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馬拉喀什


  摩洛哥歷史古城馬拉喀什,是全國第三大城市,也是南部地區政治中心。它位於國境南部,北距首都拉巴特320公里,東距峰頂終年積雪的大阿特拉斯山50公里,雖然地處沙漠邊緣,但氣候溫和,林木蔥鬱,花果繁茂,以眾多的名勝古跡和幽靜的園林馳名於世,被譽為「摩洛哥南部明珠」。
  馬拉喀什人口40餘萬,始建於公元1062年,中世紀時曾兩度為摩洛哥王朝的都城。在阿拉伯語裡,「馬拉喀什」意為「紅顏色的」,其原因是當年的城牆採用赭紅色岩石砌成,迄今基本保存完好。沿著舊城區紅色城牆漫步,眼前所出現的景象彷彿讓人又回到那遙遠的中世紀時代。城內的傑馬·埃勒·弗納廣場是最繁華的地方,每當午後,人們從四面八方彙集到這裡,觀看廣場上的露天表演。馬拉喀什的民間文藝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尤其以來自山區和沙漠地區的小型歌舞隊表演的帶有鄉土氣息的阿拉伯民間歌舞最為著名,平常在廣場上自由演出,每年5月在這裡舉行盛況空前的聯歡節。廣場上,在人群圍起的一個個圓圈裡,除歌舞表演外,還有驚險絕倫的雜技,扣人心弦的耍蛇,說書人講的娓娓動聽的故事……精采的表演,博得觀眾陣陣掌聲和喝采聲,熱鬧非凡。直到夜幕低垂,人群散去,廣場才變得寧靜下來。廣場附近,街巷交錯,房屋密集,攤鋪林立,貨物充足,到處是頭纏白巾、身穿長袍的阿拉伯人,空氣中散發著濃烈的烤羊肉、烙麵餅的香味,露天飯鋪、小吃店佈滿街頭,人山人海,熙來攘往,狹窄的街巷顯得異常擁擠,完全是一派中世紀的繁華市面風貌。新城區建於1913年,這裡歐式建築眾多,街道寬闊,濃蔭如蓋,充滿了現代化的氣息。
  在馬拉喀什眾多的名勝古跡中,最吸引遊客的首推庫圖比亞清真寺。清真寺建於1195年,是當年建造拉巴特的哈桑塔的建築師雅庫布·埃勒·曼蘇爾主持修造的,以紀念擊敗西班牙人的勝利。清真寺的尖塔高67米,外表富麗堂皇,是北非最優美的建築之一。同其他清真寺相比較,庫圖比亞清真寺的獨到之處在於,當年修建尖塔時,在粘合石塊的泥漿中拌入了近萬袋名貴香料,使清真寺散發出濃郁的芳香,迄今依然香味撲鼻,因而又有「香塔」之稱。庫圖比亞清真寺另外與眾不同的一點是,當年登上高塔呼喚人們祈禱的宣禮員必須是盲人,其原因是防止有人藉機偷窺附近王宮後院裡的嬪妃。其他著名古建築還有建於公元19世紀的巴希亞王宮、16世紀薩阿迪王朝時代的圓頂陵墓以及達西賽義德博物館等。城區東部的阿蓋達爾橄欖園,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園長3.2公里,寬1.5公里,是馬拉喀什眾多園林中最大的,園內橄欖樹茂密,一望無際,其間還有小型柑桔園和杏園,園內有6個巨大的蓄水池,水質透明,清澈見底,是經過暗渠引來的阿特拉斯山上的雪水,是用來澆灌園林的。橄欖園有著大自然的樸素美,吸引著眾多的遊客前來遊覽。城郊的阿特拉斯山,峰頂終年積雪,銀光閃閃,是無限幽靜美麗的銀白世界;山腰林木青蒼,古樹、幼苗交錯生長,猶如一片閃著綠色光芒的海;山腳綠草無邊無沿,彷彿一幅巨大無比的綠色地毯,散落在上面的野花,紅的、黃的、紫的、白的,好像為地毯點綴的圖案。阿特拉斯山間的瀑布,似白練從山上飛落而下,輕盈無聲,像飛天撒向人間的潔白花朵,秀美無比。
  摩洛哥獨立以來,馬拉喀什的工業發展很快,擁有紡織、搾油、食品罐頭、糧食加工等工業部門;郊區是富足的豪茲平原,阿特拉斯山上的雪水提供充足的水源,使之成為農業灌溉發達的地區,盛產小麥、水果、椰棗、油橄欖等;交通也很便利,有鐵路通達爾貝達和拉巴特等地,公路更是四通八達,為遊客到馬拉喀什觀光遊覽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馬拉喀什的手工藝品十分精美,人工編織的地毯更是久負盛名,成為搶手的旅遊商品。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