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32.震惊朝野的風流史


  
  順治的弟弟死了。有人說,他是上吊死的。可為什么上吊,大概只有私幸過他妻子的順治才清楚……

  草原的金秋,水美羊肥,這是順治皇帝舉行“稱狩大典”的最佳時節。正是鹿群繁殖的季節,母鹿怡然自得地吃著野果子和樹葉,身子圓滾滾的,毛發油亮亮的。公鹿悄悄地靠了過去,“咕咕咕……”一陣接一陣地呼喚著母鹿,聲音婉轉而親切,仿佛帶有一絲請求的意味。母鹿起先不理不睬,但禁不住公鹿一聲聲親切的呼喚,便瞪著一雙大眼睛悄悄走向了公鹿……
  “好,這個机會正好,准備放箭!”草叢中身披鹿皮的福臨低聲命令著,隨即張弓搭箭,准備一顯身手。
  “皇上,手下留情!”同樣披著鹿皮的董鄂妃伸手輕輕按住了福臨的手。
  “怎么啦?”福臨有些迷惑不解。
  “您看……它們多么恩愛呀,妾身實在是不忍心……”董鄂妃瞟著福臨,臉色通紅。
  “嘻!真拿你沒輒!”福臨看著愛妃一副嬌羞的模樣,索性丟下了弓箭,伸手攬住了董鄂妃:“烏云珠,你的心這么善良,這么溫柔,朕能与你朝夕相伴真是三生有幸呀?”
  “這就是緣分吧。”烏云珠笑了,將臉埋在了福臨的怀中,悄聲說道:“當初妾身入選秀女時,滿以為能入宮侍奉皇上,可誰知……嘻,真是好事多磨。”
  “唉,皇額娘的一句話就讓你變成了我的弟媳婦,她這亂點鴛鴦譜,倒差一點讓你我抱憾終生了。”
  “皇上,你看,那一對鹿跑遠了!這一次,您又要兩手空空了。”烏云珠臉上帶著笑朝遠處一指,福臨無奈地搖著頭:“唉,好不容易碰上一對發情的鹿,卻又讓你給放走了。嘿嘿,這會子朕也要發情了,作為對你的懲罰!”說完,不由分說地將烏云珠按倒在草地上。四處很靜,方圓數里不見一個人影儿,只有穿黃馬褂的侍衛們和穿紅袍的御前太監們在遠處悠閒地斗牌吃酒侃大山……
  順治十年八月,順治帝福臨下旨廢后,于是第一任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降為靜妃,移居別官。順治十一年六月,順治帝福臨第二次大婚,豪華、隆重的典禮一點儿不亞于第一次大婚,可是新皇后孝惠章皇后的命運似乎并不比她的前任,同為博爾濟吉特氏的她的姑媽強到哪里,新入宮的博爾濟吉特氏兩姊妹仍不過是被福臨擺在后妃位置上的牌位罷了,以至于她們至死也無儿半女,這難道不是她們的悲哀嗎?
  少年天子福臨天生是個情种,性格又极倔強,他自信能夠找到稱心如意的佳偶,因而對母后選擇的后妃不屑一顧。明擺著,母后要一心一意維系科爾沁蒙古在大清國中的至尊地位,這种帶有功利和政治性的婚姻哪里會產生真愛呢?福臨表面上對母后恭敬有加,暗中卻在与母后較勁儿,他憑什么不能為自己的婚姻做主?
  清廷舊制,朝中凡有吉凶禮典,在京達官貴人的命婦(即被封有品极的婦人)皆得入朝,此乃命婦吏番人侍之制,可到了順治十二年秋天,孝庄皇太后突然下令說,因“前代所無”,為“嚴上下之体,杜絕嫌疑”,此后停止命婦人侍后妃之体。太后懿旨說得模棱兩可,弄得文武群臣議論紛紛,莫衷一是。可是過了新年,皇宮內落成了乾清、坤宁、景仁諸宮,按例應冊立嬪妃以充之,孝庄太后卻又提議“孔有德之女孔氏(孔四貞)宜立為東宮皇妃”。一前一后不過數月,太后之言竟去之甚遠,反差如此之大,令朝臣們更加面面相覷,茫然無措了。罷舊制,立孔氏,如此突然又如此緊迫,難道真如孝庄皇太后所說的那么簡單嗎?其實,這事只有皇上与太后倆人心里最清楚,而最終,福臨心花怒放,喜笑顏開,這一回他終于“打敗”了母后,自己做了一回主!
  那一回中秋家宴之后,孝庄太后因為年輕人吃蟹比賽,自己不覺也多吃了几只,由于螃蟹性涼,所以夜里便覺腸胃不适,病懨懨的一拖就是好几天。
  孝庄太后昏昏沉沉地醒來,發覺正是陽光普照的正午。“當當當!”百寶架上那座精美的鍍金西洋鬧鐘叮叮當當地敲了十一下,聲音很是悅耳。
  “喲,這一覺睡得可真夠長的。”孝庄太后一骨碌想坐起來,這才發覺渾身酸軟像散了架似的。
  “太后,您醒啦?”隨著一聲輕輕的問候,蘇麻喇姑利落地撩起了明黃色的紗帳。“讓奴婢給您穿戴吧,太后,您今個的气色好多了。”
  “人老啦,不中用嘍!吃几只螃蟹也會鬧病,我年輕的時候有一回只戀著在草原上騎射,沒成想被淋成了落湯雞,渾身冷得發抖,嘴唇烏紫,誰知喝了碗熱姜茶,打了個噴嚏便沒事儿了,唉,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哪儿的話,太后您一點儿也不顯老。您瞅瞅。”蘇麻喇姑扶著孝庄太后坐到了梳妝台前,那鏡子里的中年婦人雖說神情有些倦怠,可風采依舊。兩道細眉彎彎的,一雙明亮的眸子稍稍眯縫著,顯得慈眉善目的。
  “說起來,靜妃娘娘倒是見老了。許是她心情不好,人日漸的消瘦,一笑起來眼角全是皺紋,倒像是三十來歲的人了。”蘇麻喇姑伺弄著孝庄太后的一頭黑發,輕輕地梳理著。
  “喚,這孩子福淺哪。”孝庄太后不覺皺起了眉頭。
  “稟太后,剛才皇后娘娘以及康妃娘娘她們來給您訪安,奴才見您還睡著,就把几位娘娘打發走了。”海中天親手端著冒著熱气的銅盆,進來給孝庄太后淨面、漱口。
  “都給你說多少遍了,這事讓小樂子他們做就得了,好歹你也是這宮里的總管,也該有些總管的架子呀。”
  “讓他們伺候太后,奴才不放心,他們還得再學一陣子,笨手笨腳的,連個熱毛巾把子都不會擠。”海中天說著從手臂上拍下了白毛巾,對周天樂說:“去,把外間爐子上的大鐵壺拎來。”
  “庶。”周天樂轉身剛要出去,一想又站住了:“海爺,您總這樣,趁我去拎水壺的時候,三下兩下就把手巾折好了,奴才可怎能學會呢?”
  “嘿,小樂子真有你的,居然當著太后的面說師傅的不是。等著瞧,有你受的。”海中天一樂,朝周天樂瞪著眼睛,逗得孝庄太后也笑了:“海中天,天樂的話沒錯呀。虧你是個師傅,把手藝遮遮捂捂的,難怪天樂子學不會了。”
  “得,既是太后的旨意,奴才我就不保守了。你可看清楚嘍!”海中天轉向周天樂,极麻利地將手巾疊成几折,一只手捏著手巾的兩個小角,往中間一指:“就這樣,一手拎手巾,一手提著茶壺往中間澆熱水,然后這樣,將手巾這么一轉再一擰,遞到太后的手上再打開,保准在十冬腊月的天里,手巾把子還是熱气騰騰的。”
  “這還差不多,謝師傅指點,謝太后懿旨!”周天樂咧嘴一笑,樂得屁顛地出去拎水壺去了。
  “這几日,皇上在忙些什么?”孝庄太后的發髻已經梳好了,蘇麻喇姑給她頭發戴了朵粉色的大絹花,人立刻精神了許多。其實,孝庄太后不好直說,為什么福臨這几天沒來問安?他一向孝順,又聲稱以孝治國,這自然是他每日必行的功課,為什么一連几天不見人影儿?是雷震三大殿,火燒五風樓,還是邊關吃緊,大亂迭起?都不是,孝庄太后在病中已經隱約覺得福臨的舉止很是反常,這個表面上恭順而骨子里卻异常固執的皇儿該不會又惹出什么亂子吧?
  “太后,您風体初愈,就別操那么多的心了。奴婢讓人給您送些膳食來。”蘇麻喇姑接過了話,朝海中天一使眼色。她的這個小動作怎能逃得過孝庄太后的眼神?孝庄太后的心猛然一沉:天神,福臨這孩于真的又捅婁子了!
  “稟太后,襄親王求見!您看——”
  “博穆博果爾?他几時回的京城?他倒比他的哥哥孝順得多,讓他進來說話。”
  “太后,您還是先吃些東西再——”
  “不用了,這會儿一點儿胃口也沒有,喝杯熱奶就成了。你們先下去吧。”孝庄太后打斷了蘇麻喇姑的話,起身坐到了南面窗下的大炕上。
  “太后,奴婢斗膽勸您一句,無論您听到了什么事情都要想開著些,可千万不要動怒呀。”蘇麻喇姑邊說邊將一只繡花的大靠墊放到了孝庄太后的背后,這才悄然退下。
  “她,這話是什么意思?唉,天神,上帝,菩薩,万歷媽媽,這會儿我有些心神不定,你們快來幫幫我呀!”
  “儿臣博穆博果爾拜見皇額娘,恭請皇額娘大安!”珠帘一挑,滿身戎裝的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用滿洲話問候著,同時并跪著膝行,直到孝庄太后的腳下。
  “皇儿,何必行此大禮?有你這份孝心就夠了,收起來,看過你額娘沒有?”
  “皇額娘,儿臣不想活啦,求皇額娘給儿里做主呀!”博穆博果爾抬起頭,已經是淚流滿面了。
  “乖,不哭,堂堂八旗男儿,有淚不輕彈哪,給,把眼淚擦干。額娘听著呢。”孝庄后看著眼前這個十七歲的年輕人,白皙、纖弱、嬌嫩,除了愛新覺羅家特有的黑眉毛外,眼睛、膚色乃至一雙小手都是另一樣的,顯不出男子漢的陽剛之气,反而容易使人想起女子的柔弱。也難怪,作為皇太极最小的儿子,他生來就是在綺羅中長大的,皇族貴胄,鐘鳴鼎食,無憂無慮,養尊處优。一遇到不順心的事便會撒嬌耍賴,哭哭啼啼。所以,孝庄太后一看博穆博果爾的這個樣子,便覺得有些好笑,心中不免感歎,同是一父所生,他与比他大兩歲的哥哥福臨怎么就相差這么大?——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哪,曾几何時,博穆博果爾的嫡福晉烏云珠不也在心里發過這樣的感慨嗎?
  “皇額娘……烏云珠,小賤人,她,她背著我偷漢子!她,她与皇兄……”博穆博果爾聲音苦澀,哽咽著說不下去了。
  “什么?此事當真?”孝庄太后倏地站了起來,身子晃了晃,連忙扶住了炕沿:“皇儿福臨与你是親兄弟,你且莫听信謠言而傷了自家兄弟的和气!”
  “和气?”博穆博果爾反問了一句,突然爆發了一陣苦笑——這笑聲比哭還難听!“皇額娘您看,我這左邊的臉現在還火辣辣的痛呢!皇兄他欺人太甚!他竟當著我的面,口口聲聲要娶我的福晉烏云珠!這,還有王法嗎?天神祖宗,你睜開眼看看吧,大清的皇帝要奪占弟妹,天理難容呀?”
  大概是气急了,博穆博果爾的聲音越說越大,也越說越流利了。他的臉一邊紅一邊白,左邊臉上清晰地印著几個指頭印子!
  孝庄太后臉色蒼白,跌座在炕上:“造孽呀!福臨,你真是昏了頭哇!”
  且不說孝庄太后這邊气得大發雷霆,順治帝福臨自知做了虧心事,几天來變得惴惴不安,性情格外的暴躁。紙里包不住火,這事早晚要被皇額娘知道的,何去何從,他也沒了主意。一時間方寸大亂,連往慈宁宮請安的禮節都拋在了腦后……
  “太后駕到——!”
  “太后來了?快,快,吳良輔,就說朕身子不适,勸她回宮!”福臨箭似地從炕上跳起,三步并做兩步跳上了床,胡亂拉開錦被蒙住了頭。
  “奴才給太后請安了。”吳良輔率一班太監慌忙在乾清宮大門前跪迎太后。
  “吳總管,皇上退朝了嗎?”孝庄太后扶著海中天的肩膀下了便輦,徑直朝里走。
  “啟稟太后,万歲爺一早起來覺得頭暈目眩,身子不爽,便沒有上朝,這回儿還躺著呢。”
  “噢?御醫看了沒有?”
  “万歲爺,万歲爺不讓請,說躺躺就沒事了。”吳良輔低下了頭,他實在不敢面對太后那一雙异常明亮的眼睛。
  孝庄太后明白了,福臨這是在裝病哪!好小子,做了虧心事,連朝也不上了,這紙里包不住火,你捱過了今日還能躲得過明日?嘿,這愛新覺羅家的男人還沒有這么怪的呢。
  孝庄太后呵退了左右,一個人進了東暖閣,不聲不響地坐在南面的炕上,舖著明黃色繡金黃綾子的小炕桌上擺放著几盤茶點,一蠱茶還是溫熱的,一本厚厚的唐詩被攤開著,這是盧照鄰寫的“長安古詩”,詩中有几句話被朱筆圈了點,想來是福臨頗為欣賞的句子,孝庄后在心里默念著:“……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借問吹蕭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羡仙。比目鴛鴦真可羡,雙去雙來君不見?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帘貼雙燕。……”
  孝庄太后看著這几句,久久地沉思著,她年輕時便對漢文化有所了解,遷入紫禁城后日子漸漸變得安定和閒暇,故有更多的時間去讀書消遣,對唐詩宋辭之類中國古文化的精華孝庄太后并不陌生。這首“長安古詩”描寫的是長安上層社會驕奢豪貴生活的情形,前面一部分從“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百馬七香車……”至“嬌童寶馬鐵連錢,娼婦盤龍金屈膝”寫的就是長安豪門貴胄爭競豪奢、追逐享樂的生活。長安、洛陽一類的名都自漢魏以來為文人騷客們津津樂道,尤其是古都長安,那四通八達的大道与密如蛛网的小巷交織著构成了無數香車寶馬川流不息的熱鬧大都會,從朝日到晚霞,出入于公主宅第、王侯之家的“玉輦”“香車”絡繹不絕,無一不是“玉輦縱橫”、“金鞭絡繹”、“龍街寶蓋”、“鳳吐流蘇”……那矗立在通行大道与小街交匯處的華美建筑,有雕梁畫棟的宮門,五顏六色的樓台,雕刻精工的合歡花圖案的窗欞,飾有金鳳的雙闕的寶頂……長安是一片人海,人之眾多以至于“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炬相識?”在這里便產生了一見鐘情的男女,他們一唱一和,結果是男有情女有意,雙雙墜入愛河,愿做“比目鴛鴦”、“雙去雙來”。然而,這种愛戀的狂熱几乎是与巨大的痛苦相伴的。這讓墜入愛河的青年男女情何以堪?
  “皇額娘,儿臣不孝。”福臨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跪到了孝庄太后的膝下。原來,自打太后一進門時,福臨的心便提到了嗓子眼儿,他以為這一回又要遭母后的呵斥,母子倆會再一次吵得面紅耳赤,不歡而散。可是,過了半晌卻沒听見母后的動靜,福臨沉不住气了,偷偷掀開了被角,原來,母后正捧著詩集認真地讀著呢。
  “皇儿身体不适卻還在讀書?怎么不去西暖閣?”
  福臨不大自然地垂下了頭,嚅囁道:“儿臣,儿臣只是想躺一會儿,養養神,過一會儿就去西暖閣批閱奏折。”
  “養神?年紀輕輕的,連著几日不理朝政,眼睛里卻布滿了血絲,這是什么道理?你呀,真讓額娘痛心!”孝庄太后“啪”地一聲合起了詩集,聲音充滿了惱怒。
  “儿臣知錯,儿臣再也不敢了。”福臨的頭垂得更低了。
  “把頭抬起來,看著額娘的眼睛!哼,愛新覺羅家的臉面都給你丟盡了!從你太皇阿瑪到皇阿瑪,有你這樣疏于朝政而耽于享樂的嗎?你不是愿意有所作為,要達到‘又安天下’的宏愿嗎?記得你親政之后額娘給你的忠告嗎?背一遍讓額娘听听,倘遺漏一個字,哼!”
  “哈,這也算是懲罰?”福臨一顆石頭落了地,抬眼迎著母后的目光:“額娘教誨,儿臣敢不牢記?但,儿臣有一個請求,可否,可否讓儿臣起來背誦?”福臨涎著臉想耍賴。
  “不成!背完了再說!”孝庄太后板著臉不苟言笑。
  福臨悄悄地吐了吐舌頭,稍稍想了想,一字一句地背了起來。這是在他舉行親政大典之后的第二十几天,具体地說是在順治八年二月十一日,被尊為昭圣慈壽皇太后的孝庄后,給他下的一道浩諭。因為做額娘的深知皇儿的心愿,福臨愿做有志之君,無奈親政之時才十三周歲,作為一國之君太小了,哪能通曉民情日理万机?加之,皇父攝政王對福臨采取了“愚君”政策,縱容少主福臨日夜玩樂,卻有意不為幼帝延師就學,致使福臨親政時“閱緒臣奏章,茫然不解”!愛子心切又望子成龍的孝庄后當然明了這一切,于是她以自己身歷三朝久經政海的經驗和聰睿過人的遠見卓識,不失時机地對愛子進行指點和教誨,而福臨也深知母后用心良苦,自然將母后的教誨當做座右銘而熟記于心。
  “昭圣慈壽皇太后浩諭皇帝曰:‘為天子者,處于至尊,誠為不易,上承祖宗功德,益廓鴻圖,下能兢兢業業,經國理民,斯可為天下主民者,國之本。治民必簡任賢才,治國必親忠遠佞,用人必出于灼見真知,蒞政必加以詳審剛斷,賞罰必得其平,服用必合乎則,毋作奢靡,務圖遠大,勤學好問,懲忿戒嬉,倘專事佚豫,則大業繇茲替矣。凡儿務至尊,必繰理勿倦。誠守此言,豈惟福繹及于万世,亦大孝之本也。’母后,儿臣背完了,一字不差。”福臨一气呵成,滿臉得意之色。
  “額娘問你,‘毋作奢靡,務圖遠大,勤學好問,懲忿戒嬉’,這几條你做得如何?”
  福臨回答得毫不含糊:“儿臣君臨天下,時時以國計民生為首務,救民水火,蠲者蠲,革者革,庶几輕搖薄賦,与民休息。儿臣一再通過親政大典,上圣母尊號等大喜之日,頒發思詔,大赦天下,蠲免積欠錢糧和部分州縣額賦,或革除了某些非法攤派。儿臣牢記‘滿洲根本的基本國策,繼續執行了祖先所制定的滿漢一家’的政策,經常駕臨內院,与諸大學士們討論前朝政事得失,評論帝王,從中記取經驗教訓,探討治國之道。儿臣自知幼時學業荒廢,”說著福臨頓了頓,有心看看母后的反應。果然,孝庄太后的眼中閃過了一絲愧疚之色,但僅僅是一閃而過,她的神態仍很自若。
  “為此發憤攻讀,求知若渴,經史子集無所不讀,尤其是著名史籍,更是反复閱讀,仔細思考,對于前朝盛衰的歷史,儿臣已十分熟悉,時時加以借鑒。儿臣以明君自期,欲圖做番宏偉事業,孜孜愛民,以一身治天下,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呀。”
  “好小子,說起來還理直气壯!你難道就沒做過虧心事?否則,為什么要裝病,不去向額娘問安倒在其次,可數日不臨朝,奏折堆積如山,你心里就不愧疚?還口口聲聲地自詡胸怀大志,欲為明君呢!”
  福臨漲紅了臉:“額娘有話只管明說!拐彎抹角的多憋人吶!”
  “那額娘問你,皇儿你為政最大的長處何在?”孝庄后目光炯炯。
  “嗯…”福臨認真地邊想邊說:“明季酷政之后,滿漢水火之季,儿臣采用了仁厚寬和的對策,以招待人才,安撫天下。”
  “言之有理!”孝庄后露出滿意之色,卻突然話鋒一轉:“這本是皇儿明見之處。可為什么卻明于外事而暗于內事呢?”
  福臨再一次漲紅了臉,避開了母后那炯炯的目光,心里說:“嗐,這种房幄不修的內情,即使面對親生母親,也還是難于啟口的。真是鬼迷心竅!不過,我并不后悔!”
  “年輕人胡鬧,也該有個分寸!再怎么著也不能忘了自家的身份!這事若傳揚出去,不遭天下人恥笑嗎?”
  “儿臣不怕!”福臨猛然站了起來,卻因長時跪地而雙腳麻木,腳步踉蹌著扶著炕邊,表情甚為痛苦:“先賢早就有話:男女居室,人之大倫;飲食男女,人之大欲。皇額娘,當初你貴為太后,不也為了愛而纖尊下嫁嗎?您當初為什么就不怕天下人齒笑呢?”
  “放肆!”孝庄后的臉色變得煞白,而福臨說到動情之處卻漲紅了臉。這娘倆均有些激動,一個气得渾身顫栗,一個雙拳緊握緊咬著牙關,室內出現了短暫的沉默。
  “皇儿,木已成舟,她成了你的弟媳婦,難道你還不明白嗎?用漢人的話說,你們根本沒有緣分!”孝庄后十分艱難地從牙縫里吐出了這几個字,靜靜地看著福臨的反應。
  福臨再一次被激怒了,他像一頭雄獅般地咆哮著:“我与她的姻緣是命中注定的!為何額娘你,你要將我倆活活拆散?憑什么讓我娶你們科爾沁的那兩個平庸的女子為后?我索性一不作二不休,明日即下詔再次廢后,迎娶董鄂氏為妃!”
  “反了,反了!”孝庄后連連搖著頭,閉上了眼睛,她覺得一陣暈眩,許是這些日子身体不适還沒有恢复過來,這會儿急火攻心,她禁不住捂住胸口輕輕地呻吟了起來。
  “皇額娘,皇額娘?快,來人哪,傳御醫進殿為太后診治!”福臨慌了神,連聲喊著,神色很是惶恐。
  “罷了!不要興師動眾的,額娘喘口气就好了。”孝庄后依舊閉著眼睛,大口地喘著粗气。
  “那……來人,給太后上茶!”趁著太監們還沒進來的功夫,福臨歎了口气,隨口吟出了一句古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孝庄后心里一顫悠,默默品味著這詩句的含義,苦澀地說出了四個字:“皇儿,你好自為之吧!”說罷起身出宮,她繃直著身板昂著頭,目不斜視,對以吳良輔為首的乾清宮的一大幫子跪送的太監、宮女們視而不見,直到出了乾清門來到便輦旁才放松了下來。正要上輦,身后卻傳來了一聲怯怯的問候聲:“皇額娘吉祥!”
  “嗯?是孝惠呀,怎么,皇上召你去乾清宮侍寢嗎?”
  “不是。”孝惠皇后的臉一直紅到了脖子根,她吞吞吐吐地說著話,聲音小得像蚊子叫。“臣妾,去慈宁宮請安,听說……妾身就,就忙赶到了這里。皇額娘,您,沒嚇著皇上吧?”
  瞎,都什么時候了,這丫頭還為那個無情無義的小子擔心!孝庄后歎息著,有些愛怜地看著這個外孫女。說心里話,這丫頭的相貌并不是特別出眾,卻也很端正,細眉大眼,高高大大的有一副健康的体魄,而且,這丫頭心地善良,似乎比她的姑姑——那個廢后靜妃的优點更多。她的父親綷爾濟是太后哥哥吳克善之子,她的母親是太后的親生女儿、固倫雍穆長公主,所以從輩分上說,孝惠皇后既是太后的侄孫女,也是太后的外孫女,而現在又成了太后的儿媳婦,這可真是親上加親呀!可能是由于她是小輩,加上膽小怯懦,在太后和皇上(實際上皇帝福臨是她的親舅舅!)面前,孝惠顯得毫無主見,一味的唯唯喏喏,畏葸膽怯。自然,在掌管天宮諸事上,孝惠也顯得极為被動,力不從心。
  面對這個顯得過于軟弱、近乎無能的儿媳,孝庄后歎了口气;“你呀,也太賢惠了!我倒要問問你,那次慈宁宮的中秋家宴之后,可是你傳話派的便輦接走的襄王福晉?”
  “是……”孝惠的臉一陣紅一陣白,她的內心在受著痛苦的煎熬,支吾了一會儿,才說道:“那是皇上,皇上要妾身這么做的。”
  “你就依了他?明擺著他要背叛你,不把你放在眼里,怎么著,你反倒不覺得難過而去幫忙他?你……你,倒叫額娘說你什么好呢?”
  孝惠委屈的淚水不爭气地悄然滑落,她跪倒在孝庄后的腳下,聲音硬咽:“他……不愛我,他……愛的是她!皇額娘,臣妾該怎么辦?”
  “你……他与她生米已煮成了熟飯,只有天神知道該怎么辦。”孝庄后的聲音里充滿著絕望和無奈。自進了大清的后宮以來,她還几乎沒被什么事情難倒過,可偏偏這個悖逆的皇儿,一次次地給她出難題,讓她心力交瘁,心煩意亂!
  “也難怪皇儿不中意孝惠!”孝庄后的腦子里突然閃出了這樣的念頭。“這樣太過無能的儿媳,連自己都不稱心,心高气做的皇儿又豈能如意?唉,到底什么樣的婚姻才是好姻緣?自己与皇太极的婚姻算不算?當然不算,似乎有太多的不足。那与多爾袞的呢?唉,人真賤哪,一旦鐘情于一個人,便不顧一切地要与他在一起,難怪福臨動不動就拿這事來諷刺我!看來,這也許不是福臨的過錯,那……難道是我錯了?”
  “自古紅顏多薄命”。當上蒼將災難降給董鄂氏的時候,并未將幸福也一同賜給她。在順治十年宮中的銓選秀女中,選中者不過十之二三,而董鄂氏烏云珠便是其中之一。一女當選,滿門朱紫,烏云珠總算沒讓父母家人失望!當那一輛接一輛的騾車緩緩地駛至神武門前時,坐在轎中的烏云珠緊張得心提到了嗓子眼儿。日上三竿了,自有差役熄滅了每輛騾車前豎著的不同顏色和標識的兩盞燈籠,然后由戶部官員清點完人數后,候選女子下了車魚貫走入神武門,在順貞門外等候著決定命運的最后時刻,在烏云珠之前,已有好些姑娘被告之“撂牌子”,滿臉憂傷低頭無語地退出了順貞門。終于輪到烏云珠了,只听太監一聲尖細的嗓音;“二等男、護軍統領鄂碩之女董鄂氏留牌子!”
  董鄂氏烏云珠聞听渾身一顫:這么說自己被選中了!每位候選的女子都有一面小牌子,上面寫著各人的姓氏、籍貫、年齡等滿文,面試合格則將牌子留下謂之曰“留牌子”,而“撂牌子”則是對落選者而言的。董鄂氏烏云珠是幸運的,因為每次選中者不過十之二三,倘若能与皇室結親者更屬少數,如有幸“備內廷主位”冊封為妃嬪的更是鳳毛麟角的了。而大多數入選秀女的命運,不過是充入后宮以應付各种差役,年滿二十四歲之后則被遣送出宮嫁于他人。董鄂氏心比天高,果然一選就中,她按捺住內心的激動,有心要博得太后和皇上的青睞,“備內廷主位”才是她心中最終的愿望,連家里人都說她天生就是做主子的命!這种說法立刻就要應驗了!
  可是,皇太后懿旨卻將董鄂氏烏云珠許配給了當今皇上的同父异母的幼弟襄昭親王博穆博果爾為妻!事情有些出乎烏云珠的意外,博穆博果爾小鳥云珠兩歲,當時還是個十四歲的大男孩!第二年,董鄂氏尊圣旨与博穆博果爾合巹成婚,成為襄親王妃。失望之余,烏云珠別無選擇,表面上溫柔地做著襄親王的福晉,住著華府,仆役成群,衣食無憂,尊貴無比,可內心深處,烏云珠卻有那么一絲不滿足。這种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隨著她頻繁地出入宮闈而漸漸地清晰、明朗起來。如果對一個普通女子來說,能嫁人皇族為妃,享盡了榮華富貴,一定是十二分的心滿意足了,可偏偏烏云珠是個不容易滿足的女子,她色藝雙全又生得如花似玉,雖自幼接受的熏陶教育是“嫻女紅,修謹自飭,進止有序,有母儀之度,姻党稱之”,但骨子里卻偏偏有那么一點儿不安分。她向往的是卿卿我我,兩情相悅的甜蜜生活,而年少的丈夫卻大大咧咧,不知冷暖。比起瀟洒而多情而且善解人意的皇兄順治帝來,烏云珠漸漸的有些心猿意馬了,甚至內心慶幸能作為他的弟婦,能夠常見到他的面。
  烏云珠在應選入宮侍奉太后的半年之中,越來越強烈地受到了感情的煎熬,一面苦度著徒有其名的皇子福晉的生涯——她的丈夫被皇上派去了出征,一面渴望著愛和被愛。十七、八歲的年紀,正是花季,含苞待放,艷麗多姿,她的嫵媚和俏麗深深吸引著同樣年輕的順治帝福臨,一來二去的,隨著福臨的步步逼近,烏云珠心里又惊又喜又羞又怕,她是八旗女子,原本就沒有漢族女子那种嚴酷的貞節觀念,叔叔娶嫂子,伯父納侄媳,這在滿洲習俗中并不少見,甚至連朝中也屢見不鮮。這么一想,對于皇兄的挑逗和暗示,烏云珠也就心安理得了,這足以證明她的姿色出眾,能夠博得天子的青睞,這該是多大的榮幸哪!
  男有情女有意,如干柴遇上烈火,福臨与烏云珠拋開了世俗的束縛,在經歷了乾清宮那鸞顛鳳倒的一夜纏綿之后,兩人已是如膠似膝難舍難分了。不消說,順治帝福臨天生的便是個情种,他之所以做出了震惊朝野的“廢后”之事,那是因為他自認為与博爾濟吉特氏感情不和,而他對第二任傅爾濟吉特氏皇后的冷落也是同樣的原因。沒辦法,有的女子,令他一見鐘情,而有的女子,卻令他情緒低落,郁郁寡歡。福臨自知對孔四貞的暗戀不會產生任何結果,便強壓住內心私情的煎熬。而他与烏云珠這兩個“多情卻被無情惱”的少男少女一次次地邂逅之后,彼此便從對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所渴望的東西,一個巴掌拍不響嘛。于是,他們不顧一切地、無所顧忌地走到了一起,尋求著感情上的慰藉,做起了玫瑰色的夢。
  對于儿子福臨惹下的這個“麻煩”,孝庄后在震惊之余几乎是一愁莫展。她費盡了心思,正為儿子的再一次大婚而高興,因為這大清的皇后仍舊是她科爾泌家的人!而且儿子對四貞的態度也似乎在疏遠,這說明儿子盡管有時會感情用事,可關鍵之時他的頭腦還是非常清醒的,畢竟還是個孩子,這些讓孝庄后提心吊膽的事她也還能理解。可福臨疏遠了四貞,卻又移情別戀上了他的弟媳婦!而且,他倆已經……唉,此事若傳揚出去豈不遭天下人齒笑?堂堂當朝天子竟与自己的弟媳婦悖理亂常,這實在是有損大清國体的尊嚴呀!不錯,滿人自古就有治栖之風,即所謂的“父死于妻庶母,兄終弟娶其嫂”,可是,襄親王尚健在呀,這場宮廷艷事到底該如何收場呢?
  震惊之余的孝庄太后迅速恢复了平靜,以她那特有的智慧的大腦制訂了相應的對策,急諭冊立東西兩宮,并提議立孔四貞為東宮皇妃,試圖以福臨對孔四貞的舊情來阻止他的不軌行為。有什么辦法呢?眼下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立即取消皇親宮眷入后宮隨侍的特許,以避免他二人的再次相會,割斷他二人的情絲,防止丑聞的再發生和曝光。怎奈孔四貞死活不答應,口口聲聲說自己生為孫家的人,死為孫家的鬼,大有為守貞節而獻身的“壯志豪情”。聰明絕頂的孝庄后無論如何也想不通這漢人為什么這么看重名聲、貞節,人活著難道就為博得個好名聲?這有多難多累呀,這漢人真的是聰明一世糊涂一時哇!孔四貞的不領情,令孝庄后万般無奈,她急得坐臥不安,長吁短歎。天神,到底該怎么辦呢?
  天神顯靈了,大概他不忍看到愛子心切、憂國憂民的孝庄后寢食不守、心力交瘁的樣子,再這樣下去,孝庄后也許會愁白了頭發!襄親王府傳出了噩耗:“襄親王博穆博果爾薨。”“人生自古誰無死?”的确,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世間從無不死的人。然而年僅十六歲的襄親王卻死得令人惋惜,他太年輕了,怎么能就這樣匆匆而去?
  襄親王府一夜之間變成了大靈堂,大門前的大紅燈籠蒙上了黑紗,二門外的左邊豎起了一根約三丈高的紅譒(這是滿俗,早年滿人在草原游牧時,因人煙稀少,死了人就在帳蓬前豎立紅譒告喪),旛杆漆以杏黃色,柱頂則為金漆,上挂荷葉寶蓋,杏黃寸蟒。譒下垂拂長約一丈的飄帶,含引魂之意。由和尚、道工、喇嘛組成的念經班子敲著木魚,擊著銅鈴,嘰哩哇啦為死者念經,超度亡靈。王府的規制,舉行殯禮葬儀不搭客棚,不吹打鼓樂,不備酒筵,不發訃文,而以經單代之。
  順治帝福臨親往襄王府去祭奠自己的胞弟,面對著身披黑紗悲泣不已的董鄂氏好言勸慰了几句。董鄂氏在“吉祥板”(即靈床)前又勾動了哀思,慟哭不已,成了淚人儿一般。看著哭得如梨花帶雨般的心上人,福臨好生心疼卻無從安慰,不過他內心深處卻掠過一絲快樂。博穆博果爾突然亮逝,生母大貴妃哭得肝腸欲斷,斷斷續續地向福臨哭訴著:“皇上!你兄弟他……他死得冤哪!他……他……他竟是懸梁自盡的!不信,您看他……這脖子上的血痕!”
  懿靖大貴妃似乎是要与福臨過不去,哭喊著拉著福臨的衣襟來到了“吉祥板”前。博穆博果爾自己還沒有子嗣,正由兄長和碩承澤親王碩塞之子為其“開光”——即由死者孝子用筷子夾著一團棉花,蘸上清水為死者擦洗兩眼周圍。博穆博果爾原本白晰粉嫩的面龐已變得烏紫發暗,眼球突出,舌頭外伸,神情甚為可怖。博穆博果爾身著絲綢面料的壽衣,有蟒袍、補褂和內衣,內絮棉花。頭戴嵌著串珠的壽字和紅寶石等裝飾的小帽,足蹬朝靴,底繪蓮花。身上蓋著杏黃色的“陀羅經被”,上面有用朱砂書寫的梵文“大悲咒”。王府的主要成員,如王爺、福晉、大福晉等在彌留之際,壽衣、壽棺自然是早就准備好了的。棺材多是上等的木料,如金絲桶木、黃柏、紫杉之屬。襄親王死于非命,但王府的差役還是在最短的時間里在北京城里買到了一副上好的黃柏棺材。里面放滿了殉葬殮物,有悲翠般指、鼻煙壺、白玉別子等等,占滿了尸首旁邊的所有空間。可再怎么排場,也掩蓋不住這喪事的悲哀气氛。
  大貴妃凄慘地哭喊著:“儿呀……你,你睜開眼看看哪,皇上,皇上他為你………做主呀!儿呀,你不該去的這么早呀!白發人送黑發人,天神,你為何要這般懲罰我?”
  福臨的臉色變得慘白。他隱約感覺到,博穆博果爾因自己而賭气自縊身亡,倘若不是自己与烏云珠有染,倘若不是前兩天大怒之下搧了他一耳光,倘若……唉,我不殺伯仁,可怕仁卻因我而死!福臨有些愧疚,連忙移開了目光,博穆博果爾那死不瞑目的樣子實在令他心惊肉跳!
  過后不久,禮部按孝庄太后懿旨收養董鄂氏為干女儿,接入后宮,并向皇上本奏,將擇吉于七月底冊立董鄂氏為賢妃。皇上以襄親王薨逝未久而不忍舉行,諭禮部改在八月擇吉冊妃,這樣,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可在滿朝文武的眼中,董鄂氏僅為夫君守了二十七天的孝,便被迫不及待的順治帝接入了后宮,脫下孝服而換上了宮中盛妝,董鄂氏在尚有淚痕的臉上扑上了脂粉,“搖身一變”,名正言順地成了順治的“賢妃”!真不知這一“賢”字從何說起?順治帝這一“丑行”成了大街小巷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真不知這位少年天子還會做出什么樣的風流艷事來。
  皇上的艷事不脛而走,有人說襄親王是怨憤過度而死,也有人說是自殺身亡,還有人說是心狠手辣的皇上派人所殺……但不管怎么樣,現在的事實是,襄親王的辭世為福臨与烏云珠這對有情人的正式結合創造了條件,掃清了障礙。襄親王死得不早不晚,正是時候,誰讓他礙了皇兄的好事了呢?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