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從1951年吉田茂開始,日本各屆首相几乎都到靖國神社參拜,但70年代中期以前都极力避開8月15日這一"戰敗日",也未超出私人身份的范圍。1975年,三木武夫首次在8月15日以私人身份參拜。此后首相及閣僚參拜逐步長喙,但在以"公職身份"還是"私人身份"問題上仍含糊其辭。 1982年,日本首相福田赳夫開始以內閣總理大臣的名義前往靖國神社祭祀和參拜。同年,日本政府把每年的日本無條件投降日8月15日定為'追悼戰亡者、祈禱和平之日",不僅引起日本在野党、群眾團体及輿論界的不滿和反對,也引其中國和朝鮮等國的嚴厲指責。 1983年秋天,中曾根康弘以內閣總理大臣身份參拜靖國神社,引起中國人民的強烈憤怒,認為中曾根率日本閣僚以公職身份參拜靖國神社是嚴重的政治問題,中國《人民日報》刊載新華通訊社的述評《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義正辭嚴地指出:“今年日本少數企圖复活軍國主義的人的活動和對日本政治的影響超過了往年。"1985年是抗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胜利40周年,日本和亞洲國家發表許多紀念戰胜日本法西斯的文章,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發表談話,都警告日本領導人不要再參拜靖國神社,認為這极端嚴重地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然而中曾根康弘卻率領18名內閣大臣參拜靖國神社,受到中國和亞洲人民的強烈譴責。 由此可見,戰后,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一直是個敏感的政治問題,其原因:一是靖國神社与日本軍國主義和對外侵略戰爭的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特別是其中供奉著東條英机等14名甲級戰犯及1000多名乙、丙級戰犯,首相參拜意味著對侵略歷史的肯定,這不僅与日本憲法中的"和平主義"原則相違背,而且必然會引起世界人民和日本國民對軍國主義复活的不安。二是戰后根据盟軍的要求,日本實行"政教分离",靖國神社已和國家脫离關系,成為普通的宗教法人。《日本國憲法》規定:“國家及其机關都不得進行宗教教育以及其他任何宗教活動。“因此,首相前往宗教設施并以宗教儀規參拜神靈,与憲法的"政教分离"原則也是明顯不符的。 ------------------ 書路 掃描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