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篇二十三


  王安石府邸
  對手、朋友、皇上似乎都在成全著王安
  石,使他成了駕馭大宋風云的人·一個
  煙花女子走入了他的臥室·一個漕運罪
  犯啟迪了他的深思·

  王安石擔任了朝廷宰相,登上了施展他抱負的權力頂峰,大宋的命運責無旁貸地落在他的肩頭。他來自州縣,還沒有改變那种“每事親躬”的習慣;他出身于縣邑微吏的地主之家,還沒有學會前任宰相陳升之那种“与世無爭”的“洒脫”;他怀著“變法易俗”的理想,不可能因襲前任宰相富弼那种“老于官場”的“穩健”;他天生就是一個輕衣輕食的人,修養不出前任宰相曾公亮那种“把酒論政”的“雅气”。他几乎整天待在大內“東府”里,不知偷閒地處理著“朝政万机”。各地推行新法的奏表、文書,他逐一過目;邊境送來的奏札、戰況,他逐一閱覽;州府呈報的災情、政情、冤情、异情,他逐一研讀;皇帝需要了解的重要文書,他親自摘錄、貼黃上呈。他廢寢忘食、晝夜操勞。身体日瘦,聲望日升。他如同歷代變革者一樣,在文書、奏表、奏札、刑律中大展才智,以筆墨嘔心瀝血,并自得于其中歡樂,而多少有一些輕視文字、文書之外的實情。
  對手、朋友、皇帝似乎都在有意地成全他:歐陽修、張方平、范鎮、韓琦等人离開了京都,他不再擔心這些老臣出難題;司馬光外任、蘇軾沉默,不再有噪耳的反對聲干扰他;呂惠卿、曾布等人全力依循他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樞密使王珪也加入了贊歌的合唱而成為“西府”的甩手掌柜,把軍務上的大權也拱讓于他;另一位并肩宰相韓絳去了京兆府,自然不必再与這位唯唯諾諾的“應聲虫”商議共決;年輕的皇帝給了他充分的信任,除了不斷的嘉勉、鼓勵外,不再有猶豫、遲疑的表示。一切都是順心遂意的。兩個月時間內,王安石實際上成了統管東西兩府的主宰,朝廷已成了“朝臣唯介市之命是從”的一統天下。大宋歷朝集政權、軍權、財權于宰相一身的,僅此一例。王安石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駕馭著大宋風云。
  他又是十來天沒有回家了。
  “元旦朝會”和“御苑射弓”之后,他陷入了更為繁忙、緊張的朝政之中。諸國使館都為“御苑射弓”出了力,需要加以宣撫和慰勞;二府、三司一年的事務規划,需要審定部署;過去一年的財政收入、支出需要結算統計;呂嘉問等草擬的“市易法”和“方田均稅法”條款与實施方案,需要反复酌定……事煩日短,今天儿子王雱來到“東府”,說家里有重要事情要他回家,他才猛然想到今天已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了。十天來慢待了夫人,慢待了家人,他心里有說不出的歉疚。唉,歷朝歷代都有“國而忘家”之士,那些“士”們的心情,大約也是如此吧!
  他放下手中斟酌難定的《市易法》正要和儿子王雱回家,福宁殿宦值走了進來,傳下了皇帝趙頊批諭的兩份文書。他打開一看,一份是司馬光字跡工整的《強兵安民三策》,一份是蘇軾文字簡短的“請求外任”。這兩份奏折他都沒有看過,想必是通過別的途徑直接上呈皇帝的。他心里立即緊張起來,忘卻了儿子王雱就在身邊,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神情不安地伏案閱覽。
  司馬光的《強兵安民三策》閱覽至半,他的心就禁不住地怦怦跳動。司馬君實啊,你莫非發瘋了!西北邊陲各路將成為戰區,永興軍將投入戰斗,你未臨軍旅就企圖亂法,就不怕被殺頭嗎?而且你臨軍執權,若有差池,不僅頭顱難保,尚會罪及九族!怎還有心思顧念其它?他真為司馬光冷汗濕衣。當他看到皇帝御批“詔司馬光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專意修史”的諭旨時,一顆心才突然變得平靜。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圣上英明,司馬君實幸免于難!”在這興奮的回味中,一种悲哀又浮上心頭:“‘專意修史’,畢竟是坐冷板凳。司馬君實縱然無怨,可總須頂著一個‘遭貶’的名頭奔赴洛陽啊。”
  蘇軾“請求外任”的奏表,使王安石心頭更多了一層凄涼。特別是“受性褊狷,才智短窮”的八字自嘲和借口,更使他感到汗顏。這是子瞻的被迫自請!迫于荒唐的“往复賈販”,迫于無情的政見之爭,也迫于自己在皇上面前的危言殺伐啊!皇上“准其所請,詔通判杭州”的諭旨,對子瞻也算是一种照顧了。他茫然而想:江南如畫的山川,杭州秀麗的美景,對于才气橫溢的蘇子瞻,但愿是一件因禍得福好事。
  王安石怀著歉疚的心情,与儿子王雱乘車回到家里,已是入夜時分。迎著他的是元宵節的喜慶。門外屋檐下挂著一串紅光閃亮的紗燈,長廊兩側綴著五彩輝映的花燈,臥室門前是貼有(喜喜)字的八角燈。
  夫人吳氏從臥室笑吟吟地迎出,使他心中騰起老夫老妻間深沉不移的相依之情。他走進臥室,看見窗前桌案上擺著几樣佳肴和一壇美酒,欣喜若狂,打量著著裝更為整洁的夫人,輕聲謝道;
  “知我者夫人,疼我者夫人!今日事情頗多,埋頭書案,中午僅以兩塊油糕果腹,現時确實已是饑腸轆轆了。”說著,用手從盤子里扯起一塊雞肉塞進嘴里。
  吳氏含笑而語:
  “承蒙相公夸獎。今天是元宵節,月圓人聚,我斗膽做主,特意請了一個人為相公烹茶制肴,并將為相公斟酒作陪。”
  王安石以為吳氏請來的是家蓄歌伎,便坐于桌案前,拱手作謝:
  “夫人雅意,安石恭然從命。”
  吳氏一笑,坐在王安石左側,然后望著門外,輕輕擊掌三聲,一個年輕女子輕盈走進臥室,向王安石行了晉見之禮。王安石一看,不是自家歌伎,而是一個陌生的女子。他突然想起夫人兩個月前因大病一場曾提及需要專人侍候之事,以為是夫人聘進的侍女,便熱情相待,親切地說:
  “自己家里,不必拘禮,請落座一同就飲。”
  年輕女子根本不知她今天走進的這個庭院,竟是當今的宰相府,更沒有想到此刻叫她落座的人,竟是當今的宰相王安石。她再禮之后,便從容地坐在王安石的右側,綰起衣袖為王安石斟酒,然后為吳氏斟酒,輕聲說道:
  “請老爺、太太飲酒。”
  王安石端起酒杯,向吳氏作賀:
  “元宵佳節,謹祝夫人安好!”說完,淺淺呷了一口,便舉箸夾起近處盤中的肉食大嚼起來。
  吳氏淺飲一口作答,笑著詢問:
  “相公,此獐脯味道如何?”
  王安石這才注意到吃的是獐脯,迷惑回答:
  “是獐脯嗎?噢,味道极佳,几乎被我吃糟塌了。好,好,甚合口味。”
  吳氏道:
  “這盤獐脯,就是這位新進之人親手做的。相公今后有佳肴可用了。”
  王安石向女子點頭,舉杯相邀:
  “多謝了,你也斟酒自飲吧。”
  王安石的隨和,消散了年輕女子的拘謹。她淺淺一笑,為王安石添酒。
  吳氏知道王安石的飲食習慣。此公飲食隨便,只是在近處盤中尋食,對遠處盤中再美的佳肴也常常是不及一顧。她便把遠處的一盤鱘魚移至王安石面前,特意提醒:
  “這盤鱘魚,也是這位新人親手燒的,請相公仔細品嘗。”
  王安石眼睛一亮,認真看了看盤中的鱘魚,舉箸夾了一塊放入口中,細細品味。停箸之后,大為贊賞:
  “清香爽口,果然不錯!我十九歲隨父親居江宁,外祖母黃太夫人常燒鱘魚以哺我。今夜甚幸,三十多年不嘗此味了!”
  吳氏大喜,借机介紹年輕女子:
  “相公,你仔細看看,這位新人是哪里人?”
  王安石這才抬頭仔細地打量身邊的女子。
  此女子年約二十歲,体態嬌柔婀娜。上著淺紅色緊身杭緞暗花衫,下著深紅色杭級党腳褲,黑發高髻,簪以釵鳳、珠花,神韻清雅,面容秀麗,細眉如黛,一雙晶瑩欲語的眼睛,透著江南女子特有的風致。他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你是江南人?”
  女子微微點頭一笑,嘴邊的兩個酒窩淺露。
  “家居何處?”
  “江宁鐘山腳下。”語音清純。
  王安石高興了,情不自禁地以江宁鄉音交談:
  “江宁是我的第二故鄉。异域逢鄉親,最親是鄉音!秦淮河現時如何?”
  女子以鄉音答對:
  “秦淮河上的游船燈火比昔日更加輝煌,秦淮河上的琴音歡歌比昔日更為動听。”
  “你可去過定林寺?”
  “定林寺的鐘聲比昔日更是響亮了。”
  “你可知道悟真院?”
  “悟真院里的薔薇花已成了江宁的一大景致。”
  “你可喝過悟真院里的八功德水?”
  “那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淨、七不噎、八蠲菏的圣水,已使游人涌如早潮。”
  年輕女子親切的鄉音,流利的答對,使王安石的心緒飛向遙遠的江宁,眼前渺渺浮現起客舟、孤帆、江水、月色、漁火……他禁不住吟出當年感怀江宁的詩句:

    霸主孤身取二江,
    子孫多以百城降。
    豪華盡出成功后,
    逸樂安知与禍雙。
    ……

  在王安石沉浸于歷代王朝盛衰興亡的低吟中,年輕女子接著吟出三、四兩聯的詩句:

    東府舊基留佛剎,
    《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麥秀》從來事,
    且置興亡近酒缸。

  王安石惊异,凝目望著身邊女子:
  “你也知道這首詩作?”
  年輕女子款款回答:
  “這首詩是當今宰相王安石七年前任職江宁府時寫的。江宁人都為他憂國憂民的一顆心而驕傲,這些詩句也就傳入了市肆酒樓。誰知他當了宰相之后,還能以這樣的一顆心對待天下的黎庶細民嗎?”
  王安石愣住了。此刻不再是惊异于這個女子的才情,而是惊异于這個女子的心智了。他神情肅穆地說:
  “你有這樣的擔心嗎?”
  女子說道:
  “天下的文人學士,大体都是這個樣子,在貧寒潦倒的時候,會慷慨激昂以濟世;待到飛黃騰達之后,就該四平八穩以利己了。王安石在這首詩里,原本就是留著退路的,你听,‘《黍离》、《麥秀》從來事,且置興亡近酒缸’。這不是在說,該衰亡的就該讓其衰亡,又何必去惋惜呢?當然,這是他那時的牢騷話,可現時,他也許早就把這壯怀的一切,都付諸‘酒缸’了。”
  王安石心頭一惊,坐不住了,站起身來:
  “不!王安石不會這樣,也不敢這樣!”
  女子一怔,惊慌地也站了起來。
  王安石發覺自己失態,搖搖頭,轉向夫人吳氏。可吳氏早在他与這個女子江宁憶舊時悄然离去,回到對面的一個房間——她的臥室去了。
  王安石心頭突然浮起异樣的不安。他向窗外望去,月色茫茫。他向門外長廊望去,廊間的燈火已經滅了。他一時失措。夜半三更,在這間臥室之內,只有這個陌生的女子陪伴,飲酒論詩,失檢點了!他忙對女子說:
  “你快去侍候夫人安歇吧。”
  女子不僅沒有离開,反而走到床榻邊,為王安石舖被置枕:
  “夫人早已吩咐,今后由賤妾侍候老爺……”
  王安石頭腦“嗡”地一響:
  “你,你是什么人?”
  女子轉過身來,低聲說道:
  “我是太太用錢為老爺買來的小妾。”
  王安石“啊”地一聲跌坐在椅子上,望著床榻前的女子發呆。
  女子舖好被褥,輕步走到王安石身邊:
  “老爺,夜深了,安歇吧。”
  王安石木呆不語。
  女子伸出手來,聲音微抖地說:
  “老爺,賤妾為老爺脫靴解衣……”
  王安石如惡夢乍醒,惊恐地瞪著一雙眼睛……
  女子含淚低語:
  “老爺,賤妾今日傍晚,奉夫人之命,已湯浴薰香過了,身子是……”
  王安石打了一個寒顫,苦笑著:
  “姑娘,你這是挖我的心啊。”
  女子愣住了。
  王安石鎮定下來,輕聲詢問:
  “你叫什么名字?”
  女子嚅嚅回答:
  “賤妾名叫嬋娟。”
  王安石點頭,自語:
  “嬋娟?多好的名字,又是一個嬋娟啊!屈子的侍女叫嬋娟,是屈子的解語花。這個突兀來到我面前的嬋娟,也是天神為寬慰我煎熬的靈魂而恩賜的嗎?‘心嬋媛而傷怀兮,吵不知其所蹠’。嬋娟,你有聰穎的才智,卻不知我是一個怎樣的人啊。”
  嬋娟知道遇到了好人,突然雙膝跪地,淚水涌出:
  “老爺,賤妾也是被迫賣身啊……”
  王安石忙道:
  “別哭,別哭,快起身,告訴我你的身世。”
  嬋娟終于停止哭泣。她跪著講述著自己的遭遇……
  生于何處?父母是誰?嬋娟根本就無印象。最早的記憶便是江宁鐘山腳下那座燈紅酒綠的“燕爾酒樓”和總是坐在酒桌前撫琴輕歌、淚珠瑩瑩、被人稱為“醉怀七娘”的養母。
  養母長得真美,如同古人宋玉所講:“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她“嫣然一笑”,不是“惑陽城、迷下蔡”,而是傾倒了江宁府的富商、大賈、才子、王侯。
  養母琴藝絕倫,歌音超群,卻命苦無雙。她把一個母親的愛給了嬋娟,把琴弦上的奧秘給了嬋娟,把歌唱上的神韻給了嬋娟,也把做人的艱難給了嬋娟,也許因為小女子有著一副討人喜歡的面容和不算平庸的靈性,連“嬋娟”這個好听的名字也是她給的。
  養母的假歡假笑答兌了無數浪蕩的來客。養母的真疼真愛保護了一個零丁的孤女。養母淚干了,血盡了。養女長大了,成人了。“燕爾酒樓”土埋了一個“醉怀七娘”,江宁府又捧出了一個“燕爾嬋娟”。“燕爾嬋娟”,一個天下男人都可以享用的“嬋娟”啊……
  王安石回想起七年前身居江宁的情景:“醉怀七娘”何止傾倒江宁府,這個名字曾遠播大江上下,為無數富商、大賈、才子、王侯垂涎。只是自己生性“執拗”,厭惡這個浪蕩的名字,恥于認識這個煙花妓女。誰知七年之后,這個女人的養女,竟然跪在自己的面前。造化之緣分,難違啊!
  嬋娟繼續訴說著:
  也許是養母博大慈愛的靈魂仍在蔭護著用淚水心血養大的女儿吧,一個年輕的“書場浪子”竟然搶在眾人之前,跨進了“燕爾酒樓”。也許是養母舍身飼虎的一生得到了佛祖的回報吧,那個“書場浪子”竟然是一個值得委身的人;也許是養母在陰間的煉獄里暗為養女普散功德吧,那個“書場浪子”竟然用一場震惊江宁府的豪賭,把苦命嬋娟“博”出了“燕爾酒樓”。
  王安石惊异于“書場浪子”這個名字,開口詢問:
  “‘書場浪子’,何許人耶?”
  嬋娟帶有几分傷情回答:
  “他啊,是個怪人。身無分文,卻樂于解困救貧。通曉詩書,卻厭惡科舉功名。身体單薄,卻勇于使風弄潮。平時不沾賭博,有事卻敢賭死博生。三年前“燕爾酒樓”的一場豪賭,真是令人心惊膽顫……”
  一張精致的紫檀木八仙桌放置在“燕爾酒樓”的天井里,桌上擺放著一面一尺見方的玉盤,玉盤中有一只金鑄的“寶缸”和三顆白玉血紋骰子。唉,大宋的繁華,只以賭具可見。八仙桌兩邊的主客位置上,坐著一個賭場無名的“書場浪子”和一個以賭為業的“燕爾樓主”。客位一邊的高桌上是“書場浪子”的賭注——借來的一万兩銀子;主位一邊的高桌上是“燕爾樓主”的賭注——一個脫去披挂、只剩內褲內衫的妓女。雙方聘來的二十名證人圍著天井四周的紅案坐定,一個個面色鐵青。為首的賭場元老宣告著這場特殊豪賭的特殊規矩:為了正大光明,不用罩杯,不設開寶人,一局定輸贏,點數相同,主賭為胜。
  觀看的人已圍得水泄不通,鴉雀無聲。
  “燕爾樓主”從賭場元老手中接過白玉血紋骰子托在掌心,眉飛色舞地向四周觀看的人群亮相鞠躬。二十名證人默默點頭。“書場浪子”面色發青。脫去披挂的妓女,听天由命地閉上了雙眼。
  “燕爾樓主”在一陣陰笑之后,揚手把骰子向“寶缸”扔去,三顆血紋冰凌在空中拉起一道白光落進“寶缸”之中。這一“扔”輕松、老辣,如利箭呼嘯、雷電行空。三顆白玉血紋骰子在旋轉中不停地變換著顏色、數字,紅白翻滾,黑白幻化……突然間,排列成一副賭場絕活——“三六十八紅”!
  “三六十八紅”。大喜,頂尖的點數,贏定!“燕爾樓主”狂笑不止。年輕妓女一聲尖叫,絕望地癱軟在高桌上,命如游絲。
  四周的觀眾沉默了,把同情和怜憫的目光投向“書場浪子”:認倒霉吧,你就是再扔出一個“三六十八紅”,按照剛才宣布的規矩,也是你輸!
  二十名證人一陣低語,賭場元老從“寶缸”中挑起白玉血絲骰子,走到“書場浪子”面前,示出骰子,低聲說道:“認輸吧,后生,賭場如戰場,生生死死,命中注定,今天你已無必要還手了。雖說傳說中在‘三六十八紅’之上還有一個十八點樓上樓,可那只是傳說,連我也沒有見過。”
  “書場浪子”猛地站起,劈手從賭場元老手里奪過白玉血紋骰子托于掌心,向四周觀看的人們深深一躬。二十名證人不得不惊愕地點頭。“書場浪子”忽地揚手把骰子向空中拋去,三顆骰子如同三顆流星追逐而上,沿著一條紅色光點繪出的弧線,直落入“寶缸”。
  人們看呆了。
  “燕爾酒樓”沉寂無聲。
  神奇的三顆骰子在“寶缸”中跳躍、翻騰、旋轉,響聲如玉盤滾珠,悅耳動听,錚錚不停……“燕爾樓主”惊駭失色,二十名證人呆若木雕。那三顆鬼神附体的骰子,先后亮出了紅色六點,并先后跳躍成壘,絕妙地組合成“十八點樓上樓”!
  “十八點樓上樓”。賭場絕技,大贏!證人瞠目,觀眾結舌,欲惊呼歡叫,卻發不出半點聲響。“書場浪子”看也不看枯木僵尸般的賭場元老与“燕爾樓主”,把借來的銀子完璧歸趙,用一匹華麗的錦緞,裹抱著年輕妓女大步出了“燕爾酒樓”。
  從此,离奇的夫妻尋求著离奇的恩愛,“書場浪子”离開書場,投身江河,以漕運弄船開始新的生路。
  王安石一時茫然:
  “那又是如何淪落到京都來的?”
  嬋娟凄然拭淚:
  “也許是命中的苦罪還沒有挨到盡頭,也許是命中的姻緣注定要迎新送舊,汴河的一夜風浪,把賤妾送到了老爺的身邊,又要喝一次合巹酒……”
  王安石知諷了,雙手撫著嬋娟說:
  “嬋娟,請說下去。”
  嬋娟一頭扑在王安石的雙膝上,悲痛失聲:
  “老爺,你可怜可怜那個心地善良的‘書場浪子’吧!兩個月前,他從江宁押送一船米糧來京,船行至京都城外三十里處,夜遇特大風浪,糧船沉沒,船工全部遇難。他只身脫險,即去漕運司請罪報案。誰知漕運司官員,不問事故原委,不作勘察了解,不依條律論處,而是以錢為是,硬索罰金五千緡。”
  王安石愕然,凝眸打量著膝前的嬋娟。
  “賤妾得到音訊,傾其家產,攜金由江宁赶進京都。誰知漕運司官員言而無信,接過罰金五千緡后傳下話來,非付罰金七千絹,不能放人。”
  王安石大吃一惊,目光畏縮了。
  “賤妾懇求不得,遂賣掉衣物首飾,再交罰金二千緡。可漕運司官員以罰金遲交兩天為由,又索要罰金一千緡。賤妾在漕運司門前跪請一日,得到的答复是:若再滋事拖延,罰金還要增加……”
  王安石心跳了,气噎心胸,目光黯然。
  “賤妾孤身京都,人地兩生,無一為援,只有隱瞞身份,賣身贖夫。”
  王安石聲音顫抖:
  “于是夫人用錢買了你?”
  嬋娟泣咽點頭。
  “你的身价多少?”
  “九百緡。”
  “你的丈夫贖出來了嗎?”
  “承蒙夫人恩德,賤妾已救得丈夫出獄,心無憾了。老爺放心,我會永生永世侍候你的。”
  王安石心如刀絞,昂首而語:
  “侍候我,侍候一個不知民情的糊涂官嗎?侍候我,侍候一個勒索百姓的衙門頭子嗎?漕運司以錢為是而亂法,其他衙門呢……嬋娟,你的丈夫現在何處?”
  嬋娟懵了,囁嚅回答:
  “住在宋門外一家客棧里,天亮就要南下江宁了。”
  王安石驀地推開嬋娟站起,走出房門,高聲呼喚:
  “來人,來人啊!”
  聲音惊動了熟睡的和還不曾入睡的家人,王府總管急忙奔來。
  王安石厲聲吩咐。
  “立即套車,帶著嬋娟姑娘速去宋門外客棧,接回她的丈夫!”
  總管一時糊涂了:是夫人叫自己親自出面為主人納的妾啊,再三詢問說沒有丈夫,怎么半夜里冒出個丈夫來了……
  吳氏此時也來到門口,嬋娟慌慌迎上跪下。吳氏歎息一聲,拉起嬋娟對總管說:
  “快去套車,帶著姑娘去接貴客。姑娘,有話回來再說。”
  總管搖了搖頭,帶著嬋娟离開了。

  臥室里,燭光下,王安石坐在軟榻上,抱頭不語。吳氏心如針扎一般難受。自己的一片心意不為丈夫接受,并气成如此。她默默地走近王安石,坐在王安石身邊。
  儿子王雱和家人們,見兩位老人枯坐無語,也不敢作聲,便悄悄地輕步离開。
  四更梆鼓聲傳來,敲打著老夫老妻兩顆相依相貼的心。
  還是王安石開了口:
  “夫人,這一年來,我是否有些變了?”
  吳氏輕聲回答:
  “我們都在變啊。”
  王安石心頭一震:
  你真是這樣想嗎?”
  吳氏點頭:
  “我不僅在想,而且想了很久了。歲月如流,今天的你我,畢竟不是以前的你我了。”
  王安石慌忙抓住夫人的手說:
  “不,夫人,你這是從何說起。”
  吳氏深情地一笑:
  “從相公說起……”說著,她隨手拿起床頭几案上的一面銅鏡舉在丈夫的面前:
  “相公,你看,鏡中的你,已不是我前几年的安石了。人在憔悴,腰在彎曲,滿頭已是霜雪斑白。再看看你的衣著吧,污漬點點,已有一個月沒有洗換了。至于飲食,這十多天來,大約和今天一樣,每日午間,都是以油糕、麻花之類的東西充饑吧?”
  王安石明白了夫人的用心,舉臂摟著老妻的肩膀寬慰地說:
  “近來朝廷政事繁忙,‘變法’將再次掀起高潮,我不敢有絲毫懈怠啊!夫人,待這段緊張事務忙過,我將依夫人之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飽養其神。”
  吳氏苦苦一笑:
  “這當然好。如果真的如此,那就不是我的安石了。几十年來,你何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啊!相公,你看看你的老妻吧!你看我這頭發,白的多于黑的;你看我這臉,皺紋已伸向兩鬢了;你摸我這身軀,瘦了、僵了;你再摸我這手,已無力再為相公漿洗了。相公啊,從年前秋里那場大病之后,我真不知自己何時會……”
  王安石用力摟著夫人,打斷夫人的話,体貼、動情地說道:
  “夫人,安石疏懶,連累夫人牽腸挂肚;安石粗心,辜負夫人一怀深情了。今后,我將自勤自理,以慰夫人時刻之念。”
  吳氏依在丈夫怀里,嗔怪地說:
  “‘自勤自理’?你我結發三十年來,你何時‘自勤自理’過?你的‘自勤’在讀書上,你的‘自理’在公務上。虱子積滿衣縫,一你也不知更換。一日三餐不食,你也不知喊饑啊!天生一個‘不修邊幅’的你,天生一個‘好法成癖’的我,你我成雙成對,才擺平了這王府的生活。如果你在府內‘自勤自理’,我不就是白來人世一趟嗎?現時,朝廷需要你,皇上需要你,‘變法’需要你,你再用更多的時辰和精力,笨手笨腳地‘自勤自理’于瑣事,我這做夫人的,不是要挨天下人的唾罵嗎?老天爺既然把你交給了我,你就听我的安排吧!相公,那個女子長相好,會討你喜歡的;性情好,不會惹你生气的;還有几分才情,會給你增添歡愉的;又是江宁人,習慣、情趣都會稱你的心意的……”
  王安石忍不住酸楚,雙手撫著夫人的面頰,凝目相視,哽咽而語:
  “夫人,安石若如此需人操持,与小儿何异?安石愿拋相位、棄‘變法’、离朝廷,与夫人游以終生!”
  吳氏啞然失聲:
  “相公……”
  王安石大聲說:
  “‘山無陵,江水力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絕’…”
  吳氏淚珠滾落,依在丈夫怀里。
  王安石緊緊地摟著夫人:
  “夫人,什么樣的天仙我也不要,只要我這多病的老妻!”

  五更時分,王安石和吳氏在客廳里設宴招待嬋娟和她的“書場浪子”,算是為他倆返回江宁府餞行。
  “書場浪子”,名叫林家聲,時年二十六歲,揚州人,是一個大賈鹽商的公子。天資聰穎,生性怪誕。喜讀書,好劍術,厭惡功名,熱中江湖諸藝。而且一學就會,再學即精。拜一位說書藝人為師,整日泡在書場,對歷代游俠、義士、英烈、才女性悟神通。父母管束不改,怒而逐出家門,改名隱姓,浪跡江湖,以“書場浪子”之名行世。五年前,父母病亡,諸兄弟分家,他不取遺產分文,自強自立,在江宁設一書場,以說古論今度日。其人六尺身材,眉清目秀,風骨凜然,拂動瀟洒之風;衣著不整,形容消瘦,仍顯机敏剛毅之質。他落座在王安石的對面,目光炯炯,神情鎮定,似乎在暗暗地猜度這位主人的身份和圖謀。
  王安石向這位奇人一瞥,便斷定嬋娟言之不誣,心頭驀地浮起一層惜才之意。他熱情地為客人斟酒夾菜,沒有談論江宁風情、客人身世和嬋娟未來,而是詳盡地詢問著漕運司和汴河、淮河上推行“均輸法”的現狀。
  吳氏与嬋娟疑惑不解地望著王安石。
  “書場浪子”卻一杯一杯地飲著酒,鎮定而從容地應答著王安石的每一句話。也許主人的問話已使他察覺到主人的身份,而且主人身份与“均輸法”有關。“書場浪子”大膽而坦率地談論起“均輸法”在漕運實施兩年來的利害得失。
  他談到“均輸法”給汴河、淮河兩岸帶來的繁榮:
  “……河面上,船艫相接,白帆若云,夜之燈火,寥若星辰。漕運之量驟增,南北水途縮短。眾目所睹,其功在焉!碼頭上,集市日隆,新屋日多,百業日增,百貨日繁。店舖數倍于前年,貿易數倍于往昔。其績在焉,當不必疑!”
  王安石欣慰之色浮于眉端:這正是我之所企啊!“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常說,“無商不活”,只有這樣的“熙熙攘攘”,才能給這沉悶的天下帶來一絲生机啊!
  “書場浪子”談到“均輸法”帶給富商大賈的變化:
  “……均輸官營,利歸官府,抑制商賈,勢之必然。富商由咄咄而鑽營,大賈由痛罵而稱頌;初以酒宴求情而貸運,繼以暗地行賄而包船。‘均輸法’之名日顯,其原旨日益見微……”
  王安石神色憂郁了:真是“安危相易,禍福相生”嗎?蘇子瞻曾有過這樣的議論,司馬君實也曾有過這樣的擔心,難道被他們言中了?
  “書場浪子”的話語更尖銳了:
  “……更可慮者,官為客藉,商為著戶,漕運司官員不知商賈盤根錯節之网,富商大賈卻精通以錢制官之術。有的漕司官員,為圖一指之利而為商賈行便,有的商賈以助為名而謀取重利;有的官船為商賈挂旗闖關,有的商船懸挂官旗行走江面。官商勾結謀利,已成公開秘密,唯朝廷大臣尚樂于鼓中,殊可危啊!”
  王安石心頭大震:“物速成而疾亡”。難道真如蘇子瞻所語,“變法”之業,就要“疾亡”于“官商勾結”之禍嗎?看來不是沒有道理。該到商埠、碼頭、村落、田間俯耳听听、親眼看看了,不能“樂于鼓中”而受欺、欺人啊!
  “書場浪子”繼續說道:
  “最堪憂者,‘以錢為是’之風,已侵入官衙、鄰里、刑律。律因錢蝕而渙散,刑因錢蝕而失威,倫理因錢蝕而傷風敗俗,道德因錢蝕而人心不古。長此以往,只怕宰相王安石的壯志雄心,要毀于‘以錢為是’的時髦風尚了!”
  王安石心里全亂了。他沒有料到“書場浪子”會從倫理、道德談論“以錢為是”。是啊,法度在變,時尚在變,倫理、道德能維持原狀而不改變嗎?可這個變化,會是什么樣的結果呢?自己确實不曾思索于此啊!他注視著面前侃侃而談的“書場浪子”,突然萌生了“破例重用”的念頭,便開口試探:
  “先生所語,某領教了。先生既知江河漕運現狀,亦知‘官商勾結’之害,對現時‘以錢為是’之風亦有見解,可有整治除弊之策?”
  “書場浪子”一愣,舉起酒杯,借机沉思。
  嬋娟看得清楚,夫君的話中了老爺的意了,宦海風波甚于江河湖海啊!即或這位老爺出于真心,宰相王安石能允許這樣的議論、見解嗎?听說朝廷的許多大官都因為持這樣的議論被貶逐了。這位老爺的好心,是斷乎不可應諾的。她急忙笑著為夫君解脫:
  “老爺,他是‘書場浪子’,慣于信口開河,他的話,是信不得的。再說,官場即使有這般情形,也是百中居一,千中居一,原是不必大惊小怪的……”
  “書場浪子”放下酒杯,借著內子的話頭,故作輕松地說:
  “小人感激老爺的恩德,就以船中傳聞為老爺佐酒,這叫姑妄言之,愿老爺亦姑妄听之。妄議新法,已是罪過,若為當朝宰執所知,只怕是要連累老爺了。”
  王安石大失所望,痛苦搖首:“書場浪子”畢竟無意于功名,勉強不得。怎的他二人均畏安石如虎,難道朝臣懼我,黎庶也懼我嗎?如此,我离商君不遠矣!王安石思之甚憂。忽見席上冷清,轉頭對吳氏道:
  “夫人,該你說話了。”
  吳氏离座,拿出嬋娟的賣身文書,歉疚而言;
  “嬋娟,我不知你夫妻倆的曲折苦衷,雖非有意投石于井,還是傷害了落難之人,愧對你們了。這是你的賣身文書,現當面撕毀,你夫妻倆團聚了!”說著,撕碎手中的賣身契約,投入紙簍。
  嬋娟、“書場浪子”雙雙謝恩,跪拜于地,叩頭不止。
  “謝太太、老爺大恩大德。可那九百緡錢兩……”
  吳氏打斷“書場浪子”的話:
  “那九百緡錢兩,算老爺替你付罰金了。”說著,又從一邊的几案上托出錢兩交給嬋娟:
  “這是五百緡錢兩,做你們返回江宁府的程儀吧。我們相識一場,也算是老爺的一點心意。”
  嬋娟向王安石叩頭:
  “老爺,嬋娟這一生一世忘不了老爺的恩德……”
  “書場浪子”謝恩:
  “老爺,‘書場浪子’衷心感謝。請老爺示知名諱。”
  王安石苦笑著說:
  “感謝我?感謝我的德政嗎?只要你們不怨恨,我也就知足了。我就是當朝宰相王安石。”
  嬋娟和“書場浪子”一惊非同小可,剛起身又扑倒在地。
  王安石大動其情:
  “‘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需先同調’,這是杜甫的詩句吧?‘書場浪子’,有你這樣一個忘年之交,我知足了。你倆回到江宁,代我看看秦淮河、定林寺、悟真院,代我喝一口悟真院里的八功德水吧。”
  王安石撫著嬋娟,不無傷情地自言自語:
  “你倆要离開京都了。前有司馬君實已离開京都,后有蘇子瞻也要离開京都。自做自受,我命中注定是一個孤獨的人!”
  嬋娟和“書場浪子”望著傷情的王安石,心里亦有迷惑亦有悲酸。
  吳氏走到王安石身后,把手輕輕地放在夫君的肩上。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