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答世界社信




  世界社諸先生:

  十三日信收到。前一函大約也收到的,因為久病,擱下了。

  所問的事,只能寫几句空話塞責,因為實在沒法子。我的病其實是不會全愈的,這几天正在吐血,醫生連話也不准講,想一點事就頭暈,但大約也未必死。

  此复,即請

  暑安。

  魯迅十五日。

  答問

  我自己确信,我是贊成世界語〔2〕的。贊成的時候也早得很,怕有二十來年了罷〔3〕,但理由卻很簡單,現在回想起來:一,是因為可以由此聯合世界上的一切人——尤其是被壓迫的人們;二,是為了自己的本行,以為它可以互相紹介文學;三,是因為見了几個世界語家,都超乎口是心非的利己主義者之上。

  后來沒有深想下去了,所以現在的意見也不過這一點。我是常常如此的:我說這好,但說不出一大篇它所以好的道理來。然而确然如此,它究竟會證明我的判斷并不錯。八月十五日。

  EE

  〔1〕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三六年十月上海《世界》月刊第四卷第九、十期合刊。魯迅复信以手跡制版刊出;答問載同期“中國作者對于世界語的意見”專欄。均無標題。

  世界社,上海世界語者協會所屬《世界》月刊社的簡稱。該刊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創刊于上海,葉籟士、胡繩編輯。一九三六年,國際革命世界語作家協會寫信給上海世界語者協會,要求就世界語問題征詢中國作家的意見。世界社為此寫信給魯迅和其他作家,本篇即魯迅所作的答复。

  〔2〕世界語指波蘭柴門霍夫(L.Zamenhof,1859—1917)所創造的一种國際輔助語(Esperanto),一八八七年公布。〔3〕魯迅最早贊成世界語的文章,參看一九一八年十一月《新青年》第五卷第五號發表的《渡河与引路》(后收入《集外集》)。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