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1 1941年1月18日,劉少奇、陳毅致電中共中央,提出皖南事變后的工作部署,建議在蘇北成立新四軍軍部,提議陳毅為代軍長。 1月19日,中共中央复電:“蔣介石宣布新四軍為叛逆,似有与我党破裂決心。我們決定在政治上、軍事上、組織上采取必要步驟。” 1月20日,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布重建新四軍軍部命令。任命陳毅為新四軍代軍長,劉少奇為政委,張云逸為副軍長,賴傳珠為參謀長,鄧子恢為政治部主任。 同日,中共中央又發出成立新四軍軍分會的任命通知,劉少奇為軍分會書記。鄧子恢在安徽工作,以饒漱石為代理政治根据中央軍委命令,隴海路以南的部隊統一編為新四軍。 蘇中地區部隊編為第1師,師長粟裕,政委劉炎; 淮南地區部隊編為第2師,師長張云逸,政委鄭位三; 鹽阜、皖東北地區部隊編為第3師,黃克誠任師長兼政委; 淮北豫皖蘇邊區部隊編為第4師,彭雪楓任師長兼政委; 鄂豫邊區部隊編為第5師,李先念任師長兼政委; 蘇南地區部隊編為第6師,譚震林任師長兼政委; 皖中、皖南地區部隊編為第7師,張鼎丞任師長,曾希圣任政委。 全軍共7個師和一個獨立旅,計9万余人。 蘇北。 《江淮日報》發行量驟增,如雪片漫舞,散落江淮大地,飄向万里山河。通欄標題,大字醒目:陳毅代軍長發表就職演說: ……1月25日應本軍將士之推選,本人就任代理軍長,克日于蘇北鹽城复建軍部,統帥全軍九万之眾,誓与日寇漢奸反共投降派戰斗到底…… 陳毅站在華中地圖前,眉頭緊鎖。新四軍軍部恢复了,而華中的形勢也十分嚴峻。 敵中國派遣軍總部為确保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城市和水陸交通線,鞏固華中占領區,加強了在華中的作戰力量。日軍在華中的總兵力已達26万余人,正面与新四軍作戰的有11万人。此外還有偽軍15万人。 國民党在皖南事變后,反共气焰雖有所收斂,但消滅華中新四軍的初衷未改。在蔣介石的旨意下,以第五戰區指揮三個集團軍分別進犯淮南、淮北和鄂豫邊區等抗日根据地;以盤据蘇北車橋、曹甸地區的魯蘇戰區韓德勤部,伺机向淮海區進犯,以接應湯恩伯部由淮北津浦路以西東犯皖東北和鹽阜等抗日根据地。同時,以第三戰區一部,向蘇南抗日根据地進犯,并准備渡江北上,配合湯恩伯部東犯。 陳毅心中很清楚,華中敵后抗戰面臨著敵頑夾擊的嚴重形勢,開始進入嚴重困難時期。 在這种嚴峻的形勢下,挑起統領新四軍的重擔,陳毅不禁想起諸葛亮《出師表》中的一句話:“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中”。 臨危受命,收拾殘局,對于陳毅來說已不止一次了:1927年秋冬時節,南昌起義失敗,他与朱德一起把這支英雄的起義部隊帶出了危險境地;1934年至1937年,在极其艱苦的情況下,他与項英一起堅持南方游擊戰爭;現在,他又与劉少奇一起并肩攜手,力挽危局。 他的目光融于華中地圖里,仿佛看到新四軍在敵頑夾擊中奮力拼殺…… “陳軍長”,隨著一聲濃重的湖南口音,劉少奇走了進來,“中央來指示了,對我們新四軍的任務作了明确規定。”說著,把一份文件遞給了陳毅。 陳毅認真地看了起來: 中央軍委明确,新四軍的戰略任務是:打破敵 頑夾擊,著重鞏固隴海路以南、長江以北、津浦路以東的基本根据地,并大力經營蘇南,發展皖中和 鄂豫邊區的游擊戰爭…… 陳毅放下文件,自言自語道:“看來,在敵頑夾擊中奮斗,將是華中我党我軍今后斗爭的特點。一切軍事上、工作上的計划,都須根据這一特點來布置。” “我的意見,立即召開會議。”劉少奇說,“研究一下如何貫徹中央為新四軍制定的戰略方針。” 經過研究,新四軍各師的具体任務為: 2師、4師分別在淮河南北,鞏固津浦路東,堅持津浦路西,加強對西防御,隨時准備迎擊國民党軍的進攻。 5師獨立堅持鄂豫皖邊陣地,并以一部沿江而下,与7師打通聯系。 7師發展皖中,堅持皖南敵后游擊戰爭,積极打通与2師、5師、6師的聯系。 6師堅持蘇南,打擊敵偽并阻止國民党頑固派北渡,保衛軍部的南側安全。 1師、3師堅持蘇北,建設鞏固好蘇北根据地,建立強大的地方武裝,以便作為主力机動作戰。 泰州。 國民党軍魯蘇皖邊區游擊軍副總指揮李長江斜靠在太師椅上,從他醉意朦朧的雙眼中不難看出其內心深處在進行著激烈的矛盾斗爭。 ……黃橋戰役打得正猛時,李明揚和李長江隔岸觀火、按兵不動,眼睜睜地看著韓德勤被打得狼狽不堪。兵敗黃橋后,韓德勤密告蔣介石,言黃橋之敗,罪歸“二李”,并言“二李”私通新四軍。蔣介石遂下令調“二李”去襄西与日軍作戰。李明揚耍了個滑頭,撇開李長江,打著中立旗號去打游擊。李長江仗著手下一支勁旅,拒不執行蔣介石的命令,賴在泰州不走。韓德勤無奈,只好巧立各种名目,壓縮李長江部編制,克扣軍餉。李長江忍气吞聲,在艱難中渡日。 恰在這時,日軍獨立混成第12旅團南浦所部由泰興進占黃橋,看准了李長江的實力,加緊威逼利誘,勸其投日…… 李長江在猶豫。 他很清楚,投日后就成了貨真价實的漢奸,新四軍是不會放過他的。在他艱苦度日的時候,新四軍的粟裕慷慨解囊,多次送錢送糧,并多次做工作勸李長江投奔新四軍。 李長江在徘徊。 如果投降新四軍,自己花天酒地、妻妾成群的日子就到了頭。況且日本人、蔣介石都不會饒了他。 李長江煩躁地大口喝起酒來。 這時,王副官悄悄地溜了進來。他見四處無人,便壓低嗓音說道:“副總指揮,揚州日軍南浦大佐派人捎信來了。”說完從怀里掏出一封信交給了李長江。 李長江頓覺腦門上冒汗,醉意驟減。 南浦大佐在信中說,李副總指揮人才難得,現在卻在受閒气。如果能投奔皇軍,前途無量。并許諾兩個條件:一、李長江部改編為和平軍第1集團軍,由李長江任中將總司令,一切費用武器裝備由日方供給;二、在日軍解決蘇北新四軍及韓德勤后,由李長江任江蘇省主席。 李長江看罷,心中大喜。他仿佛看到自己率領一支清一色日式裝備的集團軍在蘇皖大地耀武揚威…… 1941年2月13日,李長江在泰州率部公開降日。 “無恥!”新四軍第1師師長粟裕得知李長江公開投敵后,怒不可遏,“他最困難的時候,是新四軍救濟了他,可他現在卻投靠了日本人,真是無恥!” 粟裕話音未落,作戰參謀送來了情報: 日軍陸軍獨立混成第12旅團南浦旅,擬攻擊我新四軍軍部及中原局机關。其作戰部署為:分兵兩 路,一路從泰州向興化進攻;一路從黃橋向如皋、東台進攻,然后合擊鹽城。李長江率偽第1集團軍配 合行動。 “來得正好,”粟裕決定乘机教訓一下李長江,于是拿起電話,向軍部請示。 軍部對李長江的態度是很明确的,一貫堅持兩手准備:對李長江大力進行爭取工作,爭取團結其共同抗日;同時,在軍事上也強調做好充分准備,一旦李長江公開投敵,即抓住時机,予以殲滅。 得知李長江投敵后,新四軍軍部立即決定予以嚴懲。劉少奇指出:此賊不除,后患無窮,望集全力迅速解決之。陳毅親赴東台,与粟裕一起研究討逆作戰方案。 2月17日,陳毅在討逆戰役誓師大會上作了戰斗動員,并正式頒發軍長、政委簽發的《討伐李逆長江命令》,任命粟裕(當時為蘇北指揮官)為討逆總指揮,葉飛為副總指揮,劉炎為政治委員。葉飛的一旅為左路軍,王必成的二旅為中路軍,陶勇的三旅為右路軍。 2月18日,新四軍戰史上著名的討李戰役拉開帷幕。 1師主力沿海(安)、泰(州)公路向西進攻。在取得姜堰和蘇陳庄等戰斗胜利后,19日拂曉,三路大軍向泰州猛進,傍晚直逼泰州城下。 槍聲大作,火光沖天,泰州的夜空如同白晝。李長江惊魂四散,急令部隊憑借工事拼死抵抗,等待皇軍增援。 第二天凌晨3時許,王必成的中路軍破東門而入泰州,陶勇的右路軍從西門突入城內。鋒芒直逼李長江司令部。李長江見大勢已去,急忙換上便衣,潛出泰州,落荒而去。拂曉,戰斗結束。是役共俘李部官兵5000余人,并爭取李部兩個支隊戰場起義。 上午,陳毅、粟裕得到情報:日軍為援救李長江部,分別由揚州、高郵、如皋等地出動,乘虛侵占海安、東台,并向泰州急進,准備對新四軍一師進行“掃蕩”。 為爭取主動,陳毅、粟裕決定全師于21日撤离泰州,轉入敵后進行反掃蕩。3月中旬,陳毅返回軍部。 延安。毛澤東得知討李戰役的胜利消息后,即于2月24日致電重慶的周恩來:李長江叛變,陳毅率新四軍討伐,20日占領泰州,俘獲人槍數千,李率數百人西竄,逆部有兩個支隊反正。望廣為宣傳。 南京,日軍中國派遣軍司令部。 號稱“中國通”的日軍總司令□俊六大將把目光聚焦在華中版圖上。 在長江以北,隴海路以南,津浦路以西兩側,東瀕大海的蘇北、蘇中、皖北、皖中地區,活動著新四軍的粟裕第1師、羅炳輝的第2師、黃克誠的第3師和彭雪楓的第4師。這一地區是日軍華北、華中兩大戰略集團的結合部。縱貫其間的津浦路与大運河是日軍的交通命脈。新四軍四個師像一把大鐵鉗,緊緊地掐住日本帝國軍隊的脈管。蘇中、蘇北、皖東、皖北,形成犄角之勢,虎視江陵,扼控長江,威脅徐(州)蚌(埠)。對于這一地區的共產党軍隊來說,北与山東毗連,背靠八路軍115師;西北与魯西南接壤,和八路軍129師呼應;南面有蘇南、皖中根据地,与新四軍第6、第7師攜手。在這一地區中,蘇北至關重要,它是聯結八路軍和新四軍的紐帶,是中共華北、華中兩大解放區戰場的走廊。同時,蘇北又是皖北、皖東、蘇中三區的側背依托,成為全區的支撐點和戰略后方,新四軍軍部就設在這一地區。 □俊六眉頭緊鎖。這時又傳來令他十分气憤的情報: 新四軍第1師滅李長江一部,繼而連克古溪、蔣垛、蘇陳庄、大泗庄、孤山及老庄頭据點。在泰興 姚家岱戰斗中,泰興偽警備司令孫德旺斃命; 新四軍第2師在天長、儀征、揚州地區連克謝 家集、全家集据點,在金牛山戰斗中殲日偽軍700余人…… □俊六決定,集中优勢兵力,掃蕩蘇北,一舉殲滅新四軍軍部。遂命令:獨立混成第12旅團南浦旅全部、15師團、17師團各一大隊,剛擴充的李長江部、江蘇保安第8旅楊仲華部,計18000人,以250架戰斗机掩護,直搗鹽城。 鹽城。 新四軍軍部作戰會議。 陳毅表情嚴肅,語句鏗鏘:“同志們,這次敵人掃蕩,是几年來最大的一次。總指揮是南浦,他采用閃電戰,水陸空立体進攻,并口出狂言,在一個月內徹底消滅鹽城新四軍軍部。我們的部署……” 陳毅的話未說完,机要參謀送來了新的情報: 在日軍大舉進攻的同時,韓德勤暗中調整兵力,已出動10000余人扑向鹽城。蔣介石密令顧祝同前往蘇北,接替韓德勤,同時令上官云相親率主力第40師進兵蘇北。 劉少奇憤慨地說道:“這些中華民族的敗類。顧祝同和上官云相是反共急先鋒。他們曾向蔣介石表示:尋找机會完成皖南事變未竟之功。” 他在征得陳毅同意后,對作戰參謀說道:“立即命令譚震林的第6師,堅決阻擊上官云相部,确保軍部側翼安全。” “看來要打大仗了,”陳毅繼續說道,“在目前的形勢下,我們的口號是堅決保衛蘇北根据地,堅決保衛鹽城!具体部署為:各師分頭把關,机動作戰,确保鹽城。” 陳毅的話得到同志們的贊同,大家表示,鹽城是華中根据地大本營,也是我党政軍机關所在地,必須誓死保衛,一定全力以赴,打出新軍部的軍威。 “我不同意!”一個平靜而又堅定的聲音。這聲音,引來大家惊詫的目光。說話者是第3師師長黃克誠,他緩緩地站起來,繼續說道:“我覺得陳軍長提出的口號和軍部的兵力部署不夠妥當。此次敵人來勢凶猛,裝備好,兵力強,而我軍武器裝備差,兵力少,況且鹽城周圍無堅固工事堅守,鹽城恐怕難以保住。所以,不宜提保衛鹽城的口號,只提堅持蘇北抗戰。” 大家竊竊私語,會場有些亂。陳毅耐心地听著黃克誠繼續說著。 “另外,在兵力部署上,分兵把守是消极的。我軍歷次胜利,都是靠集中兵力,靈活机動。因此,我的意見是先放棄鹽城,軍部机關及主力跳到外線作戰,然后尋机各個擊破敵人。 會場越來越活躍,大家議論紛紛。 “同志們,同志們,”陳毅努力使大家平靜下來,然后說道,“我看克誠同志的話有道理,敵重兵壓境,我們暫避其鋒芒,不失為上策。現在敵情很緊,大家分頭回去動員准備,軍部和主力先跳出包圍圈……。” 會議進行了作戰部署: 以第3師第7旅于建陽、湖垛和秦南倉之線,打擊由射陽、興化方向來犯之敵;以第8旅主力于東 溝、益林和鹽城以北地區,牽制由陳家洋南下之敵,并監視頑軍韓德勤部的行動;以第1師第2旅位于 鹽城以南地區,阻止敵由東台北犯;以第1師主力在蘇中地區牽制當面之敵,配合鹽阜區軍民進行作 戰。 7月10日,新四軍軍部撤离鹽城,向阜宁以西的陳家集轉移。 7月20日,日偽軍17000千余人由東台、興化、射陽和陳家洋出動,閃擊鹽城。攻進城內后,發現是一座空城。 南浦气急敗坏,遂下令對鹽城周圍地區進行“清剿”,控制水陸交通要道,實行分割、封鎖。在水网地區使用特制裝甲汽艇搜索,尋殲新四軍軍部和主力部隊。 經過十几天連續搜索,南浦連新四軍的影子都沒找到,自己的部隊卻疲憊不堪,消耗日增。他非常气惱。 “捉迷藏”,“兜圈子”,打游擊,是陳毅的拿手好戲,在三年游擊戰爭中,新四軍已經獲得了一整套經驗。各部遵照軍部命令,實施机動作戰,大量殲滅和消耗敵人,并利用自制触發式和引發式水雷,擊毀敵裝甲汽艇多艘。 為配合鹽阜區軍民反“掃蕩”作戰,新四軍1師主力在蘇中地區向來犯之敵發動攻勢,10天內連克黃橋、姜堰、古溪、季家市、三垛、蔣垛等7個据點,并攻克泰興城,殲敵千余人。 面對大好形勢,陳毅、劉少奇召開軍部作戰會議,決定進行總反攻,徹底粉碎敵“掃蕩”計划。 新四軍軍部机關在忙碌著,這時,一份急電送到陳毅和劉少奇面前: 韓德勤率6個團兵力向益体黃克誠3師發動進 攻,同時派出300名便衣,深入我后方襲扰。 陳毅勃然變色:值此反攻前夕,韓德勤竟在背后捅上一刀。于是他和劉少奇聯名電令黃克誠,堅決打退韓德勤進攻,守住益林。 8月9日晚,按照新四軍軍部統一部署,1師、2師、3師各部,從儀征、六合、揚州、泰州、泰興、如皋、南通、東台、射陽、東溝等縱橫几千里的戰場全線反擊。鋒芒直指各日偽軍据點。各部密切配合、互相策應,使敵顧此失彼。至8月底,敵之“掃蕩”被徹底粹碎。 在一個多月的反“掃蕩”中,新四軍共作戰130余次,殲敵3800余人,擊沉敵汽艇30余艘。新四軍傷亡1000余人。 炮火連天,硝煙彌漫。 彭雪楓站在指揮所里,眼里布滿了血絲,他已經七天七夜沒有合眼了。 正前方,湯恩伯手下的騎兵揮舞戰刀,蜂擁而來。塵土伴隨著一陣陣叫喊聲:“活捉彭雪楓,活捉……”。 彭雪楓眼中在冒著火,他大聲命令道:“集中火力打馬,堅決打退敵人!” 槍炮聲,叫喊聲混成一片…… 1月下旬,駐淮河以北的第三戰區司令長官湯恩伯,奉蔣介石密令,指揮第92軍、第12軍、第85軍的第23師、騎2軍、騎8師共9個師12万人馬,向豫皖邊的永城等地區進犯,妄圖以7倍的兵力一舉殲滅新四軍4師主力。 就在這時,日軍發動了豫南戰役。在日軍的強大攻勢面前,湯恩伯部狼狽潰散。中共中央軍委和新四軍軍部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即令豫皖蘇部隊進攻日軍側背,援助國民党軍,保衛中原。同時,出于戰略思考,毛澤東、朱德、王稼祥聯名致電劉少奇、陳毅:“應令彭雪楓准備几支精干支隊,待湯李何大部向西應戰淮西空虛時渡過淮河,向淮河、平漢間發展。如此著成功,則是戰略上絕大胜利,替我華北部隊開辟了一條南進出路。”2月上旬,新四軍4師奉令尾敵西進。 然而,日軍見湯恩伯部后有新四軍跟蹤,便停止對湯恩伯部的進攻。日軍派出人員与湯恩伯部暗中聯系,恩威并施,以圖借刀殺人。湯恩伯遂指揮部隊掉轉槍口,以12万人馬向新四軍殺來。彭雪楓部措手不及,防不胜防,部隊遭到重創,損失极其嚴重,10旅28團傷亡過半;11旅31團傷亡兩個營; 抗大四分校50余名學員壯烈犧牲…… 眼下,彭雪楓已紅了眼。在他的戰斗歷程中,還沒有打過這樣的敗仗。紅軍第一次攻長沙,他率部首先攻入城內,直抵湘江;一次戰斗,他得悉師長郭炳生率部投敵,他僅帶10名戰士,日夜兼程,將部隊追回;紅軍攻打江西撫州八角亭,他以一個通信排擊退敵軍一個師的多次沖鋒,挽回了戰局;紅軍長征,他在彭德怀三軍團任師政委,屢攻難關,勇救險情,被周恩來譽為打不倒的“二彭”。 師參謀長張震雙手握著望遠鏡,冷靜地觀察著敵情。他心里十分清楚,部隊雖然頑強拼殺,但從指揮角度來看,沒能及時調整部署、集中兵力殲滅敵軍一部,而是兵力分散,在寬正面上分兵把口,以至陷入目前這种被動地步。他轉向彭雪楓說道:“師長,我看先把部隊撤下去,調整一下再說。” 彭雪楓稍稍平靜片刻,然后對32團團長命令道:“你們先掩護張參謀長撤退!部隊交替掩護后撤,總有一天要和湯恩伯算這個帳!” 在敵軍的炮火下,部隊漸漸撤出戰場…… 4月下旬,湯恩伯部進攻更為猖狂。同時,日軍也乘机不斷對新四軍4師進行大規模“掃蕩”,4師處境日趨困難。25日,中原局、新四軍軍部指示4師:除留3個團及地方武裝在津浦路西繼續堅持游擊外,主力轉入皖東北地區。此后,形勢進一步惡化,所留部隊無法堅持,于5月間也撤至皖東北地區。至此,豫皖蘇邊區根据地大部被頑軍所占。 南京。 一輛黑色轎車繞過鼓樓,沿山西路急駛。 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汪精衛端坐在后座上,身旁坐著他的警政部長兼江蘇省省長周佛海。 汪精衛臉上帶著得意的笑容,不禁回想起同日本人談判的情形。 皖南事變后,日軍侵華總司令□俊六覺得,徹底消滅新四軍的時机到了。于是,他向汪精衛提出以長江下游為起點,逐次清鄉的方案,計划一年之內消滅新四軍。可是,在与日本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汪精衛已學得狡猾起來,与日本人進行了一場討价還价的談判。 他對□俊六叫苦:“清剿新四軍是我和皇軍的共同目的,我自當效力。但我的部隊裝備差、經費缺,還得皇軍做后盾呵。”□俊六為了讓汪精衛早些動手,便滿口答應。可過了几個月,汪精衛仍不見經費的影儿,便遲遲不出兵。6月初,汪精衛為試探日本政府對他的態度,以訪日為名,帶著周佛海等人到東京,日本天皇見汪精衛親自來日敦促經費,推托不了,便派軍政要員与汪精衛一行密談了三天,簽訂了《中日清鄉協定》,這個協定确定了“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的清剿總方針,由日方負責清剿的軍事任務,汪精衛負責政治任務,清鄉經費由日方支付,先撥款五億日元。 在日本,汪精衛儼然一副民族豪杰的气派,受到日方高層人士的隆重款待。日本外相松岡洋、首相近衛文縻、陸軍大臣東條英机、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等人對汪大為賞識,汪精衛感到飄飄然。在他心中,蔣介石算什么,不過是個政治婊子。汪精衛想起自己的童年,從那時起他就立志當天下第一人,而且在同學們中間他也表現出了非凡的組織領導才能。一种強烈的領袖欲在他胸中燃燒,他要當中國的領袖。可是在重慶政府中,他只是混了個國民党副總裁,他不甘心,于是,冒著生命危險跑了出來,在南京樹起一個与重慶國民政府分庭抗禮的國民政府,自任主席兼行政院長…… 黑色轎車緩緩停在馬台街清鄉委員會門前,汪精衛走下車,在眾人的簇擁下來到了會議室,在這里,他要親自主持大規模清鄉會議。 汪精衛宣布了第一期清鄉計划: 以蘇常太地區為重點,常熟則是重點中的重點。清鄉兵力,由日軍的第13軍團之第5師團4個大隊、第15師團4個大隊、第116師團6個大隊,共5000余人。另加汪部和平建國軍第一方面軍6個師及蘇州憲兵警察13000人。總共18000余人。時間預計40天,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軍事清剿,第二階段為訓民時期,第三階段為感化時期,第四階段為建立稅收制度、發展經濟時期。 會后,清鄉委員會從南京遷到蘇州。清鄉第一階段,汪精衛、陳公博、周佛海等人親臨蘇州督戰。 7月初,日偽軍18000余人從蘇州出發,兵分三路向常熟扑來。 新四軍6師戰斗在東起上海、西止南京、南抵天目山、北連長江的蘇南地區,作戰任務非常艱巨。師長譚震林此時正在常熟一帶,面對敵清鄉的滾滾惡浪,他做了一個基本作戰部署:將在常熟的4個團撤至外線地區,留下52團2營和偵察隊及警衛第2團4個連,一共7個連兵力由政治部主任張英負責組成內線反清鄉部隊,同蘇常太地區地方工作人員堅持原地斗爭。同時,對党政机關中不适合原地斗爭的干部和傷病員,作了化整為零的安排,以班排為戰斗小組。 然而,敵情非常緊急,所有交通要道已被敵控制,包圍圈已越來越小。6師的處境十分危急,譚震林指揮部隊邊打邊撤,向外突圍。 硝煙滾滾,彈片橫飛。 “同志們,快掩護譚師長向外沖!”52團團長夏光帶人沖了過來,他一邊指揮部隊,一邊對譚震林說道:“看來我們太輕敵了,對敵情判斷有失誤。” 譚震林看著這位猛將,沉重的心情有了一點小小的安慰。夏光原為葉飛的老6團作戰參謀,1939年下半年,他跟隨葉飛到常熟一帶開辟新戰場。夏光負了傷,便率34名傷病員留在陽澄湖一帶的蘆葦蕩里養傷(現代京劇《沙家濱》就是以此為背景,劇中的指導員郭建光即以夏光為原型)。在養傷后期,夏光在陽澄湖重新建立了江南抗日義勇軍的組織,成立了“江抗東路司令部”。后來,譚震林根据新四軍軍部的命令,將“江抗東路司令部”改為江南人民抗日救國軍東路指揮部,譚震林任司令兼政委,任天石為副司令,夏光為參謀長。此后,“江抗”接連打胜仗,威名遠揚。一次,夏光率一支150人的大刀隊闖入敵陣,殺出了威風,被譚震林譽為“大刀猛將”。 此刻,在夏光52團奮力掩護下,譚震林及師部撤出了戰場,向無錫一帶退去。按預定方案留下的7個連兵力和一部分地方工作人員共1500多人被敵人各個擊破,傷亡很大。 南京。 汪精衛在舉杯慶賀。他決定,在前期取胜的基礎上,立即進行第二期清鄉。第二期清鄉以澄錫虞地區為重點。9月初,日偽軍集中4000余人向新四軍6師主力第18旅扑來。 新四軍第18旅接受了蘇常太地區反“清剿”的經驗教訓,采取以隱蔽斗爭為主的方針,主力部隊适時轉至外線澄西地區,以少數兵力和地方武裝,依靠群眾掩護堅持了原地斗爭。 至12月中旬,第18旅全部奉命轉移至蘇中江(都)高(應)地區。 在新四軍6師第18旅進行反“清鄉”斗爭的過程中,第16旅在蘇南茅山地區對敵發動攻勢,連續攻克延陵鎮和九里舖等据點30余處,恢复和擴大了抗日游擊根据地。11月,日軍第15師團和偽軍各一部共3000余人,向16旅猛扑過來。第16旅旅部在馬塘地區陷入重圍。28日上午,日軍發現馬塘新四軍兵力較少,便集中火力猛攻。硝煙中,一顆子彈擊中旅長羅忠毅頭部。他一句話也沒說出來就停止了呼吸。政委廖海濤也腹部中彈壯烈犧牲。留下堅持作戰的400余人大部壯烈殉國。 馬塘戰斗后,16旅進行了整頓。 新四軍第6師認真總結了反“清鄉”作戰的經驗教訓,譚震林認為:作戰失利的原因有三點,第一,開始對清鄉缺乏足夠的認識,認為清鄉和掃蕩是一回事,鬼子扰亂一下就走了。因此采用了主力轉移,留少數兵力分散作戰的方針,結果中了敵人的計,我們一分散正好便于敵人各個擊破;第二,已發現敵眾我寡不能堅持,沒作徹底轉移,留少數人硬著頭皮打,結果吃了虧;第三,在執行統一戰線政策上過‘左’,如蘇常地區的鋤奸工作擴大化,被錯誤地打過的人及其家屬,這次都成了敵人的利用力量。 寒風陣陣,雪花飄飄。 劉少奇望著銀白的世界,長長地吁了一口气:“1941年轉眼過去了,這一年是新四軍的多事之秋,發生了皖南事變,4師、6師反頑失利。應當坐下來認真總結一下了。” “是呵,”陳毅附合道,“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國際形勢決定了我們的抗日戰爭是長期的。中央已經來了指示,敵后抗戰的總方針仍然是:長期堅持游擊戰爭,准備將來反攻。1942年將是更為艱苦的一年,我看召開一次大的會議吧。趁你离開華中之前,我們把工作總結一下。” 1月13日,中共中央曾來電通知: ……中央決定少奇同志回延安參加七次大會。 少奇同志來時,由饒漱石同志代理中原局書記并代理新四軍政委,望少奇同志即將工作交待,攜帶電 台,動身回延。何日可起程,望告。 這項通知已經是第二次了。劉少奇望著陳毅戀戀不舍的神情說道:“我看先給中央發個電報,如果七大不能馬上召開,我就晚一些時間走。” “這樣最好,華中局其他同志也是這個意見。”陳毅說道。 華中局回電中共中央: ……倘七大會期仍未最后确定或大會于短期內 事實上仍不能舉行則我們仍主張少奇同志不急返延安而留在華中領導工作。倘大會已确定舉行,則少 奇同志須于華中局擴大會后于2月底或3月初始能動身。 1942年1月20日至3月5日 江蘇省阜宁縣單家港。 中共中央華中局第一次擴大會議。 華中局書記劉少奇端坐在主席台上,作《目前形勢、我党我軍在華中三年工作的基本總結及今后任務》的報告: ……1941年,新四軍作戰3200次。繳獲步槍26000支,輕重机槍600挺,各种炮41門,殲日偽軍33000余人。新四軍傷亡13900余人,根据地面積已發展到18万平方公里,主力部隊發展到86721人,地方部隊發展到41000人。民兵為51.5万人。 1941年工作的缺點和錯誤: 第一,反頑斗爭不徹底,蘇北問題還留了尾巴,以韓德勤為中心的反共勢力,与土匪、偽軍勾結對我軍東進起著相當的牽制破坏作用;屯集在津浦路西的湯恩伯、李品仙,与韓德勤遙相呼應,伺机向東進攻;顧祝同竭力与新四軍在蘇南爭奪地盤,并伺机北渡援韓。華中敵后仍然是三角斗爭。 第二,個別領導犯了嚴重的錯誤,根据地不鞏固,4師在反頑斗爭中丟掉了豫蘇皖邊根据地。6師在反清鄉中,判斷失誤,處置失當,丟掉了蘇常太和澄錫虞根据地。 第三,各級党組織和領導在殘酷斗爭面前,經驗不足,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跟不上形勢。尤其是華中局領導能力不能滿足各方面的發展。 劉少奇根据國際形勢和中央的指示,提出了華中敵后的總任務是: “繼續堅持華中敵后抗戰,完全鞏固各根据地,加強与聚集力量,以便在适當的時机反攻敵人爭取中國抗戰的最后胜利和人民的徹底解放。” 最后,為實現總任務,劉少奇提出了對軍事斗爭、統一戰線、武裝建設、政權建設、群眾工作、財經建設、文化教育、防奸工作、党的建設等九項措施。 在報告結束時,劉少奇深情地說:“……中央有電報來,調我回延安,以后華中局書記由饒漱石同志來代理,軍分會書記由軍長代理,我恐怕不久就要動身。跟同志們工作很久,這次會議是總結了工作,同時也即是辦交待。饒漱石同志、陳軍長是党內很好的領導者,我走了沒有問題,在饒漱石同志、陳軍長領導下,許多同志一定能團結一致,努力工作。” 劉少奇就要走了,就要离開工作了3年的新四軍,同志們不禁回想起他在華中這几年的一幕幕: 1939年初,他肩負發展華中的重任,离開延安到華中,第一站到河南竹溝,在那听取了湖北省委、鄂西北地區党委有關鄂中、鄂西北情況匯報,根据党的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對發展敵后抗戰作了具体部署,組建了李先念的獨立游擊大隊,向豫鄂邊發展。這支部隊,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迅速發展為擁有6個主力團的游擊兵團。這支游擊大隊后改為新四軍5師,擁有15000千人,已在黃山、應山、京山、天門、荊門等廣大農村立足生根,部隊發展數量多質量高。此時的淮南和淮北,已有4支隊、5支隊、6支隊和黃克誠的第5縱隊。由于項英的錯誤影響,這四支部隊步調不一致,各有各的主張,劉少奇在定遠縣召開中原局擴大會議,提出了“東進,東進,再東進”的戰斗口號,把發展蘇北作為戰略任務完成。今天,蘇北抗日根据地已初具規模。 劉少奇提出反摩擦斗爭的思想,鞏固和發展了華中根据地。劉少奇曾提出,國民党頑固派是新四軍東進的障礙,要東進就要反摩擦。1940年5月,他領導江北指揮部在定遠和半塔,一舉擊敗李品仙和韓德勤的夾攻,堅持了津浦路東、西兩側陣地,為建立蘇北根据地奠定了基礎。 劉少奇提出了正确處理皖南事變的斗爭策略。1月9日,當收到葉挺來電稱項、袁、周逃跑的時候,劉少奇立即向中央建議:撤掉項英一切職務,政治上由饒漱石負責,軍事上由葉挺負責,以挽危局。中央接受了這項建議。中央為了挽救軍部,提出要山東八路軍包圍沈鴻烈、蘇北新四軍包圍韓德勤,以交換的籌碼逼迫蔣介石在皖南撤兵。劉少奇冷靜地分析了全局,感到此事重大,處理不當,全局被動。當時的形勢是皖南新四軍軍部已經遭損失,我軍總体上反擊力量不夠,根据地不鞏固,有限的軍事動作不一定能夠挽救皖南危局。同時,國民党也未正式投降,仍在抗戰,國共關系未全破裂。如果我軍大舉反攻,一是軍事上不利,二是政治上被動。劉少奇建議中央:撤銷包圍韓、沈計划,軍事上處守勢,政治上取攻勢。党中央接受了劉少奇的建議,穩妥地處理了皖南事變,即從政治上打擊了蔣介石,又在軍事上發展了新四軍、八路軍的力量。 劉少奇用先進的理論武裝了華中党組織。劉少奇擔任華中党校校長,傾注全部心血于党的教育事業上。他寫出《論共產党員的修養》、《人為什么犯錯誤》、《人的階級性》、《論党內斗爭》等著作,并在党校演講,用馬列主義提高了党員的思想理論水平。 1942年3月19日,劉少奇在廣大干部、群眾的熱烈歡送下离開了華中。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