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十五章


50 大三角形

  1938年10月15日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常委、第3軍政治部主任金策率隊到達海倫后,便開始召集各遠征部隊領導人開會,具体研究部署在黑嫩平原的游擊計划。為了加強對各軍部隊的領導,他們成立了西北臨時指揮部。
  當張壽籛率第3批西征部隊到達海倫后,中共北滿臨時省委的領導們便基本上都會集在那里了。為研究下一步游擊活動方針,中共北滿臨時省委于1939年1月召開了第9次常委會。1月28日,中共北滿臨時省委書記金策向本次常委會做了題為《北滿抗日游擊運動新方略》的報告。報告總結指出了1938年以來北滿抗聯各軍損失較大的主要原因:松花江下游地區抗聯部隊過于集中,而又缺乏統一的工作計划和指揮領導,不能密切配合一致,相互牽制敵人;党內意見不一致,抗聯一些部隊之間存在糾紛和摩擦;義勇軍、山林隊雖然大部分接受中共領導,歸入了聯軍系統,但并未從根本上改變過去的舊思想与舊習慣;抗聯部隊与群眾的聯系被敵人隔离失掉了群眾的支援等。針對這些缺點和目前的斗爭形勢,這次常委會提出了北滿游擊運動的新方針:爭取北滿軍事領導的統一;根据抗聯統一行動綱領建立各區指揮部,統一各區的領導与指揮,并加強与地方党組織的密切配合;繼續遠征,打通与南滿抗聯第1軍、第2軍的聯系,迎接深入到熱河和遼西的八路軍游擊支隊及馬占山挺進軍,以便与之會合;加強政治工作和群眾工作,鞏固党組織;加強對偽軍的工作以及防奸反特工作等。
  在听取了金策的報告之后,本次常委會通過了《中共北滿省委第9次常委大會決議案》。決議案認真總結了前一階段反“討伐”斗爭和遠征中的作戰經驗,指出:“我們的戰術是站在主動的地位,要善于利用敵人的弱點,以少制多,以少胜多的靈活的戰術,采取破坏、扰亂、埋伏、襲擊……,迅速地及時地化整為零,化零為整。”在老游擊區,應該建立后方基地,并要經常移動,以便進退自如,使敵人無法捉摸,要反對“冒險攻堅”和“蹲倉主義”;在遠征時,要采取“逐步伸長”、“分開前進”、“輕兵奇入”的戰術,切忌“平推主義”集中遠征和畏縮不前。在新游擊區,要避免与強敵正面作戰,不要輕舉妄動、孤注一擲。應該將騎兵游擊(平原游擊)和步兵游擊(靠山游擊)結合起來,有效牽制敵人。
  最后,第9次常委會號召北滿全党同志,要“以十二万分的革命創造精神和決心,去實現擺在面前的偉大歷史使命。”
  根据第9次常委會的決議精神,西北臨時指揮部將已經遠征到達黑龍江省西北部的抗聯各部隊統一編成了4個支隊和2個獨立師。整編后的各支隊很快就在黑嫩平原上開展了廣泛的游擊活動,在那里站穩了腳跟,為下一步開展平原游擊戰爭打下了基礎。但是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要奮斗就會有犧牲。在這個階段里,第4支隊在与敵斗爭中遭到了嚴重的損失,支隊長雷炎在戰斗中不幸犧牲。
  1939年春,就在黑嫩平原的抗日游擊活動剛剛興起之際,為重整抗日隊伍陣容,解決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以适應新的斗爭形勢,中共北滿臨時省委于4月12日在通河召開了第2次執委會。与會人員一致認為,第9次常委會通過的決議仍然是正确的,并追認那個決議為這次執委會的決議。
  政策和策略決定之后,干部就是起決定作用的了。既然有關工作指導方針的問題已經在上一次會議上解決了,那么這次會議所要解決的就主要是有關組織上的重大問題了。所以這次會議的首要任務就是改選中共北滿臨時省委。會議選舉金策、張壽籛、馮仲云為省委常委,金策為書記、張壽籛為組織部長、馮仲云為宣傳部長。這次會議作出的第2項重要決定就是重新整理第3軍和第6軍,決定由許享植、張蘭生分別擔任第3軍的軍長和政治部主任;張壽籛和馮仲云分別擔任第6軍的軍長和政治部主任。會議的第3個重要決定就是決定改組北滿抗聯總司令部,成立東北抗聯第3路軍,并為此發表了一份通告。通告說:
  “過去在各軍民主的條件下成立的‘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部,在其成立當初曾在政治上、軍事上有重要意義并起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不少歷史的成績。但自總司令部采取了反中央的‘左’傾關門主義路線以來,完全變成了官僚主義的包辦或命令的机關,助長了聯軍間的摩擦對立、扰亂,沒能實現它的使命——統一的領導作用,反而成為各聯軍反對的對象。終于在1938年使北滿抗日游擊運動受到了很大的損失。第三期東北民族革命運動的新任務是什么?就是要求我們更統一團結,以适應非常時局。因此,北滿省執行委員會第2次全會,除特別遵守1935年份的中央指令之外,并決定配合南滿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及吉東東北抗日聯軍第2路軍,解散東北抗日總司令部,在民主條件下,在北滿成立東北抗日聯軍第3路軍。
  “北滿省執第2次全會通過了以抗聯第3、6、9、11軍參加第3路軍,成為3路軍骨干部隊,并決定在民主條件下成立東北抗日聯軍第3路軍總部,任張壽籛為3路軍總指揮,任許享植為3路軍總參謀長。3路軍必須對民族革命以最大的熱誠、信心、勇气、毅力,實現3路軍內的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軍事計划統一、武裝統一、待遇統一、紀律統一(站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幫助、互相監督、共同負責、共同發展、共同胜利的立場上)配合1、2路軍,馬占山游擊師、國民革命軍第8路軍東北挺進軍,及其他一切抗日隊伍,准備成立全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部。”
  1939年5月30日,東北抗日聯軍第3路軍在得都縣朝陽山后方基地正式成立。在這一天發表了《東北抗聯第3路軍成立宣言》和致第1路軍、第2路軍,致馬占山挺進軍和八路軍游擊師的通電,表示要“響應國內總抗戰,以積极果敢精神,破坏日寇在東北之一切軍政設施,截奪敵寇武裝供給,領導民眾斗爭,爭取東北抗日運動的新的開展”。
  東北抗聯第3路軍總指揮部的成立,不但使北滿抗聯各部隊有了統一的指揮机构,把黑嫩平原的抗日游擊戰爭推向一個新的階段,而且更与抗聯第1路軍、第2路軍形成了犄角之勢,三路聯軍形成了一個更有利于配合全國抗戰的“大三角形”。為了紀念這支新軍的誕生,張壽籛和他的戰友們創作了一首慷慨激昂的《第三路軍成立紀念歌》:
       絢爛神洲地,白山黑水間。
  八載余,強敵囂張,鐵蹄肆踏踐。
  中華民族遭蹂躪,慘痛何堪言!
  骨露原野,血染白山巔。
  義憤填膺,揭竿齊向前。
  誓驅倭寇,團結赴國難。
  民族自救抗日軍,鐵血壯志堅,
  殺敵救國复河山。
  馳騁吉、黑邊,橫掃哈東南。
  軍威遠,松江動蕩,興安亦震憾。
  冰天雪地朔風吼,夜雨复霜天。
  救亡壯志永矢兮,弗諼!
  鼓角乍鳴,壯士各爭先。
  殺聲四起,敵寇心膽寒。
  六載于茲未稍懈,孤軍喋血戰。
  偉哉浩气長虹貫!
  机動游擊戰,突破嫩江原。
  貔貅健,長驅挺進,到處得聲援。
  反日怒潮澎湃起,爆發指顧間。
  響應我國對日總抗戰,
  消滅日賊走狗与漢奸。
  精誠團結,粉碎封鎖線。
  救國重任万眾擔,勢不容緩,
  國恥血債血來還。
  舉國鼎沸兮,全民總抗戰。
  烈焰熾,戰爭烽火,延燒遍中原。
  東北抗聯齊奮斗,統一指揮建,
  三路軍建立軍民齊歡騰。
  厲兵秣馬,慷慨赴火線。
  果敢沖鋒,寇氛一掃完。
  民族革命成功日,紅旗光燦爛,
  高歌歡唱奏凱旋。
  如果要筆者在軍事家和政治家兩頂帽子里給張壽籛挑一個更合适的戴上的話,那我會選擇后者。這是因為:与指揮打仗來比較的話,他更重視也更善長于抓部隊的政治工作。第3路軍及其總指揮部成立后,他重點抓了部隊中党組織的建設和政治工作問題。并為此專門制定出了《關于党政工作問題》的文件,提出了在新形勢下党政工作的任務、要求和方法。但是,由于文件是給干部看的,而大多數群眾和那些沒有文化的干部是看不到的或者無法看到的。但又必須讓他們知道和理解中共領導人民抗日武裝斗爭的根本宗旨和一些原則、要求,怎么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張壽籛決定采用過去戰爭年代經常采用的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把那些讓大家了解和掌握的東西編成一首人人理解、個個會唱的歌。于是便有了這首与著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异曲同工的《第三路軍十大要義歌》:
  拯救危亡,神圣天職,以身殉國,誓死抗日。我軍人第一要義。
  万眾一心,堅如鐵石,精誠團結,友愛朴實。我軍人第二要義。
  舍身為群,忠貞堅毅,服從指揮,遵守紀律。我軍人第三要義。
  英勇殺敵,流血不惜,臨陣爭光,死不逃避。我軍人第四要義。
  全軍耳目,衛兵所系,戒備机警,保守秘密。我軍人第五要義。
  槍械彈藥,生命相輔,注重武裝,愛惜公物。我軍人第六要義。
  抗日聯軍,人民代表,愛惜民眾,不犯秋毫。我軍人第七要義。
  積极上進,尊敬職責,熱心學習,謹守軍禮。我軍人第八要義。
  公正自愛,不避艱險,行動純洁,勞動勤勉。我軍人第九要義。
  起居謹慎,飯食清洁,講求衛生,衣物整洁。我軍人第十要義。
  為了加強對各地區抗日游擊戰爭的領導,第3路軍總指揮部成立后,又建立了龍北指揮部(負責海倫、訥河、嫩江、德都、龍門、通北、克山、克東一帶)和龍南指揮部(負責綏棱、綏化、慶城、鐵力、木蘭、東興、巴彥一帶),由許享植(后為馮治綱)、李景蔭分別擔任這兩個指揮部的指揮。1939年5月,日本關東軍在中蒙邊界制造了旨在向蘇軍挑戰的“諾門坎事件”。就此,中共北滿省委于這一年的8月份發出了“告北滿全党同志書”,确定了“動員民眾,擴大反日民族革命戰爭,響應國內抗戰,響應外蒙古人民反日自衛戰爭”的戰斗任務。為了實現這一任務,他們決定趁日軍主力大都調往邊境之机,深入敵人的腹地,把游擊戰爭從山邊推向平原。此后,第3路軍各部隊像冬天里熊熊燃燒著的一把火一樣,在東北抗日游擊活動處于十分艱苦的局面下,在黑嫩平原上掀起了一個新的浪潮。据中共北滿省委在1940年農歷二月五日給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報告中說,從1939年春到1940年初,第3路軍僅龍北部隊就与敵人進行了40多次規模較大的戰斗,其中有30次擊敗了敵人。
  在這40多次的戰斗中,影響最大的當屬1939年9月18日馮治綱率12支隊強攻訥河縣城的戰斗了。在那次戰斗中,他們乘敵不備,打進了訥河縣城,一舉攻克了偽縣署、警務科、警訓所,偽警備隊的北大營,活捉了偽軍團長等一批偽官吏,打死日軍10多人,繳獲了大批物資。然后又在城里召開了群眾大會,進行了抗日救國宣傳,使群眾感到“滿洲國的劫數要到頭了”。對此,日本關東軍憲兵司令部在《滿洲共產抗日運動概況(1939)》中气急敗坏地寫道:
  “其中活動最頻繁的是馮治綱、姜福榮、耿殿君、王明貴等匪團,他們奇妙地運用游擊戰術,适當及時地离合聚散,奔走縱橫數百里,開辟了廣大的游擊區。并大膽地在‘九·一八’紀念日當天襲擊了訥河縣城;又在11月3日攻擊了宁嫩線鶴山車站、北黑線小興安車站,其它像襲擊克山縣西城鎮,占領警察分駐所,解除軍警武裝,襲擊金融合作社,殺死日本人,奪走万余元現金的罪行,其凶惡殘暴,無言可喻,已登峰造极達到頂點。”
  日本人的哀歎和咒罵是第3路軍取得胜利的明證,但他們說第3路軍此時已經“登峰造极達到了頂點”則未免有點言過其實。因為在隨后的一段日子里那些被他們惡毒咒罵的人們又干下了一連串令他們心碎肝疼的事來。

51 巧取克山

  克山地處平原地帶,那里公路、鐵路及電話网四通八達,是敵人重點經營和派有重兵把守的地方。在當時就有所謂“鐵打的滿洲國,模范的克山縣,大東亞共榮圈,皇軍不可戰胜”之說。但是,不信邪的王明貴就要在這里把捅出個“窟窿”來給全國人民看看。但是,這無疑是一場硬仗。
  這個硬仗怎么打?第3支隊長王明貴在党委擴大會上說:我們今年夏天以來打了不少胜仗,敵人對我們是又恨又怕。現在青紗帳快要倒了,敵人一定會調集大量兵力到靠近山邊的地方布防,不讓我們進山。那好嘛!我們就給他來個將計就計,把部隊先拉到北興鎮一帶活動,擺出一副要進山的樣子,這樣敵人就會調動兵力來圍剿我們……
  參謀長王鈞接著說:這樣我們就打他一個回馬槍,打下克山縣城!
  大家一听,認為這個思路是可行的。然后,王明貴向与會人員詳細介紹了自己的作戰計划及安排。會后,大家即按計划行事去了。
  攻打克山縣的時間初步定在了9月份。
  很明顯,按王明貴他們的計划,攻打克山的頭一步是要把敵人從克山城里調出來。為達此目的,在8月份的時候,王明貴開始帶著部隊在北興鎮一帶不斷出擊,每到一地還要召開聲勢浩大的群眾大會。然后就讓老百姓去向鬼子報告。鬼子開始是不肯輕意出城的,但如此這般地進行了多次之后,便再也在城里呆不住了。
  到9月中旬的時候,王明貴接到報告說:從北興鎮到克山去的公路都是要經過屯子一側的,沿途的高粱地挺多,比較好隱蔽。但到了克山縣城附近的地方,地里長的都是些矮棵的庄稼,只是在离城7里多的地方有一塊高粱地可以隱蔽,目前,鬼子正強迫農民提前割地,企圖盡快放倒青紗帳。
  王明貴一听,當即決定:事不宜遲,馬上行動!
  9月21日,王明貴帶著第3支隊剛剛從侯家屯出發就听到哨兵大喊一聲:“誰?”
  對面回答說:“9支隊!”接著,就見馮仲云和9支隊長邊鳳祥從對面走來了。原來9支隊就住在前屯,可是雙方卻都不知道對方就在跟前。
  馮仲云听王明貴向他匯報了攻打克山的計划后說:“我看就讓9支隊和你們一起行動吧。”
  邊鳳祥說:“同意。”
  王明貴說:“兩個支隊一起行動,那就由馮政委來指揮吧!”
  馮仲云很明智地說:“不行。我對情況不熟悉,還是由你來指揮吧。”
  由于有9支隊一起行動,王明貴和馮仲云、邊鳳祥等人一起對原來的作戰計划又做了必要的調整。然后,便在第二天晚上帶著部隊出發了。
  9月24日夜,部隊進入了距克山縣城7里多地的那片高粱地,挖好了工事,做好了戰斗准備。天快亮的時候,有的戰士們便躺在工事里睡了起來。可王明貴的心情卻挺緊張。他自己后來回憶說:
  “當時,我也感到很疲勞,但是附近的敵情又使我難以入睡。緊靠高粱地東頭的公路,敵人的汽車、農民的大車來來往往,不時傳來馬達的轟鳴聲和馬車夫的吆喝聲、鞭子聲。日軍、偽軍和來往的行人川流不息。在附近的一塊塊地里老百姓正在收割庄稼;西頭有几個小豬倌正在放豬,嘴里還哼著小曲。這時部隊正處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如果一旦暴露目標,不僅攻打克山縣的計划落空,而且整個部隊還會處于被動挨打的地步,那將會使部隊遭到极大的損失。此時,我擔心農民割地會把我們割出來;小豬倌進地找豬會把我們找出來……所以我通知各大隊:(1)管理好武器防止走火;(2)不准說話,不准离開工事;(3)四周的哨兵如發現豬進高粱地,立即慢慢轟出去;凡是發現有人來,立即扣留。”
  謝天謝地,令王明貴他們提心吊膽的這一天總算是平平靜靜地過去了。事先派進城里的“斥候”(偵察兵)也帶回了“一切正常,情況沒有什么變化”的報告。
  當黃昏降臨的時候,部隊換上事先准備好的偽軍服裝,打著偽軍的旗幟,成兩縱隊大搖大擺地向克山縣城走去。進城后,3支隊和9支隊分開,分別向著各自的攻擊目標奔去。
  由于抗聯隊伍來得特別突然,城里的偽軍根本沒有准備。所以無論是9支隊在執行攻打偽軍團部時還是3支隊攻占偽縣公署、打開監獄放出愛國群眾時都沒有遇到什么大的麻煩,城里的偽軍一听是抗聯的隊伍打進來了,早嚇得沒了脈,大多數人不是舉手投降就是撒腳丫子跑了。只是在3支隊攻打偽縣公署大院后面的警察學校時遭到了抵抗,我軍一名姓婁的司務長中彈犧牲;參謀長王鈞在帶人去沒收銀行時,碰上了一個不知死活敢于抵抗的偽職員和那個“頑固無比”的金庫。戰士們很容易地打死了那個偽職員,但卻無論如何也砸不開那個保險柜(鑰匙被行長帶回家去了),最后只好丟下那個已經被他們用斧子砸得傷痕累累的保險柜,從抽屜里翻出一些偽幣帶走了。
  當克山城里打響以后,住在西大營的偽軍曾經几次試圖進城增援,但都被我阻擊部隊打了回去。和他們比起來,住在西門外的日軍倒是要凶得多。日本守備隊隊長親自帶著全副武裝的兩汽車日軍拚著命地往城里沖,但由于他們是在明處攻堅,抗聯在暗處打援,所以他們連沖了兩次都被打了下去,最后只好撤走了。
  敵人撤走了,王明貴一見已經達到了戰斗的預期目的,也并不戀戰,遂下令撤出了克山縣城。此一役,抗聯以犧牲一人輕傷三人的代价取得了如下戰果:
  “日本守備隊增援的鬼子大部隊被打死、打傷,一名日本警正被擊斃,打死打傷偽警察20多人,俘虜偽軍100多人,繳獲迫擊炮4門,步槍1000多支,子彈數万發,擊毀日本汽車3台……,從監獄解放出300多人,有100多人參軍。”
  攻克克山縣城后不久,王明貴帶領第3支隊与第9支隊分開,准備西渡嫩江,進入大興安岭地區開辟新的游擊區。為了擺脫敵人的追擊,他們首先繞道北上,由支隊長王明貴和參謀長王鈞親率80多騎奔赴大興安岭山區,打響了著名的霍龍門戰斗。
  霍龍門位于嫩江北部,是當時北黑線上的一個鐵路總供應站。站內儲存有大量的武器、彈藥、汽油、糧食、被服等物資。既然如此,那當然也就是日本人重點保衛的目標之一了。王明貴對即將到來的這場戰斗十分重視,在戰前進行了十分詳細的敵情偵察。對此,他回憶道:
  “為了取得第一手材料,我和中隊長修身化裝成車老板(赶大車的),在門魯河木耳營一位五六十歲的愛國老人帶領下,翻越了几道岭,直到看到炭窯時才停住了腳。向導說:‘霍龍門离炭窯只有20多里,炭窯工人經常到那里給日本人送木炭,能知道日軍的布防。’……我和修身進入炭窯窩棚,只見一個60多歲的老頭正忙著做飯……,為了打消老人的顧慮,我向他說明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和來意,要求他協助偵察敵情。老人知道我們是抗日聯軍后,皺著的眉頭舒展開了,笑著對我們說:‘為了抗日救國打日本,有啥需要我辦的就盡快說吧,咱沒說的!’老人告訴我們一個十分重要的情況:霍龍門日本兵營,常駐的兵力很少,每天從嫩江站開來一列車日軍,有時住下,有時返回。當即,我把他講的敵情要點記在本子上,畫了草圖,做了標記。最后我和藹地對他說:‘我也在格節河金礦沙淘過金,咱們還是老鄉呢!老鄉見老鄉,有事得幫忙啊!’并請他帶修身去霍龍門車站去偵察敵情變化。他點頭同意,并十分誠懇地對我說:‘最好我一個人去偵察,免得引起敵人怀疑或出現意外。’最后約定當天晚上到炭窯窩棚听消息。
  “我倆和老人分手后,返回部隊……研究了攻打霍龍門的作戰方案,決定采取突然奔襲的戰術,并具体作了戰斗部署。
  “……天漸漸黑了,前往霍門偵察敵情的老人回來了,他親眼看見了三四百名日軍上了開往嫩江縣的火車后,就赶緊回來報告,其他情況沒有什么新的變化,我緊緊地握住了老人的雙手,此刻難以表達我們對他的深切感激之情……“10月17日晚,我們的部隊終于接近了霍龍門,在一個山腳下停住,各大隊按戰前部署,由炭窯工人帶路,分頭奔向各自的進攻目標。
  “徐寶和率領8大隊最先到達了偽軍騎兵連營房。偽軍哨兵向我沖鋒隊開的第一槍,卻成了我軍發起全面沖鋒的號角。我8大隊的沖鋒隊員手持早已准備好的兩條毛毯往鐵絲网上一塔,后邊的戰士緊跟著沖入院內。偽軍騎兵連的官兵躺在炕上就成了俘虜……”
  經過90分鐘的戰斗,王明貴他們不但把那些偽軍的槍給繳了,而且還打死打傷日軍6名,俘虜了20余名日本工程技術人員。還使日本侵略者的鐵路供應總站,變成了我3支隊的物資補給站。每個指戰員都裝備了兩匹戰馬、全新的軍大衣、棉衣、皮鞋、皮帽、皮手套和兩條毛毯。最后他將分給群眾后剩下的無法帶走的物資,統統付之一炬,使霍龍門變成了“火龍門”!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