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承擔生命的缺憾, 以愛對待發生的一切。 石破天遇到的几個較有暖色的人物是石清、閔柔夫婦,阿繡和史婆婆等,尤以石清、閔柔最具人性中亮麗的色彩,是金庸小說中,也是一般的武俠小說中難得的父母形象。 金庸在《俠客行》的后記中特別提到:“在《俠客行》這部小說中,我所想寫的,主要是石清夫婦愛怜儿子的感情,所以石破天和石中玉相貌相似,并不是重心之所在。1975年冬天,在《明報月刊》十周年的紀念稿《明月十年此時》中,我曾引過石清在廟中向佛像禱祝的一段話。此番重校舊稿,眼淚又滴濕了這段文字。” 石清在廟中向佛像禱祝的話是這樣的: 這孩儿雖然不肖,胡作非為,其實我愛他胜過自己性命。若有人要傷害于他,我宁可性命不要,也要保護他周全。今日咱們父子團聚,老天菩薩,待我石清實是恩重。 閔柔也有一段相似的祝告: 如來佛保佑,但愿我儿痴病早愈。他小時無知,干下的罪孽,都由為娘的一身抵擋,一切責罰,都由為娘的來承受。千刀万剮,甘受不辭,只求我儿今后重新做人,一生無災無難,平安喜樂。 這几句表白已勾勒出一對洋溢著圣洁愛心的偉大父母,對于自己的孩子,只有施予,沒有回報的要求,沒有埋怨,只有自我承擔。 父母之于子女,子女之于父母,全是因緣際會,無可選擇。希望得到什么樣的后代,可能恰恰得到的是另外一种;而任何一個人,也無法想讓誰成為自己的父母誰就能成為自己的父母。這是宿命。 假如子女殘疾,或者子女不能夠成才,那么,父母會感到一种永遠無法彌補的殘缺。愛心、怜惜、自責,或者是嫌棄,都可能產生。然而,人与人之間的愛,正是在這樣的殘缺中体現出來;又正是在這樣的殘缺中,我們更珍惜易逝的生命。 閔柔、石清兩人遇到的是儿子的慘死和墮落。 他們本來有兩個儿子,但長子被梅芳姑擄走殺死,剩下的石中玉自然寵愛有加。石清正是想讓儿子成才,才狠心將他送上凌霄城拜封万里為師。 不料三年后,石中玉企圖強奸雪山派掌門人白自在的孫女阿繡,未遂逃走,卻致使阿繡跳崖,白自在發瘋,阿繡的奶奶史小翠也离家出走,雪山派几乎分崩瓦解。阿繡的父親白万劍親自帶了大批人馬去捉拿石中玉,又派人放火燒了石、閔夫婦的山庄。 听到這個消息,石清、閔柔又是慚愧,又是難過。石清想的是“宁可像堅儿這樣,一刀給人家殺了,倒也爽快。”閔柔卻淚水涔涔而下,几乎泣不成聲。慈母嚴父,判然有別,卻都系于一個“愛”字。 土地廟中,白万劍等人抓住了在逃多年的“石中玉”(其實是石破天),意欲帶回凌霄城中處罰。石清和閔柔剎那間見到分別多年的儿子,怜惜之情油然而生。 石清……眼睜睜見到獨生愛儿躺在滿是泥污的地下,說什么也要救他回去。閔柔一進殿后,一雙眼光便沒离開過石破天的身上,她和愛子分別已久,乍在异地相逢,只想扑上去將他摟在怀中,親熱一番,眼中淚水早已滾來滾去,差一點要奪眶而出。…… 他夫婦倆看到石破天絲毫不會雪山派劍派,以為是雪山派虧待了自己的儿子,情緒大起變化。閔柔与石破天的比劍,“這哪是比劍?比之師徒間的喂招,她更多了十二分慈愛,十二分耐心。”那种舐犢之情,几欲催人淚下。 他們第三次遇到石破天,又是一番戲劇性的場面。石破天一番好心,想悄悄為閔柔從無虛道長那儿奪回銅牌,不想打傷了兩名道士,而天虛一伙人恰恰是石清、閔柔的同門。一方是愛子,一方是同門師兄弟,夾在當中,左右為難。而石清、閔柔作為正派英雄的本色与作為父母的本色,表現得极為自然得体,既情真意切,又不忘大義。 石清心中亂极,一轉頭,但見妻子淚眼盈盈,神情惶恐,當下硬著心腸說道:“師門義气為重。這小畜生到處闖禍,我夫婦也回護他不得,但憑掌門師兄處治便是。” 沖虛道:“很好!”長到一挺,便欲上前夾攻。 閔柔道:“且慢!”沖虛冷眼相睨,說道:“師妹更有什么話說?”閔柔顫聲道:“照虛、通虛兩位師哥此刻來死,說不定……說不定……也……尚可有救。”沖虛仰天嘿嘿一聲冷笑…… 閔柔也知無望,向石破天道:“孩儿,你手掌上到底是什么毒藥?可有解藥沒有?”一面問,一面走到他身邊,道:“我瞧瞧你衣袋中可有解藥。”假裝伸手去搜他衣袋,卻在他耳邊低聲道:“快逃,快逃!爹爹、媽媽可救你不得!” 武俠小說講究所謂的俠義道,俠義面前,六親不認,鐵面無私。為了一個“義”字,可以毫不猶豫地殺死自己不肖的儿子或徒弟,這是武俠小說中常見的英雄行為。 相比之下,石清、閔柔似乎不夠“英雄”,至少是不夠徹底的“英雄”,然而,更近于人性的真實狀況,實在是真正的人的英雄。套用倪匡的話,是“上上人物”。 石清、閔柔性格中最動人的是他們基于“愛”的承擔精神,承擔痛苦。上蒼不公,讓他們失去了一個儿子,又讓另一個儿子誤入歧途。這是注定的不完美。但他們從來沒有怨恨過什么人,只是自己獨自擔當這生命的缺憾,變得更仁慈与博大。因為自己的苦難,而推己及人,從而達到愛的巔峰。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