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介紹德國作家版畫展




  世界上版畫出現得最早的是中國〔2〕,或者刻在石頭上,給人模拓,或者刻在木版上,分布人間。后來就推廣而為書籍的繡像〔3〕,單張的花紙,給愛好圖畫的人更容易看見,一直到新的印刷術傳進了中國,這才漸漸的歸于消亡。

  歐洲的版畫,最初也是或用作插畫,或印成單張,和中國一樣的。制作的時候,也是畫手一人,刻手一人,印手又是另一人,和中國一樣的。大家雖然借此娛目賞心,但并不看作藝術,也和中國一樣。但到十九世紀末,風气改變了,許多有名的藝術家,都來自己動手,用刀代了筆,自畫,自刻,自印,使它确然成為一种藝術品,而給人賞鑒的量,卻比單能成就一張的油畫之類還要多。這种藝術,現在謂之“創作版畫”,以別于古時的木刻,也有人稱之為“雕刀藝術”。但中國注意于這种藝術的人,向來是很少的。去年雖然開過一個小小的展覽會〔4〕,而至今并無繼起。近聞有德國的愛好美術的人們,已籌備開一“創作版畫展覽會”。其版類有木,有石,有銅。其作家都是現代德國的,或寓居德國的各國的名手,有許多還是已經跨進美術史里去了的人們。例如亞爾啟本珂(Archipenko),珂珂式加(O.Kokoschka),法宁該爾(L.Feininger),沛息斯坦因(M.Pechstein)〔5〕,都是只要知道一點現代藝術的人,就很熟識的人物。此外還有當表現派文學運動〔6〕之際,和文學家一同協力的霍夫曼(L.vonHofmann),梅特那(L.Meidner)〔7〕的作品。至于新的戰斗的作家如珂勒惠支夫人(K.Kollwitz),格羅斯(G.Grosz),梅斐爾德(C.Meffert)〔8〕,那是連留心文學的人也就知道,更可以無須多說的了。

  這展覽會里,連上述各家以及別的作者的版畫,聞共有百余幅之多,大者至二三尺,且都有作者親筆的署名,和翻印的畫片,簡直有天淵之別,是很值得美術學生和愛好美術者的研究的。

  EE

  〔1〕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七日《文藝新聞》第三十九號,署名樂賁。

  德國作家版畫展,德國漢堡嘉夫人于一九三一年底籌辦,次年五、六月間在上海展出。魯迅曾為它提供展品和鏡框。漢堡嘉夫人(MrsHamburger),當時僑居上海,開設瀛環圖書公司。〔2〕版畫出現得最早的是中國遠在漢代,我國就產生了具有版畫性質和特點的石刻畫像。至唐代出現了《金剛經》扉畫《佛在給孤獨園說法圖》(刊印于咸通九年,即公元八六八年)等优秀木刻版畫,比歐洲現存的十五世紀初的木刻圣母像要早几百年。〔3〕繡像指明清以來印在通俗小說卷頭的書中人物的白描像。

  〔4〕指一九三○年十月魯迅与日本內山完造在上海合辦的版畫展覽會,共展出蘇、德等國作品七十余幅。

  〔5〕亞爾啟本珂(1887—1964)美國雕刻家、畫家,原籍俄國,曾在德國從事美術活動。珂珂式加(1886—?),奧地利畫家、戲劇家,一九○八年僑居德國。法宁該爾(1871—1956),美國畫家、雕刻家和音樂家,大部分時間住在德國。沛息斯坦因(1881—1955),德國畫家。

  〔6〕表現派文學運動二十世紀初流行于德國和奧地利的資產階級文藝流派。它對資本主義黑暗現實帶有盲目的反抗情緒,強調表現自我感受,認為主觀是唯一的真實,漠視現實生活,反對藝術的目的性。這一流派的出現,是帝國主義時期資產階級文化危机的反映。〔7〕霍夫曼(1861—1945)德國畫家、版畫家。梅特那(1884—1966),德國畫家。

  〔8〕格羅斯(1893—1959)德國畫家,后移居美國。梅斐爾德,德國版畫家。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