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奕鱏說:“蔡壽祺是什么東西,他也配參劾我,皇室的恩怨,豈容外人說三道四。” 慈安舉起巴掌朝慈禧臉上打去。 同治臉上挨了一巴掌,雖然不太重,卻也火辣辣的。 奕鱏覺得自己和這籠中的鳥儿沒有什么兩樣又一輪晨曦從東方升起。 恭親王穿戴整齊地帶到養心殿外等候著上早朝,每次早朝都是他來得最早。身為議政王又是皇室至親,身居要職,不做個榜樣怎么行? 奕鱏坐下來邊喝杯熱茶暖暖身子邊休息,這時,其他朝臣便陸續來到,都一一向先來的恭親王打聲招呼,或點點頭,微笑一下。這也許是奕鱏喜歡早來到朝房的另一個原因,享受一下眾人的恭維也是心里的一個補償。 隨著御前太監一聲吆喝,准備齊全的大臣們按次序走進西暖閣,畢恭畢敬地站在各自的位置上,靜靜地等候著皇上和皇太后的到來。又隨著太監的一聲唱喊,皇上、皇太后這才姍姍走來,坐到龍椅上。奕鱏帶領大臣們三叩九拜之后。又重新站好。這時,听到慈禧太后一聲不緊不慢地詢問, “誰有本奏,無本退朝?” 御前太監又高聲重复一遍:“誰有本奏,無本退朝——”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有本奏。慈禧正要說退朝,猛听最外邊有人高聲說道, “臣有本奏!” 眾人側過頭一看,呵!是一位小得可怜的官員蔡壽祺要奏本,他這么一個日講起居注小官能有什么大事相奏,眾人正在疑慮之際,御前太監已把他的折子遞到慈祺手中。慈祺看后又遞給慈安,慈安看了一遍,莫名其妙地問道; “妹妹以為這事怎么辦?” 慈禧沖慈安點點頭,“姐姐放心好了,我來處理。” 慈禧看看文武大臣,大聲說道: “恭親王和內閣大臣留下來,其余人退朝。” 這話一出,內閣大臣一愣,更讓几位軍机大臣搞糊涂了,今天太后怎么搞的,不留下軍机大臣議事而讓內閣大臣留下來,既然留下內閣大臣,為何又讓軍机處的首揆奕鱏留下呢?但是,既然是太后這樣安排,一定有她的理由。 几位軍机大臣磨蹭一下,偷眼看看奕鱏,見奕鱏沒有反應,都默默地走了。 殿內只剩下皇上和兩宮皇太后,以及奕鱏和几位內閣大臣,他們是大學士周祖培、瑞常,吏部尚書朱鳳標,吏部侍郎吳廷棟、刑部侍郎王發柱,內閣學士桑春榮。 慈禧這才把蔡壽祺的折子遞給奕鱏。 奕鱏接過一看,气得面色鐵青,只見上面寫道: 承啟皇上皇太后:恭親王奕鱏身為議政王,又是軍机首輔,兼管總理衙門与內務府和宗人府,權傾朝野,皇恩浩蕩。但奕鱏舉止高傲,行為不檢,驕奢跋扈、專橫獨斷,甚至凌駕皇上与皇太后之上,究其罪責犯四大罪狀:納賄。驕盈、攬權、徇私,理應嚴懲,以警廷臣…… 奕鱏看到這里再也看不下去,他把折子又遞給其他人。 奕鱏十分惱火,蔡壽祺一個小小的日起居注官也敢上疏參劾他。吃了熊心豹子膽還是活得不耐煩了?他敢与我作對應有他好看的。 奕鱏轉念一想不對,蔡壽祺哪有這個膽量參劾自己,一定是受了慈禧太后的支持,他不過是充當一個馬前卒罷了。因為慈禧早就有懲治自己的心,只不過沒有找到合适的借口,如今是借蔡壽祺向自己發動攻擊,不能不小心啊。胜保之死不就是蔡壽祺首先上一個折子嗎?慈禧然后抓住不放,才一步一步將胜保逼入死地。 奕鱏相信慈禧還沒有將自己置于死地的能耐,但也要小心,少不得會罷官降職。事到如今只好隨机應變,先摸摸兩宮太后到底是何心思再說。 等到眾人傳看一遍,几位內閣大臣才明白太后為什么讓他們留下而不讓軍机大臣留下的原因。這是參劾奕鱏的折子,奕鱏為軍机處之首腦,眾人誰不听從他的呢,對于這參劾的折子討論起來自然也就拘束多了,是偏向變沂呢?還是偏向太后呢?眾人對折子背后的矛盾十分清楚,稍一不慎自己罷官是小事,小命都有可能搭進去,因為太后和恭親王都不好惹。 慈禧放走軍机大臣留下內閣大臣,這可給內閣大臣帶來了煩惱。 在大清王朝,內閣大臣与軍机大臣都是一品大員。自雍正帝改設軍机處以后,國家的机要奏章、頒發詔旨等事都由軍机大臣擬定,相對而言,內閣大臣的權限有所減弱,但必定是國家的“宰輔”。清朝的內閣大臣一般都是大學士加殿。閣頭銜,有三殿三閣,即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和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体仁閣大學士。協辦大學士為大學士的副職,官居從一品,今天留下的官員是內閣大臣,有大學士也有不是大學士。 眾人把折子看完,又重新遞到慈禧太后手中,她拍拍折子,這才問道: “恭親王,你對這參劾的折于有什么看法?” 奕鱏在心中哼了一聲,蔡壽祺是什么東西,他也配參劾我,但他卻沒有這么說,只淡淡地說道: “蔡壽祺并不是什么好人,他原為翰林院編修,見風使舵,投机鑽營,到胜保帳下做個小官,胜保所犯的几大罪狀后經查出也与他有牽涉,本應將他与胜保一同治罪,念他主動參劾胜保有功才免于治罪。他這种做法實質上是出賣他人保全自己,并不是站在朝廷大局立場上彈劾胜保,這种卑鄙小人的話太后怎么也會相信呢?以臣之意應將蔡壽祺這樣的無恥之徒治罪罷免出朝廷。” 奕鱏的意思是這等小人的話不可听,他自己一身缺點怎么有資格參劾別人呢?你慈禧竟任用這等小人,想借助無恥之人的手攻擊我奕鱏,也不是什么光明磊落之舉。他是采用釜底抽薪的辦法為個人尋求解脫的。 慈禧一听這話,拍案怒斥說: “奕鱏,你未免太狂妄了吧,直到現在你仍然如此囂張,本宮是問你蔡壽祺彈劾你納賄、驕盈、攬權、徇私你服不服?并不是問你蔡壽祺這人怎么樣?” 奕鱏一見慈禧發火,想起和慈禧發生過的几件不愉快事,不軟不硬地說道: “我奕鱏自認為一向為人坦誠,做事光明磊落,為國家社稷鞠躬盡瘁、盡心盡責,并沒有做出什么辜負朝廷的事來,這是蔡壽祺受人指使對本王的誣蔑!” 慈禧冷冷一笑,“對你的誣蔑?就憑你剛才講話的態度不是驕盈嗎?体和殿醉酒蔑視王權就不說了,那是因為你醉了,但你在紫禁城內不顧親王身份大打出手也是醉酒嗎?這是不是驕盈?本宮再問你,你身為朝廷重臣,食雙王俸祿,卻不思節制,私下賣官封爵,隨便將午門提督一職允給李振安,收取他的錢財,這是不是納賄?” 慈禧說到這里,稍稍停一下,又淡淡地說道: “我与慈安太后對你厚愛有加,可你太令我們姐妹失望,如果不早早給你敲個警鐘,只怕你越發專橫難以任用了。” 變沂知道慈禧在向自己發動進攻之前已經早早准備好材料,對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所了解,如果真的要治自己的罪,辯解是沒有用的。但他從內心里不服气,依然十分強硬地說: “如果太后認為臣值得治罪,就照章辦事治臣的罪吧?撤職降級查辦都行。” 奕鱏看看一直沉默不語的慈安太后,心里道:你身為東宮太后主持內外大政,為何不能鉗制她的為所欲為,事到如今,你應該主持公道為我奕鱏說句話。奕鱏見慈安太后依然沒有反應,十分傷心,估計這是兩宮太后事先串通好要將他革職的,也許自己權太重,位太高,已令兩宮太后心存顧慮了。 想至此,奕鱏凄慘地狂笑一聲說道: “兩宮太后若覺得臣不堪任用,可以革我的議政王之職,削去我的各項職權,但我是宣宗成皇帝六子,你們能革我職卻不能革我皇子,我親王頭銜是成皇帝所賜!” 說完,也不辭謝,轉身走了。 慈安急忙喊道:“六爺慢走,本宮有話問你——” 但奕鱏頭也沒回就走開了。 慈安微微歎口气,“盡管有人參劾,但奕鱏畢竟為我朝立下大功,我們也不能過分,否則,眾臣不罵咱姐妹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嗎?” 慈禧點點頭,“妹妹明白,但奕鱏行為太過高傲,做事也越來越武斷,不對他敲個警鐘,恐怕將來更難駕馭啊!” 慈禧便對几位內閣大臣說道:“蔡壽祺參劾奕鱏的折子你們已經看了,奕鱏剛才對我們姐妹的態度你們也看得一清二楚,當著眾大臣的面他尚且如此,在私下奏對之時那驕橫的態度可想而知了。你等計議一下,給奕鱏定個罪,重重教訓教訓他!” 周祖培、瑞常、朱鳳標、吳廷棟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沒有先開口講話。几位大臣沒有想到今天讓他們留下來是議定這個事的,有點突如其來,他們更覺得進退兩難。 這事實在棘手。就個人關系說,太后与恭親王是叔嫂關系,皇家一姓。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這皇室內部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豈是外人說得清斷得明的。也許他們今天吵明日就好,誰若是說了一句不适宜的話,這官還做不做? 從政治地位上說,奕鱏是議政王又是親王,身居要職,位在皇上皇太后之下,而在群臣百姓之上,是滿朝文武大臣的首腦,在大清國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太后要治奕鱏的罪,究竟是要怎么處置,是訓導几句,還降級降職,或者其他什么處分。在不明真相的情況怎么能先開口亮出自己的立場呢? 此時此刻沉默是金。政治上就是這樣,搞政治權術的人,許多時候沉默是成熟的標志。 慈禧一見這几人面面相覷,誰也不開口拿個主張,有點惱火了,十分不滿地斥道: “怎么?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你等吃著國家皇糧,拿著國家俸祿,在需要你們為朝廷出力辦事的時候,你們一個個都成了啞巴?要你們這些大臣是干什么用的?呵!你們怕了,怕奕鱏以權大治你們的罪,你們怕奕鱏難道就不怕太后也能治你們的罪嗎?如此看來更要將奕鱏治罪!” 大學士周祖培知道再不開口就不行啦,急忙說道: “請太后息怒,并不是我等害怕奕鱏,故意推脫責任不愿擔當責任,老臣是想——要想將奕鱏治罪僅憑蔡壽祺折子上的那几句話不行,必須有确鑿的實据,待臣等退下詳細查實后再報与太后給奕鱏定罪,不知太后意下如何?” 周祖培是嘉慶二十四年進士,河南商城人,道光朝時就官至刑部侍郎,咸丰朝時任刑部尚書、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如今是体仁閣大學士掌管戶部。 周祖培不愧為三朝老臣,老于世故,深黯官場的利害關系,于是來個金蟬脫殼之計,暫且逃過太后的追問,了解兩宮太后的真實態度后再作打算。 慈禧一听周祖培講得也有道理,不好再說什么,便問慈安太后: “姐姐以為這事應該如何處理呢?” “讓倭仁會同周祖培等人与蔡壽祺當面對質,如果蔡壽祺能夠舉出真憑實證再討論給奕鱏定罪之事。”慈安說道。 慈安的意思是你暗中指使,蔡壽祺參劾奕折,如果蔡壽祺能夠說出證据來,說明奕鱏确實犯了這几大罪狀,理應治罪。慈安覺得奕鱏的權勢的确太大,能夠分出部分權力出來也好,但她并沒有想到要治奕鱏的罪,她希望奕鱏能夠有自知之明,主動讓出部分大權來。 慈禧回到儲秀宮,立即命安德海把蔡壽祺找來,她要當面訓導几句。 蔡壽祺來了,一見面,慈禧就夸贊說: “蔡大人深明大義,能夠不畏權勢給朝廷著想,上奏參劾奕鱏,這是忠臣之舉,本宮与慈安太后對蔡大人的這一做法都十分贊賞,本想立即提升你為御史,又怕在這個節骨眼引起朝臣猜度,因此決定,在這件事結束后再提拔蔡大人為御史。” 蔡壽禧一听太后已經答應給他提升,十分高興,急忙跪謝說: “多謝太后提契,卑職一定不辜負太后的厚望,愿為太后效大馬之勞。” 慈禧這才說道:“蔡大人,折子雖然上了,但有一件事要提醒你,早早做好思想准備,不能被人打個措手不及。” “何事?請太后明示!” “周祖培說你雖然在折子說奕鱏有四大罪狀:納賄、驕盈、攬權、徇私,但缺少真憑實据,無法給奕鱏定罪,周祖培和倭仁將和你對質,你能夠拿出那几大罪狀的憑證嗎?” “這——”蔡壽祺撓撓頭,“請太后指點?” “你先回去仔細想,整理一下材料,做到心中有數,今晚我再派安德海給你送去具体的實例,只要你熟記于心,臨場不忙,對答如流就足夠了。” “謝太后指點,卑職決不會讓太后失望,無論他們問什么,卑職都會給他們從容的答复。” 慈禧點點頭,贊賞地說: “好,本宮就欣賞蔡大人這樣的人,干大事就要有膽有識,有魄力有心計才行。只要蔡大人听話,今后會讓蔡大人到達滿意的位置。” 蔡壽祺會心一笑,又謅媚說: “卑職能有今天全靠太后栽培,卑職所到達的位置越高,給太后出的力也會越大,這點請太后放心好了。” 慈禧見蔡壽祺官不大,對官場的套數卻十分精通,又叮喔几句便放心地讓蔡壽祺回府了。 体仁閣。 周祖培和倭仁等內閣大臣正在和蔡壽祺對質。 周祖培先說道:“蔡大人的膽子不小啊,身為七品小官參劾當朝三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議政王,勇气可敬,可敬!” 蔡壽祺有了慈禧給他撐腰,他私毫也不畏懼地說: “蔡某官不大,但是朝廷所封,職位不高,拿的卻是國家俸祿。有句格言: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那七品知縣也是小小芝麻官卻敢搬動一品誥命夫人,這是公理所在。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無論他是多大的官,只要違背江山社稷利益任何一個有大義之人都有權彈劾,也應該彈劾,我們不能置國家社稷的利益不顧,做一名趨炎附勢的小人呀!” 嘿!這話可把周祖培与倭仁气坏了,他們心里道,這話用在你蔡壽祺身上倒十分貼切,卻想不到是你指責別人的話語,實在是天大的笑話。 倭仁气哼哼地說道:“蔡大人做了几年翰林院編修,又到過下面軍營中鍛煉几年,如今當上了日講起居注官,口才練得不錯。蔡大人如此博學多才,如今才當上這么一個小官,實在委屈蔡大人啦。” 蔡壽祺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笑笑說道: “倭大人也不容易啊,如今雖然當上了文淵閣學士,可也是脫了几層皮,有几次顯些丟了腦袋,就是到了今天這個高位也未必就坐得那么坦然吧?昨天兩宮太后還同蔡某提及二位大學士呢?讓蔡某向二位大學士多討教一些,說二位大人都年事已高,新舊交替也是自然規律,自古云‘鐵打的衙門紙做的官’,誰又知道自己能為官多久呢?” 蔡壽祺這几句話令周祖培与倭仁暗暗心惊。昨天他們對蔡壽祺上這道參劾折子是否受太后指使尚存疑慮,如今一听這話便什么都明白了。 倭仁看看周祖培,周祖培會意,他心里道:你倭仁剛剛當上大學士几年,年紀還稍輕一些,又深得東太后的信任,還想多干几年,怕得罪兩宮太后,我周祖培雖然害怕得罪兩宮太后,但和奕鱏交往多年又是好朋友,總不能對之听之任之吧,多少也要為他開脫一些罪責。奕鱏要是倒台了,我們這些他的同党也不會有好日過呀。 周祖培于是問道:“蔡大人,你上奏參劾恭親王四大罪狀:納賄、驕盈、攬權、徇私,對每一罪狀是否有真憑實据?倘若沒有憑證,有人指責蔡大人是在誣陷恭親王可對蔡大人十分不利啊?” 蔡壽祺不慌不忙地說:“卑職如此小官每日只能在宮廷內同皇上和皇太后隨便聊聊天,哪有資格和恭親王一起共事,對于恭親王的所作所為只是听到种种傳說,若讓下官對每一罪狀都拿出确鑿的證据來這實在是為難下官。二位大人請想,恭親王所做的那些事又怎會隨便讓外人知道呢?只有他的近臣与家人才一清二楚,二位大人不妨尋問一下他們?” 呵!這話可把周祖培与倭仁气坏了,你蔡壽祺听風就是雨,憑空上折子,自己又無憑無据卻讓我們去找證据,哪有這個道理?但周祖培与倭仁又不敢說蔡壽祺是誣陷奕鱏,因為蔡壽祺的折子符合太后打擊奕鱏的用意,他們敢說蔡壽祺是誣陷,太后就敢說他們是奕鱏的死党,企圖打擊忠誠正直的大臣最終倒霉的是他們。 周祖培只好問道:“你風聞到恭親王做了哪些事夠得上四大罪狀?” 蔡壽祺這才將那些背得滾瓜爛熟的材料重复一遍: “卑職听說恭親王接受李振安的賄銀才提升他為午門提督的,其他恭親王接受賄銀的事宮中也傳得很多。至于說恭親王驕盈下官就是不說二位大人也明白,体和殿封賞宴席上恭親王醉酒失態引起兩宮太后不滿,儲秀宮門前毆打太監安德海,這都是人人共知的事。” “那么攬權和徇私呢?”倭仁問道。 “恭親王食雙王俸祿,為軍机處首揆,又身兼內務府總管,宗人府宗令,弘德殿行走和總理衙門大臣,集軍權、政權、財權、族權和外交大權于一身,這怎不叫攬權嗎?” “嘿!蔡壽祺,你也不是不知道,恭親王的這些大權都是兩宮太后加封的,怎能說他是攬權呢?” “太后加封給他,他應該有自知之明,知難而退,見好就收,難道我朝就沒有一人能夠擔當恭親王這五大權的其中一職嗎?他為何死死抓住不放,讓更有才能人掌管一職呢?” 周祖培和倭仁也覺得蔡壽祺言之有禮,至于徇私就不再尋問下去,他們明白,在大清朝的官場上,想找到一個不徇私的官員恐怕都找不到。人們常說: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銀,這話一點也不假。乾隆朝的劉鏞一向被認為是青天,都說他一生為官几十年,到頭來兩袖清風,也只是一個比喻說法。而其實,劉鏞的清廉是相對于貪得無厭的和坤講的,与和坤比起來劉鏞算是兩袖清風,但他的家產又何止十万雪花銀呢? 恭親王身居要職,雖食雙王俸祿,但那點微薄的收入如何夠恭王府開支的,接受的賄賂,利用手中大權撈取點個人小利也是可以理解的。他身居高位、親朋好友偶爾找他行個方便開開后門也是常有的事。 周祖培和倭仁知道想在蔡壽祺身上作文章為奕鱏開脫罪責是不可能的,太后的意志誰敢違抗呢?可是,讓他們拿出處罰奕鱏的方案來他們也決不會干的,明哲保身是聰明之舉。 等到蔡壽祺走后,周祖培同倭仁商量說: “倭大人,蔡壽祺是受太后所指使上這一折子是顯而易見的,咱們得罪不起太后也得罪不起恭親王。太后把難題交給我們,要借咱們的手處罰恭親王,這是拿咱當刀耍咱不能同蔡壽祺一樣卑鄙無恥!太后把球踢給咱,咱重新踢回去,至于太后如何懲處恭親王就与我們不相干了。” 倭仁也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這樣,兩人又慎重商量一番才上了一個折子: 皇上皇太后啟:蔡壽祺參劾恭親王奕鱏四大罪狀:納賄、驕盈、攬權、徇私,對答中蔡壽祺均系風聞,無确鑿證据。蔡雖不能指出實證,恐未必盡出無因,納賄非外人所能見到,至驕盈、攬權、徇私必于內廷召對時所流露,難逃圣明洞鑒,黜陟大權操之于上,裁減事權以示保全懿親之處,恭候實斷。 慈禧太后接到周祖培与倭仁的折子,气得拍案罵道: “兩個渾蛋真是老奸巨猾!” 慈禧無奈,罵歸罵,既然責任又被推了回來,自己不得不主動去做,要么不做,要做就干到底,不把奕鱏推下台決不罷休! 慈禧拿著周祖培与倭仁的折子來到鐘粹宮,慈安接過折子一看,這是他早就料到的,慈安說道: “妹妹,既然蔡壽祺均系風聞,又拿不出真實證据來也就算了,只當作給奕鱏敲個警鐘吧,我等几天再召見他一次,訓斥他几句,讓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妹妹以為如何?” 慈禧一听可不樂意,自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挖空心思就是要懲治一下奕鱏,而慈安僅僅要求訓斥几句就算了事哪行? 慈禧建議說:“姐姐請三思,蔡壽祺雖是風聞也是事出有因,納賄徇私是私下暗中所為如何拿出證据呢?奕鱏還沒有傻到接受別人的賄賂四周宣揚的程度吧?這事當然查無實證了。至于驕盈、攬權這就不必說了吧?姐姐不能不當心,奕鱏身居五職,總攬五大權在我朝自開國以來也是罕見。与其將來出現大權旁落的局面,不如防患于未然,先將奕鱏的几大特割減一二,姐姐以為如何呢?” “這——”慈安仍覺得為難,“妹妹,奕鱏的五大權也是咱姐妹加封的,并不是他自己奪取的,奕鱏雖擁有這几大權,但行為尚且端正,并沒有做出什么過份的事來。如今南方長毛剛剛被剿滅,北方捻匪仍然猖獗,立即將有功之人裁撤,會不會今朝臣心寒,認為只能同咱姐妹同苦而不能同樂,將來誰還甘愿為咱姐妹賣命呢?以姐姐之見,暫且把這事壓下,等過了一段時間,天下太平后再同奕鱏商量一下,讓他主動讓出几項大權,總比咱們姐妹刀槍相逼要好吧。” 慈禧有點火了,不耐煩地說道: “姐姐,你是太仁慈了還是一心只想袒護著奕鱏?事情到了這种地步,你仍然不愿著實將奕鱏治罪,你居心何在?是不是對奕鱏產生了愛慕之情?或者你們兩人背后——” “住嘴!” 慈安气得面色鐵青,嘴唇發抖,大喝一聲。 慈禧更加得意了,冷冷一笑,放肆地說道: “心里無事不怕鬼敲門,為什么我一提起這事你就發火,莫非心里有鬼,背后真干了什么見不得人的勾當?現在我才明白,你口口聲聲為大清國著想,而實際上不過是袒護自己的心上人。” 慈安霍地站了起來,走上前兩步,舉起巴掌就朝慈禧臉上打去,巴掌舉到半空又停了下來,气急敗坏地喝道: “那拉氏,你給我滾,滾!” 慈禧沒想到慈安會發這么大的火,也站了起來,連聲說道: “好,我走,我走,無論你怎么袒護奕鱏我都要治他的罪。” “隨你的便,你想怎么將他治罪就怎么治,后果由你負責,倘若大清朝的江山出現什么亂子,我——” 此時此刻,慈安想起了咸丰帝留下的遺詔,十分后悔自己一時感情沖動把遺詔給撕啦。 慈禧气呼呼地回到儲秀宮,也不管青紅皂白,隨手寫下一份詔書: 諭在延眾王大臣等同看:本月初五日,据蔡壽祺奏:恭親王犯下四大罪狀:納賄、驕盈、攬權、徇私,多招物議,种种情形等弊,似此劣情何能辦公事?查辦雖無實据,但事出有因,究屬曖昧,知事難以懸揣。恭親王從議政以來。妄自尊大,諸多狂傲,倚仗爵高權重,目無君上,視朕沖齡,諸多挾制,往往暗使离間,破坏兩宮太后和睦。每日召見,趾高气揚,言語之間,許多取巧,滿口胡談亂道,凡此諸种行為,以后何以能辦國事?若不及早宣示,聯親政之時,何以能用人行政?凡此种种重大情形,姑免深究,以示朕寬大之恩。著毋庸在軍机處議政,革去一切差使,不准干預公事,以示朕保全之至意,特諭。 慈禧寫完諭旨,從上到下又細細讀了一遍,覺得很滿意,這才鈴上放在自己這里的“御賞”印,又讓安德海把皇上找來。 同治來到儲秀宮,慈禧待他坐好便直接說道: “蔡壽祺參劾恭親王的事皇上也已經知道,恭親王犯下四大罪狀,不能不懲治,額娘為皇上寫好了諭旨,也已經加蓋了印章,請皇上在上面蓋印吧。” 同治接過諭旨一看,戰戰兢兢地問道: “額娘,這對六叔的處罰重了一些吧?額娘是否同皇額娘商量過?” 慈禧一听儿子這樣問,十分生气,剛剛平靜下來的心火又冒了出來,大聲斥道: “不同她東宮太后商量額娘就沒有下旨的權力嗎?哼,額娘這樣做都覺得對奕鱏的處罰太輕了,你還替他講情?額娘這樣做是為你著想啊,奕鱏如今是大權在握,如不及早將他除去,待你親政后如何能夠將他治服!只怕到那時會把皇上給架空的,額娘不想眼睜睜地看著皇上成為別人的傀儡?” 同治看看額娘,又不服气地說道: “額娘,恭親王是儿臣的六叔,他待儿臣一向挺好,也沒有發現什么不妥的行為,不至于像額娘所說的那樣吧?依儿臣之見,對六叔還是從輕發落吧?先割去議政王一職,其余大權暫且保留,額娘以為如何?” 慈禧一听,又气又惱,傷心地哭了起來,邊哭邊說道: “皇上如今長大了,也快要親政了,要額娘沒有用了,再過上几年也許要把額娘赶出富呢?額娘一把鼻涕一把淚把皇上養大,受的罪不說,命差點搭了進去,這倒好,受他人唆使處處与額娘作對起來。皇上是額娘的親骨肉,額娘也就你這一個儿子,額娘的后半生全指望皇上呢?母子骨肉連心,額娘,不疼你疼誰呀?額娘平日里對皇上的确嚴了一些,但嚴是為皇上早日學得滿腹經倫好獨自執掌朝廷大權。額娘是直腸子人,做事直來直往,說話也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會花言巧語騙人,誰知皇上卻一點也不理解額娘的心情,整日里把額娘當成外人,竟和慈安太后打得火熱,處處听從她的言論,把額娘的話當成耳旁風。實話告訴你,慈安太后那樣做是在坑害你,她和奕鱏聯起手來欺騙你。皇上如此年幼,怎能識破他們的陰謀?皇上是否听說慈安太后和奕鱏有苟且關系?如果他們將來生下皇子,這大清國的皇位還怎么會讓皇上你來坐呢?” 慈禧哭著說著,見自己的眼淚并沒有打動儿子的心,更加生气了,厲聲問道: “額娘同你說了這許多話,你是否听見了?” 同治本然地點點頭,“額娘的話儿臣全部听到了,只是額娘說皇額娘与六叔有什么苟且之事儿臣卻從來也沒有听說,不知額娘從哪里听到的?只怕是謠傳,皇宮這么大,宮女太監如此之多,什么謠傳沒有?儿臣也曾听到有人謠傳……” 同治的話到嘴頭下又咽了下去,他不知當說不當說。 慈禧一怔,想知道又怕知道,緊逼一聲喝問道: “有人謠傳什么?” 同治訥訥地說:“有人謠傳額娘与安德海還有榮祿有曖昧之事。” 慈禧也料到了,但她沒有想到皇上竟不分青紅皂白說了出來,气得臉色慘白,上前給他一巴掌,罵道: “混帳的東西,有人背后造額娘的謠你不制止,也相信額娘干出那見不得人的事,額娘是那种不識廉恥的人嗎?皇上如今大了,也該長個心眼多思考一下,安德海是個太監,這是人人皆知的,榮祿雖為御前大臣,但也很少來到后宮,這是有人別有用心誣蔑額娘,實際上是侮辱皇上!” 同治臉上挨了一巴掌,雖然打得不重,但也是火辣辣的,十分惱火卻也說不出口,心里道:額娘是害怕他人背后說自己,才故意這樣說皇額娘与六叔有苟且之事的,我卻從來也沒听宮人說過這事,皇額娘不是這樣的人!哼,宮中傳說額娘与安德海的事已經好几年了,都說安德海是假太監呢?假不假我不曾知道,但他与額娘關系曖昧的事自己卻是親眼所見過的。 那是好几年前了,也是一個夏夜,他睡不著,偷出寢宮玩一會儿,便來到額娘的內室,剛要進去,猛著看見安德海正用雙手揉搓著額娘的乳房呢?他當然羞得臉通紅,又气又惱地溜回了寢宮。從那天起他證實了宮中的謠傳,也恨起了安德海,發誓有朝一日親政第一個殺的人,就是安德海。 至于額娘与榮祿的事,他也听到一些宮女太監們私下議論過,還听說榮祿是額娘的舊戀人。至于額娘与榮祿是否有過那种苟且之事他卻從來也沒見過,他也曾問過額娘,榮祿是否是她的舊情人,不想被額娘狠狠地罵了一頓。從那以后,他再也沒有在額娘面前提起過榮祿。 同治捂住臉低頭在那里胡思亂想一陣子,委屈的淚水也在眼眶里打轉,他已經長大了,又是皇上,一國之主,額娘怎么該打他呢? 慈禧也是听到儿子說了自己那些不該說的話,在气极的時候才打了儿子,這是第二次打儿子。打過之后慈禧也后悔了,站起來走到儿子跟前,用巾帕給同治擦一把淚水,哄騙說: “皇上如今也已漸漸長大了,對他人的話應該能分辨出是非,對那些誣蔑額娘的話,皇上听到應該制止,將他們痛打一頓,甚至殺掉,怎么能夠也像那些別有用心之人一樣人云亦云呢?哼!若讓額娘听到有人敢亂嚼舌頭,說出這不三不四的話,額娘殺他全家,滅他九族!皇上不要傷心了,今日就在這里用餐,額娘著人給皇上做几道可口的飯菜,額娘好久沒有同皇上在一起吃飯了。” 慈禧一邊吩咐宮女去御膳房備飯,一邊又把那份寫好的諭旨遞過去: “皇上快著人把你的‘同道堂’印章取來蓋上,明日還要詔告文武大臣呢?” 同治無奈,派張德順去取印章。 諭旨一發,滿朝文武大臣和親王貝勒都十分震惊,一時都猜不透恭親王和兩宮太后之間發生了什么重大矛盾。同時,一些見風使舵的大臣為了不致于惹火燒身,也都紛紛躲開奕鱏,拒絕同他往來。當然,也有一些變沂的得力助手紛紛為他的复職奔波。 軍机大臣文祥、寶鋆,曹毓瑛把淳親王奕□,鐘郡王奕恰、李郡王奕惠等人找來聚集在恭親王府,共同商量對策。 文祥先說道:“兩宮太后不顧事實,暗中指使奸佞小人參劾恭親王,這是兔死狗烹之作為,我等必須竭力抗爭,為恭親王嗚冤。” 曹毓瑛問道:“以文大人之見,如何鳴冤?” “兩宮太后不同軍机處商量,私下諭旨解除恭親王一切職權,我等停止一切軍机處事務,讓軍机處癱瘓,就說軍机事務一向由恭親王負責,失去他,軍机處無首腦,樞廷無法工作,請求太后給恭親王复職。” “倘若太后不買咱們的賬,認為我等是恭親王死党,一并撤職怎么辦?”寶鋆提議說。 “你們放心好啦,兩宮太后決不會這樣做的。因為撤除恭親王的職位諭旨是慈禧太后所為,慈安太后根本沒有同意,慈安太后也正為這事和慈禧太后生悶气呢?准備規勸慈禧太后讓恭王复職。” 曹毓瑛一听淳親王奕□這么說,更來了精神,因為奕□和咸丰帝奕□是同母親親兄弟,在所有的親王中和兩宮太后的關系最重,他的話對兩宮太后來說是有份量的,有他開口兩宮太后不會不給面子。 鐘郡王奕恰問道:“兩宮太后早已料到軍机處會偏向恭親王,因此在召對時反留下內閣大臣,而赶走軍机大臣,從這一點看,兩宮太后處罰恭親王的決心很大。我等要想讓太后同意給恭親王复職,必須先攏住內閣大臣,讓周祖培、倭仁、瑞常等人也站在恭親王的立場上向太后施加壓力,這樣效果可能好一些。 几個人一邊商議,一邊派人去請周祖培、倭仁、瑞常。吳廷棟等人。 時間不長,這几人也來到恭親王府,他們明白文祥請他們到此的真相后,周祖培說道: “即使文大人不請我等到此,我們也會為恭親王的复職奔走的,但從太后与我等几次召對的語气態度看,慈禧太后懲處恭親王的態度十分堅決,要想讓恭親王完全复職的可能性不大。” 奕□歎口气,“能恢复几職就恢复几職,我等盡力爭取就是,即使不為恭親王也決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西太后如此橫行吧,只怕如此長期下去她要做武則天第二呢?先皇當年就有除去那拉氏之意,只因慈安太后等人竭力求情才免她一死,誰知西太后竟然一天天把大權攬到手中,如今慈安太后也讓她几分呢?” 倭仁卻不這樣認為,他說道: “兩宮太后如今突然下諭旨開去恭親王的一切職務也在情理之中,我們不能僅僅站在恭親王的立場上看待這件事,也應該站在太后的立場上考慮這件事。太后是覺得恭親王的權勢越來越大,擔心皇上親政后無法駕馭恭親王才這樣早早鏟除后患的,多爾袞為前車之鑒,不能不令兩宮太后擔憂,如果恭親王能夠時刻牢記‘功高震主’的古訓也許不會發生今天的事。” 正在這時,醇親王奕鱏也走了進來,一听倭仁如此說話,略帶不滿地說: “倭大人是兩宮太后提拔上來的,自然對太后感激不盡,功高震主?!難道讓每一個大臣都無功于國家社稷就不震主了?” 倭仁見奕鱏說話生硬,語气對自己不滿也冷冷地說: “醇王若為恭親王抱虧,就親自去兩宮太后那里為恭親王鳴冤,你既是親王又是當今皇上姨父,說話比別人有力度,也許太后會看在醇王爺這小叔与妹夫雙層親戚的立場上饒過恭親王的。但醇王也應該明白,恭親王在兩宮太后面前的言行也确實有驕盈失禮的方面,你不是也多次提醒過恭親王嗎?” 醇親王奕鱏的气消了下來,倭仁說得也有道理,太后如今借蔡壽祺參劾之際將他革去一切職務,也不是一天兩天才有這种想法的,或許是積多成怨吧。奕鱏沒有听從別人勸說,做事驕狂一些,偶爾在太后面前不慎失禮的事也是發生過的,比如毆打安德海一事吧,做得就不明智。還有,奕鱏也忽視了為官清廉的原則,利用職權徇私納賄的事也不是毫無根据,僅內務府的虧空就令兩宮太后怀疑。當然,如今世道,滿朝文武誰人不貪,但奕鱏樹大招風,有個小小舉動便會被仇敵抓住把柄上報給太后。唉,事到如今也不能放手不問。 奕鱏与奕□帶領眾人剛要去面奏兩宮太后,為奕鱏求情說理,奕鱏進來了,阻止眾人說: “各位的心意我奕鱏領了,但你們不必去向太后求情,去也沒有用,會更加激起兩宮太后鏟除我的心念呢?也許認為你們都是我的私党,是故意聯合在一起向太后示威的。倘若這樣就更坏了,你等前去求情只能起反作用。何況西太后對我不滿也不是三天五天了,她早有除去我的心思?” 變渙看看奕□,“五哥,你以為這事如何處理呢?” 淳親王奕□想了想,說道:“如此說來大弟复職一事希望不大?不過,我等可以盡力爭取一下,看看太后是否有讓步的態度,然后再相机行事。” 曹毓瑛急忙說道:“如果想讓恭親王全部官复原職也不太可能,太后既然下達了諭旨,這個面子也不能不給呀,不如我們聯合上奏皇上皇太后,讓太后革去恭親王的議政工頭銜、內務府總管大臣一職,其他几職保留。這樣,既滿足太后打擊恭親王的心思,又保住恭親王的位子,你們以為如何?” 奕鱏點點頭,“這樣也好,不作出一點讓步,西太后也不會讓步的,六哥不如親自上一份《請安折》,算是對太后認錯悔過,也是給太后一點面子吧,六哥以為怎樣?” 奕鱏搖搖頭,“堅決不寫!官我是做夠了,出力不討好,用你的時候提你一把,不用的時候又一腳踢開,這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不如無官一身輕,在家享清閒呢?” 變渙又勸道:“六哥不為自己著想也應該為大清江山著想,皇上如此年幼尚不能親政,西宮權力欲望太大,為人也心胸狹窄,東宮為人太心地善良,只怕長期下去西宮專權,把朝政搞得烏七八糟,大清江山就會喪送在這個女人手里,你我兄弟几人都堂堂七尺男子漢抗不住一個女人,若坏了我大清江山,你我兄弟几人如何面見九泉之下的父皇?” 奕鱏低下了頭,滿眼含淚說道: “既然七弟這么說,千金重的擔子我一人擔著,再大的屈辱我也忍著,這折子我寫!” 奕□說道:“這几天你先在府上歇著,靜養一下,讓心情也平靜下來,那份《請安折》也不用你寫,由曹大人代勞吧?” 曹毓瑛點頭同意。 奕鱏又補充說:“去面見兩宮太后也不必去這么多人,有我和五哥兩人就夠啦,請曹大人盡快將《請安折》寫好就可以了。” 看著眾人离去的背影,奕鱏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可謂几上几下了。當初,大行皇帝在位時,對自己也是既用又罰,處處鉗制自己,讓自己為他賣命卻又不放給大權,以致在大行皇帝病死熱河時,八名贊襄顧命大臣都沒有自己,甚至不准許自己去熱河叩拜,兄弟之見的猜疑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肅順等人弄權朝政,皇權眼看要旁落易主,在這關鍵時刻,是自己冒著生死危險多方聯絡,才制服奸凶力挽狂瀾。 不錯,兩宮太后給他优越的地位,也讓他大權重握,但自己掌權而不是弄權專權,事事請奏,從來也沒越雷池一步。說心里話,自己何嘗不明白,太后給自己權是為了讓自己為她們賣命。如今倒好,眼看天下要太平了,太后用不著自己了,又一腳將自己踢開。 几聲清脆的鳥鳴惊動了奕鱏的沉思,他緩步踱到廊檐下,見鳥籠中早已沒有食物,几只鳥雀正餓得喳喳叫呢? 奕鱏十分生气,正要發火訓斥宮人,見女儿榮榮走了過來,把一些食物放進鳥籠。他歎息一聲,忍住了心中的火,對于自己,這鳥不就是奕鱏嗎?恰恰相反,每次想起這几只鳥都是在失意無聊時,而自己大權在握,整日賓客滿庭,自己也是奔走各大部門,哪有心思顧及這几只鳥雀,更不會留心這鳥儿乞食的叫聲。 “榮儿,讓阿瑪給鳥雀添食吧?” 奕鱏走了過去。 “阿瑪,你心情不愉快就好好散散心吧,讓我來做。” 奕鱏站在那里一動也不動,昂起頭來瞭望庭院上空的一方藍天。 “阿瑪,听說你又和皇額娘鬧不和,女儿想入宮見見皇額娘,為阿瑪解釋一下?” “不去!”奕鱏生硬地說道,“沒有什么要向她解釋的,阿瑪沒有錯!” “呵——瑪——”榮壽固化公主撒嬌說,“皇額娘的脾气阿瑪也不是不知道,你硬她也硬,你軟她也軟,胳膊是擰不過大腿的。皇額娘革去阿瑪的職權也許是對阿瑪有所猜疑,樹大招風,木秀于林風必摧焉,阿瑪也應該見好就收,依女儿之見,如果阿瑪提前向兩宮太后提出辭請,主動辭去几職,也許就不會發生今天的事了。功高震主,這是古訓了。” 奕鱏一想想女儿的話也有道理,可事到如今已經是亡羊補牢,后悔也晚了。自己在許多事的考慮就不如女儿那么周到,比如同慈禧太后相處,他總覺得自己在太后面前講話總是那么生硬,也都是直來直往,有時候也想討好几句,可總是討好得不是地方,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拍馬拍到蹄子上了。而女儿就十分乖巧,同慈禧的每一次談話都讓太后哄得哈哈直笑,她的每一句話都讓太后听了順心入耳。 不知何時,福晉也走了過來,輕聲安慰說: “王爺,就讓榮榮去宮中一趟吧?去了總比不去好,人在矮檐下不能不低頭啊!” 奕鱏點點頭算是答應了。 奕鱏待女儿給鳥儿加滿食物,自己站到籠前,撩撥起籠中的鳥儿來,看著蹦蹦跳跳的鳥儿,听著它們的鳴叫,雖然不懂鳥語,但也可以体味到鳥儿的心清,也許鳥儿正如自己現在一樣,這鳴叫是獨自訴說,或許是向自己抗議。鳥儿渴望自由、渴望天空、渴望森林,正如自己渴望權勢、渴望名位、渴望利祿一樣,但自己只有進人朝廷的籠子才有這一切,鳥儿卻与自己相反,它只有飛出自己的籠子才能獲得想得到的一切。 奕鱏輕輕打開了籠子的門,一對鳥儿歡快地嗚叫著飛向天空。 福晉一看,以為奕鱏瘋了,失聲叫道: “王爺,你——這是精心侍養多年的寵物,你怎么把它們放啦?” 奕鱏回過頭,注視一下福晉笑了。 “鳥儿應該到它應該去的地方去,我滿足鳥儿的愿望,也不知太后能否滿足我的愿望?” 說到這里,奕鱏臉上的笑容消失了,又浮上一層陰云。 榮壽固倫公主來到儲秀宮,慈禧正和宮人一起玩踢毽子的游戲。 榮榮上前跪拜說:“榮榮拜見皇額娘,祝皇額娘圣安!” 慈禧一看榮榮來了,馬上放下手中的毽子,滿臉堆笑說: “原來是榮榮來了,我的乖女儿,快快起來,別跪坏了身子。” “謝皇額娘!”榮榮站了起來。 “皇額娘早就想你了,几次讓你阿瑪傳話讓你來宮中陪一陪皇額娘,也一直不見你來。” “請皇額娘見諒,孩儿一直脫不開身,額娘,身体一直虛弱,阿瑪最近也病了。” 慈禧心道:你阿瑪是因為我革了他的職气病的吧。但她卻不能這么問,裝出十分關心的樣子問道: “你阿瑪得的什么病?重不重?有沒有請御醫看過?” “多謝皇額娘關心,阿瑪患那病已經多年了,听御醫說是長期操勞過度,積勞成疾,再加上阿瑪飲食起居沒有規律,才形成的這病。” 慈禧點點頭,又裝作無心的樣子問道: “你阿瑪每天的生活是怎樣安排的?” “回皇額娘,阿瑪每天起得很早,睡得卻很晚,早晨起來先安排一下自己一天的事務,然后就忙著上早朝,有時早晨飯也來不及吃,阿瑪每天都干了些什么儿臣一點不知,但阿瑪每天很晚才休息,經常把卷宗帶回府中批閱。額娘見阿瑪太辛苦,勸他辭去几職,阿瑪總是歎息,說等到天下太平,皇上親政后他就什么也不干了,安心在府中陪額娘安度晚年。” 榮榮說著,抬頭看看慈禧,又問道: “最近几天阿瑪情緒很坏,听說阿瑪惹皇額娘生气了,他正在府中懊惱呢?” 慈禧淡淡地說道:“你阿瑪多慮了,并非皇額娘為難他,是有人參劾你阿瑪犯了四大罪狀:納賄、驕盈、攬權、徇私,這四大罪狀雖然查無實据,但也事出有因,皇額娘和慈安太后剛才商量一下,免去懲罰,開去你阿瑪的一切職務,令他在府中靜養几日,也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如果不這樣何以威服朝中其他大臣呢?你阿瑪皇室親王,在他身上敲個警鐘是給滿朝文武一個警示,讓他們明白恭親王犯法都要嚴懲,更何況他們那些一般朝臣呢?執法必嚴,嚴應從上起,只有上行才能做到下效。回去之后告訴你阿瑪也不必煩惱,等過了一段時間,這件事平息后,再想法恢复他的職位。” “榮榮代阿瑪先謝過皇額娘。不過,阿瑪說他不在乎職位的恢复与否,他說自己覺得委屈,是樹大招風,惹人嫉妒,每天都在府中自責自悔呢?說等几天后,身体稍稍恢复就入宮向皇額娘賠禮呢?” “那倒不必了,讓你阿瑪好好在府中養病,待病愈之后再說吧。” 榮榮點點頭,“皇額娘近些日子玉体圣安吧?” “多謝榮儿挂念著皇額娘,皇額娘的身体還好。” “皇額娘每天日理万机,一定要注意身子骨,平日多休息多鍛煉一下,如果皇額娘樂意,孩儿今后多來宮中陪陪皇額娘說說話,鍛煉一下身体,讓皇額娘解解悶。” 慈禧笑了,“還是女孩家心細,皇上可從來也沒這樣關心過皇額娘呢?皇額娘都一直想把你接入宮中居住呢?只怕你阿瑪和額娘不同意。有榮儿在身邊,皇額娘也多個說話的人,少寂寞一些。” “只要皇額娘樂意,榮儿會時常服侍在皇額娘身邊的。皇額娘剛才說皇上很少陪陪皇額娘,皇上漸已長大快要親政了,還是讀書學習的大好時光,心思都用到書本上了,那像榮榮整日只懂繡花做衣之類的小事儿。皇額娘不應責怪皇上,應該高興才是,因為皇上長大了,能夠為皇額娘分憂解難了。皇額娘,是嗎?” 慈禧連連點頭,“榮儿說得對,應該高興,應該高興!” 這時,太監來報,說淳親王与醇親王來見。 榮儿立即說道:“皇額娘有要事在身,孩儿告辭了。” “榮儿別走,今天留在宮中吃飯,皇額娘好久沒有同榮儿在一起用膳了,回頭讓皇上也來,咱娘儿几個好好樂一樂。” 榮榮只好點頭答應。 慈禧來到樂壽堂,奕□奕鱏已經等候多時了。 拜見完畢,慈禧徑直問道:“不知二位王爺到此有何公務?” 奕鱏率先說道:“回太后,我們二人是受朝中眾大臣之托特來啟奏太后有關對奕鱏懲處的事。” “哦,有什么話盡管說罷?” 慈禧心道:即使你們不說,我也明白你們的意思,你們這些人多日來可都沒有閒著,四處活動,哼,沒有我慈禧發話,誰也別想讓奕鱏复職? 奕□先把曹毓瑛代寫的一份《請安折》遞給慈禧說: “太后,奕鱏十分后悔,他反思多日向太后認錯悔過呢?懇請太后諒解。” 慈禧接過請安折一看,言辭也算懇切,仔細一看,字跡不像奕鱏所寫,把折子往旁邊的案子上一放,十分不滿地問道: “這《請安折》似乎不是出自奕鱏之手吧,字跡不像呀?” 奕鱏立即附和說:“太后真是好眼力,這折子的确不是奕鱏所寫,是奕鱏口述,曹毓瑛代寫,奕鱏這多日來身体不适,几乎不能下床,請太后見諒!” 慈禧這才嗯了一聲。 奕鱏又說道:“群臣也覺得奕鱏內務府總管一職也可裁去,當然——” 慈禧馬上打斷奕鱏的話,“還有呢?” 奕鱏想不到慈禧真的心這狠,裁去這兩大要職還不滿足,他推辭說: “群臣只議論裁去奕鱏這兩職,對于其他職權都主張保留,群臣說奕鱏掌管軍机處多年積累了丰富經驗,這許多年來,軍机處也确實做出了不少成績,特別是平定南方長毛叛亂上面可謂功勞顯著,如果開去此職恐軍机處一時無首陷于癱瘓。對于總理衙門一職,群臣也一致認為非奕鱏莫屬,如果裁去奕鱏恐怕洋人也不會同意——” 奕鱏剛說到這里就被慈禧打斷了,“本官明白了,此事讓我再同慈安太后商議一下,如果你們沒有別的事可以回去啦。” 慈禧毫不客气地下了逐客令。 奕□和奕鱏無奈,歎口气,同聲時退了出來。他們回到恭王府,把奏折情況詳細回報眾人,都認為奕鱏恢复職位無望,誰知几天后兩宮太后發出諭旨: 恭親王誼屬至親,職兼輔弼,在諸王中倚任最隆,恩眷极渥。特因其信任親戚,不能破除情面,平日于內廷召對,多有不檢之處,朝廷杜漸防微,恐因小節之不慎,致誤軍國重事。日前將恭親王過失,嚴旨宣示,冀其經此懲儆之后,自必痛自斂抑,以小懲大誡,曲為保全之意。茲覽王公大學士等所奏,企以恭親王咎雖自取,尚可錄用,与朝廷之意正吻合。見既明白宣示,恭親王著即加恩仍在內廷行走,并仍管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事務。此后惟當益矢勤慎,力圖報稱, “奕鱏本來要親自送來,一是因為身体欠佳,二是擔心太后責備,特請我們兄弟二人代勞,望太后見諒,謹望太后看在手足之情的情份上收回成命,從輕發落?”奕□又說道。 “滿朝文武大臣對此事有何議論呢?” “回太后,滿朝文武聳動,一致認為對奕鱏處分太重。”奕□小心翼翼地說。 “依你們之見,應該如何處置奕鱏呢?”“這——”奕□一時不知從何說起,他想說最好是免去處罰,又怕這話一出惹慈禧生气,把事情辦得更糟,便看看奕鱏,示意奕鱏先說。 奕鱏會意,躬身說道: “奕鱏縱然有錯,也多是生活小節,太后諭旨已令他警醒,何況現在太平天國長毛余党未盡鏟除,北方捻匪猖獗,正是用人之際,群臣一致認為開去奕鱏所有職權實在不妥,請太后站在朝廷大局立場上——” 不待奕鱏說下去,慈禧立即喝斥道: “難道本宮開去奕鱏的職權是為了報私仇不成?本宮見他居功自傲,為官不檢點才這樣做的,一切都是從朝廷大局出發,你怎敢胡言亂語妄加猜測?” 奕鱏急忙懇求說:“請太后恕罪,請太后明察,卑職決不是這個意思,微臣是希望太后站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際的立場上對奕鱏從輕發落,革去部分職權也保留部分職權。” “醇王爺以為革去奕鱏的哪些職權又保留哪些呢?” “群臣一致認為皇上漸大,快到親政的年齡了,奕鱏的議政王一職可以取消了。” “嗯,還有呢?”用副訓誨成全至意!特諭。 變沂接旨后,見兩宮皇太后只恢复了自己“在內廷行走”,“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職務,革去“議政王”与“軍机大臣”的實權,心里很不是滋味,卻又有苦說不出。無論如何,太后還是給自己留了點情面,在軍權、政權、財權、族權、外交大權這五權革去了軍權与政權,給他保留三大權也算是滿面子了。但奕鱏知道自己不能進人樞廷參与國家机密大事,對于一個熱衷于大權的人無疑又是一次重大打擊。 雖然如此,還必須親自去叩拜兩宮太后,以示感激之情。 奕鱏在奕□奕鱏等人陪同下來到養心殿西暖閣,他帶著万分复雜的心情走上台階,一步步走到墀階前雙膝跪下,認真地說道: “罪臣奕鱏叩見皇上皇太后圣安,謝皇上皇太后恩!” 說到這里,不知什么原因,奕鱏竟伏在地上嗚嗚哭了起來,是委屈還是悔過,或許是失望,此時此刻的心情他自己也不知道,也許兼而有之罷。但奕鱏這一哭卻哭得恰到好處。兩宮皇太后有了面子,慈禧更是心花怒放,到底是奕鱏輸了,胳膊擰不過大腿啊。 奕鱏一哭,奕□、奕鱏等人也陪著掉眼淚,皇上与慈安太后也覺得眼眶澀澀的,淚水直在眼眶里打轉。 慈禧這才說道:“恭王請起吧!” 奕鱏再次拜謝后才站了起來。 慈安看看諸王爺,用商量的口气對慈禧說: “妹妹,恭王已經悔過了,如今樞廷也正是用人之際……” 慈禧會意,不待她說下去,沖慈安點點頭: “就依姐姐所說,命恭親王仍在軍机處上行走吧,這議政也就算啦。” 恭親王奕鱏在失望至极一听又讓自己在軍机處上行走,雖然拿去議政王的頭銜,心里仍熱乎乎的,再上叩謝。 吃一塹,長一智。奕鱏對慈禧太后又多了一層了解。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