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二十章 鏖戰緬北


        胡康河谷彈如雨,孟拱河谷鏖戰急;
        飛兵天降密支那,日軍王牌命歸西。

  史迪威怀揣蔣介石授以“全權”的手令,滿心歡喜地离開重慶,于12月21日赶到印度的利多。他不顧旅途的勞累,立即找來中國駐印軍將領召開會議,研究反攻緬北的作戰計划。

  關于中國駐印軍的進攻目標和作戰計划,史迪威早已成竹在胸。他准備率領部隊從利多出發,跨過印緬邊境,首先占領新平洋等塔奈河以西地區,建立進攻出發陣地和后勤供應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強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戰術,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奪占緬北要地密支那;最后向八英方向發展進攻,与云南的中國遠征軍會師,打通中印公路。

  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國駐印軍雖然經過蘭姆加爾的整訓,全部換上了美式裝備,火力和机動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中國軍隊畢竟從未對日軍打過大規模的進攻戰役,缺乏這方面的作戰經驗。目前可以投入作戰的部隊,只有新38師和新22師,兵力不到3.5万人。剛從國內空運來的新30師,眼下尚在蘭姆加爾整訓和換裝,還要等一段時間才能開赴前線。右翼英帕爾的英軍,雖然集結了第14軍和第15軍共6個師,但何時能夠發起進攻,還不清楚。云南的中國遠征軍的11個師,蔣介石已明确表態,只要英國海軍不在緬甸南部登陸,他就不讓這些部隊入緬。駐印軍的緬北反攻,可以說是孤軍奮戰,兵力上對日軍并無优勢。

  從利多到密支那的作戰路線,要經過野人山中的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地形极為复雜。這里崇山峻岭、飛崖疊峰、森林蔽日、河流縱橫。部隊難以机動,難以展開,難以充分發揮火力优勢,后勤補給更是十分艱難。

  當面之敵日軍第18師團,是一塊難啃的骨頭。該師團有3.2万人,是日軍的一支王牌部隊。1937年,它參加過進攻上海和南京的作戰,是制造南京大屠殺的元凶之一。1938年,它又南下在廣東大鵬灣登陸,攻占廣州。1939年在廣西欽州登陸,投入進攻南宁的作戰。1940年,它被調往南洋地區專門進行叢林作戰的特別訓練。于1941年占越南、進泰國、橫掃馬來亞。翌年2月,它在新加坡創造了以3万多人迫使8.5万英軍繳槍投降的奇跡,隨后又投入緬甸作戰。長期的熱帶叢林作戰經驗,使其獲得了“叢林作戰之王”的美稱。原任師團長牟四口廉也已升任緬甸方面軍第15軍司令官,現任師團長田中新一中將,曾任日軍大本營作戰部部長,是個詭計多端、老謀深算的指揮官。

  盡管如此,史迪威仍然充滿了信心和希望。他必須打贏這一仗,因為這不僅可以打通中印公路,增加對華援助;而且可以有力地證明他的觀點:只要加強整訓,更新裝備,實施正确指揮,中國軍隊完全可以戰胜任何強大的敵人。他認為,如果能讓蔣介石看到中國駐印軍的戰斗力,或許能促使他在整編軍隊、進行軍事改革方面,采取積极一些的態度。

  史迪威請已先期入緬的新38師師長孫立人介紹了前線情況。兩個月前,新38師為掩護中印公路的修建,已派出第112團進入緬甸境內。當時,日軍第18師團主力尚在密支那及其以東地區,印緬邊境僅有日軍少數守備部隊。10月24日,第112團開始攻擊前進,29日占領新平洋。11月上旬,該團進至于邦地區時,遭到日軍的頑強抵抗,前進受阻。

  日軍第18師團發現中國軍隊入緬后,立即調整部署,以第114聯隊留守密支那,以第55聯隊和第56聯隊向前線增援,師團指揮部亦向前開進。12月中旬,第56聯隊主力到達于邦地區,向中國軍隊發動反扑,被我軍擊退。目前,戰場呈膠著狀態。

  史迪威認為,必須乘日軍主力立足未穩,迅速發起進攻,占領于邦,掩護后續部隊入緬。第二天,他便赶到新平洋,建立了指揮部。23日,召集新38師各師、團長開會,部署對于邦的進攻戰斗。此時,新38師第113團和第114團已到達前線。史迪威決定,以第113團擔任正面進攻,第112團和114團分別從左右兩翼,向日軍側后攻擊。

  24日清晨,史迪威离開新平洋徒步赶往前沿陣地。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步行,在戰斗開始前20分鐘到達了擔任正面進攻的第113團第3營指揮所。軍官們惊呆了,一位60歲開外的中將、戰區副統帥,竟跑到第一線的營級指揮所來視察戰斗,這他們在中國軍隊里從未見過。

  在整個反攻緬北的進程中,凡到戰斗激烈之時,史迪威總會出現在第一線的團或營指揮所里,他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督促官兵們進攻,鼓舞部隊的士气。一位曾在新38師任營長的王及人先生回憶說:“總指揮史迪威……常親臨前線督戰,方法很特別。如果一個敵人陣地久攻不下,他就獨自開著小吉普車到前線團部蹲著不走,他表面上從容不迫,說是到前方來看你們打仗。團長當然心中明白,只好讓副團長陪著他不讓他亂跑,自己到前線去指揮作戰。如果等了一兩天還不見攻下來,他又到前線蹲著不走,弄得人們為他提心吊膽,師長也不得不到前線來陪著他。等到敵陣地攻下來了,他講几句獎勵的話才高高興興离去。”

  上午9點,于邦戰斗打響,炮兵部隊進行了1個小時的炮火急襲,370多發炮彈在敵人陣地上開花。10點零5分,隨著一陣嘹亮的沖鋒號,部隊向敵人發起了攻擊。史迪威看著駐印軍官兵一個個地奪占敵人的据點,心中感到十分喜悅和快慰。“中國人打得很好,這些人勇猛無畏,下級軍官是好樣的。”那天晚上,史迪威回到司令部,在日記里寫下了自己的觀感。

  10月29日,新38師經過6天的激戰,全部奪占了于邦的日軍陣地。日軍第56聯隊丟下300多具尸体,倉皇向后退卻。

  于邦戰斗初戰告捷,充分顯示了中國軍隊經過蘭姆加爾整訓之后,戰斗力特別是攻擊能力的明顯提高,大大鼓舞了駐印軍官兵打敗日軍的信心和勇气,同時也給日軍以巨大的震撼。据日軍戰史記載:“過去,日軍一個大隊(相當于一個營)對付中國一個師綽綽有余。尤其是在九州編成、轉戰中國、素有把握的第18師團,与中國軍戰斗最有自信。豈料胡康河谷的中國軍,無論是編制、裝備,還是戰術、技術,都完全改變了面貌,……使我軍損失慘重……按此情報后,全軍不禁為之愕然。”

  戰斗結束后,史迪威于12月31日飛往新德里的東南亞戰區司令部。本來,史迪威把緬北作戰當成了躲開蒙巴頓和蔣介石的“避難所”,他對這兩個人推三擋四、討价還价的那一套,實在厭煩透了,唯一的愿望就是作戰。可是,重慶和新德里還是不斷地用各种電報來糾纏他,尤其是蒙巴頓,在他剛剛開始作戰的時候,就一再提出所謂的“指揮權”問題。史迪威只好利用作戰間隙飛往新德里,与蒙巴頓了斷此事。

  史迪威的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在東南亞戰區序列中稱為“北方作戰司令部”,与英帕爾的英軍第4集團軍處于同等地位。蒙巴頓要求史迪威和第4集團軍司令斯利姆中將,統一服從戰區地面部隊司令喬治·吉法德爵士的指揮。吉法德在駐印英軍中一貫以消极、保守、無能而著稱,許多人認為,他的唯一本事就是“可以确保在他的管轄范圍內不發生任何戰斗”。史迪威极為厭惡此人,把他稱為緬甸的“何應欽”。因此,他斷然拒絕接受青法德的指揮。

  但是,蒙巴頓一再堅持,不肯退讓。他“說個沒完,說他指揮不了啦,他不知道我們在什么地方啦”,等等。為了打破僵局,史迪威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他提出:“在我的部隊到達加邁之前,我打算接受斯利姆將軍的指揮。”事前,中英雙方已達成協議,駐印軍在進入加邁以前,歸英國方面指揮;到達加邁以后,即歸還中國指揮。斯利姆將軍在第一次入緬作戰時,就曾与史迪威并肩作戰,是一位戰斗精神很強的軍人。盡管他的職務比作為戰區副統帥的史迪威低一些,但史迪威表示:“我可以在一個下士的手下打仗,只要他讓我上戰場就行。”

  雖然蒙巴頓不得不同意了這樣的安排,但心中耿耿于怀,他寫信給馬歇爾,對史迪威提出指責。馬歇爾复信說:“假如你能作一些深入了解,你就會發現,他只是想毫不拖延地干几件事情。……對于任何一個旨在向敵人發起進攻的建議和作戰行動,他都會為之貢獻出最大的精力和勇气,發揮出無窮的智慧和想象力。……他的缺點是對于一些人的保守觀念和行動緩慢缺乏可心——在當前緊急的形勢下,這實在是個非常可愛的缺點。”

  史迪威新德里之行的一個重要收獲,是把美軍的加拉哈德部隊從英國人手里又要了回來。這支部隊在美軍中的正式番號是第5307暫編團,1943年8月魁北克會議決定派往中緬印戰區。全團3個營,共3000多人,系由南太平洋戰區和加勒比地區的美軍中抽調人員組成,多數是有作戰經驗的老兵。最初,這支部隊由英軍將領奧德·溫格特指揮。溫格特准將早先在阿比西尼亞(埃塞俄比亞),創造了一种遠距离滲透戰術,成為名噪一時的遠程突擊戰術專家。加拉哈德部隊到達印度后,根据溫格特准將的指導,接受了這种新戰術的訓練,向敵后進行滲透和突擊作戰的能力大為提高。能得到這支部隊參加戰斗,史迪威更增強了擊敗日軍王牌師團的信心。

  史迪威在新德里只停留了一天,便匆匆赶回緬北前線。1月2日上午,飛机直接降落在新平洋剛剛建成的机場上。史迪威立即召集駐印軍將領,部署下一階段的戰斗。

  此時,日軍第55、56聯隊已退守達羅至太白加一線。這里是胡康河谷中一塊少有的平緩地帶,塔奈河曲折婉蜒橫貫其間,日軍在河對岸憑借突起的山地和熱帶叢林构筑陣地,以阻止中國軍隊的進攻。其主力部署在太白加一帶,企圖乘駐印軍發動攻擊、兵力分散之机,從右翼實施反擊。

  駐印軍新38師正從于邦地區向太白加攻擊前進,廖耀湘新22師的先頭部隊第65團已進至新平洋。史迪威決定,以新38師第113團向太白加日軍第56聯隊之左翼攻擊;第114團為主要突擊方向,進攻太白加敵之右翼,并切斷日軍第55聯隊与第56聯隊之間的聯系;以第112團為穿插部隊,翻越太白加以北山地,插向日軍左側后,阻斷日軍退路;另以新22師第65團攻擊達羅之敵。

  至1月中旬,新38師已奪占日軍各外圍陣地,開始攻擊太白加之前沿。日軍急忙抽調達羅第55聯隊主力向大白加方向增援,遂造成左翼空虛。新22師第65團,乘勢迅速包圍達羅之敵一個大隊,經過激戰將該敵大部殲滅,于1月31日占領達羅。新38師亦于1月28日,向太白加發起總攻。美軍第10航空隊出動了30余架飛机,輪番實施空中打擊,日軍第18師團主力不得不突圍后撤。2月1日,新38師占領太白加。

  達羅一太白加戰斗的胜利,使中國駐印軍在緬甸境內站穩了腳跟,開辟了向縱深地區進攻的道路;同時打亂了日軍的部署,使敵人陷入被動地位。

  戰斗的胜利,使史迪威感到欣喜和快慰;可蒙巴頓的糾纏,仍然讓他難以擺脫。1月五日,史迪威再次飛往新德里,去領教蒙巴頓一項新的“戰役計划”。

  “上午10點開會,只听他大聲地哇啦哇啦。英國佬只要還能推脫,就不會去打仗。大談他們所謂‘全球戰略專家’提出的計划:漂亮的圖表,虛假的數字,肮髒的意圖。”蒙巴頓認為,蔣介石已拒絕派出云南的中國遠征軍部隊,因此,奪取密支那、打通中印公路的目標是無法實現的。他提出了一項“公理戰役計划”,要求放棄緬甸作戰,實行以奪取馬來亞、蘇門答腊和香港為目標的海上戰略。

  英國佬的“肮髒意圖”十分清楚,雖然緬甸是英帝國的一部分,但打通中印公路,對他們沒有直接利益可圖;而東南亞尤其是香港,則是英國的主要殖民利益所在。史迪威堅決反對這一計划,但蒙巴頓畢竟是戰區最高統帥,他決定派戰區副參謀長魏德邁率代表團去華盛頓,將這一計划提交聯合參謀長委員會討論。

  史迪威為避免陷入被動地位,立即派他的參謀長博特納准將和政治顧問戴維斯,先期返回美國。博特納和戴維斯在華盛頓拜見了羅斯福,向他匯報了上述情況。羅斯福馬上致電丘吉爾,堅持奪取緬北的戰役行動,反對進攻東南亞的“海上戰略”。5天以后,當魏德邁率領由17人組成的代表團向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提出“公理戰役計划”時,當即遭到正式否定。蒙巴頓為此气憤至极,火冒三丈。

  2月1日,史迪威從新德里回到新平洋,隨即將指揮部遷至剛剛奪占的太白加,准備下一步的作戰行動。駐印軍占領太白加、達羅一線后,已深入緬甸境內約90公里,距利多基地達120公里。繼續向縱深進攻,后勤補給已成為一個重要問題。2月5日,負責修建中印公路的皮克准將應召來到太白加,史迪威命令他于3天之內,在太白加修建一座可供運輸机起降的臨時机場,并在2月20日之前將中印公路從新平洋修到此地。皮克將軍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專家,而且非常能干,他果然准時完成了任務。

  在整個反攻戰役過程中,盡管地形极為复雜,交通十分不便,運輸非常困難,但駐印軍的彈藥、糧襪、油料和器材等軍需物資一直比較充足,負傷官兵也都能得到及時的救治,這對取得作戰胜利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駐印軍在戰后的經驗總結中寫道:“我軍任至何處,彈藥不虞缺乏,即令深入敵后被敵包圍,亦可利用空軍投擲補充,亦不致發生斷絕之危險。總之,物資多,運輸便,后方之補給圓滑,前方之戰力自可發揮。此足證明補給運輸實為戰胜之最要條件。”

  日軍第18師團自達羅、太白加一線撤退后,改變防御部署,將第55、56聯隊成梯次配置,分別占領孟關和瓦魯班地區,兩地前后相距約12公里,企圖以堅固的縱深防御,阻止駐印軍的進攻。

  2月20日前后,中國駐印軍各部隊進至孟關外圍陣地,新22師已全部投入戰斗,美軍上校羅思韋爾·布朗率領的駐印軍坦克部隊和美軍的加拉哈德部隊也已到達前線。根据史迪威的部署,以新38師為左路,新22師為右路,擔任向孟關之敵的正面進攻,同時兩師各抽出一部兵力攻擊孟關反側;以坦克部隊穿越叢林,切斷孟關与瓦魯班之敵的聯系;以加拉哈德部隊沿北側山地長途迂回,攻占瓦魯班,完成對日軍的包圍。

  2月24日,中美聯合部隊向日軍發動全面進攻,新22師和新38師主力迅速向孟關逼近。3月1日,美軍加拉哈德部隊在崇山密林中艱苦跋涉近百公里,抵達瓦魯班東北地區,隨即向日軍發起攻擊,并占領其側后南北河渡口。日軍發覺其后方被截斷后,除留少數部隊在孟關正面抵抗外,集中全力向瓦魯班發起反擊。加拉哈德部隊在已迂回至此的新38師第113團的支援下,与日軍展開激戰。3月4日,新22師攻克益關正面陣地,繼續發展進攻,日軍已被包圍在瓦魯班周圍的狹小地段。3月9日,日軍憑借工兵部隊在叢林中臨時開辟的兩條秘密通道,僥幸逃出絕境。

  孟關一瓦魯班戰斗,殲滅日軍1500多人,給第18師團以重創,并肅清了胡康河谷之敵,為反攻緬北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礎。戰斗結束的當天,新22師師長廖耀湘興高采烈地來見史迪威,他驕傲地說:“新22師在昆侖關打敗了日軍最厲害的第5師團,這回又打敗了日軍第二厲害的第18師團。”本來,史迪威對原屬于杜聿明部下的廖耀湘并無好感,在他和孫立人之間,史迪威還是更器重和欣賞孫立人。但是此時,他也為新22師表現出來的嶄新面貌和戰斗精神感到由衷的高興。多年以后,廖耀湘盡管對史迪威也略有微詞,但仍然滿怀深情地說:“他的确是一位真正的軍人,卓越的統帥,我非常敬佩他那剛毅勇敢的性格和注重實際、講求實效而且忘我的作風与獻身精神。他作為我的長官,永遠受到我的尊敬和仰慕。”

  3月6日,當中美聯合部隊已占領孟關并正在圍攻瓦魯班的時候,蒙巴頓從印度飛到太白加,來視察作戰部隊。這時,史迪威率中國駐印軍已作戰70多天,深入緬甸境內達120多公里;可英帕爾方向的英軍仍是一片沉寂。同盟國的新聞界對緬北反攻作了許多報道,毫無疑問,史迪威成了關注的焦點;而蒙巴頓麾下的整個東南亞戰區,卻沒有多少戰事能引起新聞記者們的注意。蒙巴頓是一個不甘被冷落的人,這回他嚴然以戰區最高統帥的身分,來体現一下他對緬北反攻的“領導關系”。

  史迪威和蒙巴頓在性格特點、行為方式、處世方法等方面都形成了鮮明對比。蒙巴頓穿一身剪裁考究的棕黃色熱帶軍服,戴著金光燦燦的大肩章,挂了三根綬帶,胸前的勳章五顏六色,閃閃奪目;史迪威則身穿寬大的野戰服,戴一頂鋼盔,沒有佩帶軍銜和各种勳章、獎章,肩上挎了一支卡賓槍。蒙巴頓此次入緬,調來了16架戰斗机護航;史迪威往返于中緬印之間,從來是單人單机。看到蒙巴頓如此興師動眾,史迪威認為,這一下消耗的燃料,“夠我們打一個星期的仗”。

  盡管兩個人戰略觀點不同,行為方式有明顯差异,但他們的個人關系還是比較融洽的。史迪威根据馬歇爾的勸告,就先期派人去華盛頓一事,向蒙巴頓表示歉意。蒙巴頓也在致英軍駐聯合參謀長委員會代表迪爾將軍的電報中稱贊史迪威:“他确實是一個杰出的老戰士。”

  史迪威送走蒙巴頓,隨即干3月12日飛往利多,去看望第20總醫院里的中國傷兵。經過前一段的作戰,部隊已付出較大傷亡。為了使傷員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史迪威組織了戰場救護隊、野戰醫院和后方總醫院的三級救護体系,使傷員死亡率降到了3.5%。史迪威非常關心士兵,他和士兵們一樣用一個鋼盔洗漱,同在一個飯桶里吃一樣的飯菜。行軍途中,當他看到中國士兵卷起樹葉當煙抽時,馬上拿出自己的香煙分給他們。這時,他發現利多總醫院里沒有電風扇,立即致電新德里司令部的索爾坦將軍,讓他把司令部所在的帝國飯店的電風扇搜羅一空,全部送到利多。

  戰場救護工作對保持部隊的戰斗力和高昂的士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國駐印軍在戰后的總結報告中寫道:“美方在利多附近開設大規模醫院數所,并准備大量衛生人員和材料隨軍推進。……前方輕傷即就地醫治,短期治愈仍上前線。重傷者以飛机運送后方醫院醫治,并用輸血救治方法,故雖重傷而死者极少。此不獨不減少戰斗力,且与官兵精神上以莫大之鼓勵。曾听士兵常言:‘打傷了有飛机坐,還不勇敢去打嗎?’足見衛生設備齊全,戰場上救護周到,實与士气有絕大關系。”

  3月13日,史迪威從利多回到前線,立即組織部隊進一步發展進攻。這時,日軍已撤至30公里以外的堅布山區,企圖据險頑抗。

  堅布山位于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之間,是兩道河谷的分水岭。前起堅布山隘口,后至沙杜祖,全長約20公里。兩側全是崇山峻岭,參天密林,只有一條狹窄的公路從深谷中穿過。日軍將第56聯隊部署在堅布山隘口,將第55聯隊部署在沙杜祖,利用有利地形組織防御。

  史迪威根据日軍已受重創,倉促布防的情況,采取了更大膽的包抄迂回戰術。他命令,以新22師擔任堅布山隘口的正面進攻;以新38師一部向堅布山口右側后迂回,將敵前后斬斷;以加拉哈德部隊和新38師另一部,從左側向沙杜祖后方包抄,將當面之敵包圍殲滅。

  3月14日,各部隊開始攻擊。第二天,史迪威親自赶到擔任主攻的新22師第66團督戰。19日,新22師攻克堅布山隘口。這一天恰好是史迪威的61歲生日,几位工作人員為他做了一個生日蛋糕,上面還做出了“喬大叔生日快樂”,的字樣。馬歇爾給他發來了生日賀電:“你的工作對這場戰爭和中國的未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史迪威對在戰場上度過這樣一個有意義的生日,感到非常興奮。

  戰斗在順利進行。3月23日,新38師和加拉哈德部隊到達指定位置,与敵人展開激戰。日軍第18師團畢竟是一支作戰經驗极為丰富的精銳部隊,盡管經前期作戰兵力已折損近半,且被中美聯合部隊切成數段,但仍然頑強抵抗。3月26日,日軍集中全力向沙杜祖方向突圍。中美穿插部隊長途奔襲,立足未穩,沒能切斷敵退路,致使日軍殘部突出重圍,朝加邁方向逃竄。3月29日,中美部隊占領沙杜祖,肅清了堅布山中的殘敵。堅布山戰斗雖未達到全殲日軍的目的,但仍給日軍以重大殺傷,并且打開了進入孟拱河谷的大門。

  就在史迪威率領中美聯合部隊胜利進軍的時候,英軍的英帕爾戰場出現了十分危險的形勢。3月8日,日軍主動打破了戰場的沉寂,向英軍發動進攻。15日,日軍3個師團突破親敦江,進入印度境內。至3月下旬,英帕爾、科希馬等要地的英軍,陷入日軍包圍。如果英軍一旦潰敗,日軍就會切斷阿薩姆至孟加拉的鐵路;史迪威率領的部隊將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

  蒙巴頓一面調集部隊向英帕爾和科希馬增援,一面要求倫敦和華盛頓向重慶政府施加壓力,迫使蔣介石出動云南的遠征軍,以牽制日軍行動。同時,他也致電史迪威,要他去重慶,爭取說眼蔣介石。

  3月28日,史迪威赶到重慶,立即會見了蔣介石。蔣介石已在前一天直接致電羅斯福,明确拒絕派云南的遠征軍部隊向日軍出擊,當然也不會接受史迪威的勸告。但是,他還是同意在4月份前后向利多空運兩個師,即第50師和第14師,以加強緬北的攻勢。史迪威立即与有關方面聯系,确定了具体的空運計划。

  3月30日,史迪威從重慶直接飛到孟關,這里已經建立起了机場。此時,史迪威面臨著十分艱難的選擇:當面之敵已遭受重創,正倉皇后撤,恰是乘胜追擊、包圍殲敵的大好時机;但是,英帕爾的日軍已嚴重威脅緬北戰場的側后,万一英軍不守,日本人就會切斷中美聯合部隊的退路和后方供應線,繼續前進無疑將冒很大的風險。史迪威必須首先弄清楚英國人是否有堅守英帕爾的決心和力量,他立即致電蒙巴頓,要求在阿薩姆召開軍事會議,以研究目前的形勢和盟軍的行動方針。

  4月3日,史迪威在阿薩姆的美國空軍基地會見了蒙巴頓和斯利姆等人。他首先提出,可以從北方作戰司令部抽調在第一次入緬作戰時曾救援過英軍的新38師孫立人部,協助英軍防守英帕爾。其實,史迪威并不希望英國人接受這一增援,他只是想以此來試探英軍守衛英帕爾的決心。蒙巴頓認為,讓中國軍隊來協助防守英帕爾,恐怕和把英帕爾丟給日本人一樣不幸。斯利姆明确表示,英軍絕不會從英帕爾后退。同時,英方提出,可以把溫格待將軍已深入緬北敵后的遠程突擊部隊交給史迪威指揮,以擴大在緬北的攻勢。

  溫格特的遠程突擊隊共9000多人,已于3月5日空降至密支那和英多之間的莫罕地區,并擊潰了企圖北進增援的日軍獨立混成第24旅團。這支部隊對保證北方作戰司令部緬北反攻的側翼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英國人的態度使史迪威“大出意外”,這多少緩解了他的后顧之憂。4月4日,史迪威回到前線,立即命令中美部隊向潰逃的日軍攻擊前進。

  但是,日軍第18師團主力退守孟拱河谷以后,得到了從后方醫院返回的2000多名補充兵員,并得到了第56師團一部和第53師團主力的增援,抵抗力量大為增強。而中美聯合部隊經過連續作戰,長途奔襲,部隊十分疲勞,因此進展遲緩。

  4月21日,史迪威充分發揮他的戰術想象力,作出了一項最為大膽的作戰部署。他命令新22師向加邁方向攻擊前進;新38師沿加邁左側向孟拱迂回;另以美軍加拉哈德部隊和剛剛開赴前線的新30師第88團、第50師第150團,繞道北側的崇山峻岭,插向敵后的戰略要點密支那;將日軍在密支那、孟拱、加邁一線分割包圍,予以殲滅。

  這一部署將徹底打爛日軍的防御体系,把日軍防線撕成几個碎片,使其首尾不能相顧。當然,這一部署也冒著很大的風險,尤其是插向密支那的一路,長驅敵后,情況复雜,結果難以預料。但是,不“出奇”便難以“制胜”,最大的風險也意味著最大的成功。正是這种冒著极大風險、讓人意料不到的大膽部署,才充分体現了史迪威在戰術指揮上的杰出想象力和創造性。

  4月24日,史迪威命令新22師和新38師“全力攻擊前進”。28日,中美聯合突擊部隊秘密向密支那進發。

  新22師和新38師遭到日軍的頑強抵抗,前進受阻。5月5日,史迪威与廖耀湘長談,向他介紹了戰術指揮經驗,鼓勵他勇敢戰斗。5月8日,史迪威在孫立人的陪同下,視察了第113團、114團指揮所。“山地,2000英尺高。差點要了我的命。一切都走了佯。喘不上气來,腿也不听使喚。當時就發誓戒煙。當我搖搖晃晃地到達時,覺得自己真像個老人了。”

  是的,史迪威已經61歲,确實是年過花甲的老人了。連續的奔波、戰斗、緊張、失眠,使他精疲力竭,骨瘦如柴,臉上的皺褶更多、更深了。他把自己戲稱為“老火雞臉”,有些士兵以為他有70歲了。一次,一位美軍黑人士兵仔細地打量了一番沒戴軍銜的史迪威,然后哀怜地搖搖頭,對他說:“那些征兵局的人什么事都干得出來,怎么能讓這么一個老頭干這种事呢?”但是,史迪威的戰斗精神,工作熱情,頑強毅力,卻比年輕人還要高。

  戰斗在緊張地進行,形勢越來越緊迫。可是,英國人卻派一名林業官員來到史迪威的司令部,要求美國為修建中印公路在緬甸砍伐的樹木,向英國支付賠償金。

  5月14日,史迪威終于收到了中美聯合突擊隊發出的信號,他們距密支那還有48小時的路程。兩天后,這支部隊隱蔽地接近了密支那外圍。

  5月17日清晨,美軍出動大批飛机對密支那進行了長時間的密集轟炸。上午10點,中美聯合突擊隊向密支那以西約1公里的飛机場發動猛攻。日軍對突如其來的中美部隊茫然失措,倉皇抵抗。盟軍經4小時戰斗,完全肅清了机場上的敵人。下午,滿載著武器、彈藥、給養和增援部隊的運輸机及拖曳的滑翔机,在密支那机場降落。

  第二天上午,史迪威帶領12名戰地記者飛抵密支那。他視察了中美聯合突擊部隊,鼓勵他們繼續戰斗,奪取密支那城區。記者們手持照相机,對著史迪威和奇襲密支那的英雄們,不停地按動快門。隨即,“盟軍奇襲占領密支那”的新聞迅速傳向各同盟國。

  蒙巴頓以東南亞戰區最高統帥的名義又給史迪威發來了祝賀電報,寫道;“在你的英勇指揮下,美、中兩國軍隊勇猛作戰,一舉奪取密支那机場,取得了輝煌的戰果。翻越古岭的行動,在軍事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其實,蒙巴頓的心里并不是滋味。10天以前,他還曾致電丘吉爾,斷言史迪威無法占領密支那,因此要求實行所謂“海上戰略”。丘吉爾得知中美軍隊突然占領密支那机場后,馬上責問蒙巴頓:“美國人是怎樣漂亮地在密支那從天而降的,對此你該作何解釋?”

  密支那的初步胜利,切斷了孟拱、加邁之敵的后勤補給線,大大鼓舞了新22師和新38師對日軍的正面進攻。5月底,新38師將瓦蘭之敵團團包圍,主力迅速向孟拱方向急進。6月1日,新22師攻克馬蘭高地,立刻向加邁發展進攻;16日,占領加邁,殲敵大部,第18師團師團長田中新一率3000余殘兵,在第53師團主力的接應下倉皇向南逃竄。6月25日,新38師攻克孟拱,殲敵1600余人。

  但是,奪取密支那城區的戰斗卻進行得十分艱苦。中美聯合突擊隊占領密支那机場后,日軍急忙調派部隊向密支那增援,使該地的日軍從3000多人迅速增加到5000多人。史迪威連續向密支那空運了第14師的第41團、第42團,新30師的第89團、第90團,第50師的第149團,各部隊不斷向日軍發動猛攻。但日軍憑借堅固的工事,頑強抵抗,致使中美聯合部隊屢屢受挫。

  7月以后,孟拱、加邁之敵已被殲滅,密支那成為一座孤城。但是,日軍指揮官水上源藏少將按照“死守密支那”的命令,依然負隅頑抗,作困獸之十。史迪威第4次飛赴密支那前線,他不得不撤換了指揮官博特納准將,“把博特納一頓臭罵,他叫喊著抗議”。一個月前,他已經撤換了愛將梅里爾。新任指揮官是韋瑟爾斯。部隊重新進行了城市攻堅戰術訓練,并調整了部署,以第50師、新30師和加拉哈德部隊從三面圍攻密支那。

  7月13日,中美聯合部隊向密支那發起了總攻,很快肅清了外圍陣地,攻入市區,隨即開始与日軍逐個房屋、逐條街道地進行艱苦爭奪。經過20天的激戰,終于在8月3日肅清了密支那的殘敵,占領了整個市區。8月1日,日軍指揮官水上源藏少將見大勢已去,用手槍自盡。僅有少數殘敵偷渡伊洛瓦底江,向八莫逃竄。密支那戰斗,殲滅日軍3000多人,克复了緬北的核心要地,史迪威緬北反攻的作戰目的基本達到。

  通過這一階段的緬北反攻,雖然還未最后打通中印公路,但對華空運已大大改善。自5月起,阿薩姆的空運司令部已不必繞道駝峰航線,開始經緬北徑直飛往昆明,空運量明顯提高。5月份運抵昆明的援華物資達13686吨,6月份提高到18235吨,7月份更急速上升為25454吨。

  緬北反攻作戰,給日軍王牌第18師團等部以殲滅性打擊,消滅日軍2万多人,一雪兩年前兵敗緬甸的恥辱。廖耀湘在胜利后,立即致電蔣介石,興奮地談到:“此次敵重武器及軍用車輛遺失之巨,人員死傷疾病轉于溝壑者之眾,狼狽潰散慘狀,有甚于兩年前國軍野人山之轉進。追昔睹今,因此痛雪前恥,官兵大奮。”作為此次戰役的總指揮史迪威,更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正是:迂回包抄猛穿插,旌旗高懸密支那;勇將率軍挫強敵,足智多謀戰術家。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