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和睦家庭多的是,書面材料一大堆。挑來挑去,挑不出值得報導的。 大學教授吳建華夫婦結婚四十年,恩愛如初,夫唱婦隨,在事業上互相幫助,在生活上互相照顧,被譽為「××大學的模範夫妻。」 沒勁。 「解放軍某部政治部副主任田大中同志職務高了,地位變了,對仍在家務農的妻子忠誠不渝,幾年來通過書信幫助妻子學文化,建立了鞏固的家庭後方,被評為五好家庭。」 也沒勁。 「在台上是好演員,在家裡是好妻子。著名話劇演員郭麗麗勤儉持家,挑起家務重擔,支持丈夫埋頭攻下尖端科研項目,被評為模範家庭。」 沒勁,沒勁。 唉,中國之大,家庭之多,怎麼找不出一個值得一寫的? 這有什麼奇怪的!這些都是死材料,是被人按照一定的宣傳口徑編寫出來的。再有血有肉有情有理的人也能叫他們給寫死。別人嚼過的饃,能有香味兒? 自個兒找去吧!找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家。唯其普通,才真實,因為真實,才動人。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啊,尋訪了多時,卻在這樣一個地方,見到這樣一戶人家…… 「這就是我說的劉述懷他們家。」街道居委會龐主任把方芳領進一個大雜院,跨進西屋的一扇小門。憑著居委會主任的權威和熟識勁兒,她用不著敲門兒。管轄範圍之內,哪家大人孩子,都像是老太太沒出五服的親戚。 按照現代新聞採訪方法的要求,方芳早已放了長線,建立了這個社會生活觀察哨,或曰信息反饋點。半年前就跟這位一雙解放腳的老太太掛了鉤,熱線聯繫。隔十天關月來一趟,從老太太嘴裡挖點信息。老太太一肚子情況,街坊四鄰對物價、住房、市政建設、婚喪嫁娶、不正之風的種種看法,她全知道個八九不離十。一人頂市政府好幾個局,別小瞧人家六十歲的婦道人家。 這回提供線索,領路認門也全仗人家主任。 「鳳蘭,在屋呢!」主任進了門才喊,也算打了招呼。 一個中年婦女從門外小廚房忙走了進來。平平淡淡的她,哪兒也不給人留下印象。這正是方芳心目中的形象。 「這是報社的方記者,來採訪你們家,給你們家登報紙。」 女主人雙手在自己滾圓發胖的腰際挪動,不知該往哪兒放才好。活了三十多年沒見過記者,做夢也沒夢過自己上報紙。 「主任,您走錯門兒了吧?我們家也沒出好人好事,也沒幹壞事兒,登,登啥啊?」 「嗐,鳳蘭,甭害怕,別緊張,你不是挺開通的嘛!方同志人可隨和啦,都跟我採訪好幾回了。她呀,跟我打聽了半天,誰家和美,日子過得好,又是普普通通的人家兒。人家為的是貫徹精神文明的大事兒,中央的精神。你在廠子裡也學了,不用我說你也懂得,文明就是好好過日子,別打架,別慪氣,別三天兩頭上房揭瓦,家宅翻亂的。我尋思,叫報上宣傳宣傳咱們這片兒,還不是光榮的好事兒,也配合咱居委會的工作。得,我就決斷了,應了人家,上這兒來了。我可跟方同志保證了,你呢,別有顧慮,聽見啦!方同志,坐,瞧,都站著幹嗎?」 順著主任胖乎乎手指的方向,方芳在床旁箱子、紙盒子等雜物堆旁發現一張簡易沙發。沙發很舊了,上面蒙著一條顏色很難斷定的浴巾也很舊了。上方常與頭部接觸的部分有一層油污,亮光光的。木頭扶手上落滿了灰塵。北京風大土多,一大不擦一層土。這層厚土估計不是半月十天落下的。方芳上身穿了件白色的茄克衫,下面一條米色緊身褲,可巧又都不經髒。她只得側身半坐,躲著那沙發。 女主人倒了兩杯茶之後就不知該幹什麼了。她愣愣地站那兒,做夢似的。 「嗐,你也坐下,站著幹嗎?」居委會主任早已在一張黑木頭靠背椅上坐下,指揮兒媳婦似的下著命令,透著那麼親切。 「方同志,您喝水!」鳳蘭搭訕著挨床沿坐下,真像個沒主意的兒媳婦。 「這片兒的情況都在居委會掌握著呢!算來算去,就數你們家了。鳳蘭,別不好意思,你說,這是實際不?你們家老劉心眼兒好,待人厚道,說話和和氣氣,不挑穿不挑吃。給什麼要什麼,如今這歲數的男人,這麼好伺候的,少有啦!是不?鳳蘭!你們家這本帳明鏡兒似的。方同志,鳳蘭人可真不錯,郊區廠子遠,見天早出晚歸,還帶個孩子上班。難為她前幾年,孩子小沒斷奶,天天摸黑就得走,晚了擠不上車。就這麼艱難,也沒聽他兩口子打架鬧和的。鳳蘭,你別,別有顧慮,多說點兒……」 「方同志,您喝水!」鳳蘭就會這一句。 方芳抬手從箱子角上拿過茶杯。頓時手指覺得滑膩滑膩的。低頭細看,杯沿有一圈可疑的茶垢,不是一天半天存下的。杯底一堆茶葉末兒,水面浮起一層泡沫,像螃蟹吐出來的。她用薄薄的雙唇吹著黃白色的泡沫,心裡已決定不喝這杯中之物了。 「……以實求實,誰家也比不了你們。就你們後院兒馬家那兩口子,哪一月不往死裡打幾回。那娘兒們老疑惑她男人有外心,這不沒影兒的事兒嗎?半老頭子黑不溜秋的,誰看得上哇!前兒打的才邪乎呢,你沒瞧見,好幾個大男人都拉不開。這叫過日子?前世的冤孽!」 方芳耳朵聽著,眼睛也沒閒著。現代新聞採訪強調視覺,置目睹於耳聞之上。這雙人木板床年代久遠,裡邊靠牆像是還接了一塊木板,大於床,小於炕,似床非床,似炕非炕,想必是大人孩子共睡此床的。床單是兩幅條子布接上的,顏色早已淡化,只依稀辨出曾是紅、綠相間。三床被面質地花色不一,最上面的黃織錦被面,消失了昔日的鮮艷華麗之後只泛著點點白光。被子疊成條狀,上邊擱著大小不一的枕頭。枕頭上鋪著枕巾。記者的觀察要細,枕中上也有一層類似沙發毛巾上的油膩。 「……唉!東跨院兒小田家,我瞧著也玄。孩子都兩、三歲了,還鬧起沒完。那小媳婦兒回娘家一住就是小半年,把個男人擱家裡,吃不上喝不上,進門兒涼鍋涼灶的,她也忍得下這個心?不就是考上個走讀大學嗎,也高不到哪兒去!這就瞧不上自個兒的男人了。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比海深。如今晚兒這年輕人,沒救兒啦!氣得我常說,都這麼三天結兩天離的,政府忙得過來嗎?……」 主任心裡裝著一片兒人家。家家一本難念的經,哪本經龐主任都一清二楚,檔案都在她肚裡裝著。遇上記者來,得把情況好好說說。瞧人家記者多有心,還拿著小本兒呢。 記者兩眼緊著忙活。床頭上方有兩個鏡框。一個端端正正裝著「五好家庭」的獎狀,一個歪斜著的擠滿了小小的照片。有一張彷彿是結婚照,可惜被擋住了,看不清。屋子裡的牆皮發黑泛黃,看來有日子沒粉刷了。窗台上有灰塵,有兩個空啤酒瓶,一支假唐三彩飛馬,四蹄踏在塵埃上。最令方芳驚訝不止的是窗台上赫然擺著一個舊搪瓷痰盂。它怎麼上那兒了? 「居家過日子就那麼回事兒,老較真兒還行!前兒有個小伙子跑居委會鬧,非離婚不可。我一問,結婚才六個月零三天。說什麼沒共同語言,感情勾不通。氣得我也沒好話,我說,你才二十五,離了還結不?還得找個女的不是?放著日子不過,瞎折騰什麼!方同志,您別樂,基層的工作難著呢,哪兒掌握不好就許出點兒事。這年頭兒,人心活,平常你連影兒都不知道,事兒就鬧大發了。三號院老王家,沒聽見他們家鬧和呀,當著人沒事兒沒事兒的,冷不丁那女的就喝了嘀嘀畏……」 老太太談興方濃,不可遏制。方芳只得乖乖地聽著,搶不過話頭來。女主人似有不安,她大概想理順一下關係,把老太太的話打斷了: 「方同志,您喝水!」 一句話提醒了主任。她也渴了,端起杯子「咕咚咕咚」地喝個個痛快。 方芳也覺得機不可失,該她說了。 「龐主任,您忙您的去吧,我跟張大姐談談。」 「行,行,你們談,你們談。有啥問題您再找我們居委會。我可不拿您當外人。」 臨出門老太太又找補了一句: 「鳳蘭,方同志我可交給你了!」 老太太屋門一關,屋裡頓時鴉沒雀靜,兩人相對不言聲兒。女人採訪女人,比女人採訪男人難多了。 「張大姐,您說說吧!」 大撒網,說啥都行。不加限制,不給約束。別拿題目把人家思想框住,搞「誘髮式」採訪,這是採訪之大忌。 張鳳蘭缺乏臨場經驗,且毫無思想準備,面對著這位不速之客,面對著一個無邊無際的問題,無從啟齒。 「您想到什麼就說什麼,關於你們家的事。」 「方同志,您喝水。」 方芳舉起杯子,裝出遞到唇邊馬上要喝的樣子,隨即放下說: 「那就談談你們怎麼認識,怎麼結婚的,好嗎?」 不得已求其次。當採訪對像不善言詞時,只有來點「引導式」了,引導對方把話講出來。這也是採訪學上教過的。 這方法果然靈驗。張鳳蘭坐在對面,黃臘臘的臉上頓時起了一片紅暈,乾巴巴的眼裡甚至閃過一道亮波。怎麼認識的,怎麼結婚的?是啊,怎麼認識的,怎麼結婚的?已經很久沒有人提這個問題了,很久,很久了。還是在剛結婚那一陣兒,常常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回答、嘻笑、興奮……隨後,就過去了,眨眼就過去了,沒有人再提這樣的問題了。好像她生來就是劉述懷的老婆,天經地義,命中注定,絕對真理。 歲月無情,來去匆匆。它帶走了戀情,帶走了蜜月,帶走了恩愛,帶走了美好。新衣服變成了舊衣服,新毛巾淪為抹桌布。柴、米、油、鹽、醬、醋、茶;生孩子、洗尿布、絮棉襖、上兒童醫院、貯存大白菜。家家如此,年年如此。這就是結婚,這就是家庭,這就是生活,平平常常,實實在在。 「說說吧,你們是怎麼認識的?」 「都老夫老妻了,還說這些?」 「說說吧,如果不是秘密的話。」 「有啥保密的!不就是他二姑促和的嗎。」 「能不能說具體些?」 「……」 「比如說,你們第一次見面,在什麼地方?」 「頭一回見,像是在他二姑家。」她笑了笑,「不對,瞧我這記性,是在公園兒。」 「到底是在哪兒呀?」 「一時猛不丁地還真記不起來了……」 「那你再好好想想。」 「想想,讓我想想看……唉,孩子都八歲了,誰還記著那些個。忘了,想不起來了。」 真遺憾!一生之中如此關鍵的情節,竟忘了。這種人! 「好吧,等你想起來了,再告訴我。現在,你能不能說說,第一次見面,他給你什麼樣的印象?」 「第一次,也說不好。反正,覺著,還湊合吧!」 「那就是說,也還滿意,又不太滿意。」 「……」 「那你就說說,滿意的是什麼,不滿意的是什麼?」 「我?……嗐!我真說不好。」 不知不覺中,採訪陷入了「審問式」。或一問一答,或問而不答,很難有收穫。 方芳覺得很累。 張鳳蘭覺得欠人家點什麼。 正在這問不下去,答不上來的尷尬時刻,劉述懷回家來了。 他穿著一套舊中山制服,推著一輛舊車,車把上掛著一個舊包,用車輪子頂開門往裡走。 「老劉,來客人了!」張鳳蘭趕忙起身。 他抬頭看了看,看到坐在角落舊沙發上的方芳,略點了點頭,把車推向床腳邊的一個狹窄地帶。那裡正是一個空擋,正好支下一輛車,好像當初蓋房時就是這麼設計的。 劉述懷從車把上取下他的舊包,方芳忙站起來自我介紹: 「我是報社的記者,想採訪一下你們的家庭。」 她沒有伸出手去,他也沒有伸出手來。 「好,你們談吧!」他拎著包往外走。 張鳳蘭一把攔住他: 「老劉,你別走呀,記者還要找你談呢!」 找他談?方芳不記得自己說過這話。是張鳳蘭急中生智,覺得只有把老劉攥住才能過關。 「唔,好吧!」 劉述懷順手把手上的包放在窗台的痰盂上。手提包大,痰盂口小,只好斜躺著。 方芳打量此人:衣著陳舊,臉也灰撲撲的透著一股子舊色。兩眼大而無神,像兩盞蒙滿灰塵的舊燈泡。真是一個平平常常的人。難怪張鳳蘭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她不想再重複剛才向他妻子提出的那些問題。一個連同丈夫初次見面的地點都忘得乾乾淨淨的人,是乏味的人,一個連初次見面的地點都被妻子忘得乾乾淨淨的丈夫,必定是個更乏味的人。她不想問,心灰意懶。 「剛才方同志還問我,咱們頭一回見面是在哪兒呢?」 「喔?」他用一隻大手抹了抹臉,問妻子:「在哪兒?」 「問你呢!」 他又抹來抹去,不知要抹去什麼,只說: 「忘了。」 走吧!應該結束這場極其無味的採訪了。方芳站起來,客氣中含著冷淡: 「時間不早了,我該走了。我本來是想搞點家庭調查,隨便談談……」 客人要走,張鳳蘭如釋重負。她起身送客,也把劉述懷推起來。 方芳走著,不說兩句話顯得太冷淡,又說: 「本來還想問問,你們這個家庭是怎麼過的?」 「湊合過唄!」張鳳蘭答得挺快。 「是啊,湊合過唄!」劉述懷接著說,婦唱夫隨。 如果到此為止,客人走了,主人回了,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當然,這將是一次失敗的採訪。每個記者在自己的採訪生涯中都會遇到這樣的失敗。方芳很快就會把它遺忘。 劉述懷也是接過妻子的話,隨便說的。送客人嘛,總得說點什麼。口中唸唸有詞,心中並無所想。心裡沒有什麼,說話也就隨便。他跟著說出來的一句話,本來也是無意的,隨口那麼一說。可是,這句話一出口,頓時使事情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拉上的大幕又拉開了。 這時,他們正好走到院兒門口。方芳同張鳳蘭握手告別,轉身又同劉述懷握別。劉述懷正說道: 「其實,哪家不是湊合著過?千萬個家庭都像瞎子過河——自個兒摸著慢慢過唄!」 方芳眼前一亮,她的手忘了抽回,她的眼盯著他。他原來極不平常。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平常的是那間屋子。極矮的房簷,極舊的門窗,就在這矮房舊窗前,站著一個極有光彩的人。 「我下次再來!」方芳留下一句話,走了。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