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15


  這一天,天剛黑,爆竹聲便接連地響起來,甚至在許多地方同時燃放。這條清靜的街道現在非常熱鬧了。一片鞭炮的響聲把石板地也震動了,四面八方都是這同樣的聲音,人分辨不出它們究竟是從什么地方來的。聲音是那么急,那么響亮,就像万馬奔騰,怒潮狂涌一樣。
  在高家,老爺、太太、少爺、小姐們齊集在堂屋里面,全換上了新衣服,太太們還系上了裙子。跟往常敬神的時候一樣,男的站在左邊,女的站在右邊,兩邊各站了一大堆人。堂屋里,燈燭燃得跟白天一樣地明亮,正中兩扇正門大開。神龕下放著長方形的大供桌,挂上了紅絨桌帷。供桌前面放了一個火盆架子,火盆里燃著熊熊的火。几十個“炭圓”山也似地堆得高高的,燒成了鮮紅的圓球。有人放了兩三根柏枝在火上,柏枝燒得吱吱地叫,并且發出刺眼触鼻的煙霧。地上舖了一張大幅的深黃色氈子,上面隨處放了些綠色的柏枝。火盆前面另外舖上一個大拜墊,上面再蓋了一張紅絨氈。
  供桌上放著一對大燭台和一個大香爐,朝里的一面和左右兩面靠邊放了許多小酒杯,至于酒杯的數目,全家只有几個人知道。主持這個典禮的是克明,因為高老太爺覺得自己年紀大了,便把這些事情交給儿子去做,自己等到一切預備好了才出來給祖宗行禮,受儿孫們的拜賀。穿著長袍馬褂的克明和克安每人提了一把酒壺慢慢地把紹興酒向小杯里斟。酒斟好了,香爐里的香也插上了。于是克明走進右上房去請老太爺出來行禮。
  老太爺一出現,全個堂屋立刻肅靜了。克明發出了燃放鞭炮的命令,三房的仆人文德在旁邊應了一聲急急走出去,走到大開的中門前高聲叫道:“放炮!”于是火光一亮,鞭炮突然響起來。女的從側門避了出去。男的走到供桌前,背向著供桌,由老太爺開始,朝外面叩起頭來,說是敬天地,接著克明三弟兄排成一行叩了頭。覺新剛拈了香從外面把灶神接進來送回到廚房里去,然后回到堂屋里來。他來得正好,便領著覺民、覺慧、覺英、覺群、覺世五個兄弟排成次序行了禮。于是眾人轉過身子面對神龕站著。躲在門外偷看的女眷們也連忙走了進來。
  依舊是由老太爺開始向祖宗叩頭。老太爺叩了頭就進房去了。接著是大太太周氏,其次是克明,再其次是三太太張氏,這樣下去,五太太沈氏之后又是陳姨太,這些人從容不迫地叩了頭,花費了半點鐘以上的時間。然后輪到覺新這一代人,先由覺新領著五個兄弟叩了頭,他們叩得最多,一共是九個,像這樣地行禮,每年只有一次,所以大家并不熟練,不能夠很整齊地一同跪下去,一同站起來。舉動較遲緩的覺群和覺世剛剛跪下去,來不及叩三下,別人就站起來了,便只得慌忙站起,而別的人又已經跪下去了。這樣惹得眾人在旁邊笑,他們的母親四太太王氏也在旁邊不住地催促他們。在笑聲中九個頭很快地就叩完了。他們到底是年輕人,跟他們的長輩不同。接著瑞玨又領著淑英、淑華、淑貞、淑芬四姊妹到紅氈上去行禮。她們的舉動自然慢一點,卻比較整齊多了。淑芬年紀雖然小,但是舉動也還靈活。她們行完禮,瑞玨又牽了海臣到紅氈上去叩頭。
  几個仆人過來取走了拜墊,把紅氈舖開。克明又進去請了老太爺出來,先是克明一輩的儿子和媳婦朝著他排成一字形,跪下去叩頭請安,然后是覺字輩和淑字輩的孫儿、孫女給他拜賀。他笑容滿面地受了禮,便走進自己的屋里去了。老太爺進去以后,堂屋里顯得更熱鬧了。克字輩的人由周氏領頭,圍成一個半圓形,在紅氈上拜下去,互相道賀。覺字輩和淑字輩的年輕人便分散開,個別的向自己的父母叩頭,或者向伯父伯母和叔嬸們請安。最后由于周氏的提議他們又聚攏來圍成一個圈子拜下去,一面說著吉慶的祝語,然而這并不是在祝福,卻是在開玩笑。這樣地行了禮之后,年輕的一代人就往四面散去。覺新夫婦卻不得不跟長輩一起留在堂屋里受仆人們的拜賀。
  覺民和覺慧從側門跑出來,急急地向自己的房間走去。他們害怕仆人和女佣找著來給他們行禮。但是他們剛走過周氏的窗下就被人攔住了。帶頭的是老黃媽,她恭恭敬敬地向他們請了安,說了几句從心里吐出來的祝福的話。他們很感動地作揖還禮。接著何嫂、張嫂等几個女佣又過來請安,這都是他們本房雇用的。最后鳴鳳走過來,她臉上擦了一點粉,辮子梳得光油油的,棉襖上罩了一件滾邊的新竹布衫。她先給覺民請了安,然后走到覺慧面前,臉上還保留著她的天真的微笑。她喚一聲“三少爺”,便埋下頭把身子彎下去,但很快地就立起來,對覺慧笑了一笑。這是祝福的微笑。覺慧愉快地還了禮。這時候他的臉上也浮出了善意的笑容。在這一刻,就在這一剎那,他忘記了過去的一切,他以為世界是如此美滿。他這樣想,他是有理由的,因為這一刻在這個公館里,的确到處都是快樂的聲音,而且只有快樂的聲音。人人都在笑,都在說祝福的話。然而在這個公館的圍牆外面,在廣大的世界中又怎樣呢,年輕的事情了。
  “放花儿!”文德走下堂屋前面的石階,聲音響亮地叫道,外面有人應了一聲。于是中門外天井里現出了火光,許多根火花直往空中冒、金光燦爛的,一股落了下去,另一股又接著冒起來,而且比前一股升得更高。在那個黑暗的天井里馬上出現了許多株火樹,開出了無數朵銀花。一筒花炮燃完了,又有人去點燃第二筒花炮的引線。這樣接連地燃放了八九筒,這些花炮是張太太送來的。老太爺也出來了,端了一把椅子坐在堂屋門口看,儿子媳婦們立在他的旁邊。他一面看一面對他們批評這些花炮的好坏。
  覺慧几弟兄都走到大廳上去,在那里看得更清楚些。覺英、覺群和覺世也買了些“滴滴金”、“地老鼠”和“神書帶箭”來燃放。
  花炮放完,堂屋里的人都散去了。只听見一片“提轎子”的聲音。覺新和他的三個叔父都坐轎子出去拜客“辭歲”。覺慧還站在大廳上看覺英們燃放小花炮。
  在老太爺的房里安放了牌桌子。這一桌是老太爺、大太太、三太太、四太太四個人(周氏已經解下她的素裙,張氏和王氏也解下了她們的大紅裙子)。打扮得花枝招展的陳姨太剛剛脫下了粉紅裙子坐在老太爺旁邊替老太爺看牌,其余各人身邊都立著女佣或婢女,准備隨時裝煙倒茶。在覺新的房里也擺好了牌桌子,這一桌是瑞玨、淑英、淑華和五太太沈氏。做嫂嫂的瑞玨想讓覺民坐下來,可是覺民推口說有事情,一定不肯打牌,只站在瑞玨后面,看她和了一副牌就走出去了。
  覺民并不回到自己的房里,卻往大廳外面走去。他正看見覺慧在天井里替弟弟們燃放“神書帶箭”。他听見一聲響,一個發光的東西直往天上沖,沖過了屋頂在半空中不見了。覺群和覺世拉住覺慧還要他再放,卻被覺民阻止了。覺民走到覺慧跟前,在他的耳邊低聲說:“我們到姑媽家去。”覺慧點點頭,不說什么,就跟著覺民走出去了,并不管覺世在后面大聲叫喚。
  大門口,門檐下的燈籠依舊發出朦朧的紅光,在寒冷的空气中抖著。大門內那個看門的李老頭,坐在那把經過了無數年代的太師椅上面,跟一個坐在對面長板凳上的轎夫談話,看見他們出來,便恭敬地起立,等他們跨過門檻以后,才坐下去。
  他們跨出了鐵皮包的門檻,在右面那個石獅子的旁邊,看見了一張黑瘦的臉。暗淡的燈光使他們看不清楚舊仆高升的面孔,他們并不理他,就大步往街心走了。
  這個高升在他們家里做了十年的仆人,后來染上鴉片煙癮,偷了老太爺的字畫拿出去賣,被發覺了,送到警察局里關了一些時候才放出來。他從此四處流浪,靠討飯過活。每逢年節照例要到舊主人家討几文賞錢。他因為穿得襤褸不敢走進公館,只好躲在大門外,等著一個從前同過事的仆人出來,便央告他進去稟報一聲。他的要求并不大,不過是几角錢,而且是在主人們高興的時候。所以他總是達到了他的目的。久而久之,這便成為舊例了。這次他也得到了他的賞錢。然而跟往常一樣,他還躲在石獅子旁邊,撫摩著冷冰冰的、但是并不拒絕他的手的石獅子,一面在想象這個時候公館里的情景。他望著走出來的兩個黑影,認得這兩位少爺,尤其是三少爺曾經躺在他的床上煙燈旁邊听過他講故事。他感到親切,他想走出去拉住他們講話。但是他看見自己衣服破爛到這個樣子,他的心馬上冷了。他依舊躲在角落里,甚至蹲下來,縮成了一團,唯恐他們看見他。等到他們去遠了,他才立起來追去看他們的背影。他的眼睛漸漸地模糊了,他再也看不見他們的影子。他痴痴地立在街心,讓寒風無情地打擊他的只穿一件破夾衫的瘦弱的身体。他揉了揉潤濕的眼睛,便走了。他回過頭,最后一次看了看石獅子。他走了,他無力地慢慢地走了,一只手捏著舊主人的賞錢,另一只手按住自己的胸膛。
  就在這個時候,覺民弟兄在街上大步走著。他們踏過鞭炮的余燼,走過清靜的和熱鬧的街市,走過那些門前燃著一對大得無比的蜡燭的雜貨店,終于走到了張家。在路上他們想到了許多快樂的事情,但是他們卻不曾想到這個叫做高升的人。
  張家顯得很冷靜,空空的大廳上燃了一盞煤油挂燈。
  這一所并不十分大的公館里分住了三家人家,有三個不同的姓。三家的主人中間有兩個寡婦,只有兩三個成年的男丁。雖然是三家人同住在一個院子里,也沒有熱鬧的气象,日子過得很清閒,甚至在除夕,也比平時熱鬧不了多少。
  在這個公館里張家算是最清靜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沒有男丁,全家就只有母女兩人。琴有一個住在尼姑庵里不常回家的祖母。此外,一個男仆和一個女佣,都是在這個家里做了十年以上的“老家人”。
  他們走進里面,張升來招呼了他們。他們走到張太太的窗下先喚了一聲“姑媽”,張太太在里面答應了。他們走進堂屋的時候,張太太正從房里迎出來。他們說聲“給姑媽辭歲”,就跪下去行禮。張太太雖然口里連聲說“不必”,但已經來不及阻止他們了,便帶笑地還了禮。接著琴從她的房里走出來,他們也給她作了揖。張太太讓他們到她的房里去坐,李嫂泡好茶端進來。
  從張太太的話里,他們知道克明和覺新已經先后來過,坐了片刻就走了。張太太跟他們談了許多話。他們請她回娘家住几天,她答應年初二去,她明天要帶琴到尼姑庵去給琴的祖母拜年。她又說自己喜歡清靜,這次也許住不了几天,不過可以讓琴多住些時候。這番話更使他們高興。
  他們坐了一會儿。琴邀請他們到她的房里去,他們便跟著琴去了。
  他們万想不到房間里還有一個人。這是一個年輕的女子,穿一件淡青湖縐棉襖,罩上一件玄青緞子的背心。她坐在床沿上埋著頭在油燈光下看書。她听見他們的腳步聲,便放下書站起來。
  他們痴痴地站在那里,不轉眼地望著她的臉龐,半晌說不出一句話。
  “你們認不得她?”琴故意惊訝地問他們。
  他們還不曾答話,倒是那個女子先笑了。但這是凄涼的微笑,是無可奈何的微笑,她的額上那一條使她的整個臉顯得更美麗、更凄哀的皺紋,因了這一笑顯得更深了。
  “認得,”覺慧含笑地回答。覺民喚了一聲:“梅表姐。”他們的腦子里還分明地留著她的印象。過去的事很快地就過去了。她如今立在他們的面前:依舊是那張美麗而凄哀的面龐,依舊是苗條的身材,依舊是一頭漆黑的濃發,依舊是一雙水汪汪的眼睛;只是額上的皺紋深了些,腦后的辮子又改成了發髻,而且臉上只淡淡地傅了一點白粉。他們想不到這時候會在這里遇見她。
  “二表弟、三表弟……你們好嗎?……這几年……”她說,雖然是淡淡的平常話,卻是她費力地說出來的。
  “我們都好。梅表姐,你呢?”覺民親切地問道,他勉強笑了笑。
  “我還是這個樣子,只是近年來容易傷感,常常無端地傷心起來,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緣故。”她說話時把眉毛緊皺著,跟從前并沒有兩樣,不過如今顯得更動人了。她又加了一句:
  “本來我生性就是多愁善感的。”
  “梅表姐,我看環境也有關系,”覺慧解釋說,“不過你一點儿也沒有改變。”
  “你們為什么都不坐?大家盡管站著。几年不見就這樣客气了!”琴在旁邊插嘴說。
  于是眾人都坐下了,琴和梅并肩坐在床沿上。
  “別后我也常常想念你們。……這几年好像是一場凄楚的夢。現在夢醒了,可是什么也沒有,依舊是一顆空虛的心。”她說了,接著自己又更正道:“其實現在還是在夢中,不知道要到什么時候才是真正夢醒?我自己是值不得惋惜的。所不安的,是拖累了我母親。”
  “大姨媽還好嗎?”覺民客气地問了一句。
  “我母親很好,多謝你。二姨媽好嗎?几年不見了,”梅笑了笑親切地說。
  “媽很好,她常常想念你,”覺慧接下去說。
  “多謝二姨媽,我只怕我再見不到她了,”梅帶點感傷地說,她略微埋下頭去。
  “梅姐,你這樣悲觀,真不該。你還很年輕,日后還有幸福,未來的事情哪個能夠預先知道?你就盡說這些喪气話!”琴撫著梅的肩頭說;“現在時代不同了。說不定它會給你帶來幸福。……”她又帶笑地把嘴放在梅的耳邊低聲說了兩三句話。
  梅的眉毛稍微松開一些,一道微光掠過她的臉。她看了琴一眼,伸手把右邊垂下來的發鬢挑了上去。她的臉又被一种陰暗的顏色籠罩了。她對琴凄涼地笑了笑,然后說:
  “三表弟方才說過環境有關系,我覺得很有意思。我們的境遇不同。我赶不上時代了。我一生只是讓命運在擺布,自己不能作一點主。我哪儿還有幸福呢?”梅說著又把琴的手拉過來輕輕地捏住,偏了頭看看琴,稱贊道:“琴妹,你真值得人羡慕!你有膽量,你有能力,你不會像我這樣。”
  琴听了梅的真心贊歎的話,雖然感到片刻的欣慰,但是這好像一股微風,吹過去就不回來了,留下的只是凄楚的微笑。這凄楚的微笑是某一些女子對付無法解決的問題的一种方法,雖然是被贊為“有膽量,有能力”的琴,有時也不免求助于它。
  “梅表姐,雖然環境的關系很大,但環境也是人造的。我們又何嘗不可以改變環境?人無論如何應該跟環境奮斗。能夠征服環境,就可以把幸福給自己爭回來,”覺慧熱烈地說了這些話,但是他還覺得有很多的話不曾吐出來。
  覺民看見梅的這些舉動,起了种种的感想。他又是悲哀,又是滿意,又是惊懼,又是怜憫,這不僅是為了梅,也為了琴,而且也為了他自己。但是他看見琴的笑臉,又漸漸地恢复了平靜的心境,他甚至找到話來安慰梅道:“你近几年來境遇不好,所以動輒生悲。再過几年,境遇一定會變更,你就不會像現在這樣了。其實琴妹的環境跟你的比起來也好不了多少。你不過多了那一樁親事,就好比多做了一個噩夢。世界本來只有一個,你從悲觀方面看,所以多愁善感;琴妹從樂觀方面看,便覺得一切都可為了。”
  “梅表姐,我勸你有空多看看新書,好在琴姐家里有,”覺慧說,他以為新書可以解決一切的問題。
  梅微微地笑了笑,她并不馬上答話,只把那雙水汪汪的眼睛望著他們。他們猜不透她的心思。她忽然收斂了眼光,把眼睛望著燈火,輕輕地歎了一口气,要說話,但是又忍住了,好像胸里藏著許多話卻無法說出來。她默默地咬著下嘴唇皮。過了一會儿,她才點一下頭,說:“多謝你們,不過你們的意思雖好,于我卻沒有用。像我這樣的人,讀新書又有什么好處?”她又閉上嘴,停一會儿,再說:“一切都是無可挽回的了。不管時代如何改變,我的境遇是不會改變的。”
  覺民覺得再沒有話可說了,他知道她的話是對的。一切都是無可挽回的了,她嫁過人,大哥又有了嫂嫂。即使時代怎樣改變,它又如何能夠把他們兩個人結合在一起呢?況且兩個人的母親已經成了仇人。這時候連覺慧也有點明白并不是一切的問題都可以由書本解決的了。
  大家都在肚子里找尋适當的話,倒是梅又開口了:“我剛才在琴妹這儿看見這几本《新青年》,”她說著把眼睛向桌上望了望,那几本暗黃色封面的十六開本的雜志疊在床前那張條桌上。“自然有些地方我不懂,不過懂得的也有。那些議論也有好的,因為我受過害了,所以知道。然而我讀這些書,我只有心里難受。這好像是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里的一切跟我的環境完全不同。我也許羡慕這一切。可是我又明白我自己做不到。所以讀了這些書,猶如一個乞丐站在富家花園牆外听見里面的歡笑聲,或是走過飯館門口,聞著里面的肉香飯香,心里不知道如何的難受!”她說到這里,額上那一條皺紋越發顯著了。她從怀里摸出一方手帕,掩住嘴咳了几聲嗽,過后又帶著苦笑說:“近來常常咳嗽,夜里往往失眠,心里總是痛。”
  “梅姐,你把過去的事情忘了罷。不要拿它折磨你自己。你要好好愛惜你的身体,便是我們看見你這個樣子,也覺得心疼,”琴偎著梅几乎要流淚地說。
  梅回過頭對著琴微微地一笑,點了點頭,表示感激。但是她依舊凄涼地說:“琴妹,我的性情你是知道的。過去的事好像已經刻印在心上了。你還不明白我怎樣在過日子。我跟你差不多,家里除了我們母女外,我只比你多一個小弟弟,他整天預備功課要考學堂。我母親一天忙的不是打牌就是拜客。我一個人在房里,翻几本詩詞來讀。連一個跟我談話、听我訴苦的人也找不到。我看見花落要流淚,看見月缺也會傷心。這一切都給我喚起許多痛苦的回憶。在宜賓我從趙家回來跟著我母親住了將近一年。我的窗前有一株梧桐樹,我初去的時候,樹上剛發新芽,葉子一天天多起來,漸漸到了綠葉成蔭。誰知一到秋天,樹葉就一片片變成了黃色,隨風飄落。到我們回省的時候,就只剩下枯枝了。我想這倒跟我相像,我已經過了綠葉成蔭的時節,現在走上飄落的路了。……大前天晚上落了一夜的雨,我在床上翻來复去,總是睡不著。雨點敲著瓦,敲著窗,響個不停。燈光昏暗暗的。我想了兩句詩:‘往事依稀渾似夢,都隨風雨到心頭。’你想,這情景怎不叫人傷感!……你們都有明天,我哪儿還有明天呢?我只有昨天。昨天的事固然很使人傷痛,但是只有它可以安慰我。”她說到這里猝然改變了語調,向覺民弟兄問道:“大表哥現在還好嗎?”
  覺民弟兄正在注意地听她說話,而且十分感動,忽然听見這句意外的問語,似乎不懂她的意思,馬上答不出來,后來還是覺慧口快,短短地答道:“他還好,他說他已經看見過你。”他的這句話只有梅一個人明白,琴和覺民都惊訝地看他。“真的,我們已經遇見了。我一見就認得他。他比從前老了一點。他也許會怨我,我不理他,卻避開了。我很想看見他,我又怕看見他,一則怕給他喚起往事,二則怕引起我自己傷心,三則我母親又在那儿。……剛才他還到這儿來過。我听見他說話的聲音,我不敢在門縫里張他一眼,只有等他走的時候,我才偷偷地看了看他的背影。”
  覺慧連聲說著“他不會的”,這只是在答复她的那句“他也許會怨我”。
  琴看見梅提到往事要傷心,便勸道:“不要再提那些事情了。你到我這儿來耍,本來是怕你在年節里容易傷感,特地請你到我家來散散心,誰知反而給你喚起更多的往事,只怪我不該引他們進來跟你見面。”
  梅的悲哀漸漸地減少了。她雖然還微微地皺著眉頭,但是臉上已經沒有陰暗的顏色,她甚至帶笑地說:“不要緊,談了這許多話,心里倒爽快了些。平時在家里連一個跟我談話的人也沒有。而且談起從前的事情,我倒高興多了。”于是她又用親切的語調向覺民弟兄絮絮地詢問他們的大哥和嫂嫂的事情。
  ------------------
  大唐書庫 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