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給Z小姐的信


  Z,見字如面!
  近來,我的心情起起落落,實在是很難用「好」或「可以」來形容的,實質的情況是不好。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你的故事給了我很多反省的機會,也讓我愈加認識到生活的詭秘和殘忍的一面。同為這個年齡段,近乎相同的背景和經歷,以及對生活的很多相近的認識,作為親密的女友,這一切,都讓我不得不從你現在的故事中和我匆忙的腳步中停下來張望。我的那種惘然是你所不能體味到的。
  我知道你在為情所困所傷,這麼些時日來,這樣的一份情感把你折磨得消瘦、憔悴而又心境灰黯。我是個太過敏感的人,聽不得別人悲慼的故事,依照往昔,我是該故意逃開的,然而這一次,我留下來,陪著你伴著你,聽你從故事遙不可及的開頭講起,每一個零碎的片斷都讓我為你的愛情感傷復欣羨。原本已經有了雲淡風清的開始,也會有一個和風細雨的延續,只是你的一句「不甘心」,一切都天旋地轉。以前,在大學裡唸書的時候,我們都有過水晶般的誓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直到今天,我才感到你是用實際的行動去履行這樣的誓言的人;我為你的勇氣和真摯而感動。
  請原諒我一直將我們相約喝茶的時間一拖再拖,我怕只有我們倆的時候我很難抑制住自己的傷悲,怕到時候非但勸慰不了你反而會讓你為我擔心。通過電話,一個小時,二個小時,三個小時地聊是比較安全的,倘若覺得自己滑到悲傷的邊緣就可以回頭。我們談到的問題恐怕已經超出了關於一個年輕女子的愛情和抉擇的問題,而是人面對著自己心中的意願與社會和周圍的人都不能相融合時,想要回頭卻發現後面的路已經天崩地裂,前方也是一片迷霧時,當真純的愛首先要面對的是世俗的應允,和別人的認可時,人究竟該怎麼辦?
  這些錯綜繁複的問題恐怕都很難有一個明確的定論,並非是問題本身沒有答案,而是人總要面臨各種各樣感情的困擾,在這個時候,一個標準的答案恐怕是起不了什麼作用的。
  一個年輕的女子被一份戀情拖了好多年,然後水到渠成地成了新嫁娘,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位男士,這位男士是一個暗戀了她很久,百般無奈後結了婚的人。兩個結了婚的人都沒有幸福的感覺,驀然回首,才發現這錯過了的一段才是生命中沉澱下來的最難得和心動的一份,於是開始驚惶,開始不可自持地陷入,直到彼此都感到覆水難收為止。
  在大學讀書的時候,每一年都有年輕姣美聰慧的女子或戀上系裡的老師,或愛上有婦之夫。這些故事在校園裡流傳,有一些成為慘劇,有一些成為佳話。甚至有人說:越是優秀的女孩子,越會與這樣的事沾邊。我在想,關於愛上一個你不能愛的人的故事越來越多,尤其在校園裡,在那些真純的女孩子那裡的原因。甚至我會懷疑:是不是大多數的女孩都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對一個已不屬於她的年齡段的成熟男子有過愛慕之情。
  然而,你們的故事恐怕要比這個複雜得多,倆個都是肩負著婚姻責任的人,況且他還有一個年幼的、蹣跚學步的孩子,這個還在呀呀學語的孩子要面臨一個破碎的家庭,是你們都不忍面對的。
  如果說僅僅面臨一個離婚,面臨一個輿論的壓力和家庭的阻力已經讓你不堪重負了,那麼你所說的對愛情和婚姻,包括對自己的失望和迷惘才是讓你這樣痛苦和憂煩的根本。作為朋友,我是這樣深地瞭解你。本來,我是勸慰你安於寧靜的,我怕你傷痕纍纍的樣子,到頭來,原本的安寧被打碎了,希冀的東西依然離你很遠,那會讓你更傷心。可是,你還那麼年輕,幾乎和我同齡。我不想讓你明知道已是一個不再有真純、飽滿的愛情的家,還要堅持下去。我看到你們這倆個相見恨晚的人如此辛苦、疲憊地掙扎,對彼此發自內心的愛--好像都像是遭遇了魔力的人,平生第一次煥發出這樣的熾熱,我又欲言又止,作為朋友,我希望你能夠幸福。
  你說,你對自己是越來越沒有信心,不相信自己的判斷,甚至對愛已經不再有最初的信仰了。我想,那是因為你已經太累了。一個花瓶跌破了一個瓶沿或是一個有缺口的碗你都是不會要的,你要的是徹底的唯美,你的負累是你必須付出的代價。對於愛而言,其本身是沒有對和錯的,然而一旦進入婚姻,人就責無旁貸地肩負起責任來,當感情和責任相衝撞時,總要在艱難中捨棄一方。很抱歉,對於愛情我也同樣是失敗過的,很難給你一種所謂的指航,我只是明白了,當人要去追求一種幸福--並且這種幸福在世俗的眼裡是非分之想,人首先面對的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你說,那個已經成為你丈夫的人,年輕、優秀,有著錦繡的前程,從外在條件而言,無論哪一點都要比你現在戀著的那一個人好。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凡事總是將自己的事業,自己的所思所想放在第一位,很少顧忌到你。你對他而言也是重要的,相比較他的事業和他的理想而言,你就會變得次要的了。他也不是不愛你,愛也是愛的,可就是少了那麼一點點。男人總是疑惑,總是要問:「為了你,為了這個家,我那麼辛苦地去闖蕩,去爭取做一個成功人士,難道還不夠嗎?」而女人總是不滿:「我只要一點點的溫暖和照顧,我只要讓自己感覺到你是最在乎我的,我只要那麼一點點,難道過分嗎?」在這種心底裡偶爾閃過的一絲涼意堆積而起時,你突然意識到,少女時代對愛情的夢終於像一個肥皂泡一樣破了。你懷疑自己是不是太苛求了,我想不是你苛求,而是你是太過率性的人,將幻想與現實混淆,不願勉強。對生活質量你是不願將就的。
  這樣的故事擾得我常常在午後凝視那些紛亂的陽光時,產生一種鬱悶的心痛。
  你說,這麼多年來你好像一直都在戀愛的過程中,一直在強迫自己去忍受和寬容戀愛中的種種不滿,直到有一天走入婚姻。可是一個契機卻讓你有一清醒認識一切的機會,你才明白你已經錯得太久,擦肩而過的才是你最珍愛的。我在為你憂傷的同時也在為你慶幸,畢竟一切都還來得及,你最起碼知道了你最愛的是什麼。我們的長輩都說,我們這一代人是輕鬆的,可以少有許多束縛,事實上,在我們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無可避免地為傳統倫理所緊緊糾纏,這種烙印很早就打下了,且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愈益深刻,恐怕此生也不會改變了。這樣的掙扎在你的心中漸漸耗去你的所剩無幾的神采,你就這樣黯淡了下來,才幾個月的時候好像都已經老了。你是那樣興奮地和我聊著現在這份苦戀的點滴,言詞間充溢著一種強烈的振奮感,也許你倒未曾感覺到,可是我是看得明晰的。我耐著心聽你講述每一個點滴,我知道你現在特別需要有人來聽你的傾訴,你把這樣的故事告訴我,是給了我莫大的信任,我所做的只是一個朋友應盡的責任。
  你知道嗎?起初,你告訴我這一切的時候,我是得了恐懼的。愛是那樣的脆弱又是那樣的容易傷人。像我們這群受了文字熏染的人是不是都生活得不夠踏實,就好像腳永遠踩不到地面上,老是飄浮不定的樣子,總想去追求一切異想天開的事。我也怕走錯,更怕的是萬一錯了我是不會有你如此毅然的勇氣,到時候,一切又該如何收場。我曾經以為你的愛情和婚姻是那樣地順利,甚至讓我生出羨慕來,可是,我錯了。
  現在的你究竟該怎麼樣地抉擇呢?如果要你回到你丈夫身邊,你說,無法面對一個已經不愛的人,更無法割捨現在戀情;如果要你去追求現在的幸福,你說,你不願意看到最愛的人為你傷痕纍纍,你真的想一氣之下什麼也不要了,只想一個人躲得遠遠的,什麼也見不到才好。你說,你很羨慕我,安寧、平靜,一切都會自自然然地有一個美好的結局。我常常是躲過你的視線向前遠眺。我會靜下心來想自己的事。
  我和Silen認識了那麼久,也從朋友發展為戀人快一年多了,很快地我要成為他的妻子。對於我要跟隨他一起離開這兒,遠赴重洋地去重新開始,你總是耿耿於懷。你認為,這樣做對我而言是一種事業上的犧牲。將我好不容易安穩下來的一切都打碎卻未必會有新的崛起。可是,我還是決定這樣去做,那不是我的一時衝動,而是我明白我很難再遇到一個人像Silen這樣愛我,願意為我去做一切。這是一種無私、徹底的愛,讓我感動異常。你說,Silen和我一樣年輕,未必能擔負得起我的多愁善感。可是,很多成熟的人都未必有他懂得珍惜感情的真純和執著。你在擔心,我們的愛情太眩目太完美,是太過理想化的組合,你怕的是越美的東西越不能久長地存在下去。那些日子我很惶惑,常常是問Silen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好在,他已經習慣了我的這種情緒不穩定的個性,他總說:「如果一個人老是停留在想像之中,並且從想像之中展開一切的開始、過程和結果,而從不去做的話,這樣的人是存有極大缺陷的,我只知道努力地去做,為我心愛的人和為了心中所有美好的願望。」他還說,我太愛憂慮了,什麼事也沒有做,卻在種種憂心中疲憊起來。我後來仔細想想他的話,我想他是對的。坐在那裡想一切事情的種種可能--無論是愛情或是別的什麼,那麼一切事情依舊是停留在那裡沒有任何進展。只有你努力地去做,即便是錯了,好歹也會有一個結果了。我說這一些的目的是想告訴你,你應該有所抉擇了,與其讓自己這樣枯萎下去還不如當即立斷,哪怕是天崩地裂也不用害怕,因為枯萎的最後結局也是凋零。那個人能這樣地愛你是罕見的,他所為你做出的是一個常人所不能達到的,這是你心目中渴望的愛情,也是你現在唯一剩下可以珍惜的了。也許將來的情況會像一場戰役一樣,你們彼此都會受傷甚至絕望,這也許是愛的代價吧!無論如何,一旦你有所抉擇--無論是哪一種,都希望你不要輕易後悔,因為倘若你要遵從自己的內心去追尋生活的質量,你就失去了後悔的機會。無論如何,這一次,你要靜下心來,仔細地聆聽一下心靈深處的聲音,你究竟要什麼,如果知道了,那麼就應該不顧一切地去爭取,當那些少女時代的夢重又飛揚起來的時候,你不要去理會旁人的閒言碎語,你已經迷迷糊糊地錯了一次,你不可以再輕易錯失一切了。
  我真的不知道這樣勸慰你是否是對的。我只認為一個人能在盡可能的範圍內按照內心所願去生活是幸福的。你是我的朋友,我希望,你能幸福。
  春天已經來了,新的一年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擠進了我們忙碌的生活,這一年對我們而言都非同尋常,總讓人在不知覺中謹慎起來。這些天,外面的陽光總是溫和嫵媚,誘惑著人走出屋子去,我想再過一周,我手上的事也差不多要忙完了,想出去走走,再補上那個我們拖了很久的那頓下午茶,好嗎?
                              懿娜
                             於1997.2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