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草鞋腳》




  在中國,小說是向來不算文學的。在輕視的眼光下,自從十八世紀末的《紅樓夢》〔2〕以后,實在也沒有產生什么較偉大的作品。小說家的侵入文壇,僅是開始“文學革命”運動〔3〕,即一九一七年以來的事。自然,一方面是由于社會的要求的,一方面則是受了西洋文學的影響。

  但這新的小說的生存,卻總在不斷的戰斗中。最初,文學革命者的要求是人性的解放,他們以為只要掃蕩了舊的成法,剩下來的便是原來的人,好的社會了,于是就遇到保守家們的迫壓和陷害。大約十年之后,階級意識覺醒了起來,前進的作家,就都成了革命文學者,而迫害也更加厲害,禁止出版,燒掉書籍,殺戮作家,有許多青年,竟至于在黑暗中,將生命殉了他的工作了。

  這一本書,便是十五年來的,“文學革命”以后的短篇小說的選集。因為在我們還算是新的嘗試,自然不免幼稚,但恐怕也可以看見它恰如壓在大石下面的植物一般,雖然并不繁榮,它卻在曲曲折折地生長。

  至今為止,西洋人講中國的著作,大約比中國人民講自己的還要多。不過這些總不免只是西洋人的看法,中國有一句古諺,說:“肺腑而能語,醫師面如土。”〔4〕我想,假使肺腑真能說話,怕也未必一定完全可靠的罷,然而,也一定能有醫師所診察不到,出乎意外,而其實是十分真實的地方。一九三四年三月二十三日,魯迅記于上海。

  CC

  〔1〕本篇在收入本書前未在報刊上發表過,參看本書《附記》。《草鞋腳》,魯迅應美國人伊羅生之約和茅盾共同編選的中國現代短篇小說集,共收作品二十六篇,由伊羅生等譯成英文,當時未能出版,后經重編,于一九七四年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印行。〔2〕《紅樓夢》長篇小說,清代曹雪芹作。通行一百二十回本,后四十回一般認為是清代高鶚所續。

  〔3〕“文學革命”運動指“五四”前后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的運動。一九一七年二月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二卷第六號發表《文學革命論》一文,首次提出文學革命的口號。一九一八年五月起魯迅陸續發表了《狂人日記》、《孔乙己》、《藥》等小說,“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且介亭雜文二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

  〔4〕“肺腑而能語,醫師面如土。”見明代楊慎編輯的《古今諺》所錄方回《山經》引《相冢書》:“山川而能語,葬師食無所;肺肝而能語,醫師色如土。”清代沈德潛編《古詩源》卷一亦載有此詩,“肺肝”作“肺腑”。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