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一) 晨露在晶瑩中映射著涼意的淒艷 暮色的餘暉裡蘊著慘淡的華貴 風的柔和成為挽不住的濃情 陽光的嫵媚一日日褪盡鉛華 嚴寒的訊息過早地淹沒秋意 浪漫才是漲潮卻又退去 一切都變得簡單而又沒有意義 (二) 滿是濃郁的芬芳和絕倫的華麗 陽光透過枝桿斑斕而至 透著殘弱生命的最後一絲呼息 是比生死更為壯麗 儘管我愛意無限憐惜傷感 你還是日愈枯瘦直至竭盡 滿目的驚歎和不捨送你遠行 我的-- 落葉 心靈無涯 秋的溫柔如漸漲的潮 我寂寞的心只滌蕩著曾有的微笑 陽光明媚亦成為逝去的驕傲 在空茫的日子裡面對 愛和永恆 心的邊緣開始擴展 當愛如潮般湧來我惶恐無依 當愛如夕陽我會再度哭泣 心的邊緣無限擴展 期冀愛如磐石不飄離 你只在我的夢中沒有別離 我是無限蒼白而無力 晶瑩滑落在無涯心靈 無蹤無影 起風的日子 感覺到血液的變速 不曾悲涼的往事如梧桐葉紛紛揚揚撒落 街頭 徘徊在長廊的盡頭畏縮外面的風 將不曾豐厚的情感在起風的日子吹散 希冀靈魂深處的烙印呈現出 擺脫落寞的不再是虛幻的你 我不再瘋狂奢望 怎奈得起風的日子重抖落 飄散很久幽遠的夢 夢 無盡頭 三毛和她的書 每每看到現在那些為各類流行事物而瘋狂的中學生,我就會努力回憶,我在那個時候為什麼而「發燒」過?記憶中倒好像還是平淡如水的樣子。那個時候,流行歌曲還未曾像現在這般滿山遍野開遍,也沒有這個星那個星的。那個時候,好像人和文字和關係還是比較密切,迷戀作家(對於中學生而言,迷戀一個通俗作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的事倒還時有發生。我還記得那時候有人在報上寫文章,說是瓊瑤的書,金庸的書,三毛的書害了很多的學生廢寢忘食的樣子,甚至害得學生荒蕪了學業。甚至是很有些威望的評論家也站出來寫批評文章,將這些作家的作品罵得體無全膚,一副憤憤然的樣子。我常想,到了九十年代,很多的學生在他們的業餘時間幾乎是非常徹底地拋棄了文字,被各種各樣的媒體佔據了。本來,那些評論家許是出於一種憂心忡忡,擔心那些學生以葉蔽目,希望他們接近更優秀的文學作品,可是倘若他們看到現在好多人連文字都拋棄了,真不知他們還會怎麼想? 我很遺憾,在我該有少年人瘋狂崇拜的年代,我沒有產生過那樣的熱望。對於一個少年人而言有一些偶像崇拜是件可愛的事,不管這樣的偶像從事哪一類的藝術活動,只要他(她)不是壞人,那麼,偶像崇拜這件事本身是正常的,而且還帶著些許純美的色彩。我那時的個性過於內向,生活也是比較封閉式的,我錯過了一道年少風景是因為我的氣質使然。 我念中學的時候,瓊瑤的書,金庸等人寫的武打書,再後來是三毛的書開始盛行。那時候我不曉得為何有那麼多同學的家長都不允許他們的孩子看此類的書,我是幸運的,好像父母沒有這方面的禁令,反正是一天到晚除了上課就在家裡,那時候市面上出的瓊瑤的書和三毛的書我的書架上都有,而且是我的父母幫我買來的。武打小說除了《射鵰英雄傳》之外,旁的我是看得很少的。那時,我的同學都跑到家裡來問我借書,事實上,一旦得了父母的支持,孩子對某一事物的熱望反而就不那麼高了,如果得了極大的限制,倒會生出更大的好奇和一些逆反心理的。 瓊瑤的書是非常適合那個時代的少女的,她為枯燥平凡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美好的故事和想像。那時候我也看她的書,看過好幾本,故事性都很強,文筆也是極為哀婉優美的。看過了,也就擱一邊,後來都給人借走了,也不見還,也就這般雲淡風清地飄走了。倒是三毛的書,給了我很深的印象,所留的一些印記至今都很難抹去,關於她的人,她的經歷和種種故事,更重要的是她的書,在當時十五、六歲的我和我的同學們中間像一個傳奇。 我想,三毛給了那個年代的我們提供了一種可能,那就是一個在學校表現平平,甚至是功課比較差,在家裡,曾是父母非常憂煩的問題孩子,性格怪異,甚而被認為是逆子的人,居然憑藉著自己的執著和堅強的個性一路走來,直至走向成功。她不拘泥於日常生活,喜歡去流浪,喜歡反叛一切常規的個性,都使得年青人感到是那麼親切。 「人之所以悲哀,是因為我們留不住歲月,更無法不承認,青春,有一日是要這麼自然的消失過去。而人之可貴,也在於我們因著時光環境的改變,在生活上得到長進。歲月的流失固然是無可奈何,而人的逐漸蛻變,卻又脫不出時光的力量。對三毛來說,她並不只是睡在床上看著時光在床邊大江東去。十年來,數不盡的旅程,無盡的流浪,情感上的坎坷,都沒有使她白白地虛度她一生最珍貴的青年時代。這樣如白駒過隙的十年,再提筆,筆下的人,已不再是那個悲苦、敏感、浪漫,而又不負責任的毛毛了。……一個聰明敏感的孩子,在對生命的探索和生活的價值上,往往因為過分執著,拚命探求,而得不著答案,於是一份不能輕視的哀傷,可能會佔去他日後許許多多的年代,甚而永遠不能超脫。我是一個普通的人,我平凡地長大,做過一般年輕人都做過的傻事。而今,我在生活上仍然沒有穩定下來,但我在人生觀和心境上已經再上了一層樓,我成長了,這不表示我已老化,更不代表我已不再努力我的前程。但是,我的心境,已如渺渺清空,浩浩大海,平靜,安祥,淡泊。對人處事我並不天真,但我依舊看不起油滑;我不偏激,我甚而對每一個人心存感激,因為生活是人群共同建立的,沒有他人,也不可能有我。」2 她的坦率以及對生命本身爆發出來的愛,讓人不得不對她如此孱弱多病的身體所產生的旺盛的鬥志感到佩服。靈性和天賦恐怕已不夠來解釋她的作品和她的人生。在三毛而言,生命的本質是孤獨的,愛的贈送既是剎那也是永恆。《溫柔的夜》、《雨季不再來》、《傾城》、《哭泣的駱駝》、《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馬》、《背影》、《夢裡花落知多少》,每一本都是記錄了她幸福復痛苦,澄明復迷惘,深愛復失愛的心跡,三毛好像從未老去,她不像別的作家那樣會漸漸成熟,既而遠離青春告別年少,這本來也是正常的。三毛好像有著本性中的天真,這些都是不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改變的。這種率真與青春總還是血脈相連的。誠如她自己所說的,真正的快樂,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觀的來說,它是細水長流,碧海無波,在芸芸眾生裡做一個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剎間的喜悅,那麼我們即使不死,也在天堂裡了。 在那個年代,我是非常仔細地讀她的書,隨著她的浪跡天涯而神遊四方,讀她的《夢裡花落知多少》時,我是忍不住地哭,有一次竟然傷心得不能自已。多年以後,傳出三毛自殺的消息,我又翻出她的這本書,她曾寫道:我要守住我的家,一個有責任的人,是沒有死亡的權利的。在這世上有三個與我個人死亡牢牢相連的生命,那便是父親、母親還有荷西,如果他們其中的任何一個在世上還活著一日,我便不可以死,連神也不能將我拿去……每念至此,心中總是充滿了悲慼。 三毛是很多人年少時代的一個夢,她的人走了,夢也會越藏越深,卻是不會碎的。那些不厭其煩讀三毛的書的日子在我而言還是印象深刻的。想能夠像她那樣走很多的路,去很多的地方,全身心地投入去愛,以真誠善良寬厚對朋友,以溫暖孝順對父母,是我少年時的夢想。 後來,在三毛去世以後,我看到很多的紀念文章和評論她作品的書;再後來,我又在報上讀到有人來寫所謂的「考據文章」,盡訴三毛一生的許多謊言,甚至有人說連荷西這個人是否存在也要存疑……我只記得當時讀了那樣的文章後心情很壓抑,真不知三毛若是泉下有知,她會怎麼想。我只知道一個純真善良,對人生充滿著偏執狂熱的愛與怨恨的與文字相伴了一生的人走了,她曾經給很多年輕的朋友以共鳴和理解,她用坦率的情義寫盡了她的生活--帶著一個女子內心的孤獨、脆弱和失愛的苦痛。我時常還會想起她,想起好多能以前,我倚在窗邊讀她的那些日子……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