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楊致遠 生年:1969年/學歷:斯坦福大學電机工程碩士/現任職務:自稱Yahcoo!酋長/看重的事情:我很看重家庭和朋友的友誼。 第一印象 個頭很高、外表很文靜很成熟的楊致遠卻像是一個大男孩。無論是在新聞發布會上還是在大學講演中,楊致遠說起話來一副皮皮塌塌、無所正規、時時好幽默。才30歲的楊致遠可謂少年得志,不僅有了大名還有了大錢,然而他的謙虛卻很令人惊訝。 在北大演講時,有學生問楊致遠:“有人說張朝陽(搜狐公司的創始人)是中國的楊致遠,你對此有何評价?”楊致遠俏皮地回答說:“我希望我能成為美國的張朝陽。” 在中秋節上午中國Yahoo!的開揭儀式上,被稱之為當代畢升的王選教授很夸了楊致遠:“楊致遠先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优秀分子,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希望中國的年輕人學習他的創業精神和奮斗精神。” 王選教授說這番話時,我看到楊致遠的頭始終低著。之后,我听見楊致遠悄聲對香港方正電子總裁張旋龍說:“王老師那么夸我,我的臉都感到有些紅。” 在新聞發布會上,當有記者問:“有人說一部世界計算机歷史,只立著四位華人,前面是王安、中間是王嘉廉和施振榮,后來的是楊致遠,你對此有何評价?”楊致遠回答說:“我不能跟他們三個人比,他們三位在計算机領域里是元老,我是看著他們的成功長大的,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把我和他們排列在一起,實在是我的榮幸。” 楊致遠在Internet上起大勢,純屬是玩出來的結果,如果說那時的楊致遠因為童趣不泯,而贏得到了上帝回報的話,現在的楊致遠仍然用他不泯之童心贏得了人們的贊賞。 采訪時間:1999年中秋節 楊致遠 中秋話Yahoo! 1999年中秋,天高气爽。在互聯网里沖浪沖得最高的幸運儿Yahoo!(雅虎公司)創始人楊致遠滿目含笑地來到北京,并在他的新的合作伙伴——方正電子公司的牽領下,在北京“泡”了一整天,做了三件事:第一件是這天上午在北京大飯店宣布与方正電子成立合資公司,一起運營雅虎在北京成立的新站點——雅虎中國网站;第二件是在這天的下午楊致遠來到了北大校園進行演講;第三件是參觀方正研究院。楊致遠終于有了一個很好的平台,把他創業的故事、經營的思路在中秋佳節這一天,原汁原味地向國人吐露出來。 野興趣長出個大生命 《數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龐帝有一句聳人的名言,創新是玩出來的。 楊致遠在5年前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由于他的不務正業,使他成為了今天Internet時代的大明星。 1994年在斯坦福大學讀軟件設計博士的楊致遠(Jerrg Yang)与他的密友大衛·費羅(David Filo)對博士論文心存抵触,楊致遠回憶說:“寫博士論文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當時我們愿意做任何事情也不愿寫論文,所以我們每天打高爾夫球、騎腳踏車,以很多娛樂來消遣,這消遺中也包括在Internet上漫游。” 在Internet上漫游時間長了,倆人發現Internet网站越來越多,但一個個都很孤立,彼此不鏈接,這使得查找信息的人在网上有時會浪費大段時間。這使楊致遠和費羅產生了一個很簡單的想法,即把网上的一大堆网站收集起來,做一個搜索器,以便別人去查。當時他們用手工的方式來進行鏈接,并—一分類。由于純粹是手工鏈接,使得搜索准确、實用,當時的网民通過他們的鏈接可以很輕松地在网上找到有用的資訊內容。這种事情雖然在技術上對他們來說不是一件很難的事,但他們卻做得津津有味,因為他們引來了网虫們的愛戴,楊致遠和費羅不斷收到反饋信息,有的网虫還常給他們附上一些好的建議,這更加激發了他們,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把自己的网站越做越精、越做越丰富。結果他們的論文卻一個字也沒有寫。 人們知道楊致遠和費羅的网站,一開始靠的是网民之間的口耳相傳,后來,其間站的名气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訪問他們的网站。1994年年底,楊致遠的网上目錄遠遠走在了同行的前列,其网站涌進的訪問量已完全霸占了他們倆所使用的電腦,他們每天20個小時都泡在自己的辦公室——斯坦福大學校園里的一輛拖車上。這時的楊致遠与費羅感到他們的消遣越來越有了生命力。于是他們准備把這個長了生命胚胎的网站壯大起來。 富有遠見的風險投資商Sequoia Capital公司的Michael Moritz出資100万美元給楊致遠,這使楊致遠与費羅痛下決心,索性休學。楊致遠說:“我們沒有想到我們會在Internet上越做越大,我們把我們的全部精力投入到Internet商業上去。” 1995年3月,楊致遠与費羅成立了公司,倆人將該公司的名字定為“Yahoo”(中文通常譯為雅虎)。“Yahoo在英文上的意思是沒有文化水准之意,因為我們當時做這些事時應該算是不務正業,該寫的畢業論文沒有寫,卻搞了上Internet,所以我們認為將其稱之為Yahoo是很相配的。” Yahoo之意恰如其分地描述了楊致遠与費羅倆人那段豪放不羈的博士生涯和頑皮性格。更有趣的是倆人還嫌這樣還不過癮,決定在Yahoo后面再添加一個感歎號“!”,這樣“Yahoo”便成了“Yahoo!”,倆人同時還以這几個字的第一個字母造了一個句子:Yet another hierarchical offcious oracle!”(竟然有另一個階級的地下甲骨文!) 1995年5月,楊致遠和費羅從Yahoo!的發源地——斯坦福大學的拖車中搬了出來,并在硅谷一間很普通的辦公大樓內開始了Yahoo!新的一頁。 在新的一頁里,“Yahoo!”這個有趣的名字似乎在暗示著童趣十足的主人公在未來會有一段有趣的生涯。事實上也果然如此。第二年,當Yahoo!被推向美國股票市場時,Yahoo!立即受到華爾街過于神話般的寵愛,在上市交易的第一天股票一下飆升至33美元,其市值高達8.5億美元。從此,Yahoo!這個牌子一直響徹全球,其股票几乎一路上揚。如今,Yahoo!股票上升至170多美元。 把幸運放到必然火盤上 在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問楊致遠:“都說你的成功是出于偶然,你如何評价你的成功?”楊致遠說,“1995年我把握了那個時机來創造Yahoo!,當時多少是誤打誤撞上的,但你要看我們從1995年以來到現在為止,還能保持我們現在的領導能力,我相信這絕不是一個很偶然的事情。Yahoo!現在有1700多個人在不斷努力,很積极地競爭,它是用血汗賺出來的。” 1995年Yahoo!公司剛成立時楊致遠才25歲,費羅才26歲。倆人在這么年輕之時就踩到了Internet金礦多少讓人有些嫉妒,然而,“做PC、做网絡不是突然出現的東西,其實Internet已經有了近30年的歷史,經過很多時間、很多技術的發明才發展到今天成熟的一步,十年以后的契机一定是在今天已經有了的技術上發展起來的,屆時一定要把握時机,不要怕失敗。”“我覺得,通常你決定自己去創業的話,最難的決定是能不能、愿意不愿意接受一种失敗的經驗。” 當時的楊致遠如果選擇繼續讀完博士,也許留校,也許會出去找一份安穩的工作,但他的成就絕無今天這樣耀眼。當上帝送給人類美好禮物時,往往不想把它包裝得十全十美,只有那些最真誠的人才能接住這份華貴。 只要看一看IT業的歷史,所有的成功者似乎都是偶然踩到時代鼓點的幸運儿,主机時代讓IBM成為了一代巨人,小型机讓DEC崛起,PC机時代讓微軟成為軟件王國,互聯网讓Yahoo!成為了一代明星。這些明星們之所以那么快地浮出水面,与他們日后的公司運作有著很大的關系。 在互聯网剛剛起步之時,誰如果多花一點時間,誰就能比別人跑得快。1995年3月,楊致遠拿到風險投資時,比競爭對手提前了6個月。“這6個月,在互聯网上就變成了好几年。如果你一直快跑的話,你就會越跑越快,別人与你的距离就越差越大。” 楊致遠說,當初創建Yahoo!時,他們并不只是想做一個网站,他們是要把人与人之間需要的信息讓人們容易地找出來。這需要三方面的條件:一,全面;二,世界性,在全世界有將近90個國家都通過Yahoo!來找他們的需要信息;三,品牌。 然而立這樣一個高遠的標准,僅靠楊致遠与費羅是沒有辦法達到的,倆人非常清楚倆個人的長處和短處,楊致遠喜歡在商業和策划顯身手,而費羅喜歡在技術天地里神游,但倆個人都沒有運作公司的經驗。楊致遠認為Yahoo!完全是靠頭腦創立出來的一個產業,要達到未來的成功,其秘密不靠產品或服務,而是靠人。“因此我們召集最好的員工、最好的合作伙伴与我們一起合作。這是最重要的。我們招來最好的員工后,再給他們最好的環境和文化來讓其創造出最新的東西。” “在市場剛發展的時候,几乎是分秒必爭,因此,不管我們做什么東西,決策方面不能有失誤,所以我們當時考慮的是我們絕對不能走錯路,并如何讓我們公司走上一條能成功的道路。這是我們在選首席執行官和首席運營官時,讓有經驗的人過來幫助我們,來把這個公司發展得很快。” 帶著這樣這一個理念,楊致遠在1995年公司成立之初便開始通過獵頭找到了他要的人才——庫戈(Tim Koogle)和麥立特(Mallett)。庫戈當時43歲,也是從斯坦福大學畢業,畢業后,庫戈曾創辦了一家公司,做電子制造設備,接下來又把公司賣給了摩托羅拉,并在摩托羅拉就職7年。而立之年之后,庫戈离開摩托羅拉,在Intermec公司任總裁,搞數据收集和通信產品。在他的領導下,該公司營業收入翻了一番。也就是從那時起,修理發動机和工程設計出身的庫戈愛上了Internet,當時他想,如果有合适的人他會好好下一番功夫,因為他感覺Internet很有可能會成為一种產業。 恰巧獵頭公司找上門來,庫戈便毫不猶豫地來到了Yahoo!公司做首席執行官,當時Yahoo!的銷售額几乎為零。楊致遠和費羅非常賞識庫戈的經驗和風險評估能力,還有他開快車的嗜好。 而麥立特當時剛30歲,他在剛出道時則是為了一些新開辦的公司推銷軟件而后進入Novell數据庫公司,他又矮又壯,充滿了活力,曾作為棒球隊員效力于加拿大國家隊。和庫戈一樣,麥立特是一個工作狂,他也是犧牲了一大筆薪水而加入了當時只有四五個人的Yahoo!做首席運營官。 由于有了庫戈和麥立特倆位工作狂的加盟,使得Yahoo!從一個簡單的互聯网目錄公司轉變為重要的Internet“集散中心”,并于1996年將Yahoo!推上市,將其股票推向了云端。在庫戈和麥立特的推動下,Yahoo!比同行很早就開始進行了品牌擴張和國際擴張戰略,除了在各种場合大打廣告,還率先在互聯网上開設廣告版,開辟財源。 Yahoo!在1996年就開始進行國際化運作,如今在Yahoo!上有13种不同的語言,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里擁有网站,包括英國、法國、瑞典、挪威、丹麥、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拉丁美洲、亞洲、澳洲、韓國、新加坡、日本、中國大陸和中國的香港、台灣地區等。 1998年,庫戈被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為25位最佳執行官之一。《商業周刊》認為他的主要業績是:建立了Internet上的著名品牌;推出了消費者易用的服務,吸引了每月4000多万名訪問者,使Yahoo!成為領先的Web入口站點;股票飆升700%,股价達到每股270美元。 楊致遠曾感慨地評价說:“如果沒有庫戈和麥立特就沒有Yahoo!的今天。他們對公司商業計划的實施是我們成功的關鍵。” 楊致遠對合作伙伴的贊賞充滿了真心實意。其實,Yahoo!公司今天的成功,是几位高級合作者高度通力合作的結果。我問楊致遠他們高層之間是如何分工協作的?楊致遠說:“我們沒有一种很嚴的合作方式,我們几個高級管理人員完全都是靠合作、團隊的方法來做事情,因為我們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如果把時間花在誰做什么事情上不是很有效用的,我們之間誰有時間、誰有能力、誰有才能去做這個事情就去做,大家不是爭來爭去的,大家都是抱著一個合作的心態。” 楊致遠雖然不是第一把手,主要是進行公司的對外公關,費羅也不是第一把手,其主要角色是擔當首席技術官的角色,但他們倆個人每天仍然很辛苦地工作著,据北大方正的王選教授介紹說,楊致遠每天7點上班,晚上10點下班。 楊致遠深知頂尖人才對以百倍速快速發展的互聯网經濟意味著什么。楊致遠大開Yahoo!之門,請進來的不僅是庫戈和麥立特,還請進來眾多的有經驗人士,其中包括首席財務總裁、新增的生產、漫游、技術、業務、市場行銷等專業人士來壯大Yahoo!公司和Yahoo!网站。 楊致遠說:“我自己是一個喜歡競爭的人,不管做什么總要做個第一名,要做第一名,就要時時審視自己哪里做得不好,雖然我們現在的Yahoo!做得很成功,但是還有一些方面做得不盡如人意,非常幸運的是我身邊有很多好的管理者,因此,我們能繼續努力。” 只在意自己的控制空間 1995年,有兩家公司想要收購Yahoo!公司,那時僅25歲的楊致遠本可以輕而易舉地拿到几百万美元,但楊致遠卻說:“不賣,我們自己做。”楊致遠認為拿到錢的感覺与自己創業的感覺畢竟是不一樣的,“當然,創業沒有錢也不好玩。” Yahoo!在1996年上市后,雖然Yahoo!的股票在華爾街飛揚得很高,但Yahoo!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處于虧損地帶。甚至到了1997年,雖然Yahoo!收入6700万美元,但實際上虧損了2300万美元,因此從傳統意義而言,Yahoo!在當時不算是一個已經成功了的公司,連楊致遠本人也不知道Yahoo!這杆旗幟能飄揚多少時間,是三年還是四年? 楊致遠面對飛速發展的Internet事業,容不得有太多的時間去瞻前顧后,但有一點楊致遠一定要堅守,即把Yahoo!做成世界第一品牌。所幸的是良好的管理和運營使得Yahoo!的業績一天天在突飛猛進,這使Yahoo!眾多的競爭對手始終對其望洋興歎。Yahoo!的廣告客戶不斷突飛猛增,1996年,Yahoo!只有112個廣告客戶,到了1997年飛增至1700個付費的廣告客戶,而到了1999年Yahoo!猛增至2700個廣告客戶。 華爾街對楊致遠也表現出了异乎尋常的熱情,其股票的過于攀揚,遠遠超出了Yahoo!本身的現實价值,以致很多經濟學家大呼Yahoo!的股票已呈現出嚴重的泡沫經濟。然而楊致遠卻對股票不大關心,他說“自從Internet熱之后,股票對Internet公司非常青睞,我們沒有辦法控制股票的上上下下,我們也不太去管它是否能上還是能下。能控制的我們就擔心,不能控制的我們就不管。我們能控制的是在市場上占第一,成為一個能賺錢的Internet厂商。不管股票是上還是下,只要我們一直在互聯网公司中保持第一名,就沒有關系,我們就能長久地賺到錢。” 今天,Yahoo!賺錢的方式也不僅僅靠廣告收入,新的掙錢路數有電子商務、貿易等,而今天的Yahoo!也終于開始盈利,其增長勢頭也頗為猛烈。“1999年3至6月份,我們的收入是1.15億美元,利潤大約是3000万美元,而一年前我們的收入才5000万美元,Yahoo!現在是世界上能賺到錢的惟一的Internet公司。” 到1999年7月,Yahoo!在美國的用戶是4000万人,其全世界的用戶是8000万人。每天有3.1億頁次的訪問量,6000個客戶在Yahoo!上賣東西。這些數字已使得Yahoo!擁有互聯网最大的网上人口,成為互聯网上最大的傳播平台。 1998年《福布斯》(Forbes)雜志推出高科技百名富翁,楊致遠以10億美元的价值居于第16位,而到了1999年,《財富》(FORTUNE)雜志在“40歲以下最富有人”的評選中,楊致遠以31億美元的身价被排名在第6位。 成功并沒有讓楊致遠對市場傲慢起來,他對市場始終抱著一种很深的警覺,他說:“我們今天的成功并不意味著我們就開始享受了,不努力了,因為今天的成功,使我們更加積极地努力,使我們更加清楚我們的精力應該投向什么位置,我們絕對沒有設置一個成功的保證,不是說你今天成功就意味著你明天一定成功。也許我們的公司在三四年以后就消失了,這都很難說,最重要的是要不斷提升我們的營業能力和人才素質,使我們能繼續挑戰市場。” 在談到Yahoo!的未來時,楊致遠說Yahoo!未來的發展最主要的是用戶的忠誠度,“要想保持用戶的忠誠度,就一定要把新的服務不斷地推出來。Internet變化太快了,沒有人知道Internet將向哪里走去,從科技上的走勢,大致可以看到Internet的走向。” Internet發展前景很誘人,這使得楊致遠暫時還不打算向別的領域里擴張,“Internet上有很多事情可做,我們越做,就越覺得有事情可做,Yahoo!在Internet上才剛剛開始。” 理念共享 削低門檻起大業 几乎沒有一個企業家不想把企業做大,也几乎沒有一個企業家會沒有品嘗過机遇美肴的香甜,然而并不是每一位企業家都能把企業做大上去。其中有個原因在于企業家把自己的門檻壘得過高,以致使很多發展的机遇在其門檻外轉了几圈之后又悄然流走。 企業家常常為自己造就的一層門檻,是不能認真冷靜地看待自身的弱點,不能寬下心來吸納高手和團結高人。 IT發展史上因抓住時代机遇而一夜暴紅、暴富的最典型的兩位少年,一是苹果電腦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一是Yahoo!的創始人楊致遠,他們倆人的公司都是由風險資金孵大的,但兩位的特點和做派卻完全不一,因此命運也不同。 70年代中期,年僅21歲的喬布斯,与好友涯茲尼克成立了苹果公司并推出了全世界第一台個人電腦,由于抓住了個人電腦時代來臨的大机遇,這使得苹果公司在不到4年的時間里,席卷世界。1980年,年僅25歲的喬布斯已擁有數億美元的財富,被美國青年稱之為大英雄,其閃耀的成就就連當時的比爾·蓋茨也羡慕不已、自歎弗如。 喬布斯的一大特點是有极具敏銳的市場眼光,具有极強的創新意思,具有傳播福音式的狂熱与近乎盲目的樂觀,他是一個很好的市場鼓動家,為苹果公司開創出了喜歡創新的文化。但他自身又有很大的弱點:驕橫、獨裁、對人不尊重,這使得他既能招攬到人才,但又白白糟蹋且留不住人才。再加上他對公司運營經驗不多,但又愛四處發號施令,什么事情都愛插手,在其苹果公司趨于上升之日時,董事會還能容忍他,當苹果公司處于虧損之境時,管理層開始起來造反,最后,董事會毫不留情地把他赶出了苹果公司的大門。 而24歲的楊致遠在抓住了Internet机遇后,第二年与費羅一起創立了Yahoo!,但倆人卻非常清楚自己有什么樣的長處和短處,因此,請來与他們志同道合運作公司的高手。楊致遠非常尊敬他們請來的運作高手,讓他們有自己能發揮自己特長的空間,這使得高層管理有著很強的團隊精神,四位最高層管理者各自發揮自己的長處,取長補短、精誠合作,一起來運作公司。五年過去了,在Internet變化如此神速的領域里,Yahoo!卻仍然蒸蒸日上,一直成為讓競爭者追不上的第一品牌。 企業家為自己積累起來的第二層門檻,是因以往之成就或自視智商甚高便充滿了頤指之气,這些頤指气,壓制了別人的思維,限制了企業的發展。 相傳在日本明治時代,有位日本的大學教授向南隱禪師問禪,這位教授見到南隱禪師之后,高談闊論、滔滔不絕地發表見解,而南隱禪師則一言不發,但不斷地將茶水注入到客人的杯子中,以至水滿之后,還不斷地向里面注水。這位大學教授惊呼:“杯子已經滿了,你怎么還在倒水。”祥師說:“你就像這只杯子,你的腦袋里裝滿了你的想法和看法,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對你說禪?” 這則故事很帶哲理,能不斷取得成功的人都是虛怀若谷之人。謙受益、滿招損。 對自己的私利看得過重,也是影響大業的一層門檻,楊致遠与費羅雖然是Yahoo!的創始人,但到公司上市時,他們手中的股份只有15%,在公司的運作上楊致遠不是首席執行官,不是第一掌門人,他名片上的官銜只自封為“雅虎酋長”,但他与費羅倆人依然每天從早到晚為Yahoo!不停地忙碌。做大事的人如果為私利所累,其事業便不容易達到頂峰,忠于自己的事業、忠于自己的樂趣的人比別人得到的回報反而更多,如果楊致遠當初為了几百万美元而放棄了自己創業的樂趣,他今天也就當不成31億美元的富翁。正因為把錢趣放在義趣之后,才使得這些人比同行人站在了更高的巔峰上。 在采訪楊致遠几天之后我見到了世界上年輕的首富戴爾,戴爾說:“像我們企業的成功最大的挑戰是在成功以后帶來的責任,就是說有責任用一些財富做一些積极的事情來幫助其他的人,而不是把它花光。” 把義趣放在第一位,這就是為什么像比爾·蓋茨夫婦、邁克爾·戴爾夫婦、楊致遠夫婦在成為世界級富豪后還會拿出巨額資金來回報社會的根本原因。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