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圈點“風云人物”


  采訪時間:1998年3月于北京

              圈點“風云人物”

  現在是信息產業淘金的黃金年代,記者們在追尋那些淘金者時,往往會有很多意外的發現。《時代周刊》最年輕的高級編輯庫柏·瑞姆先生(Joshua Cooper Ramo)追逐采訪英特爾掌門人葛魯夫之后,意外發現葛魯夫作為企業家所散發出來的影響力是如此之深,甚至深過了大名鼎鼎的比爾·蓋茨,以至于把葛魯夫選上1997年《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這是《時代周刊》第一次將計算机產業的企業家選為“風云人物”,該刊以往將風云人物的鏡頭大都對准在政治家的臉上,企業家當選上風云人物的并不多見。1998年3月I7日,我和國內其他記者同行在北京香格里拉飯店通過電話集体采訪了庫柏·瑞姆。
  光明日報:依我的理解你們選擇葛魯夫為風云人物首先選擇的是信息產業,其次才是葛魯夫,构成信息時代的基礎是由硬件。軟件技術构成的,為何你們選擇了生產硬件的厂商葛魯夫?
  庫柏·瑞姆:信息產業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微處理器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當然軟件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但信息技術的重要切入點是英特爾的微處理器。
  計算机世界報:如果沒有葛魯夫你們是否會把比爾·蓋茨選為風云人物?您也采訪過比爾·蓋茨,他們倆人的相同點是什么?倆人的不同之處又是什么?
  庫柏·瑞姆:去年選葛魯夫為風云人物是一件非常正确之事。葛魯夫与比爾·蓋茨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他從小經歷并看到了很多痛苦的事情,而蓋茨從小卻生活在一個很富裕的家庭;兩個人的精神也不同;想要留下的東西也不同;葛魯夫非常關心人,所以很多有才能的人都愿意和他在一起共事,我知道現在很多企業的領導都不能像葛魯夫那樣關心下屬,雖然葛魯夫是個工作狂,但非常關心人,我認為這是兩者之間的最大的不同。
  計算机世界報:我同意您在您的文章中將葛魯夫先生最后定位于幸運的、很棒的、偏執狂的結論。但我同時發現您在文中對葛魯夫先生的管理藝術描繪得似乎不是很充分。作為全球有名的大公司,除了葛魯夫博士本身“很棒”以外,背后還有一群高智商、趣味相投的管理梯隊,我很想知道葛魯夫博士用什么方法來調動這一管理梯隊的主動性、并把握其方向的?
  庫柏·瑞姆:這么一個成千上万人的隊伍顯然不是一個人就能管理的,我認為葛魯夫善于為英特爾定下長遠發展計划,他的管理非常出色,他与管理層的關系非常密切,他每天都要了解很多信息,如芯片在中國賣得怎樣,等等。在管理上英特爾不能說已各行其是了,在有些問題上,決定得還相當艱苦。如1994年英特爾在產品質量上出了一點小問題,意見不一,但葛魯夫能集所有信息,調動所有人,花很多時間与大家討論,最后葛魯夫拍板,將所有有問題的產品全部換掉。
  計算机用戶:与信息產業其他巨頭相比,葛魯夫有哪些獨特的魅力?
  庫柏·瑞姆:首先葛魯夫的歷史与大家的不一樣,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在文章中已談到了很多。葛魯夫很早便認識到管理作用,并有很好的管理技巧,他不僅能從科學的角度去管理,非常注重效率,還能團結大家。他与別人一樣,堅信信息產業發展得非常快,他在十年前就這么認為,并為此花了很大的力气。
  网絡世界報:英特爾的芯片在市場上所占的份額很大,而《時代周刊》又是一個非常有影響的刊物,將葛魯夫先生作為風云人物會不會加重英特爾的壟斷地位?
  庫柏·瑞姆:我當時寫這篇文章時沒有想到這一問題,當然文章會對英特爾產生很大影響,包括對葛魯夫本人的生活。但我們不會幫英特爾賣出更多的芯片,因為技術市場是一個很特殊的市場。我們想得更多的是英特爾的未來。
  每周電腦報:您采訪過許多信息產業的人物,誰會繼葛魯夫之后成為第二個偏執狂?
  庫柏·瑞姆信息產業有很多這种偏執狂,如英特爾公司內的馬宏升也是一個偏執狂。從事這一行業的人也應該是一個偏執狂。
  人民日報: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11年以前《時代周刊》將机器人作為風云人物,而現在又將葛魯夫作為風云人物,這意味了什么?
  庫柏·瑞姆:我們選机器人為風云人物時,電腦發展得并不快,人們還沒有意識到電腦的潛力,過了很多年,到了1997年我們才真正認識到電腦的發展潛力,微處理器的應用很廣泛,不僅用于PC机、還用于手机、BP机等等。
  計算机世界報:您用了多長時間來采訪葛魯夫?又花了多少時間去寫作?您認為葛魯夫最了不起之處是什么?對您個人來說,在采訪過程中葛魯夫最触動您的又是什么?
  庫柏·瑞姆:采訪了多少個小時确切時間我說不上來,大概有18至20個小時吧,我先与葛魯夫交流,后來又對英特爾公司別的人進行采訪。采訪前我准備了6個月的時間,并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寫出了初稿。當時我并不是想把葛魯夫作為風云人物才去采訪的,只是到后來才定的級。葛魯夫最獨特之處在于,他是個好人,這個人不是個野心勃勃的人,而是個心胸非常寬廣、非常關心人、非常堅定的人。他雖然有時很嚴厲,但他是個好人,也是個熱情的人。(注:本文僅為節選,另,此文僅根据我的筆錄加以編輯整理,如有疏漏之處,請同行多包涵。)

  理念共享

                蕩開思維

  不同的思維產生的結果往往不同。“戰胜你自己”這句古老的名言,其含意不僅指戰胜自己的性格弱盧、,還指戰胜自己的思維局限性。有一本很有影響的書叫《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這是美國一位博學浩淼的學者穆罕默德·邁克爾·哈特所寫的。該書第一次將政治家、科學家、宗教創始人放在同一個擂台上來“比武”,并且以影響歷史的大小作為其身份高低的硬指標。無論是堂堂的皇帝還是一介草民,隨歷史之流逝而早已煙飛灰滅,但這些人為歷史留下的聲響各有多大?哈特順此思路,手拿放大鏡,縱橫上下五千年,將世界五大洲的各路精英總匯一起,并為其依次排位。比如發明造紙術的中國草民蔡倫被放在了很靠前的第7位,而曾權傾一時的秦始皇卻遠遠被排在了蔡倫之后,位于第22位。
  雖然所評選出來的結果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但哈特有一點貢獻卻不能不讓人心服口服,即該書沖破了人們等級思維之局限,把政治家与科學家第一次放在同一個天平上來品頭論足,不論地位高低,不論財富多寡,只論貢獻影響,誰的貢獻大就把誰的位置向前放。
  去年《時代周刊》將葛魯夫評為風云人物,這是該刊第一次把計算机產業里的企業家推向這一舞台。《時代周刊》自1927年開始評“風云人物”以來,所選對象絕大部分為政治家,但該刊也選出了一些极少的、但极有影響的企業家。無論是對政治家的評判還是對企業家的評判,《時代周刊》把標准放在對社會的影響或貢獻上。有趣的是有一年《時代周刊》還竟把IBM的個人電腦放在封面上,作為了“風云人物”。
  《時代周刊》在選擇風云人物時的不拘一格的思維,令人深思。如何評价一個人的价值,雖然一直是爭論很不休的話題,但同時又是一個不容忽略的极重要的話題,因為評价標准的影響面很寬泛,大而言之會影響一個時代的風气,小而言之會左右一家企業的走向及個人的地位。所以,我們在思考如何評价一個人的价值時應盡量將自己的思維向外蕩開一些,想得深些、透些,這樣我們會在行動中避免很多的浮躁及失誤。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