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二十七章 南湖船頭


  廣東是新思潮傳播較早的地區之一,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的新文化運動,在廣州引起了強烈反響。1919年春,一個叫鄭蒼生的人在廣州建立了“共和工党”,出版《共和工党》月刊,雖然這個組織在1921年秋停止了活動,但其主要成員后來參加了廣東党的早期活動,有些人加入了共產党。
  五四運動爆發后,廣州組織了學聯和進步團社,出版進步書刊,涌現出一些群眾領袖,如彭湃、楊匏安、劉爾崧、阮嘯仙、周其鑒等。楊匏安是最早在廣東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人。
  楊匏安是廣州香山縣人,他本來在家鄉教小學,由于揭發校長貪污學款,遭到校長忌恨,而被誣入獄。他出獄后為尋求真理東渡日本,在橫濱勤工儉學,接受馬克思主義。回國后在澳門教書,不久到廣州時敏中學任教,同時兼任《廣東中華新報》記者。1919年7至12月在《廣東中華新報》發表《唯物論》、《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
  一稱科學社會主義》等十几篇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
  1920年10月,北京大學畢業生譚平山、陳公博、譚植棠3人,從北京經上海回到廣州,他們都是陳獨秀、李大釗的學生。
  陳公博的父親陳致美曾任廣西提督,因參加反清活動于1907年被捕入獄,辛亥革命后任省議會議員、都督府軍事顧問,1912年9月去世。陳公博從小受到文武兩方面的訓練,擅長寫作、武術、騎馬,身強力壯。他從15歲起學習英語,在父親入獄后,他靠當家庭英語教師糊口。父親擔任省議會議員時,陳公博剛剛20歲,居然當上了縣議會議長,同父親一榮俱榮。但是,父親要求自命不凡、不可一世的儿子去求學,他便在父親去世后擔任兩年教員,于1914年考入廣州法政專門學校,1917年畢業后又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
  同陳公博在北大同一宿舍的廣東老鄉譚平山,比陳公博年長4歲,倆人同一年進入北京大學。譚平山看上去比較老練,且具有名士風度,充滿浪漫气息。
  譚植棠是譚平山的族侄,比譚平山小7歲。他朴實無華,忠誠待人,也是1917年考進北京大學的。
  這3人回到廣州后,便和阮嘯仙、劉爾崧、周其鑒等取得聯系,創辦了廣東《群報》,并把《群報》作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陣地。
  在譚平山、陳公博、譚植棠3人回廣州的十几天以前,有兩個俄國人來到廣州,一個叫米涅爾,一個叫別斯林。他們以蘇聯政府代表的名義,在廣州設立了羅斯塔(塔斯社前身)分社。他們到廣州前,先到北京大學找李大釗,通過李大釗又認識了無政府主義者黃凌霜。黃凌霜帶他們到廣州來,介紹無政府主義者梁冰弦、黃鵑聲、區聲白、劉石心、梁一余、梁雨川、譚祖蔭7人与他們見面,俄國人同他們交談了几次,他們歡迎俄國人幫助他們搞革命活動,于是,他們創辦了《勞動者》周刊,成立了工人俱樂部,并且建立了廣東共產党組織。
  譚平山、譚植棠、陳公博沒有參加由7個無政府主義者和兩個俄國共產主義者組成的共產党,他們認為:這個廣東共產党,与其稱作共產党,不如稱作無政府主義的共產党。
  1920年,廣州好戲連台。粵軍攻克廣州,孫中山回到廣州重建民國政府,擔任省長的陳炯明于11月寫信給陳獨秀,邀請他去廣州任廣東省教育委員會委員長兼大學預科校長。
  陳獨秀接到邀請之后,寫信給李大釗商量是否去廣州的問題。李大釗認為,領導廣州教育工作,有兩個重要作用:(1)可以將新文化和社會主義思潮廣泛的帶到廣東去;(2)可以在那里發動共產主義者組織。
  陳獨秀對廣東寄有較大希望,認為廣東有革命的光榮傳統,很想去那里一面宣傳馬克思主義,建立廣東党組織,一面從事教育改革。于是,他向陳炯明提出去廣州任職的3項條件:(1)教育獨立,不受行政干涉;(2)以廣東全省財政收入的1A10撥充教育經費;(3)行政措施与教育所提倡之學說,作同一之趨勢。
  陳炯明答應陳獨秀的條件,并電促他來粵。陳獨秀离開上海之前,把上海發起組書記職務交給李漢俊代理,于12月17日乘船去廣州,同行的有袁振英、李季等人。
  12月25日,陳獨秀等抵達廣州,下榻大東酒店。他首先和米涅爾、別斯林取得聯系,接著同梁冰弦、區聲白等7位無政府主義者一起開會,研究党組織問題。陳獨秀在會上把他起草的一份党綱拿出來討論,7位無政府主義者見內有無產階級專政等觀點,表示不愿接受。雖經陳獨秀再三說明,他們仍然反對。于是陳獨秀提出:大家主義不同,終究是要分開的,聯合起來,會因活動手段、策略不同,引起爭論,不如現在就分開,各走各的路好。
  廣州的無政府主義者退出了共產党,北京、上海的無政府主義者也相繼退出了共產党組織。
  已在廣州的3位學生譚平山、譚植棠、陳公博,在陳獨秀出現在大東酒店時,便赶來歡迎。陳獨秀對他們辦的《群報》很是稱贊,要他們不尚空談,切實研究社會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踏實的工作,并和他們商談了建立共產党組織的問題,經過几次醞釀,在無政府主義者退出党不久,他們重新建立了廣東共產党支部,由譚平山任書記,譚植棠管組織,陳公博管宣傳。
  陳獨秀不久定居在泰康路附近的回龍里九曲巷11號樓2樓,他在門口貼著上書“看云樓”的白紙。陳獨秀在“看云樓”安營扎寨,擴大馬克思主義宣傳陣地,發起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并以廣東教育委員會委員長的身份,推荐譚平山任副委員長,委托陳公博辦宣傳員養成所,培養革命骨干。宣傳員養成所不久改為宣傳員學校,陳公博任校長,譚植棠任教導主任,是一所培養具有初步共產主義理論知識,向廣大工農群眾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學校。
  廣州党組織的成員除陳獨秀、譚平山、譚植棠、陳公博外,從上海來到廣州的原上海發起組成員沈玄廬、李季、袁振英等也參加了廣州支部的活動。1921年5月,李達、李漢俊派包惠僧到廣州,要陳獨秀回上海主持党的工作,包惠僧也暫時留在廣州,參加支部的活動。
  在留洋學生中,除參加上海共產党發起組的施存統、周佛海在日本成立日本小組外,張申府在留法學生中建立了党的組織。
  從1919年春到1920年底,中國有1600余名青年涌入法國勤工儉學。他們中間有蔡和森、蔡暢、李富春、向警予、李維漢、劉清揚、周恩來、陳公培、趙世炎、王若飛、李立三、徐特立、陳毅、聶榮臻、鄧小平、傅鐘、蕭三、陳延年、陳喬年等等。
  張申府在1920年秋加入北京支部后,同蔡元培一起來到法國。張應里昂中法大學校長吳稚暉的聘請擔任邏輯學教授。
  張申府在法國發展了劉清揚入党,并結為夫妻。張申府、劉清揚發展了周恩來入党。
  周恩來字翔宇,祖籍浙江紹興。他的祖父周殿魁因為當師爺,由紹興來到蘇北淮安,晚年在淮安府山陽縣做過知縣。周恩來出生于淮安。他剛1歲時,父母將他過繼給病危的叔叔當養子,不久叔父病逝。周恩來4歲時,嗣母就教他識字;
  5歲起便送他進私塾讀書。
  1904年,6歲的周恩來隨同父母親、嗣母遷到清河縣清江浦,并到外祖父家的家塾里讀書。1907年夏,母親病逝,次年7月嗣母病逝。兩個母親去世,家里債台高筑。父親經別人介紹,去湖北謀事,周恩來帶著兩個弟弟回到淮安,盡管他只有10歲,卻不得不管理家務,因為他的另一位叔父從年輕時就偏癱在床,家里的事都要周恩來出頭。周恩來不但承擔了這一切,還到東門附近表舅家的家塾里讀書。
  周恩來12歲時被伯父接到沈陽讀書,伯父在那里擔任職員,他沒有子女,又十分喜愛周恩來。
  1913年,伯父調往天津工作,周恩來也隨著來到天津,并考入南開學校讀書。4年后畢業,前往日本留學。五四運動爆發時回到天津,組織了覺悟社,与李大釗聯系,成為天津學生領袖。
  1920年1月29日,周恩來因從事革命活動被捕,在獄中度過半年鐵窗生活,出獄后去法國留學。
  1921年春,有兩名青年手持陳獨秀的介紹信找到張申府,參加巴黎小組的活動。他們是趙世炎和陳公培。這兩位留學生分別在1920年5月和7月由北京經上海赴法國,他們在上海与陳獨秀會面,經陳獨秀介紹入党。這樣一來,巴黎小組便有張申府、劉清揚、周恩來、趙世炎、陳公培5人組成,張申府是小組負責人。
  既然上海、北京、廣州、武漢、長沙、濟南,以及旅日留學生、旅歐留學生都建立了共產党的組織,中國共產党正式成立的條件已日臻成熟。1921年2月,陳獨秀起草了一份党章,主張党的組織采取中央集權制。這份党章由廣州寄給李漢俊,李看后甚為不滿,認為陳獨秀要在党內搞個人獨裁,他也起草了一份党章,主張地方分權,使中央成為一個有職無權的机關,并寄給陳獨秀。陳獨秀看后,大發雷霆。他們兩人本來就有分歧,現在的關系更加惡化。但陳獨秀的威信遠在李之上,李無法与陳抗衡,于是不愿再擔任代理書記,把党的工作交給了李達,李達便成了上海党組織的代理書記。
  以列宁為首的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党的創立极為關切,1920年8月,根据列宁的推荐,共產國際委任馬林為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馬林于1921年3月從莫斯科動身,取道歐洲赴上海,當年6月3日到達上海。与此同時,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的代表尼可爾斯基也來到上海。此時維經斯基已回俄國。
  馬林、尼可爾斯基立即同李達、李漢俊接頭。二李都能講英語,李漢俊還會講德語,馬林會講英語。他們通過交談,認為召開党的全國代表大會的條件已經成熟。于是決定各地党小組各派代表兩人來上海開會。馬林拿出帶來的經費,寄給每位代表路費100元,回去時再給50元。
  李達分別与廣州的陳獨秀、北京的李大釗聯系商議,得到陳獨秀、李大釗的同意后,李達、李漢俊分別寫信給北京、武漢、長沙、廣州、濟南以及日本留學學生中的党組織或党員,通知他們各派2名代表來上海參加党的全國代表大會。至于法國留學生的党組織,因路途遙遠,已經來不及,故未通知。
  北京党組織接到通知后,立即開會討論誰去上海的問題。李大釗本是當然代表,但他任北大圖書館主任,并兼北大教授,又是北京8校教職員代表聯席會議主席,時值學年終結,公務繁忙,不能親自去上海。會議推選張國燾、劉仁靜為代表。李大釗指定張國燾參与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因此,張國燾會后便動身南下。
  張國燾途經濟南時停留一天,約王盡美、鄧恩銘等濟南党員,在大明湖的游船上詳談,确定王盡美、鄧恩銘為濟南党組織代表。
  長沙党組織的代表是毛澤東、何叔衡。由于湖南軍閥的殘暴統治,人身安全沒有保證,毛澤東、何叔衡不得不在极端秘密的情況下動身赴滬。
  武漢党組織的代表是董必武、陳潭秋。
  李達、李漢俊在5月中旬派包惠僧去廣州。包惠僧當時已無固定職業,陳獨秀就通過友人把他介紹到報館工作。陳獨秀接到上海來信要他本人和2名廣州代表一起出席党的全國代表大會。
  陳獨秀召集廣州党員在譚植棠家開會。陳在會上說:“第一,我不能去,至少現在不能去,因為我兼大學預科校長,正在爭取一筆款子修建校舍,我一走,款子就不好辦了;第二,可以派陳公博和包惠僧兩個人去出席會議,陳公博是辦報的,又是宣傳員養成所所長,知道的事情多,報紙編輯工作可由譚植棠代理。包惠僧是湖北党組織的人,開完會后就可以回去。其他几個人都忙,离不開。”
  陳公博很想去上海,他當時有點中暑,很想轉地療養;他在上海結合了一個學社,也想趁此机會去辦個手續;再者,他去年和李勵庄結婚正在戎馬倥傯之時,沒有度蜜月的机會,正想在暑期中補度蜜月。陳獨秀要他去上海開會,正中下怀。
  陳獨秀年長,又是其他人的老師,他講的話,眾人都同意了。于是,陳公博便偕妻子由廣州出發,經香港轉赴上海。
  包惠僧則從廣州乘海輪直赴上海。
  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党員代表周佛海,于7月中旬到達上海。
  上海党組織的代表是李達、李漢俊。
  各地代表干7月23日前都來到了上海。因上海負有發起之責,又是開會所在地,所以,李達、李漢俊承擔了會議的聯絡、籌備和會務工作。
  李達交代他的妻子王會悟安排代表住宿的地方。王會悟在上海女界活動中,結識了法租界博文女子學校校長黃兆蘭。因博文女校离開會地址較近,行動方便,博文女校師生因暑假均已离校,代表住在那里便于保密。王會悟就以北京大學師生暑期旅行團名義,向黃兆蘭租借了房間。外地代表除陳公博夫婦住在大東旅社外,均住進了博文女校。代表們住在陳設簡單的房間,有的房間內有簡易木板床,有的沒有床舖,便在地板上舖了草席。他們寄宿在這簡朴而清靜的校舍內,開展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工作。
  中共“一大”會議的地址選擇在李書城的公館里。李書城与李漢俊兄弟已由三益里17號遷往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106、108號,這是一幢磚木結构的兩層樓房。106、108號內部打通,共用106號斜度較大的大樓梯。上樓之后,便是李漢俊的房間,朝西走,則是李書城的臥室。李書城此時在湖南主持討伐湖北督軍王占元的軍務。會場設在樓下客堂中間。
  1921年7月23日晚8時,出席會議的代表三三兩兩來到會場,他們是北京代表張國燾、劉仁靜,廣東代表包惠僧、陳公博,湖南代表毛澤東、何叔衡,湖北代表董必武、陳潭秋,山東代表王盡美、鄧恩銘,上海代表李達,李漢俊,日本留學生代表周佛海,共13人。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尼可爾斯基也出席了會議。年齡最大的是何叔衡,45歲,其次是馬林,38歲,董必武35歲,李漢俊、陳公博、李達31歲,毛澤東28歲,包惠僧27歲,陳潭秋25歲,周佛海、張國燾24歲,王盡美、尼可爾斯基23歲,鄧恩銘20歲,劉仁靜19歲。
  代表們圍坐在一張長形餐桌的四周。
  因陳獨秀、李大釗未能出席會議,李達、李漢俊雖然做了會議准備工作,但他們都不喜歡交往,是學者型的人物,不輕易附和別人,愛坦率地表示自己的不同見解,喜怒形于色。他們与馬林之間關系不太融洽。馬林毫不客气地要他們報告工作情況,又要他們的工作計划和預算。他們便坦率地表示:中國共產党還未正式成立,是否加入共產國際,還沒有決定。共產國際如果支持我們,我們愿意接受,但須由我們按實際情況自由支配。二李与馬林差一點吵了起來。
  張國燾雖然比二李小7歲,但顯得圓滑,他既与馬林談得來,又与二李親密,他成了馬林与二李間的協調人。雖然二李為中共“一大”做了籌備工作,張國燾來后,反客為主,籌備工作便落到他的手里,他被推選為會議主席,毛澤東、周佛海為記錄。
  張國燾向大會報告了會議籌備經過,說明了這次代表大會的重要意義和會議的議程,提出應討論的具体問題。接著馬林、尼可爾斯基熱情地致詞,由李漢俊、劉仁靜即席翻譯。
  各地代表向大會報告了工作情況,并交流了經驗,討論和起草党的綱領,明确了党的奮斗目標,討論党在今后實際工作中的方針、任務和方法,制定工作計划。
  7月25日、26日休會兩天,由會議選出的起草綱領和工作計划委員會委員董必武、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利用這兩天時間起草會議文件。
  7月27至29日,集中討論起草委員會提出的文件草案。
  7月30日晚,繼續舉行會議,但不料發生了意外事件。
  7月30日晚上的會議剛剛開始,一個身穿灰色長衫的中年男子,從那扇虛掩的后門,突然闖入會場,朝著室內的人環視一周。眾人對這個陌生人的闖入,感到詫异。
  房主李漢俊問這個不速之客:“你找誰?”
  “我找社聯王主席。”那人答道。
  附近有一個“社聯”,但那個組織沒有人姓王,也不設主席。
  李漢俊頗警覺:“這不是社聯,社聯也沒有什么王主席。”
  “對不起,找錯了地方。”那人哈了哈腰,然后匆匆退了出去。
  馬林具有秘密工作的經驗,他用英語詢問李漢俊:“這是怎么回事?”
  李漢俊當即用英語作了簡要的答复。馬林用手猛擊桌子,桌子“砰”的一聲。馬林站起來果斷地說:“一定是包打听!
  我建議會議立即停止,大家迅速离開!”
  代表們立即站了起來,紛紛离開。房子里只剩下李漢俊和陳公博。他們兩人上樓,在李漢俊的書房坐定,想看看究竟是馬林的神經過敏,還是真有包打听的密探作祟。
  十几分鐘以后,果然有一個法國總巡、兩個法國偵探、兩個中國偵探、一個法國兵、三個翻譯進入室內。偵探和法國兵橫眉怒目,像是馬上要拿人的樣子。先將李漢俊、陳公博監視起來,接著翻箱倒柜地搜查,足足騷扰了兩個鐘頭。只是查到了一些社會主義方面的書籍,抽屜內放著一份党綱草案,字跡模糊,又涂改得很亂,未引起他們的注意。
  搜查之后,總巡開始詢問:“你們開什么會?”
  李漢俊以房主身份用法語作答:“沒有開會,是我請北京大學几位教授和學生,來此商談編輯新時代叢刊問題。”
  “為什么家里藏有社會主義書籍?”
  “我是教師并兼任商務印書館的編譯,這些書是作為研究參考用的。”
  “有兩個外國人是什么身份?來這里干什么?”
  “他們是英國人,北大的外籍教授,暑假來上海談談學術問題。”
  法國總巡得知這是李書城的公館,而且又未發現他們的活動證据,气氛緩和起來。總巡又說:“你們這些知識分子,大概有某种政治企圖,但現時中國教育尚未普及,還談不到什么舉動,希望你們今后專在教育上下功夫,不要參与政治活動。”
  說完,便帶著一伙人走了。但是,他在四周布下了暗探。
  代表們离開會場之后,回頭望望無人盯梢,便穿過小巷,來到漁陽里2號,那是陳獨秀的住所,現在住著李達夫婦和陳獨秀妻子高君曼。他們在那里等了兩個鐘頭,見外面沒有异常動靜,牽挂著李公館究竟如何,包惠僧自告奮勇前去打探。
  包惠僧來到李公館,李漢俊、陳公博簡要地向他介紹了剛剛發生過的事情。包惠僧臨走時,李漢俊要他多轉几個圈子再回去。
  包惠僧返回漁陽里2號,訴說了李公館的遭遇,李達提出:“我們要換一個地方開會,最好离開上海,躲開法國巡捕。”
  眾人贊同。周佛海提議去杭州西湖智果寺去開會,他曾在那里住過,愿作向導。但眾人覺得杭州過于繁華,容易暴露。李達的妻子王會悟道:“我有一個主意:我是浙江桐鄉人,緊挨著嘉興。我在嘉興師范讀過書,對嘉興很熟悉。嘉興南湖環境幽靜,游人不多,湖上有游船可以租,而且距离上海較近。到南湖開會比去杭州更為适宜。”
  眾人稱善。當即決定,會議不應拖延,要抓緊進行,明天就去嘉興南湖繼續開會。當晚,王會悟去上海車站,了解次日開往嘉興的客車班次与時刻。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