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人物背景: 姜丰年: 1957年生于台灣,目前定居加利福尼亞Copnino 1977——1981年台灣國立Cheq-Chi大學,獲得外交學學位 1984——1986年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獲得政治經濟學碩士學位 1990年創立趨勢科技,任該公司總裁 1996年6月成為華淵网的首席執行官 1998年12月新浪网董事長 趨勢科技: 一家對大公司提供服務器殺毒軟件的國際公司。在姜丰年用領導下,TrendMicro由一個10個人的小公司發展成為200多名員工、1997年銷售額達到6000万美元的路口公司。 人物自白: 失意仕途 早年我在台灣大學念外交系,非常喜歡打网球和籃球,曾經進入台灣的甲級隊,只是台灣實在沒有太大的外交空間,從事体育運動也很難有什么出路,我就去了美國去讀經濟,那時自己也有很大的理想抱負,想回來為民眾做點事情,就放棄很多在外商企業做事的机會,回到台灣的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負責推廣台灣与國外的雙邊投資活動。 一年半做下來,我發現自己的個性還是不能适應官場的文化,我決定退出。在加入趨勢科技之前,我也經歷了很長的一段失意經歷。后來,我与我的太太及她的姐姐、姐夫兩對夫妻聯手創立了這一公司,到今天,趨勢科技已經分別在日本和美國上市,總市值達到了30多億美元。 盡管當時在台灣市場我們的份額已經達到了80%左右,但我總覺得做這樣的產業決不能偏安于一方,我們無法把台灣或者說亞洲市場与其他市場區隔起來,因此如果公司不能做到美國去,像我們的對手SimenteCh.麥卡非這樣的公司遲早會跑到亞洲來把我們的根挖掉,也很難說獲得了成功。正式怀著這樣的危机感,我就跟我的連襟商量,決定和我太太一起去美國創業。 新“圍魏救趙” 當時我們的想法很簡單,如果不能成功,大不了就是一無所有,而且本來我們在美國市場就是一片空白;但如果能開創事業,至少也可以形成鼎足之勢,而且我們就要選擇在硅谷這樣競爭最激烈的地方与對手一比短長。 回頭來看,這很有些像圍魏救趙的故事。我們選擇的公司所在地就是在Sim-enteeh總部的正對面,也正好是它的“后院”。一般說來,像它們這樣的美國公司在當地已經有相當的优勢,它們也會派遣大軍遠征到亞洲,來攻占我們的商業地盤,但它們實在是沒有預料到,我們會在它的后院挖一個坑,放上一把火,迫使它抽調精銳兵力回頭來鞏固已有的地盤。 事實證明,我們的戰略是對的,到今年,趨勢科技僅在美國營業額就可以達到4000万美元。4年前,我們舉家搬遷到美國時,舉目無親,一切從頭做起,秘書、車子都沒有,從最初的4個人發展到今天的100多人,公司在技術上也贏得了許多大獎。但在此之前,得獎對我們來說比登天還難,完全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天方夜譚的故事 1996年,我認識了創辦華淵的三個來自斯坦福的年輕人,也感覺到Internet時代有著非常好的發展前景,進而會改變人們的生活,同時三位年輕人的理想、抱負和沖勁也令我感動,但他們不懂得如何做生意,過著“只有愛情、沒有面包”的生活。一開始我只是想當他們的顧問,替他們把脈,作為老大哥給他們一些經營上的指導。但与他們接触得越深,我越是感覺到任何事情不跳進去做,不可能會成功。我又一次面臨抉擇——我是趨勢科技的總裁,過的是衣食無憂的生活,從頭來做一個中文网絡,在3年前這樣的故事大家听起來簡直是天方夜譚。 我的合伙人當時對我很不理解,說趨勢科技已經做得這么紅火,我不去分擔責任,反倒与那樣三個小伙子做什么中文的Internet。我則認為,趨勢科技做得這么大,可以吸引很多优秀的人才加盟,我不做可以請職業經理人來做管理。在一個多月的思前想后過程中,我就想爭取得到我太太的支持。我對她說:親愛的老婆,你一定要支持我,往后兩三年真的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事,但有一點很肯定,我會忙得一塌胡涂,在各地飛來飛去,你一定要把家里照顧好。其實她當時已經非常不易,她是趨勢科技的CID,統管所有的工程師。 開始,我們做得非常苦,現在回想起來也很有成就感,但如果有人問我,還想不想再從頭再來一次,我的回答當然是“不”。這其中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努力加上幸運才有了華淵,而且我也有幸結識了一批非常有才華的年輕人,也遇到了一群信任我支持我的投資人和合作伙伴。 找來“天皇巨星” 1998年9月遇到王志東,無論對華淵還是對四通利方來說都是一個轉折點。在當時,我們雙方都押下了一個很大的賭注,承受了相當的壓力,許多不确定的變數都是很可怕的。好在我与王志東關關難過關關過,從新浪网在國內的成績來說,我們的付出得到了承認。 華淵從創辦之始,我們几個就達成了一個共識:要做就要做中文全球第一,沒有這一決心,我們也不必承受如此多的辛苦。如果只是想找個工作混口飯吃,更不必要像這樣日夜煎熬,沒命地干活,但要做第一,就必須付出。同樣地,北美的華人市場雖然在當時是最成熟、最先進的市場,華淵要成為全球化的公司,就一定要把公司做到中國去。 新浪网現在融合了不同背景的管理者,一定必須摒棄狹隘觀念。在合并過程中,我們甚至還請來了互聯网的“天王巨星”——沙正治,他曾是是Net8Car公司的創辦人員和公司在電子商務方面的資深副總裁。他當時正离開公司打算退休,我和王志東下了許多功夫來勸說他加盟。我們說:老沙,這決非只是另外一份工作,你錢已經賺得足夠了,名也有了,但這里面有一种使命感,你責無旁貸,沒有任何借口,一定要接下這一律;另一方面,我們如果沒有這樣大的一個目標,也不敢輕易請您老再出山。 我們許許多多的游說加起來決不止三顧茅廬,膝蓋都快跪破了,甚至想法請他夫人吃飯,最后沙正治也禁不住了。后來他說,若不是新浪网這樣的一個背景,他肯定不會出來,做做風險投資,或帶孩子去環游世界,都是他在勞作了這么多年后一直想做的事情。 看好王志東 王志東現在和我變成了自家人,這樣說也許有點自吹自擂,但他的确是我這么多年在國內IT業中接触到的最优秀的人物之一。他比我小10歲,白手起家,從未留過洋,雖然是做技術出身,但他的成熟和在經營管理方面表現出來的才能令人信服,而且這樣的成長經歷也相當不易,英文再加把勁,就應該是新浪网CEO的最佳接班人。 當初我与王志東接触進而決定合作時,也遭到极大的反對。許多人當時勸我要小心,說中國公司財務不清楚,小心受騙,我說,這個公司不是這樣,它甚至比華淵還要早半年得到美國風險投資家的資金,而且利方有非常好的技術基礎。整個董事會都反對我這樣做,我說,你們要相信并支持我,因為這也許就是我為華淵做的最好的一個決定。 和王志東談了兩個小時,我基本上就已經決定要達成這樣的合并,他也有一种一見如故的感覺。為了促成和加快這一合并,我回去后當即取消了華淵那邊做了8個多月的一筆1500万美元的風險投資。華淵固然不缺少資金、人才、技術和經驗,但我們無法迅速打開中國市場,如果去年9月我決定要自己來做的話,可能現在我們的中國站點能否推出都是一個疑問。Internet商業就是一种卡位,誰能在最短時間內占領最大的一塊市場,可以不計盈虧,先圈出自己的最大地盤,就像當年的西部拓荒者一樣,快馬一匹,能跑多遠就跑多遠,一路插旗就是。 在网絡這個虛擬世界里,看不見,摸不著,品牌就顯得非常重要。為此我們了費了很多心思,“新浪”一詞是王志東提出來的,新浪网的Logo(標志性圖案)是請一位德國的設計家完成的。 平和的心態 做互聯网公司一定不能太以自我為中心。有人動輒就自比于楊致遠,最后忘乎所以連自己叫什么都不知道。對于一家公司的創辦人來說,隨著企業的發展,跟得上變化固然是件好事,但如果跟不上自己一定不要成為公司發展的瓶頸。我自己一直在尋找比自己強的人才,一定不能把自己變成一個包袱。 在趨勢科技時,因為公司贏利非常好,我當時讓許多要求投資的風險投資銀行家吃了閉門羹。等到离開趨勢做華淵,要把公司做大必然要融資,也許是我當年拒絕了太多的人,得到了“報應”,學著從一個高位下來去求一些投資銀行家。常言道,由奢入檢難,离開住洋房。開轎車、吹冷气的生活,一切從頭開始,看別人的臉色行事,這些苦我都咽下去了。今天有人說我多成功,我也不覺得飄飄然;有人說我運气好,我沒有必要來證明自己怎么樣;即使有人批評我,我也覺得不必讓每個人都會喜歡我,我會有自己的風格。經歷了許多的起伏和冷暖,我的心態變得非常平和。 看上王志東,這方面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就個人成就來說,他也是一個傳奇,但是今天在他身上看不出有任何自我膨脹的痕跡。 學會妥協 在接触王志東之前,我在內地、台灣和香港都拜訪了一大批可能的合作對象,也不是在此之前的某一天做了一個夢,夢見要与四通利方合并,這樣做是基于我多年來經驗的累積、判斷和曾犯過的錯誤。王志東跟我一樣,也摔過跟頭,我們都做的是軟件公司,也都知道即使不合并各自都有不錯的發展,但要做最大,必定要有一些取舍,捐棄一些自我成份,學會妥協,來成就一种更大的事業。 合并中我們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戰,能走到這一步也是基于雙方的互信。華淵擁有台灣和美國的背景,我們常說,新浪网不關心你來自何處,也不關心政治,我們唯一的信仰就是Inw 文化,這也是雙方合作的前提所在。如果只是講好的一方面也許有些粉飾太平,我們之間也有過爭執,但由于在高層管理者之間的默契和非常強的互補性,問題都慢慢被克服了。 其間我們各自也擔當了很大的風險,我們北京來參加新聞發布會,台灣就有媒体批評我,我在台灣的家人打電話對我說:你就過一段時間再回來吧,現在正在風頭上。我說我們的合并這是一件好事啊,于是我不僅自己要回去,還要把王志東帶到台灣去訪問。同樣,王志東也承受著這樣的壓力,有人認為,完全可以自己單獨做,為什么還要找台灣公司? 人才回流 再過5—10年,國內IT的管理人才也許不會像今天這樣稀缺。人才缺乏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現在在這一圈子里,稍有點才華的人都在炒作,而且是被到處搜羅的對象,所以頻繁的跳槽已經變得司空見慣。尤其像新浪网,要在Internet這樣非常新、而且是高度專業化發展的行業里,我們清楚了解它的難度和挑戰性,所以一開始我們就杜絕自我心態,摒棄血气之勇。為了留住人才,尋找高手,新浪网也花了很多錢,包括股份的配給等。 國內早期沒有很好的發展環境,從國外回來的人才相對較少,隨著境況的改善,會有大批的回流,就像台灣在70年代所經歷的那樣。對于海外的華人留學生來說,雖然在美國大公司衣食無缺,但畢竟是為他人作嫁衣,如果要尋找成就更大的事業的机會,就得回來創業,國內的Internet就是這樣的一個有著巨大引力的吸盤。 電子商務的机會 國內現在炒得最熱的是入門网站,再往下發展就應該是專業网站,即垂直的有深度的网站,像Amazon、eBay這樣的這樣的關注圖書、媒体林育或者醫藥等某一行業,机會會非常好。如果現在加入做門戶的行列,似乎時机已經過去。Internet就是一种Tend Market,誰先搶占先机,就有了自己的地盤。 電子商務也是人們最關心和寄予厚望的行業。雖然即使与其他華人地區相比,中國的應用環境最差,但潛力也最大。信用卡不夠普及,沒有收費机制,上网慢,配送系統缺乏,什么條件都缺,但正是因為這一現狀,市場前景才非常好,就像手机市場一樣,國內恰恰在通訊不發達的情況下,直接跨越了有線通訊,不必再像其他先進國家那樣重复一個漸變的過程,在這樣的情況下,劣勢變成了优勢。 人物印象: 最初引起我采訪姜丰年愿望的是看到他在《計算机世界》報上的主持的一個叫作“硅谷未眠夜”的評論欄目,大都圍繞网絡行業中的一些最新動態發表看法,觀點不俗,文字也清新可喜。見了面問起此事,姜丰年馬上解釋說,欄目他只是一個幕后策從文章全賴他人捉刀。后來也許太忙的緣故,欄目沒有了下文,但即使是一家网絡公司的董事長也不忘時常為自己或者他人洗腦,姜丰年的這种意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姜丰年說,對于新浪這樣的互聯网公司,它所從事的是一個無先例可循而且是變化莫測的殘酷行業,可能每過三個月就是一個新的時代。沒有人能夠告訴你如何做才不會犯錯,不要說自己是天生英才,未卜先知,而且以前犯錯可能還有机會來得及改正,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稍微嚴重的錯誤就可能會被淘汰掉。互聯网公司只能扮演一种類似先驅者的角色,只能盡可能少犯錯誤,并且在不斷的犯錯中修正自己,因此在這一行業中永遠保持前瞻意識顯得尤其重要。 大學里,姜丰年書念得很差,后來他才發現,學歷和成績只是衡量人的標准之一,因此他告誡對有志創業的年輕人切不可妄自菲薄。另一方面,古人說,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進,成功是一個漸進和累積的過程,不要設想一步登天。現在有人在談論IT時常有一种非常不好的誤導,好像一從事這一行業你就可以一夜暴富,姜丰年說,其實這只是看到了亮麗光圈下的外表,在這一行業中,每10個創業者中就有8、9個很快就會消失。但姜丰年相信,對于行業中人士來說,Internet不可不涉及,IT業的年輕人若能在這一大方向下發展,再練好外語這樣的基本功,就可以行遍天下,左右逢源。 除了人才和經驗之外,姜丰年認為,對一家互聯网公司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企業要有彈性。切不能因為自己是老大就變得僵化,而應該面對外界的變化不斷尋找新的應對措施和策略。新浪网也會繼續犯錯和摸索,因此和其他眾多的互聯网公司一樣,誰犯錯最少,成功机率就最大,因為即使你回頭改正,還得把走偏的拉回,重新整隊出發。 姜丰年非常清楚新浪网現在所面臨的挑戰,在他看來,新浪网大張旗鼓地對外宣布新聞是一科獵奇,獵奇過后還是要真正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新浪网有很好的實力,對國內市場也有充分的了解,有技術和經驗,在做好准備的情況下,一旦外部環境趨于成熟,新浪网隨時可以微電子商務。Netscape是Internet的鼻祖,而沙正治又是Netscape電子商務的鼻祖,又深諳風險投資之道,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姜丰年和王志東才三顧茅廬,再三延攬沙正治加盟新浪。 姜丰年認為,現在新浪网已經具備了成功的一些基本的要件,從人才、資金、市場的領先地位、策略。成長速度等,因此現在對于新浪网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落實和執行計划,達到預定目標。對于PmpView、業績和用戶的成長,新浪网都有了既定的指標。如果說在此之前,新浪网還是在蹣跚學步,在尋找目標中游移和變化,那么今天的新浪网在走上正常軌道之后,不管將來能否上市,都希望有實實在在的進步和成績來證明自己。姜丰年說,像公關宣傳、營銷新浪网當然要繼續做下去,但作為一個管理者他非常清楚,每一個季度都應該達到或者超過目標,不能只是停留在作秀階段。 商界沉浮多年,已過不惑之年的姜丰年顯得從容沉著、謙恭平和,也非常善于應對媒体。姜丰年說,唐詩里有一句詩叫作“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是他此時心態的最好形容。大學時代姜丰年是運動健將,現在他又對籃球運動情有獨鐘。最近他正在跟美國NBA主席大衛·斯坦接触,希望能開展一些合作,在适當的時候,他也想購買一支國內的球隊。姜丰年說,品牌對于互聯网公司來說非常重要,而与像娛樂業、体育、媒体這些行業的結合正是互聯网公司創建品牌的重要途徑,畢竟身處IT這樣的行業,技術千變万化,而品牌是卻永久流傳。 ------------------ 圖書在線制作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