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斯泰帕克先生繞道城北,警探兩人一隊,穿過市中心。哈拉朗上尉和我走到歐梯埃納大街盡頭,再沿多瑙河岸行進。 天色陰沉沉的。大片灰蒙蒙的云朵從東方涌向河谷。冷風吹拂,小舟劈開泛黃的河水,向前急駛。一對對鸛和鸛在風中發出尖厲的叫聲。雖然天還沒有下雨,但高空里云遮霧繞,一場暴風雨正在醞釀之中。 在這段時間,除了商業區人群擁擠,其他城區行人比較稀少。但如果警察局長和他的手下与我們同行,目標就太明顯了,所以离開市政府后,最好分頭行動。 一路上,哈拉朗上尉始終默不作聲。我總提心吊膽,要是他撞見威廉·斯托里茨,恐怕會控制不住自己,作出暴力舉動。我几乎后悔斯泰帕克先生叫我們一同前往了。 一刻鐘后,我們走到巴蒂亞尼堤岸的盡頭,羅特利契家的住宅就在此地。 樓底的窗戶依然緊閉,羅特利契夫人和米拉的房間更是門窗緊閉。比起前夜的繁華熱鬧,眼前這幅景象何等凄涼! 上尉深深地長歎一聲,做了個憤慨的動作,仍沒說話。 我們拐彎,沿右邊的人行道爬上戴凱里大街,在离斯托里茨房子一百步遠處停了下來。對面一人手插在兜里,正悠閒地走著。 那正是警察局長。哈拉朗上尉和我按照預先的約定,走上去和他會合。 又過了一會儿,六名便衣警探到了。斯泰帕克先生命令他們在柵欄前排成一行。 与他們同來的還有一位鎖匠,如果主人不在家,或者拒絕開門,我們就請鎖匠施展神通。 窗戶像往常一樣緊閉著。平台的窗戶從里面拉上了窗帘,遮住了里面的一切。 “屋里可能沒人。”我對斯泰帕克先生說。 “我們馬上就能知道。”他怒道,“我倒會很吃惊屋子沒人……您看左邊,那縷煙正從煙囪里冒出來!” 果然,繚繚青煙在煙囪頂端盤繞著。 “如果主人不在,”斯泰帕克先生又說,“仆人可能在家……只要能開門,管他是誰。” 從我這方面來說,因為有哈拉朗上尉在場,所以我情愿主人不在家,甚至希望他早已离開了拉茲城。 警察局長敲響柵欄門上的叩門錘。 我們等著有人出來,等著里面的門打開。 一分鐘過去了,沒人出來。再叩擊……還是沒人出來。 “里面的人耳朵都聾了!”斯托里茨先生嘀咕著,然后,他轉向鎖匠: “開門。”他下令。 鎖匠從一大串鑰匙中挑了一把万能鑰匙,鎖舌一插進橫頭,門一下子就開了。 兩名警探守在門外,警察局長、哈拉朗上尉、我,還有四名警探,走進庭院。 院子盡頭,有個三級台階通往大門口,它同柵欄門一樣關得緊緊的。 斯泰帕克先生用手杖敲了兩下。 沒有回音。屋里沒有傳來任何響動。 鎖匠跑上台階,把一把鑰匙插進鎖孔。如果威廉·斯托里茨發現了警察,想阻止他們入內,門可能上了几道鎖,而且可能里面閂上了。 然而并沒有出現這种情況,鎖松動,門開了。 警察的搜查行動沒有引起旁人的注意。偶爾只有兩三名行人停了下來。在這樣一個濃霧彌漫的早晨,戴凱里大街上出來散步的人還比較少。 “進去!”斯泰帕克先生下令。 光線從第一道門上面裝著鐵欄的楣窗和走廊盡頭通向后花園的玻璃門射進來,把走廊照得通亮。 警察局長走了几步,大聲喊道: “喂!……有人嗎?” 沒人回答,又叫了一次,還是沒有回答。屋內寂靜無聲,但似乎有人溜進了旁邊的房間里。 斯泰帕克先生走到走廊盡頭,我跟在后面,哈拉朗上尉走在我身后。 一名警探站在院內的台階前警戒。 透過敞開的房門,可以窺見花園全貌。它的四周圍著圍牆,占地約兩三百法丈。中間那片草坪,很久沒經修剪,雜草叢生,一片枯黃衰敗景象。高牆邊种著五、六棵樹木,樹頂高過破舊的風火牆。 一切都顯現出雜亂無章,無人居住的荒涼景象。 花園被仔細搜查過了,沒發現人跡,盡管小徑上有新近留下的足跡。 旁邊窗戶外的擋板都關閉了,只除了二樓最后一扇,為的是讓光線透進來照亮樓梯。 “屋里的人應該很快就會回來。”警察局長推測著,“因為門只簡單地上了一道鎖……除非他們事先得到風聲。” “您認為他們知道了警方的這次行動?”我問,“不,我宁可相信他們隨時都會回來!” 但斯泰帕克先生不同意,搖了搖頭。 “此外,”我又說,“煙囪里冒煙,這就證明了……” “證明了某處生著火……我們去尋找火源。”警察局長回答道。 搜查結果,發現花園和庭院一樣空無人跡,屋里的人大可能藏在花園里,斯泰帕克先生叫我們進屋,走廊的門在身后關上。 這條走廊通向四間屋。花園旁是廚房,另一間實際上是樓梯的隔廂,從這里可以登上二樓和閣樓。 搜查先從廚房開始。一名警探打開窗戶,推開擋板,擋板上有條狹窄的菱形縫隙,透不進來太充足的光線。 廚房里的家俱很簡陋:一只生鐵爐子,爐子的管道隱藏在巨大的壁爐的爐坡下面。兩側各立著一櫥柜,中間桌面上舖著桌布。兩把麥稈包裹的坐椅,兩張木凳,牆壁上挂著各种廚具,牆角挂著時鐘,嘀嗒嘀嗒地走著,鐘銹的擺動顯示了它前一天剛上足發條。 爐灶里几塊煤炭正燃燒著,外面看到的煙就從這儿升上去的。 “這是廚房,”我說,“可廚師在哪里?” “還有主人?”哈拉朗上尉接著問。 “繼續搜。”斯泰帕克先生回答道。 樓底另外兩間屋面朝庭院,也都搜過了。其中一間是客廳,擺放著几件古舊的家俱,地上舖著德國產的舊地毯,好几處已破爛不堪。在粗鐵架的壁爐擱板上放著一台洛可可式的座鐘,俗不可耐,指針早停了,鐘面上積滿灰塵,說明它早就被廢棄不用了。面對宮壁上挂著一副鑲在橢圓形鏡框里的肖像,框邊寫著“奧多·斯托里茨”的紅色字体。 我們注視著這劇油畫,畫筆蒼道有力,色彩明艷,署名的雖為一不知名畫家,但這确實是一幅杰作。 哈拉朗上尉無法把視線從肖像上移開。 奧多·斯托里茨的臉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的靈魂受到震顫?還是我不知不覺受到環境的影響?在這間冷冷清清的客廳里,學者在我眼中像個幽靈,就似霍夫曼小說中那些神秘詭异的人物!他腦袋碩大,白發亂蓬蓬的,前額寬闊,目光炯炯有神,似要噴出火來,嘴唇微微顫抖。在我眼中,畫中的人仿佛复活了,他要走下畫框,用來自另一世界的聲音吼叫著: “你們來此干什么……出去!” 客廳的百葉窗關著,光線從縫隙里透進來。沒有必要打開窗子,可能正是由于客廳里這种半明半暗的氛圍中,這幅肖像才顯得如此古怪,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讓警察局長比較吃惊的是,他發現奧多和威廉·斯托里茨父子長得很象。 “要不是年齡不同,”他對我說,“這幅畫可以是老子的,也可以是儿子的——同樣的眼睛,同樣的前額,寬肩上頂著同樣的腦袋,同樣一幅惡狠狠的樣子……人們會把他們兩人當作魔鬼給赶出去……” “是呀,”我說,“真是太像了!” 哈拉朗上尉站在油畫前不動,腳底像生了根,似乎斯托里茨本人就站在他前面。 “您來嗎,上尉?”我問他。 他轉身跟上我們。 我們离開客廳,穿過走廊,走進隔壁的屋子里。這間是工作室,里面雜亂無章。白木書架上堆滿書籍,大部分沒有裝訂好,主要是有關數學、化學、物理方面的著作。一個角落里堆了不少工具,包括一些儀器、机械、短頸大口瓶、一個手提式爐子、一節干電池、線圈、一個電輻射能源,能產生四、五干度的高溫,几個曲頸甑和蒸餾器,以及各种金屬樣品,統被稱為“稀土”,一煤气儲蓄罐,它可為牆上挂的煤气燈灌气。屋子中央有張桌子,上面堆滿紛亂的紙張及辦公用具,還有三四冊奧多·斯托里茨所著的作品全集,書正翻在關于光學研究的那章。 工作室里的搜查并沒有給我們提供任何有用的線索。我們正要离開,斯泰帕克先生忽然在壁爐上發現了一個形狀古怪的藍色小玻璃瓶,瓶上貼著一張標簽,瓶塞塞進瓶頸,周圍空縫也用棉花堵死了。 不知是出于好奇,還是出自作警察的本能,斯泰帕克先生伸出手想拿這個小玻璃瓶,以便更仔細地觀察一番。但可能他一時失手,因為他正要抓住放在台板邊沿的瓶子時,玻璃瓶卻一下子跌在地上摔碎了。 一种淺黃色的液体馬上溢出來,并揮發成气体,散發出一股奇特的,難以形容的气味,味儿很淡,迷漫在整間屋子里。 “天,”斯泰帕克先生歎道,“掉得可真是時候……” “瓶子里裝的大概是奧多·斯托里茨發明的某种物質。”我說。 “他儿子一定有配方,可以再配制出來!”斯泰帕克先生回答道。 他朝門口走去: “上二樓。”他說。 离開一樓之前,他吩咐兩名警察守在走廊里。 廚房那頭是存木制扶手的樓梯隔廂,我們爬上樓梯,腳底下傳來嘎吱嘎吱的響聲。 樓梯平台上有兩間毗鄰的房間,門沒上鎖,只須轉動門把手,就可以進到里面。 客廳頂上的那間應該是威廉·斯托里茨的臥室。房間里放著一張鐵床,一個床頭柜,一個橡木柜子,一張銅腳支架的盥洗台,一張長沙發,一把粗天鵝絨的扶手椅,兩把椅子。床上沒罩紗帳,窗戶上也沒有挂窗帘,——看得出,屋里陳設极其簡單,都是生活必需品。壁爐和靠牆角邊放的小圓桌上沒有任何紙張。早晨這個鐘點上,床上的被子凌亂不堪,可以看出,前夜有人睡過,我們只能這般猜想了。 斯泰帕克先生走到盥洗台前,發現臉盆里盛著水,水面還漂浮著肥皂泡。 “假如24小時以前有人用水洗臉,肥皂泡早就消失不見了……因此,我可以肯定,我們要找的人,今天早晨,出門之前,就在這里洗涮。”他說道。 “同樣有可能他已回來了,”我接著往下說,“除非他發現屋里來了警察……” “如果他發現我的手下,我的人也會發現他,他們會奉命帶他來見我。但我不指望能夠抓住他!” 這時,屋外好像有動靜,似乎有人在木板上走動、腐朽的木板發出吱嘎吱嘎的聲音。聲音是從工作室頂上的那間屋里傳來的。 臥室与隔壁的屋中間有道門,可以不必再繞到樓梯的平台上進去。 哈拉朗上尉搶在局長前面,扑向門,猛地把門推開。 空無一人,空無一人! 聲音可能是從樓頂上傳來,也就是通向平台的閣樓里。 這間屋比頭一間的陳設還要簡陋:一張帆布吊床,壓得扁平的褥子,揉成一團的大床單,羊毛被,兩張不配套的椅子,壁爐上放著一個水罐,一個搪瓷洗臉盆,爐膛里沒有一丁點灰燼,衣帽架上挂著几件厚呢大衣,一個衣柜,其實是只橡木箱,既當衣櫥,又作五斗櫥,斯泰帕克先生發現里面放了很多衣物。 這房間顯然是仆人海爾門住的。警察局長從手下人的報告中了解到,主人的臥室還偶爾開開窗換換空气,仆人的房間雖也面朝庭院,但窗子向來關得死死的。再瞧瞧窗戶上那難以轉動的插銷,百葉窗上銹跡斑斑的絞鏈,也可看出這點。 總之,整幢住宅:上面說的那個房間,還有閣樓、平台、廚房下面的酒窖,都沒發現有人藏在里面。 很明顯,主仆二人早已离去,很可能不打算回來了。 “您仍認為威廉·斯托里茨事先不知道這次搜查行動嗎?”我問斯泰帕克先生。 “是的……除非他躲在我的辦公室里,維達爾先生,或者當我和總督商討此事時,他藏在總督府邸。” “我們來戴凱里大街時,他可能發現了我們……” “就算是這樣……可他們怎么溜出去的?” “從屋子后面的野地……” “花園圍牆很高,外面還是城壕,不容易翻過去……” 警察局長認為我們來之前,他們已經不在屋里了。 我們离開這間屋,爬上台階,一拐彎,很快到了三樓。 三樓上只有兩堵人字牆圍起來的閣樓,光從頂上窄小的气窗里透進來,我們掃了一眼,里面沒人。 閣樓中間放著一個很陡的梯子,上面有一扇平衡錘開關的翻板活門,打開它,走上去,就到了屋頂上的平台。 “翻板活門是打開的,”我對斯泰帕克先生說,他剛把腳踏在梯子上。 “維達爾先生,事實上是一股穿堂風從活門里灌進來,于是,我們听到了那聲音……今天風很大!吹得屋頂的風信標吱吱直轉!” “但是,”我反駁道,“那好像是腳步聲……” “既然沒人,哪有什么腳步聲。” “除非在上面……斯泰帕克先生?” “在那塊小地方?……不,和別處一樣,肯定沒人。” 哈拉朗上尉听著局長和我的對話,他指著平台,簡單地說了句: “上去吧。” 斯泰帕克先生抓住從樓板上垂下來的一根粗繩,第一個爬上扶梯。然后是上尉、我。三個人足以擠滿那間狹窄的燈籠式的天窗。 其實,上面只是個八法尺見方,十來法尺高的鴿籠。盡管屋梁上鑲著一塊玻璃,但里面還是很暗。因為厚厚的羊毛窗帘把窗子遮得嚴嚴實實的,就像我們從外面看到的那樣。把窗帘拉開,一片陽光透過玻璃窗直射進來。 從平台四周可以遠眺環抱整座拉茲城的地平線。視線比從羅特利契家的平台上望去還要遼闊,但不如圣米歇爾塔和城堡塔樓。我又看到了林蔭大道盡頭的多瑙河,腳踩市政府的鐘樓、大教堂的尖頂、沃爾崗的主堡居于城巔,城區向南延伸,四周是群山環抱中的普旺陶碧綠的草原。 我得赶快告訴諸位,平台和屋內一樣,連個人影都找不到!斯泰帕克先生只得死心了;此次警方的搜查一無所獲,只得草草收場,斯托里茨的住宅仍是個謎。 我原以為這個平台是用來觀測天文的,上面會有一些研究星空的儀器。但我錯了,平台上只放著一張桌,一把木椅。 桌上放著几張紙,其中有份報紙,上面有篇我曾看過的有關奧多·斯托里茨誕辰紀念的報道。 此地也許是威廉·斯托里茨离開工作室,确切地說是离開實驗室后,來此休息的場所。無論如何,他讀過這篇文章,還用紅鉛筆打了個叉,很明顯是出自他的筆跡。 突然傳來一聲響亮的惊呼聲,混雜著惊訝与憤怒。 哈拉朗上尉在固定在支柱上的擱板上發現了一個紙盒,他打開…… 他從里面取出了什么? 新娘的結婚花冠,就是訂婚晚會上從羅特利契家被掠走的那頂!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