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誰在沒落?




  常庚

  五月二十八日的《大晚報》告訴了我們一件文藝上的重要的新聞:

  “我國美術名家劉海粟徐悲鴻〔2〕等,近在蘇俄莫斯科舉行中國書畫展覽會,深得彼邦人士极力贊美,揄揚我國之書畫名作,切合蘇俄正在盛行之象征主義作品。愛蘇俄藝術界向分寫實与象征兩派,現寫實主義已漸沒落,而象征主義則經朝野一致提倡,引成欣欣向榮之概。自彼邦藝術家見我國之書畫作品深合象征派后,即憶及中國戲劇亦必采取象征主義。因擬……邀中國戲曲名家梅蘭芳等前往奏藝。此事已由俄方与中國駐俄大使館接洽,同時蘇俄駐華大使鮑格莫洛夫亦奉到訓令,与我方商洽此事。……”

  這是一個喜訊,值得我們高興的。但我們當欣喜于“發揚國光”〔3〕之后,還應該沉靜一下,想到以下的事實——一,倘說:中國畫和印象主義〔4〕有一脈相通,那倒還說得下去的,現在以為“切合蘇俄正在盛行之象征主義”,卻未免近于夢話。半枝紫藤,一株松樹,一個老虎,几匹麻雀,有些确乎是不像真的,但那是因為畫不像的緣故,何嘗“象征”著別的什么呢?

  二,蘇俄的象征主義的沒落,在十月革命時,以后便崛起了构成主義〔5〕,而此后又漸為寫實主義所排去。所以倘說:构成主義已漸沒落,而寫實主義“引成欣欣向榮之概”,那是說得下去的。不然,便是夢話。蘇俄文藝界上,象征主義的作品有些什么呀?

  三,臉譜和手勢,是代數,何嘗是象征。它除了白鼻梁表丑腳,花臉表強人,執鞭表騎馬,推手表開門之外,那里還有什么說不出,做不出的深意義?

  歐洲离我們也真遠,我們對于那邊的文藝情形也真的不大分明,但是,現在二十世紀已經度過了三分之一,粗淺的事是知道一點的了,這樣的新聞倒令人覺得是“象征主義作品”,它象征著他們的藝術的消亡。

  五月三十日。



  〔1〕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三四年六月二日《中華日報·動向》。〔2〕劉海粟江蘇武進人,畫家。徐悲鴻(1895—1953),江蘇宜興人,畫家。一九三四年他們先后赴歐洲參加中國畫展。〔3〕“發揚國光”這也是上引《大晚報》題為《梅蘭芳赴蘇俄》新聞中的話。

  〔4〕印象主義十九世紀后半期在歐洲(最早在法國)興起的一种文藝思潮。主要表現在繪畫上,強調表現藝術家瞬間的主觀印象,重在色彩光線,不拘泥于對客觀事物的忠實描繪。這种思潮后來影響到文學、音樂、雕刻等各方面。

  〔5〕构成主義也叫結构主義,現代西方形式主義藝術流派之一。它排斥藝術的思想性、形象性和民族傳統,憑長方形、圓形和直線等构成抽象的造型。十月革命后不久,它曾以“革新”面貌一度出現于蘇聯。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