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釀酒大王張振勳


  1840年,張振勳出生在廣東大埔縣一個鄉村私塾先生的家中。雖然父親在教書之余,還行醫治病,但家中的生活仍然十分貧困。小振勳在私塾中跟著父親讀了几年書,十三四歲時,就不得不輟學到姐夫家去放牛。可是他太愛讀書了,一次因為看書而忘了管牛,牛吃了人家田里的秧苗,主人告到姐夫家里,要求賠償。姐夫气得狠狠地打了小振勳一個耳光,還罵他說:“死人還能守住四塊棺材板,你連一頭牛都看不住,真是連死人都不如!”
  小振勳賭气說:“你不要太看不起人,將來我發了財……”
  姐夫不等他說完,就冷笑起來,說:“你也想發財?除非太陽從西邊出!”
  小振勳气得臉色發青,轉身就跑回家去了。
  父親沒有責備他,只是為難地說:“孩子呀,以后你打算干什么呢?”
  小振勳想到他讀司馬遷的《史記》,其中《貨殖列傳》這一篇有許多因經商而致富的例子,就對父親說:“我想學做生意!”
  因為一時沒有合适的學生意的机會,父親就把他送到一家竹器作坊去做學徒。小振勳不怕吃苦,手藝學得很好。可是在他16歲那年,家鄉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災,到處都是餓死的人,沒有人再需要竹器,更沒有人來讀書,小振勳和父親都失了業。小振勳只得每天和哥哥、弟弟一起上山挖草根,剝樹皮,供一家人充饑。正在這時,村里有個姓黃的南洋華僑回鄉探親,見災荒嚴重,就慷慨地拿出錢來,送給同村每戶人家一斗白米。鄉親們都非常感激他。張振勳很羡慕,就找到這位華僑打听,他能不能到南洋去做工掙錢。姓黃的華僑見他身強力壯,手腳勤快,便表示愿意帶他到南洋去謀生。
  張振勳興沖沖地回家,說服了父母,就隨著姓黃的華僑,登上了去印度尼西亞巴城(就是今天的印尼首都雅加達)的帆船。
  經過十几天的海上航行,張振勳滿怀希望踏上了印尼的土地。清澈亮藍的海水,高聳入云的椰子樹,郁郁蔥蔥的橡膠林,芬芳扑鼻的檳榔花,散發著肉香的沙茶……濃郁的异國風情使小振勳感到新奇而有趣。但是他更關心的,還是在什么地方能夠掙到白花花的銀錢。他一刻都不會忘記,家鄉的父母親人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正盼著他能多掙點錢養家糊口!
  然而,當時的巴城,正處在荷蘭殖民主義者的統治下,它美麗的風光,只是富人的天堂。窮苦人在這里還是難以謀生。舉目無親的張振勳,雖然在姓黃的華僑幫助下有了一個栖身之處,但接連兩個月都沒有找到工作,最后只得去做非常艱苦而且危險的礦工。
  直到3年以后,張振勳才在一個福建華僑開設的紙行當上了佣工。他深知這工作的來之不易,所以只要是老板吩咐的事,都認真踏實地去干好。有的時候,他一個人干兩個人的活,也從無怨言。晚上得了空閒,他總是如饑似渴地學習當地語言和業務知識。紙行的陳老板因此很看重他,先讓他當推銷員,后來又提拔他當賬房先生,把全店銀錢進出和賬務管理都托付給他。張振勳也沒辜負老板的信任,努力搞好經營,當年紙行就獲得了5万荷蘭盾的利潤。這時,有人暗中鼓動他找机會挾帶店里的款項逃回家鄉,去過快活日子。張振勳認為這樣做是不道德的,也是沒出息人的做法,所以堅定地拒絕了。陳老板知道后,更加器重這個年輕人,覺得這是個靠得住的人,所以把自己的獨生女儿陳蘭香也嫁給了張振勳。
  這年年底,陳老板因病去世,臨終之時,他把身后的事情,都托付給了張振勳。安葬了老人以后,張振勳和妻子商量如何發展今后的事業,他說,開紙行雖可以維持生活,但不會有什么大發展,這几年來,他仔細觀察、研究了巴城的商業狀況,發展前景最好的,就該是酒行。因為,荷蘭殖民主義者花天酒地,大肆揮霍,時時离不開酒;而當地的居民中,好酒的人也很多。所以他想把紙行關閉了,改開酒行。妻子一向佩服他的精明強干,听他說得有道理,就同意了。
  酒行開業后,果然生意興隆。張振勳是個有心人,在接待顧客時很注意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結交各方面的朋友。連當地的最高長官、荷蘭人亨利都成了他的朋友。后來,在進行巴城酒稅和典當捐務承辦權的投標競爭時,張振勳得到亨利的幫助,輕而易舉地取得了胜利。承辦酒稅和典當捐務,利潤很大,張振勳的財富也就成倍地增加。同時,他又通過亨利的關系,把這种業務逐漸擴大到其它城市和別的商品中。短短几年中,張振勳成了當地引人注目的大富翁。
  但是,張振勳對這种發財的途徑并不滿意,他一直在尋找更有前途的發展方向。1866年,新的創業机會降臨了。當地政府為了開發附近的島嶼,號召華僑投資進行墾殖。張振勳認為,南洋的島嶼,土地肥沃,加上气候适宜,開發的前景一定會好,這是一個大顯身手、大展宏圖的好机會!于是他親自前往同為荷蘭殖民地的葛羅巴埠,創辦了一個裕和墾殖公司。公司雇佣了一批華僑工人,開墾出一片荒地,种植椰子、咖啡、茶葉等經濟作物,并在田間套种雜糧。經過几年的努力,原先的叢林沼澤變成了肥沃的田園。他的收入也隨之不斷增加。由于他一貫重視信譽,因此營業狀況一直很好。同時,他還包辦了荷蘭駐軍以及勞工的伙食,并且兼辦建筑修繕工程,也賺了不少錢。他在華僑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事業也越辦越大。為了加速墾荒,他一面招收當地的華工,一面寫信回家鄉,召喚鄉親們來南洋參加開發,并先后又開辦了裕應、笠旺、万裕應三家墾殖公司。其中僅笠旺一家,就有職工數万人,擁有資產數百万荷蘭盾!
  1875年。張振勳又去蘇門答腊經營墾荒事業,開辦了亞齊墾殖公司,先后辦起了橡膠園、茶園、魚池和銀行,成為資財累累的“蘇島富翁”。同時,他還把大量盈利投資于其它行業。在巴城,他辦有從事遠洋航運的廣福、裕昌兩家輪船公司;在日里,辦有日里銀行;在文東埠,辦有開采錫礦的東興礦務公司;在棉蘭、檳榔嶼及蘇門答腊還擁有大量房地產。經過30多年的創業奮斗,到19世紀90年代,張氏企業的經營范圍已包括農、礦、商、運輸各業,分支机构遍布南洋各地。据估計,張振勳在企業最鼎盛期間,全部海外資產約合白銀7000万兩,當時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如此。這真是“富可敵國”了!
  張振勳成為南洋華僑界舉足輕重的人物,當地的荷蘭殖民者也不敢小看他。他每到一地,當地的行政當局都鳴禮炮表示歡迎。同時荷蘭政府還准備授予他官職,但張振勳婉言謝絕了。他對朋友說:“我是中國人,應該為祖國出力,怎么能去當外國的官員呢!”
  1890年,是張振勳人生道路上的又一個轉折點。這年,清政府駐英國公使龔照援,奉命考察歐美各國的富國之道。途經新加坡時,他听說了張振勳的情況,很感興趣,特地登門拜訪。會見中,龔照瑗向張振勳請教致富之術,張振勳的回答使龔照瑗大為贊歎,兩人一見如故。經龔照瑗推荐,清政府委任張振勳為中國駐檳榔嶼總領事,后又升任駐新加坡總領事。張振勳的名聲也開始傳到了國內。
  第二年夏天,清政府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怀邀請張振勳到山東煙台商議興辦鐵路、開采礦藏的事。張振勳欣然前往。在談話中,張振勳提起一件舊事:10多年前他曾与一位法國領事同桌就餐,這位法國領事說到,中國天津、煙台一帶气候環境都适宜葡萄生長,用那里的葡萄可以釀造出优質葡萄酒。曾經經營過酒行的張振勳便把這話牢牢地記在了心里。如今到了煙台,他很想實地考察一下葡萄生長的情況。無巧不成書,盛宣怀也早有這個想法,認為煙台一帶葡萄出產丰富,售价低廉,很适合建葡萄酒厂。兩人不謀而合,便細細商議起此事來。盛宣怀說,最困難的是缺少高水平的釀酒師。張振勳說,釀酒師可以聘請,不足為慮,麻煩的是酒瓶無從供應。盛宣怀告訴他,上海已建立了玻璃厂,可以解決酒瓶問題。一席話使張振勳信心大增,當即決定投資,在煙台創辦葡萄酒厂!
  在盛宣怀的支持下,張振勳開始籌建酒厂。他一面在煙台購買土地,定制机器,建筑厂房、酒窖,開辟原料基地,一面寫信回家鄉,招集張氏子弟和親戚來做幫手。1894年9月,張振勳籌辦的煙台張裕釀酒公司得到了政府的正式批准,并獲得了在直隸(今河北)、奉天(今遼宁)、山東三省的15年專利和免稅3年的政策优待。這是我國近代第一家同時也是當時遠東地區最大的一家新式釀酒公司。張振勳親自書寫了金光閃閃的大字招牌,高高地挂在了大門上。
  張振勳邁開了走向釀酒大王之路的第一步。
  張振勳曾經經營過酒行,對于各國名酒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他又經營過墾殖公司,對于原料基地葡萄園的生產管理心中有數,這些都是他開辦釀酒公司的有利條件。然而,對于釀造葡萄酒的工藝技術,他卻是完全不懂的了、最初,他請人從中國古籍記載中尋找有關資料,打算自己試驗。然而,我國的釀酒業雖然源遠流長,但始終以糧食酒為主,關于葡萄酒的記載几乎是空白。張振勳不得不寄希望于外國釀酒師。1892年春天,經朋友介紹,張振勳以重金聘請英國有名的釀酒師俄磷來煙台,兩人合作得比較愉快。沒想到兩年以后,俄磷因為拔牙而突然身亡。正值籌建酒厂的關鍵時刻,張振勳只得急著再請新的釀酒師。這次請到的是荷蘭人雷德弗。張振勳讓雷德弗開始試釀葡萄酒,自己又回到新加坡去處理南洋的事務。不久,雷德弗帶著試制的酒樣,到新加坡來向張振勳報喜,開口就大吹自己的酒釀得如何如何好,簡直能比得上王母娘娘的仙酒。可是張振勳把酒樣拿到當地的一家釀酒公司化驗,結果卻使他大失所望。化驗師對他說:“從化驗結果看,貴國的葡萄質量非常好,但你們的釀造技術實在不行,可能你的釀酒師根本不懂得釀酒!”張振勳這才知道,雷德弗原來是個騙子。
  騙子雖然被赶走了,可張振勳也气得一連几天臥床不起。他的一位奧地利好友知道后,幫他從國內聘請了一位名叫哇務的釀酒師。張振勳接受了教訓,親自陪這位釀酒師來到煙台,并對他進行了認真的觀察和考驗,相信哇務不但釀酒技術精湛,而且為人忠誠老實,這才把大局托付給他。
  哇務不但對釀酒工藝進行指導,而且對當地的葡萄生產情況進行了研究。他發現煙台的葡萄質量雖然好,但品种不多,出酒率也不高,因此建議張振助從西方引進“雷司令”、“大宛香”等优良品种,對原有品种進行改良。張振勳覺得他說得有道理,一面在煙台購買兩座荒山,辟山造田,擴大原料基地;一面派侄儿張子章到歐洲購買120万株优良品种的葡萄苗。不幸的是,購買的葡萄苗在運輸途中經過印度洋,因為烈日的暴晒,几乎全都枯萎了,一下就損失了十几万元。張子章垂頭喪气地回來報告,張振勳雖然也很痛心,但他還是鼓勵張子章說:“胜敗乃兵家常事。我不怪你,你再到歐洲去買120万株葡萄苗回來!”從這一件事,可以看出張振勳成為一名實業家的气魄与胸怀。
  可是,奧地利釀酒師哇務因為年老多病,只工作了很短一個時期,就感到自己無法承擔如此重大的任務,提出辭職的要求。
  張振勳只得再一次尋找釀酒師。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1896年,張振勳在与奧地利駐煙台領事撥保爵士談話時,提起三請釀酒師而終于落空的事,十分煩惱。撥保笑了起來說:“眼前就有一個天才的釀酒專家,你為什么不請他呢?”
  原來,撥保家世代從事釀酒行業,他父親是奧地利著名的釀酒師,撥保從小就喜愛釀酒,一直跟著父親學習釀酒工藝技術,并且在酒厂工作過。張振勳大喜過望,當即同撥保商量,請他來主持張裕釀酒公司的技術工作。撥保見張振勳對發展葡萄酒事業一片痴情,求賢若渴,而且這工作又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因此當場表示,愿意辭去外交職務,重操舊業,助張振勳一臂之力!
  張振勳終于得到了一個稱心如意的合作伙伴。一個中國駐外領事回國辦酒厂,一個外國駐中國領事辭官不做當釀酒師,兩位領事的精誠合作,成為張裕釀酒公司創業史上的一段佳話!
  經過前后十几年的苦心經營,到1908年,煙台張裕釀酒公司終于籌備就緒了。公司擁有兩片占地近千畝、具有124個品种的葡萄園,作為原料生產基地;有三層樓的厂房,1976平方米的地下酒窖和一座玻璃制造厂;并且從國外購進了壓榨机、發酵机、白橡木貯酒桶等設備。公司試釀白蘭地和紅葡萄酒也都已成功。万事俱備,張振勳一聲令下,煙台張裕釀酒公司正式開工投產了。
  張振勳從一開始就十分重視產品的質量。他從釀酒原料葡萄抓起,不但從國外引進新品种,而且引進新技術,凡土壤調理、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都有專人負責。葡萄成熟時,他還對果實的品質進行化驗,分類收剪,分別使用,因而大大提高了酒的質量。同時,他還設立了种植技術檔案,對不周品种葡萄的生長、結果、收獲等情況都逐年進行詳細記錄,作為改進的依据。
  制酒工藝中,酒味醇香的關鍵環節在于酒的窖藏時間。“陳年老酒,越陳越香”,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張振勳嚴格規定張裕公司產品起碼得窖藏5年以上才能出厂銷售。同時,他改變了中國傳統的以缸瓮藏酒的方法,采用進口的白橡木貯酒桶貯酒;而且借鑒外國的經驗,每一年都要給藏酒“轉桶”,也就是從一個桶里轉到另一個桶里去,在轉桶的過程中,將沉淀在底的結晶体酒石酸除去,使酒色更為清澄。貯酒期越長,轉桶的次數越多,酒味自然就越醇香了。盡管這道工序費時費工,張振勳卻堅持不變、一絲不苟,所以張裕公司出產的酒,從一開始就超越了國內外許多厂家的產品。
  張振勳長期從事商業經營,懂得“貨賣一張皮”的道理,深知一個新產品要想打開國內外市場,不僅要物美价廉,而且要注重產品的外包裝。所以,他精心設計了張裕葡萄酒的包裝方案。酒瓶是他自己的玻璃厂專門生產的,造型优雅,用錫箔裹封瓶口,瓶腰再貼上精致美觀的紫色葡萄串商標,十分醒目。可是產品上市以后,仍然很少有人買。銷路打不開,愁坏了張振勳。他認真地分析了上海、南京、北京、漢口、天津等國內大都市的酒類市場,發現都已被美、英、法等國的名酒打人。上層社會的達官貴人,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和闊气,喝低度酒,就要喝外國的白蘭地、葡萄酒和香檳;喝高度酒,就要喝中國的茅台、汾酒。而一般的老百姓,則圖實惠,習慣于飲用普通的高粱酒。張裕葡萄酒和白蘭地還沒有被消費者所認識,當然賣不出去!
  問題的關鍵找到了,解決的辦法也就有了。張振勳便開始大張旗鼓地展開了宣傳攻勢。他在報紙上刊登廣告,在車站碼頭豎立巨幅廣告牌、宣傳畫;將印有“張裕釀酒公司敬贈”字樣的餐具、酒杯等贈送給飯店酒樓;每逢節日,用車拉著裝潢別致、引人注目的巨大酒樽招搖過市,并把小瓶裝的白蘭地、葡萄酒沿街贈送給行人品嘗。此外,他還印制了大量精美的宣傳冊,到南洋各地華僑集中的地方散發,宣傳的內容則著重于葡萄酒對身体的補養作用……這一系列措施,很快發生了作用,張裕公司的產品銷路大開,風行全中國,并且在海外華僑中取得了很大的影響,成為人們舉行宴會和饋贈親友的佳品。
  張振勳不僅是一個有成就的實業家,而且在政治上也有自己清醒的眼光。在長期“實業興邦”的實踐中,他深深地看透了清政府的無能和腐敗,所以對未來的革命寄予很大希望。辛亥革命興起時,他不但支持儿子張秩君參加同盟會,還通過胡漢民暗中資助孫中山革命經費。辛亥革命爆發后,他又捐助福建革命軍民。因此,1912年,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經過濟南時,曾專程去張裕釀酒公司參觀,在品嘗了張裕葡萄酒后,欣然寫下了“品重醴金”四個字,表示他的贊賞之情;孫中山還邀請張振勳出任中國商會聯合會會長,兼任南洋勸業會總理,委托他組織中國和華僑商品展覽,借以推銷國貨。同一年,康有為去張裕公司參觀后,也寫下了贊美的詩句:“淺飲張裕葡萄酒,移植丰台芍藥花;更复法華寫新句,欣于所遇即為家。”
  辛亥革命后,張振勳擔任過中華民國總統府顧問、工商部高級顧問及南洋宣撫使等職。張振勳對于當官沒有熱情,卻利用這個机會,為張裕產品大作廣告。每次到飯店酒樓用餐,他都指名要張裕公司的白蘭地酒,并且向周圍的人說:“你們喝過這种酒嗎?我走遍世界各地,從來沒喝過這么好的酒,真是舉世無雙啊!”引得人們都想嘗嘗這种美酒。
  張裕產品的成功,离不開釀酒師投保的貢獻,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撥保作為一個奧地利公民不得不應征回國參戰。為了感謝張振勳多年以來的熱情相待,撥保在臨行前介紹了一位意大利人來擔任釀酒師。張振勳想,辦厂這么多年了,技術上一直依賴外國人,總不是長遠之計,最好能把洋人的技術學到手,那就可以不再受制于人了。他暗暗囑咐公司張子章和朱壽山兩人,要他們每天跟緊洋釀酒師,偷學他的技術。可是這位意大利人也十分精明,技術上非常保守,每次到了關鍵時刻,他都把所有的人赶出房去,把門關得緊緊的,不讓任何人偷看。張子章和朱壽山也沒有辦法。后來他們發現,這意大利人好酒,喝醉以后還好說話,于是就設法在中秋節那天請他赴宴,把他灌得半醉,再把話題引到釀酒上來,結果意大利釀酒師果然中計,無意中把釀酒的几個關鍵技術都說了出來。張子章他們赶緊記錄下來,照這辦法去進行試驗,一次就成功了!張振勳終于有了自己的中國釀酒師,從此在技術上也可以擺脫外國人的控制了!
  張子章和朱壽山還根据張振勳的設想,用玫瑰香為主要原料,釀制出艷如紅寶石、香气濃郁、滋味醇厚、甜酸适口的紅葡萄酒;以白葡萄為原料,參照中國傳統藥酒工藝,加人肉桂、豆蔻、藏紅花等十几味中藥材,釀制成既有葡萄酒特色、又有滋補作用的味美思,使張裕的產品更加丰富。
  1914年,在張振勳的精心組織下,南洋勸業會和上海招商會在南京舉辦了中外商品陳列賽會。張裕葡萄酒也參加了這次比賽,并且獲得了金牌證書。為此,民國政府向張振勳頒發了二等嘉禾勳章,并特許張裕產品免交注冊稅。從此,張裕公司的白蘭地、味美思、玫瑰香与茅台、紹酒、西鳳酒、汾酒、滬州大曲一起,并列為中國“八大名酒”。
  1915年4月,張振勳受命擔任中國實業考察團團長,率領一個陣容強大的代表團,遠涉重洋,到美國考察。他們途經舊金山時,适逢三藩市舉辦巴拿馬万國商品博覽會。張振勳就派人將隨身攜帶的張裕葡萄酒送去參加比賽。比賽揭曉,張裕白蘭地榮獲國際金牌獎章,而味美思和玫瑰香也雙雙獲得优質獎章。頒獎大會上,當主持人隆重宣布:“中國張裕釀酒公司的白蘭地,榮獲本屆賽會金獎”時,大廳里頓時掌聲雷動。年已古稀的張振勳走上領獎台,伸出滿是皺紋的雙手,從主持人手中接過金光閃閃的獎章,激動得渾身顫抖,老淚縱橫。他無限感慨地說:“我終于如愿以償,釀出了世界上最好的美酒!”
  回國以后,張振勳就將金獎章圖案縮印在商標上,這就是至今仍名揚四海的“金獎白蘭地”的來由。
  張振勳在總結他的創業經驗時說,第一要從長計議,看准了的事情就不惜投資;第二要堅韌不拔,決不向困難低頭!确實,离開這兩點,很難成就大事業。
  1916年9月,張振勳因為積勞成疾,病逝于巴城。
               (薛冰)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