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如果你有机會乘直升飛机鳥瞰漢城,就會在市中區見到一座非常顯眼的摩天大廈,那就是赫赫有名的大宇集團的總部所在地。大宇集團是韓國最具實力的三大企業集團之一,擁有外貿、造船、鋼鐵、汽車、直升机、机械、電子、建筑等27個系列產業。經過短短20年的奮斗,其總資產高達80億美元,年銷售額也達200億美元以上,堪稱韓國現代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而大宇集團的創始人金宇中,更是奇跡中的奇跡。他白手起家,赤手空拳闖天下,從賣蘿卜小販、報童,一躍而成為集“輸出大王”、“速成財閥”、“金融鬼才”于一身的世界最著名的50個大企業家之一。作為韓國經濟振興的英雄,金宇中被譽為韓國“經濟起飛的縮影”。從這位“速成財閥”的發家史中,人們足以窺見韓國經濟迅速崛起的奧秘之所在。 1936年12月19日,金宇中生于大邱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金容河是大邱師范學校校長,并兼任漢城商業大學教授。母親全仁恒畢業于高等學府,曾擔任過大韓婦女會副會長。他們婚后生有5子1女,金宇中排行第四。作為教育家,金容河十分注重孩子們的早期教育。他為5個儿子分別立下奮斗目標:希望長子台中將來成為教育家,二子貫中成為政府要員或軍人,三子德中成為醫生或學者,四子宇中成為商人,五子成中成為法律學家。他還經常夸獎宇中有一种天生的商人素質。這潛移默化的教誨在金宇中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成為他奮發向上的動力。后來,金宇中真的成了商界巨子,每當他向人們講述往事時,總要提到父親的啟蒙教育對他的巨大影響。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金容河為孩子們編織的夢被打碎了。隨著戰爭的逐步升級,金宇中的家境日漸衰落。父母不得不暫時离開漢城外出避難,大哥、二哥在外讀書,三哥也离家出走。家中僅留下金宇中,帶著他的9歲弟弟和7歲妹妹,過著清貧的生活。生活的重擔過早地壓在了他那柔嫩的肩上。 那年,金宇中剛滿15歲,是漢城京畿中學二年級學生。為了不讓弟弟、妹妹挨餓,他產生了掙錢的念頭。 做什么買賣呢?他冒著酷暑來到附近的農貿市場,四處觀察,卻不知自己能做些什么生意。時過晌午,他累得汗流浹背,口干舌燥,真想喝上一碗涼茶解渴。他環顧四周,竟沒發現一個賣涼茶的。“我何不賣冷飲呢?”他似乎找到了一條生財之道。 正好金宇中家里有一台冷飲机,他決定自做冷飲。于是,他買了一些冰塊放進冷飲机,再注入涼開水,摻些桅子,撒些白糖,凋成黃顏色,冷飲便制好了。可是,冷飲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好賣,整整一上午才賣出20碗,減去成本,僅僅是不賠。這种不賺錢的生意是無法做了。那又該做什么好呢? 回到家里,他發現自家菜園里蘿卜長勢格外喜人,便決定做蘿卜生意。他到菜園里拔了些蘿卜捆成30捆,用小推車推到市場叫賣。想不到不出半天工夫,30捆蘿卜就全部賣光了。第二天,他發現15里外的孤島上有一大片無主蘿卜地。因戰亂,蘿卜地的主人舉家逃難去了。這可是天賜的無本買賣!從此,他正式做起了蘿卜生意。 蘿卜生意雖小,金宇中卻從中學會了做生意的訣竅。從一開始生硬別扭的叫賣到后來的主動推銷兜售,從胡亂捆扎、不注重商品的外觀到仔細琢磨怎樣捆扎才外形好看,吸引顧客……強烈的商業意識在無形之中便一點一滴地融入了金宇中的腦海里。 隨著做生意的技巧日益提高,金宇中一天能賣100多捆蘿卜,賺上一些錢,但戰爭期間糧价暴漲,兄妹3人也只夠糊口。到了深秋,賣蘿卜的旺季一過,一家人的生活又難熬了。 禍不單行。一天清早,在外“避難”的母親突然回家,告訴孩子們半月前父親外出后失蹤,至今下落不明,十有八九死于戰亂之中。話未說完,母親的眼淚就掉了下來。金宇中心里一酸,扑在母親怀里大哭起來。 寒冬來臨,大雪紛飛,家中的糧食所剩無几,值錢的東西已賣淨。母親只好領著儿女們离開漢城回老家大邱市。哪知大邱的生活比漢城更艱難。母親找不到工作,全家陷入走投無路的境地。金宇中心急如焚:絕不能讓全家人坐等餓死,一定要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擔。他決定去當報童。 當時賣報的報童很多,但金宇中与別的報童不同。他賣報不僅腿勤口勤,而且善于動腦。報童們喜歡到离報社近的西門市場賣報,那里來往人雖多,可大多數是本地人。金宇中与眾不同,他發現較遠的防川市場更有利可圖,盡管市場規模較小,但附近居住的是躲避戰火的北方難民,他們要比當地人更愛看報,希望從中得到故鄉的消息。報童們總是一邊賣報一邊收錢。金宇中認為這樣雖穩妥卻費時。為了獨占防川市場,他除了預先准備好零錢外,還采取了先看報后收錢的辦法。每天一大早取到報紙后,他就急忙跑到防川市場。從市場入口開始他便把報紙迅速發給面熟的老顧客,直到市場末尾把100份報紙分發完才回過頭來一一收錢。這樣做看上去冒險,但實際上几乎沒有人不付錢。到了下午4點,已賣完報紙的金宇中,又從別的報童手上低价買進報紙,拿到市內繁華區去賣。晚上9點,他又蹲在風山洞郵局門口把剩余的報紙賣給下晚班的北方難民。這樣一來,金宇中一天就能賣上150份報紙,最多時高達200份,收入基本能維持一家4口人的生活了。這一段在大邱賣報的生涯,為他日后的飛黃騰達奠定了基礎。 后來,金宇中成了大邱無人不曉的報童,并且成為10名賣報領班人之一。他每天取報分發給報童,收領班費,此外他還親自外出賣報,實際擁有雙份收入,后來他回憶起這段生活時,總是自豪地說自己是一個貧困而又不平凡的少年商人。 然而,讀書才是金宇中的最大嗜好。他在大邱賣報期間仍堅持讀書。家境稍有好轉,他又返回漢城讀完中學。1956年,他考入延世大學商經學院經濟系。為了籌措金宇中上大學的報名費,母親不惜賣掉了房子,這件事令金宇中永世不忘。 由于家庭生活困難,金宇中在大學讀書期間的一切費用,都是由漢城實業株式會社社長金容順提供的。金容順原是金宇中家的鄰居,又是金宇中父親的摯友。他有女無儿,平時特別喜歡金宇中,視同親生儿子一般。他十分了解金宇中的為人和才學,認定這個年輕人將是個英才。1960年3月,年滿24歲的金宇中以优异成績結束了4年的大學生活。畢業典禮上,金容順社長把自己戴的一只新手表摘下來送給了金宇中,如此殊榮令金宇中激動不已。畢業后不久,金宇中就被金容順從复興部經濟開發委員會挖走,加盟漢城實業株式會社。 漢城實業株式會社是韓國化纖制品進出口業的佼佼者。金容順本想讓金宇中立馬擔任本社的貿易部長,但金宇中認為自己對外貿業務尚不熟悉,況且無功封官于心有愧,因而沒有接受這一職位。這种虛心与踏實的精神令金容順深感滿意。 1961年元旦,金宇中被正式聘為漢城實業株式會社的職員,主要負責纖維制品進出口業務。他大膽地從日本大量進口尼龍纖維制品,使漢城實業的進口額激增。他在漢城繁華的商業中心積极推銷公司的商品,敢于与“第一毛紡”、“金星紡織”等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展開競爭。但好景不長,朴正熙上台后股票市場的混亂和貨幣改革的實施,使漢城實業株式會社陷入了困境,金容順社長對此束手無策,坐以待斃。 金容順早先曾許諾讓金宇中赴英國留學,在會社倒閉之前,他把赴英護照交給金宇中。兩人心情沉重,久久無言相訴。 但在金宇中出國途中事情卻出現了轉机。 金宇中認為,市場信息是希望所在。他決定借出國之机了解一下各國市場行情,因而他計划去英國的路線是:漢城——香港——馬尼拉——西貢——新加坡——曼谷——德里——雅典——羅馬——巴黎——倫敦。首站是香港,在韓國貿易辦事處的一位同學幫助下,他結識了一些香港商人。緊接著是馬尼拉、西貢、新加坡,每到一地,他就坐上出租車,跑商店,逛市場,參觀企業,終于尋找到一片希望。他發現壟斷新加坡服裝和紡織品市場的是越南產品,其質量并不比韓國的毛紡織品高,而生產成本卻比韓國高。眼下韓國政府正把“輸出第一主義”作為建設自主經濟的重要方針,并采取各种措施積极鼓勵企業出口創匯。這不正是難得的發展良机嗎?經過周密計划,衡量得失,他确信向新加坡出口紡織品是樁大有可為的買賣。他運用嫻熟的推銷技巧,很快就与新加坡商人簽訂了總額為34万美元的出口合同;然后斷然放棄了留學机會,怀揣這份巨額合同書興沖沖地赶回漢城。一番努力之后,金宇中圓滿地完成了這批紡織品的出口任務,使漢城實業株式會社起死回生,并進入全盛時期。 金宇中再接再厲,不斷擴大出口市場,使1964年的出口額達70万美元以上,他在對外貿易中恪守信譽,保質保量,按期交貨,從而在東南亞一帶名聲大噪,被譽為“紡織出口大王”。 為表彰金宇中對會社的貢獻,金容順為他購買了一棟非常雅致的住宅,并提升他為貿易部長。這一年金宇中剛滿28歲。 在1965年實現出口100万美元的基礎上,金宇中滿怀信心地迎來1966年,他計划擴建和新建紡織厂,并确定出口目標為200万美元。但金宇中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划卻未能得到大病初愈的金容順的支持。 金宇中無法理解金容順的悲觀態度,也不愿失去干事業的机會,于是在1966年2月正式向金容順社長提交了辭職申請。 1967年3月22日,金宇中与大都纖維株式會社社長都再煥、以及摯友李雨馥、趙東濟、金尚重共5人合伙創辦了大宇實業株式會社。“大宇”的商號取自大都纖維會社的“大”和金字中的“宇”,二字合并而成。開創之初,設施非常簡陋,辦公室是一間借來的僅8平方米的房間,職員只有5名,金宇中自任貿易部長。就這樣,金宇中帶著一身朝气,以寥寥資金,開始了他的創業生涯,時年他才31歲。 他決定把會社的重點置于開拓國際市場。大宇成立的第二天,金宇中就踏上了出訪東南亞的征途。1967年5月1日,一艘滿載大宇尼龍織物的貨輪從釜山港駛向曼谷,這是大宇實業同泰國進口商做成的第一筆生意,价值1.5万美元。到10月底,大宇就完成了50万美元的出口額,并保有30万美元的出口合同余額,与那些在一年內連10万出口額都沒有的眾多會社相比,大宇的成就簡直是奇跡了。 金宇中在創業的第二年又在向美國出口上大獲成功,使其年出口額猛增至292万美元,獲純利1700万元。他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取得如此巨大成績,在韓國商界引起轟動。在1968年11月30日召開的第五次出口日紀念大會上,金宇中榮獲由總統頒發的產業獎章,并被定為出口增長有功企業。從此,大宇實業開始青云直上。 1969年由于大宇實業創始人之一的都再煥中途退出,大宇的發展受了點影響,但仍完成出口額396万美元。金宇中依据合同將會社利潤的一半支付給都再煥,從而解除了同大都纖維的合作關系,大宇實業由此結束了初創期的合作体制,确立了金宇中一人的經營体制,金宇中也才真正當上了大宇實業會社的社長。 從70年代起,金宇中就拋開日本中間商,直接与美國紡織品進口商進行貿易,終于敲開了美國紡織品市場的大門。大宇實業的出口額逐年成倍激增。到1972年,出口額已達5278万美元,居全國第二位。金宇中被授予韓國企業家的最高榮譽獎——金塔產業勳章。“紡織品輸出大王”金宇中的名字不脛而走,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 1974年,大宇對外出口持續高速增長,達1.2億美元,獲“1億美元出口塔”的榮譽。大宇的資本比8年前創業時增加了800倍,達40億元。 金宇中從一個普通的出口商,經過短短8年,就成為全國聞名的大財閥,震惊了整個韓國的財界和商界,“金宇中神話”眾口皆碑。人們把大宇的迅速成長,比喻為“神話般突變”,把金宇中稱作“速成財閥”。 但是,“速成財閥”金宇中并沒有就此止步,而是在創造一個又一個令人眩目的“金宇中神話”。 1976年初,為了發展机械工業,金宇中不惜冒巨大風險,收購了有40年虧損歷史的大型企業韓國机械,并在一年后使之轉虧為盈,被評為优秀企業。金宇中也因此而獲“韓國最优秀經營人”的稱號。 1978年7月,金宇中買下了与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有密切聯系的新韓汽車的50%的股份,正式投身汽車工業。同年9月,大宇實業又承擔起玉浦造船厂建設工程,正式成立了大宇造船工業株式會社。 1978年,大宇的對外貿易出口額終于躍居全國首位,出口總額達7億美元。1979年又榮獲“10億美元出口塔”獎。 1981年10月,玉浦造船厂正式宣告竣工,使韓國每年的造船能力由280万吨一躍提高到400万吨,成為世界第五造船大國。 到1982年,創業才15年的金宇中,已成為韓國的第三大財閥,与現代集團的鄭周永、三星集團的李秉哲并駕齊驅。當年對外出口額達19.1億美元,連續4年保持出口額第一。 1985年,大宇基本上占領韓國的家電市場,其家電銷售网點由150個猛增至1600個。 1986年9月,大宇汽車會社的轎車工厂正式竣工投產,其年產汽車16.7万輛,平均每兩分鐘生產一輛汽車。是年,大宇集團已發展成為擁有27個系列產業的集團,它涉及服裝、纖維、鋼鐵、机械、建筑、電子、造船、汽車、化工、金融、證券、保險、旅游、教育、科技等各個方面;職工人數增至8.5万人,海外分支机构67個。 進入90年代后,金宇中預計到2000年人類將進入信息社會,因此,他將電子、汽車、机械、造船、化學、重工業等6大部門列為發展的戰略產業。從1992年起,大宇汽車開始進入美國市場。現在他計划投資70億馬克建造新的汽車厂,到2000年其汽車年產量可達220万輛,使大宇汽車躋身于世界十大汽車制造厂的行列。 這些輝煌成就的取得是金宇中創業道路上的一個個里程碑,但同時也是他攀登新高峰的起點。他是一個永不滿足的人,是奇跡的創造者。 人們不禁要問:大宇成功的秘訣究竟是什么?對此,金宇中總是用一句話回答:“奧秘在于努力工作。”事實也是如此。自創業以來,金宇中從來沒有休息一天,休假過一次。他一年的工作日是365天。每天早晨5點起床,深夜12點才睡覺。為提高工作效率,金宇中規定在工作時間內不准召開任何會議。大宇的工作會議都是在每天早晨6點准時召集,被稱為“黎明會議”。會議由金宇中親自主持,大宇的重要決策大都是在這個會議上作出的。每天早上7點,他准時走進辦公室,連續工作十六七個小時,直到夜里11點鐘以后,才拖著沉重疲憊的步履回到家里。為洞察國際市場動向,金宇中經常到國外出差,且時間安排得非常緊湊。他甚至一天在三大洲用餐,即早晨在北美洲的美國,中午就在歐洲的英國,而晚上則到了非洲的利比亞。正是由于金宇中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汗水和對事業的精誠,才使大宇實業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神話,在短期內從一個小企業躍為韓國屈指可數的大企業集團。金宇中把大字的創業道路歸結為“創造、挑戰、犧牲”6個字,而這也是對他本人的創業史最恰如其分的總結。 (陳濟忠)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