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六章 門房的典型男性和女性


  諾曼底街是一條一走進去就仿佛到了外省的街道:那儿雜草叢生,來個過路人就是件轟動的大事,街坊都互相認識。房屋全都建于亨利四世時代,那時建的居民區,每條街都按外省的名字命名,居民區中心總有一座漂亮的廣場,題獻給法蘭西。修建歐洲居民區的打算便是這個計划的翻版。世界上的一切總是在不斷翻版,包括人的思想在內。兩位音樂家住的房子是一座舊宅,前有院子,后有花園;可臨街的前屋是在上世紀瑪萊區最時髦的時候修的。兩個朋友占了它的整個三層。這座分前后屋的房子屬于佩勒洛特先生,這是位八旬老人,他把房子讓給了二十六年來一直替他看門的茜博夫婦看管。不過,在瑪萊區,人們給門房的錢不多,門房很難靠看大門過日子,所以茜博先生除了拿百分之五的房租回扣以及從每車木柴上抽點柴火燒燒之外,還靠自己的手藝掙點錢:他跟許多門房一樣,也是個裁縫。時間一長,茜博不再為衣舖老板干活,因為居民區的那些小市民慢慢地都很相信他,他便有了個誰也奪不走的差事,專門為附近三條街上的居民縫縫補補,翻衲舊衣裳。門房很寬暢,也整洁,他在里面隔了一個房間。因此,茜博夫婦被當作瑪萊區干門房這一行中最幸福的一對。
  茜博個子矮小,由于整天盤膝坐在跟臨街裝了鐵柵的窗台一般高的工作台上,皮膚成了橄欖色,他每天差不多掙四十個蘇;不過,五十八歲可是干門房這一行的黃金時代;他們在門房里呆慣了,守在里面,就像是牡蠣縮在殼子里一樣,所以在居民區,誰都認識他們。
  茜博太太原是牡蠣美人1,經歷了一個牡蠣美人不用找便會送上門的各种風流艷事之后,在二十八歲那年,愛上了茜博,辭掉了在藍鐘飯館的那份工作。平凡百姓家的女子的姿色是不長久的,那些在飯館門前沿牆坐著干活的女人,更是如此。廚房間的熱气射到她們臉上,臉上的線條全被烤硬了;陪跑堂們一塊喝的剩酒滲進她們的皮膚,哪种花都沒有牡蠣美人敗得這么快。万幸的是,合法的婚姻和門房的生活來得很及時,給茜博太太保住了容貌。她保持著一种男性美,就像是魯本斯的模特儿,諾曼底街的那些冤家對頭說得很難听,管她叫“肥嫂”。她的膚色簡直可以跟大塊的伊西尼牛油相媲美,像透明似的,很是誘人。雖然她長得胖,可干起活來,誰也不如她麻利。現在,她已經到了那類女人不得不剃胡子的年紀。這不是說她年紀已到四十八嗎?一個長胡子的女門房,那對房主來說是秩序和安全最強大的保證之一。如果德拉克洛瓦能夠看見茜博太太手執掃帚的那個得意勁頭,那他准會讓她入畫,畫成一個貝婁娜2!
  --------
  1指專在小飯館剖牡蠣的漂亮女工。
  2 古羅馬宗教所崇奉的女戰神。

  茜博夫婦——按公訴狀的用語——的地位竟有一天會影響到那兩位朋友的位置,這真是怪事!因此,為了做到忠實,一個書寫歷史的人有必要就門房的詳情再作一番探究。整座房子每年約進八千法郎的租金,前屋共有三個完整的套間,房子的深度是舊宅的一倍,而且臨街,院子和花園之間的舊宅也是三間房。此外,一個叫雷莫南克的占了一間門面房,做廢鐵生意。這個雷莫南克近几個月來又改行做起了古董交易,他深知邦斯收藏的那些老古董的价值,看見音樂家進進出出,他總是在舖子里對他問候一聲。按房租的百分之五的回扣算,茜博兩口子每年差不多得四百法郎,而且住房和柴火都不用花錢。另外,茜博每年做活平均還差不多有七八百法郎的收入,再加上年賞,這對夫婦總共有一千六百法郎的進項,但一個子不剩地全被他們吃光了,他們兩口子的生活确實比平民百姓家要好。“人生就這么一次!”茜博太太經常這么說。她是在大革命時期出生的,可見根本就不知道基督教義。
  這個枯黃眼睛,目光傲慢的看門女人,過去在藍鐘飯館干過,所以做菜做飯還真有兩下子,那些同行為此很眼紅她的丈夫。如今,茜博兩口子已過中年,就要步入老年的門檻,可手中百來法郎的積蓄都沒有。他們倆穿得好,吃得也好,再加上二十六年來為人絕對正直,在居民區很受敬重。他們沒有一點儿家產,拿他們的話說,從沒有圖過呀別人呀一個子儿呀,茜博太太說起話來滿口都是“呀”字。她對丈夫也是這么說:“你呀,是個寶貝呀!”什么原因呢?這就跟她不把宗教放在眼里一樣,說不出什么原因。
  他們兩口子對這种光明正大的生活,附近六七條街上人的敬意,以及房主交給他們的房子管理大權,非常得意,可私下里也為手中沒有錢而哀歎。茜博先生經常抱怨手腳酸痛,茜博太太也總嘀咕她可怜的茜博到這個歲數還得干活。總會有那么一天,一個門房一輩子看了三十年大門之后,會起來譴責政府不公,要求給他授榮譽團勳章!只要居民區有人信口開河,跟他們提起某某女佣人只干了八年十年的差事,東家的遺囑便立有她的名字,給她三四百法郎的終身年金,那馬上就會在一個個門房傳開,議論紛紛,從這儿,巴黎那些干卑賤差使的人如何遭受妒忌心的折磨,人們就可以有個了解了。
  “這种事呀!上東家的遺囑,這事永遠也落不到咱們這种人頭上!我們沒有這運气!可我們比那些仆人要有用。我們都是些信得過的,替他們管著財,守著家,可我們被當作狗看待,不折不扣,就這下場!”
  “就看走運不走運了。”茜博每次從外面拿了件衣服回來,總這么說。
  “當初要是我讓茜博守他的門房,我去當廚娘,那我們呀,也有三万法郎的積蓄了。”茜博太太跟女鄰居聊天的時候,總是把雙手往那粗大的腰上一插,高聲嚷嚷道,“我這輩子算是走錯了,只為有個安身之地,暖暖和和地守著一間舒适的門房,圖個不缺穿,不缺吃。”
  當一八三六年,兩個朋友搬到舊宅的三樓住下后,便在茜博兩口子家里引起了某种混亂。事情是這樣的。施穆克跟他的朋友邦斯一樣,也有個習慣,無論住在哪儿,都讓樓里的看門人,不管是男是女,給他做家務。兩位音樂家搬到諾曼底街來住時,一致認為要跟茜博太太處好關系。茜博太太就這樣成了他們倆的女佣,每月二十五法郎工錢,他們倆各出十二法郎五十生丁。干了一年之后,出類拔萃的女門房便給兩個老單身漢當起家來了,就像她掌有博比諾伯爵夫人的舅公佩勒洛特的房子的大權一樣。他們倆的事就是她的事,她張口就是“我的兩位先生”。最后,她發現這對榛子鉗軟得像綿羊,容易相處,從不疑心別人,簡直像是孩子,出于平民女子的善心,她開始保護他們,疼愛他們,侍候他們,絕對是一片真心實意,有時甚至責備他倆几句,讓他們不要給別人騙了,在巴黎,有些家庭就是因為受人哄騙,增加了開銷。就這樣。兩個單身漢每月花二十五法郎,無意中竟得到了一個母親,這實在是原來沒有想到的。
  兩個音樂家看到了茜博太太的种种好處,便天真地稱道她,感謝她,給她賞几個小錢,這更鞏固了這個聯合的家庭。茜博太太更喜歡的是受人欣賞,而不太看重給多少錢。眾所周知,情義往往能使工錢的价值倍增,茜博給他妻子的兩位先生服務時,不管是跑腿,還是縫補衣服,一律只收半价。
  第二年,在三樓和門房的相互交情中,又添了一個因素。施穆克跟茜博太太做成一筆交易,滿足了他的情性和生活中凡事都不用他操心的愿望。茜博太太每天得三十蘇,一個月也就是四十五法郎,包了施穆克的中飯和晚飯。邦斯覺得他朋友的中飯很中意,出价十八個法郎,包他的一頓午餐。
  這种供應伙食的方法,每月給門房的錢袋里投了近九十法郎,所以這兩位房客便成了不可侵犯的人物,成了天使,大天使,成了神。真怀疑法國人的君王能受到這一對榛子鉗一樣的侍候,盡管國王對侍候這一套很懂行。給他們倆喝的是從牛奶盒里倒出來的純牛奶,他們看的是二樓和四樓的報紙,不用花錢,這兩層樓的房客都起得很遲,需要時可以向他們解釋報紙沒有到。再說,茜博太太把房間、衣物和樓台收拾得干干淨淨,就像佛來米人的家。施穆克從來沒想過能這么享福:茜博太太把他的生活料理得很方便;他每個月給六個法郎,由她包洗衣服,縫縫補補的事情也都由她管。每個月抽煙,他花十五法郎。這三种開銷每月總計六十六法郎,乘以十二,為七百九十二法郎。再加上二百二十法郎的房租和稅款,總共為一千二百法郎。茜博負責施穆克的衣著,每年這一項的費用平均為一百五十法郎。
  這位深沉的哲學家每年的生活開銷就這么一千二百法朗。在歐洲,多少人唯一的夢想就是來巴黎住,要是他們知道在瑪萊區諾曼底街,有茜博太太的關照,一年靠一千二百法郎的收入就可以過上幸福的日子,那他們准會惊喜一場!
  茜博太太看見邦斯老人傍晚五點鐘回家,簡直惊呆了。這事不僅從未發生過,而且她的先生眼里根本沒有她,連招呼都沒打一聲。
  “哎喲!茜博,”她對丈夫說,“邦斯先生准是成了百万富翁,要不就是瘋了!”
  “我看也像。”茜博回答道,他松開手中正在做的衣袖子,拿裁縫的行話說,他正在給那只衣袖鉤邊。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轉載請保留,謝謝!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