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甲“樂聞于斯”的來信魯迅先生: 在黎錦明〔2〕兄的來信上,知道你早已到了上海。又近日看《語絲》,知豈明先生亦已卸禮部總長〔3〕之任,《語絲》在上海出版,那位禮部尚書不知是何人蟬聯下去呢?總長近日不甚通行,似乎以尚書或大臣為佳,就晚生看來。 不管誰當尚書了吧,我想,國粹總得要維持,你老人家是熱心于這件工作的,特先奉贈禮物二件,聊表我之“英英髦彥,亦必有軼群絕倫”的區區之見也。 宣言是我三月前到會里恭恭敬敬索得來的。會里每晚,几乎是每晚有名人,遺老講經的;听者多屬剪發髦生——這生字是兩性通用的——我也領教過一次了,情形另文再表,有空時再來。前几晚偶然又跑過老靶子路的會址門前,只見燈光輝映,經聲出自老而亮的喉嚨,不覺舉頭一望,又發見了一紙文會的征求,深恐各界青年,交肩失之,用特寄呈,乞廣為招徠,國粹幸甚。倘蒙加以按語,序跋兼之,生生世世祖宗与有榮焉。 不知你住在什么地方,近來是否住在上海,故請別人轉交。祝福你。 招勉之〔4〕 一九二七,十二,十五,于SJ醫院。 乙籌設孔教青年會宣言人心敗坏,道德淪亡;世運浩劫,皆由此生。今我國青年處此万惡之漩渦,聲色貨利濡染于中,邪說暴行誘迫于外。天地晦塞,人欲橫流,其不淪胥以溺者,殆無几矣!惟是,今人于水旱災薐,則思集會以賑濟,兵燹賊劫,則思練團以保衛。獨于青年道德之墮落,其弊有甚于洪水猛獸者,則不知設會以補救。無亦徒知抵御有形之禍,而不知消弭無形之禍乎?同人深鑒于此,爰有孔教青年會之設,首辦宣講,音樂,游藝,体育各科,借符孔門六藝之旨。一俟辦有成效,再設學校圖書館等,使我國青年皆得了解孔子之道,及得高尚學術之陶熔。庶知社會惡習之不可近;邪說暴行之所當辟;而世運浩劫,或可消弭于無形。今日之會社亦多矣,然大都皆偏于娛樂,而注重于青年之道德者甚微,惟孔子之道,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為吾人斯須不可离。斯會之成,必有能納青年于正軌,而為人心世道之助者,且孔子嘗言,后生可畏;叉曰: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我青年會之設即体孔子之意。邦人君子,儻亦樂聞于斯?! 丙上海孔教青年會文會緣起今試問揉羅曳穀,粉白黛綠,有以异于亂頭粗服乎?今試問擊靼烹肥,紙迷金醉,有以异于含糗羹藜乎?此不待質諸离婁易牙而皆知者也。雖然,世有刻划無鹽,唐突西施者;亦有久饜芻豢,偶思螺蛤者;此豈真以美色能令目盲,盛饌能令腸腐哉?毋亦畏妝飾烹調之繁縟而已。我國之文,固西施而芻豢也;通才碩學,研精覃思,窮老盡气,僅乃十得其七八;下焉者,或至熟視而無睹;后生小儒,途徑未習,但見沉沉然千門万戶,以為不可階而升也,則必反顧卻走而去之。故吾謂軍人畏臨陣;婦女畏產育;和尚畏涅~劊恍悴盼房際裕喚災量晒植鎦斅攏壻䄄登槔碇敭畊τ*者也。滬上為南北綰轂,衿纓億万,學校如林,而海內耆宿之流,寓于此者,類皆蓄德能文,不憚出其胸中所蘊蓄以誘掖后進;后進亦翕然宗之。若夫家庭之內,有賢父兄,复能廣延良師益友,以為子弟他山之助,韋長孺顏之推諸賢,猶未能或之先也。夫天下事果自因生,應由響召,觀于此間近時之風尚,可知中原文化,實具千鈞一發之力,而英英髦彥,亦必有軼群絕倫,應時而起者。惟無以聚會之,則聲气不通;無以征驗之,則名譽不顯;無以獎勸而提倡之,則進取不速,而觀感不神。《易》曰:“君子以朋友講習”,《論語》曰:“君子以文會友”。竊本斯旨,號召于眾,俾知拭目而觀西施,張口而思芻豢者,大有人在。同人不敏,即執巾櫛,奉脂澤,為美人催妝,飛彀絡繹,為御廚送八珍,其又奚辭?(章程從略)丁“樂聞于斯”的回信勉之先生足下。N日不見,如隔M秋。——确數未詳,洋文斯用。然鮮卑語尚不棄于顏公〔5〕,羅馬字豈遽違乎孔教?“英英髦彥”,幸毋嗤焉。慨自水獸洪猛,黃神嘯吟,禮樂偕辮發以同隳,情性与纏足而俱放;ABCD,盛讀于黌中,之乎者也,漸消于筆下。以致“人心敗坏,道德淪亡”。誠當棘地之秋,宁啻“杞天之慮”〔6〕?所幸存寓公于租界,傳圣道于洋場,無待乘桴,居然為鐸〔7〕。從此老喉嘹亮,吟關關之雎鳩〔8〕,吉士駢填〔9〕,若浩浩乎河水。邪說立辟,浩劫潛銷。三祖六宗,千秋万歲。獨惜“藝”有“宣講”,稍异孔門,會曰“青年”,略剽耶教,用夷變夏,尼父曾以失眠,援墨入儒,某公為之翻臉。然而那無須說,天何言哉〔10〕,這也當然,圣之時也〔11〕。何況“后生可畏”〔12〕,將見眼里西施,“以友輔仁”〔13〕,先出胸中芻豢〔14〕。于是雖為和尚,亦甘心于涅~劇玻保怠常姹蛔魴悴牛㖡闖凵裼誑際裕寿蚱襠杏屑*千門万戶而反顧卻走去之者哉,必拭目咽唾而直入矣。文運大昌,于茲可卜,拜觀來柬,頓慰下怀。聊复數言,略申鄙抱。若夫“序跋兼之”,則吾豈敢也夫。專此布复,敬請“髦”安,不宣。 魯迅謹白。 丁卯夏歷十一月二十六日。 EE 〔1〕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上海《語絲》周刊第四卷第三期。 〔2〕黎錦明字君亮,湖南湘潭人,小說家,曾与招勉之在廣東海丰中學同事,當時常給《語絲》投稿。 〔3〕禮部總長《語絲》第一卷第三期(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一日)刊載江紹原致周作人(豈明)的通信《禮的問題》,討論舊禮教問題,信中戲稱周作人為“禮部總長”。 〔4〕招勉之廣東台山人,《語絲》、《莽原》的投稿者,當時在中山大學附屬中學師范科任教。 〔5〕顏公即顏之推(531—?),字介,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北齊文學家。官中書舍人、司徒錄事參軍。著有《之推集》、《顏氏家訓》等。他在《顏氏家訓·教子》中說:“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崇愛,亦要事也。’吾時俛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為之。”按顏之推本人并非主張學鮮卑語,后來魯迅在《准風月談·〈扑空〉正誤》中對此作了說明。 〔6〕杞天之慮”楊蔭榆在《對于暴烈學生之感言》中,把成語“杞人憂天”掉弄為“杞天之慮”,成了不通的文言語句。原典出于《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7〕乘桴《論語·公冶長》:“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与?’”為鐸,《論語·八佾》:“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木鐸,一种木舌的銅鈴,古代用以召集人民,宣布政事。 〔8〕關關之雎鳩《詩經·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9〕吉士駢填《詩經·召南·野有死麇》:“有女怀春,吉士誘之。”又《晉書·夏統傳》:“士女駢填:車服燭路。”駢填,形容人數眾多。 〔10〕天何言哉《論語·陽貨》:“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1〕圣之時也《孟子·万章下》:“孔子,圣之時者也。”時,合乎時宜。 〔12〕“后生可畏”語見《論語·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13〕“以友輔仁”語見《論語·顏淵》:“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4〕芻豢吃草的牛羊和食谷的犬豕,泛指美味。《孟子·告子上》:“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15〕涅~劇》鵂矣錚𧨎笪摹。危椋穎觶醆na*囊粢耄姹囊𧪄琶稹□脫等,后來也把僧人的死稱為涅~劇*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