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1999年,李澤楷創造出网絡時代的股市神話,使他成為香港叱吒風云的人物。其一手創辦的盈動集團成功在香港借殼上市,股价一天狂升23倍,李澤楷一夜之間賺了以D多億港元,身价百倍,成為香港第四大富豪。 1996年,李嘉誠的電訊公司“橙”(Orange)在英國上市,其后,他將Outblaze部分股權賣給德國經營電信業的曼內斯曼公司,并与該公司進行了換股,得到1100多億港元的現金。最后的結果是:李嘉誠仍然擁有Outblaze的控股權,并成為曼內斯曼公司第一大個人股東。在這筆交易中,李嘉誠以零成本獲得了1100多億港元的回報,一時傳為佳話。 然而,李嘉誠千億賣“橙”的故事很快就被李澤楷創下的300天身家爆增近千億的神話所取代。 一個公司通過購買或合并其他公司,達到迅速成長的目的,是短時間內走向規模化的很好的選擇。 興建‘數碼港”是一項龐大的投資,為了在短時間里讓盈動走向規模化,籌集大量的資金,自從盈動与香港政府簽訂興建“數碼港”的意向書后,李澤楷便著手集資的事宜。他首先將集團的大部分業務從新加坡調回香港,伺机在香港上市為自己設立集資的窗口。 盈動在港上市勢在必行,李澤楷要仔細研究的只不過是應該以何种方式進行這項巨額融資,收購顯然是一個較理想的選擇。這段時間盈動的一舉一動一直備受關注。 1999年4月,香港市場上已傳出李澤楷會使用他慣用的一招——借殼上市令盈動可以在更有利的條件下上市,進行巨額融資。由于借殼上市是采用收購的方法,收購的一方要大量購入足夠數量的股票,以完成控股,這樣會牽動股价上升,如果收購一方帶來很多有利發展的概念,市場跟風炒作的气氛濃烈,股价會一再攀升,收購一方從而就能實現增值集資的目的。 再看看李澤楷,他將以“數碼港’非為籌碼入股新的上市公司,給予新公司一個很好的發展概念,收購過程中股价上升的幅度預計會比較大。所以,市場人士密切留意李澤楷的舉動,看他會選擇哪一間上市公司作為收購的獵物。初期,有多間公司傳出會被盈動收購,包括星港地產。佳訊控股及城市電訊,制造了不少煙幕,但最后都無疾而終。誰是真命天子?令人感到扑朔迷离。 垃圾變鑽石 1999年4月22日,聯交所編號1186的得信佳突然宣布停牌,當時市場已傳出消息,得信佳才是李澤楷的“真命天子”。雖然只屬傳聞,但空穴來風,未必無實。 4月30日,謎底揭開,一如市場人士所料,盈動果然收購了得信佳。方法是將盈動旗下的多項中港物業(包括北京盈動中心),作价24.6億港元注入得信佳,以換取得信佳擴大股本后的七成半新股,另加大批可換股債券。經過這項大規模配股,再加上配售一批新股予机构投資者,李澤楷一共持有得信佳將近93%的股份,成為最大股東。而其原來的股東,包括得信佳原來的控股公司星光電訊及小股東,持股量縮少至7.2%。在取得得信佳的控制權后,李澤楷便將“數碼港”發展權益無條件注入得信佳,并將得信佳更名為盈動數碼動力,主營高科技業務,成功實現借殼上市。 在市場吹出李澤楷借得信佳之殼上市的風聲時,得信佳的股价已由4至6分,大幅反彈到1.36角。5月4日,得信佳(即改名前的盈動)复牌,開市前每股作价1.32角,市值僅是未來總發行股數的6.8%。但有了“數碼港”概念的刺激,以及李澤楷本人的名牌效應,股民積极追捧,得信佳的股价不斷攀升,甚至一度出現無人沽貨的罕見情況。 開市不到7分鐘,得信佳股价已經升至3.22港元,較停牌前漲了3港元多,升幅達22万倍。原來市值只有礎多億港元的得信佳,能夠在短短數分鐘之內一飛沖天,暴漲至超過lop 億港元,足以与經營多年的藍籌股相比,可見李澤楷這個神奇小子玩弄財技的功夫是何等了得。几分鐘內,得信佳的市值就相當于李嘉誠長江實業市值的三分之二,臍身香港第十一大股票之列,李澤楷所創造的奇跡一時成為城中的熱門話題。香港證券分析家更開玩笑說:“李嘉誠辛苦一輩子,比不過儿子搞一天!” 其后得信佳急挫至1.3港元,接著又炒上2港元,然后又回落,最后以每股1.83港元報收。一天內風云變幻,大起大落,恍如坐過山車,异常刺激,小股民們的心都被拋到了半空。統計全日情況,得信佳的成交量達11億多股,升幅達12.5倍,創下港股單回升幅最大紀錄,市值由40多億港元變成600億港元,一天增值5%多億港元,大有晉升科技股“龍頭”之勢。1999年5月4日,李澤楷締造了第一個世紀末的神話(在這一年里神話將不斷涌現):買了一間市值3億多港元的空殼上市公司,一日之內使其搖身變為一間市值600億港元,且人人追捧的高科技概念股。李澤楷口袋里的鈔票,亦由此暴漲至379.6億港元,晉身百億富豪之列。在得信佳的凌厲聲勢下,盈動集團成為擁有一個660億港元市值的上市王國。李澤楷那點石成金的本領不得不令人佩服。 收購緣由耐人尋味 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得信佳的背景。 得信佳在1994年上市,每股售价1.2港元,發行總股數23.09億,主要的業務是從事銷售辦公室通信器材。個人通信產品及基建通信系統,以及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援。其老板是前些年在國內以“炒企業”而名聲大噪的黃鴻年。 黃鴻年在90年代初淡出新加坡商場,轉至香港大展拳腳,入主香港中策集團。1997年6月間,他通過中策集團全面行使購股權而持有香港上市公司星光電訊(Star Tele.corn)國際控股的37%股權,而他原有的得信佳37%的股權,也因星光電訊的增購而提高到55%。 由于這兩家公司在中文互聯网、手机和傳呼机方面在香港和中國內地的市場占有率都不錯,黃鴻年因此十分看好這兩家剛加盟中策集團的公司的盈利前景,他充滿信心地說:“盈利前景不是好,應該說是很好。” 隨著市場的開放和膨脹,電信業被視為明日的增長之星,是個盈利前景大好的行業。善于不斷發掘商机的黃鴻年,在這方面顯然有其長期的全盤策略,收購經營這類行業的公司是他全盤策略的重要棋子。 不過,1997年,在風大雨急的金融危机下,星光電信和得信佳的業務卻相繼出現虧損,股价不斷下跌。据統計,1997年度,得信佳共虧損了500万港元。 在李澤楷收購前的几個月,得信佳股价表現低迷,成交量萎縮,每股的价格在6.7分左右徘徊,總市值也只有3.14億港元。黃鴻年的電信業發展鴻圖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正因為得信佳的市值超低,李澤楷就可以用較少的資本實現上市的目的。而且剛加盟盈動亞洲拓展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鐘楚義,曾經是中策集團的執行董事,而中策集團亦是得信佳的股東之一。商場上千絲万縷的關系,促成鐘楚義向李澤楷推荐得信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香港不少散戶(小投資者)都說,得信佳是“蚊型股”(股价非常低的股票),只能用“分’來計算其股价,如果早料到有此一變而全力人貨,就可以大撈一筆了。一位股民則經歷了得信佳惊心動魄、蕩气回腸的一幕。他1997年在每股1港元多的水平時不斷吸納得信佳。該股在1998年4月間曾攀升至3.7港元,但那時他沒有沽出,其后,股价直線下挫,跌破1港元。當時該股民已心灰意冷,心想一切都完了。奈何得信佳的成交量太少,令他無法將手上的股票沽出。眼看所持的股票就要跟廢紙沒什么區別,該股民只好等著得信佳關門大吉了。但万万沒有想到,李澤楷的一句話能夠讓得信佳起死回生,不但救活了一批股民,還讓他們享受了一回突然暴富的滋味。股票市場也正因為有像得信佳那樣灰姑娘式的故事顯示出無窮的魅力。 而香港談股經的人總喜歡當事后諸葛亮,“創作”出几分“妙”論,宣稱李澤楷選擇收購得信佳另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素。 因為得信佳在聯交所上市的編號是1186,而李澤楷的出生日期是1966年11月8日,又因他長期在美國讀書,自然習慣美國人的歷法,把出生日期寫成11/8/66,故李澤楷可能記著自己的生日,選股時看見1186,自然產生了十一分好感,于是,得信佳便成了“真命天子”。當然,李澤楷是否真的如他們所言而作出決定,相信很難找到答案,但這些推敲,卻令股民“恍然大悟”。很多人都說:“如果早一點知道李澤楷的生日,想到他會入股得信佳,那就發財了!”可見股民對李澤楷是何等的如痴如醉。 雖然得信佳成了小股民眼中的明星,但市場普遍以為,得信佳股价如此暴漲只是暫時現象。因為,李澤楷所持93%的股票按規定得數月以后才能流通,要是黃鴻年也揣著手中的得信佳不放的話,當天的流通股僅僅占總股盤的2%左右,所以,這個价格是不可靠的。而且,雖然盈動注入中港物業,總共也只值25億港元,“數碼港”項目要到Zto3年后才有盈利,即使如目前估計的能賺80多億港元,得信佳最多也只值100億港元,600多億港元市值簡直令人難以想象。 連李嘉誠都持這种看法。他認為市場對盈動注資期望過高。5月4日當天,李嘉誠被記者追問對得信佳的看法時,說道:“首先,我不知道(得信佳)股价大幅上升;第二,得信佳股本流通量少……依我看,情況极不尋常。”當被問及會否入股得信佳時,他則打趣地說:“你猜我會不會那么傻,等這只股升了一二十倍才入股,這樣是不對的!”可見,李嘉誠都不看好得信佳。 但是,事實卻令許多人,包括商場老手李嘉誠大跌眼鏡。在后來的1個月里,盈動數碼動力不斷地漲,在1999年12月整整1個月,盈動的股价被持續推高,更在12月23日一天內攀升到將近20港元,成交50億港元,打破港股有史以來一只股票單日成交額的最高紀錄,成為世紀末又一個股壇神話。(當然,期間經過一次縮股,現在每一股相當于以前的5股;另外還有多次的配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