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十三回 兩次策划登陸英國 法國實力一落千丈


  在16—17世紀的殖民角逐中,似乎存在一個鐵的規律:歐洲列強誰擁有制海權,誰就能在世界上逞雄!昔日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這些國家,論其領土、人口,只不過是一個彈丸小國。然而,當它們擁有先進的航海技術,憑藉著船堅炮利的遠航船隊,控制住重要的航海通道時,小小的西班牙、葡萄牙居然瓜分了整個地球,占据了連他們自己也搞不清楚的龐大的殖民領土。后起的荷蘭,工業不算發達,實力也遠遜于英國和法國,但當其遠征艦隊和商船隊在海洋上占据优勢的時候,這個“海上馬車夫”馳騁海疆,橫沖直撞,把葡萄牙、西班牙殖民主義者不斷地從西非、印度、印度尼西亞等殖民地上擠了出來,霸占了那里的商業貿易,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在世界殖民主義歷史上顯赫一時。后起的法國和英國早已從它們的發家史中悟出了“欲霜世界,先霜海洋”的訣竅,在其國力強盛之際,紛紛撥款,加強海軍建設,隨著英、法海上力量的增強,兩國在制海權方面展開了長時期的、殊死的搏斗。這种搏斗貫穿于列強殖民角逐的始終,直接影響著殖民勢力的擴展和縮小,從而導演出一幕幕的活劇。

  法國建立令人膽寒的海軍

  在路易十四時代,法國正處于鼎盛時期。這個令人生畏的國家擁有一支無比強大的陸軍。為了使法國強大到超出本國的期望和令歐洲懼怕的程度,進而擴大在世界的勢力范圍、稱霸世界,法國政府重視海軍建設、擴建海軍設施。到1681年,法國已經擁有水兵6万名,并建立了邊防要塞部隊和港口內的海軍警衛隊,規定了同陸軍軍紀同等嚴格的規章紀律。与此同時,瀕臨地中海的土倫港、大西洋方面的布雷斯特港、敦刻爾克港、勒阿弗爾——德——格拉斯港、羅什福爾等港口都已用巨款新建和改建完畢,并隨建一批兵工厂和良好的倉庫,僅土倫港一地便可泊碇百艘戰艦。法國海軍在其羽翼丰滿之后,便派出分艦隊,掃蕩飽受的黎波里和阿爾及爾海盜騷扰的海洋,制造和使用載有炸彈的小槳帆船的技術,把沿海城市化為灰燼,并首次在艦船上使用臼炮,襲擊阿爾及爾城市,使這個城市受到重大損失,并迫使阿爾及爾、突尼斯、的黎波里降服法國。
  熱那亞共和國正在為西班牙修造四艘槳帆戰船,法國國王派出他的特使禁止放船下水,并且威脅說,如果它抗命不從,就立即加以懲罰。熱那亞人被法國國王這一干預他們自由的舉動所激怒,又過分相信西班牙的援助,因而對法國國王的要求不予理睬。于是,法國便派出14艘巨型戰艦,20艘帆槳戰船、10艘炸彈船、多艘3桅戰船組成的討伐艦隊駛出土倫港。艦隊抵達熱那亞后,10艘炸彈船在該港投下14000枚炸彈,從而把“美麗的熱那亞”的部分大理石建筑化為灰燼。14000名士兵登陸后,直向城門沖去,焚毀了郊區圣一皮埃爾·達雷納。法軍的猛烈進攻,終于迫使熱那亞的執政宮臣服了法國國王,“國王以他接見我們的方式,剝奪了我們心中的自由”。
  羅馬教皇這個自恃有權划分世界、具有至高無上權威的宗教領袖,一向自以為优于其它國家君主。教皇親自出錢幫助德意志帝國和波蘭抵抗土耳其、派出帆槳戰船援救威尼斯人,譴責法國國王的海上擴張。對此,路易十四馬上作出反應,派出使節去頂撞教會,并且不顧教皇的禁令,使節在全副武裝的海軍衛隊隊員400人,志愿軍軍官400人和穿制服的仆役200人的護送下進入羅馬,在他的豪華宅邪、兵營以及圣路易斯教堂設置崗哨、進行巡邏,對教皇進行侮辱。
  英國國王詹姆斯被廢黜后,受到“這個家伙為了一台彌撒而拋棄了三個王國”的嘲笑。法國國王派遣艦隊和大使護送他到愛爾蘭。英法爭奪大西洋的制海權一決雌椎的戰斗終于打響了:法國艦隊的72艘大型艦船向英荷艦隊發動了猛烈的攻擊,英荷聯合艦隊的60艘艦船經過頑強的抵抗,几乎全軍覆沒,其中有17艘或破損不堪、或桅杆折斷的艦只返回本國海岸后,不是擱淺就是被燒毀,其余艦只或開往泰晤士河,或藏身于荷蘭海岸的沙洲群里。法國在這次戰斗中,卻連一只小艇也沒有損失。法國在海戰中終于奪取了制海權,差不多兩年內,海上除了法國的船只以外,沒有別國的船只。

  登陸英國的兩衣企圖

  詹姆斯國王在英國失敗后,被迫返回法國,法國國王一貫庇護他,決定采取決定性行動來改變他的命運:派遣2 名法國軍隊在英國登陸。在國王的命令下,法國軍隊迅速集結,300余艘運輸船升火待發,停泊在諾曼底的48艘戰艦等待從土倫駛來的30艘艦船的會合。然而由于風向改變,以槳帆為動力的艦隊不能和諾曼底的艦隊會合了。而諾曼底艦隊卻遭到近百艘帆船的英荷艦隊的進晚數量占优勢的荷英艦隊同法國艦隊經過10個小時的激戰,連續追擊法國艦隊達2天之久。法國的40艘大型戰艦,其中包括144門大炮的戰艦兩艘在岸邊擱淺,為了不讓敵方燒毀這些船只,船長自己放火焚燒了。
  地中海的咽喉直布羅陀是一個固若金湯的要塞。這星一長串的懸崖絕壁使人無法接近大陸。沒有港口,海灣漫長,既不安全,風浪又大。這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天然要塞。企圖運兵登陸的船只因為易于受風暴和防浪堤上炮火的襲擊而很難立足。所以,這座城市的市民僅僅依仗自身的防衛力量,便可保衛這座城市免受千艘戰艦、10万大軍的入侵。英國軍隊出其不易的在位于這座城市背后的北面地峽登陸,一些水手划船來到防浪堤下,并加以占領。隨之大股部隊沖向防浪堤,占領了這座城市,獲得了首批重要戰果。
  緊接著,英國艦隊在馬拉加港向法國海軍艦隊發動進攻。當時的法國艦隊共有50艘戰列艦,24艘帆獎戰艦船。法國艦隊審時度勢,以守為攻,光榮撤退,使艦隊未受任何損失。但是,法國國王卻于1705年8月派遣13艘戰列艦進攻直布羅陀,同時派遣一支法國陸軍從陸上包圍這座城市。這雙重的魯莽行動使法國陸軍和艦隊同時覆滅:部分船艦被風暴摧毀;另一部分在接舷戰中被英國人俘獲;還有一部分在西班牙海岸被焚。從這一天起,法國的制海權衰落了,大西洋和地中海暫時不再出現法國的龐大艦隊。
  1706年至1707年,法國在海陸兩面受到夾擊,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与此同時,它的宿敵卻逐漸強大起來,蘇格蘭和英格蘭合并成為一個王國,葡萄牙軍隊和英國軍隊在進軍途中,勢如破竹,攻下他們遇到的所有要塞。英國人占領直布羅陀后,打通了通向馬德里的道路,并在馬德里宣布查理大公為西班牙國王,從而取代了路易十四的孫子腓力五世。英國艦隊乘胜前進,直逼土倫港前開炮轟擊。据說,如果這支艦隊作戰稍加努力,考慮稍加周密,行動更為審慎,配合更為密切,土倫就會淪陷;沒有沒防的馬賽更加抵擋不住敵人的進攻,法國很可能馬上丟失兩個省。法國以大片土地慘遭踩跪的代价,分散了敵人的力量,從而逃脫了一次被入侵的危險。
  歐洲人沒有料到,當法國國力衰竭之際,路易十四竟不顧英國艦隊覆蓋海洋,竟有足夠的崇高气魄和人力物力去親自進行另一次入侵大不列顛的嘗試。1708年8月,在著名的敦刻爾克港,8艘戰列艦、70艘運輸船升火待發,6000人登上船艦。時机似乎十分有利,蘇格蘭只有正規部隊3000人,英國的防務空虛,它的士兵遠在佛蘭德爾,正有任務在身。但是抵達英國本上必須渡海,英國人在海上擁有一支由將近50艘戰艦組成的艦隊,并對法國的登陸企圖采取了預防措施。意外的事件打亂了法國這一行動,倫敦政府甚至來得及從佛蘭德爾調回12個營的部隊來抵御法軍可能的進犯。法國坐失良机,其登陸英國的企圖又一次流產了。
  法國海軍力量衰落了相當一段時間,英國保持了在大西洋的海上霸主地位。直到七年戰爭之后,法國才建設了一支設計先進、武器精良、航速快而机動性強的強大艦隊,在布勒斯特港集聚了32艘大型戰列艦,裝備了近3000門大炮,准備出海向英國挑戰。當法國艦隊与英國護航艦隊相遇時,雙方展開了空前激烈的戰斗,法國艦隊以其火力猛烈、机動性能好的优勢,使英國艦隊傷亡506人、帆纜索具大量損坏,被迫退出戰爭,法國取得沉寂几十年以來的第一次胜利,也使法英海上角逐漸進入了新一輪的競爭——這是后話。十八世紀上半葉,歐洲的王位繼承戰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連綿不斷的王位繼承戰爭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死于法國專制制度解体及對外政策節節失利的時期。他的曾孫年僅5歲的路易十五繼位,由奧爾良公爵腓力攝政,將國家權力集中于從屬攝政的大部大臣手中。腓力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解決了路易十四遺留下來的經濟困難,償清了政府大量債務,使一些宮廷顯貴和大投机商也獲得了丰厚的利益,法國的經濟發展出現了回升。
  路易十五在外交方面,先是為了對抗西班牙、奧地利和俄羅斯三國聯盟,對勁敵英國采取逢迎屈就的態度,后來對外轉而同西班牙和解,以破坏奧西聯盟。當時的法國本來可以避免介入歐洲大陸的一些戰爭,可是這個以奢侈聞名的法國國君參加了波蘭王位繼承戰爭(1733∼1735)、奧地利帝位繼承戰爭(1740∼1748年)和七年戰爭(1755∼1763年),戰爭的結果,法國喪失了在美洲的殖民地,宣告了法國在印度政策的徹底破產,從而嚴重地損害了資產階級的經濟利益。
  18世紀前半期,波蘭國內已腐朽不堪,岌岌可危。俄羅斯、法國以及其他列強之間展開了斗爭,力圖將波蘭置于自己的影響之下。身兼波蘭國工的薩克森選帝侯奧古斯都二世去世的時候,俄羅斯和奧地利支持他的儿子奧古斯都三世為波蘭王位的候補人。法國因路易十五的妻子是斯塔尼斯拉夫的女儿瑪麗亞,為了使王后成為一位國王的女儿,便极力推舉曾做過國王但已被推翻的斯塔尼斯拉夫·例琴斯基做候補人。為了使列琴斯基登上王位,法國駐華沙大使花了300万利維爾來討好波蘭人。為了吸引俄羅斯人和奧地利人的注意力,有一個騎士假裝列琴斯基,在布勒斯特堂堂皇皇地登船前往波羅的海,而這時真正的列琴斯基卻喬裝成商品推銷人秘密潛入華沙。路易十五听說俄羅斯女皇和過去一樣對法國有好感,便派了一個修道院長為密使前往俄羅斯,向女皇建議斯塔尼斯拉夫·列琴斯基為波蘭國王。這位修道院長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經常改換裝束,隱姓埋名,最后終于抵達彼得堡,但他很快便從那里被押解出境。法國的努力紛紛受挫:波蘭貴族得到法國的金錢后,不大愿意為法國的榮耀而同俄羅斯和奧地利作戰,不久便各行其是;同時,波蘭本國又出現了一派相當有勢力的人物反對列琴斯基;法國企圖唆使瑞典、土耳其同俄羅斯為敵也遭到拒絕;法國企圖用自己的力量保護列琴斯基,但開往但澤的艦隊被俄羅斯艦隊擊潰,法國的登陸部隊全部被俘。在法國計窮力竭、損兵拆將之后,听任自身力量支配的波蘭,當然順從了奧地利和俄羅斯的要求。
  奧地利帝位繼承戰爭則又是另一种結局。歐洲30年戰爭之后,德意志在政治上已徹底沒落,呈現出一片狼狽不堪的景象。据德意志人自己說,一年有多少天,德意志便有多少個國家(實際上甚至還要多些)。所有這些號稱國君的小可怜虫,生活相當凄苦,經常缺錢用,于是便尋恩用特殊方法發財致富。為了取得財政補助,他們把自己的軍隊出讓給任何愿意為此而付錢的人,從而出現了販賣士兵以及連同士兵和祖國一起販賣的最無恥的行為。僅僅半個世紀的時間,德意志諸侯便用這种辦法從法國掙得13700多万利維爾,從英國掙得4650多万英鎊。這种生意如此有利可圖,以至弄得德意志諸侯圍捕自己的臣民,把他們掠去當兵,然后整軍整團地賣給富有的同盟者。一個黑森君主曾將一支17000人的軍隊賣給英國,作為代价,除賠償傷亡以外,他還得到280万英鎊。漸漸地,在德意志這种政治混亂局面中,出現了兩個大國,奧地利和普魯士。
  普魯土國王腓特烈一世,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參-加了共同對付法國的大同盟,曾出兵4万人,在布侖漢戰役中頗有建樹,具有相當的地位,成為一個對法國构成威脅的國家。在烏德勒支條約簽字的兩個月前,腓特烈一世去世,他的儿子腓特烈威廉承繼王位。這個勤勉、暴戾、野蠻的君主,在政府各部門中都厲行節約,把這個王國的財政整理得有條不紊,并把他的陸軍從5万人擴充到8万人。他的部隊軍官的來源是強迫所有合乎服役年齡的貴族進入軍校受訓,并在結訓后人部隊服務。這個部隊的紀律和訓練十分嚴格,訓練又是如此野蠻,以至于他的儿子認為實際作戰,也許要比軍營中的生活還要舒服一點。腓特烈二世統治的普魯士是一個高效率的國家,具有充裕的府庫和歐洲訓練最优良的陸軍。
  奧地利當時的版圖雖然大于普魯士,但是其實力卻遜于普魯士。由于奧地利擁有廣闊的版圖,而勢力趨于衰落,因而引起大陸上一些封建王朝的覬覦。奧地利哈布斯堡君主查理六世在世時,曾頒發“國事沼書”,為預防哈布斯堡王室所有的“世襲領地”被分割,若無男嗣,當由長女繼承。該沼書陸續取得歐洲各大國的同意,它們承認奧國的長女有繼承權。然而,在1740年查理六世去世后,普魯士、法國、巴伐利亞、薩克森、西班牙、撒丁等國,根据各种理由拒絕承認查理六世的長女瑪麗亞、鐵列西亞的合法繼承權,并進而要求哈布斯堡王室的土地。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剛一即位,便不顧他的先人給他留下的關于承認查理六世的女儿瑪麗亞·鐵列西亞為奧地利帝位繼承人的遺訓,以“要是必須進行欺詐的話,那么最好是我們去欺詐別人”,要求鐵列西亞用富饒的工業區西里西亞來換取此种承認。在鐵列西亞拒不接受的同時,腓特烈命令軍隊越過西里西亞邊界,向布里斯芬進發,從而揭開了奧地利帝位繼承之戰的序幕。
  鐵列西亞立即向其他國家求援。當時法國奉行其傳統的反哈布斯堡王室的政策,決定利用鐵列西亞的困難處境。腓特烈二世向法國大使保證說:“如果打贏,將同法國均分”。法國人想稱雄歐洲,越過了萊茵河;巴伐利亞的查理士亞爾培為了想爭奪地盤,也侵入了波希米亞;撒克遜人和沙阜人也參加了對奧地利的攻擊;而英國和荷蘭則准備進攻法國,以間接支援奧國。腓特烈在巧屠希茲大敗奧軍,并与法國締結同盟。可是普魯士國王在同法國、西班牙、巴伐利亞締結了關于瓜分奧地利遺產的協定之后,還同奧地利締結了秘密協定。他向鐵列西亞保證說,除了西里西亞、布列斯拉夫里和尼塞城市外,不再提出其他要求。為了表示自己忠于盟國,他還同鐵列西亞約好佯裝包圍尼塞兩個星期,然后宣布該城市投降。
  奧地利在擺脫了普魯士的壓力之后,鐵列西亞遂准備兼并巴伐里亞用以抵補在西里西亞的損失,在奧軍連連擊敗法軍、追使法軍退出布拉格之后,腓特烈認清了奧國的胜利足以導致普魯士的衰亡,于是,普魯士再度加入戰爭,并侵入奧國。但普軍很快被奧軍擊敗,被迫退出了奧國。普軍重整旗鼓,再次進攻奧國,終于在1745年12月打敗了奧撒聯軍,取得了決定性的胜利。腓特烈為了不使法國坐收漁人之利,并不想在奧國人的身上尋求完全胜利,當鐵列西亞向普魯士求和時,奧普雙方在追斯登簽訂了和約。
  根据追斯登和約,西里西亞和格拉茲都割讓給普魯士,其條件是腓特烈支持鐵列西亞的繼承權。就這樣,腓特烈獲得了160D0平方哩的土地和100万的新人口,回到柏林之后,他就上尊號為“大帝”。

  埃京斯·拉·夏佩勒條約的整訂

  戰爭又拖了3年,普魯士完全置身事外。最后,所有的交戰國,除了奧國以外都感到厭戰了,交戰各國遂于1748年10月—11月之間,簽訂了一個總和約,即《埃克斯·拉·夏佩勒條約》。
  條約規定“對1713年4月19日關于已故皇帝查爾斯六世給予他的女儿、現統治匈牙利和波希米亞的女皇和根据上述詔書所規定的次序給予她的世世代代的后裔的全部繼承權問題的國事詔書作出保證的与本條約有關的各國,現以可能的最适當的方式重申該沼書。但是,已經由上述皇帝或上述女皇作出的讓与和本條約規定的讓与除外”。這就是說,瑪麗亞·鐵列西亞的繼承權雖然獲得了承認,但為此要付出相當的代价:
  條約第三條規定要以最完善的方式确認和最嚴格地遵守和履行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條約,1667年和1670年大不列顛和西班牙國王之間的馬德里條約,1678年和1679年尼米根和平條約,1692年雷斯維克條約,1713年烏德勒支條約,1714年巴登條約,1717年海牙三國同盟條約,1718年倫敦四國聯盟條約和1738年的維也納和平條約,強調上述條約“如同逐字載入本條約一樣”。
  條約的第六條雖然官冕堂皇地規定鐵列西亞女皇“應完全地和和平地占有她戰前的低地國家和其他地方占有的一切”。同時進一步指出“但本條約另有規定者除外”。這個另有規定是:
  “聯合邦國會(荷蘭)應完全地和平地占有貝爾根一奧帕一米姆和邁斯特里黑特地方,如同他們戰前占有那樣,以及它們戰前在荷蘭佛蘭德斯、布拉邦特和其他地方所占有的一切”。
  “撒丁國王應以同樣的方式,在同樣的時間內,全部地取得和保有薩瓦公國和尼斯地區,以及在戰爭中從該國王手中侵占和奪取的所有各邦、各地區、地方和要塞”。在本條約第十二條還規定“撒丁國王陛下仍應保持他從前和最近享有的一切。特別是1743年取得的屬于帕維森一部分的維杰瓦納斯奎和安吉亞里縣,正如這位君主目前由于對他所作的讓与而占有它們一樣”。
  “熱那亞共和國也應在同樣的時間內,全部地取得和保有在戰爭中從它們手中侵占和奪取的各邦、地區和要塞”。在本條約第十四條還規定屬于上述地方任何性質的財物、地租和收入,共和國的每一個成員,“應重新擁有、享有和自由處理所有的存款”。
  條約的第七條規定,“鑒于應將帕爾馬、普拉森夏、瓜斯塔拉各公國讓与最尊貴的小唐菲利普,作為一項產業,但應保留下列權利,即在兩西西里的國王陛下繼承西班牙王位之后,以及上述最尊貴的小唐菲利普突然去世而未留下后嗣,應將上述三個公國歸還給現在的占有者”。
  條約的第九條還規定法國“保證在互換本條約批准書之后的六個星期內,或可能更早地歸還它在低地國家取得的全部戰利品”。針對涉及距离遙遠的美洲地區,英國決定派遣兩名高級顯要人員為人質索取賠償,“直至那里收奎!了一份關于歸還稱為布雷頓角的羅血爾島不口大不列顛國王陛下的軍隊或臣民在過去或在簽訂臨時條款之后,在東印室或西印度群島可能獲得的戰利品的确實可靠的報告”。
  鑒于王位繼承戰事頻繁。英國在條約中爭取了對其王位的認可。條約的第十九條指出:“1718年8月2日在倫敦簽訂的四國同盟條約第五條中包括有對于目前掌握統治權的大不列顛國王陛下家族對大不列顛王國繼承和保證,根据這一條款,對有關取得大不列顛國王稱號峋人和他的男女后裔的一切已作了規定,這一條款現由本條款明确地予以确認和重申,正如載人本條約之內一樣”。
  縱觀整個奧地利帝位承繼戰爭,奧地利瑪麗亞·鐵列西亞以其割讓西里西亞和奧屬意大利的土地換取了對其繼承權的承認;胃口很大的法國不僅一無所獲,反而將其在美洲占領的屬地讓出去;英國除了換取對大不列顛王位繼承承諾的一紙空文外,也不過保持了它以前所征服的上地。戰爭使普魯士所兼并的土地獲得了保證,雖然也還有少數极小的領土調整,但大致恢复到戰前的狀況。侵略的結果雖然使普魯士國王頗感欣慰,但是這個滿紙華麗的詞藻的條約只不過是暫時的休戰協定而已。

  ------------------
  幻想時代http://www1.gameforever.com/aoe/hx/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