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胜保是奕鱏的心腹,殺了他等于砍去恭親王的一個臂膀。 載淳是宮中唯一真正的男子,也是唯一的孩子。 奕鱏想不到榮祿也當眾譏諷他。 榮祿的惶恐被慈禧太后几句柔情似水的話說得煙消云散。 蔡壽祺剛回到京城就先向慈祺太后的貼身太監安德海投了貼,在安德海的安排下,慈禧太后在儲秀宮接見了蔡壽祺。 拜見禮節完畢,慈禧就急忙令安德海賜坐,然后假惺惺地說道: “早就听人奏報蔡編修才高智深,本宮也早有請蔡編修到內廷任職的念頭,無奈人微言低,一直沒能如愿。自听政以后也是諸事纏身,一拖再拖,就把這事給擱了下來。近日得了蔡編修的信札才知道你到胜保帳下任職去了,蔡編修是讀書之人,對于領兵打仗可能是外行,就是在胜保帳下任職也不過是個慕僚,豈不枉了蔡編修的滿腹經綸?本宮考慮再三,還是把你調回京師任職,恰好內廷缺一位日講起居注官,就暫且委屈了蔡編修,先補這個缺,早晚之間也好討教一二。一旦其他部有空缺,再令蔡編修升遷,何況蔡編修剛由京外調人京師、破格晉升太快也會引起他人嫉妒,又不知該疑神疑鬼說些什么啦。不知蔡編修對這一職位是否滿意,如果不滿意只管說來,本宮再另作安排?” 蔡壽祺一听,心里尋思道:這日講起居一職雖說不大,但也比自己原先的翰林院編修高一些。何況這是內延之官,每日在皇上皇太后旁邊打轉,太后一高興,給自己升遷几級是正常的,与皇上關系融洽了,將來升到大學士之類的官銜儿也是常有的,祁寓藻、李鴻藻、翁心存等人不都是從這日講起居注官做起來的嗎?什么滿意不滿意,先干著再說。 蔡壽祺急忙跪下謝恩道:“微臣一切听太后安排,微臣能受到太后青睞到內廷任職,這是太后對小的信任,微臣受寵若惊,今后一定盡心盡力為太后做事,決不辜負太后的提挈之恩。” 慈禧滿臉笑容地擺擺手,“蔡起居快請坐吧,本宮還有一事相問?” “太后請問——” “京中有人傳說胜保貪糜驕奢,濫殺無辜,彈劾的折子也有許多,但考慮到他曾為朝廷四處征戰出力不少,一直沒有追究。可是,最近有人說他在河南、陝西等地更加飛揚跋扈,引起地方官員十分不滿,朝廷商議許久,決定將胜保解職問罪。蔡起居曾隨胜保多年,對他的所作所為再清楚不過,能否詳細整理一份材料奏報上來?” 蔡壽祺也是在官場上混了多年的人了,對慈禧太后的意思當然明白,他急忙回答道: “胜保領兵在外确實犯下許多不可饒恕之罪,軍營上下也怨聲載道,微臣早有將其罪狀整理成冊奏報朝廷之意,無奈微臣人微言低恐怕所奏的折子不會引起朝廷的重視反而會搭進這條小命的,就一直沒敢上疏,唉,說起來慚愧。如今有太后撐腰,微臣就可以大膽地揭露胜保的罪行了。” 安德海急忙從旁邊說道:“只要蔡起居會做事,還愁將來不能升遷到一品大員的職位嗎?” “安總管說笑了,我蔡壽祺只求盡心盡力為太后做事,為朝廷出力,怎敢有非份之想呢?” 慈禧淡淡一笑,“蔡起居也不必自謙,憑著你的聰明才干和學識,將來官居一品也不是什么可望不可及的事,當然,這要看蔡起居努不努力啦。” “卑職一定努力,一定听從太后的吩咐,有什么事太后盡管吩咐,卑職唯命是從,就是為太后而死也不足惜。” “那倒不必,我且問你,你在信札中說胜保抓到一個西藏喇嘛,他從中得到一個有關本宮的秘密,這是怎么一回事,請你詳細說來。” “回太后,事情是這樣的:胜保大軍剛到陝西時,先頭部就遭到圍攻,損失慘重,胜保也因此不敢輕舉妄動,想抓几個知情者了解一下情況,不想兵丁抓住一個西藏喇嘛來,那人自稱叫什么桑巴特,和胜保相識,胜保問他為何流浪至此,他才講起自己已經是死過一次的人了,准備進京找太后評理,他說他掌握了太后的一個秘密。” 蔡壽祺講到這里,安德海嚇得几乎變了顏色,慈禧也暗暗吃惊,但她卻不動聲色地問: “到底是什么秘密?蔡起居盡管說來?” 蔡壽祺歎息一聲,“就在那西藏喇嘛准備講出什么秘密的時候,胜保卻喝退眾人,他留下桑巴特單獨講給他自己听。不久帳內傳出一聲慘叫,胜保把我等喊進帳內一看,啊,那西藏喇嘛已慘死在地上,胜保說桑巴特是故弄玄虛欺騙他,目的在于欺騙他的錢財,后來又說桑巴特早已投靠了回匪,是一名奸細,特意來刺殺他的。至于什么秘密卑職一無所知,有沒有秘密也不得而知了,但我從胜保當時的表情看,他是故意殺死桑巴特獨自了解那個秘密,以此要挾太后。卑職擔心太后受蒙蔽,才冒險給太后寫了一封密札,有不什么妥之處請太后見諒。” 慈禧一听蔡壽祺果真不了解內情,放心了許多,隨即掩飾說: “那西藏喇嘛原是為宮中的驅鬼除邪的,他竟然偷了宮中的許多珍品,被發覺后痛斥一頓,他便怀恨在心,后來又屢教不改,決定將他嚴懲。桑巴特听到風聲后悄悄地溜出宮逃跑了,想不到竟然逃到了陝西,和當地的回民混在一起,這次回民鬧事也与他的煽動有關。桑巴特僅在宮中呆了不到一年的時間,本宮能有什么秘密被他掌握呢?這一定是他欺騙胜保所編造的謊言。胜保能識破他的奸計,將他殺死還是對的,這桑巴特身為出家之人卻不做善事,也是死有余辜。” 慈禧談到這里,又故意歎口气說: “胜保雖然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但也不能姑息養奸,功是功,過是過,功過分開,獎懲分明才對。不能因為有功于朝廷就可以胡作非為不听朝廷派遣而擅自專行了。倘若所有的將領都像他一樣,那大清的江山如何繼續呢?” 蔡壽祺也知道太后故意說這些話掩飾那個外人不知道的秘密,但他怎敢挑破呢? 几人又敘談一些有關陝西剿匪的事,蔡壽祺才跪辭告退。 不几日,蔡壽祺就把一個折子轉遞到慈禧太后那里,上面詳細敘述了胜保多年來所犯的各种罪狀,蔡壽祺把它歸納為十大罪狀。慈禧看過蔡壽祺的折子,很是滿意,大大把他夸獎一番,又賞黃金百兩。 慈禧帶著胜保的十大罪狀折子來到鐘粹宮,慈安太后因近日天气有變偶感風寒身体不适,身在床上還沒起來,一听說慈禧來了,立即傳話請她進來。 慈禧走進內室,慈安剛好坐起來,她急忙上前給慈安蓋好被子: “姐姐就不用坐起來了,還是躺下吧,又不是別人,咱們姐妹也不見外,听說姐姐病了,妹妹特來看望,是否請御醫診視過?要不我派人去請。” “妹妹不必費心了,御醫已經診視過,說是受了涼,吃几付藥劑就會好起來的。” “唉,這樣我就放心了。姐姐整日操勞,實在費心太多,特別是近日天气突變,更要注意身体。如今可不同于往常,咱姐妹必須學會自己照料自己,不然臥病在床,會影響朝中大事的處理。現在這些朝中的許多大臣倚老賣老,對咱們姐妹根本不服气,万一哪個地方考慮不周,做出一絲不對的地方來,又會惹他們說長道短。” “妹妹說得极是,不管別人怎么說,咱們姐妹的心一定要抱成一气、事事多思量一些。宮中的事我內行一些,可以多操些心,這朝中的事妹妹就多多費心。” 慈禧馬上又假情假意地說:“別說多費心,就是再累妹妹也愿意,但朝中的許多重大的事還是由姐姐拍板定頭好,那樣眾臣才肯服气。” 慈安心道:你說得好听,做起來卻不是這樣的,還說大事讓我拍板呢?把榮祿從一個軍營中的道員猛然提升到御前大臣,是你一人作主,說他在回鑾路上立下奇功,沒有他我們的命早就喪在沙灘上了。哼,后來才知道,你提升他原來榮祿是你昔日的情人!這樣做,也不怕別人說閒話。這件事不說,斬殺何桂清也是你自作主張。依我之見撤職查辦,降職使用,讓他戴罪立功,以功補過也就行了,而你堅決主張殺掉,用斬殺大員的辦法明紀樹威。 慈安仍在胡思亂想,又听慈禧說道: “姐姐對我主張斬殺何桂清一事可能認為我心太狠了點,姐姐可曾想到這些臭男人哪個是省油的燈,不殺他一兩個,他們還以為咱孤儿寡母好惹呢?將來還不爬在咱頭上拉屎?如今正處于剿滅長毛的當口,如果人人都臨陣退卻,誰還給咱大清朝賣命?法度嚴一點也好給中外臣工們一些顏色看看。就是這樣,仍有部分帶兵的大員我行自素呢?根本不買咱姐妹的帳,我正想請示姐姐該如何處置呢?” “誰?” “剛剛被認命為欽差大臣的胜保,他在河南的惡跡昭著,地方官員彈劾他的折于一大堆。如今入陝又作戰不力,接連遭到慘敗,大清朝的臉被他丟完了,几個毛賊作亂,我大軍一到定讓寇賊聞風喪膽,而他有多年征戰的經驗,竟讓几個回民打得稀巴爛,可見他又納賄漁色貽誤戰机了。對這樣的人不懲治何以服眾人?” 慈安點點頭,“胜保是個跋扈將軍也不是一日兩日了,很早就有官員彈劾他,大行皇帝也曾想懲治他,但考慮到他多年的戰功,只批評他几句,讓他悔改。況何胜保在處置肅順等人的斗爭中也立下了汗馬功勞,你答應為他加封親王的頭銜也沒有兌現,我總覺對胜保多少有一點愧疚心,如今怎好將他捉拿治罪呢?那樣做,大臣們會不會心寒,認為我們姐妹是免死狗烹鳥盡弓藏呢?還是先忍一忍,等平定南方叛亂之后再說吧。” 慈禧連連搖搖頭,“姐姐,千万不能姑息養奸,養虎為患呀?今日有一個胜保這樣做咱姐妹不聞不問,明天就可能有更多的領兵大員像胜保那樣做,到那時咱姐妹治誰去?怎不能專治其中一人而放過眾人吧,那樣做中外臣工也不服气。据說南方几位領兵的大員像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等人也都有胜保同樣的劣跡,只不過沒有胜保那樣過分罷了。听說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也受胜保的影響有驕恣納賄貪污糜爛,不能不慎重行事,防微杜漸,早除后患呀!” 慈安一听慈禧把問題說得那么嚴重,也略有惊慌地說: “以妹妹之見如何做呢?” “解除胜保的兵權,將他押解回京師問罪,根据他的態度和罪情再決定處以何罪?” 慈安想了想,略有顧忌地問道: “這樣做合适嗎?朝中大臣會怎么看待這事?” “嘿,朝中許多大臣對胜保的所作所為早就不滿了,這不?彈劾的折子好多個,并且給胜保列出十大罪狀呢?” 慈安接過折子一看,果然列舉出十大罪狀: 一.驕縱貪婪,濫耗軍餉,糧台設立雜支局,縻費多于正項; 二.收受盜賊張隆的妻子為義女,接受劣員的賄賂; 三.軍營保舉的將勇必須認作門生,贈送敬禮,否則不得重用; 四.攜帶眷屬于軍營中,到處攜妓隨營,收留民間婦女入營為妓; 五.縱容家人丁祥捐納道員,重用家兵在周家口設局抽厘,肥己損公; 六.每到一地,勒索地方官錢糧為己私有; 七.諱敗為胜,捏報戰功,欺滿朝廷; 八.縱用屬下掠奪搶劫、奸淫民女; 九.私殺戰俘,不上報朝廷; 十.接受匪賊賄賂,放走朝廷欽犯,將陳玉成妻占為己有。 慈安太后看罷所列舉的十大罪狀,心道:哪一條也是以治胜保的死罪,可是胜保是朝中一品帶兵大員,剛剛殺了一個文官,如今又要拿一名武將治罪嗎?這樣做合适嗎? 慈安把折子遞回給慈禧,憂慮道: “這折子所奏确實嗎?” “我正派人一一核查呢?全部如實,請問姐姐是否同意將胜保治罪?” 慈安沉吟片刻,疑遲地說道: “妹妹先找奕鱏商量一下,再由軍机處討論,如果眾人一致同意將胜保治罪就將他解職受審吧。唉,我這几日身体不爽,也無法去和眾臣商討,妹妹多費心吧?先和奕鱏通通話,看看他的態度,再作下一步處理,他是男人家要比咱們婦人家考慮得周到一些。” “姐姐說得對,我明日同恭親王商討商討,姐姐不必為一些小事分心,好好養病,有什么新的決定我再來通報姐姐。” 慈禧又安慰几句,剛要离開,皇上進來了。 載淳剛一進門,看見額娘也在,急忙跪下大聲說道: “儿臣緒皇額娘和額娘請安!” 不待慈禧講話,慈安就微笑著說道: “皇上快起來吧,又不是外人何必那么客气,還要勞皇上下跪請安。” 慈禧卻正色說道:“姐姐万万不可嬌慣了皇上,宮中的禮節是万万不可廢的。” 慈安從床邊的匣子里親手取出一些點心遞給載淳: “皇上讀書一定餓了吧,先吃點東西解解乏。” 載淳接過慈安手中的點心,咬了一口,笑道: “每次來給皇額娘請安都有好吃的,皇額娘好象摸透了儿臣的心,備下的點心都是儿臣喜歡吃的。” 慈安笑了。 “既然喜歡吃就多吃一些吧,皇額娘就喜歡看皇上吃東西,皇上吃東西的神色特別像先皇。” 載淳吃了几塊可口的點心,這才抹抹油膩的嘴巴問道: “听說皇額娘病了,儿臣也讀不下書了,就提前請李師傅放我回來了。皇額娘病好一些嗎?” “難得皇上如此關心皇額娘,我只是偶感風寒,吃几付藥就會痊愈的,皇上不必勞神,還是用心讀書,滿腹經論時皇上也就長大了,就可以獨立執政了。到那時,我和你額娘把一切大權交給你來掌握,皇額娘就可以天天安心度日,貽養天年,皇上早日長大吧?” “皇額娘每次教誨儿臣的話我都用心記著,請皇額娘放心,儿臣決不會令你失望的。” “這樣就好,這樣就好!” 慈安邊說邊把載淳拉到自己床邊,從頭到腳來回打量兩遍,撫摸著載淳的頭說: “皇上如此小的年紀,讀書也太辛苦了,也要注意身体。瞧,兩腮清瘦多了,這几日天气突變,要注意保暖防寒。” 載淳也拉著皇額娘的手點點頭。 慈安忽又說道:“皇上万万不可逃學,多听几位先生的講授,不懂就問,學習知識必須誠實,來不得半點的驕傲。” 不待慈安說下去,載淳急忙接了過來: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慈安笑了,夸獎說: “皇上果然進步不小,可以用孔圣人的言論指導自己的言行了。人們常說,半部《論語》打天下,半部《論語》治天下,皇上學會了《論語》,將來一定是位出色的皇帝,像康熙爺那樣轟轟烈烈,名震番夷,各國都來朝拜。” 慈禧雖然面帶笑容地坐在旁邊,內心早就惱了。她一直把儿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財產,想不到不知何時儿子竟和慈安打得一片火熱,今日不是碰巧遇上還不知曉呢? 小時候,儿子是自己的心頭肉,也最疼自己,很少到慈安這邊來。如今一天天長大了,卻和自己略有疏遠了,也許自己整日把心思都用在政事身上,把儿子給忽略了。慈安倒精明,不知不覺把母愛奪走了,自己親生的儿子竟和她如此熱乎,心中怎能不有气? 哼,一定要把失去的母愛重新奪回來! 慈禧一听慈安用夸獎的方法騙取載淳的高興,馬上接過話糾正道: “姐姐,小孩子不可多夸獎,那樣他會驕傲的,還是對皇上要求嚴一點好。古語說:嚴師出高徒,棍棒出孝子,就是這個道理。皇上,額娘問你,今天師傅教了你些什么?” 載淳一听額娘見問,馬上把臉轉了過去,一看額娘的臉色是那么嚴肅,剛才從慈安太后那里得到的笑容全部消失了,小心謹慎的說道: “回額娘,今天李師傅教儿臣一首詞。” “什么詞,你且背誦給額娘和皇額娘听一听。” 載淳撓撓頭,眨巴一下眼睛,看看額娘。 “連一首詞也背不出來嗎?” 不等皇上說話,慈禧太后就很不滿地問道。 “儿臣會,但不是太熟。” “會多少就背誦多少!” 載淳學著李師傅的樣子把雙手放在背后,并剪在一起,昂首挺胸背道: 東南形胜 三吳都會, 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 風帶翠幕, 參差十万人家。 云樹繞堤沙, 怒濤卷霜雪, 天塹無涯。 載淳背到這里停住了,慈禧白了他一眼,十分不滿地說: “短短的一首詞都背不完全,心思都用在什么地方去了,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學習,學習,除了學習,其他什么歪事邪事不要問。” 慈禧訓斥了載淳几句,又抬眼看看慈安說道: “姐姐,我們須同六爺商討一下,讓他教訓教訓李鴻藻,一是對皇上要求嚴一點,二是教授的課程有所選擇,不能什么都可以教給皇上。皇上將來的任務是處理朝政,治理國家,可不是當一個悠閒文人,怎么盡教一些与治國無關的靡靡之詞呢?” 皇上剛進來就說挂念慈安太后的病而早早放了學,顯然心思都在皇額娘身上,而慈禧訓斥皇上說他把心思用在歪事邪事上了,顯然慈禧是責備儿子多管閒事。慈安太后當然不高興,他也抓住慈禧話中的不是反駁說: “妹妹若說皇上沒有把全部心思用在學習上我也相信,可皇上還是個孩子,怎能用成人的標准要求他呢?孩子有孩子的天性,也有孩子的需求,只能循序善誘地加以引導,一味地訓斥是行不通的,甚至讓他更加厭學。” 慈安說到這里,頓了一下又說道: “至于妹妹責備李鴻藻不懂教學,不會因材施教就更不應該了。你我姐妹之間隨便說說沒什么,若讓外人听了會笑話妹妹學識太淺。這《望海潮》一詞雖是婉約詞人柳永所作,但整首詞是對杭州繁華市井的形象描繪,能夠激勵皇上對東南美麗富饒水鄉的向往,至少能夠讓皇上知道大清江山的可愛,自幼樹立收复江南半壁江山的雄心与信心,將來也做一位賢君旺主。就是不學柳永的這首詞,而學習他的另一首詞《雨霖鈴·寒蟬凄切》也不為過。作為一位治理國家的皇上,所學必須博,個人所具備的修養要高,修身治國平天下,而修身放在第一位,只有先修身才能治國与平天下。對詩詞歌賦的欣賞,對琴棋書畫等六藝的精通,都是修身之道,李鴻藻如此選擇所學內容就是因材施教。而妹妹主張對皇上所教的所有內容都是与治國有關的內容,那才是急功近利、拔苗助長的做法,其結果呢,欲速則不達。” 慈禧一听,气得臉色慘白,猛然站了起來,冷冷地說道: “有姐姐處處袒護著皇上,只怕會把皇上教導成一個劉阿斗那樣的皇帝,哼!” 說完,轉臉走了。 慈安太后看著她离去的背影歎息一聲。 慈禧知道奕鱏和胜保的關系十分要好,胜保是奕鱏的軍事武裝靠山,奕鱏是胜保政治的同盟。若詢問奕鱏逮捕胜保的事,他是堅決反對的。因此,慈禧并不急著把解除胜保兵權的事同奕鱏商討,她先尋找代替胜保的人。 在御前大臣榮祿的保荐下,慈禧選擇了多隆阿人陝代替胜保。她一邊暗中讓多隆阿攜帶諭旨馳抵陝西,一邊找到奕沂,同奕折商討解除胜保兵權的事。 慈禧在養心殿西暖閣召見了奕鱏,拿出一摞折子對奕鱏說:“恭王爺,胜保在外帶兵的所作所為你是否有所耳聞?” “怎么?難道太后听到什么風聲?” “何止是風聲?你瞧,這彈劾他的折子有十多份。” 對胜保在外的所為奕鱏何嘗不知道,他也知道一些地方官員對胜保的作為早有不滿,但礙于胜保的權勢,人們只是敢怒不敢言,有些人遞上的折子也被奕鱏悄悄壓了下來。如今一見太后手中的折子,奕鱏著實吃惊不小,心里暗想,這些折子我都沒有見到怎會直接遞到太后手里呢?莫非太后知道我和胜保關系友好故意不讓我知道的?奕鱏正在孤疑,又听慈禧說道: “胜保和恭王交往密切,對這些彈劾的折子有什么看法?” 奕鱏一听這話心中又是一惊,慈禧太后到底是什么意思,莫非她今天召見我的主要意圖就處理胜保的事?如果她想搬倒胜保,這先說我和他交往密切可不是好事。 奕鱏故意裝作十分輕松的樣子笑了笑,說道: “微臣和胜保關系确實非同一般,不然,在和肅順等人的斗爭中他也不會那么爽快地站在太后和微臣的立場上。至于這些彈劾的折子,意圖就各不相同了,不乏嫉妒之心与私人之間的過節。誰人背后不說人,誰人背后不被他人說呢?若嚴格追查起來,這滿朝文武大臣誰沒有几項過錯?” 慈禧臉一寒,“依六爺所見,這些彈劾胜保的人就是卑鄙無恥的小人了?一個是出于嫉妒之心,二個是私人恩怨,這三個四個十几個呢?這些都是無恥之人,唯獨胜保是個上上君子?” 奕鱏一見慈禧臉色不對,急忙改口說: “微臣決無袒護胜保之心,我只是提醒太后對此事慎重一些,以大局為重,万万不可操之過急,如今國亂未平,正是用人之際,太后不可听信個別人的言辭而誤了國家大事!古人云:兼听則明,偏听則暗呀。” 慈禧冷冷一笑,“本宮正是做到了‘兼听則明’,沒有听信個別人對胜保的袒護,而是根据十多個人對胜保的彈劾才決定對胜保進行審查的。” “請問太后,這些人都彈劾胜保有哪些罪狀?” “主要有十大罪狀。” 慈禧說道,將蔡壽祺的折子遞了過去。奕鱏接過來一看,果然列舉了十大罪狀,奕鱏看罷,心里說道:這十大罪狀,任何一條都當斬首,不知西太后到底有何意圖?是想用這些罪狀教訓一下胜保,讓他收斂一些,還是想把胜保嚴懲,從此嚴明法紀樹德立威呢?若是這樣,胜保不就成了何桂清第二? 奕鱏看罷折子說道:“蔡壽祺是何許人,微臣沒有听說,他所列舉的十大罪狀是否成立呢?合不合乎大清的律例?” “六爺身為軍机大臣,又為六部之首,對屬下之人卻不了解,難怪有人怀才不遇。人不能盡其才,物不能盡其用,國家何以中興?六爺不可不詳察屬下,善于識拔人才,任人唯賢啊!不然,又會有人高呼: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奕鱏故意裝作十分慚愧的樣子說: “依太后之言,奕鱏實在有負皇上皇太后眾望,沒有及時了解下情,埋沒了人才,但不知這蔡壽祺在何處當官?” 慈禧明知奕鱏想知道蔡壽祺的身世情況,也毫不隱瞞地說: “六爺可能怀疑這十大罪狀是蔡壽祺捏造的,也想了解一下這個敢于太歲頭上動土的人,實話告訴你,蔡壽祺就在胜保帳下當差,這些折子大多都來自安徽、河南、陝西等地,他們所奏的情況初步查明符合事實。今日召六爺到此就是決定對保胜的處置情況,請六爺詳細談談個人的見解。” 奕鱏一听慈禧這么說,知道太后又要拿胜保開刀,無論如何也要保住他,胜保是自己的一個台柱子,他倒了,不就等于砍去自己一個臂膀嗎? 奕鱏裝作沉思良久的樣子說:“慈安太后是否知道這件事?” 慈禧點點頭,“慈安太后同意將胜保加以處置,至于如何處置想听听六爺的意見。” 奕鱏這才說道:“胜保縱然有許多過錯,但如今正是用人之際,陝西回民暴動猖獗,多次圍攻西安,西安險些被攻破,太后何不加思,讓胜保戴罪立功為朝廷效力呢?將功補過,待平定陝西叛亂后再按功過加以處置。” “我和慈安太后也都有這個心思,只是胜保有負眾望,連遭慘敗,臨潼之戰几乎潰不成軍,如此下去,只怕他沒有平定回民暴亂,回民賊眾就把我朝廷大軍給吃掉了,依我之見,應立即將胜保解職,逮捕歸朝交吏部与刑部議處。” 奕鱏心中一震,忙問道: “將胜保解職,何人能代替他呢?” “六爺以為我朝除了胜保以外就沒有能夠領兵作戰的將帥嗎?” “不,微臣不是這個意思,望太后明察。”奕鱏急忙解釋說。 “以本官所見,多隆阿足以代替胜保,若論起領兵作戰的謀略來,只怕胜過胜保呢?” 奕鱏沒有作聲,他知道酉太后意志已決,一定要將胜保解職是問,決定立即通知胜保,讓他早早有個准備,只管在前線安心打仗,拒不交出兵權,待平定回民叛亂之后,他再從中周旋一下即可求得兩宮太后的諒解,爭取寬大處理。 奕鱏站起來說道:“清太后以朝廷大局為重,万万不可率性從事,以免刺痛前線領兵將士的心做出非常的事來。” 慈禧略帶不悅地說:“難道六爺以為本宮是為了私人恩怨處理胜保?請問六爺,本宮与胜保有何過節呢?” 慈禧說著,又歎口气,“我何嘗不知胜保有恩于我朝,為我朝立下大功,可是,功是功,過是過,要賞罰分明。如果人人都像他那樣居功自傲,胡作非為,這其中的禍患可能比洋人与長毛還嚴重吧?請六爺三思,不能因為個人的私情而凌駕于法令与社稷之上吧?” 奕鱏知道再說也無益,一拱首說道: “請太后慎重行事,卑職告辭了。” 說完,躬身退出殿外,大踏而去,行動中頗有几分不滿。 慈禧望著奕鱏离去的背影也很不高興,但她明白自己還無力對他有所掣肘,只能拉攏他,而不能排擠,怎樣才能做到既除去胜保而又能攏住奕鱏的心呢?慈禧陷入沉思。 陝西同州胜保大營一片混亂。 顯然胜保剛剛打了敗仗。 只見營帳散亂,兵丁躺得到處都是,哭嗥聲叫疼聲和怒罵聲不斷,許多兵器鍋灶也扔得到處都是。 胜保心煩意亂地走出大帳,看到眼前這亂哄哄的場面,狠是惱火。媽的,老子吃了敗仗都是你們這些沒用的東西貪生怕死所致。也真是晦气,自從進入陝西以來,自己總是打敗仗,不是自己無能,是這陝西的回子太狡猾了,你進他們就退,你退他們就進,趁你不防備的時候突然襲擊你一次,待你醒過神來,他們又逃得沓無蹤影。自己帶兵到此,地形不熟,處處挨打,處處被動,真像老牛掉進了陷阱,有力用不上。 胜保出帳走了一會儿,看見一個傷兵正在那里嗥叫,走到跟前一看,這人只傷了一條大腿,也不是什么重傷,他上前怒喝道: “皮肉之疼就此大呼小叫撓亂軍心,該當何罪?” 那人一見是胜保喝問,嚇得跪了起來,也不再喊疼,只顧叩頭求饒: “大人饒命,大人饒命,小的再也不說疼了,死也不說。” 胜保看了他一眼,冷哼一聲,揮揮手,“拉過去斬了!” 兩名隨從侍衛上前把那傷兵拉了就走。那傷兵連呼饒命,胜保理也不理,對其他人說道: “有再叫喊疼者,一律斬首!” 這一招果然靈驗,再也沒有人叫疼。一些受重傷的士兵也只能咬緊牙暗自流淚而不敢叫疼。 胜保正要轉身走回自己的營房,一名探馬來報,說多隆阿帶兵從河南來此。胜保一愣,估計多隆阿是奉命增援自己的,但朝廷為何沒有事先通知自己呢? 胜保心中不悅,對通報的士兵說: “讓他進帳見我,就說我公務在身不便起身相迎。” 多隆阿聞報,心中也老大不快,心里道:這胜保果然驕縱,如今打了敗仗,連出門見我都不同意,如此托大,真是罪有應得,看我如何收拾你這狂妄之人。 多隆阿安頓好自己的兵馬,便率領八個隨從來到胜保營中。胜保見多隆阿進入帳中才站了起來,一拱手說道: “將軍是從河南來援助我們吧,一路辛苦了,請坐吧。” 多隆阿擺擺手,“胜將軍不必客气,我是奉兩宮太后之命來此剿匪的,請將軍接旨吧。” 多隆阿一抖馬蹄袖,掏出圣旨。胜保急忙跪下接旨。 多隆阿向自己的親兵使一個眼色,這才高聲念道: “欽差大臣,正藍旗護軍統令胜保,自入陝督辦軍務以來矜功恃寵,日即驕淫,督辦不力,屢戰屢敗,著革去欽差大臣,護軍統領等職務,緝拿回京交吏部刑部議處。欽此。” “不可能,兩宮太后決不會如此忘恩負義將我捉拿問罪!” 胜保大叫一聲,就要站起來,多隆阿厲聲說道: “來人,將胜保拿下!” 多隆阿的親兵上前把胜保捆個結實。 胜保邊掙扎,邊叫喊道: “來人,把多隆阿等人給我拿下,他們是假傳圣旨來奪朝廷兵權的。” 胜保的親兵剛要動手捉拿多隆阿等人,多隆阿又取出一份圣旨念道: “著太常寺少卿多隆阿為欽差大臣,代理胜保督辦陝西軍務,特賜神雀刀一把,有貽誤軍机者,副將以下立斬。欽此。” 多隆阿讀罷圣旨,唰地一聲抽出神雀刀說道: “有諭旨和諭賜神雀刀在此,敢抗旨者立斬不怠!” 胜保的那些親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上前。胜保急了,大聲催促說: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們只管將多隆阿拿下,天大的事我來擔著,還不快動手!” 在胜保的吆喝下有兩名親兵想扑去捉拿多隆阿,不待他們靠近,多隆阿飛身上前兩刀砍死那兩人,他又厲聲斥道: “胜保,不敢抗旨不從,慫恿屬下造反,罪加一等!如果還想活命的話,就老老實實到京城叩見皇上与皇太后,請求寬大處理,不然,死路一條。” 胜保自覺自己并無大錯,就是解到京中交刑部与吏部議處也只會降職任用,決不會處死。而自己真的抗旨不遵,那罪狀就大了。想至此,胜保歎息一聲,也不再言語。他的親兵一見胜保同意押解回京伏法,誰還自討苦吃呢?都放下手中的兵器。 這時,胜保才猛然想起兩宮太后下旨將蔡壽祺調回京師的事,心中著實吃了一惊,莫非蔡壽祺這小子將自己出賣了,向慈禧告密,說自己掌握她的一個秘密,要不兩宮太后怎會猛然下旨解除自己的兵權呢?就是敗了几仗也不致于拿回京師議處。可是轉念一想,又十分不可思議,自己和桑巴特談話時蔡壽祺根本不在場,他決不會了解自己知道那個秘密。唉,無論怎樣回京再說吧,反正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何況自己掌握慈禧的秘密,諒她不敢對自己怎樣,一定是自己的那封信惹了禍。但是,胜保心中又有點惱怒奕鱏起來,別人不說,你我可是同盟者,兩宮太后要拿我問罪你不會不知道吧,為何不給我通個信,讓我心中也早早有個准備,不致束手就擒。就是抗旨不遵,只要能平定回民暴亂也可將功補過。究竟是自己的那封信惹的禍,還是自己打了敗仗遭的禍,胜保一時也摸不清。 多隆阿將自己的兵馬与胜保的兵馬合并一處,對胜保部下一些罪大惡极的人也—一逮捕,并把胜保的隨軍眷屬也一同押解回京。 恭親王府 奕鱏這几天一直悶悶不樂,他邊擺弄著廊檐下的鳥儿,邊想著心事。 西太后有點太過分了吧,剛剛殺了一個何桂清,怎么又要將胜保治罪呢?不是胜保在關鍵時刻站在自己和太后的立場上,鹿死誰手還難以預料呢?說不定肅順能把兩宮太后逼得毫無權力。如今掌握了大權,反過來又要拿有功之人治罪,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唉,自古當權者都是只可同苦而不能同甘,為什么呢?奕鱏實在想不出個所以然。雖然胜保有些過錯,如今又連吃敗仗,給太后一個把柄,但也不致于捉拿問罪,將他降職使用,以功補過不就行了? 奕鱏始終覺得兩宮太后同意將胜保解職問罪的真原因是胜保要求兩宮太后封他為親王。胜保的要求盡管有點過火,但這也是你兩太后曾經為了拉攏人親口許諾的,如今不愿兌現就算了,也不必以治罪的形式給胜保敲敲警鐘呢。 奕鱏又隱隱約約覺得兩宮太后,或者干脆說西太后如此堅決處置胜保的原因似乎不止于此,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自己也說不清,是為了害怕在外帶兵的大員不服殺一儆百,還是借著胜保來給自己敲警鐘呢?人人都知道胜保是自己的死党,難道太后害怕自己權力過大,又有胜保這個軍事同盟,將來難以駕馭,才先剪除自己的羽翼,然而削弱自己的大權呢?要真是這樣,一定要小心謹慎,決不能給兩宮太后抓住什么把柄。自己能夠擁有今天的位子确實不容易,如果再像先皇對待自己那樣高興時用自己不高興時一腳把自己踢開,那自己豈不太笨蛋了,這一腔治國之才又何處施展呢?必須收斂自己的行為,以退為進,以安求穩,以靜制動,保住自己千辛万苦爭得的權力。當然,胜保也万万不能倒台,他畢竟是自己的同盟者,關鍵時刻會給自己做砥柱的。 再過兩天不見太后發出捉拿胜保的諭旨,自己送出的信胜保就會知道。胜保只要按自己信中說的去做,挨過這一段時間,待平定了回民暴動也就沒有事了。奕鱏正想著,猛然听道女儿的說話聲: “阿瑪,你又遇到了不愉快的事?” 奕鱏放下手中的鳥儿轉過身,看了一眼女儿: “榮榮,你怎么知道阿瑪遇到了不愉快的事呢?小小年紀胡亂猜測大人的心事。” 榮榮仰著青春而可愛的秀臉說道:“榮榮每次見到阿瑪侍弄這些鳥雀時都陰沉著臉,眉毛擰成團,話也少說,飯也少吃,還好肯發脾气。而阿瑪在平日里是從來不關心這些鳥儿的,因為阿瑪很忙,無暇顧及這些,只有當阿瑪遇到不愉快時才會靜下來找鳥儿談心。” 奕鱏撫摸著女儿的頭,他不得不佩服女儿對自己觀察得細致。也的确這樣,平日里公務纏身,哪有心思放在這些無聊的事上,只有自己心煩時才會邊斗鳥儿邊思考問題。 “榮榮,你希望阿瑪成為一位人人都拜倒在門下的朝廷權臣嗎?” 話都說了出來,奕鱏才意識到不該同女儿談論這些,她必定還是一個十几歲的孩子。不等奕鱏想下去,只听榮榮十分認真地說道: “阿瑪,榮榮不想讓你成為權臣。” “為什么?”奕鱏頗感意外。 “阿瑪已經是皇室親王了,擁有常人所無可相比的富貴。如果不滿足,仍然用心攫取各方面的大權必定招人嫉妒,毀謗阿瑪,三人成虎,難免阿瑪不因權而招禍,累及自身及家人。知足常樂,水秀于林而風必摧焉,阿瑪不經常這樣教誨女儿嗎?為什么事情落到阿瑪身上就自己忘記了呢?莫非真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奕鱏突然覺得女儿長大了,仔細端詳著女儿,好久才歎息一聲說道: “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榮榮看著阿瑪一臉無可奈何的愁容,關心地問道: “阿瑪,莫非你与兩宮太后發生了不順心的事?或者兩位太后是阿瑪權勢太大有心收回部分權勢?如果那樣阿瑪也不必太過強求,功成名退才是智者的選擇,古人都能做到阿瑪為何還不如古人呢?” “榮榮,大清朝內憂外患正是用人之際,阿瑪想施展才華做一番惊天動地的大業,不然,如何對起祖上在天之靈呢?阿瑪是宣宗成皇帝的謫傳啊,如果大清的江山在阿瑪眼中破敗下去,阿瑪是罪臣啊!” 榮榮理解地點點頭,“那阿瑪就應當和兩位太后搞好關系,多為兩宮太后著想一下,盡量順從兩宮太后的意志做事,也适可而止地取悅兩宮太后才行。” 奕鱏剛要講話,有傳事太監來報,說慈禧太后在儲秀宮召見恭親王以及恭王福晉和格格、阿哥們。 奕鱏一听讓自己的家人全進宮,十分惊慌來問傳事太監: “請問太后召見有何吩咐,能否提前打個招呼,我也有個思想准備?” 那人神秘地一笑,“太后在宮中召見自然是好事呀,恭王爺何必多心呢?小的告辭了。” 奕鱏看著那太監离去的背影,仍然琢磨不出太后突然召見全面的目的。榮榮十分平靜地說: “阿瑪,既然太后召見就去是了,常言說,是禍躲不了,是福推不掉,進宮之后再見机行事就是。” 奕訴全家來到儲秀宮,奕諾夫婦早已等在那里了。慈接太后一反往日的嚴謹,破例站了起來,笑容滿面地對奕鱏夫婦說道: “大家等了好久,就等著你們全家的到來呢?” 奕鱏和福晉正准備給慈禧請安,慈禧急忙制止了: “六爺不必多禮,這是在后宮,不同于在殿上,又都是自己人,禮就免了,快坐下敘話吧。” 奕鱏的一顆懸著心這才落了下來,但也仍然謹慎地說道: “回太后,這宮中的禮節是祖上定下來的,万万不可荒廢,特別是對于后世子孫的教導更要嚴格。” 說著,便帶領他的全家給皇上与皇太后問安。 賜坐后,奕鱏這才問道:“請問太后,將卑職全家召來有何吩咐,太后只管講來,奕鱏一定照辦。” 慈禧微微一笑,“六爺整日操勞公務,莫不是得了什么精神病吧,怎么一說話就是公務上的,就不能說的家務上的嗎?剛才開了小小玩笑,實話說吧,今日難得空閒,特意讓恭王与醇王全家來此,大家好久沒有見面了,今日我做東,請大家聚一聚,樂一樂,交流交流感情,特別是他們小輩也多接触一下,總不能一家人都不相識吧。” 慈禧說完,哈哈一笑,轉臉對皇上說: “皇上今日休假,也不必在此陪著大人了,去和恭王的兩位阿哥一起樂去吧。” 其實慈禧沒說之前,皇上就和奕鱏的兩位阿哥載激与載治擠眉弄眼了。載淳雖然貴為皇上,但必定是個孩子,有儿童好動好玩的天性。但他的出身決定了對他的管教和日常行為要求,只能抹殺他的儿童天性,把他當作一個小大人看待。載淳在宮中也可算是唯一的男人吧,也是唯一孩子,整日里想找個玩耍的伙伴也沒有。每日的生活几乎是早晨起來向兩宮太后問安,然后早點隨兩宮太后听朝,听朝回來后就去弘德宮讀書。如此枯燥無味的生活之余就是和几位小太監一起斗蟋蟀,要么就是騎馬,可不是真騎馬,而是讓太監爬在地上當馬騎。 今天宮中突然來了几位和自己年齡相仿的人,不用說心的距离是很近的,有一見如故的感覺。載徵、載治剛一進來,載淳就想和他們一同跑出去玩耍,但沒有額娘的同意他是万万不敢主動提出去玩耍的,只好偷偷地和兩位小阿哥擠眉弄眼。如今一听額娘發話,急忙從御椅上跑了下去,拉著載徵、載治就向外走。 奕鱏急忙請示說:“太后,這樣不妥吧,載徵与載治還是個孩子,不懂宮中的禮節,万一惹惱了皇上,臣擔當不起呀?” 慈禧笑道:“恭王不必多慮,載淳雖是皇上,和載徵。載治他們也都是小弟兄,就是在一同玩惱了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就讓他們去吧!” 奕鱏還在猶豫,皇上已經拉著載徵与載治跑了出去。 這時,榮榮站起來說道:“如果太后同意,就讓我去照顧一下皇上和載徵与載治他們,我比他們年長几歲,會照顧好皇上的。” 慈禧微笑著點點頭,“榮榮真懂事。有你去我很放心,那就去吧。” “謝太后!” 榮榮一鞠躬走了出去。 待榮榮走后,慈禧稱贊道: “六爺真是好福气,有這么一位通情達理的格格,這也是咱皇室祖上的恩德啊。” 奕鱏急忙躬身說道:“多謝太后夸獎!榮榮如此年幼,能得到太后的夸獎真是她的福份。” 慈禧忽然歎息一聲,“大行皇帝可沒有這個福份呀,榮安固倫公主能抵上榮榮一半就好,她太弱太孤僻了。” 慈禧話音未落,外面傳來一聲清脆地嬌笑聲: “誰說大行皇帝沒有這個福份?妹妹把榮榮收為自己的女儿,大行皇帝不就有這個福份嗎?” 隨著聲音,慈安太后帶著兩名宮女走了進來,慈禧等人急忙站起來迎接。 “大家何必這么客气呢,都快坐下談話吧,真是遠路赶早市,我竟然落后了,也不知妹妹給不給吃呢?” 慈禧也笑道:“姐姐白吃也來得這么晚,如果心意過不去,就湊上一些銀子?” 慈安笑道:“誰說我來晚了。瞧,你們不也坐著嗎?” “哈哈,不是等姐姐,我們早就去了御膳堂。”慈禧忽又轉過身認真地說道,“剛才姐姐的提醒倒是個好主意,我倒真心喜歡榮榮,想認她做女儿,也不知恭王和福晉答不答應呢?” 剛才慈安太后進來時說的話就讓奕鱏十分緊張,如今再听慈禧這么說,更是緊張。他看一眼福晉,慌忙說道: “榮榮能博得兩宮太后的夸贊已令奕鱏受寵若惊,榮榮無德無才,出身卑微怎配做太后的女儿?” 慈禧笑道:“六爺不必自謙,榮榮德才兼備,有膽有識,如果能做大行皇帝的女儿,大行皇帝在天有靈也會同意的。莫非六爺舍不得這么一個寶貝女儿,不樂意讓榮榮認我為額娘?” 奕鱏一听這話,早已額頭浸出汗來,躬身說道: “太后能夠不以卑職的女儿卑賤收為義女,這實在是微臣三生有幸,也是榮榮上世積的恩德呀,卑職高興還來不及呢,怎有不同意之理,讓卑職和福晉先謝過兩位皇太后。” 變沂和福晉一同上前叩首致謝。 慈禧笑道:“六爺如此慷慨,把寶貝女儿給了我,說感謝的應該是我,請恭王夫婦不必多禮,快快落坐吧!” 慈安也笑道:“妹妹這頓飯可出得便宜啊,白白撿了一個女儿去,好福气。如此說來,我只好等醇王夫婦生下女儿后再來撿便宜啦?” 慈安的一席話又把大家逗笑了,也把醇王夫婦說得滿面通紅。不知怎的,醇王夫婦結婚多年了,卻一直沒有生出孩子,醇王夫婦早已心急了,一听慈安太后這么說更覺得難堪。慈禧又從旁邊打趣說: “你們也加一把勁啊,爭取來個雙胞胎,給慈安姐姐一個,她就沒有意見了。” 慈安又笑著說:“妹妹也別高興太早啊,你認榮榮是女儿,不知榮榮是否同意認你這個額娘呢?還是先把榮榮叫來問一問吧?” 眾人正在說笑著,外面傳來了皇上的哭喊聲,接著皇上追赶著載徵進來了。榮榮也隨之跑了進來,她邊跑邊從脖子上解下自己的香袋遞過去: “皇上是男子漢,皇上不哭,我的香給皇上。” 原來,載淳正同載徵爭香袋呢?載淳向載徵索取,載徵不但不給還打了皇上。 奕鱏气得臉色鐵青,想打儿子可又不好當著兩宮太后的面痛打儿子,甚至訓斥也不敢,看見皇上接過榮榮遞上的香袋不再哭了,面色稍稍緩和一下,又听榮榮說道: “皇上先拿著這個香袋,待我回去,一定親手給皇上做一個又大又好的香袋,讓皇上一看就喜歡。” 載淳這才破涕為笑。 眾人都松了一口气,慈禧打破剛才的冷清問道: “榮榮,我想認你為女儿,你樂意嗎?” 榮榮看了父母一眼,急忙跪了下來,十分真誠地說道: “榮榮如此卑賤,能承蒙太后不嫌棄收為女儿,這實在是榮榮的福份,榮榮先行謝過皇額娘。” 說完,連磕三個響頭。 慈禧樂了,急忙說道: “榮榮快起,可別磕坏了身子,過來讓皇額娘好好看一看。” “謝皇額娘!” 榮榮站起來,走到慈禧跟前。慈禧把榮榮從頭到腳細細打量一下,一把把她攬在怀里: “榮榮是個好孩子,榮榮更是個好女儿,皇額娘一定把你當作親生女儿一樣看待,現在就封你為榮壽固倫公主。” 不待慈禧說下去,奕鱏急忙說道: “太后万万不可,固倫公主的封號万万不可加在榮榮頭上,這樣做有違祖制,榮榮如此出身怎敢擔當起如此封號呢?” 慈禧固執道:“六爺這話可就不對了,榮榮如今已是本宮的女儿,為何不可加封為固倫公主呢?請六爺不必多言,我主意已定,這個封號是封定了,就叫榮壽固倫公主!” 奕鱏遲疑片刻,看看慈安太后,仍然說道: “請兩宮太后三思,還是收回這固他公主的封號吧,如果傳揚出去,讓一些不明事理的人知道,還不知怎么議論我奕鱏呢?也許說微臣有覲上野心呢?” “恭王不必多慮,誰愿意嚼舌頭就讓他們說去好了,這固倫公主的封號就這么定了。” 慈安太后也說道:“既然是太后認榮榮做女儿,封她為榮壽固倫公主也不過分,恭王放心好了,別人只會羡慕你呢?誰敢多說些什么,我們姐妹還不相信六爺嗎?” 奕鱏知道不好再說什么,只好坐了下來。要知道,按照《大清會典》,只有皇后的女儿也才有資格封為“固倫公主”,妃嬪的女儿只能叫做“和碩公主”,像恭親王這樣的親王女儿只可稱為“郡主”。慈禧把榮榮認做女儿也只能是義女,名意上的女儿,加封為和碩公主或公主就相當不錯了,慈禧卻故意封為固倫公主,顯然是對奕鱏施恩拉攏,奕鱏當然也明白這一點。但他知道,這是兩宮太后事先商量好的,自己再說也無益,太后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讓自己為她們賣命,永遠站在她們的立場上。 待奕鱏坐定,慈安又說道: “妹妹既然加封了格格,對阿哥也理所當然有所封賞啊!” “姐姐以為封兩位阿哥什么最合适呢?” 慈安想了想說道:“那就加封兩位阿哥為貝勒、載徵為輔國公,封載治為八分輔國公,賞載徵三眼花翎頂戴!” 奕鱏給搞胡了,兩宮太后今天是怎么回事,封過女儿又封儿子,到底有何目的呀? “請太后不必加封載徵与載治,無功不授祿,兩人如此年幼,待他們將來長大后為朝廷建功立業時,再請太后加封不遲,如此小小年紀就得到皇太后加封何以服眾人呀?” “兩位貝勒將來有功于朝廷時仍有封賞,可以加封親王銜。如今對兩位阿哥加封,實際上是嘉獎六爺,望六爺盡心盡力為朝廷做事,輔佐皇上長大,將來好振興朝綱,做中興明君。” “請兩宮太后放心,臣決不會辜負太后的厚愛,盡最大努力把太后吩咐的事做好。這加封一事就——” 不待奕鱏說下去,慈安就向他揮了揮手: “六爺恭敬不如從命,就讓兩位阿哥接受封賞吧。我這樣封賞并不過分,完全是按照祖制的要求。” 慈禧一听這話,心中老大不快,哼!你是按照祖制,我就不是按照祖制了? 慈禧故意請恭王全家与醇王夫婦進宮暢敘賜宴,目的為了拉攏奕鱏,想不到慈安一眼看破慈禧的心思,心里道:你加封榮榮為榮壽固倫公主,要拉攏奕鱏,我也加封他的兩位阿哥,決不能讓奕鱏處處听命于你,成為你的同盟,那樣我的位子就岌岌可危了。 慈禧也看出慈安加封奕鱏的兩位阿哥是故意与自己對抗,十分反感,雖然嘴上不說,心中卻不滿,略一思忖,又淡淡一笑說道: “姐姐,我們對榮榮,載徵、載治這些小字輩都有封有賞,對恭王与醇王不也應該略施皇恩嗎?” “哦,妹妹原來今天宴請的真正目的就在這里?”慈安不失時机地反問一句。 慈禧也趁机說道:“如果姐姐不想加封兩位王爺也就算了,權當妹妹沒說。” 慈禧說著,提高了嗓門,“傳御膳堂,准備酒宴!” 慈安一听,呵!你這不是故意讓兩位王爺對我有意見嗎?他們會認為你慈禧想給他們封賞,是你慈安阻攔了,好事你全占了,讓我背黑鍋落罵名,我才不干呢?慈安也提高了嗓門,略帶不滿地說道: “給兩位王爺封賞,請執事太監筆錄:賜恭王四人肩輿一頂,特准在紫禁城內乘坐。賞醇王黃馬褂一件,入宮免跪。” 奕鱏、奕鱏看出兩宮太后話語言間都帶著火藥味,如此下去今天的宴席還怎么吃下去,這賭气的加封還有何意義,大家在一起敘談敘談,交流一下感情本是好事,現在卻變成了坏事。兩人同時上前躬身說道: “啟稟兩位太后,對我們兩人加封的事就算了,今天只是敘話,我們無功受封心中有愧,請太后收回承命。” 慈安想了想說道:“那也好,待攻克金陵后再對兩位王爺封賜,今天的加封寄存于此吧。” 慈禧卻說道:“如果姐姐想收回對兩位王爺封賞的承命,何不了卻恭王的一樁多年的心愿呢?” “什么心愿呢?”慈安不解地問。 “大行皇帝在位時,由于肅順等人從中挑撥是非,致使大行皇帝与恭王之間略有不和。因此,孝靜成皇后仙逝時大行皇帝沒有諭旨給予溢號,更沒有祖廟,僅僅葬于慕陵東。如今肅順等人早已鏟除,大行皇帝業已賓天,應該給孝靜成皇后追謚、祖廟才行,也以此了卻恭王的心愿。” 奕鱏一听這話,立即向慈禧投去感激的目光,這的确是他多年來都耿耿于怀的心事,如果兩宮太后能給予了卻,真是太感恩不盡了。奕鱏見慈安仍在猶豫,扑通跪倒,懇求說: “微臣宁可不要太后的一切封賞,包括對載徵、載治与榮榮的封賜,也求太后開思給孝靜成皇后追謚、祖廟?” 慈安點點頭,“恭王請起吧,所有封賞一樣也不少,也同樣會給孝靜成皇后追謚、祖廟的。” “謝太后,謝兩宮皇太后。” 奕鱏重重地叩了兩個頭,內心十分感動,几乎要流出淚來,這是他多年的心愿啊,如今終于如愿以償,怎能不感激呢?孝靜成皇后是奕鱏的生母,早在咸丰五年時就仙逝了,咸丰皇帝与奕鱏有矛盾,累及到他母親也蒙羞、死后沒有謚號,沒有祖廟,更不同意將孝靜成皇后与宣宗成皇帝合葬,在奕鱏的多次祈求下才勉強同意葬在慕陵東。后來,由于慕陵發生傾斜的事,咸丰又把責任歸于奕鱏,并要求拆除孝靜成皇后的慕東陵。雖然慕東陵沒有拆除,但那追謚与祖廟的事也就無望了。 祖廟就是在太廟奉安神御,供上一個牌位,說明得到祖宗的認可。不追謚,不祖廟,就是得不到列祖列宗的認可,沒有名也沒有份。這對于奕鱏當然是個打擊,也是個心病,他總覺得愧對母親在天之靈,因為這是由于他的過失而引起母親的無名無份呀! 几天后,經禮部磋商,擬出追封孝靜成皇后的謚號,兩宮太后發出諭旨: 上孝靜成皇后尊謚曰孝靜康慈懿昭端惠弼天撫圣成皇后。欽此。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