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1864年,美國的南北戰爭正如火如荼,緊張的气氛彌漫在北美的每個角落。 在北方東海岸的波士頓港,深夜是一片死寂,漆黑的水面除了船上閃爍的點點微光外,什么也看不見。港灣內的一艘船上,有一個17歲的男孩四下張望了一會儿,趁船上人沒注意,迅速躍入冰涼的海水中。他潛入水底,一直潛游到遠离那艘船,才探出頭來呼吸一口气。他在下午船快駛近海岸時,就已經事先看准了陸地的方位。 他開始向岸邊游去。游了一會儿,他已筋疲力盡。他仰浮在水面上休息了一會儿,渾身冰冷。他几乎支持不住了。他想喊“救命”,但這一喊,美國海岸警衛隊士兵就會向他開槍射擊。就是不被擊斃,海防人員將他遣送回船上,那豈不是前功盡棄?他于是咬著牙又向前游。突然,有個硬硬的東西把他撞得疼痛難忍,啊,這不是岸邊的木樁嗎?他總算到達目的地了。 這個冒險跳海的17歲男孩,名叫約瑟夫·普利策。這位后來在美國功成名就,成為大富豪和新聞界創始人的普利策,就是這樣踏上美國大陸的。 普利策1847年4月10日,出生在匈牙利一個叫馬口的小鎮。這里靠近羅馬尼亞邊境,有著一片肥沃的土地。他的父親是個有教養的猶太谷物商,母親是有德國血統的美女,是個天主教徒。普利策排行老二,老大已經夭折,老三叫亞伯特,老四是個女孩子,名叫艾瑪。兄妹三人從小就由家庭教師負責管教,尤其受過嚴格的德文、法文等語文訓練。 普利策年幼時,家境小康,不愁衣食。可是不久,他父親因心髒病去世后,他的生活就起了很大變化。母親再嫁,他和繼父布勞相處不好,使得他在家里吃了不少苦頭,因此他一心想要外出獨立。17歲的普利策就這樣离開了布達佩斯。 起先,普利策想當個奧地利軍人,但因為年齡太小,視力不好,身体單薄遭到拒絕。于是他又前往巴黎、倫敦,請求加入外國兵團,但依然是到處碰壁。后來他又到了德國漢堡。在那里,一個德國佬對他說:“小伙子,我可以讓你乘船到美國去當兵。”普利策心想,當時各地都出現大批失業者,想找份工作談何容易,年輕人只有當兵才能混飽肚子。美國遠是遠點,可是德國佬把美國士兵待遇吹得天花亂墜,他于是就爽快地答應了…… 再說普利策偷渡上岸后,發現美國的農田景色和匈牙利大不相同,地廣人稀,但一切都是井井有條,美國農民的生活比起自己家鄉來,要好得多了。 普利策花了差不多一星期的時間才抵達紐約。紐約不比歐洲的某些城市大,也不算很漂亮,但到處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商業大廈林立,新房子越蓋越高,直聳云霄。他特別喜愛人們那种快速的談話方式。在這里他可感覺到生命的跳躍与成長,紐約城就好比他本人一樣,既年輕又充滿活力。普利策認真地學習英語,由于他腦子靈活,記憶力強,很快就掌握了一些簡單的會話。 普利策覺得靠打零工糊口終非長久之計,便找到聯軍總部,報名當兵。“林肯騎兵隊”一名軍士接待了他。軍士見他英語說得很別扭,突然用德國話問他:“你會騎馬嗎?孩子。” 此時普利策心跳得厲害,對于一個在匈牙利農村小鎮長大的孩子來說,騎馬是他最喜愛也最拿手的。當他問清楚“騎兵”的意思后,便高興地點了點頭。那軍士便領他去見一名軍官。軍官和藹可親地拍拍他的肩膀:“你想為這個國家打仗,一定剛從船上下來的,你要證明自己也能做道地的美國人,是嗎?這太好了,你找對地方了。這里的林肯騎兵隊隊員全都是來自德國的高尚家庭,他們會像兄弟般的照顧你的。”于是,17歲的普利策就成了林肯騎兵隊里最年輕的一名戰士。 軍隊紀律是嚴明的。普利策的馬騎得相當好,但他的表現不像一名士兵的樣子,站也站不直,走也走不好。有次班長訓斥他,他竟不停地回嘴,挨了班長重重的兩耳光。普利策古怪的儀表和神經兮兮的表情,常使指揮官看不順眼。有一次指揮官暴跳如雷地叫著:“叫他滾蛋!我們軍中沒有這种笨蛋。” 這种話深深地刺傷著普利策的心,使他和士兵們的距离越來越遠。后來他才明白,在那些身經百戰、受盡戰爭折磨的老兵眼中,自己是個小小蘿卜頭。老兵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親戚朋友和戰友,在戰爭烽火中喪失了生命,內心的創痛可想而知。而年輕的普利策根本不懂戰爭是怎么回事,卻經常對戰爭高談闊論,目中無人,老兵們和長官怎會不討厭他? 騎兵的伙食是不錯的,正在發育的普利策一天一個樣,長得壯實而又高大。漸漸地連長藍賽上尉開始喜歡他了,沒事時還把他喊到帳篷里跟他下棋。藍賽上尉告訴他說,興趣廣泛、好問博學,這在戰后是优點,可是在兵營里就不能有個人行為,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人家要你向前,你就不能退后,長官會為你思考。去猜想騎兵隊長做什么,或林肯總統會做什么決定,這些可不是二等兵普利策的事。籃賽上尉還稱贊他說他的騎術是全連數一數二的。普利策頻頻點頭,似乎明白了許多。 可是第二天大清早,普利策就又闖禍了。大清早集合的時候,他遲到了,而且衣冠不整。值星班長咆哮著命令他出列,大聲地對他訓斥,什么狠毒的字眼都搬了出來,連他的祖宗三代和祖國都罵到了。普利策頓時怒气沖天,他使盡吃奶的力气朝班長臉上猛揍。他的個性是,誰傷害了他的自尊心,他就會大動肝火。 士兵們個個目瞪口呆,待回過神來之后才上去拉開他。這時一位排長聞聲赶來,排長一听士兵竟敢毆打長官,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普利策被帶到總部大樓,被武裝士兵看守在禁閉室里。這是他一生中最可怕的經歷。這在戰爭時期,他也許會被槍斃。但他對所做的并不后悔。如果有人還敢辱罵他,他還會那么做的。 不一會儿藍賽上尉來了。普利策問道:“是不是拉我出去槍斃?”藍賽上尉說:“你又胡思亂想啦,軍隊是不會這樣處置一個不滿18歲的孩子的。不過挨你接的班長一心想置你于死地,幸虧許多戰士為你說情。” 普利策感激地望著上尉,兩腮挂滿了淚水。 藍賽上尉說:“我是來向你告別的,我將調往別的部隊。你一定要記住我說過的話,在戰爭尚未結束時不要跟軍隊挑戰。” 普利策被解除禁閉后,回到了連隊。他記住了藍賽上尉的忠告,從此,在軍隊的這段最后時光里,他一直沒出過紙漏。他再也不是一個樂觀、活潑的小男孩了。這段經歷,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一道永不磨滅的創傷,造成他今后不愿意在任何人的身上尋找友誼的性格。 1865年5月23日,聯軍在華盛頓舉行最后一次游行,林肯總統宣布美國南北戰爭結束。 普利策領了最后一次薪餉。他和許多無家可歸的士兵一樣,決定留在紐約。 戰后的紐約,大批退伍軍人使本來難尋職業的失業大軍更加龐大。如果有一個工作机會,就會有几百人前往應聘。普利策英文還是不行,又沒什么專長,要找個工作談何容易。他的生活越來越困難,后來外套有了破洞都沒錢買件新的。 盡管如此,普利策也盡可能使自己看起來干干淨淨的。只要口袋里有個角幣,他仍然會到法國旅館附設的一家小店找人為他擦皮鞋。有一天,擦鞋的對他這個阿兵哥說,請他幫幫忙以后別再來擦皮鞋了。普利策問這是為什么?擦皮鞋的只好說,法國旅館的闊佬不愿意跟他這個窮孩子坐在一起擦皮鞋。普利策看看身上破舊的衣服,再看看闊佬投來的鄙夷的目光,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這种尷尬的局面,使普利策決心离開這個城市;而且他發誓,有朝一日他要返回此地,買下這家法國旅館,然后把它夷為平地,在這里重新蓋上一棟舉世無雙的摩天大樓。 那天,普利策碰巧遇到一位林肯騎兵隊的戰友。戰友勸他到西部去,西部才是真正的美國,于是普利策決定到密蘇里州的圣路易斯去。他深信他的希望到了那里會實現。 普利策在离開紐約時,身上只有几個銅板。他賣掉了身上唯一值錢的東西——一條絲質手帕。他以步行和搭乘火車的方式前往圣路易斯。當他見到密西西比河的時候,不但已身無分文,還賣掉了一部分的衣服。他走過的路程,相當于從布達佩斯經過巴黎到倫敦那么遠。他把母親美麗的照片帶在身邊,寂寞時不時地拿出來看看,這是他唯一能獲得安慰的短暫片刻。 普利策于10月10日傍晚到達密西西比河畔,正好碰到一陣雷暴雨。他又冷又餓,眼睜睜地望著對面的万家燈火,卻無可奈何。一座橋也沒有,又沒錢坐輪渡。他渾身顫抖著,不知道如何能捱過這個夜晚。他站在岸邊看著渡輪來來去去,船夫叫他走開,他只裝沒听見。 普利策等又一艘渡輪靠岸后,硬起頭皮問船夫:“請問你們需要人手嗎?我必須去圣路易斯,可是我身上沒錢。如果我留在這里,一定會被凍死的……”船夫仔細地打量著他因寒冷而變成紫色的臉,終于代他向船長求情。船長答應讓他上船燒鍋爐,借此免費乘船過河。 船終于靠岸了。普利策鏟了一夜的煤,四肢無力,全身發痛,下船時差點跌倒。船長給了他一點錢,告訴他到哪儿去找吃住的地方。他找了個最便宜的客棧,倒下去就睡著了。 下午,普利策被嘈雜的人聲吵醒了。起床朝窗外一看,只見寬闊的密西西比河上艷陽高照,圣路易斯市是那么生气蓬勃。他來到大街上,買了個面包邊走邊吃。此刻,街上到處都是獵人和生意人,當然還有婀娜多姿的淑女和窮兮兮的工人。新蓋的商業大廈、銀行、學校處處可見,這些美好的形象,使得普利策深信圣路易斯是個可以尋求光明前途的城市。 普利策第二天就找到工作了。由于他身体瘦弱,沒辦法干粗活,而且脾气也不好,又有几分傲气,不太愿意干那种讓人呼來喚去的事,所以他接二連三地換工作,做過騾夫、水手、建筑工人、碼頭苦力、餐廳跑堂和馬車夫,但沒有一樣是他真心歡喜的。 普利策幸運地租到了一間好房子,和一個德國家庭住一塊儿。房東勸他找個固定的工作。要找到一份固定的体面工作,就得先學好英語。他于是來到圖書館,找到了一份差事,每天為圖書館工作2小時,換取可以任意借閱圖書的便利。 每天早上,普利策赶到圖書館,邊工作邊如饑似渴地讀書,上班時間一到,他又赶到一家律師事務所去打工。在圖書館,他遇上了一位名叫托馬斯的教授。虛心好學的普利策贏得了托馬斯的好感,兩人一見如故,談得很投机。托馬斯日后對普利策的一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1868年,普利策當上了律師后,因為沒錢設立律師事務所,加上年紀輕輕,又是一口夾生的英語,找他幫助打官司的人望而卻步,業務始終不見起色。 一天晚上,圖書館里有兩個人在下棋,其中一個正舉棋不定,站在身后觀看的普利策提醒他說:“別走那一步!”兩個人都惊訝得張大了嘴巴望著他。其中一個說:“老兄,如果您走那一步,您就輸定了。”普利策又站在另一方,拿起棋子走了几步說:“先生,如果您這么對付他,還是會贏的。” 兩個人看看普利策,又看看棋盤,似乎讓這位陌生的年輕人的棋藝給鎮住了。 當普利策正想离開時,其中一位叫住了他說:“年輕人,我想認識一下你這位棋藝高手,也順便介紹我的一位好朋友給你,這是艾米爾先生,我叫蘇茲。” 普利策一听不由伸了伸舌頭,他真是不知天高地厚,還敢得意揚揚地指導兩位名人下棋。在圣路易斯,沒人不認識艾米爾和蘇茲,尤其是蘇茲,他是共和党創始人之一,過去曾幫助林肯競選總統。蘇茲原籍是德國人,擔任過美國駐西班牙公使,南北戰爭時曾是少將,現在是密西西比州的參議員。 這兩個人共同擁有一家圣路易斯《西方郵報》。 當蘇茲听普利策說曾在林肯騎兵隊服過役,便和艾米爾交換了一下目光。他倆同時想到,這個才滿20歲的年輕人,已當過騎兵、打雜工人、律師,見多識廣,而且下得一手好棋,這是很少有的。 正好《西方郵報》的一名記者不干了,得找個人補缺才行。蘇茲和艾米爾不約而同地想到了普利策。他倆問普利策愿不愿意當記者;普利策說他當然想當,只是從來沒有寫過文章,怕胜任不了。他倆勉勵他邊干邊學,說他腦瓜子很靈,不久就能胜任的。 普利策上班的第一天,總編輯就派他去采訪一樁盜竊案。當他赶到失竊地點時,已經有許多別的報社同行聞風赶到了。普利策不僅詳細地進行了采訪,還幫助辦案人員分析案情。結果,案子很快就偵破了,而普利策也寫了一篇精彩的報道。就連對他的能力有很大疑問的總編輯,也不得不佩服這個小伙子了。 接著几個星期,普利策寫了許多報道。他之所以一口气能寫那么多的報道,是因為他下筆快而且不浪費一分一秒。他領受任務后,大街小巷到處奔忙,他既報道市政府面臨的困境,也采寫碼頭工人的打架斗毆,甚至別家報紙只字不提的芝麻小事,他也不放過。他認為報紙是給市民看的,就要報道市民身邊的趣聞趣事。如果不是蘇茲支持他的觀點的話,他這些稿子是發不出來的。他的文章一登出,讀者爭相傳閱,頓時洛陽紙貴,《郵報》銷售量直線上升。 報社老板蘇茲又把普利策調往杰斐遜城,擔任報社駐該城特派記者,專門采訪州議會開會的消息。他到首府從事政治采訪的第一個月中,就已闖入議會的政治核心。 由于蘇茲先生的熏陶和栽培,普利策進入了一個嶄新的世界。蘇茲認為這小伙子是新聞方面的奇才,有朝一日會和自己并駕齊驅。 果如蘇茲所言,1869年12月,普利策通過競選,當選州議員。進了議會后,他敢仗義執言,尤其對貪官污吏更是大加撻伐,就像在報上發表抨擊文章一樣。普利策了解到圣路易斯市政當局所收的大筆稅款不知去向,就提出一個法案,要求追查。當時就有一些議員极力反對,甚至公然威脅他的人身安全。朋友們也勸普利策別跟這幫有權勢的人斗,說他們會要你的命的。但他照樣堅持原則,一邊在議會里跟他們斗,一邊寫了一篇篇內幕報道登在《郵報》上。由于社會輿論的壓力,當局被迫進行了追查,并將貪污受賄的官員繩之以法。 由于這件事,普利策被州長任命為圣路易斯市的三大警官之一。這一年他才23歲。他從身無分文來到圣路易斯,時間不長,就成了該市家喻戶曉的風云人物。 如今的普利策已是個小有資產的人物了。他抽空回了一趟故鄉。回到布達佩斯后,他這個衣錦榮歸的游子扑向了母親的怀抱,母子緊緊擁抱著,熱淚滾滾而下。9年時間,一個流浪的窮孩子變成了報社的闊老板、一個政府要員,普利策的繼父怎么也不能相信。 普利策回到美國后,直奔圣路易斯。在這段時間,他做了一筆生意,賺了不少錢。賺錢的原因是他買下了一家報社,轉手又賣給了當時的新聞業巨頭麥克拉,淨賺了2万美元。圣路易斯的居民不得不承認,普利策同時還是個有生意眼光的人。 有一天普利策突然告訴朋友說,他要去首都華盛頓,擔任《紐約太陽報》的特派員。他有充分的理由要去華盛頓。當他回歐洲探親回來時,曾在那里小住几日,并且遇到了一個令他動心的女孩。那女孩名叫凱蒂。 普利策到了華盛頓后,漸漸和凱蒂熱戀起來。但凱蒂的父母卻難以接受普利策,在他們心目中,新聞工作是不值得干一輩子的。普利策下定決心,拼命地工作,希望能夠在新聞事業上闖點名堂出來。他深信這個行業同樣可以出人頭地。 1878年6月19日,普利策和凱蒂終于喜結連理。婚后這對年輕夫婦就前往歐洲度蜜月。夫妻倆的生活一直很美滿。他們在歐洲游歷了10個月后,又回到了圣路易斯。 普利策發現圣路易斯的一家老報——《圣路易斯快報》因經營不善,正打算出售,便以2.5万美元買下《快報》。這樣,31歲的普利策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報紙。但是這家報紙發行量只有24份。為了改變它的老面孔,普利策把它改名為《圣路易斯快郵報》,他在新報紙頭版刊出了發行宗旨——本報除了人民之外,不為任何政党服務;本報不是共和党的發言人,只報道真實的一切;本報不會支持總統或國會,只公平慎重地給予批評;本報將攻擊一切罪行及腐敗行為…… 《快郵報》面向廣大市民,每日刊登一些和市民息息相關的報道,以及市民喜聞樂見的文章和圖畫,受到市民喜愛,發行量直線上升。普利策還喜歡刊登一些發人深思及引起議論的文章,像一篇与稅收有關的文章就是個例子。它刊登了有錢人和大商人所繳的稅額,以及工人和小生意人繳稅的資料。讀者可以清楚地看出,有錢人付的稅很少,窮人反而繳得比他們多。這篇文章一見報,不到几小時,報紙就被搶購一空。普利策把最后一張報紙釘在報館門口的櫥窗里,他自己則躲在一旁,靜听擁擠的讀者對報紙的反應。 普利策這樣做自然會得罪人。一些大商人惱羞成怒,串聯那些逃稅大戶,撤消了在《快郵報》上的廣告。這下子普利策的損失不小,但是他向惡勢力挑戰的決心并未動搖。 普利策一生中最痛恨的就是政治的腐敗。他曾在《快郵報》上撰稿說:“什么是我們政治生活最大的破坏者?當然是腐敗。為什么會造成腐敗呢?自然是貪財。誰又是貪財最大的唆使者?……金錢是今日世界最大的誘惑力。有人為它出賣了靈魂,有人為它出賣了肉体,更有人把錢看成万能……” 普利策作為發行人兼主編,事務相當繁忙。事業一天天擴大,非得有個得力助手不可了。他几乎跑遍了全國,終于找到了一位名叫柯克里的人,這個人性格同他相近,很有魄力。普利策于是任命他為主編。這樣,普利策可以集中精力當報社的老板。 1881年,《快郵報》銷路大增,普利策賺了一大筆錢。他拿出一部分利潤讓員工分享。主編除了高薪,年終還參加分紅利。特別勤勞的報童,可以得到金表或銀表。每年圣誕節,全体員工都能享受到全雞大餐。 這時候,普利策已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了。雖然婚姻、事業都很順利,可是此時普利策的身体已大不如前。 1882年秋天,正當他和家人准備去加利福尼亞度假的時候,報社出了一樁轟動全市的大事,一個名叫史列貝克的律師被登在報上的一篇對他不利的文章所激怒,就帶著槍到報社來滋事,柯克里為了自衛,開槍將他擊斃了。 這件案子几乎毀掉了普利策和他的報紙。來自四面八方的敵人聚集在報社大門前,提出威脅要將普利策處以极刑。瘋狂的群眾甚至把點燃了的火把扔進窗內。 普利策認為,不管如何,殺人絕對是坏事,誰干的都一樣。西部天天在變,正在由野蠻走向文明,應該靠法制來解決問題。他給這件事弄得焦頭爛額。他先讓柯克里取保在獄外候審。他自己也率全家到紐約去了。 這時的紐約已和他剛從騎兵退伍時大不一樣了,已成了一個相當繁華的大都會。為了能在紐約立足,普利策認為還是辦報好。于是他買了一家負債累累的《世界報》。 1883年5月11日,第一張新《世界報》印出來了,立刻引起了一陣騷動,許多報社的編輯看了都大搖其頭,認為這种報紙在紐約是行不通的。但是它每星期都發表由普利策親手寫的社論。社論說出了勞動者的心聲,對紐約的富人顯貴發出猛烈的抨擊。 《世界報》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說出了深刻的道理,很快就贏得了讀者。普利策還利用報紙這個陣地,支持克利夫蘭參加總統競選。《世界報》列出四個支持他的理由:1.他是個老實人;2.他是個老實人;3.他是個老實人;4.他是個老實人。 后來在短短的几年內,《世界報》成了全美國新聞界的泰斗,它所帶來的震撼,使人不得不對它另眼相看。 普利策熱心于政治,1885年,他在國會代表選舉中,以高票當選為紐約市的眾議員。 可是,妻了凱蒂并不快樂,丈夫越忙,在家陪她和孩子的時間就越少。一天凱蒂跟普利策開玩笑說:“約瑟夫,你整日不歸家,是在外面有別的女人了吧?”普利策卻點了點頭說:“是呀,比你漂亮多了,我也非常喜愛她……” 原來,普利策說的是“自由女神”。他在國會就听說了法國人募集了一筆巨款,要塑造一座自由女神像,准備獻給美國人民當禮物。這座女神像已塑造好了,正等著裝運到美國來。有關人士建議將她安置在羅德島地勢較高的地方,以便讓每一個進入紐約港口的人都能看得到,可是國會卻遲遲不通過撥款預算。 普利策准備籌募一筆款項,使法國人的禮物可以早日運抵紐約。他于是通過《世界報》,呼吁大家捐款。《世界報》的大聲疾呼立刻有了反應。1886年10月,當自由女神像在紐約港口矗立時,普利策与各地名流顯要,站立于主持儀式的行列中。 1887年,普利策為紐約市的一次選舉奔忙著,他日夜不停地演說,寫文章,策划選舉事宜。他的身体狀況越來越差。有天晚上,主編柯克里走進普利策的辦公室,看見他直直地望著自己,兩行淚水挂在臉上。原來,普利策什么也看不見了,他的雙眼已經瞎了。 為了調養身体,普利策和凱蒂開始了一次長期、悠閒的環球旅游,經過了印度、中國及日本。回到美國之后,普利策便籌划蓋一座《世界報》新的大廈。他買下的那塊地皮,就是當年退伍時身穿舊軍服被有錢人看不順眼,連擦皮鞋的都攆他走開的那座法國旅館所在地。 1890年12月10日,紐約最高的一座大樓——新普利策大廈完工了。這是座20層樓的建筑物,地下室用來做印刷厂,一樓為營業部,二樓至十樓為出租的高檔寫字樓,十樓以上為《世界報》樞紐中心。鍍金的圓形頂樓是普利策的辦公室。第十一樓是漂亮的臥室套房,專供加班不能回家的編輯使用。 建這座大廈,普利策沒有分文債務,這座价值200万美元的大廈完全屬于他個人所有。 普利策知人善任,他手下有一批像柯克里這樣的精兵強將幫他主持業務。他雖雙目失明了,但耳朵能听見,他每天都要听下屬匯報工作,然后他作出指示。沒事時,他讓秘書讀書、讀報給他听。有時由他口授,讓秘書代寫重要社論。他還造了一艘豪華游輪,乘坐它到處旅游。 普利策為了培養新一代的新聞人才,向哥倫比亞大學捐贈了200万美元,創辦了一所新聞學院。 1911年10月29日,普利策在他的游船上与世長辭,享年64歲。 到了1931年,普利策花費畢生心血創辦的《世界報》,在經濟大恐慌的浪潮中宣告倒閉了。他的后代設法保留了《圣路易斯快郵報》,該報如今仍是美國的大報之一。 為了紀念普利策,美國每年都要評選“普利策”新聞獎,該獎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獎。 (賀景文)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