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蒲甘


  緬甸歷史古城、佛教文化遺址、著名旅遊勝地蒲甘,位於國境中部,座落在伊洛瓦底河中游左岸,市區保留著緬甸各個歷史時期建造的眾多的佛塔、佛寺,城市佛塔佛寺建築藝術是緬甸古老建築藝術的縮影,體現了緬甸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成為緬甸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蒲甘最初是伊洛瓦底河畔的一片田野鄉村之地,聚居著20個村落的村民。公元108年,在這裡建立一個古老王國,稱為「阿利摩陀那補羅」(蒲甘的古稱)。公元847年,在這裡築起一座城鎮,擁有12座宏偉的城門,並有護城河環繞。公元11世紀初葉,緬甸歷史上的阿奴律陀國王率兵征戰,吞併了包括緬甸南部文化發達的直通王國,在蒲甘建立了緬甸歷史上第一個包括緬、撣、孟等民族的統一的封建王朝,於1044年定都蒲甘,這就是著名的蒲甘王朝。蒲甘從此成為蒲甘王朝歷代君王的都城,前後長達240年之久。阿奴律陀國王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加之在地統兵征服直通王國時,獲取30多部寶貴的《三藏經》,俘降300名博才的高僧和大批技藝精湛的各類工匠,便在蒲甘大興土木,營建大量佛塔、佛寺。據說在前後200多年間建造1.3萬多座佛塔,也有的說在蒲甘方圓數十公里範圍內建了444萬餘座,使蒲甘享有「四百萬寶塔之城」的稱號。總之,佛塔的數量超過城市居民的人數,建築精巧、風格各異的佛塔遍佈城內城外,一片片,一簇簇,舉目便是,密如蛛網。有的高聳於鬧市區,有的座落在郊外的山麓嶺坡上,有的排列在伊洛瓦底河岸,有的潔白素雅,有的金光閃閃。塔內的佛像或坐、或立、或臥、姿態萬千;有的高約半米,有的頂天立地,大小高矮各不同;塔內壁畫,精雕細刻,技藝高超,獨具匠心,巧奪天工。蒲甘王朝的建塔規模之宏偉,堪稱緬甸建塔歷史上的頂峰,建塔藝術幾乎集緬甸建築藝術之大成,使蒲甘城成為當時緬甸文化、宗教的中心,迄今依然保持著緬甸宗教聖地的地位。近千年來,由於緬甸政治中心南移,數次戰爭的摧毀以及19世紀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入,蒲甘的佛塔遭到嚴重破壞,有的傾塌,有的毀壞,到1973年普查統計,結果尚存2217座。這些尚存的佛塔,在1975年的一次地震中又受到不同程度損壞。
  蒲甘為數眾多的佛塔,為人們研究探索緬甸古老建築藝術提供了寶貴資料。這些佛塔建築,無論是造型、結構方面,還是用料、裝飾方面,都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蒲甘佛塔的結構大體分為塔基、壇台、鐘座、復缽、蓮座、蕉蒼、寶傘、風標、鑽球九大部分,設計者圍繞這些基本的結構,發揮豐富的想像力,採用多變的手法,使建成的佛塔姿態萬千,變幻無窮,沒有雷同之感。佛塔外形也是千姿百態,方形、圓形、扁形、條形……等等,有的像宮殿,有的似城堡,有的如石窟,加之不同的顏色,顯得典雅莊重,明快爽目,奇趣可愛。塔頂的華蓋上懸掛著銅鈴、銀鈴,微風吹動,發出清脆的響聲,猶如一曲美妙的樂章;狂風大作,響聲似雷,宛如千軍萬馬出征。在這些佛塔中,最大的高60多米,沿塔內甬道拾級而上,站在頂端,可以飽覽「萬塔之城」的壯觀景象。
  在蒲甘的古塔群中,最著名的有建於1057年的瑞西光塔、建於1144年的他冰瑜塔、建於公元2世紀的部帕耶塔、建於12世紀的喬忉切波陵塔、建於江喜陀國王(1084年至1112年在位)時期的略悉拉塔、建於1218年的醯路彌路寺、建於1059年的羅伽難陀塔、建於1215年的摩河菩提寺及著名的瑞山都塔等。瑞西光塔已有千年歷史,但迄今保存完好;
  他冰瑜塔是蒲甘第二大塔,塔壁上留有著名的巴利文長頌石刻;部帕耶塔是蒲甘最古老的佛塔;醯路彌路寺是蒲甘最後一大剎;摩河菩提寺是緬甸全國唯一的仿印度菩提伽耶寺的建築;瑞山都塔是內藏佛發的塔。另外,在瑞西光佛塔的門外,有一座建築精美的涼亭,是周恩來總理1961年1月訪問蒲甘時捐款興建的,是中緬友誼的象徵。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