向前推進几公里。第2軍于是計划從埃爾蓋塔沿加貝灣向前推進襲扰敵人,以裝甲部隊為先導。這項任務不是作為楔子插入軸心國部隊的中間,也不許進行大規模的坦克戰。但是,正為亞歷山大嚴格限制而惱怒的巴頓欣喜若狂,他認為這是顯示他的闖勁和戰斗激情的天賜良机。他暗暗下決心,一定要趁机殺向大海,搶在蒙哥馬利之先。
  巴頓調來艾倫和埃迪兩個師的步兵開路,然后調沃德的裝甲部隊作為主攻。他警告沃德,若再失利,就撤掉他的職。然后,他派在法國時的老部下克拉倫斯·C·本森指揮那支裝甲部隊。
  4月1日下午,步兵正在推進,德國12架雙引擎“容克”式轟炸机來襲擊第2軍的觀察指揮所,3顆重磅炸彈炸死了巴頓的副官理查德·N·詹森、1名吉普車司机和1名坦克手。英國聯絡官查爾斯·鄧菲及布萊德雷的副官盧·布里奇等人受傷。布萊德雷在炮彈爆炸時距詹森15英尺,几乎喪了命。吉普車和步槍被打得遍体傷痕。詹森的死使巴頓深為悲痛,對英國人享受空中支援的不滿一下子爆發了出來,他給亞歷山大寫報告嚴厲譴責科宁哈姆。亞歷山大也不買帳,反而說第2軍寫“虛假報告”,并以嘲諷口吻要第2軍不要再“作丟臉的事”,把其失敗歸罪于空軍。事實上,本森的裝甲部隊進展太慢,但近距离空中支援全都給了蒙哥馬利。后來,特德通過艾森豪威爾才將此事平息,艾森豪威爾也一度想向馬歇爾發急電請求辭職。
  巴頓表面上接受了科宁哈姆的正式道歉,但私下里仍繼續大發雷霆,他把矛頭指向艾森豪威爾對英國人的軟弱和縱容。艾森豪威爾几天后還寫信告誡巴頓,責備他沉不住气,要他极力維護盟國通力合作的偉大目標。
  本森的部隊在敵人的頑強抵抗中陷入了困境,毫無進展。亞歷山大責備沃德,井向艾森豪威爾建議撤掉沃德的職,艾森豪威爾同意了,但要求亞歷山大向巴頓提出,由巴頓親自辦理此事。巴頓接到亞歷山大的信,又是惱怒万分。他雖拿定主意要撤掉沃德的職,但對英國人有偏見,以為他們又在責備美國人。這位戰場上最鐵石心腸的巴頓最后把解除沃德職務的事推給了布萊德雷。
  沃德是布萊德雷的親密朋友和老上司,布萊德雷深知沃德的失利緣于气候和暫時的困境,解除其職有欠公允。面對亞歷山大和巴頓對沃德的不信任,也出于維護第2軍的最高利益,布萊德雷執行了任務,但他認為這是“戰爭期間分配給自己的最難的任務之一”。
  意外的是,沃德平靜地接受了這一切。回國后,馬歇爾又給這位老部下1個裝甲師,他得以東山再起。
  巴頓對本森也大為不滿,甚至驅車直上前線責令本森繼續前進,不惜代价取得戰果。沃德离開后,巴頓把歐內斯特·哈蒙從摩洛哥調來,代替了沃德。
  4月17日,本森的先頭部隊終于和蒙哥馬利的先頭部隊會師。不過,他們并未完成封鎖鹽沼防線和襲扰敵軍的任務。
  蒙哥馬利的第8集團軍并未徹底圍殲敵人,軸心國部隊撤到了鹽沼防線以北。亞歷山大擬在右翼以北襲擊軸心國部隊,組編第9軍完成其任務。安德森的部隊和第2軍的第34師被抽去由第9軍軍長約翰·T·克羅克指揮。4月8日,進攻發起,賴德的第34師遭炮擊而陷入困境,克羅克責備賴德,并通過盟軍戰地記者將失利傳遍了全世界。巴頓和布萊德雷本來就對抽調部隊不滿,新聞媒介又譴責第2軍,使得巴頓責怪艾森豪威爾“比英國人還英國人”。
  亞歷山大企圖作出把第34師從前線撤到后方整頓的決定,布萊德雷和巴頓憤慨至极,強烈抵制這一決定。他們認為,第34師是國民警衛隊第一個調赴非洲參戰的師,此舉將毀滅該師并產生強大的政治影響。最后,布萊德雷從亞歷山大手中把賴德的師要了回來。
  在突尼斯最后決戰階段,第2軍仍然無多大作為。蒙哥馬利步步進逼,將軸心國部隊壓到昂菲達維爾,并准備堅守。最后,布萊德雷勉強獲得亞歷山大的同意,讓第2軍參加進攻比塞大的戰役。他們的位置處在安德森戰線之后,准備沿地中海沿岸開辟自己的補給線。
  正在此時,巴頓必須回摩洛哥去准備進攻西西里的計划了,他在突尼斯多呆了兩周,但戰局仍未見分曉。4月15日午夜,布萊德雷正式接手第2軍,交接是秘密進行的。巴頓在离開前,在日記中評論艾森豪威爾是“好一頭蠢驢”。他對艾森豪威爾的軟弱耿耿于怀,但對布萊德雷大加奉承和贊美。布萊德雷奉勸巴頓少說為佳,停止批評艾森豪威爾及英國人。巴頓表示回到摩洛哥后听從勸告,免開尊口,并希望与布萊德雷再度共事。
  巴頓在第2軍的短暫日子里,大刀闊斧地整頓部隊,取得了神奇的功效,這也為布萊德雷奠定了基礎。至此,第2軍還沒取得惊人的胜利,巴頓未能分享打胜仗的喜悅。布萊德雷不喜歡巴頓的虛張聲勢,但很慶幸自己熟悉了這支已恢复戰斗力的部隊。
  布萊德雷也對艾森豪威爾犧牲第2軍的利益而“偏袒”英國人的做法不滿,但他不像巴頓那樣鋒芒畢露,而是沉著冷靜地維護第2軍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布萊德雷常將自己的想法深藏起來,從不在公開場合批評艾森豪威爾。
  曠日持久的北非戰爭到了最后決戰階段。蒙哥馬利缺乏速決戰的勇气,不敢窮追猛打,采用了近乎塹壕戰的戰術對付隆美爾。布萊德雷已經接手第2軍,他是否比巴頓更有作為,在決戰階段大出風頭?這的确是一個謎。正是:決戰前夕掌實權,戰事紛飛難預測。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