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二)


  緊閉的窗子把城市的喧鬧擋在外面。安靜的監護病房里,名叫李娟的苦命人斜倚在卷起的枕頭上,出神地望著蓋在身上的毛毯,仿佛毛毯上的花紋有著無窮的奧秘。李娟眼窩深陷,面色蒼白。悲哀已經凝成了一層硬殼,包裹著她的身体。不過,与十几個小時前相比,李娟臉上已經有了一層風暴過去的平靜。
  李娟的親屬被暫時請到了外面。身穿便服的楊真走了進來,坐在病床邊上的椅子上。她介紹了自己的身份。楊真已經作了十多年警察,但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質,加上曾經受過心理學訓練,看上去更象是個大企業的白領人員,或者是某個心理診室的咨詢人員。楊真有一張能很快給人以信任感的臉。事發以后,李娟接受過張繼東等人的詢問。那時,她的悲痛几乎能讓胸膛炸開,盡管也明白應該配合警方的工作,卻無法平靜地面對公安人員。但此時看到楊真,她產生了一股沖動,非常想說些什么。楊真和她年齡相仿,姐妹一樣,更重要的是,同齡人之間相互理解也會更容易些。
  听了楊真的自我介紹,李娟的嘴唇動了許久,忽然冒出一句問話:
  “大姐,抱歉問一句,您結婚了嗎?”
  “結了。”
  “有孩子?”
  “一個女儿,七歲了。”楊真望著這位比自己小一兩歲的女性,溫和地回答。
  “你丈夫也愛上网嗎?”
  “他是光電子工程師,工作需要會上网查閱資料,收發信件,但沒有癮。”楊真知道對方為什么問這個問題,便如實答來。
  “那就好。”說著,李娟又陷入沉思中,痛苦開始在臉上凝聚,終于,她忍不住拉著楊真的手,低下頭,把臉埋在那只手里哭了起來。楊真掏出一只手帕預備在一旁,然后撫摸著李娟的頭發。好一會儿,李娟才止住悲聲。
  “我和他從小就認識。小學同學,初中不同學,高中同學,大學又不同學。不過我一直沒怀疑我們之間的緣份。大學時我們确定了戀愛關系。后來,我發現他和我交談得越來越少,不光是我,和別人也一樣,包括他的父母。電腦、网絡成了他最心愛的朋友。他的性格也變了,如果是和真人打交道,動不動就著急,一點耐性都沒有。仿佛我們都應該是台電腦,只要他輸一下指令,敲一個回車鍵,我們就得按著他的要求動起來。”

  “那時我就有些失望。如果他變了心,愛上了另外一個女人,我還有心理准備。可這算什么……我又能怎么辦呢?和一堆机器、線路爭風吃醋?我哥哥勸我說,沒什么,這叫斯坦福綜合症。据說美國的硅谷精英們常犯這些毛病,那是成功人士的副產品,應該寬容、接受。再說,有這些嗜好,總比愛打麻將好吧。可是,說回來他還真不如愛上打麻將,那畢竟是和真人打交道。我不需要什么知識精英,只要他能象一個正常的丈夫和父親……”

  忽然,李娟的目光直勾勾地盯著對面的牆壁,痛苦和憤懣在臉上凝結。楊真順著她的視線望去,只見那里貼著一張卡通与真人合成的漫畫,兩個性質不同的角色勾肩搭背站在一起,手里舉著小型醫療器械,笑吟吟地望著畫面外邊的病房。整個畫面活潑可愛,喜气洋洋,只是那畫面下端印著一行字母:“Xiaohushi.com”。
  楊真走過去,把畫輕輕揭下來放到一邊。心想,李娟莫不會物极必反,從此患上互聯网恐懼症吧。
  “不管怎么說,我們還是結了婚。”李娟平靜下來,接著說道:
  “我以為,結婚以后他會變樣。畢竟有了責任,有了家庭。我不相信,我一個大活人,真不及一台机器更可愛。可事實就是那樣。家里的事他不管,自己的孩子也不管,就象街上撿來的一樣。最要命的是,他一天天泡在网上,根本就是不務正業,連最后一點經濟上的責任心都沒有了。三十多歲的人,不知道游戲和工作誰輕誰重。”
  “上個月他非要租房子出去住,雖然沒道理,可我還報著幻想,也許他出去一段時間,會感覺到需要我們母子。抱怨歸抱怨,畢竟我還是愛他的,希望他能夠……可還沒等到這一天……唉,要知道這樣,說什么我也不能讓他一個人在外面生活。他真是不能照顧自己。”
  又是一陣抽泣聲。楊真等李娟最后平靜下來,把手帕遞到她手里,才提出自己的問題。
  “那,事情發生后,你有沒有改動過電腦記錄?”
  “沒有?我對電腦就是基本運用那兩下子,不會改什么記錄。再說,人死了,那么個時候……”李娟忽然抬起頭,莫名其妙地望著楊真。“怎么,有人改動過電腦記錄?那個地方沒人去呀。方源最討厭別人打扰他了。”

  楊真回到偵查局,時間已經接近了中午。一夜未睡的劉文祥還在面對監示器用著功,這點上他和其他地方的技術精英們沒什么區別,越是難題,越是能鉤起他的興趣。看到楊真走進實驗室,劉文祥站了起來。

  “楊主任,根据机器的使用情況判斷,死者生前至少將電腦連續開動了三十個小時,但這三十個小時的操作記錄完全被刪除了。如果張隊長那邊的調查結果證明現場沒有他人進入,就應該是有人通過网絡遠程登錄,進行了遙控操作。”
  這就有了些犯罪的气息,楊真眯起了眼睛。
  “三十個小時?”
  “連續三十個小時坐在電腦面前,鐵人也會垮掉。”
  上大學的時候,劉文祥曾經与同學持續三十個小時不停打連机游戲,結果被送進了醫院,抽筋剝皮般經過几個三十小時,身体才好轉過來。然后,象某些酒徒一次大醉之后便戒酒一樣,劉文祥一下子戒除了對電腦的依賴性,重新可以在電腦面前控制自我。但無論什么時候,一想起那昏天黑地的三十個小時,他的心里頭仍然會生出一絲后怕。

  “那個遠程登錄的遙控操作有沒有留下什么痕跡?”
  “沒有。刪得干干淨淨。三十個小時內,如果方源上了什么网站的話,計算机里總會留下一些Cookies,但硬盤里找不到。表次記錄被刪除,記錄在緩沖區的深層記錄也被刪除。從技術角度考慮,把這些活都干完,大概也需要連續一個小時的操作。也就是說,無論那個人是在方源死前死后進行的這項操作,他都必須有相當的耐心地打開方源電腦的登錄密碼,然后一項一項從方源的硬盤里翻找。”
  最后,劉文祥談了自己的看法:
  “什么記錄也沒留下,反而就是最大的可疑之處。即使真是巧合到方源剛刪除全部記錄就發生了猝死,仍然值得怀疑。說不定,方源正在干黑客之類的构當。”
  楊真點了點頭,接著又問:
  “如果是遠程登錄,肯定要在方源死后進行。但是,對方如何知道方源這里出了事?張隊長他們到現場時,電眼是關著的。猝死時人也來不及發出任何呼救。”
  “遠程登錄后也可以遙控關閉電眼。”劉文祥回答道。
  偵查局的人需要經常保持對犯罪現象的警覺性。面對可疑的電腦用了十几個小時的功,劉文祥已經積累了足夠的怀疑。上网——遠程監視——出事故——消毀痕跡——逃避責任……一連串的鏈條在兩個人心中生成,不管操作記錄是方源自己毀去的,還是外人毀去的,里面都有犯罪的气息。
  “最有可能的是,方源正和什么人對話,或者有什么人通過网絡監視他。發現他死了,立刻作了遙控刪除。不過,后者可能性小,因為方源本身就是電腦天才,遭到入侵會及時發現。
  這個時候,他們都想起了一個叫“數字騎士團”的黑客組織。這個組織由世界各地的黑客高手組成,他們彼此間交流攻擊技術,或集体發動网絡進攻。与其它犯罪組織不同的是,數字騎士團的人在网上相識,在网上結伙,相互間保證不在現實世界里見面。正是由于這种隱蔽性,“數字騎士團”的人如果有個別落网,也供不起其他人的情況。
  “這樣。”楊真隨手抓起一只筆,一張紙頭,在上面划著。
  “你一方面繼續在硬盤中尋找更早的電腦記錄,看看方源這些天都作了些什么。方源的生活与電腦融為一体,從這里下手是最直接的辦法。另外,從技術角度入手,你和小健站在不法分子,或者說有可能存在的不法份子的位置想一想,什么樣的情況,需要長時間遠程跟蹤一個人。即使技術上實現得了。”

  小健的全名叫李曉健,是實驗室的組員,大學畢業后直接進入偵查局華中分局,言行舉止間還有一絲學生气。此時他正走進門來,立刻便被楊真安排了任務。
  又是几個小時過去了。翻遍了方源的整個硬盤,劉文祥和李曉健也沒有找到什么蛛絲螞跡。由于容量有限,更早些的操作記錄大多已經被自然清除了。這個案子也就暫時這么放下了。楊真向張繼東說明情況,雖然電話里張繼東的聲音顯得有些滿意,但也只能按慣例,把這個案子作為一個普通的非自然死亡去處理。
  十天以后的早晨,楊真來到自己的辦公室,喝了几口濃濃的紅茶,便開始翻閱案頭上的各類匯報和指示。出于公文安全的需要,雖然网絡已經十分發達,但公安系統里許多文件還都是印在紙面上傳送的。

  公文里主要是其它各分局調查的案件,或作提示,或要求協同調查。大部分案件是關于互聯网的。有一個案件記載說,一家拍賣网站上張貼了二戰時期納粹分子的親筆簽名,聲稱可以競拍出售。另一個案例涉及一家“生育服務公司”,該公司提供名模卵子供顧客選擇。這种行為本身徘徊在合法与非法之間,偵查局總部指示各處深入研究這類商業行為的合法性。看到這個案件,身為女性的楊真不禁有些惡心。還有一批新黑客的名單和資料由總部傳過來,要求華中處協助調查。

  楊真一一作了處理。然后,她打開筆記本電腦,連上偵查局的官方信箱,收閱電子信件。偵查局的信箱是公開的,一些社會人士會從這個渠道提供案件線索。今天的第一封信便吸引了她的注意。那封信發自她的老同學蘇亞軍。
  蘇亞軍是心理系的高材生,上學時博覽群書,正課反而成績一般。那時他最引人注意的地方是長相漂亮。因為有蘇亞軍在,心理系各年級中頭一次出現男性“班花”。后來,這副長相成了蘇亞軍的一個精神負擔。他擔心人們會因此對他以后的所有成就打折扣。

  畢業后,用了十多年的時間,蘇亞軍把自己這付漂亮面孔變成了一付令人感到充分信任的心理醫生的臉。病人傾訴的深度与對心理醫生的信任程度通常成正比。蘇亞軍就職于武漢心理治療中心。由于長期深入鑽研,理論与實踐自成体系,很快成為治療中心的“大腕”。
  与此同時,出自同門的楊真早就改了行。十數年間南來北往,也不知道這位老同學的下落。直到前些日子,她才從偵查局內部的法律研究小組那里重新听到這個名字。法律研究小組正在研究与IDA(互聯网癮綜合症)有關的法律問題,請本地各界專家開會提供建議。蘇亞軍位列被邀人員之中。小組組長夏荷發現蘇亞軍被同行們公認為這個問題的權威,遂深入討教。一來二去,才發現他原來是主任的同學。
  蘇亞軍的信非常簡單:“一個奇怪的案例,与网癮有關,但有犯罪活動的跡象。如有興趣深入了解,請抽時間到我這里來一下。”
  楊真知道,這位老同學辦事嚴謹,而且對楊真的工作性質很了解,不會無故擔誤她的時間。如此邀請必有大事。于是到了下午,她把日常工作安排好以后,親自駕車來到位于漢口區塔子湖附近的武漢市心理治療中心。
  大腕有自有大腕的待遇。國內知名的青年心理治療專家蘇亞軍坐在由院方配備的一個安靜的診室里。室內一應家俱均采用“柔性設計”,突出溫和抒緩的气氛。生物反饋儀、靜電治療儀等設備也都采用了新式的技術美學設計,看上去不再是冷冷的方盒子,反到象典雅的裝飾品。結果整個診室就象是一個豪華飯店的小會議廳。
  “生意不行吧,瞧你這多清淨。”楊真坐下來,接過茶,和老同學開著玩笑。連日忙碌,正好在老同學面前放松一下。
  “你咒我吧,好歹我也是与警方合作的模范。”蘇亞軍一笑應之:“現在是春天,人們活動量大,心情容易抒解,正是心理疾病的低發期。你冬天來看看!不管這個,來,你瞧瞧這個病歷,中國的女容格。”說著,蘇亞軍把眼前的筆記本電腦推到楊真面前。
  在一大批心理分析治療的先驅者中間,瑞士的容格是最有藝術气質的一位,不象弗洛伊德、阿德勒或者瓊斯那樣過分強調邏輯与理性。所以,很為心理系的女學生們所崇拜。楊真讀大學的時候,就曾經說過將來要作中國的容格。沒想到這話當時被蘇亞軍听到并且記住了。楊真輕輕一笑,接過電腦察看著病歷。時下的電子病歷配有影像資料,比當初上學時學習的病歷格式丰富得多,而且也不需要“欣賞”醫生們龍飛鳳舞的狂草。
  病人是個二十歲的女孩子,名叫許萍。正在上大學,不過不是帶圍牆的大學,而是注冊的网上大學。三天前自愿就診。雖然离開本行很長時間,但畢竟當初基本功學得扎實,楊真熟悉各類心理疾病的症狀。她從頭到尾閱讀了一遍病症自述,抬起頭望著蘇亞軍。
  “你是想考我嗎?”
  “你有何診斷?”
  “典型的迫害妄想狂!”
  蘇亞軍交叉雙手,搖了搖頭。
  “看來,要么是我的觀察不足,要么是我的文字功夫不行吧,沒把重要的細節寫出來。換一個思路,如果你把這個女孩子講的話當成事實,你會有什么結論?”
  蘇亞軍是大陸第三代心理醫生。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心理治療在中國大陸初見萌芽,搞這個行業的都是過去的神經科醫生,見病開藥,与“生理醫生”們沒什么不同。需要作心理輔導時,也不過是給兩句“想開點。”“振作一點”之類家長里短的勸導。第二代是受過西方現代心理治療理論影響的醫生,有了些精神治療的深入体驗,但尚未學會把經典理論与社會生活現實結合起來看待問題。第三代產生于二十一世紀初,名為“開放式心理治療”,就是開放性地看待患者的心理問題,把心理疾病和廣泛的社會問題結合在一起。有了開放性心理治療,心理治療才最終走出深閨,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
  這第三代心理治療与第二代不同的本質區別,借用一個法律術語,就是對求治的人采取“無罪推斷”,即假定他們根本沒有心理問題,堅持用日常生活的邏輯解釋他們的反常行為,一直到發現實在解釋不通,再判斷為病症進行分析。相比之下,前兩代心理治療醫生常采取“有罪推斷”,即把人們盡可能地當成有心理問題的人,以至把大量正常行為看作心理病症。
  楊真畢業的時候,第三代心理治療還只是個萌芽。現在她面對的則是他們中的代表人物。想到這些背景,楊真進入了蘇亞軍的思路:
  “那么你是說,這個叫許萍的女孩子,她講的話有相當的真實性?”
  如果真是如此,楊真作為一個警務人員,倒是有必要介入了。因為許萍陳述的事情給人一种陰森森的感覺。
  “許萍作了預約,她馬上就到。到時,我們換位,你來接受她的咨詢。我不影響你的判斷。”
  十分鐘后,一個很難給人留下印象的女孩子來到診室。楊真此時已經穿起了白大褂。蘇亞軍把她作為一位心理醫生介紹給許萍,并要她把曾經向自己陳述過的事情向楊真再陳述一遍,然后就退了出去。
  “嗯,我講的是不是很可笑?”許萍本來不高的身体蜷成一團,有些畏縮地望著楊真。
  “只要是你真正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都不可笑。”楊真微笑著鼓勵道。
  “可是,那太不合邏輯了。我一定是得了妄想狂!”
  許萍竟然自己作了診斷。這樣一來,倒令楊真怀疑起自己剛才的判斷來。真正的迫害妄想狂并沒有自知力。
  講述心靈的病痛是件困難的事,遠比講述肉体上的病痛困難。在楊真的鼓勵下,許萍斷斷續續地重复了一遍曾經對蘇亞軍講的話。
  大約兩個月前開始,許萍的情緒不太好,開始上著名的阿輝网站尋求幫助和精神慰籍。這個网站開通在一年前,是著名的生活顧問類网絡公司——HAI公司的招牌站點。阿輝是一個用數字技術合成的虛擬主持人。按著HAI公司的設計,“他”是一個三十歲左右的成熟男性,中國人,其形象南北結合,東西兼備,可以用普通話及七种方言与网民交談。阿輝儲備著大量生活瑣事方面的知識,從失戀心理調節到微波爐菜譜,從名人名言到怎樣給周歲內的孩子喂食。當然,都是公司從各處收集來的,屬于那种吃不死人又治不了病的“藥方”。這些都是阿輝与网民們的談資。

  阿輝最大的本領其實是聆听网民的傾訴,讓他們在無聊寂寞的時候有所寄托。自從世界上第一個數字合成人安娜諾娃誕生以來,此項技術日新月异,加上寬帶网的誕生,使复雜的影音資料可以飛快傳遞,數字合成人們真正可以作到与网民們面對面的交談,而且是一种純粹個人之間的交談。無論是休閒娛樂网站,還是生活咨詢网站,數字合成人大都被設計得善解人意,体貼入微,有問必答。除了親自走出网絡為人服務,几乎可以滿足人們的各种精神需要。對于許多网虫來說,情有獨鐘的數字合成人往往是他們入睡前最后道別的“人”。

  就這樣,許萍在家里向“阿輝哥哥”請教著各种問題。最初兩天一次,進而一天數次,后來便是長時間的對話、聊天、東拉西扯。許多不曾對任何一個人訴說過的隱秘都通過光纜傳遞給那個不存在的人。因為阿輝比她任何一個親朋好友都有耐心地听她嘮叨,而且每
  一個微笑看上去都是那么真誠。許萍活了二十歲,頭一次覺得有“人”能夠深入到自己的內心世界,在那個最為隱秘的地方与自己的心靈作伴。這段時間里,許萍敲給阿輝的文字不少于一部長篇小說。
  但是,最近几天,許萍有了种异樣的感覺。一些事情令她覺得,這個阿輝好象离開网絡來到人世,并且就在她身邊的什么地方隱伏著!有一次,她向阿輝抱怨自己沒有知心朋友,結果在她生日的時候,一家网上商店的配送員把一束鮮花送到了她的手里。鮮花沒有送錯,是她最喜歡的,有個不具名的人付了款。許萍直覺地猜是阿輝送來的。不過,盡管每天泡在网上的時間几乎占了她清醒時間的一半,許萍多少還有些理智的,知道阿輝不是真人,估計可能是阿輝网站公司為用戶設計的特殊服務項目。這种小恩小惠网虫們大多收到過。
  第二次,她告訴阿輝,她在网上回答遠程教學時老師提起的問題時,某位老師沒有給她耐心幫助。她覺得這個老師不稱職。結果下一次課,她聯上网以后,發現那個老師不見了。向网上大學詢問了一下,答案竟是已經被辭退!她嚇了一跳,忙向那家网上學校詢問原因,對方以內部業務問題為由拒絕回答。
  又有一次,她告訴阿輝,她管不住自己的手腳,花錢太沖。結果這個月花虧了。如果她的信用卡上能夠多出五百元,她一定學著省吃簡用。結果,第二天她的信用卡上真得多出了五百元。這次她沒敢笑納,而是主動到銀行核實,把錢退了回去。銀行工作人員尷尬之余,認為是系統出了點小問題。
  許萍的頭腦再單純,也不會不對這一系列事件產生怀疑,尤其是信用卡問題。總不能是HAI公司為了取悅自己的顧客從事違法活動吧。有段時間她沒敢再去阿輝网站,把事情在聊天室里向几個沒見過面的网民訴說,大家一致認為她開的玩笑質量很高。
  結果就有了最后一次极為可怕的經歷,它象噩夢一樣纏上了她,并且促使她走進蘇亞軍的心理診室。事情也很簡單,許萍一直暗戀的一個男孩子公開了自己戀愛關系,幸福沒落在她的頭上。許萍忍不住,又向阿輝傾訴了自己的郁悶。激動中許萍告訴阿輝,盡管有違良心,但她非常希望那個幸運的女孩子能死于一場事故。這樣她既可以重新獲得与心上人接近的机會,又不欠誰的情。

  “哪怕將來我們生活在一起時,每年一次為他以前的女友掃墓。”
  結果第二天,這個女同學就在漢江游泳時淹死了!
  知道消息后,許萍几乎崩潰了。死去的女孩子是她以前的同學。雖然不十分親密,但也沒有任何仇恨。她甩不掉沉重的負罪感,于是便來到蘇亞軍這里,向這位雖然沒有傳奇色彩,也不會時時面帶微笑,但畢竟活生生可以信任的心理醫生求助。
  “我知道我這個念頭太惡毒,可它纏著我不放。這些天我想來想去,總覺得阿輝在什么地方盯著我,只要我想做什么,并且讓他知道,他一定會滿足我。可這樣一點也不好,太可怕了。我怎么能承擔那么可怕的后果呀。”

  許萍在哭聲中結束了自己的講述。蘇亞軍走進來,請她到外面休息,然后關上門。
  “怎么?她的講述是不是很有邏輯性?”
  楊真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指著桌上的筆記本電腦。
  “給我看看那個阿輝吧。”
  許萍講述的那些事情都有案可查,這一點她請張繼東等地方警察協助就可以作到。但這些獨立事件如果僅由這樣一個女孩子的敘述就被串在一起,并且產生某种意義,楊真還是覺得有些輕率。她知道有這么個阿輝网站,据說還挺紅火,但自己從未上去過。三十多歲的人,大風大浪經過不少,家長里短也都熟悉,想不起有什么事情要向“生活專家”請教。

  蘇亞軍很快聯上阿輝网站,然后把電腦推到楊真面前。一個成年男子的形象出現在液晶顯示器上,固定不動。隨著鼠標的移動,一只小手在阿輝的身上臉上撓來撓去,等待著使用者點下去,以便進入這個网站內部。
  望著那張年輕、帥气、溫和的臉,望著那身標准的西裝,楊真惊訝地瞪大了眼睛。然后,她立刻將筆記本電腦連入偵查局的通訊网絡,沖著電腦上的語音錄入器喊道:
  “劉文祥,把方源的相片傳過來。就是現在這個IP地址。”
  寬帶技術把楊真的命令迅速傳回偵查局,又把相片几乎以同等的速度轉了過來。那是方源死亡現場的相片:方源癱在電腦桌前,雙眼半睜半閉,嘴角上還有一癱白沫,形象難看無比。
  “不是這張,要他生前的相片。”
  又是一張標准免冠照被莫名其妙的劉文祥轉了過來。那張照片是用來作證件的。相片上的方源木頭木腦,确實有點斯坦福綜合症的表現。
  “再找一張神態最出色的生活照。”
  第三張傳了過來。照片上的方源胸有成竹地坐在電腦前,滿臉自信,象是在指揮千軍万馬一般。他的雙手懸垂在鍵盤上方,又象是偉大的鋼琴家准備開始演奏。
  楊真倒吸一口冷气,把頁面調成雙幅并列顯示,讓阿輝和方源并肩“站”在一起。然后向后靠了靠身子,找好角度,仔細地端詳著它們。
  “怎么了?”桌子對面的蘇亞軍被她這一系列舉動弄得莫名其妙。楊真把電腦轉過來。朝向蘇亞軍,于是,蘇亞軍看到了兩張几乎象是孿生兄弟的照片。不過,他還是很快從中分出了哪個是阿輝。畢竟采用了一些影視界名星作樣本,阿輝的神采更出眾一些,看上去,又象是有人把方源的照片在電腦里作了加工。
  “一個真人?犯罪嫌疑人還是受害者?”蘇亞軍指著方源的照片問。
  “告訴我,你對許萍的奇遇有什么解釋。或者說,猜測?你肯定有的。”楊真反問道。
  “我估計,有一個超級网虫,迷失了自我,將自己与阿輝認同為一体。他有可能侵入并監視別人在電腦上的操作,代替阿輝去作它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作的事。你記得本体角色喪失症嗎,就是把自己一直當成另外一個人。很多時候,本体角色喪失症患者把自己當成了某個明星,某個影視劇中的人物,現在也是一樣,只不過換成了虛擬主持人。由于意識域极度變窄,此人喪失了道德評价能力,完全以阿輝的功能需要為轉移。而阿輝的功能無非就是滿足网民的需要。”
  接著,蘇亞軍喘了口气,又說道:
  “更危險的猜測是,那個HAI公司為了吸引网民,設計了一些類似系統催眠的程序,一點點使网民上了癮,甚至失去自我。也就是說,HAI公司的不良設計是本体角色喪失症的根源。當然,后一种結果未必是他們故意達到的,但他們要對此負責任。”
  蘇亞軍大概是發現自己越說越激動,長長地吸了口气,用手指了指方源的相片:
  “這人是個犯罪嫌疑人嗎?”
  楊真知道蘇亞軍在想什么,她搖搖頭。
  “受害者!”
  工作台上,阿輝和方源仍然在一塊顯示器上并肩微笑。楊真、劉文祥和李曉健圍在周圍,盯著那塊顯示器。
  “如果真是這樣,那許多事情都好解釋了。”李曉健一邊說,一邊揮舞著粗短的胳膊,那是他的講話習慣。
  “假設方源死前一直在阿輝网站上和阿輝聊天,那么即使再長一點時間的電腦操作記錄也很容易立即清除掉。大概是七步操作吧,高手只需要十几秒鐘。”
  “不過,如果在方源上网的時候,一個黑客侵入了他的電腦,監視他与阿輝网站的來往,又有什么必要抹掉電腦操作記錄呢?侵入過程是即時運行,离開后完全沒有痕跡。”劉文祥從技術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楊真擺了擺手,止住兩個人的討論。
  “按照我們的分析,不止一個人由于長期与阿輝接触,迷失了自我。方源只是其中之一。我們現在只能這樣開始調查。選一個人上阿輝网站,長時間不下來,扮成上癮的樣子。看看長期瀏覽之后,阿輝网站會有什么招術出現。然后我們再根据了解到的情況,一方面對阿輝网站的內容進行限制,一方面找到那些受害者。這些受害者很有可能也是害人者,因為他們有可能失去判斷是非的能力。”

  利用心理學知識進行“催眠式內容設計”,這在許多网站的經營中成為公開的秘密。當人們進入网絡世界時,意識域高度集中在面前的一小塊屏幕上,對周圍事情的感受程度大為下降,正好符合催眠術所需要的條件。只是,這种勾當不屬于最新流行的“高科技”,各地偵查局都還沒有注意到。

  “我來。”李曉健自告奮勇:
  “要連續坐上几個十几個小時,還得我這樣年輕的來。只是楊主任別因為上网,算我不務正業就行。”李曉健打趣道。
  楊真想了想,把頭一搖:
  “不,還是讓許萍來。”

  ------------------
  作者鄭軍友情提供,轉載請与作者聯系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