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顏閣攝政徒具虛名,主因由于奉方不予支持,吳佩孚見奉方態度冷淡,乃于15年5月18日電張作霖,請促陸軍總長張景惠、內務總長鄭謙就職。張則有一坦白直爽之效電复吳,否認護法,有兄堅主護憲,弟自不反對,惟因有13年之事,關系人格,難以贊同。查13年黃郛攝閣弟所支持,此時顏又复職弟如何交代。電末并主張在軍事未結束前,中央須以維持軍事外交為重,最好大家能入京見面晤談,并邀集袍澤名流,作一簡單懇切之協商。又電云: “歷次政變,均系政客從中播弄,傀儡武人。東電即系揭破鬼蜮伎倆,素仰質直,如湘事略定,即請北上,見面一談,諸事無不可以解決也。” 這兩通電報,可算張作霖表露了最坦誠的態度。 吳佩孚留在武漢,主要由于湖南問題,他想穩定了湖南再從容北上,可是天不從人意,湖南問題就是無法解決,他北上之期遂一延再延。現在中央政務已成僵局,似乎他不入京和張作霖面談,就沒有可以解決之道,他被迫只好作北上的安排,王怀慶在北京為吳准備行轅,吳來電要四照堂為行轅,第二次直奉戰前,吳就是在四照堂點將,結果一敗涂地,現在吳重返北京,和奉張同為戰胜英雄,他選擇四照堂是有深意的。 張作霖的親信王琦,奉命替張作霖准備行轅,奉張屬意順承王府,王琦負責修葺。 由于吳、張均有赴京表示,時局重心便集中在這兩大巨頭何時入京?以及何時會面? 顏惠慶攝閣后,由于各部總長俱不就職,因此自覺無趣,亟須找台階下。到18日以后,由于吳、張有入京解決時局的打算,顏乃不复言退,財長顧維鈞、農長楊文愷、海長杜錫珪、交長張志潭均表示可以就職。吳的高級代表齊燮元由北京返漢口后,曾電北京,謂杜錫珪、楊文愷、張志潭將于22日赴京。張志潭亦電顏謂俟杜、楊兩位到漢見吳佩孚后,即同車北上。 5月26日吳佩孚派劉玉春率衛隊旅扈從北上。以杜錫珪為留守司令。齊燮元、張其鍠,楊云史隨吳北上。 27日晚吳一行抵鄭州巡視,28日晨抵開封,即晚赴洛陽閱兵。30日回鄭州,立即北上,与閻錫山在石家庄會晤。 31日吳在石家庄開軍事會議,閻錫山、田維勤、王為蔚、王維城均列席。吳以靳云鶚逗留保定,頓兵不進,虛魔餉糈,貽誤戎机,決定免除靳云鶚的討賊聯軍副司令、第一軍總司令、河南省長和第十四師師長本兼各職。派靳為陝西督理。 吳把他身邊三大將之中最有戰功的靳云鶚免職,各方聞訊大為震惊。 5月31日晚,吳佩孚偕田維勤、米振標、王維城、王為蔚專車抵達保定,駐節光園。 吳抵保定時,先一天被吳免職的靳云鶚在車站迎候。 關于靳被免職,傳說原因不一,在當時不僅震動各方,而且引起揣測,据說: 一、靳云鶚主張聯馮討奉,他曾受命入魯攻擊張宗昌,交手后對奉軍的戰斗力估价甚低,可是后來吳決定聯奉,使靳到手的山東地盤,因為吳的聯奉計划而打消,使靳大為怨望。 二、回師河南,河南可以說是靳打下來,可是吳不派他督豫,卻派久戰無功的寇英杰督豫,他只落得一個河南省長,所以靳怨上加怨。 三、孫傳芳對聯奉亦不贊成,他因為有赶走楊宇霆、姜登選的一段舊事,吳聯奉,孫不便反對,因此暗中与國民軍尚保持聯系。孫、靳結合再組“新直系”之謠一天緊似一天。吳初未介意。后來國民軍猛攻大同,閻錫山迭電告急,吳電令靳率部兼程赴援,靳在保定竟按兵不動,奉方疑靳受吳主使有收編國民軍之意,因此奉方亦按兵不動。所以吳如果不去靳,即不能取信于閻錫山,也無法和張作霖合作。 四、傳段其澍往來于保定、長辛店之間,与靳云鶚、田維勤及孫傳芳代表晤談。這就是“新直系”呼之欲出。 吳借閱兵為名,在開封、洛陽、彰德布置軍事,靳部王維城表示絕對服從吳的命令,所以吳遂下令免靳。 吳、靳表面上不傷和气,吳抵保定的當晚,靳隨吳至光園共餐。吳安慰靳說:“人各有志,不可相強,你不贊成聯奉討馮,你就站開,讓別人來干好了。我不勉強你。” 吳委齊燮元兼任第六軍總司令,留守保定,接替靳的職務。 奉張為了配合吳,也解決了吳所不喜歡的趙杰部隊,以示投桃報李之意。張由奉天動程入京的行期也一改再改,他的衛隊旅由張學成率領,于31日晨10時抵天津,分駐河北。 由于吳、張會晤在即,國會議員們乃于5月28日在北京召開參眾兩院行政籌備委員會,議決五項:(一)各以私人分電同鄉議員北上。(二)調查在京議員人數。(三)推代表向顏惠慶索經費。(四)清理文件。(五)審查宣言。29日繼續開會。30日發表宣言,略謂13年11月段祺瑞竊据首都,毀法亂政,國會中斷。現在暴力既除,國家不可一日無國會。茲決在京繼續開會。31日又電漢口吳景濂、廬山張伯烈請克日北上主持。 可是國會議員雖吵得很凶,但沒有人作主,不要說經費無著,甚至連院址也收不回來。 吳、張雖已分別前往北京,但是吳到了保定即裹足不前,張作霖則于6月5日姍姍遲來,也只駐節天津。張是5日晨4時啟程入關,鄭謙、楊毓珣和八大處隨員同行。6日晨抵天津,張學良、褚玉璞、李景林5日晚均赴唐山恭迓。奉天軍署由楊宇霆代拆代行。 張作霖抵津后,直魯聯軍將領當晚在行轅公宴老帥,并開秘密會議。 這時吳、張均同意,雙方各派代表在天津開吳、張預備會議。這是雙方幕僚人員想出來的好辦法,因為吳既固執又武斷,張也不是柔順之輩,兩巨頭見了面,万一一句話不投机,一定當場決裂,真的決裂了,就很難補救。 6月7日上午天津召開吳、張巨頭會議的預備會。奉張派鄭謙、張景惠。直吳派張其鍠、張志潭出席會議,這次會議預定三天,討論內容分為軍事、政治和法律三方面。第一二兩天大家交換意見,對于軍事方面很能協調,就是奉、直兩方合作進攻西北國民軍,奉軍攻多倫,吳軍攻南口,直魯聯軍任后方,各軍糧糈自籌,吳、張相約不与國民軍單獨媾和。至于政治方面,顏惠慶攝閣問題奉方本采杯葛,而法律方面國會問題更為張作霖所反對,這樣一來,天津會議中三大問題只有三分之一可以解決,三分之二都無法達成協議。張作霖乃電召楊宇霆入關,楊于9日晚抵津,即晚偕鄭謙、張景惠与張其鍠、張志潭繼續會議。楊發表反對護憲的三大理由:(一)奉天在段執政時代已自由任免官吏。吳現在也是自由任免疆吏,兩人所行所為都与憲法精神不符,此時高喊護憲,至少吳、張兩人所派的疆吏和官吏均不合法。(二)如果依從憲法,憲法規定軍費的支出不能超過國家財政收入四分之一,可是現在的軍隊,事實上數額超過了憲法規定若干倍。(三)憲法中規定軍隊是義務征兵制,今天亦辦不到。 奉方提出的理由都好像很有道理,總之奉方就是不贊成護憲,因為憲法是曹錕所頒,而第二次奉直戰爭,奉方就是高舉反對賄選的大旗對曹,今日若護憲,是自食其言。6月10日整天會議,初步獲致的結果是:(一)不談憲法,(二)軍事合作,(三)顏閣過渡,自動辭職。11日開末次會議,當夜10時楊宇霆、鄭謙假張志潭宅宴張其錦,張其鍠,即于12日晨离津赴保定向吳佩孚報告天津預備會議經過及結果。張其鍠离津后,楊宇霆也于當天折返奉天。 張其鍠抵保定后,即赴光園謁吳,就天津會議中奉方具体態度娓婉向吳分析,如果在維持顏閣一事上堅持,必与奉方決裂,顏惠慶的攝政內閣僅為直系保持顏面,只要面子過得去,即應找台陛下。吳佩孚對張其鍠的報告很重視,遂不再堅持顏閣問題。 現在時局重心問題轉到顏內閣身上,變成顏惠慶下台可以促成吳、張兩巨頭會晤,而吳、張會晤對中央大局才能有所開展,因此協調的箭頭轉到顏惠慶用什么方式下台?既然要保持吳的面子,先要讓顏的內閣開成一次內閣會議,在此以前,顏雖宣布复職,可是內閣各閣員一半以上都沒有就職,在實質上還不是一個內閣,因此吳的親信便亟亟奔走促成顏閣和閣員就職。張其鍠代表吳于6月18日入京,邀請攝政總理顏惠慶、財長顧維鈞、交長張志潭、法長張國淦晚餐,商量促成顏閣辦法。由張其鍠電邀逗留天津的內長鄭謙,鄭于19日晚來京,于是吳、張雙方代表又在北京開第二次預備會議,這次會議的主題是研究顏閣下台的手續問題以及吳、張入京日期。最后雙方更邁進了一大步,就是不再提護憲護法問題,以減少外界以訛傳訛。當晚張其鍠回保定,鄭謙回天津,分別向吳、張報告北京預備會議詳情。 6月20日下午4時,顏惠慶攝政內閣召開第一次內閣會議,也是最后一次會議,內長鄭謙、陸長張景惠、外長顏自兼、財長顧維鈞、農長楊文琦、海長杜錫珪、法長張國淦、交長張志潭均出席,會議決定,推杜錫珪代理國務總理,顧維鈞并辭外交總長。 杜錫珪代理國務總理后,以田應璜為內務總長、任可澄為教育總長。并正式通告杜錫珪于6月23日就任代理閣揆。 北京國務院并于23日通電全國,略謂: “政樞中斷,內政外交動呈險象,京師根本重地,同人等經各方敦促,不得不勉為事實上之維持。越月以來,區區苦心,當能共諒。現軍事正在積极進行,而關稅會議繼續談判,自顧菲才,實難胜任。亟請另選賢俊,主持一切。庶目前外交軍事可賴推行,將來完成法律問題亦可循序而達。” 這一道通電,前半段是敷衍奉張,后半段為秉承吳孫,措詞對雙方均能兼顧。 杜錫珪在吳佩孚一年半以前乘決川艦浮江兩湖的時候,曾暗中救了吳,因當時段祺瑞密令海軍夜襲吳的座艦,杜錫珪在千鈞一發的當口通知吳及時逃脫,否則吳可能就死在長江江上了。有這一段患難交情,所以顏惠慶內閣辭職后,吳即請杜代理,以作為投桃報李。 顏閣問題,吳、張各讓了一步,既維持了吳的顏面,又尊重了張的意旨,這一來吳、張會面的障礙總算勉強撤除,剩下來的問題就比較可以協調了。 北京國會議員希望在張作霖未入京以前做成事實,可是大老板還沒有取得協調,無槍無勇的議員能有何作為呢? 杜錫珪的代閣勉強成立,這個代閣的目的,是促成吳、張的入京,并且表示吳、張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預備會議,都已順利完成了他們的工作。因此杜代閣后,即分別電迎吳、張入京。 6月25日,張宗昌、張學良,由天津赴北京,為奉張布置。第二天張作霖入京,當晚5時抵京,下榻順承王府,即接見奉系將領及杜閣閣員。并專訪趙爾巽、王士珍等北洋元老。 吳佩孚于27日离保定,即晚宿長辛店,28日晨始入京,下榻王怀慶寓。 張作霖在吳抵王怀慶寓后,即驅車往訪,吳在大門口歡迎,兩人攜手入花廳,打了一陣哈哈,張乃告辭。吳在張走后即出門拜客,先訪趙爾巽和王士珍,然后赴順承王府答拜張作霖,張亦降階相迎。 吳比張長兩歲,奉張結交了這位新把兄,樂得無以复加,嚷著要照相以留紀念,吳、張并立前排中央,張宗昌個子最高,有鶴立雞群之感,照相人對好了光不敢照相,吳有點不耐煩,呵欠連連,張正興高采烈,以為相机出了毛病,那知是張學良用手做王八姿勢,放在張宗昌頭上,所以照相人不敢把這個怪樣攝入鏡頭,等到老將回過頭時,兩個小張才嚇得裝起正經面孔,攝影才告完成。 中午代理國務總理杜錫珪和顧維鈞、張國淦、任可澄、楊文愷、張志潭等五閣員假怀仁堂盛宴款待雙方,奉方為張作霖以下八人,直方為吳佩孚以下八人,并邀趙爾巽、王士珍、孫寶琦作陪。 正式的兩巨頭會談也是在怀仁堂舉行,這個全國所矚目的吳、張會議并無形式,亦無程序,僅在宴會前兩人在怀仁堂的后客廳密談了30分鐘,就告結束,亦無公報發表,大家對他們的密談也諱莫如深。其實所有問題都在預備會議中解決了。 這個吳、張巨頭會議,事前足足地籌備了一個多月。勸駕、促駕、協調、協商,极盡口舌之勞,奔走之苦,迄兩巨頭見面,不過30分鐘的密談而已。 人世間的變幻真是白云蒼狗,民國11年直皖戰后,張作霖和曹錕在天津開巨頭會議時,當時吳還是一個師長,張作霖已是大帥,頗有羞与吳共几而坐之勢。后來吳在洛陽做起堂堂巡閱使被尊為大帥后,曹晉級為老帥,張气得也自封為老帥,他的儿子張學良被尊為少帥。如今時移勢易,吳佩孚卷土重來,張卻從三層樓自動跑下二層樓來与吳握手,且把正位讓給了吳,“吳二哥”叫得親熱万分,比和曹錕的親家還要親密。 張宗昌和新任直隸督辦褚玉璞備了兩份門生帖子送到吳的行轅,吳謙遜不遑,改送了兩份蘭譜以敷衍他們的面子。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