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一八八、第一次直奉戰爭


  前面曾經敘述過奉張的打算,具体說來,是——
  主体:結合奉系、皖系和在廣東的孫中山,所謂孫、段、張三角聯盟。
  輔体:嗾使張勳收拾他的舊部重整旗鼓。
  用兵計划:由奉軍占据京漢、津浦兩路的北段,令張勳沿津浦路南下,与其在安徽的舊部結合,進而循隴海線偷襲河南。聯絡浙江以對付江蘇。同時等待孫中山的北伐軍出動,以牽制湘贛。在西北方面則運動失意的陳樹藩進攻陝西。長江方面則利用四川一部分軍人下長江進取武漢。使吳光新和張宗昌在山東呼應。河南的趙倜亦暗中和奉系通款曲。
  然而天下事不如人意者十常八九,奉張的如意算盤在直奉戰爭的前夕,竟一一落空:
  第一、段琪瑞雖与奉方交歡,但不肯出全力為奉系支援,且態度突趨消极,皖系大將除了張敬堯、張宗昌、吳光新躍躍欲試而外,其他的都在天津不作活動。
  第二、張勳雖然想東山再起,可是他的舊部久已星散,或則离心离德。皖督張文生表示中立,且与江蘇共商保境安民。
  第三、孫中山的北伐軍受扼于陳炯明,因此李烈鈞入贛之師延期出發。
  第四、豫督趙倜与奉系暗通款曲,但因事机不密,故吳佩孚得以先發制人,抽調湘鄂軍隊兼程入豫,以神速的舉動解決了心腹之患。奉軍雖已入關,卻來不及援趙。
  至于直系,由于曹氏弟兄自始不愿与奉系兵戎相見,所以吳佩孚有孤掌難鳴之苦,到了4月11日直系在保定召開會議,一致主張抗張拒奉,曹錕且將其主和的兄弟曹瑛撤去師長職務,并將直系全軍大權交給吳佩孚指揮,而曾經銜命三度出關擔任調人的王承斌也率其部下勁旅參加直軍,擔任西路司令。保定曹氏洛陽吳氏重新團結,力量大增,情勢突變。同時由于孫中山的北伐軍未能出動,吳佩孚遂得將駐湘的直軍北調參戰。對河南趙倜的反叛能及時制止,并將陝西方面縮小防線,使兵力能集中運用。
  奉系開始時极端強硬,布置亦极周妥,可是在醞釀過程中發生了很多變化,因此態度亦漸轉緩和,希望用時間來調整其不利形勢。直系開始時雖處于不利情勢下,可是慢慢地轉向有利,因此士气激昂,利于速戰,吳佩孚把握著握這种有利形勢,壓迫奉軍立即作戰,以期達到速戰速決。
  直奉戰爭,東路在津浦線,西路在沿京漢線及其以東地區進行。
  4月29日張作霖到軍糧城自任鎮威軍總司令,以孫烈臣為副司令,即日下了奉軍的總攻擊令。奉軍的東路總司令張作相駐落岱,所屬有張作相自兼師長的第二十七師及騎兵集團司令許蘭洲、張作霖的衛隊旅旅長張學良等部,開戰前這路奉軍縮短防線撤回到馬厂以北。西路總司令張景惠駐長辛店,所屬有張景惠自兼師長的奉軍第一師及第十六師師長鄒芬、第五混成旅旅長齊占九等部。奉軍全部約12.5万人。
  直軍由吳佩孚任總司令,設總司令部于涿州,西路是吳佩孚的第三師在琉璃河、王承斌的第二十三師在固安,東路是張國溶的第二十六師,以及后來加入張福來的第二十四師均在馬厂。直軍全部約10万人,人數雖遜于奉軍,可是都是久經戰陣之兵。
  在這次戰爭中,有利于直軍的行動如:
  (一)海軍總司令蔣拯通電助直。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杜錫珪通告外交團,聲明討奉。薩鎮冰率艦北上,海籌、海容兩艦駛秦皇島,江利、江元、楚同、楚謙四艦駛大沽口,威脅奉軍后方。都是壯直軍士气和聲威,而寒奉軍之膽。
  (二)張宗昌奉張作霖密令,率領一部分奉軍,由海道繞至青島,擬假道直趨山東,這項行動被魯督田中玉所察覺。一方面准備迎擊,同時發出通電,請外交部向日本交涉,飭令日本青島防守司令官禁止奉軍登岸,因此奉軍突擊山東的計划遂化為泡影。
  (三)蘇浙兩省宣布保境安民,奉系計划以浙軍扰蘇的計划亦告落空。
  (四)豫督趙倜和他的兄弟趙杰曾有反直反吳打算,可是由于直軍的及時控制,使趙氏兄弟的打算煙消云散。
  (五)奉軍來自關外,与平津人民生活習慣都不相符,因此軍民之間頗不協調。
  從4月29日到5月3日,直奉雙方都捏造戰報吹噓自己胜利。張作霖且儼然以戰胜者自居,每天都有告捷電報發表。直軍則隨心所欲地發布號外,說北京政府已將張作霖免職,且派張錫鑾為東三省巡閱使,馮德麟為奉天省督軍。
  4月29日前,直奉兩軍前線已有零星接触,槍炮聲斷斷續續,29日雙方正式開火,在北京可以听到長辛店傳來的隆隆炮聲,不少外國人怀著好奇的心情,冒著生命危險前往戰地觀戰。
  整個戰爭,在長辛店、固安和馬厂展開,而最激烈的炮火則在長辛店和琉璃河之間,兩軍屢進屢退,傷亡無算,奉軍集中炮火向直軍陣地猛轟,吳佩孚則嚴令長辛店方面直軍前敵指揮董政國堅守陣地以疲奉軍。
  奉軍猛攻,直軍堅守,這樣相持了一天一夜,至30日,吳佩孚下令改守為攻,奉軍亦集中火力堅守陣地。
  5月3日奉軍大炮嚴重威脅直軍陣地,奉軍東路統帥張景惠忘卻了張作霖半攻半守的命令,向直軍陣地前進。這天晚上,吳佩孚探知奉軍炮火消耗不少,乃以大隊直軍猛攻正面,另派精兵數千繞道前進,借田間伏兵引至奉軍后方。4日直軍徑扑盧溝橋,奉軍腹背受敵,炮彈也告用罄,同時直軍張錫元旅由陝西潼關赶來增援,兼程疾運,抵達良鄉宿營。最緊張的時刻吳佩孚親率衛隊在前方堵截,因前方炮火劇烈,有許多直軍抵抗不住,往后潰退,吳在戰地上予以制止。
  5月5日直軍增援的張錫元旅加入戰斗,直沖到丰台,奉軍張景惠倉促由丰台退出,于是長辛店遂落入直軍手中。張景惠先退到盧溝橋,直軍進逼至奉軍東路司令部所在地落岱。中路固安方面奉軍獲悉長辛店失守,西路奉軍潰敗,軍心大亂,也相繼潰退,紛向天津逃竄。
  東路奉軍頗有小胜,不幸張學良受傷,迨听到西路戰事失利,也開始潰退。李景林率部退保良王庄、獨流,再退山海關。
  奉軍各路俱敗,張作霖5月4日還赶到落岱,企圖挽救頹勢,但大勢已去,他才匆忙地回到天津下總退卻令。第二天即退至灤州,以開平為第一道防線,令李景林扼守,古冶為第二道防線,令張作相防守,灤州為第三道防線,張作霖自己坐鎮,昌樂為第四道防線,令孫烈臣扼守。
  直軍也調整戰線,集中兵力,以胥吾庄為第一道防線,由彭壽莘擔任,蘆台為第二道防線,令穆旅擔任,軍糧城為第三道防線,由王承斌擔任。
  長辛店直軍大捷,決定了戰場的胜利。而長辛店奉軍之敗,在于奉軍第十六師停止戰斗,十六師原系馮國璋的舊部,本屬直系,師長王廷禎被奉系赶走,改派鄒芬繼任,奉系把該師擺在前線攻打直軍,正和兩年前皖直戰爭時,皖系把原屬直系的第十五師擺在前線充當先鋒一樣,他們都是遇有机會就要倒戈。
  奉軍戰敗后,徐世昌于5月5日下令飭奉軍退出關外,令云:
  “前以直隸、奉天等處軍隊移調近畿一帶,迭經令飭分別撤退,乃延不遵行,竟至激成戰斗。近數日來,槍炮之聲不間晝夜,難民傷兵,絡繹于道,閭閻震惊,生靈涂炭,兵凶戰危,言之痛心。特再申令,著即嚴飭所部,停止攻擊。奉天軍隊即日撤出關外,直隸各軍亦應退回原駐各地點,均候中央命令解決,務各凜遵!此令。”
  另有一道命令是查辦罪魁的,令云:
  “此次近畿發生戰事,殘害生靈,折傷將士,皆由于葉恭綽、梁士詒、張弧等构煽醞釀而成,實屬罪無可逭。葉恭綽、梁士詒、張弧均著即行褫職,并褫奪勳位、勳章,逮交法庭,依法訊辦!此令。”
  查辦令未下將下時,梁士詒的左右勸梁通電聲辯,梁說:“洪憲之役我也是罪魁禍首,替人受過,今天又何异于前。張江陵答吳堯山說:二十年前曾有一弘愿,愿以身為蓐荐,使人寢處其上,溲溺垢之,吾無間焉,有欲割取吾耳鼻者,吾亦歡喜施与。我雖然不敢自比江陵,但亦心響往之。查辦令下,正好放舟海上,回家侍奉老父。”
  4日晚有一通長途電話從北京打到天津梁士詒的寓邸,請梁親听,打電話的不是別人,正是代理國務總理周自齊。周說:褫職令將下,自己代理總理,應該副署,可是深感對不住數十年的老朋友,所以先行奉告,請求諒解。同時勸梁即日离津,怕未來局勢變化無法控制。梁答:“謝謝子廙(周自齊)兄,并請代我轉謝東海(指徐世昌)。多承關愛,永銘五內。我們兩人相交數十年,親若手足,將來歷史上記載說周自齊副署查緝梁士詒,也是政治史的一段趣話呢!”
  葉恭綽褫職后,由高凌霨代理交通總長。
  7日梁士詒偕葉恭綽、劉展超、鄭文軒、王季子、黃質中、李達牧等离天津赴日本。卜居長崎。
  吳佩孚擊敗奉張后,威名大震,蔣方震曾稱道吳是中國武將中最杰出之將才。吳在洛陽練兵時,曾將岳武穆的滿江紅詞修改為軍歌,慷慨激昂。
  直軍告捷后,吳佩孚赴軍糧城視察(軍糧城是奉張大本營所在地)。5月7日由軍糧城回到天津。這時他的聲望之高,到了頂點,中外旅津人士都紛紛要求晉謁這位秀才出身的吳大帥。吳佩孚接見這些人士時,高談闊論,昂然自得,听者擊節贊賞,五体投地。趨炎附勢之徒,頗以能見吳將軍為榮,或者則奔走歡告說吳將軍厚我!
  吳佩孚在天津也曾和許多北洋元老見面,曾做過東三省總督的趙爾巽勸吳勿為己甚,适可而止。吳冷冷地瞟了趙爾巽一眼,傲然說:“從前提拔張作霖的,就是您,胡匪禍國家,追源溯始,您也該負責任,還要替他說情嗎?”气得趙爾巽臉都青了。
  吳一再催促北京政府下令懲辦張作霖,同時自愿辭去兩湖巡閱使,因此外間有廢除巡閱使制度的傳言。
  5月10日北京政府下令裁撤東三省巡閱使,張作霖免去本兼各職,听候查辦。
  5月11日北京政府再令裁撤蒙疆經略使,并根据直系意見,調吳俊升為奉天督軍,任命馮德麟為黑龍江督軍。
  同一天,東三省議會聯合會和沈陽各團体通電不接受北京政府罷免張作霖的“亂命”。第二天(5月12日)張作霖在灤州宣布獨立,改稱奉軍總司令,并發表對外宣言:
  “……對于友邦人民生命財產力加保護,所有前清及民國時期所訂各項條約,一概承認,此后如有交涉事件,請逕行照會灤州本總司令行轅。自本月一日起,所有北京政府訂立關于東三省、內外蒙、熱河、察哈爾之條約,未得本總司令允許者,概不承認。”
  由于張作霖獨立,所以北京外交部亦照會各國公使:“今后東三省一切事務,非經中央政府核准,概作無效。”
  奉軍戰敗后,日本外相內田發表了對東三省局勢嚴守中立的宣言。《朝日新聞》公開著論反對“拘守中立”。主張進一步作适當的處置。內田宣言本來是外交煙幕,實際上日本的野心分子都主張支持張作霖獨立,因為他們不歡喜吳佩孚,吳曾攻擊親日派。東京曾有“張作霖后援會”的組織。
  其實,日本的野心家把張作霖也看錯了,以為可以收買張作霖,實際上奉張的長處就是他有獨立人格和意志,絕不肯做賣國行為。日本人想乘奉張戰敗自保之際,予以支援,借以換取對東三省有利的代价,日本人實際上是錯了,因為奉張雖然戰敗,但卻還有余力自保東三省。
  6月4日張作霖自稱為東三省自治保安總司令,再一次發表了“閉關自治”的宣言,并派孫烈臣為前敵總司令,楊宇霆為參謀長。楊宇霆字鄰葛,是奉天法庫縣人,日本士官學校的畢業生。
  奉軍在秦皇島附近陳庄、牛庄一帶曾与直軍前敵司令,暫編第一師師長彭壽莘、副司令、第十五混成旅孫岳兩部接触。孫岳是曹錕的養子,清末由第三鎮炮兵排長一步步提升為管帶,因參加灤州起義,几乎被殺,是曹錕暗中通知他逃走的。
  直皖戰爭時是直軍的團長,現在則升到旅長了。
  從6月8日直奉兩軍戰至13日,奉軍一度獲得胜利,沈陽且曾舉行祝捷大會,大肆宣傳,可是直軍也在九門口轉敗為胜。13日沈陽各國領事聯合向奉張提出警告,認為榆關戰事影響國際列車的安全,張作霖不得已乃接受了英國教士揚古、美國教士普來德為中間人的停戰建議。
  6月18日直軍全權代表王承斌、彭壽莘,奉軍全權代表孫烈臣、張學良,在秦皇島海面英國克爾富號軍艦上簽訂了停戰條約,以榆關為兩軍界線,19日起奉軍撤出關外,直軍除酌留一部駐防榆關外,大部都撤回原防。關于張作霖的地位問題,北京政府拒絕撤銷5月10日的處分命令,東三省省議會仍請張擔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并加推孫烈臣、吳俊升為副司令,對北京政府仍然保持獨立的姿態。
  直奉之戰,奉系失敗的原因主要是:
  (一)張作霖看不起吳佩孚。張作霖雖然比吳佩孚小四歲,可是在北洋系統上,卻比吳的地位高多了,張在袁世凱時代就嶄露頭角,獲袁的攏絡垂青,地位僅次于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与曹錕可以分庭抗禮,吳佩孚一直是曹錕下面一員戰將,直到衡陽撤兵時才被國人所知。
  (二)奉張采取聯曹制吳的策略,然而直系究竟是直系,正如曹錕所說,親戚雖親不如部下親,曹錕如不跟著吳佩孚走,自己就失去了憑借。張作霖既已取到東北和西北,又要把持長江一帶地盤,還要控制北京政府財政,這是使曹除了一面倒向吳佩孚外,無他路可以選擇。
  (三)奉張在和戰之間搖擺不定,又希望廣東方面北伐,皖系呼應,自己坐享其成。洛吳則視這一戰為生死存亡之爭,竭其全力以赴。奉軍主力集中東線,而將不可靠的第十六師置于西線前方,蹈了直皖戰時,段祺瑞利用非嫡系軍隊打頭陣,結果也招致陣前起義的覆轍,致使全線受到牽動。
  (四)吳佩孚背城一戰,只能胜不能敗,張作霖敗了可以退回關外,所以缺乏必胜的決心。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