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三界之別
(1899年9月15日)
泰西學者,分世界人類為三級:一曰蠻野之人,二曰半開之人,三曰文明之人。其
在《春秋》之義,則謂之据亂世,升平世,太平世。皆有階級,順序而升,此進化之公
理,而世界人民所公認也。其軌度与事實,有确然不可假借者,今略臚列之如下:
第一,居無常處,食無常品;逐便利而成群,利盡則輒散去;雖能佃漁以充衣食,
而不知器械之用;雖有文字,而不知學問;常畏天災,冀天幸,坐待偶然之禍福;仰仗
人為之恩威,而不能操其主權于己身。如是者,謂之蠻野之人。
第二,農業大開,衣食頗具;建邦設都,自外形觀之,雖已成為一國,然觀其內,
實則不完備者甚多;文學雖盛,而務實學者少;其于交際也,猜疑之心雖甚深,及談事
物之理,則不能發疑以求真是;摸擬之細工雖巧,而創造之能力甚乏,知修舊而不知改
舊;交際雖有規則,而其所謂規則者,皆由習慣而成。如是者,謂之半開之人。
第三,范圍天地間种种事物于規則之內,而以己身入其中以鼓鑄之;其風气隨時變
易,而不惑溺于舊俗所習慣;能自治其身,而不仰仗他人之恩威;自修德行,自辟智慧,
而不以古為限,不以今自畫;不安小就,而常謀未來之大成,有進而無退,有升而無降,
學問之道,不尚虛談,而以創辟新法為尚;工商之業,日求之擴充,使一切人皆進幸福。
如是者,謂之文明之人。
論世界文野階級之分,大略可以此為定點。我國民試一反觀,吾中國于此三者之中
居何等乎?可以瞿然而興矣!
國之治亂,常与其文野之度相比例,而文野之分,恒以國中全部之人為定斷,非一
二人之力所能強奪而假借也。故西儒云:國家之政事,譬之則寒暑表也;民間之風气,
譬之則猶空气也。空气之燥濕冷熱,而表之升降隨之,絲毫不容假借。故民智、民力、
民德不進者,雖有英仁之君相,行一時之善政,移時而掃地以盡矣。如以沸水浸表,雖
或驟升,及水冷而表內之度仍降至与空气之度相等。此至淺之理,而一定之例也。故善
治國者,必先進化其民,非有孟的斯鳩(法國人,著《万法精理》一書,言君主、民主、
君民共主三种政体之得失)、盧梭(法國人,著《民約論》,言國家乃由民間契約而成
者),則法國不能成革命之功;非有亞丹·斯密之徒(英國人,為資生學之鼻祖),則
英國不能行平稅之政,故曰:英雄之能事在造時勢而已。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