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上海光复的第二天,蘇州、流州同時宣布獨立,成立軍政府。 上海革命党人在准備起義時,便策動江蘇獨立。光复會上海支部總干事李燮和派柳承烈、張通典到蘇州活動。同盟會派徐文斌到蘇州楓橋新軍45標進行聯絡,新軍中的革命分子已躍躍欲試。 江蘇省城蘇州兵力十分空虛。新軍名為一協,即第23協,協下屬只有一標即第45標。協統艾忠琦不能控制部隊。45標統帶劉之洁傾向革命,向江蘇巡撫程德全進言: “時局轉移視鄂胜利及他省響應与否;倘長江各省響應日多,蘇居其間難獨异,宜沉机觀變,以俟時耳。” 程德全事實上已無法控制局勢,表示:“值此無可如何之際,此舉未始不贊成,務必秋毫無犯,勿扰百姓。” 11月4日,上海光复,江蘇獨立的時机成熟。這日上午,45標正在操練,統帶劉之洁從撫署回來,登上操場旁土丘上,集合隊伍,高聲道: “武昌起義以來,瞬已二旬有余,各省先后響應者絡繹不絕,天命人心,于此可見。滿清政府不久推翻,可操左券。蘇州所以不敢冒昧從事者,因布置未妥,恐流血殃民,徒滋紛扰而無濟于事。現在時机成熟,不日即可宣言獨立。” 官兵听罷喜形于色,准備行動。 這天,蘇州城內傳出消息,言今晚6時,新軍營有馬隊入城,宜家制白旗以待,嚴扃門戶,毋早睡。 晚上,上海民軍50人從上海乘火車赴楓橋同新軍會合。新軍士兵向隊官請領子彈,隊官初時未允,嗣見士兵不散,遂一律發給。 5日拂曉,新軍馬隊、步隊、工程隊、輜重隊偕上海民軍一律臂纏白布入城。隊伍來到撫署,謁見程德全,擁為都督。 程德全字雪樓,四川云陽人,做過黑龍江巡撫,奉調江蘇才一年多,他在清朝封疆大臣中,可算作較為開明者,同國內立憲派首領、江蘇諮議局議長張謇交往頗密。武昌首義后,曾全力鎮壓江蘇人民的反清斗爭,并串通立憲派,電請清廷改組內閣,宣布立憲。后見大勢已去,表示同意江蘇獨立。 起義官兵隨即給程德全送上印信。印信用硯石一方刻其底,文曰:“江蘇都督印。” 江蘇省提法司左孝同、巡警道吳肇邦、新軍協統艾忠琦等聞變逃走,左路巡防營管帶戚從云被變兵所殺。 江蘇宣告光复,都督府設在都練公所,劉之洁任蘇軍統領,顧忠琛任參謀廳長,蔣懋熙為巡警道,應德閎任財政司長,江紹烈為司法司長,黃炎培、沈恩孚、羅良鑒為秘書,李平書為民政廳長。其余官吏一仍其舊。都督府門前,懸有紅字白旗一面,上書“中華民國軍江蘇都督府”,傍有“興漢安民”四字。 江蘇省諮議局解散。在拙政園成立省議會,原諮議局議員55人到會,程德全親自蒞會,宣布開會宗旨。諮議局議員搖身一變,成為省議會會員,遂由會員公推議長,張謇選為會長,蔣炳章為副會長。 當時就有人記下江蘇獨立的情形:“蘇州光复時,沒有絲毫變動,僅用竹竿挑去撫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須破坏之。” 浙江同江蘇同一天宣布起義。 浙江的革命党人大多在新軍中。浙江省早先就有武備學堂、弁目學堂、陸軍小學堂、炮工學堂等。這些學堂的教官和畢業生,多數人后來成為浙江新軍中的革命党骨干力量。 早在1905年,同盟會重要干部秋瑾就到杭州從事革命活動。秋瑾字璇卿,號競雄,又稱鑒湖女俠,浙江山陰人。1890年,15歲隨父入湘,依父母之命嫁給湘潭富紳子弟王廷鈞。1902年王廷鈞納資捐得戶部主事,秋瑾隨其去北京。她目睹民族危机深重,清政府腐敗無能,決心獻身于救國事業,于1904年沖破封建家庭束縛,自己籌資留學日本,先入駿河台中國留學生會館所設的日語講習所補習日文,繼入青山實踐女校。她積极參加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与陳擷芬發起“共愛會”,和劉道一等組織“十人會”,創辦《白話報》,鼓吹推翻清朝封建統治,提倡男女平權,并參加馮自由等在橫濱組織的“洪門天地會”,受封為“白紙扇”,即軍師。1905年回國,春夏間,經徐錫麟介紹加入光复會。7月再赴日本,加入同盟會,被推為評議部評議員和浙江主盟人。1906年初回國,在上海与易本羲等創辦中國公學。与尹銳志、陳伯平等設立“銳進學社”。又創辦《中國女報》,以開通風气,提倡女學,聯感情,結團体,為日后創設中國婦女協會打基礎為宗旨。僅出二期而止。旋至諸暨、義烏、金華、蘭溪等地聯絡會党,響應萍瀏醴起義,未果。繼与徐錫麟分頭准備浙、皖兩地同時舉事,被推為大通學堂督辦,往來滬、杭間,聯絡滬、杭軍隊与會党,組織光复軍,徐錫麟為首領,她為協領。預定先由金華起義,處州響應,誘清軍离杭州然后以起義軍渡江攻杭州,如不克,則帶隊回紹興,由金華、處州入江西,攻安慶,事敗,清軍包圍大通學堂,她与少數學生持械抵抗,失敗被捕。紹興知府貴福深夜提審,她堅貞不屈,僅書“秋風秋雨愁煞人”七字以對,就義于紹興軒亭口。 秋瑾在杭州時,曾運動弁目學堂周亞衛等加入光复會。朱瑞、周鳳岐、呂公望、夏超、俞煒、葉頌清、徐世鑣、傅孟等軍界人士加入光复會。秋瑾有光复會、同盟會雙重身份,朱瑞等也既是光复會員,又是同盟會會員。在浙江新軍軍官中,還有一批人加入了同盟會,如顧乃斌、來偉良、黃元秀等。日本法政大學留學生、同盟會會員褚輔成歸國后,擔任同盟會浙江支部支部長,1907年被推舉為浙江諮議局議員,同新軍有密切聯系。 至1911年,浙江軍界中下級軍官中已有不少人是革命党人,如第81標代標統朱瑞,營督隊官俞煒,第82標3營管帶顧乃斌、教練官吳思豫、馮熾中,督隊官傅孟,炮隊隊官徐士鑣,工程營隊官來偉良,陸軍警察營督隊官童保暄,旗官傅其永,隊官王桂林,輜重營管帶韓紹基,陸軍小學隊長葛敬恩、周亞衛,督練公所科長黃元秀,科員呂公望等。起義前夕,82標標統周承棪,經吳思豫聯絡,同意參加革命。 上海革命党人有不少是浙江籍人,同盟會方面,陳其美是湖州人,黃郛是杭州人,蔣介石是奉化人,王逸是嵊縣人;光复會方面,尹銳志、尹維峻是嵊縣人。滬杭有鐵路相通,當天可以來回。武昌首義后,陳其美曾多次到杭州,約集顧乃斌、褚輔成、呂公望、朱瑞、黃元秀、吳思豫、俞煒、童保暄、傅孟等,在西湖白云庵意周和尚處密議,策划起義。 杭州新軍兩標都駐扎在城外,每個士兵所帶子彈不滿5粒,城內駐有防旗營,兵多械足,巡撫衙門駐有巡防營1營,衛隊兩連,軍械局內也有巡防營駐守,新軍進城需要城內配合。新軍工程營駐在城內,該營管帶田繼成早已辭職,由左隊隊官、同盟會會員來偉良兼代。來偉良表示,愿在城中首先發難,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劈開几處城門,將城外新軍放入城內。 10月23日,陳其美派黃郛、蔣介石到杭州,召集褚輔成、朱瑞、顧乃斌、韓紹基、葛敬恩、吳思豫、周亞衛等人開會,部署起義的准備工作。決定在橫箭道巷李絅棠家設臨時机關,存儲軍需彈藥物品,及接洽外地來杭人員。上海又先后派庄之盤、吳文禧等人運去炸彈和送去經費。 浙江革命党人同撫署衛隊長金富有、軍械局守備隊長吳秉森等取得了聯系。 11月3日,上海發難,黃郛、蔣介石同浙江革命党人褚輔成、顧乃斌、俞煒、童保暄、葛敬恩、徐士鑣、吳思豫、王桂林、韓紹基、來偉良、傅孟等,開緊急會議,決定次日午夜12時起義。 會上推選都督時,眾人推顧乃斌,顧不肯;又推朱瑞,朱瑞的代表俞煒說,朱的身体不好。顧、朱是眾望所歸的人,他們不肯任都督,眾人呆了。再推褚輔成,褚則主張由前任諮議局議長湯壽潛出任。湯素來与革命党人無聯系,人又在上海。這時童保暄在會上慷慨陳詞,顧乃斌提議由童保暄擔任臨時都督。雖然童保暄的地位和聲望都不高,但事情不能拖延,只好這樣定下來。童保暄提議由葛敬恩擔任臨時參謀,起草命令,眾人同意。 4日下午,撫署各官紳會議,多數紳界人士堅請獨立要求,至晚8時未允,旋退出。 起義按計划進行。81標3個營、炮兵1營、騎兵1連,從筧橋出發;82標從南星橋出發,分別向杭州城開進。陸軍警察營童保暄、傅其永、王桂林率憲兵,會同工程營前隊3排排長陳滌飭率目兵打開望江門,工程營左隊隊官來偉良率隊打開艮山門。兩標起義士兵長驅直入。 傅孟等率領的82標同蔣介石率領的一部分敢死隊向撫署進攻。撫署衛隊長金富有作內應,起義軍只開了几槍,擲了几個炸彈,就進入撫署衙門,納火焚燒撫署。浙江巡撫增韞從后圍牆逃走,躲進馬房里,被起義士兵拿獲。 81標起義部隊和光复會會員王金發帶領的敢死隊進攻軍械局。軍械局守備隊長吳秉森等人作內應,很快占領了軍械局。 是晚,真正發生戰斗的地方,只有茅郎巷,那里新招之巡防兵頗有效忠于清政府者,同起義軍相戰半小時,力竭始降。 清軍最后的据點是旗營,旗營的新兵500人,壯丁700人。而起義軍有5000人之眾,整個大勢已去。滿人將軍德濟主張投降,但協領貴林主張頑抗到底。浙江諮議局議長陳棪宸謂貴林曰:“清天命盡矣,公無徒死。”貴林答道:“吾唯一死以自謝耳。” 到了5日下午,貴林等探得巡撫增韞已被活捉,革命聲勢浩大,眼下無法再頑抗下去,才在營門小城垛上豎起白旗,貴林帶了兩名隨從,向起義軍接洽投降。 偌大個杭州省城,兵不血刃而白幟飛揚,遂宣布獨立矣。 浙江諮議局的議長陳絅宸、副議長沈鈞儒以及馬敘倫等,商議迎接在上海的湯壽潛回杭州,擔任浙江都督,當即由馬敘倫起草了電報稿,除陳、沈、馬三人具名外,沈鈞儒還加上了議員褚輔成的名字。電報由馬敘倫發出。 革命党人在總司令部召開軍政緊急會議,正式推選浙江都督。褚輔成提議推湯壽潛為都督,多數贊成,王金發等少數人反對,理由是:湯壽潛過去慫恿浙江巡撫張曾揚捕殺秋瑾,不應該推他作都督。會議最后仍決定湯壽潛為都督。 湯壽潛得知推他做都督的消息,他不愿就任,道:“卿等欲革命,徑行之耳,奈何以強人?吾雖弗善顓制,然与卿等异趣,以若所為亦不与也!”湯壽潛在他人勸說下,還是在當天返回杭州,上任了。 湯壽潛就任浙江都督,周承顓為浙軍總司令,褚輔成為政事部長。湯壽潛任職2個月,便辭去職務,由蔣尊簋接任都督。蔣尊簋字伯器,浙江諸暨人,早年肄業于浙江求是書院,后留學日本。1905年,23歲加入光复會,同年加入同盟會。回國后歷任浙江陸軍第1標統帶、浙江講武學堂總辦,廣西陸軍小學堂總辦、廣西兵備處總辦、1909年任廣東新軍協統。1911年11月9日,他參与驅走兩廣總督張鳴岐,宣布廣東獨立,被舉為臨時都督,迎胡漢民為廣東都督,自任廣東軍務部長,旋任浙江都督。 安徽革命卻是難產。早在1904年,陳獨秀、柏文蔚等就在安徽成立了反清組織岳王會,參加岳王會的有安徽公學中的优秀學生和武備學堂的學生,約30多人。岳王會總會設在蕪湖,陳獨秀為會長。次年,柏文蔚在南京設立分部,自任分部長。柏文蔚當時在南京南洋第9鎮33標2營,任前隊隊官,后升至管帶。同盟會成立后,柏文蔚率岳王會南京分會全体同志參加。 在日本留學的安徽籍學生吳春陽、管鵬、王天培、常恒芳等在1905年加入同盟會,吳春陽任安徽主盟人。他們歸國后,到安徽省省會安慶新軍中開展革命活動,發展同盟會會員。武備學堂的學生、岳王會會員倪映典、熊成基等先后投入安徽新軍。岳王會在安徽新軍中有二三十人,因人數太少,沒有建立分會,便成立了一個外圍組織維新會,新軍1標3營的官兵都參加了這個組織。此時,倪映典已加入同盟會,他在新軍先后任炮隊隊長、騎兵營管帶、炮兵管帶。他同隊官熊成基密謀發動起義。熊成基已加入了光复會。 1908年11月,倪映典、熊成基等乘太湖會操的机會,率馬、炮兩營1000余官兵起義,推熊成基為起義總指揮。起義軍進攻安慶,激戰3晝夜,因寡不敵眾,起義軍退至廬州解散余眾。岳王會的主要骨干范傳甲、薛哲、張勁夫、葛蘭瑞等英勇就義,全省牽連被害者達300余人,岳王會的勢力受到很大的削弱,一些幸存者,大多加入同盟會。 熊成基起義失敗后,吳春陽加緊活動。吳春陽字墀谷,安徽合肥人。曾和熊成基同在炮營任職,并奔走各地。武昌首義的前三天,他回安慶。隨后又去武昌會見黎元洪,10月28日再次回到安慶。30日,他和王天培、韓衍、史沛然、李乾瑜、陳安仁等在奚家花園附近的一家客棧萍萃樓召開會議,新軍步兵兩標、馬炮營、工程隊、測繪學堂、陸軍小學堂都有代表參加,決定當晚由新軍發難。推胡万泰為總指揮,約定晚8時先由62標舉火為號,61標和馬、炮營繼起響應,先攻標部,奪取子彈,再合力攻省城。 駐安徽的新軍是第31混成協,協下設第61標、第62標和炮營、馬營、輜重隊、工程隊。61標駐安慶城外五里廟,62標駐安慶城外20里的集賢關,炮營、輜重隊設東門外迎江寺下,馬營設西門山上,工程隊設城內關帝廟。新軍中識字的人很多,其中還有文武秀才。每到夜晚,書聲琅琅,達于戶外。 安徽巡撫朱家寶是個思想頑固的舊官僚,他曾鎮壓熊成基起義。武昌首義后,他十分恐慌。他認為新軍不可靠,除將發給新軍的子彈悉數收回,命駐扎在安慶城內的巡防營統領劉利貞加強防務外,將新軍革命情緒較強的62標3營調往皖鄂交界的英山駐防,該營管帶是革命党人桂丹遹。朱家寶又請求清朝政府調來張勳所部江防兩營到安慶,并派軍艦到安慶長江江面游弋,以資威懾。 起義總指揮胡万泰在30日晚突然借口“送母”离開安慶。 負責率62標首先發難的排長李乾瑜,因參加策划起義的會議,回營太遲,被標統顧琢堂拘留,62標不能及時行動,也無法舉火為號。 61標和62標、馬炮營、工程隊駐地相距很遠,傳遞消息很慢,不知道情況臨時有了變化。 到了規定時間,炮營隊官陳安仁、排長吳士英將該營管帶逐走。但炮上机關均已被預先卸去,眾人無能為力。 61標士兵也如期進攻本標標部,標統胡永奎率弁兵居高臨下開炮轟擊,不少起義士兵犧牲。雙方相持到晚11時,仍不見62標舉火信號。起義士兵便各自回營。 巡撫朱家寶得到新軍起義的消息,立即命衛隊以机關炮守城。次日,61標標統胡永奎調來江防營數百名荷槍實彈的官兵,作為警戒,收繳了62標官兵槍械,并將全体官兵集合在操場訓話,宣布將全標解散,听候分批遣送回籍,無令不准出營,否則槍殺勿論。 這日下午4時,62標起義士兵由陸國榮、史明家率領,救出被拘留的李乾瑜,赶走標統顧琢堂,向省城進發,61標官兵聞訊,乘机沖出營房,徒手向省城進發,逼近北門,發出了聯絡信號,可是城防已由江防營嚴密控制,城內新軍不敢響應,而江面上又有兵艦巡游。起義軍攻城,因槍彈不足,且守城的江防營和巡防營都配有新式快槍,起義軍被擊潰,退往桐城。潛伏在城內的吳春陽,逃离安慶,前往武昌求援。起義失敗。 朱家寶下令新軍各營一律解散。他還准備在城內大搜捕。但有人向他進言,党人皆挾有猛烈炸彈,如逼其走險,恐全城俱毀。朱家寶因而不敢搜捕。 江防營是朱家寶請調來的客軍,紀律很坏,隨意搶劫居民財產,兩家當舖被其搶劫一空,還想搶劫藩庫,激起民憤。安徽省諮議局要求朱家寶將江防營調离出境,將潰散的部分新軍招回,編為商團,維持省垣治安。商團團長由原62標教練官王道濟擔任。朱家寶只好答應。 省城安慶動蕩不安,皖北重鎮壽縣又舉義旗。同盟會會員張匯滔從日本回來,在壽縣以“信義會”名義開展活動,其誓言和同盟會誓言完全一致。11月5日,革命党人發動起義,革命武裝發展到2万人,編成21營,由王慶云任淮上軍總司令,張匯滔、袁家聲、張綸為副司令,壽縣舉事,震動省城。 江防營撤离安慶,朱家寶失去了兵力。正當此時,江西省軍政府致電安徽省諮議局:“潯將遣師,恢复金陵,道出安慶,要求獨立。” 這個簡短的電報,使安徽士紳甚為疑懼,与其讓九江的革命軍到來方始獨立,不如及早自為作主。同盟會會員、測繪學堂的王天培自稱是奉黎元洪命令,主持安徽獨立,對諮議局施加影響。 11月8日,諮議局開會,決定宣布安徽獨立,推巡撫朱家寶為都督,王天培為副都督。 各界將都督印信送至撫署。朱家寶接見,放聲大哭,再三推讓,始允暫受。 逃往武昌求援的吳春陽,于當晚返回安慶,被任為總經略。 朱家寶將撫署改為都督府,于頭門外豎立白旗二面,一書宣布獨立,一書興漢保民。 諮議局推王天培為副都督后,又借口各省都沒有副都督,要王天培改任軍事總監。王天培有炮營支持,便到諮議局,限時要他們交出都督印信,否則以鐵血相見,諮議局弄巧成拙,不得不向朱家寶索回都督印信,交給王天培,并承認他為都督。 王天培不能控制局面。原巡防營統領劉利貞等唆使流氓在城內鼓噪,王天培被迫出走,都督印信又回到朱家寶手中。 朱家寶雖然再任都督,手中卻無兵力,全靠巡警道方耿寰所率警察維持地方秩序。原62標教練官劉國棟,便乘机率領一部分招收回來的新軍,包圍巡警道衙門,赶走方耿寰,自稱都督。胡万泰也率領測繪學堂學生百余人,包圍巡撫衙門,要朱家寶交出印信,并以皖軍總司令名義出布告安民。安徽一時竟有三個都督,省城安慶一片混亂。 安徽同盟會領導人吳春陽看到局勢無法收拾,便向九江軍政分府都督馬毓寶請求派兵援皖。馬毓寶派團長黃煥章帶兵兩營開赴安慶。 黃煥章是個庸劣异常之人,他所部2000人是新近招募來的洪江會會徒,軍紀很坏。有人得知黃煥章的部隊毫無紀律,便极力反對他的軍隊進城,指定他們駐城外五里廟,說明軍餉由省庫供給。黃煥章根本不理,擅引軍進城,駐扎師范學堂。 黃煥章向諮議局要軍餉万元,議長竇以玨答應先付2500元。黃煥章不滿,先唆使軍士放槍威嚇,后指揮所部圍攻都督府,洗劫軍械庫、藩庫,以至商店和富戶。藩庫存銀洋8万余元,軍械庫快槍200余枝、子彈100余万發、机關炮6尊、過山炮12尊被劫走。100余家商店所失達100万元。 朱家寶在混亂之中逃离都督府。黃煥章便出布告說,安徽一切軍政由他負責,儼然是安徽都督。 黃煥章胡作非為,吳春陽极為憤慨,他決定去責問他。他的一位朋友拉著他的手勸阻道:“煥章狼子野心,不可理喻,何輕身入虎穴乎?” 吳春陽厲聲答道:“煥章假借民軍,行同盜賊,踐我土地,虐我人民。吾皖素稱多志士,今事如此,竟無一人仗義執言乎?”言罷,便去黃煥章軍營。 吳春陽要黃煥章將所掠奪的庫銀、軍械和商民財物如數歸還,至于軍費,可以保證籌給。黃煥章不理睬他。 次日,吳春陽再次找黃煥章,被黃拘禁。吳春陽自知不免,寫了一首絕命詩: 來來去去本無因, 只覺區區不忍心, 拚著頭顱酬死友, 敢將多難累生靈。 …… 詩還未寫完,黃煥章便指使衛兵用手槍向他射擊。吳春陽身中七彈,壯烈犧牲。 被朱家寶調駐英山的原62標3營的同盟會會員,听說吳春陽被害的消息后,便在管帶桂丹慓的率領下,開回安慶,准備用武力逐走黃煥章部。這是一支戰斗力很強的部隊,人數雖然不多,卻是黃煥章部難以抵抗的。 此時,馬毓寶派總參謀長李烈鈞來安慶處理善后。李烈鈞見安慶群情憤激,便將黃煥章撤職看押,將黃煥章的謀士、肇事人顧英槍決。复令黃部士兵將所掠財物悉數交出,搬入都督府,邀請商會派人,會同發還原主認領。 李烈鈞被推為安徽都督,但仍有皖人不服。李只得以援鄂為借口,率黃部离皖。眾人推桂丹韻為臨時都督。 胡万泰仍以總司令自居。實際上,安慶陷入無政府狀態。 安慶宣布獨立的第二天,皖北重鎮廬州、皖南要地蕪湖同時光复。廬州首邑在合肥,同盟會會員孫万乘為廬州軍政分府總司令;從武漢剛剛返回蕪湖的陸軍小學學生吳振黃為蕪湖軍政分府司令。 在混亂中,安慶的同盟會會員韓衍、管鵬等,以及陸軍小學、測繪學堂、尚志學堂學生為主,組成一支青年軍,由韓衍任總監。韓衍等發電報給上海的同盟會組織,請求派剛由南京出獄的安徽籍老同盟會會員孫毓筠為安徽都督。淮上軍總司令王慶云,廬州軍政分府孫万乘,蕪湖軍政分府吳振黃等,均一致擁戴孫毓筠。 孫毓筠,安徽壽縣人,1905年在東京加入同盟會,同年去南京運動新軍,響應萍瀏醴起義,事泄被捕,判刑5年。他于12月21日抵達安慶,成立安徽軍政府,出任都督,以桂丹墀為軍務部部長兼總司令,韓衍為青年軍總監兼代參謀長,管鵬為內務部長,史推恩為財政部長。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