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這一夜,引起建康騷動的火災,在歷史上被稱為“神虎門之變”。 負責防衛皇宮的,是衛尉張弘策,字真簡。他雖住在皇宮,但因為還沒有就寢,立刻就穿上了宮服,帶了劍,命衛士們開始滅火。 衛士三百人推動著消火用的虎車。這些虎形的四輪車,以人力推動,在內部的空洞裝滿水之后,只要回轉青銅制的虎尾,就會從張開的口中噴出水來。而當二十台虎車在努力地滅火之時,隨著夜風奇怪的鳴動,三、四名衛土就帶著悲嗚倒下了。張弘策注意到他們的身体插著箭矢,而隨著叫喚之聲,人影群集而來包圍住了衛士們。 “可惡,什么人?” 張弘策拔出了劍,幽靈般的火焰映紅了他的臉。周圍的白刃則隨著悲鳴沾上了血的气味。張弘策的周圍響起了賊人的叫聲: “這家伙是篡奪者的与党!” “你們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叛逆者廣 “和蕭衍一伙的都該殺!” 從這一段對話中,張弘策就知道了賦人的真實身份。 “原來你們是東昏侯的殘党!” 在這樣叫的時候,好几支槍也向他投了過來,其中的三支都為張弘策用劍斬了下來,然而第四支卻挾著鈍音刺進了他的背。接下來的∼瞬間,從前而來的刀刃就斬裂了他的咽喉。 賦人們將衛士斬散,此時神虎門已為火焰包圍,火的粉末像黃金色的雨降到地上。 曹景宗和陳慶之就在此時赶到了。 “等等,不要离開我的身邊!”曹景宗抓住了正准備沖上前的陳慶之。 “像你的勇气和見識一般的人可不常見,如果你因卷入了這樣的騷動而死的話,那可是國家的損失!” “……是嗎,可是已經被卷入了!” 正如陳慶之所言,在火煙之下躍動的黑影已將陳慶之和曹景宗包圍,這些人都以黑布遮住臉孔、穿著甲胄、揮舞著刀劍,而且所有的刀劍上都染滿了衛士們的血。 曹景宗身為梁軍的勇將是万人所認定的,可是,現在的他既沒有穿甲胄,腳步也因喝醉酒而瞞珊,甚至還要守護在武斗之中几乎沒有用武之地的陳慶之。 然而,他還是拔出了劍。在皇帝的御前當然是不能帶劍的,因此在進華林園時便將劍交給了宦官,而在喝醉了之后還能記得將之取回,真可說是万幸了! “把槍射出去,把兩人串成一串好了!” 似乎為亂賊首領的男子叫道,后日查明此人名叫孫文明。而就在十數支槍將要投出的時候,千鈞一發之際,賊人們的圍圈突然打開,數名賊人的身体在飛到空中之后再度落地。悲鳴聲此起彼落。在火煙之中,陳慶之見到了曹景宗的部下,就是那名巨漢——趙草——正揮舞著鐵棒攻敵。 趙草的動作看似笨重,然而舞動著的鐵棒卻切裂了夜風,擊中了孫文明的右肩。 孫文明慘叫倒地之后,趙革將鐵棒往地上一立,對著恐怖不已的賊人們重重地告知: “我不想濫殺無辜,不想死的話就快逃吧!” “喂喂!那怎么可以呢!這些家伙可是逆賊耶,一個也別讓他們進了廣 曹景宗的聲音為另一股新的喚聲所掩蓋,原來是重臣張惠紹領了千名兵士赶到。經過半刻的亂斗之后,賊兵二百余人死亡,五十余人被捕。而火災則在神虎門完全被燒之后停止。 “真簡被殺害了!真的嗎?” 在接到悲報之后,蕭衍一陣愕然。衛尉張弘策是梁的建國功臣,在蕭衍起兵一開始就為其同志,一同定下了不少戰略,以謀將而言功績甚大,而更重要的,是他為皇帝從幼時開始四十年的朋友。 “真簡死了!在北賊的大軍准備侵略之際,以后朕要向誰詢問戰略呢?” 蕭衍怜惜著友人之死,追贈張弘策為車騎將軍、溢閩侯。張弘策不僅是開國功臣,由于為人溫和,即使對身份低的人亦相當有禮,是很受好評的人,他的死讓許多人替他哀悼不已。 張弘策之子張緬,字元長,時年十六歲。受封為挑陽縣侯。而后,當他十八歲時成為淮南的太守,因果斷公正的行政而受人愛戴。 只不過,這些都是以后的事了!在這個時刻,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賦人的真實身份,在經過對生殘的賊人不容情的拷問之后,終于知道了首謀者的名字,而這又再度讓蕭衍愕然。 “首謀者居然是蕭寶寅那家伙!’” 曾是齊之須陽王的寶寅,目前已亡命成為魏的開國公。然而,就梁的觀點看來,他只不過是個前王朝的殘党和逃亡者而已。他對梁王朝和蕭衍有很強的复仇心,除了准備參加魏的南征之外,還派出舊部下來到建康進行破坏工作。 “蕭寶寅,不可原諒!一定要將之討伐以報真簡之仇!” 瞪著燒毀的神虎門,蕭衍發著誓。接著就將賊人—一處刑了。 這一年,為梁天監五年,他就是婦正站三年。從五月到七月之間,兩國互相調動了三十万左右的兵力,在淮河的北岸展開沖突。這個地方至海為止,盡是些說山不是山的平原和丘陵、河川和湖沼交錯的地方,地形意外地复雜。 急進的騎兵可能因為突然來到水路的前方而難以前進,同一條河川曲曲折折,就如向著不同方向流去的多條河川一樣,而在低丘之上又難以一窺前方風景之全貌,算是能夠見識戰術家技倆的好地方。 一連的戰斗都是由梁軍積极的攻勢而開始的,就像是對陳慶之的明言一般,蕭衍确實是要趁著在魏軍的大攻勢之前直擊洛陽。而這并不是臨時起意的,蕭行自即位以來,一直以“平定北方以再度統一天下”為最大的心厄。而他認為很快地就可以占領并維持淮河以北和黃河以南的地域。這時的梁,不論經濟力和軍事力均十分地充實,而蕭行也充滿了自信。 “梁的韋睿再度渡過淮河了!” 接到此報的中山王——元英思考著。他并不想倉促南下。而想先觀察一下敵人的樣子,而這也是在洛陽的宰相任城王的指示。 其實,最近中山王對任城王有著相當的不滿。年輕的新帝無論對政治和軍事都不關心,任由饑鷹侍中啦、餓虎將軍啦什么的小人予取予求,而這些不都是身為宰相的任城工的責任嗎? “任城王和我都是曾經說要輔佐先帝統一天下的人……” 這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2那個時候,孝文帝与任城工和中山王交好,他們深信只要三個人合力,根本是沒有人能夠阻擋得了的!只是當年輕的孝文帝駕崩之后,剩下的兩個人之間,就只剩下了無言的生活,至少中山王是這么感覺的。 南朝和北朝,也就是梁和魏的國境線其實相當地長,東自淮河的河口開始,西到秦岭山脈為止,長達四千里。 而在西邊的山岳地帶,梁軍和魏軍也有相當激烈的攻防。魏的中山王和邢巒,也在這個地域獲得了相當的武勳,雖然仍准備要侵攻梁之領上的蜀地,但卻遭到頑強的抵抗。邢巒在征服了“東西千里、南北七百星”的土地之后,本欲一舉沖向蜀的成都的,但年輕的新帝卻未許可。當是朝廷對邢巒的功勞過于巨大而有所避忌吧! 這一點對中山王是否也一樣呢? 中山王雖然對韋睿的動向想要有所對應;而淮河下游梁軍的攻勢續出的戰報不斷,這些則是發生于漫長國境線的東部。中山王指示了邢巒和楊大眼,兩將互相協調將敵人赶回淮河南岸。 邢巒和楊大眼兩人可能會互相協調嗎?可能的!兩人在私下并沒有交往,而就算沒有想要交往,在公務之上也是不能夠做出愚昧的決定的! 梁的將軍藍怀恭也算是不幸,他所布陣的土地名為雅口,是眼水這條河J!I有一個大彎,后世成了沖積平野。在這儿布陣,當然是不管往哪個方向行動都非常地快速,但也相當地容易為敵人所攻擊。而相對于這儿的一万梁軍,魏軍合計七万。 一擊之下梁軍便已潰散。 藍怀恭的馬匹進入了眼水之上,意圖渡川之后重新整備部隊,然而楊大眼卻踏著水花一路追上來,在河流的中間以戰斧一擊將之斬首了。 失去指揮官的梁軍,打算邊戰邊退往西邊与韋睿的軍隊合流,邢巒雖一度將之包圍,但卻故意留了一角讓梁軍退卻,再從后方加以執拗地攻擊。就這樣,且戰且走的梁軍不斷地減少,最后在淮北的野外几乎全滅,能夠成功地脫逃而与韋睿的軍隊會合的,根本不滿五十人。 即使胜利了,楊大眼也沒有單純地喜悅。邢巒也不喜歡用兵,之所以未讓梁軍投降而予之全滅,主要是為了提高士气用的。 眼水一帶的防守在交給了邢巒之后,楊大眼率領了鐵騎往東急行,驅散了梁之徐州刺史王伯敖的軍隊取得五千首級,王伯敖本人也只能乘上小舟勉強逃出。 接著又潰滅了振威將軍宋黑的軍隊。在淮河的北岸,水洗馬蹄的河原之上,楊大眼与宋黑的兵刃相交。 已不知是第几回的光景,又是在一個回合之中,宋黑的首級就离開了身体而去,在淮河的水面上隨著血雨一同降落。至于其身体,則在回轉了半圈之后從馬上落下,倒在夏草之中。 “楊大眼來了!” 悲嗚成為暴風長驅人梁軍陣營,既然指揮官已經不在了,梁軍的將兵當然也開始四處奔逃,快速而且四面八方,魏軍則有組織地加以追擊。楊大眼并不喜歡將兵力無秩序地分散,在命宇文福重整軍隊之后,再度展開了進擊。從淮河的北岸往東前進,有座宿預城,前几天才由梁軍的張惠紹所占据,捕虜了守將馬成龍。 當楊大眼來到宿預城時,梁軍已經棄城,分乘軍船逃到淮河之上。在不戰奪回宿預城之后,楊大眼繼續東進,一直到達海邊。三日間連著陷落了五座城,真是無敵的進擊。 另一方面,韋睿避開了与楊大眼的遭遇,順著淚水前進直指合肥。 “淝水呀!真是值得慶幸啊!” 韋睿發出了會心的微笑。淝水就是在距當時一百二十年前,謝玄指揮的東晉軍八万大破行里所享的前來軍百万的古戰場。當中華帝國南北分裂的時候,此地就常是一決雌雄的戰場。 “東邊就讓楊大眼去亂問吧!只要合肥到手,就算失去了十個城池,那也不過只是像找回的零錢一樣的!” 合肥是自古以來易守難攻的名城,從地圖上看來,只是個在平野之上的平凡城市,但它依著周圍四百里的廣大巢湖,在水田和濕地之間有無數的河川和水路,根本就是一個天然的水上要塞。這個淮河中流地區的水陸要沖,目前是由魏的杜元倫將軍守城,如果梁軍能夠奪得此處的話,就等于是開了一條通往洛陽的道路…… 當來到了可見合肥城影的所在之后,韋睿終于能夠實行他暗藏了十年之久的大計划,就是以土木工程來控制水路,以進行對合肥水攻的計划。然而,沒過多久…… “目前有魏軍三方面向我軍集中,帶隊者是楊靈民,為數五万,是否要暫時先撤退回淮河南岸呢?” 偵察回來的軍監——裴靈粘連呼吸都來不及整理就報告了自己的意見,而韋放和王超亦表贊同。 “不可以!”老將回答道。 “一旦我方撤退的話,會立刻遭到魏軍的追擊,一直追到河岸的話,我方連選的地方都沒有。与其這樣,還不如在堤防上防守,以取得有利的位置!” 說完之后,韋睿就拄著竹杖緩緩地登上了堤防,在微風拂動的柳樹下坐了下來。 “老生就坐在這儿不動了!反正如預定的,援軍很快就會來了。” 韋睿的態勢帶給了梁軍無比的勇气。而殺到的五万魏軍,為了奪取堤防而展開了全面的攻擊。在訴矢飛射、刀槍激突。人馬叫囂、鮮血与塵埃共舞之中,兩軍的戰斗持續了半日。韋睿所領的梁軍雖只有兩万不到,卻与敵人成了互角之態勢,一點也不見后退。 “少數的梁軍竟然如此執拗地抗戰,必定是援軍就在附近!若真是如此的話,正面之敵不足懼,怕的是后背道遮斷……” 在攻勢持續之下,本來具兵力差优勢的魏軍本應胜利的,可是楊靈激因不安而一度命全軍后退。利用這個空檔,梁軍立刻重筑了陣地,休息了一下之后重新展開迎擊的態勢。 楊靈仍在左右和后背三方均放出了斥候,探尋梁之援軍是否接近的情報。然而回報的斥候報告都一致,說地上根本不見梁軍的蹤影。 “那么是我多慮了!就一擊使梁軍潰減,取得韋睿的首級吧!” 在楊靈肥的號令之下,魏軍挺著刀槍突進,正當來到梁軍陣前之際,突然見到了堤防上林立的數千支軍旗。數万的梁兵隨即涌出,將魏軍從堤防上驅赶了下去。 魏之斥候的報告并沒有錯,張惠紹所率的梁之大軍,并不是在地上,而是從水上到達戰場的。 張惠紹,字自組,時年五十歲,和西景宗同年。 他的官位雖是太子右衛率,但事實上卻是梁的水軍總指揮官。他從長江轉大運河,再橫越淮河由巢湖北上,領了三百艘的軍船來到了韋睿的所在。其間雖攻陷了宿預城,但隨即又為楊大眼所奪回。 “嚏,張國奧!來得正好,拯救了我們的危机!” 張惠紹之所以被稱為國舅.是因為他女儿的美貌為蕭衍所知被招人其后宮之中。不過,与此無關,張惠紹的軍隊指揮以嚴正而聞名,确實是有率領大軍的資格。就在上個月,“神虎門之變”發生時,他也曾率兵阻止了賊人的逃走。 從史料看來,在這當時,梁之有力的將軍相繼,軍律嚴正,在兵士之間也相當具有信望。建國至今不過五年的時間,國家清新的气象十分清楚。 當然,無論在何時還是有所例外的。 在這時候,從建康到合肥都是水路.梁的軍船團在此得以自在地。行動,這一點楊靈夙也應該清楚才是。 韋睿命部將王怀靜繼續進行著這斷河川的工程,三日后完成,大量的水滿溢流向合肥城,將其周圍的土地完全淹沒。本來巢湖就是一個廣闊的大湖,如今更是如同化為了大海的一部分一樣,將合肥城完全地從陸地切离,像是個人工島一樣孤立在水面之上。 對魏軍來說真是一种悲痛,合肥城与陸上部隊的距离,是那种大聲喊話都可以听見地近,然而在沒有水軍的情況下,是不可能与合肥城中的己方會合的。楊靈民即使依然領著四万以上的兵力,卻也只有望著水上之城興歎的份。 一可以用游的過去嗎?” 有人提出了這樣的方案,但是毫無用處。如果游泳的話,只會遭到對方船上的話矢攻擊而已。 合肥的城壁高度為地上四丈(約十二公尺),如今卻成了水面一丈,也就是說,目前水深三丈,足供乘三百人的軍船悠悠航行了!而這种情狀也是魏軍的將兵前所未見的。 “那船是怎么回事呀?居然沒有帆柱!” “船体的左右還有大大的車輪!” “看哪!那車輪還會在水上旋轉前進呢!” “哇!好快呀!比步兵全力疾走還快呢!” 魏兵感歎著、興奮著。連楊靈民都忘了要叱責部下,自己都看得人神了。 梁軍全員乘上了軍船,在綠色到褐色的水面之上畫下了白色的航跡,包圍著合肥城。韋睿登上了稱為斗艦的大型船,拄著竹杖立于望樓之中。他的表情依然平靜,和在燈下看書的時候一樣不變。 對韋睿來說,他的計划均已實行,自然沒有必要再感到興奮。“以水攻合肥隊是十年前就已決定的事了。 “沒辦法了,既然我方沒有水軍的話……” 當守將杜元倫在合肥的城壁之上歎息的時候,异樣的響音卻蓋過了他的聲音,那就像是一億只以上的大群蝗虫一齊從野地上飛起的聲響一樣。 天空暗了下來,原來軍船中開始放出了話矢。這并不是由人力所射,而是以具強力的發條,由數百支管所齊射下的箭幕。 在弓矢達不到的距离,就只有以管箭征服了!面對水路的合肥城壁內下起了俞麗,而下面的魏兵在一陣亂舞之后,就—一地倒了下去。 軍船樓上的韋睿水平地揮舞了他的竹杖。 軍船的行列踏著波浪接近了合肥的城壁,從船上伸出梯子、投出了帶鈞的皮繩。 梁軍的兵士們就這樣從船上渡到了城壁之上,最前頭站立著的,就是直到上個月為止還是鹽鹼的胡龍牙。而從沈兵的尸体之中,跳出了一名男子,這是身上還插著二支箭矢的杜元倫,他咆哮著躍向胡龍牙,卻被一閃的大刀刎首。杜元倫雖也是位知名的勇將,但卻在實力不得發揮的情況下敗軍身亡了。 合肥城也跟著陷落了。 在至今一百二十年的長久時光中,合肥一直是北朝的城池,只抵了南朝數十度的攻擊。不管怎樣的大軍、如何的名將都無法攻陷。難攻不破的城池就這樣在韋睿的手下成了南朝的所有之物。 在城頭立上了梁的軍旗之后,韋睿對城中發了告文,禁止人城兵士的一切掠奪和暴行。本來韋在的軍隊就不是害民的兵士,這只是讓居民安心的處置而已。 經過片刻時間,在确立了城內的秩序后,韋睿叫來了胡龍牙,因其第一個登上合肥城壁和誅討敵將杜元倫之功而任其為軍主,并將所討敵將的佩劍賜給了他。 韋睿接著叫來了儿子韋放: “派使者前往建康,要求圣上的許可吧!” “要求圣上的許可?” “請圣上准許遷予州政廳于合肥。” 韋放吃惊地望著父親的瞼。之前予州的政廳一直是在晉照城,根本沒想過一下竟會要將之遷到剛占領的合肥來。 “晉照那個地方除了狹小之外,濕气也重,對老体不佳。此外,對書物也不好,紙張都湖坏了——” 韋放推量著父親笑意中的心情。合肥落人梁軍的手中,這個意義當然极大,只要确保了此處,梁在淮河水系的全城都能夠自在也行動水軍。這點對魏有很大的威脅,為了挽回這個失點,就必須要做以下的選擇: “盡全力將合肥奪回,誅討韋睿以拾趣軍之威信!” “避免對合肥的攻擊,將兵力指向其他城池!” 以前者來說,會花去多少的時間和兵力誰也不知道;而以后者來說,又不能完全無視于合肥的存在,必須要分割牽制韋睿的兵力出來才行。不管哪一個,韋睿和合肥一体化這件事對梁軍所得的利益實在是多得不可數的…… “合回城,陷落!” 當收到楊靈肥的急報時,魏軍自然是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在陣營。之中,中山王——元英再度向使者确認: “攻陷合肥的是韋予州(予州刺史韋睿)嗎?” “正如您所說的……” “能夠攻陷合肥的,除了那個老虎之外還會有其他人嗎?” “老虎”這樣的褻現,充分反應了中山王此刻的心們。應該要憎惡的敵將,中山王卻對他有著畏敬的感覺。 不過,現在并不是感歎的時間。因為魏軍失去了對南朝作戰的重要据點。在四月間被奪的河南城,魏軍能夠在短短四日之間奪回,是因為河南城位處平原之上,而能夠以騎兵奪回之故。 可是合肥不一樣。這個依靠廣大的巢湖,在縱橫的水路网中心的水城,對水軍無力的孤軍來說,要將之奪回簡直是絕望的。 “這樣說來,梁軍的動向倒是比以往積极多了,如果陷落合肥是最終目的的話,那我軍當下還不致難以應對。可是,會就這樣而已嗎?到底是有什么企圖呢?” 中山王吹起了他愛用的玉笛,選擇了一個能夠平靜意識的曲調,利用吹奏來遮斷周圍的雜音,以使自己的頭腦清醒。 在結束了一曲之后,中山王下了對楊靈肌的指示。在三日之中,如想象中的報告群集而來,推定總計三十万的梁軍依序渡過了淮河,在合肥城外展開…… 為了保住合肥一個城池,當然是不需要三十万大軍北上的,這自然是要以合肥為后方基地展開對魏的領土侵攻步!而攻陷合肥則只不過是這個作戰行動的第一步而已。然而,北上梁軍的目的地何在呢? “這些可惡的南賊,該不會是想要直擊洛陽吧!” 中山王的眉頭皺了起來。 魏軍能夠發出百万大軍,洛陽當然不可能是座空城,然而中山王、楊大眼和邢巒等三大將帥都在東部戰線的時候,梁軍卻以神速的用兵。直沖洛陽,這不就讓中山王到時無家可歸了嗎!能夠立下這樣大規模戰略的會是誰呢? “應當是梁主(蕭衍)自己吧!” 中山王下了這樣的判斷。從位在合肥的韋睿動向偵察結果,指揮三十万北上軍的應該不是韋睿。而當得知是臨川王蕭宏時,中山王不由哄笑不止。 “能夠立下這樣的大戰略,當然是很偉大,可借總帥的人選錯誤了!就像是要幼犬來指揮狼群一樣,只會讓那些勇士—一死于敵地的。” 臨川王蕭宏是蕭行的弟弟,字五達,比兄長年少十歲,時年三十三。給他的稱號十分地長,是“都督南北克北徐青冀予司百八州北討諸軍事”,反正就是北方遠征軍的總司令官就是了。他高挑而具風采,在馬上前進的英姿,确實有個率領大軍的樣子。 然而,那只是有樣子而已。 守合肥的韋睿則被任命為北征軍的后方支援。 “是要做万全的補給呢?還是要确保退路呢?” 對于說著風涼話的長男韋放,韋睿只是笑笑而未給任何指示,只是命其給防守位于東方百里之鐘离城的北徐州刺史昌義之一封書狀。 昌義之為韋睿所信賴的僚將,此次也參加了攻擊洛陽的北征軍行動。韋放立刻就乘舟從合肥出發了。 昌義之雖為梁之重臣,但并未留下字號,正确的年齡也不詳,只知他此時大約四十多歲而已。 他的爵位是永丰縣侯,官為冠軍將軍、北徐州刺史。開始守備鐘离城是在天監二年的事情,整整三年間一直是在梁北方防衛的最前線。 在《梁書》中有管“果戰有功”;在《南史》上也有著“每戰必捷”的記載,是個實戰的回將型人物。對兵士也思慮深且賞罰公正,具有相當的信望。 韋睿和昌義之不但擔當的地域相鄰,同時也互相認定對方的為人而互有敬意。當以父親使者身份的韋放來到鐘离城時,昌義之還親身來到城門迎接,說明翌日將從城中出發与北征軍會合,擔任先鋒的工作等。昌義之身材高大,從右眉到左頰有一道刀痕,笑容給人強勇而可信賴的印象,而韋放也知道他确實是個如其給人印象的人物。 在讀取韋睿的書信間數度點頭之后,昌義之叫了書院中一名具文人風的青年前來,口述了回信。 “這名男子今年才加入我這儿,目前擔任我的記室。喂!打個招呼吧!” 所謂的記室,就是秘書官。在昌義之的命令之下,青年以洗練的動作向韋放一禮: “我姓梁,名偉,字山伯,請多指教!” 韋放回了個禮,昌義之則很高興似地把手搭上了梁山伯的肩上: “我可是好不容易才獲得了這么個好幕僚哦!我自年輕的時候就在戰場上往來,根本沒有修習學問的閒暇,而他就是我在這一點上的好輔佐!” 而韋放在接到回信之后,立刻就從昌義之處辭行回到合肥,他雖然認識祝英台,但卻并不知道梁山伯的名字。 六月下旬,三十万梁軍接續北上,在黃河近處的洛口布下陣形。 關于此時梁的北征軍總帥臨川王,在(資治通鑒)中有著“個性倔怯”的評語,總之就是一個“膽小鬼”就對了!對一個宮廷中的貴公子而言,也許還沒什么關系,但對一個最前線的指揮官來說,可就不怎么好了! “魏之中山王已經接近我軍,另外邢巒所率的大軍也已經開始渡過淮河了!” 在收到這樣的戰報后,臨川王開始害怕,就算楊大眼不在,中山王和邢巒也都是大敵呀!他立刻召集了所有的將軍開會。其實他宁可立刻逃走,但形式上還是需要如此做的。 將軍之一的呂僧珍察覺臨J!舊的真心而發言道: “既然与之作戰是如此困難的話,那就沒有必要繼續前進,應該暫存兵力,暫時退兵,以待日后的机會才是!” 臨川王露骨地浮現安心的神色,正要說“那就這樣用吧!”的時候,卻出現了激烈反對的聲音: “該死的呂憎珍,處斬他!” 當臨川王視線轉向聲音的出處時,只見昌義之從座位中站起,和平時溫和的昌義之不同,他以苛烈的眼光射向臨川王,展開了他的熱辯: “既然發動了這樣的大軍出征,豈有還不見敵人蹤影就聞風而逃的道理!如果我們這么做的話,那淮河流域的居民就會對我軍失去信賴,失去人心比失去領土還可怕,可就是國家的危机了!” 臨川王無話可說。此時再度響起了甲胄的鳴響,原來是朱僧勇和胡辛生二位將軍從座中起立拔劍。 “正如昌使君(昌義之)所言,殿下!就讓我們為先鋒攻向洛陽的城門吧!殿下和其他的將軍即使踏著我們的死尸驅上洛陽的城壁,也是我們的希望廣 跟著,柳談、馬仙碑、裴運等將軍也—一立起,向臨川王以“退卻乃是問題之外,請命我們往洛陽進軍吧!”進逼。呂僧珍再度發言: “各位不要誤會了,臨川王殿下自昨夜起,身体即不适,如果無理地行軍的話,導致殿下的病狀惡化怎么辦?” 臨川王首次開口了,還得要裝一下: “就是這樣,余因身体不适之故,在恢复之前就不要行動吧!” 就這樣,臨川王帶了三十万的大軍在治口不動,白白過了十日之久。 昌義之對著梁山伯歎气道: “以巨下之身實是修越,但這樣圣上也真是可怜!有這樣的兄弟實在是無益呀!” 往西百里就是洛陽,只要兩天的時間就能夠直沖魏之國都了!然而臨川王卻脫了甲胃,每天只是和側近酒宴。就在這一間,中山王所率的魏軍就繞到了洛陽前面布陣。一夜,從魏軍的陣營中傳來了對梁軍兵士的歌聲: 不畏蕭娘与呂姥 但畏合肥有韋虎 “我們魏軍不害怕女人一般的臨川王和婆婆一樣的呂僧珍,只有合肥的韋睿,才像老虎一樣地令人害怕。” “這個歌是中山王作的吧廣 昌義之的手戰栗著,并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因為生气的緣故。看著所尊敬之上官,雖明其心中所思,但梁山伯只有無言。 而受到如此侮辱的臨1;舊又有什么樣的反應呢?他只是立刻出了以下七個文字的布告: “人馬有前行者斬” 是說只要有向敵軍前進的,不管是人還是馬都必斬首。 梁軍的將兵見到這布告無不激怒,一夜之間就將所有的布告撕去。臨川王失去將兵信望之事,很快就由細作傳到了魏軍耳中,對于請求總攻擊的征虜將軍奚康生,中山王回答道: “臨川王是個不怎樣的家伙沒錯,但麾下有韋睿和昌義之,如果沒有万全准備是很危險的。當然全面的攻勢是必要的,還是再觀望一下他們的企圖,只是我想應該不會太久才是!” 無論在實戰經驗、勇气、用兵術、戰略眼,還是在將軍的人望上,中山王均高出臨川王太多,對目前的中山王來說.是還有余裕能將深入敵地的梁軍殲滅的。 中山王除自己率領十万軍隊進逼梁軍外,還派使者聯絡楊大眼和邢巒,指示其橫擊梁軍之退路,以及牽制合肥的韋睿。然而,在使者剛出去后,就進入了全面的攻勢,如同十年不見的大暴風雨一般。 從陰歷七月開始,時序尚未進人秋季,應說是殘暑的時節。然而這一天卻特別地熱,是個万里的晴空。過了午后,南風開始轉強,在河南的平原上驅赶著云影。 “云的動向真是令人不快!” 對昌義之不安的聲音,梁山伯回答道: “云間有白龍在躍動著……” “嗯,我听到鳴聲了!” 隨著遠雷的雷光,地上將兵的表情中不安之神色漸濃。深入敵地的他們就這樣不戰而葬送著日子,連發泄的場所都沒有。 這是突然發生的事情。 在天地染成一片紫色之后,突然的巨大雷光一閃突刺向大地,就落在臨川王的本營附近。在轟隆的聲音下,五、六名兵士隨即死亡。而几乎在同時,數億的雨粒落向大地,豪雨的厚幕封閉了梁軍。持續的落雷和強風,掀倒了幕舍和軍旗,大地已經化成了一片泥泞。馬儿在悲嗚之下亂竄著,似乎有什么人倒在昌義之的腳下,昌義之注意到這是臨川王的側近。 “臨川王殿下發生什么事了嗎?” 在風雨聲中,人聲完全被吹走。滿是泥泞的側近為昌義之拉起,他是因不習慣穿甲胄之故,因而無法自己站起來。在好不容易吐出口中的污泥后,終于回答道: “殿下已經逃走了!” “你說什么中’ “殿下為落雷所惊……以為魏軍攻來了,大叫著拋下我們……”在拉近耳邊才好不容易听出來后,昌義之在風雨中走出數步,在下一個落雷的轟隆聲中,消去了昌義之的叫喊: “胎小鬼!卑怯的小人!不知羞恥!” 在大雨之下、大風之中赶來了一個人,那人正是梁山伯: “昌使君,既然臨川王已經逃走了,那這儿就不宜久留,留在此地只會被魏軍包圍殲滅而已!早一刻也好,赶快命全軍撤退吧!” “我知道了!” 在昌義之點頭之際,四方的響音沸騰了起來,那不是風聲,也不是雨聲,更不是雷聲,而是大軍的喊聲,以及馬蹄在地上踩踏的聲音。相信即使是歷戰的昌義之,頭盔下的毛發一定也都豎立了起來吧! “看到中山王的軍旗了!” “終于出現了!” 對悲鳴似的報告咬一咬牙,昌義之跳上了馬背: “韋予州一定有所接應,大家盡力沖回合肥,只要回到合肥就一定會得救的!” 理所當然地,昌義之擔任斷后,在暴風雨中且戰且走,用大刀斬伏、用刀柄毆倒了左右包圍而來的魏兵,在馬蹄踢散的泥泞和人血中,努力地往東南方逃。但因軍列為敵截斷的緣故,一隊兵力完全受到包圍而殲滅。 一夜之間,梁軍損失了五万兵力,而且還是為了直擊洛陽而選出的精銳。其他受到戰栗損害的二十五万兵力好不容易才到達合肥,由待机的韋睿所救出。就連昌義之也都掉了頭盔,甲上還插著六支箭,好不容易能夠再見到韋睿一面。 一直追擊梁軍到合肥之前的中山王止住了馬。 “我軍失去了合肥,敵軍則失去了精銳五万人,到底哪一邊比較傷痛呢?就算是不分胜負好了。” 中山王回轉了馬首,對合肥的城影連看都不看一眼地回到了洛陽。對他來說,冬天到來時的大攻勢才是真正的決胜戰。 就這樣子,在魏領土的梁軍就此一掃。 另一方面,把兵士們置于敵中而逃的臨川王,帶著六、七名側近一同來到了漢水岸邊,著舟沿川而下。 經過一天之后,沿川有個白石壘。這是梁軍北方防衛線的据點之一,既然稱之為壘而非城,就是純然的軍事設施,并沒有市街。而守備這個谷間要塞的,是臨汝候淵獻這個人。 來到了白石壘的臨川王將舟船著岸上陸。立于城門之前大聲地報名求救。淵獻從城壁之上看了這一行人一眼。 淵獻是知道臨川王的,由于他也知道其為人,立刻就猜到了是怎么回事,一定是放棄了總帥的責任,置全軍于不顧而逃的。本來還想讓他嘗嘗箭雨的滋味的,但最后還是止住了這個念頭。 “如果真是臨川王殿下的話,那他應該率領著三十万的大軍才是,如今這些大軍何在呢?” 對于嚴厲的質問,城門外的臨川王雖然狼狽,但還是努力地把話轉回來,哀求道: “由于敵方的卑鄙,很遺憾地我軍遭到了落敗,敵軍不知何時會追赶而來,請快打開城門吧!” “既然不知道敵軍何時會追赶而來,那就更不能打開城門了!你這個騙子為了想要拯救自己的生命,居然以臨川王的御名欺騙,還不赶快給我离開!” 臨川王半哭泣著從白石壘离去,二十日后終于以比流民還破爛的樣子回到了建康。這個臨);舊的丑態,并沒有記載在(梁書——臨川王傳)中,但在(梁書)的其他部分及(魏書)、(資治通鑒)等都有記錄。蕭衍因弟弟的無能導致天下統一的大志難伸,不由失去了數日的快活。得知昌義之的生還固然高興;但之后也只有重重地歎了口气: “讓宜達(臨川王)負責指揮軍隊是朕的錯誤.在此只有覺悟,等待北賊的大舉侵攻了!” 之后,臨川王也沒有受到任何敗軍之罪的處分,以其大貴族的身份,過著富貴与充滿丑聞的生涯。后世說到南朝大貴族的腐敗与墮落,就几乎一定會舉到這個臨川王蕭宏的例子。 ------------------ 苹果書局 OCR &排版 振雄武館 提供資料 苹果書局推出 http://bookfans.126.com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