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來到素有金山美稱的舊金山,等待他的是生計之憂。他心比天高,卻不得不寄人篱下。贏得一位姑娘的愛,卻又忍痛舍棄。創立武館,問津者寥寥。擊敗日本武師,名聲鵲起。潛心苦讀,終于贏得學業的优秀。 1958年11月,李小龍乘坐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開始了漫長的海上旅行。 李小龍身上僅揣有100元美金。他不想依賴家庭的資助,只想憑自己的体魄意志在美國站穩腳跟,半工半讀完成大學學業。他在港拍電影賺了不少錢,他很少揮霍,大都由父親為他存起來。他沒有動用這筆錢,他想完全自立。 李小龍坐的是三等艙,這里的旅客大都是回港省親后重返美國,年紀大都是中老年。李小龍從他們購買三等舖位這一點,猜想他們并非特別富有。他們或是出身美國,或是頒布新移民法之前移居美國的。他們在美國這么多年,卻還跟李小龍一樣在餐廳里吃普通餐。“美國遍地是黃金”的神話,在李小龍心目中開始動搖。當初,他不肯帶更多的錢赴美的另一個原因,是認為在美“搵錢”很容易。 李小龍急欲了解美國的一切情況,向這些居美多年的叔伯問這問那。他還想驗證自己的英語水平,用英語同這些叔伯對話。李小龍發現,他們對美國,并不都是很了解,有的連起碼的常識都不懂。李小龍學過世界地理,動身赴美時,還看過《美國便覽》之類的小冊子,對美國概況大致有個了解。有位胡須花白的老伯,連紐約、華盛頓的位置都會搞錯。他們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大多數還不如李小龍,有的僅會講三兩句生硬的廣式英語。 在甲板上,一位在芝加哥做針炙中醫的先生告訴李小龍,那些叔伯一輩子居住在唐人街里,很少接受美國教育,也很少像地道的美國人那樣四處遷徙和旅行,對外面的情況知悉甚少。他們大多從事餐飲成衣業,有的一輩子做跑堂和雜役,入夜就睡在小閣樓或餐廳里。這种人,在香港普通市民眼里,或許算一個小闊佬;在美國人看來,只是最下等的异國移民。 “我的未來,也會像他們一樣?”李小龍在心中,不斷地重复這個問題。 郵輪途經神戶、橫濱、夏威夷,前往舊金山。天高地遠,海水無邊。看不見陸地,也很少遇見船,只有孤寂的海鳥,在眼帘里默默飛行。李小龍望著茫茫的大洋,心中亦一片茫然。 踏上美國國土,李小龍并沒有故地重游之感,一切是這么陌生。除口袋里的出生證界定他是美國公民外,他心目中,仍把自己當做异鄉客。 他現在的名字叫布魯斯·李(Bruce·Lee),這是18年前。他出生在舊金山華人醫院所取的名字。而李小龍這個名字,只是在特殊的場合才會使用。 除了他父親在舊金山的老友,偌大的美國,沒人知道李小龍抵美。在香港,他是小有名气的童星和赫赫有名的打手,走到哪,都會有人把他認出。在美國則不能,在美國人眼里,他只是千万個來美淘金的華人之一,一個默默無聞的窮酸小卒。現實使李小龍明白,美國是個輕歷史、重現狀的國度。一個人,不論他過去如何輝煌,來到美國,一切還得從零開始。 李小龍住在他父親的老友家。那是位垂垂老人,且体弱多病,他自己都需別人照顧,自然無法照顧李小龍。他要李小龍自己去找工作,說,他當年就這么過來的。李小龍覺得他有點絕情。但很快又諒解他,美國是個推祟自立的社會,誰也靠不住誰,唯有靠自己。李小龍雖諒解老人,但跟他几乎無話可說。 李小龍去當地的華人團体,以求他們幫介紹職業。這里,數廣東人的團体最大、成員最多。他們見到李小龍,并末表示出异國遇同胞的熱情。他們介紹了當地的情況,及如何在美國生存,他們答應幫李小龍介紹職業,但又說理想的職業只有靠自己去找。 李小龍后來知道,像他這樣有求于他們的青年太多。 李小龍找到一些零星的活干。他在香港,生活上完全依賴家里,因此,他盡管有強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仍不能使雇主滿意。 李小龍只是粗通英語,因此,他求職的范圍只能在華人聚集區內。他好動的性格卻驅使他四處游逛,他跑遍了舊金山,以期不久能進入真正含義的美國社會。舊金山的繁華遠非香港所能比擬。那時香港仍處在經濟騰飛的孕育階段,雖也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但在繁華景象后面,是大片破舊擁擠的貧民區。 舊金山最引為自豪的是宏偉壯觀的金門大橋。李小龍站在橋上,倚欄眺望碧藍的大海。大洋的彼岸,是香港,他由此想起他那“望子成龍”的父母。他決計洗心革面,發奮自強,做出成果來證實自己是一條龍! 金門大橋于1937年7月7日落成,已有300多人從這里跳海輕生,故又被人戲稱為“殺人大橋”。李小龍在一張陳舊的華人報紙上看到,一個富豪的儿子,18歲時上著名的加州大學,前途坦蕩光明,卻因“厭倦人生”而跳海自殺。李小龍很不明白這位青年的行為。美國是個自由而富庶的社會,充滿了机遇,充滿了希望,成功者的神話層出不窮,到處流傳。李小龍渴望成功,盡管眼下,他連生計都成問題。 李小龍在舊金山,干得稍長、稍有點起色的職業是教人跳“ChaCha”(恰恰舞),他的收費低廉,學員稀少,這与他精湛瀟洒的舞技很不相稱。在香港,他是跳舞作樂;現在,他卻以舞藝權做維持生計之手段。美國人不鄙視從事任何職業的人,可李小龍總覺得有些無奈。 三個月后,他去了西雅圖。他跟那位老人合不來,同時,他對自己所處的境況表示失望。 西雅圖位于美國本土西部最北端,是華盛頓州的最大城市,市郊有聞名于世的波音飛机制造公司。當時正值隆冬,自小生活在熱帶地區的李小龍頗感不适。他找到周露比女士開的中餐館,周女士很熱情地接待了他,并收容他在餐館打工以賺取生活費和學費。 周女士是李小龍父親的舊友,她在政治上很活躍,是當地華人社團的代言人,她經常接待各色人物或參加各种社交活動。她樂助好施,表現出一位女政治家的風范。 李小龍進了當地的愛迪生高級工業學校(相當于中國的職業高中),這是他英文水平不夠格的緣故,不能夠直接進大學。也因為這點,李小龍在周記餐館只能從雜役做起,而不能做能賺取額外小費的跑堂。按照輩份,李小龍該是周女士的侄儿。但是,李小龍父親的面子,到李小龍正式打工的那天,給無情地撕掉——周女士儼然一副老板面孔,她毫無表情地對李小龍指指點點,稍不滿意,便厲聲訓斥。 李小龍怒火填膺,他來美已三個月,雖也知道“朋友歸朋友,生意歸生意”這一信條,但他覺得太突然,簡直就受不了。但李小龍還是把火气強行壓下,按照周老板的意旨,把活計做得她滿意。李小龍的行為跟在香港時大不一樣,依過去的脾气,他會摔掉盤子不干,或拿盤子砸她個滿臉開花。 李小龍本不愚笨,再加上他天生好胜,精力充沛,他沒多久就能把派給他的活做得又快又好。洗盤子是雜役最基本、量最大的活,李小龍的動作就像在跳快節奏的恰恰舞,快速而优美,如山的髒盤子,頃刻間就洗得干干淨淨。可周女士總不放心,拿餐巾紙擦,放燈光下照,試圖發現污漬。周女士吹毛求疵一番,便開始褒獎,然后是一番人生哲理。李小龍對她的話十分反感,覺得就像政治家在發表演說。 李小龍白天在愛迪生學校讀高中。美國的學校,跟保守的香港學校很不相同,完全是開放性的,紀律松懈散漫,在李小龍看來,美國的學生簡直就在玩。此時的李小龍,父母再不能督促他,老師也不會約束他,同學更不會因學業的优劣而崇拜或鄙視一個人。 李小龍完全可以無拘無束,放浪形骸。然而,此時的李小龍完全成了另一個人。他一改在港厭學逃學的作風,一絲不苟,如饑似渴地學習。他深知學費來之不易,逆境中的他悟醒了許多人生的哲理。他知道理科一直是他的弱項,他曾對它恨之入骨、厭之如蠅。現在,他盡管仍不喜歡,卻比文科下了多倍的苦功。他對英語,更是到嗜學如命的地步,他知道;來到美國,無論進大學深造,還是進社會就業,語言是最最重要的。 其時,李小龍的哥哥李忠琛,在西雅圖念大學。他寫信給父母,報告小龍的學業狀況,他父母惊喜万分,又難以置信。 李小龍的英語水平得以很快地提高。由此,周女士派他做餐館跑堂。餐館的生意很好,常常賓客盈門,出現排隊現象。餐館的菜,并不优于唐人街的其他中餐館,而是憑藉周女士在社交圈里的名气。她為人排憂解難,往往都能得到回報,受其恩的人,會帶人或介紹人來她的餐館用餐。就這點,李小龍不以為周女士是位社會活動家,而是個精明的商人。 賓客中,有不少白种人,他們大都富有,出手也大方,用過餐后,總忘不了留下小費,并且說一番感激和贊美之辭。相比之下,華人食客要吝嗇許多,盡管其中也不乏富有者,他們覺得侍者就該侍候他們,他們對菜也分外挑剔,而不像吃慣西餐的白种人那么好糊弄。 做跑堂的收入較雜役大有改觀,李小龍心中仍十分壓抑。他從小就有做首領的欲望,希望駕馭他人,而不被他人所駕馭。李小龍正處于被人人所驅使的境地,食客、老板、廚師都可以驅使他一一—當然侍女貝茲除外。 貝茲年齡雖比李小龍稍小,卻是李小龍的師姐,她教李小龍如何應酬客人以及相關事宜。貝茲是個華裔姑娘,性感而迷人,因模仿美國民歌手瓊·貝茲(Joan Baez)的發型,故而被稱之為貝茲。貝茲在李小龍面前,沒一點師姐的架子,她只知道李小龍的父親跟周女士相識,而不知李小龍曾是香港小有名气的童星和武術高手。她為李小龍英俊的外貌和獨特的气質所吸引,盡管此時李小龍的處境很糟糕。 貝茲看李小龍洗盤子的動作,說他像在表演跳舞;看到他發達的肌肉,說他是功夫小生;有時端詳李小龍好一陣,說你可以去拍電影。李小龍總是無奈地一笑,沒有告訴貝茲他那段還算輝煌的歷史。 李小龍漸漸對外表有些俗气,并且沒文化的貝茲產生好感。他那時非常孤獨,孤獨之人尤需要愛的滋潤。他們在餐館常常竊語細談,眉目傳情——當然是不太忙的時候。 李小龍和貝茲的變化,引起大廚的极大妒嫉。他原本對貝茲就有所圖謀,常常用鉤子一樣的眼神盯住貝茲誘人的部匠。他的行為很不檢點,經常趁貝茲下廚端菜之机,摸一摸貝茲細膩的手背,或捏一捏她丰滿的臀部,然后就放肆地浪笑。 李小龍看在眼里,心中十分不快。大廚是周老板的紅人,他技術好,賣力肯干。大廚祖籍大陸北方,人生得牛高馬大,整天在火爐邊燒烤,火气也特別大。餐館的雇員都怯他,他發起怒來,周老板都要讓他三分。對于大廚的非禮,李小龍只能往心頭忍,又愈發忍無可忍。 這一天,大廚突然把剛入內的貝茲攔腰一抱,一只大手搭在她胸脯上,又摸又捏。貝茲叫起來,李小龍飛速闖進去。憤怒地斥道:“放開她!”大廚放開貝茲,貝茲躲到李小龍背后。 大廚蔑視地瞪著個頭小他許多的李小龍,道:“你骨頭痒了不是?”捋出粗壯的胳膊,揮拳朝李小龍擊來。李小龍見他招式,知他曾練過功夫,急忙伸手格住。几乎是同時,另一只拳如重錘砸在他胸口。 大廚如一頭公牛頹然倒在滿是水漬的爐台下。貝茲叫了一聲好,轉瞬一臉煞白,她看見大廚爬起來后,手里操著一把砍肉的刀。貝茲扯著李小龍,叫:“快逃!”李小龍如鐵樁一般釘住不動。 大廚揮刀劈來,李小龍身子微側,一腳把菜刀踢飛,拳頭便砸在大廚多肉的臉上。 李小龍很快就罷手,他并不想炫耀武力,只是想教訓一下不可一世的大廚。 周女士從外面辦事回來,看見大廚极狼狽地坐在過道的板凳上。周女士問大廚發生了什么事。大廚說是兩個黑鬼來店里鬧事。說完,慢吞吞入廚房去。 周女士的目光在雇員們的臉上掃了一圈,最后落在李小龍臉上停留几秒,回到收銀台。她知道大廚顧面子,也料到大廚和李小龍之間遲早會發生沖突。周女士是個聰明人,她雖不知李小龍在香港的作為,但她料定沉默寡言的李家公子,絕不是等閒之輩。 是夜,貝茲敲開李小龍租住的地下室的門,扑進李小龍的怀里,瘋了似地把他親個夠。 貝茲對李小龍的功夫贊歎不絕,問他在哪學的功夫,為什么不早露几手。李小龍几句就把他的武術生涯掠過去,說:“我過去是見到看不順眼的人就拳打腳踢,以此取樂;現在,我的功夫是對付跟我過不去的人,不到万不得已,決不動手。” 貝茲瞪著眼,听李小龍說話,心目中,把他當英雄崇拜。 李小龍和貝茲的艷情非常短暫。原因也是出于大廚。大廚遭李小龍羞辱后,忿恨之极又不敢公然复仇,便把怨气無端地發泄在小廚子身上。事情已愈來愈明朗,李小龍和大廚,必須讓一人開路。李小龍或許早料到那一天,因此,不管老板的臉色如何,一有閒空,就在餐館里練功。 這一天,周女士把一名上門找工的台灣留學生打發了。她望了望他的背影對堂里的雇員說:“我現在要的是廚師,而不是侍者。現在愿來做侍者的人,天上掉一塊石子下來,都會砸到一個。而廚師,尤其是像我餐館這樣好技術的廚師,跑遍美國都找不到几個。” 听話听音。打烊時,李小龍不等周女士炒他既魚,便提出辭工。 李小龍离開了周露比的餐館,他還在貝茲不知的情況下搬了家——為的是斬斷与周記餐館的是是非非,一心做他目標中想做的一切事情。他不否認他喜歡貝茲,但在女人与事業的天平上,他終歸是把砝碼壓在事業一方。一年后,李小龍曾回過周記餐館,貝茲早就离開這里,不知去了何方。李小龍對周女士已不再心存芥蒂,他理解周女士在競爭社會中所有的作為,他并且承認周露比是美國華人社會中一位优秀的女性。 周露比后來也談到過李小龍,那是他在美國已有點小名气的時候,周說:他應該离開這里,去更适宜他的地方去施展他所欲做的一切。他是個不甘平庸,不愿受他人支配的人,而我作為一個商人,必須對我的餐館負責。 李小龍离開周記餐館,發誓不去任何一家餐館打工——那樣太束縛自己的個性了。他想獨立從事一种職業,哪怕收入僅夠糊口,也比受他人約束要心情舒暢。 就他當時的狀況,他能做的,也是他情愿做的,是開一間武館。李小龍在餐館打工時,曾多次萌發此念頭,使這念頭變成現實的,是他在練功時結交的几位朋友,其中一位名叫木村的美籍日本小商人對他的幫助最大。 木村和李小龍的友誼是以功夫為紐帶的。木村是個日本柔道的愛好者,每日勤練不輟。當有一天,他從李小龍住處附近的草坪路過,看見李小龍正在練習詠春拳,招式迅猛潑辣,令他歎為觀止。木村謙虛地拜李小龍為師,并且放棄他所喜愛的柔道,跟李小龍改學中國功夫。此時,木村已36歲,而李小龍才19歲。懸殊的年齡,并沒有妨礙他們成為至交。并且按照東方人的傳統:能者為師——木村甘愿做李小龍的弟子和追隨者。 木村年紀較大,經歷坎坷,心理上較李小龍成熟。木村曾在集中營里關過,吃盡了苦頭。他一家早在20年代就移居美國,并且成為美國公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偷襲珍珠港,引起了美國人民的公憤,這种仇恨也就轉移到移美的日本僑民身上。在學校讀書的木村常常遭受毆打和襲擊,以致躲在家中不敢出門。1942年,美國當局把木村一家關入一座專為日本人設立的集中營,那一年,木村僅18歲。5年后,木村從集中營里釋放出來,又墜入失業的困境。作為戰胜國的美國人,對日本人的仇恨仍未消失。木村去求職,當對方得知他是日本人時,馬上予以拒絕甚至攆他出來。 木村只好做街頭小販維持生計,并且通過學柔道而恢复對生活的信心。木村認識李小龍時,已是一位根基較穩、收入較丰的的小商人。他和李小龍,都有著東方民族遭受歧視的感受,就這一點,倆人的友誼又更深了一層。 木村在李小龍成大器后回憶道:“即使小龍他當時那么年輕.卻已經是個首領人物。他有一种特殊气質,他一進屋,每個人就會自然地注視他。” 當時已有好几個武術愛好者跟在李小龍周圍轉。李小龍對建立武館招收學員把握不大。木村鼓勵李小龍,說你有真功夫,沒設武館就有我們做你的弟子,你樹起旗幟,不愁沒人投奔你門下,怕就怕沒有功夫而牛皮吹得天樣大的人。木村還引用了一條東方諺語,大意是樹高自然會招來小鳥,水深自然會引來魚儿。 李小龍的武館設在西雅圖唐人街的一個地下室里。武館設在唐人街的原因是,武術堪稱中國的國術,淵源极深,家喻戶曉,也必然會為移居美國的華人所喜愛。李小龍設立武館,初衷是以此為謀生手段,但絕非以盈利為目的,他的理想是將中國武術發揚光大并獨創一支門派。 因此,李小龍不想把自己的武術淪為一种商品,他反對為自己的武館做廣告宣傳——他認為會給人夸大其辭、華而不實的印象。他甚至最初連招牌也不肯挂出來。他篤信古老的武俠傳說,若是一名大師,他隱居山林,也會有崇拜者千里迢迢、不辭勞苦地去尋找他,求他收己為徒。 李小龍的想法,在美國這种社會里不太行得通;人們對他的武館反應冷淡。當然,這也与李小龍太年輕、名气太小有關。此時,李小龍的性格比在香港時要穩重得多,他不會以講手為名四下挑釁,而把自己的名气鬧得很大。他由此而想起葉問師父的教誨:武德与武功,是一位武師必不可少的左右兩臂。 面對這种境況,李小龍并未气餒,他是個認准目標,就要奮斗到底的人——哪怕碰得頭破血流。他跟木村商量后,就和木村帶几個學武的學生,去西雅圖的几所大學做示范表演。李小龍每次都要親自示范,以博得對新事物持有好奇之心的大學生對他的武術產生興趣。事實證明,他這种笨拙而古老的方法行之有效,他的表演越來越受大學生的歡迎,每次都有一兩個學生放棄他們原有的愛好,而改學中國功夫。 那時試圖在西雅圖打開局面的東方武師并非李小龍一人。有一次,李小龍在表演前作了一番講演,宣揚“截拳道”(李小龍對自己的武術取的新名詞)的优點,也分析了其他武術門派的弊病。李小龍的言論激起一名在場的日本武師山本的強烈不滿,這名武師屬日本空手道黑帶三段,在另一所大學就讀。他走到場邊,以污言穢語羞辱李小龍,將正在表演的李小龍置于除接受講手而別無選擇的境地。他戳著李小龍叫道:“你的截拳道這么了得?敢不敢接我的空手道?” 李小龍原想將他的招數表演完畢,卻不得不中止,他忍無可忍,接受了對方的挑戰:“空手道是從中國武術演變而來的,豈有怕空手道之理?”雙方擺下架勢,李小龍像豹子似地貼近山本跟前,攻勢迅猛凌厲,在短短的11秒內就結束了這場比武。山本被打得鮮血滿臉,臥地不起。 后來李小龍到這所大學表演,听一位華裔學生說,那名自詡為日本大武師的學生整整一周沒來上課,待他返回學校逢人則說他遇到車禍。李小龍听了一笑置之,在演說中沒有提及跟山本比武之事。 這名日本武師的功夫上乘,名气頗大。李小龍輕而易舉將他擊敗,名聲鵲起,不脛而走,如做了一次成功的廣告。慕名投到李小龍門下的學生越來越多,武館大見起色。 李小龍初嘗成功的喜悅,把武館的招牌挂了出來,招牌名稱是“Jeet·Kum·Do”、“Bruce·Lee”(直譯為“截拳道”、“布魯斯·李”)。他已經下決心獨創一門武術,并終于使他日后成為名震中西方的一代功夫大師。 李小龍在悉心進行他的功夫事業的同時,并沒有荒廢學業。赴美的第3年,他順利地完成了愛迪生學校的高中課程,成績均在优良以上,使他能夠如愿以嘗步入大學。如果是在3年前,這樣的事實,他父母怎么也不敢想象。 ------------------ 小勤鼠書巢 Luo Hui Jun 掃描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