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先來引几句古書,——也許記的不真确,——庄子曰:“涸轍之鮒,相濡以沫,相煦以濕,——不若相忘于江湖。”〔2〕 《譯文》就在一九三四年九月中,在這樣的狀態之下出世的。那時候,鴻篇巨制如《世界文學》和《世界文庫》〔3〕之類,還沒有誕生,所以在這青黃不接之際,大約可以說是仿佛戈壁中的綠洲,几個人偷點余暇,譯些短文,彼此看看,倘有讀者,也大家看看,自尋一點樂趣,也希望或者有一點益處,——但自然,這決不是江湖之大。 不過這与世無爭的小小的期刊,終于不能不在去年九月,以“終刊號”和大家告別了。雖然不過野花小草,但曾經費過不少移栽灌溉之力,當然不免私心以為可惜的。然而竟也得了勇气和慰安:這是許多讀者用了筆和舌,對于《譯文》的憑吊。 我們知道感謝,我們知道自勉。 我們也不斷的希望复刊。但那時風傳的關于終刊的原因:是折本。出版家雖然大抵是“傳播文化”的,而“折本”卻是“傳播文化”的致命傷,所以荏苒半年,簡直死得無藥可救。直到今年,折本說這才起了動搖,得到再造的運會,再和大家相見了。 內容仍如創刊時候的《前記》里所說一樣:原料沒有限制;門類也沒有固定;文字之外多加圖畫,也有和文字有關系的,意在助趣,也有和文字沒有關系的,那就算是我們貢獻給讀者的一點小意思。 這一回,將來的運命如何呢?我們不知道。但今年文壇的情形突變,已在宣揚寬容和大度了,我們真希望在這寬容和大度的文壇里,《譯文》也能夠托庇比較的長生。三月八日。 CC 〔1〕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三六年三月上海《譯文》月刊新一卷第一期“复刊號”。 《譯文》,魯迅和茅盾發起的翻譯和介紹外國文學的雜志,創刊于一九三四年九月,最初三期為魯迅編輯,后由黃源接編,上海生活書店發行,一九三五年九月出至第十三期停刊;一九三六年三月复刊,改由上海雜志公司發行,一九三七年六月出至新三卷第四期停刊。〔2〕“涸轍之鮒”等語,參看本卷第489頁注〔8〕。〔3〕《世界文學》介紹世界各國文學(包括我國)的雙月刊,伍蠡甫編輯,一九三四年十月創刊,上海黎明書局發行。《世界文庫》,參看本卷第358頁注〔3〕。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