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題材問題恐怕就是寫什么的問題,產生這個問題是件好事,這反映了人民對作家的要求和領導對作家的關切,以及作家的向上心。在資本主義國家,寫作是為了賣錢,不發生這個問題——進步作家是例外。我們今天正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學,社會上既万象更新,作家們當然都想寫教育性政治性較強的作品,不愿寫記憶中的陳谷子爛芝麻,而想寫些新的題材來歌頌社會主義。這是人同此心的。我在過去的几年中是這樣自期的,今后還要這樣做。新的題材我不愿放棄,不會因為討論題材問題就改變這個做法。不過以后我也許要寫舊的,如歷史題材和反映舊社會生活的作品。新的舊的都寫,也是兩條腿走路。這樣我就更加從容了,不至于因為寫不出現代題材的東西而焦急了。 我過去寫新題材沒有寫好。這与生活有關。我從題材本身考慮是否政治性強,而沒想到自己對題材的适應程度,因此當自己的生活准備不夠,而又想寫這個題材的時候,就只好東拼西湊,深受題材与生活不一致之苦。題材如与自己生活經驗一致,就能寫成好作品;題材与生活經驗不一致,就寫不好。我寫話劇《青年突擊隊》就因為這個原因寫的很差。青年突擊隊這個題材固然重要,我對它卻不熟悉,只到工地去了几次,無法寫好。因此,我們應在生活上給作家創造條件,讓他們自己去寫,自己去選擇題目。如趙樹理和柳青同志,他們長期在農村中生活,所以寫出了好作品。趙樹理同志長期“鎮守”太行山,我卻終年呆在北京,今天到柳樹井,明天去東四牌樓,生活不夠,而創作欲望很強,寫作頗勤,勇敢可嘉,卻沒有考慮到自己是否能扛得動那些活儿。我覺得領導上提供題材線索是可以的,問題在如何叫作家去深入生活,和給予從容寫作的條件。即使老作家,也要有生活才能寫作,沒有生活便不能點鐵成金。所以首要的問題還是解決深入生活的問題。 題材應是自己真正熟悉的材料,作家可以從各种不同的角度來闡明題材的意義,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主題。相同的一個題材,莎士比亞寫過,本生也寫過,而主題卻不相同。我們有些作者沒有充分的創作准備,作品的主題思想并不是自己從生活中反复思索得來的,而是把政策當作主題,卻又不知道政策是怎樣得來的。這樣寫成的作品只是拿一些臨時找來的材料來拼湊,硬安上一個主題,怎么能夠寫好呢?我寫話劇《義和團》的時候有些体會:本來這個題材可以有各种解釋,可以從各方面去選材。因為我父親是被洋兵所殺,所以北京雖有些人不喜歡義和團,我可是另有感受,因此要寫這個劇本。我感到中國的農民很勇敢,不甘做奴隸,如果受壓迫,就要揭竿而起,這就是這個劇本的主題。我過去寫的几個劇本,也有先定主題,臨時找材料的,正如一件“富貴衣”,沒有做到天衣無縫。有時要突出主題就喊几句口號,好象告訴讀者說,教育意義就在這里!有時就讓支部書記出來說几句話,也為了點明主題!因此我看到自己寫的劇本中支部書記講話,就感到特別難受。主題應當是水到渠成的東西,生活丰富是最重要的。 題材与作家的風格也是有關系的,熟悉了題材,才能產生風格。作家總是選擇与他的創作風格一致的題材來寫。我就寫不出斗爭比較強烈的戲。因為天性不是愛打架的人,而且又沒有參加革命斗爭,所以寫起逗笑,湊趣的東西就比較方便一些。我喜歡笑,寫悲劇就不大合适。題材、体裁、風格都是有關系的。因此,應當是,誰寫什么合适就寫什么,不要強求一律。順水推舟才能暢快。同時也与勞逸結合有關。如果要我關起門來寫悲劇就很困難,對健康也許有些損失。所以應多寫一些對自己适合的、自己愿意寫的東西,也預備寫一些雖然現在不熟悉但卻可以去熟悉的東西。寫新事物,也寫舊生活。有人老是寫一樣的題材也無所不可。有一招就拿出一招來,總比一招也沒有好一些。大家都拿出自己的一招來,也就百花齊放了。 現在還有一些老作家沒動筆,應當動起筆來。有的青年作者寫了一部作品而失敗了,不要灰心,不可以一部作品論成敗。寫了作品沒成功也可以得到鍛煉。這次沒寫好,下次就可能寫好。三個劇本沒寫好,也可能利用這三個劇本的材料寫成一部小說。長篇寫不成就寫短篇,小說寫不了就寫散文,寫總比長期擱筆不寫好。要經常增加本領,有了本領即使是別人出題也能寫出好文章。 載一九六一年《劇本》五、六月號合刊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